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百花园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百花园四

“语文百花园四”设置了四项学习栏目,即“温故知新”“积少成多”“口语交际”和“习作”。

“温故知新”栏目有三项内容:“句式变换”编排的练习是把“直接转述句”改为“间接转述句”;“拓展与交流”编排的是本单元课文中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描写的典型例句,引导学生认识这些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特点的作用。“积少成多”栏目编排了一首古诗。诗题是《赠汪伦》,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这是一首送别诗,表现了作者与汪伦之间纯朴而深厚的友情。“口语交际”栏目编排的是“辩论会”。“习作”栏目编排的是“写一个人物群体”,这是一个给了作文范围的习作。

学生经过小学五年多的训练,进行句式变换的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口语交际和写作能力都有较大的提高,完成这次百花园的学习任务应该不算困难。

1.通过“句式变换”的训练,让学生学会把“直接转述句”改为“间接转述句”,感受语言表达的多样性。

2.通过“拓展与交流”内容的学习引导,强化学生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描写在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特点作用的认识。

3.通过“积少成多”中《赠汪伦》古诗的诵读,初步了解诗意,感受友情的美好。

4.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培养表达真情实感的好习惯。

重点

通过“拓展与交流”内容的学习引导,强化学生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描写在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特点作用的认识。

难点

通过“积少成多”中《赠汪伦》古诗的诵读,初步了解诗意,感受友情的美好。

教师

小黑板、图片。

学生

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工作。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检查预习情况,交流收集到的描写人物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的典型语句。

二、句式变换

1.学生自读例句,提醒注意书上“学习伙伴”身边的泡泡框,仔细分析每组句子里两句话的区别。

2.分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联系书上的两个例句,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发现。

4.指导把“直接转述句”改为“间接转述句”的要点:改“标点”和“人称”。

(1)“标点”——把“:”改成“,”把引号去掉。

(2)“人称”——首先确定转述对象(由谁转述),转述给谁听,再根据句子具体的语言环境确定改换的人称。

如:温迪告诉我:“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转述的人是句中的“我”,句子可改为:温迪告诉我,她真为我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转述的人是第三者(温迪和“妈妈”之外的人),句子可改为:温迪告诉妈妈,她真为妈妈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5.让学生改写书上的三个句子。

6.教师补充两个句子,巩固练习。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把“直接转述句”改为“间接转述句”的方法。

出示:(1)诸葛亮对鲁肃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我的忙。”

(2)妈妈对我说:“告诉你爸爸,我要带你外婆去看病,中午你们自己煮饭吃。”

7.让学生谈谈改写句子的感受。

三、拓展与交流

1.指名读一读“拓展与交流”中的句子,集体交流和感受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描写在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特点上的作用。

2.交流在课内外阅读中摘抄的句子,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3.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描写的练笔。

第二课时

一、积少成多

1.学生自由朗读,了解诗的大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2.交流,感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与情感。

3.指导朗读,并尝试背诵。

4.出示李叔同写的《送别》,让学生诵读。感受词曲的美,感受送别的哀伤,珍惜友情。

送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5.举行背诵古诗文比赛。

可采用男女生对抗赛;可采用小组挑战赛;也可采用同学之间热身赛之后,自荐表演赛等。

二、口语交际

1.教师充当主持人,描述辩论情境,提出正反方观点。

2.学生明确要求,做好辩前准备。

(1)记住自己的观点。

(2)要用事实材料进行分析说明,尽量做到观点突出,有条有理。

(3)认真听,快速记录自己的想法和对方发言的漏洞,准备有理有据地进行申辩或反驳。

(4)发言时要注意自己的语气和语调等,自然大方,文明辩论。

3.请一个正反方小组在班上进行试辩,让学生参与评价;教师给予肯定鼓励,提出注意事项,必

要时给予示范。

4.让各辩方小组自行调换辩方,再次进行辩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

5.评出最佳辩手,学生谈收获,教师小结本次辩论会学生的表现情况。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回顾上一节课辩论的感受。

2.引导学生关注群体生活,为本次练笔收集生活素材。

二、习作指导

1.明确何为群体,如何介绍群体。

同学们,你们看过“千手观音”这个节目吗?这个节目给你留下的印象如何?你知道这21位演员都是些什么人吗?这21位演员就是一个群体,如果要请你把这个群体介绍给大家,你可以介绍些什么呢?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适当引导,要让学生明确群体可大可小,介绍群体要选用与群体人员密切相关的典型事例,才能很好地表现群体特点。)

2.谈话: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这样或那样的群体,比如在家里,我们和爸爸妈妈等亲人在一起;走亲访友时,我们和亲戚朋友在一起;在学校,我们和老师同学在一起……在不同的群体里,我们体验到了不同的生活;在不同的群体里,我们一同经历了不同的事。请同学们想一想,在你心里,你觉得哪个群体最有魅力、最有意思;这个群体的哪些人特点最突出,你们一同做过的哪些事最能表现这个群体的特点……你就选择那个群体来写,把你想介绍的有关的人和相关的事介绍给大家吧!

3.学生自由思考:确定各自要介绍的群体,你要介绍这个群体的什么特点,准备选用什么事例。

4.交流:请学生在班上交流,互相提醒。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和指导。

5.提示:同学们,在向别人介绍群体时,本单元课文中对人物描写的方法,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吗?

6.让学生质疑,师生讨论,释疑。

7.动笔介绍群体,教师巡视指导。

三、讲评作文

四、佳作赏析

我的“臭美”家庭

我的老爸老妈相貌平平。老爸满脸胡子,所谓“离离嘴上胡,一岁一枯荣。须刀刮不尽,春风吹又生。”老妈微微发胖,一头羊毛卷。可是,相貌平平的他们,对自己的“外观要求”还挺高的。

说起老爸,我可以用一首诗来告诉你——“毕竟天时七月中,天气不与四时同。上楼下楼时时跑,家中水费别样多。”为什么呢?原来老爸十分“臭美”,每年夏天,上楼下楼一次澡……总之,一天要洗n 次澡。收水费的人来,一看水表,总是会吓一跳,最热的月,水费竟超出了150元,天价呀!

洗完澡后,老爸总是站在镜子面前,对着镜子左瞧瞧,右看看。真乃“相看两不厌,唯有梳妆镜”呀!他又拿上梳子,东一梳,西一刮。横着不好看,变;竖着不好看,又变;斜着还是不好看,再变!变变变,变了许久,终于有了个满意的发型,正如蔡依林所唱的“看我七十二变”。转眼,他又拿上了啫喱水,对准了头发,东喷一下,西喷一下;又拿上了啫喱膏,东抹一下,西抹一下,不久,头发便变得油光可鉴了。

稍加整理,活脱脱一个“周润发”;西装一穿,又变成了“刘德华”;领带一打,又变成了“潘玮柏”;皮鞋一穿,又摇身一变,成了“张学友”……真乃“变化莫测”呀!

再看看老妈,毫不逊色。记得有一次,有人邀我们全家到南山去玩,妈妈听了,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直奔梳妆台,一屁股坐下去,打扮起来。她先拿起美白霜,东抹一下,西抹一下,不一会儿,一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