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生态系统和生态学基本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生态系统和生态学基本原理
第一节 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
一、生物与环境
一、 1.生态因子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生活于特定的环境中。环境中的光、温度、氧气、水、土壤、营养物质等环境要素,影响着生物的生殖、生长、发育、行为和分布,我们称这些环境要素为生态因子。 2.生物对环境的作用
自然环境在根本上决定着地球上的各种生命活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对其环境也不断地起着调节作用。生物圈的生命活动对大气成分、地球温度、气候、土壤形成和成分变化等都有重大影响。 二、种群生态
1.种群的增长
种群是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总和。种群的个体数量的增长一般可分两种情况来考虑,即密度制约型增长和非密度制约型增长。(1)非密度制约型增长 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空间)中同种个体的数目。非密度制约型增长假设环境中的空间、食物等资源是无限的,种群增长率将不受种群密度的影响,其增长形态为指数型增长。
设N 为种群数量,r 为一恒定的(从而与密度无关的)瞬时增长率,且r>0,则其增长过程可用方程描述为:
积分,有
上式中,N 0为初始种群数量,可以看出种群增长表现出类似复利累积的特征(右图)。
(2)密度制约型增长 若考虑到环境资源容量的限制,则种群的指数型增长是不能够维持下去的。考虑到种群数量总会受到食物、空间等资源以及其他生物的制约,
种群增长通常表现为一逻辑斯谛过程:
其中,K 表示环境容量,即某一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数量,或该物种在特定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 通常被称作逻辑斯谛系数。
2.种群的周期性波
动、爆发与衰亡
逻辑斯谛曲线的渐近线只代表一个稳定种群的平均值,实际的种群数量往往是围绕这个平均值上下波动的。其波动幅度有大有小,波动形态可以是规则的也可以是不规则的。种群的规则性波动也称周期性波动。
在适宜的条件下(如生态入侵、人类活动的破坏、特定的气候条件等),种群的规模会急剧扩大,出现种群的爆发。而当种群长期处于不利条件下时(如过度捕猎、栖息地破坏等),种群数量也会出现持续性下降,甚至灭亡。
3.种群的数量调节机制
归纳起来,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可以归结为两大类:一类是外源性因素,如气候、食物、隐蔽所、捕食、疾病和寄生物等;另一类是内源性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变异、生理、行为(如社会等级、领域现象)、内分泌系统的变化等。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决定了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迁出的情况,从而决定了种群规模和数量变化的特点。
4.种间关系
(1)种间竞争
生活在同一地区的物种,它们经常在资源(空间、食物等)的利用上存在竞争关系。设有物种1和物种2,它们单独生长繁殖时其增长形式都符合逻辑斯谛模型。但当两个物种在同一空间条件下繁殖生活时,彼此之间的竞争使种群增长轨迹发生了变化。
竞争排斥原理:一般地说,在一个稳定的环境内,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生态要求的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这就是物种间
在长期的选择和进化过程中,生
物种群逐渐发展出避免直接竞争的
策略,表现为不同物种间生态位的分
化。所谓生态位,是指在自然生态系
统中一个种群在实间、空间维度以及
在温度、湿度、土壤和其他生存条件
的环境变化梯度中的位置,以及其与
相关种群的功能关系。
生态位分化的意义:不同种群占
据了相互区别的环境梯度,一方面会使各种群避免直接竞争,保证了群落的稳定;另一方面使多种群组成的生物群落更能有效地利用资源,维持长期较高的生产力。
(2)捕食与植食作用(3)寄生(4)共生
三、群落生态
1.群落的组成与结构群落是占有一定空间的多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这个集合体包含了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各分类单元的种群。群落也可以理解为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的总和。
群落的组成,是指群落的物种构成以及不同种间的关系结构。群落的结构,是指群落的垂直或水平格局。
2.影响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因素
(1)生物因素
生物的竞争和捕食对群落结构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竞争导致生态位的分化,使同样大小和习性的种很少共同生活,只有大小和习性有足够区别的种才能共存。捕食对群落结构的影响,视被捕食者是泛化捕食者还是特化捕食者而异。
(2)干扰
类似雪崩、大风、雷电、火烧、砍伐、放牧、践踏等因素会扰乱群落的稳定性。根据T·W·Connell 等的中度干扰假说,中等程度的干扰能使多样性维持最高水平。
(3)空间异质性
群落环境越不均匀一致,便有更加多样的小生境,因此能允许更多物种共存。如由于资源环境梯度变
化大,在不同群落的过渡区域,形成群落交错区或生态过渡带,这里往往包含两个重叠群落的所有的种和
交错区本身特有的种,因此也是种群竞争的紧张地带。这一地带一般有较高的生产效率(边缘效应)。
(4)岛屿
岛屿是指与周围环境具有较大区别的生境范围(如海岛、湖泊、山的顶部成片岩石、因倒木形成的“林窗”等)。岛屿面积越大,物种数量越多,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大岛有更多的生境。
3.群落演替
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它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演替是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过程,多数演替都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也有的呈周期性的变化)。按造演替的起始条件,演替通常可以区分为原生演替、次生演替;按造演替的主导因素,又可分为内因性演替和外因性演替;根据演替基质,又可分为水生演替、旱生演替;等等。演替始于先锋群落,终于顶级群落。如和当地气候条件保持协调和平衡的群落,即为气候顶级。
四、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组成 所谓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
2.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食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其食物关系排列的链状顺序即为食物链。食物链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主要有捕食食物链和碎屑食物链两种,前者从植食动物取食开始,后者从分解者分解动植物残体或排泄物中的有机物质颗粒开始。这两大类型的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往往是同时存在的。
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一个网状结构,称为食物网。一般来说,越是具有复杂食物网的系统,其
稳定性或抗干扰能力就越强。
3.营养级与生态金字
塔 一个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种的总和。作为生产者的绿
色植物和和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