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18公共政策学2011-2015年简答论述题汇总
公共政策学00318 自考简答题重点
第一章1.公共政策学的概念公共政策学,是指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其固有规律,形成系统性知识,并运用这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实践。
2.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一)研究程序的设计(1)提出拟研究的政策问题。
(2)确定假设。
(3)收集系统资料。
(4)资料分析。
(5)做操作性研究。
(6)撰写研究报告。
(二)政策研究的资料收集方法。
1.一手资料的收集。
方法:(1)无结构访谈法(2)实地观察法(3)非参与观察法(4)参与观察法2.二手资料的收集。
方法:(1)内容分析法。
(2)二次分析法(3)现存统计资料分析法(三)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方法:1.公共政策的系统分析方法2.公共政策的矛盾分析方法3.公共政策的历史分析方法4.公共政策的比较分析方法5.公共政策的个案分析方法6.公共政策的经济分析方法7.公共政策的制度分析方法8.公共政策的价值分析方法3.公共政策学近期发展的表现1 .课题选择的新取向伦理取向;管理取向;政府改革取向2.方法论的非科学趋向3.公共政策学的建制化表现:(1)学会的成立和专业研究刊物的问世。
(2)专门研究机构的建立(3)大学教育中专业与课程的设置4.公共政策学中国化的发展方向(1)强化研究者的主体意识,增强其能力。
(2)重视对政策哲学的研究。
(3)重视本土资源(4)重视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实践,大力开展实证研究,从中抽象和构建公共政策学新的概念、范畴、理论与模型。
第二章当代世界主要国家的政治体制的六种类型以中国为代表的人民代表大会制,以美国为代表的总统制,以英国为代表的议会制,以法国为代表的半总统、半议会制,以俄罗斯为代表的超级总统制,以瑞士为代表的委员会制。
政治类型:从内容上划分(1)元政策、基本政策、部门政策(2)战略、策略、战术(3)依政策内容的社会领域的不同进行的分类:政治政策,经济政策,教育、科技、文化政策依横向形式特征划分的政策类型依横向的形式特征进行划分,公共政策可划分为立法决策、国家元首决策、行政决策、司法决策和执政党政策五个基本类型(1)立法决策。
公共政策学简答题
公共政策学简答题、论述题第一章公共政策绪论1.什么是公共政策?答:所谓公共政策就是政府等公共社会权威为实现社会目标、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公共行动计划、方案和准则,它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法令、策略、条例、措施等。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公共政策是政府等社会公共权威的一种行为。
(2)公共政策是政府等社会公共权威的一种选择行为。
(3)公共政策是政府等社会公共权威为解决特定社会问题而作出的选择行为。
(4)公共政策是政府等社会公共权威作出的一定的行为准则。
2.公共政策的特点和功能是什么?答:(1)特点:①阶级性。
阶级性是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
②目标性。
③强制性。
公共政策对于社会成员特别是目标团体具有约束力和强制力。
④相对稳定性。
(2)功能:第一,分配社会资源。
第二,规范社会行为。
第三,解决社会问题。
第四,促进社会发展。
3.如何理解公共政策的导向、调控、分配功能?答:(1)导向功能:公共政策作为规范公众行为的社会准则,其对公众行为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这种引导既包括行为的引导也包括观念以及价值取向的引导,它告诉人们应该做哪些事和不该做哪些事。
(2)调控功能: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是指政府运用政策手段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利益冲突进行调节与控制。
(4)分配功能: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分配是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
每一项具体政策都会涉及“把利益分配给谁”这样一个问题,换句话讲,就是都要面临一个“政策使谁受益的问题”。
4.戴维·伊斯顿关于公共政策的含义?答:他认为公共政策就是政府对整个社会的价值作权威性的分配。
所谓“价值”就是社会上一般人都想得到的有形或无形的东西,如权力、财富、技能、知识、安全、声望等。
“权威性分配”是指政治系统经由政策制定,将各种价值分配于体系内的成员。
这一界定突出了三个方面的思想:制定公共政策是为了对社会价值进行分配;分配的范围涉及全社会成员;分配的主体是政府这样的社会公共权威,其分配的影响力则是权威性的,即具有强制性。
公共政策-00318-全国2011年4月-试题和答案
全国2011年4月公共政策试题课程代码:0031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 A )1-97A.拉斯韦尔B.德洛尔C.韦伯 D.西蒙2.我国宋代苏轼在科举应试时所进的“时务策”是( C )1-91A.《国策》B.《谏逐客书》C.《教战守策》 D.《盐铁论》3.下列属于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的是( D )3-183A.利益集团B.公民个人C.大众传媒D.代议机关4.实行半总统半议会制决策体制的典型国家是( B )3-208A.英国B.法国C.瑞士 D.美国5.下列属于政策规划范畴的概念是( C )6-287A.问题界定B.政策宣传C.政策设计 D.政策抉择6.在政策制定中从一个不同的评价角度来看待事物的政策学习类型是( B )6-300A.工具学习B.概念学习C.社会学习 D.组织学习7.提出决策者有限理性和满意决策命题的学者是( D )1-94A.安德森B.戴伊C.拉斯韦尔 D.西蒙8.托马斯·戴伊的著作《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对美国政治和政策过程进行了考察,这部著作所用的分析视角是( A )4-238A.精英模型B.集团模型C.混合扫描模型D.渐进主义模型9.政治系统中的公众共同讨论某一问题的是非好坏以及社会应持态度的过程是( A )5-268A.系统议程B.政府议程C.正式议程 D.规划议程10.当代美国公共政策学者雷恩和拉宾诺维茨在1978年构建了一个以循环为特色的政策执行分析框架,这一分析框架被称之为( C )7-327A.过程模型B.互适模型C.循环模型 D.系统模型11.下列影响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中,属于政策本身的可控性变量是( D )7-330A.公众的支持B.执行人员的精神状态及领导策略C.监督机关的支持D.明确而一致的政策指令12.由美国公共政策学者萨巴提尔等人提出的公共政策变动模式是( B )9-403A.周期型B.学习型C.Z字型 D.断裂型13.下列关于公共利益的说法正确的是( A )3-210A.公共利益是最大多数公民的利益B.公共利益是最大多数公民利益的最大化C.公共利益与公共代价总是正相关的D.公共政策的直接利益总是大于间接利益14.“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这句话说明( C )2-169A.政策变动都是必要而且正确的B.政策变动都是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C.政策变动的主要原因是政策环境的变化D.政策变动的主要原因是决策者的变动15.公共政策终结的对象中最难终结的是( B )9-420A.功能B.组织C.政策 D.计划16.政策分析人员根据目前的和历史的数据来判断未来社会状况的方法称( B )6-312A.直观预测B.外推预测C.理论预测 D.判断预测17.下列关于政策与法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2-150A.政策是法的来源和动力B.公共政策是法的一部分C.政策不具有强制性D.政策对象的权利和义务是完全统一的18.下列关于公共政策本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C )2-154A.公共政策无法实现公共性与偏好性的统一B.公共权力机关代表公众制定政策,不存在自身利益C.政策是联结理论与实践的桥梁D.政策的确立和改变完全由民意决定19.将政策评估分为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的依据是( C )8-361A.评估机构在政策活动中的范围B.政策议程C.评估组织和人员属于政府内部或外部D.政策评估在政策活动中的阶段20.政策成本评估就是评估政策投入与产出之间的( A )8-365A.比例关系B.叠加关系C.扩散关系 D.互动关系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历年真题及答案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历年真题及答案200204—20120720XX年4月公共政策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系统论的创始人是CA.申农B.维纳C.贝塔朗非D.韦伯2.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BA.伊斯顿B.拉斯韦尔C.默顿D.阿尔蒙德3.在国家能力中,构成公共政策财力基础的能力是AA.社会抽取能力B.社会控制能力C.社会规范能力D.社会适应能力4.英国内阁议会制的主要决策方式是 DA.三权分立制B.合议制C.民主集中制D.合议、三权分立制5.美国政府的政策效能主要取决于BA.议会B.总统C.法院D.执政党6.对各项政策方案效果进行预测性分析和比较,这项工作属于BA.政策方案择优B.政策方案评估C.政策方案规划D.政策合法化7.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西方政策研究者建立了许多政策执行模型,其中“过程模型”的建立者是AA.史密斯B.麦克拉夫林C.雷恩D.巴德克8.公共政策评估总结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是BA.确定评估对象B.作出评估结论C.制定评估方案D.准备评估条件9.最初提出阶段性政策周期理论的学者是AA.琼斯B.布鲁尔C.德龙D.林德布洛姆10.“头脑风暴法”应归类于AA.现代定性方法B.定量方法C.系统分析方法D.趋势外推法11.在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二阶段,以德洛尔为代表的学者对拉斯韦尔等学者倡导的如下方法论作了全面批评 BA.渐进主义B.行为主义C.系统分析D.统计分析12.提出有限理性论的学者是BA.德洛尔B.西蒙C.拉斯韦尔D.韦伯13.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公共政策产生的初始条件的是BA.公共问题形成B.政策方案的制定C.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D.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14.关于政策与理论的关系、政策与实践的关系的不正确表述是AA.政策的理念依据是社会实践B.政策是理论的具体化C.实践须以政策为出发点D.理论是政策的指导思想15.不属于政策实施阶段的环节是CA.政策执行B.政策调整C.政策宣示D.政策修正16.以下四项,不属于政策方案设计基本原则的是AA.方案为多数人认可B.方案切实可行C.方案紧扣政策目标D.规划多重方案17.在政策规划阶段,拟定出政策方案后,接下来的环节是BA.政策方案的合法化B.政策方案的评估C.政策方案的改进D.政策方案的实施18.政策分析如下方法中属于直觉预测法的方法是BA.系统分析B.德尔菲法C.时间序列分析D.投入一产出分析19.政策执行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是BA.政策倡议B.政策宣传C.政策分解D.组织准备20.在轮流执政的西方多党制国家,政策因执政党的更替而呈现明显周期波动,这属于CA.功能性政策周期B.阶段性政策周期C.反复性政策周期D.自发性政策周期21.根据拉斯韦尔的观点,公共政策学应是一门 CA.政府官员独立研究的学问B.学者独立研究的学问C.政府官员与学者共同研究的学问D.决策者与政策执行者共同研究的学问22.在政策分析过程中,要对主体与客体、内因与外因、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全面考虑,这是遵循政策分析基本原则中的BA.民主化原则B.系统性原则C.预测性原则D.多样性原则23.价值分析法属于公共政策分析方法中的BA.系统分析方法B.现代定性方法C.定量方法D.类别分析法24.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最主要作用是CA.开展基础理论研究B.进行国内外学术交流C.作为决策支持系统D.执行公共政策25.在朝鲜战争爆发前,曾对中国出兵作出准确预测的美国公共政策咨询机构是DA.美国经济发展委员会B.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C.美国总统科学咨询委员会D.兰德公司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2015年10月自考公共政策(00318)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公共政策试卷(课程代码 00318)本试卷共5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
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8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公共政策学学科成熟的外在标志是A.科学化 B.理念化 C.建制化 D.特殊化2.自公共政策学诞生之日起,这个学科的主导范式一直是A.行为主义 B.理想主义 C.形式主义 D.空想主义3.以政策效果为标准,把公共政策划分为物质性政策和符号性政策的是A.伊斯顿 B.洛维 C.休斯 D.安德森4.1977年中国政府决定废止大学招生中已实行的免试推荐制度而改行全国统一考试的制度,这种类型的政策属于A.不确定型政策 B.风险型政策 C.确定型政策 D. 竞争型政策5.根据最高决策权所属人数的多少,决策权的配置类型可以分为A.层级制和职能制 B.集权制和分权制C.完整制和分离制 D.首长制和委员会制6.美国学者安德森认为在西方国家,下列属于公共政策过程的“非官方的参与者”是A.政党 B. 法院 C.立法机关 D.行政机关7.公共政策分析中最具有普适性的模型是A.渐进主义模型 B.理性主义模型 C.政治系统模型 D.规范最适模型8.认为现代政治实际上是各个利益集团为影响公共政策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表述这一命题的政策过程模型是A. 机构——制度模型 B.集团模型C.精英模型 D.上下来去模型9.邓恩把问题认定分为四个依次递进的步骤,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问题决定--问题搜索--问题详述--问题感知B.问题详述--问题搜索--问题感知--问题决定C.问题搜索--问题详述--问题感知--问题决定D.问题搜索--问题决定--问题详述--问题感知10.提出政策议程确立的外在创始模型的学者是A.科珀 B.金登 C.邓恩 D.尼尔森11.从学习的内容及程度上,政策学习一般分为工具学习、概念学习和A.制度学习 B. 社会学习 C.文化学习 D. 经济学习12.政府通过征收燃油税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这一政策目标。
自考00318公共政策学简答题
自考00318公共政策学简答题《公共政策学》(蓝色斜体字为历年考过)00318《公共政策学》宁骚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公共政策学的内涵:(1).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公共组织、特别是公共权力机关制定和执行的公共政策,也就是公共决策。
(2).这门学科具有准科学的特征。
(3).由于这门学科所涉及的对象范围是与人类生活有关的全部领域,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涉及并需要各个学科的知识,因此在学科内容上这门学科具有跨学科或多学科交叉、渗透、综合的特征。
(4).学术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创造与权力运作相结合,是这门学科的又一显著特征。
➢古代没有发展成“公共政策学”的原因P91:(1).人们有关政府政策的知识、思想和观点大多是对政策结果所作的观察和分析,而不是对政策过程所作的观察和分析,只有当研究者能够对政策过程进行直接地或比较直接地观察和分析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产生公共政策学。
(2).古代有关政府政策的情况、思想和观点,一般是个人直观体验的产物,而且对政策解释往往是从权威、伦理、哲学的原则出发的。
➢公共政策学中国化取得的丰硕成果:P110-111(1).强调在引进、消化和吸收当代国外的公共政策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中国的国情,紧密结合当代中国的公共决策实践,取其所需,为我所用。
(2).吸收国外公共政策学的概念、理论、模型、分析路径和研究方法,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对当代中国的公共政策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成果一般是研究报告,但也有进行学理性探讨的学术论文、学术专著和教科书。
(3).经过考察和总结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决策实践,试图在马克思主义决策和政策理论的指导下,对公共政策学的概念、理论、模型和分析路径进行重构和创新。
➢学习公共政策学的目的:P113-P114其必要性或者基本的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1).是为了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
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基本活动,这种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应当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公共政策简答论述(1)
简答:一、政策执行研究的途径有哪些?1、“自上而下”,政策是由上层规划或制定的,然后它们被翻译或具体化为各种指示,以便由下层的行政官员或职员执行。
2、“自下而上”,它是以组织中的个人作为出发点,政策链条中的较低及最低层次被当做政策执行的基础。
3、“政策/行动连续统”途径,该途径或多或少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途径综合的意味。
图建立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模式的整合性概念架构,成功的政策执行一方面在于“向前推进策略”,另一方面则必须采用“向后推进策略”4、工具选择途径,这种途径从这样一个观察开始—政策执行在很大程度上包含了一个或更多的政府的基本工具应用到政策问题上,这些工具称为政策工具。
二、政策评估面临哪些困难?1、政策评估不确定性:由于2、政策效果不确定性3、政策资源的混合和政策行为的重叠4、政策行动与环境改变之间的因果关系不易确定5、评估信息和评估经费缺乏6、有关机关和人员抵制。
三、获得法的形态、政策与未获得法的区别?1、层次上法:层次高政策:层次低2、稳定上政策更灵活3、利益上法:权利义务对等政策:权利义务不对等4、强制性上:法的强制性更大5、调控范围上政策的干预范围更广6、执行上(1)执行内容法:禁止做什么政策:做什么,怎么做(2)执行主体法:司法机关政策:行政机关(3)执行意图法:被动作为政策:主动作为(4)适用性法:注重条文政策:注重精神四、渐进主义模式是更贴近现实政治生活的政策,思维模式的依据是什么?1、当今各国政治呈渐进特性(1)高层决策者对国策的看法是一致的(2)执政党本身的政治纲领虽不是一成不变的,但呈现出渐进修改的特征(3)为了稳妥2、理性优化模型使用时相当困难3、权宜之计,对原有政策的修正容易达成协议五、方案比较中的绩效标准基本类型有哪些?(方案比较内容是什么?)1、技术可行性的比较:技术可行性标准测量备选方案或项目的结果能否达成预期的目标。
2、经济可行性的比较:主要测量方案或项目的成本或收益3、政治可行性的比较:一个政策方案或项目必须具有政治上的可行性或政治生命力4、行政可行性的比较:也称行政或管理的可操作性。
公共政策学简答论述---2011年4月最新版自己整理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简答题:1.(P93)简述公共政策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答:1)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2)决策科学的形成3)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4)凯恩斯主义的出台与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2.(P71)简述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与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
答:作为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的公共权力机关,就在这些组织里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个人而言,经常成为某项公共政策的对象系统中的一分子。
鉴于公共政策是一种权威性的资源配置和价值分配方案,这种主体系统于对象系统的相对性是需要研究这给予特别关注的。
另外,公共权力机关以及供职其内的所有公务人员所拥有的直接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全部权力,在法理上都是都是人民委托他们行使的权利,而人民在民主制度健全的政治体制中能够通过政治参与而成为公共政策的间接主体;但是在民主制度不健全的体制中以及在人民对政治参与保持冷漠态度的情况下,他们就仅仅是政策的对象或客体。
人民一方面是国家主权的拥有者,另一方面又是公共政策的对象或客体,这一对矛盾只有在公共政策体现和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情况下才能获得正确的解决。
3.(P71)简述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
答:公共权力机关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确定无疑的,但是科学决策要求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增加政策咨询、政策评估、政策预测等环节,而在这些环节中政策研究组织和政策分析者的主体地位也是不容置疑的,尽管在整个政策系统中后者处于辅助决策的地位。
在对重大决策的研究中,探究二者在决策过程中的互动是很有意义的。
美国学者埃齐奥尼指出,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握有权利,而政策研究组织和政策研究者创造知识,“这两种社会职能——两种专业、两种精英人物的群体,具有互动性”。
因此,应当重视“权力在知识的创造者和政策制定者之间互动所起的作用”,而“二者的结合是在知识和决策之间架设桥梁的最佳途径”。
4.(P73)简述研究设计的程序。
历年公共政策学简述试题汇总答案
4. 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对各级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法律规定。答:c 1)常委会监督的目的是确保宪法和法律得到正确实施,确保行政权、审判权、检察权得到正确行使,确保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得到尊重和保护。(2)常委会监督的重点是关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3)常委会监督的原则。规定各级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以宪法为依据,一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是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监督;三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集体行使监督权;四是监督同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但不代替“一府两院”依法行使职权。(4)把人大的监督置于人大代表和全社会的监督之下。监督法规定对“一府两院”工作监督,包括“一府两院”执行人大常委会决议的情况,要向人大代表通报,并且向社会公布。
13. 简述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内容。答: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主要包括:(1)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3)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的当代中国行政制度、司法制度、军事制度也是当代中国重要的政治制度。(4)当代中国的基层民主自治制度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容。
5. 简述兵役制度的含义。答:兵役制度,是国家关于公民参加武装组织或在武装组织之外承担军事任务、接受军事训练的制度。兵役制度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公民在军队中服现役;炒军队外服预备役;在校学生接受军事训练。
《公共政策学00318》简答题
1.简述元政策、基本政策和部门政策的关系。
①相互间存在着涵盖与被涵盖、衍生与被衍生、统摄与被统摄的关系;②元政策对其他各项政策起指导和规范的作用;③基本政策是总政策的具体化;④部门政策由元政策和基本政策所决定,体现和服从于元政策和基本政策。
2.试述公共政策产生的初始条件。
①公共问题的形成;②公共政策机关的产生。
③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
3.简述公共政策抉择合法化的内容。
①政策内容的合法化。
政策内容的合法化要求所制定的政策与既定的法律相一致。
②决策程序的合法化。
即政策抉择过程应合乎法定的程序要求;③政策的法制化。
即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将有些成熟、稳定的政策上升为法律法规的过程。
4.行政系统的决策程序:①法制部门的审查。
②领导会议的讨论决定。
③行政首长的签署发布。
5.立法系统的决策程序:①提出议案。
②审议议案。
③通过议案。
④公布政策。
6.简述公共政策调整的内容。
①政策目标调整。
②政策方案调整。
③政策措施调整。
④政策关系调整。
⑤政策主客体调整。
7.政策调整的特点:①渐进性。
②局部性。
③动态性。
8.试述公共政策调整的形式和程序。
公共政策调整的主要形式有:1)政策的增删。
这是指在保持现行政策基本框架不变的前提下,对其具体内容和目标、适用范围和时间等进行增补和删减。
2)政策的修正。
这是指在保持现行政策基本框架不变的前提下,对其具体内容和目标、适用范围和时间所作的修改和订正。
3)政策的更新。
这是指在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为了适应形势的变化,在遵循政策目标的前提下突破原有的政策框架,或者撤旧换新,或者从无到有,对现行政策的局部内容进行调整。
公共政策调整的程序:1)重新界定问题。
政策制走者根据评估和监控反馈回来的信息,同时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对政策问题进行重新界定。
2)提出调整方案。
政策制定者根据新的认识制定出若干可供选择的方案,尤其是要明确应该调整的部分以及要采取的形式,然后对其可行性加以论证。
3)选择调整方案。
这是对若干调整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后选出一个最佳的方案来加以执行。
2011年07月自学考试00318《公共政策》历年答案_1
中总是由直接掌管政权的少数人来主导这一难以克服的悖论的模型是( B )4-239
A.机构—制度模型
B.精英决策模型
C.集团模型
D.政治系统模型
11.由于公共问题涉及的是公共利益,无法依靠市场中的个人行为得到解决,因此,公共决策过程是一个(
D
)4-245
A.市场决策过程
B.个人选择过程
C.非理性决策过程
第4页
答: 一、公共政策调整的主要形式有: 1、政策的增删。这是指在保持现行政策基本框架不变的前提下,对其具体内容和目标、适用范围和时间等进行增 补和删减。 2、政策的修正。这是指在保持现行政策基本框架不变的前提下,对其具体内容和目标、适用范围和时间所作的修 改和订正。 3、政策的更新。这是指在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为了适应形势的变化,在遵循政策目标的前提下突破原有的政策框 架,或者撤旧换新,或者从无到有,对现行政策的局部内容进行调整。 二、公共政策调整的程序: 1、重新界定问题。政策制走者根据评估和监控反馈回来的信息,同时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对政策问题进行重新 界定。 2、提出调整方案。政策制定者根据新的认识制定出若干可供选择的方案,尤其是要明确应该调整的部分以及要采 取的形式,然后对其可行性加以论证。 3、选择调整方案。这是对若干调整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后选出一个最佳的方案来加以执行。这种择优要符合双重优 化的原则,即所选的方案不仅要优于其他备选方案,而且要优于原来的方案。 4、执行调整决定。调整方案选定之后,经过合法化的程序就成为原有政策的一部分,重新进入实施阶段。政策调 整的效果如何,必须经过执行以后才能作出判断。 注:每个要点 2 分,展开论述加 1 分。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 15 分)9-419 38.案例: 2005 年 12 月 29 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经表决决定,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 务委员会第九十六次会议于 1958 年 6 月 3 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自 2006 年 1 月 1 日起废止。 这标志着在中国大地上延续了 2600 多年的“皇粮国税”—农业税,自 2006 年 1 月 1 日起被完全废止。 根据本案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公共政策终结?政策终结的方式有哪些? 答: 一、所谓公共政策终结就是公共政策的决策者通过对政策进行审慎的评估后,通过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终止那些 错误的、过时的、多余的或无效的政策、政策功能、政策计划或政策组织的一种行为。(2 分) 二、一般,公共政策终结的方式有五种: 1.政策废止。一般针对那些评估认定已经完全过时或完全失效的政策。(2 分) 2.政策替代。政策替代是指用新政策取代旧政策,这种推陈出新的方式可以减少政策废止所带来的冲击。(2 分) 3.政策分解。政策分解指的是将旧政策的内容按照一定的规则分解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各自形成一项新政策。 (2 分) 4.政策合并。政策合并指的是有些政策虽然被终止了,但它们所担负的功能并没有被取消,因而通过一定的程序, 将仍然可行的部分重新组合后以一项新政策的面貌出现。(2 分) 5.政策缩减。政策缩减指的是采用渐进的方式对政策进行终结,以缓冲终结所带来的巨大冲击,逐步协调好各方 面的关系,减少损失。(2 分) (2)结合本案例,分析我国农业税政策终结的主要原因。 答: 一般来说,导致政策终结的原因有两个:意识经过评估认为政策的目标已经实现,政策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政策 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应该予以终止。二是经过评估发现政策存在的失误或者局限使其无法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如果继续执行不仅浪费资源而且会带来不良后果,因此,必须予以终止。(2 分) 中国完全取消农业税,是因为农业在国家和社会建设中已经无足轻重,农业税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从公共 政策终结的原因来说,是由于第一种原因导致的政策终结。(1 分)
公共政策概论简答题和论述题
1、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1)整体性。
公共政策要解决的问题是复杂的。
尽管某一政策是针对特定问题提出的,但这些问题总是与其它问题连结为一个整体,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整体性不仅表现于政策的内容与形式上,而且还表现在政策过程中。
作为政策体系的整体功能,以及政策过程诸环节的整体作用,除取决于自身的联系之外,还与政策环境密切相关。
(2)超前性。
尽管公共政策是针对现实问题提出的,但它们是对未来发展的一种安排与指南,必须具有预见性。
任何政策都有明确的政策目标,即解决政策问题所要达到的目的、结果和状态。
先进的政策目标,决定了政策应是超前的。
除目标外,相关的政策内容,也能揭示事物的未来发展方向,同样具有超前性。
政策的超前性不是脱离实际的空想,而是建立在科学预测与对客观事物发展规律充分认识基础上的必然结果。
(3)层次性。
政策作为政府行为的产出项,根据不同层次的政策主体,具有不同规格。
尽管不同的政策间是相互联系的,但这种关系并非"平起平坐"的关系,而是有主次之分。
(4)多样性。
公共政策的多样性,显然导源于政策的"公共"特征。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事务的日益增多,总的说来政府职能的发展趋势是日益丰富、复杂和扩大,那些在过去不太需要政府管理的问题,均被列入现代政府的管理范围内。
由此而引发的政策问题,自然变得多样复杂。
(5)合法性。
政府行为是一种特殊的"法人行为"。
体现政府行为的政策,本身就具有一定法律性质。
它的规范作用与道德规范不同。
它既要依靠社会舆论来维持,更要通过国家的强制力量来监督执行。
政策的合法性首先表现在内容上,不能与宪法、法律相抵触,其次还表现在程序上要严格守法。
4、简述公共政策分析要素的基本内容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要素有:政策问题、政策目标、政策方案、政策模型、政策资源、政策评价标准、政策效果、政策环境和政策信息。
(1)政策问题。
某一公共政策能否顺利地完好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人们是否对政策问题取得共识。
公共政策00318关于原则步骤的简答题
1、联系实际,论述确立政策目标的原则和意义。
答:在确定政策的具体目标时,应主要遵循如下一些原则:① 实事求是;② 面向未来;③ 系统协调;④ 明确具体;⑤ 伦理考量。
确定政策目标的价值意义主要体现为如下两点:(1)它能为制定政策方案提供方向性指导。
(2)它能为政策方案的规划和实施提供核心的评估标准。
2、试述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原则与机制。
答:一、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原则:1、忠实原则。
2、民主原则。
3、法治原则。
4、创新原则。
二、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机制:1、公共政策信息沟通机制。
2、公共政策的公民参与机制。
3、公共政策的激励、责任与监督机制。
3、简述政策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
答:(一)紧扣政策目标。
(二)规划多重方案。
(三)方案彼此独立。
(四)方案要有创新。
(五)方案切实可行。
4.简述公共政策的抉择原则。
答:(1)尊重科学分析的价值。
(2)考虑各方利益的平衡。
(3)发挥决策者的能动作用。
(4)遵照有关程序的规定。
1、试述政策系统运行的主要步骤。
答:政策系统运行的步骤:1、利益输入。
2、利益综合。
3、政策形成。
4、政策发布。
5、政策执行。
6、政策反馈。
2、试述公共问题认定的步骤。
答:(1)对拟认定的问题进行初步观察。
(2)勾勒出该问题的边界的轮廊。
(3)搜寻事实依据。
(4)列举目的和目标。
(5)明确政策封套。
(6)匡算政策相关者潜在的成本和收益。
(7)再次审视对该问题的表述。
3、简述帕顿和沙维奇的初步政策分析包括的六个步骤。
答:(1)界定问题、(2)确定评估标准、(3)确认备选方案、(4)评估备选方案、(5)比较备选方案、(6)评估结果。
4、简述个案研究的步骤。
答:(1)明确个案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2)制定研究计划。
(3)实施个案研究(如收集资料、访谈、观察、测量等)。
(4)整理分析材料,形成结论。
(5)起草研究报告。
公共政策学简答和论述题
公共政策学简答和论述题公共政策学简答和论述题公共政策学的简答题和论述题一、简答题(也可出选择或论述,注意有些题目的问法不一样,但是答案是一样的)1、公共政策终结的含义作用(一)含义:公共政策终结是公共政策的决策者通过对政策进行审慎的评估后,通过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终止那些错误的、过时的、多余的或无效的政策、政策功能、政策计划或政策组织的一种行为(二)作用:(1)政策终结有利于节省政策资源(2)政策终结有利于提高政策绩效(3)政策终结有利于促进政策优化2、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的作用(或简述公共政策预测的必要性)(1)作为辅助决策的咨询机构,向决策者提供政策建议,为社会各界提供沟通信息、集中意见并进行表达的系统功能(2)作为政策学知识的应用者和创造者,提供新的观念、理念和方法,探寻社会发展的方向,推动决策者的思想与知识更新(3)作为评估性机构,政策研究组织提供有关政策实践的信息,并从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改进政策的实施程序和工具,起着一种诊断社会机能和运行状态的作用(4)作为人才成长、储备机构,源源不断地向政府输送高质量的官员和专家(5)作为思想和知识传播机构,政策研究组织通过传播其思想和观点,对公众进行政策教育,使大众对公共政策有更全面、系统的了解。
3、对政策系统的研究应予重视的四个突出问题:(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2)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对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3)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
有四种类型:①线性结构②职能结构③线性——参谋结构④矩阵结构4、公共政策下的研究通常以经验观察为始点,如何按照程序作出研究设计?(1)提出拟研究的政策问题(2)确定假设(3)收集系统资料(4)资料分析(5)做操作性研究(6)撰写研究报告5、简述政策研究的资料收集方法(一)一手资料的收集:(1)定量的一手资料常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2)定性的一手资料收集方法:①无结构访谈法②实地观察法③非参与观察法④参与观察法(二)二手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方法有:(1)内容分析法(2)二次分析法(3)现存统计资料分析法6、简述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劲:(1)公共政策的系统分析方法——政策系统的环境分析、目标分析和结构分析;(2)公共政策的矛盾分析方法(3)公共政策的历史分析方法;(4)公共政策的比较分析方法(5)公共政策的个案分析法(6)公共政策的经济分析方法(7)公共政策的制度分析方法(8)公共政策的价值分析方法7、古代没有发展成“公共政策学”的原因:(1)人们有关政府政策的知识、思想和观点大多是对政策结果所作的观察和分析,而不是对政策过程所作的观察和分析,只有当研究者能够对政策过程进行直接地或比较直接地观察和分析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产生公共政策学。
《公共政策学00318》简答题
1.简述元政策、基本政策和部门政策的关系。
①相互间存在着涵盖与被涵盖、衍生与被衍生、统摄与被统摄的关系;②元政策对其他各项政策起指导和规范的作用;③基本政策是总政策的具体化;④部门政策由元政策和基本政策所决定,体现和服从于元政策和基本政策。
2.试述公共政策产生的初始条件。
①公共问题的形成;②公共政策机关的产生。
③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
3.简述公共政策抉择合法化的内容。
①政策内容的合法化。
政策内容的合法化要求所制定的政策与既定的法律相一致。
②决策程序的合法化。
即政策抉择过程应合乎法定的程序要求;③政策的法制化。
即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将有些成熟、稳定的政策上升为法律法规的过程。
4.行政系统的决策程序:①法制部门的审查。
②领导会议的讨论决定。
③行政首长的签署发布。
5.立法系统的决策程序:①提出议案。
②审议议案。
③通过议案。
④公布政策。
6.简述公共政策调整的内容。
①政策目标调整。
②政策方案调整。
③政策措施调整。
④政策关系调整。
⑤政策主客体调整。
7.政策调整的特点:①渐进性。
②局部性。
③动态性。
8.试述公共政策调整的形式和程序。
公共政策调整的主要形式有:1)政策的增删。
这是指在保持现行政策基本框架不变的前提下,对其具体内容和目标、适用范围和时间等进行增补和删减。
2)政策的修正。
这是指在保持现行政策基本框架不变的前提下,对其具体内容和目标、适用范围和时间所作的修改和订正。
3)政策的更新。
这是指在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为了适应形势的变化,在遵循政策目标的前提下突破原有的政策框架,或者撤旧换新,或者从无到有,对现行政策的局部内容进行调整。
公共政策调整的程序:1)重新界定问题。
政策制走者根据评估和监控反馈回来的信息,同时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对政策问题进行重新界定。
2)提出调整方案。
政策制定者根据新的认识制定出若干可供选择的方案,尤其是要明确应该调整的部分以及要采取的形式,然后对其可行性加以论证。
3)选择调整方案。
这是对若干调整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后选出一个最佳的方案来加以执行。
自考公共政策00318试题及答案(2015-4)
小提示:试题答薬右恻肛色文字是答察所在草节和教材页码.例如M7表示:本答家在甄材第[章第17页中.全国2015年4门高等教育口学考试公共政策试题课程代码:00318一*单项选择懸(本上题共刼小题,每小題]分.共如分}在每小JH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晶符合厘目要琥的.请将具选出芥检”答题牴”的和应代码涂5KL错涂、爭涂或*粽均无分“1.毛诵乐曾提出“不解笊桥或駅的间題.过河就疑一句空话-泌句话强调的殴宙翌盍星(A) Z-I7OA. 政斎丄具H.枚笫冃标r.政葷计划I).政第按行N下列观点错嗫的是<D) A関:牯毗址程龙是阶段件与辻续性的统一H.政谕粒泄足爲潮性9金局性的資-(-政讹檯泄既自积极言匚也右消极童义D.政爾粒定足绝村的M 居于發共政馆©接虽体的是(C1 3-183A,利益隼团H.非政囱爼织U打政机关 D £炊传媒4.公狀政萊的基本待征不⑪括(b) 2-166A.政治性、权威性与强制性乩应然与实燃的球一〔、【叩綁[与普琳愕的统 D.个体自利性与公共性的址一5.于步援对社会利益逬行分配和调鶴的政策是(B) 2-)65A.税收政锻氐高科畏推动政谁匚价恪政策 D.区域碇展政建& 弊个政第评怙活动中量为武要的一个环节是(C) 8-367A.评估毒划B.评佔诫埠C. 评估卖施D.评沾总貉7,卜®关干公共逡策规则的说扶.正确的是:A:EF心名貌规则的决谊成本低于令体一致畑则的成本R,間单定数迎I则也称“比例寒數制杯C, 多数规则又称.一東否决制”D. 姜数规则论酱遍的形式圧绝对事数规则&实行半总统半议会制浪笫体制的典型国家是(C〉3<0S九羌国氐俄罗斯C,法国D*英国仇被吓克思于19世纪閒年代称为龍第四种权力”的是(B) 3-220A.立法权氏大众«?播C,司法权 D.公民权10. 把政策过出假匸为输入一决策一输出一反馈这一系统运行过程时政策过程模型是(D) 4-236A, 理性主义模型 B.渐进主义模型C.规范最适模型D.政治累统棋型11. 11 h対干模型的认识论意;G说法正确的是5)九楝璽是硏究谊起中議料把秦和经脸观屎的持南B, 模型是进行科学貝象的重要工具C, 模塑等同于原魁乩槿空的特征是只应映主观世界中的局部问題12・完全以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为对碗原須的政策过:程模型是(C) 1-23:'九政治系统模型B闹合扫描模型C,渐进主义模型 D.理性主义棋型13・訐空将相互冲灭的公人问题立论心设创造性地淙會为一体的分析方法長<D) 5 265A.头骑风暴法氐层次分析C,综楼注 D.假设分折14. 政府姐织止式讨论和认定有关公其政策问題的过裡叫做(B) 5-268A,瘵统溟捏 B.政府仪杵C.公欣议程D”社会汶程15. 决策若对各个方案进行最后的比较井选择或综合务种方案的町行性形成釉的方案.以完成珂织最终采纳和批准的政策文本的过程叫做(B) 6-309A.政黄论证B.政笫审址C.政谦诲止D.政第采納16. 在政策规划中"政策制定者常常借鑒不同国家、世区或瓦他部门相关的玫策万案.从恭中汲収灵感和受到启发「这个过程叫(B) 6-298A.政遼评估B.政策学习C,政策扩散D・政策规划17・各级行政机关及其所属各部门的垠高再政决策者利执行者统称(D) 6-303A.主任B,政治领导人C.政府酋脑D.行政酉长IS.提出政詰执行中的系统模型的学舌是(A) 7-329九霍恩和米特尔 B.麦克拉夫林C.史凛斯D”梅玆昼足安和萨巴蒂尔10公北政策执行的最深层的环境和舸质基础指的展<C) 7-312九文化环境E政治环境C,经济坏境 D.社会坏境26下列TJST以走炭分析为主的评估方怯的是(D) 8-^0■»« i>A.指标法B,回归分析C.相关分析D.质化政策评估:、多顶选丼題(本大趣真£小题,每小题2分,其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笛逸项中至少有两个是捋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井将玄咎趣纸”的相应代卩;涂!化谐涂* 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2L从产业革命到菊…次世界人战二前.有讦多于肾和思想5:为公人决策誉的形成英応了理论和方超论的基础,他们是"BCD) 1-92九亚当・斯密 B.克劳塞竝茨C-卡尔*马克思乩马克斯・韦伯E.祁伯特*梅蒙22.羌国司法决策的主咚也式U (KE) 2-:AA,立法否决 B.推轴先前裁决C.司法审查D.姿托立法E. 司法命令餡.休撕从经济方面把政^Thillir (分类’主耍包描(ABDE)2-176A.晋理養工具B.财务类工貝C.泡合性工貝D.沟通类工貝E.组织类工具21・以耳分政附的关系来划牙.瓯用性政策琲究组织可以分为(ARCDE) 10 1 1 1A,行政型政寬研竄组织氐事业申位注人堂政策硏兖组纠D・产业型政策研究组织E.民办菲企业法人型政策研究组织26.利益集团对公共政寰监控的主要方式有(BCDE)8-387九视察 B.接近U提供信息伏游说E.握伏竟选支持二、简答题(本大题北4小題,毎小趣五*、戈20分*加.価述梵其政策目标的含义与野征匚^-278政策目标就是有关公人组织特别冬政附为了解决有关政第问題而采取的行•动所熨达到的QK.指标和效果°〔2分)政谖忖杯一般主娶:共有如卜三大時征;<1)问题的计对性:(1分)(2)未来的预期性;(1分)(3)目的的多元性"(1分〕的.简述公共决策过桿民主化的含义一卜2昂民主决策贱政竟过捏的民±1t+是指保障公悅和齐神社会政治团体旦及政後研兗*织能够充分参与公典决笔过程.(3分)保障政策内容増可能地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弓要求「(1分)在决策系统及尺运忏过程中冊戚民主的体制、程呼和5筑。
2011-2012年 公共政策学(课程代码00318)[2010年版]简答题 论述题 案例分析题
2012 4月26.简述确定政策目标的原则。
6-28427.简述公共政策终结的方式。
9-42028.简述公共政策的非正式评估。
8-36129.简述政策分析的价值。
10-43230.试述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
5-25131.结合实际,分析公共政策渐进调整的主要原因。
9-41232. (1)公共政策失灵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7-350(2)从政策失灵的角度分析本案例中州领导三次批示难阻项目开工的原因。
7-35033. (1)政策审议阶段的可行性评估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6-313(2)从政策审议阶段的可行性评估角度,分析《社会救助法草案》被否决的理由。
6-3132012 7月31.简述一手资料收集的主要方法。
1-P7732.简述公共政策产生的初始条件。
2-P12033.简述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
5-P25034.简述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重要因素。
8-P37335.简述公共政策终结的方式。
9-P42036.试述政策系统运行的主要步骤。
3-P19437.试分析导致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主客观原因。
7-P34538. (1)什么是公共问题?5-P249(2)提出公共问题的主体有哪些?本案例中涉及到哪些主体?P2562011 4月26.简述政策制定系统的基本功能。
3-18527.简述公共政策变动的原因。
9-40028.简述政策分析职业伦理的基本内容。
10-44829.简述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
5-25030.试述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原则与机制。
7-35031.结合实际,阐述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
2-15232.试述公共政策监控的概念和内容8-.P381-38233.试述比较常见的几种提出公共问题的主体.5-P256-258试分析在本案例中专家人士所提建议是怎样成为公共问题并进入政策议程的。
5-265、2692011 7月31.简述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
1-P68-7232.简述社会团体、公民社会对公共政策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0318公共政策学2011-2015年简答论述题汇总第一章政策的一般含义【201410】1.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中,抽象出所有政策的共同的本质和属性2.公共政策的概念、命题都是建立在对政策一般的认识之上3.政策过程是对政策一般的反映和摹写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类型【201404】1.线性结构:下层直接接受上层的决策,上下界限分明2.职能结构:下层同时接受上层若干决策者的决策,上层每人负责某一专项问题的决策3.线性—参谋结构:下层面对多个上层,其中某一上层是直接领导者,其他仅起参谋作用4.矩阵结构:下层接受多个上层的决策,某一上层具有主导性,其他上层负责专一专项问题的决策一手资料收集的主要方法【201207】无结构访谈法、实地观察法、非参与观察法、参与观察法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201107】1.公共政策学研究的是组织2.只有公共组织的决策行为才是研究对象3.政府组织是研究对象的核心和重点4.政府组织以外的公共组织称为非政府组织第二章行政决策的定义与当代中国行政决策的主要形式【201504】1.指国家行政机关在法定权力和职能范围内,按一定程序和方法做出的决定2.形式:行政法规、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部门规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变成国家意志的法定程序【201404】1.中共中央与国家机构联名发布2.中共中央提出创议,国家机构据此制定方案,并按法定程序通过3.政府决策以党提出的政策原则为依据4.赋予党的政策以国家政策的形式,使之规范化,是党更有效地实现对国家的领导以及贯彻其主张的基本途径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201307、201104】管制,引导,调控,分配公共政策产业的初始条件【201207】公共问题的形成,决策机关的产生、强制机构的出现第三章公共政策主体系统的构成【201504】1.政策制定系统。
居核心地位,由拥有法定决策权的高层组成。
基本功能:认定问题、确认目标、组织方案设计、主持审议方案2.政策执行系统。
由组织及其人员组成。
基本功能:为实施做好准备,有效实施方案,分析执行情况3.间接主体系统。
基本功能:利益表达与综合,提出公共问题,影响政策制定,影响环境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公共决策体制的特点【201410】1.当代中国实行的公共决策体制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代表大会制2.特点:全国人大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国家行政、审判、检察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3.民主集中制既是人大制度的组织原则,也是人在行使决策权必须遵循的原则4.党的执政地位通过其对人大的领导来实现政策系统的一般环境【201307】地理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政治法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国际环境大众传播对公共政策评估和调整的影响【201307】1.及时收集和反馈公共对政策的意见2.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进行政策评估3.推动公共政策的及时调整大众传播对政策议程设置的影响【201304】1.推动公众议程尽快转化为政策议程。
途径: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的报道和评价;围绕特定的社会或公共问题发表意见2.价值取向和利益导向的引领者3.构建“第二现实”,促使该问题进入政策制定者的视野政策系统运行的主要步骤【201207】利益输入,利益综合,政策形成,政策发布,政策执行,政策反馈社会团体、公民社会对公共政策的作用【201107】政策信息沟通、影响并制约决策、稳定政策秩序、角色替代政策制定系统的基本功能【201104】认定问题,确认目标,组织方案设计,主持审议,发布政策第四章公共决策过程民主化的含义【201504】指保障公民和各种社会政治团体能够充分参与公共决策过程,保障政策内容尽可能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在运行过程中形成民主的体制、程序政策过程的精英模型【201404】1.于20年纪70年代在美国形成2.在此模型中,社会分成有权的少数和无权的多数,国家政策仅反映盛行于精英中的价值观3.提示了现代民主国家的根本理念“主权属于人民”与实际政治过程中总是由直接掌管主权的少数人来主导这一难以克服的悖论4.此模型忽视了现代民主国家里公民参与的要求和能力政策过程的渐进主义模型【201304】1.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于20年50年代提出2.这个模型的要旨在于众多参与主体了解彼此的价值偏好,通过妥协调适、良性互动进而实现政策的动态均衡3.核心命题:公共政策是根据过去的经验而对现行的政策做出的局部的、边际性的调适4.把决策看作一个典型的一步接着一步,永远没有完结的过程第五章公共问题认定的步骤【201107】1.对拟认定的问题进行初步观察2.勾勒出该问题的边界的轮廓3.搜寻事实依据4.列举目的和目标5.明确政策封套6.匡算政策相关者潜在的成本和收益7.再次审视对该问题的表述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201207、201104】客观的事实或问题情境,问题的察觉、现实与利益期望等的冲突性,团体或组织活动,政府或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201204】1.关联性与公共性。
任何一个政策问题都会与其他领域、地区或部门的政策问题有不同程序的相关性。
公共性表现在政策问题发生在社会公共领域,且必须通过公共权力机构来加以解决2.客观性与主观性。
客观性:基于一定的客观社会现实而得以成立;主观性:基于人们的主观价值判断才得以上升到政策问题的高度3.历史性与动态性。
历史性:政策问题需要经过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动态性:政策问题随着成因的变化而变化第六章公共政策目标的含义与特征【201504】1.含义:公共组织为了解决有关政策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2.特征:问题的针对性、未来的预期性、目的的多元性政策对话的含义【201410】1.政策对话是政策论证的特殊形式之一2.指政策方案的拟制者就政策主张及其立论理由等与决策者进行面对面的交谈3.目的是通过双方共同的讨论,最终能选择和制定高质量的公共政策4.根据对话目的,可分为共识性政策对话,冲突性政策对话两类政策学习的含义与类型【201404】1.政策变迁或创新的重要来源就是政策学习2.从纵向看:需要思考以往是如何解决这种问题的3.从横向看:需要考虑其他国家、地区是如何解决这种问题4.政策制定者可获得可以利用的各种知识5.类型:工具学习、概念学习或问题学习、社会学习危机决策的特点及其构成要素【201304】1.特点:具有显而易见的不可逆转性,要求在相当有限的时间里和有限资源的约束下做出重大决策和快速反应2.要素:决策问题的发生、发展具有突然性、急剧性;可供利用的时间和资源有限;事态发展危及决策单位的根本利益确定政策目标的原则【201204】实事求是、面向未来,系统协调、明确具体、伦理考量确定政策目标的意义【201510】1.为制定政策方案提供方向性指导2.为政策方案的规划和实施提供核心的评估标准第七章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及其特点【201404】1.含义:执行主体为了实现公共政策目标,通过各种手段使公共政策内容变为现实的行动过程2.特点:✧目标的导向性。
以政策目标为行动方向✧内容的务实性。
公共政策执行必须务实,具有可操作性和实践性✧行为的能动性。
能动地执行公共政策✧手段的权威性。
公共政策具有强制性“上下来去”政策执行模型的内涵【201410、201304】1.是结合中国国情构建的政策执行研究路径2.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3.是“实验——推广”的过程4.是“执行——总结”的过程政策执行的博弈模型【201410】1.是博弈论运用于公共政策执行而形成的理论模型2.以博弈理论观察、分析执行过程中参与者就政策目标的达成所做的说服、协商等互动情形3.以完全理性人为假设前提4.美国巴达克是博弈模型的主要代表,提出该模型的规定要素有:竞赛者、利害关系、竞赛资源、竞赛规则、竞赛者之间信息沟通的性质、所得结果的不稳定程序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影响因素【201307】执行者,资源,工具,环境导致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主客观原因【201207】1.主观原因:✧政策执行者自身利益和需求✧执行者的素质缺陷✧执行机构的管理缺陷✧政策执行的宣传缺陷✧执行过程中准备工作不够完善2.客观原因:✧政策问题本身的复杂性✧政策环境的变化✧无法得到目标群体的认同与支持✧监督法制不健全,监督方法不恰当等导致政策无效执行的因素【201107】1.执行机制与执行者素质的缺陷2.利益群体或压力集团的影响3.政策执行原则把握不好4.执行环境的影响5.目标群体的不配合或抵触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原则与机制【201104】1.原则:忠实,民主,法治,创新2.机制:信息沟通机制,公民参与机制,激励、责任与监督机制集团主义政策过程模型的基本命题【201510】1.制定政策是政治过程的决定性阶段2.政策制定过程是相互竞争的集团之间达成力量平衡的过程3.集团间获取公共政策资源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4.公共政策反映占支配地位的集团的利益第八章公共政策监控的功能【201504、201404】1.使公共政策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合法化2.排队主客观因素的干扰,确保政策执行过程的有效性3.反映政策运行过程的客观现实,体现政策评估活动的公正性4.为政策调整活动确立一个基本的徇衡量标准公共政策监控的含义及内容【201107】1.含义:确保政策过程各项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及时纠正偏差,对运行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督促2.内容:主体,对象,目的,过程公共政策的非正式评估【201204】1.没有严格的专门组织机构,评估主体、形式和内容也没有固定化2.政策评估方式多种多样3.结论可能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主要因素【201304、201207】1.政策信息、资料。
准备的政策信息资源是高质量评估工作的前提和基础2.政策制定者与执行者。
要求对评估的意义和作用有清楚的认识3.政策目标。
这是评估政策的依据和前提。
4.政策的沉淀成本。
对政策进行评估时,需要考虑沉淀成本5.政策评估方式、方法和规范。
公共政策评估的标准【201510】1.评估标准是衡量有关政策的利弊优劣的指标2.事实标准能够用数量值、比率关系、统计结果等手段反映事物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存在状况3.技术标准是以技术手段、技术规范和技术工具为手段来服务整个政策评估活动4.价值标准是建立在一个国家特定的历史与现实、伦理与文化、社会和经济价值取向的基础上第九章公共政策渐进调整的主要原因【201204】利益刚性的限制,现行政策的制约,公共意志的趋中,变革成本的约束,人类理性的局限公共政策终结的方式【201207、201204】政策废止,政策替代,政策分解,政策合并,政策缩减公共政策调整的形式和程序【201107】1.形式:增删、修正,更新2.程序:重新界定问题、提出方案,选择方案,执行决定政策持续的含义及其在政策过程中的意义【201304】1.含义:政策接续是以政策问题为中心,努力保持政策目标稳定和连续的行为和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