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案分析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模板13套)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模板13套)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学生对风景描写的理解领悟。
教学重心:读懂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
学情分析:学生大多喜欢美丽的风景,乐于学习本课。
教法:讲授法。
时间:一课时教程:一、初读感受美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升学生的审美培养二、细读课文1.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颐和园的美景。
(1)谈一谈自己最喜欢的景点是哪里?(2)朗读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2.引导学生研读课文,学习作者的描写和表达的方法。
(1)弄清课文的介绍顺序(2)欣赏课文的优美的语言(3)朗读的指导A.指名读、比赛读、范读、评价读、形象读。
B.说一说颐和园的美。
学生当游客,自己当导游,说说颐和园的美景。
三、小结;你喜欢本文的那段描写?四、积累迁移(1)本文优美的语句比较多,可以让学生做自选词句的练习。
(2)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部分背诵抄写。
五、板书设计地理位置――北京西部颐和园年代、面积自然人文景观颐和园美景倾倒中外游客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2【教学内容】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8课《颐和园》。
【教学设计的理念】这篇课文按游览的顺序,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展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人民的智慧及才能。
围绕景色的特点,让学生在不同方式的阅读中进行感悟、感受,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合作与交流的快乐、同时进行信息的搜集和汇集,感知课文内容和领悟课文中所体现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的重组加工】在新课标的教学观念下,光是让学生弄会、弄懂是不够的,而应当教给他们更多的了解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必须改变往常的面面俱到、串讲串问,以教师为中心的保守作法,要以学生为主体,要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前提,以探究发现、自读感悟为手段,变教师的“讲”为教师引导下的“感悟”。
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颐和园》教案及反思
第18课《颐和园》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颐、耸、阁”等7个生字,会写“殿、廊、柱”等11个生字,理解并会书写“神清气爽、金碧辉煌、滑过、隐隐约约”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赏美爱美的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背诵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和摘抄最感兴趣的词句。
3.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学生结合课文查找有关图片、音像和文字资料;教师准备好相应的图片、挂图或课件。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教学过程:一、激情引趣,初历景观1.承前导人。
由对长城和《世界遗产名录》的体验和了解人手,相机出示《颐和园》中的三幅挂图或展示相应课件。
2.看图引入。
先让学生认真观赏三幅图,再谈突出印象。
揭示并板书课题。
交流(照应课前学生已有的准备):谁了解(插入曾三次被焚毁和遭破坏的简介)?谁去过?有想法吗?谈话:颐和园真是太美啦!今天,请同学们自由地去游、自由地去赏,再请你们用书中的话语把颐和园的美尽情地层示,有信心吗?那么,想怎样展示呢?(以美读、或以导游、解说等形式)非常好!现在,请你们选用自己最合适的读书方式开始进入颐和园(提醒学生注意结合课后思考题自读)。
相信你们一定会表现得非常优秀。
3.自主读书。
A.给学生不少于20分钟时间读书、识字和写字。
可点拨学生先充分自读自识自探,再自找伙伴合作交流与互助。
注意强调学生在读中批画,并做到读而有疑。
对易读错写错字,要求学生自主写上黑板。
B.有针对性指导识写字:“堤”不能读成ti;区分好“柱、栽、筑、朱、狮”平舌和舌音;注意多笔字“殿、廊、雕”等字的写法等。
4.尝试朗读。
面向全体,由学生自主选段朗读,并自主发现问题,主动评价与助读。
特别要求学生注意生字和生词的正确识读以及长句的读法。
5.粗说印象。
一是写景状物的语言美;二是体会有序叙述、抓景物特点描写的表现美的方法。
二、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略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颐、耸、阁”等7个生字,会写“殿、廊、柱”等11个生字,理解并会书写“神清气爽、金碧辉煌、滑过、隐隐约约”等词语。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案设计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2掌握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1.3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3通过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3.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2掌握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教学难点:2.1理解课文中的优美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2.2感悟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展示颐和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2.自学课文2.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2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3.分析课文3.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2学生分享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教师点评并指导。
4.课堂活动4.1教师设计一个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复习生字词。
4.2学生分小组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掌握生字词的情况好。
5.课堂小结5.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6.作业布置6.1抄写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并体会作者的情感。
6.2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学生完成作业。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自学课文、分析课文、课堂活动和课堂小结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理解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需要教师进一步关注和引导。
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
4.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程度。
六、教学建议1.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颐和园》教案及教学反思
《颐和园》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颐和园》的内容,感受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掌握课文的基本结构,学习描写景物的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颐和园的兴趣。
利用课文朗读、角色扮演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结合实地考察,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体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之情。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掌握课文的基本结构,学习描写景物的技巧。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颐和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景色。
(2)提问:你们对颐和园有什么了解?有哪些印象?2.课文阅读(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验课文中的情感。
3.生字词学习(1)学生自学生字词,查阅字典或询问同学。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解释词义,让学生造句。
4.课文解析(1)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主题。
(2)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讨论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感受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5.拓展活动(1)分组讨论:如果让你写一篇关于颐和园的作文,你会从哪些方面入手?(2)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6.课堂小结(2)强调课后作业的要求。
四、教学反思1.优点:(1)通过图片展示、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了学生对颐和园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氛围。
(2)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3)结合课后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不足:(1)课堂讲解中,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需要加强课堂管理。
(2)拓展活动中,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颐和园》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颐和园》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提高对园林艺术的认识;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语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观察图片、视频等,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发现和理解颐和园的美学价值;通过小组讨论、分享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提高观察力、表达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颐和园的美丽和宏伟,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能够激发对园林艺术的欣赏兴趣和对自然景观的探究热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语句,了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描述的园林艺术特色和美学价值,感受颐和园的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观察和表达。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播放颐和园的旅游宣传片,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点讲解:教师介绍课文背景和作者,引导学生阅读课文,重点讲解生字词和重点语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知识点。
3.深入分析: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中描述的颐和园的美学价值,如建筑风格、山水景观等;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主动发表观点。
4.练习环节:教师出示相关练习题,如生字词填空、段落阅读理解等,学生自主完成练习,教师进行点拨和讲解。
5.拓展延伸:教师介绍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和其他相关知识,如文化内涵、历史背景等;引导学生探究颐和园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6.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和思想情感等内容,回顾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
2.教学手段:PPT演示文稿、多媒体视频资料、图片资料等。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描述的颐和园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交流等方式主动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了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文化底蕴、建筑特色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颐和园的文化遗产价值,培养学生对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颐和园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底蕴。
2.颐和园的建筑特色与文化遗产价值。
三、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颐和园的文化底蕴,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2.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习。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15分钟)1.课前播放颐和园的介绍视频,让学生对颐和园有初步了解。
2.向学生提问:“大家都知道颐和园,但你们知道颐和园有什么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吗?”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颐和园的历史与文化。
第二步:了解颐和园历史背景(20分钟)1.让学生自主阅读《颐和园》一文,并找出文中对颐和园历史背景的描述。
并利用百度百科等互联网资源进行补充。
2.小组合作讨论,归纳总结颐和园的历史背景。
第三步:了解颐和园的文化底蕴(25分钟)1.让学生自主阅读《颐和园》一文中对颐和园文化底蕴的描述,并利用其他互联网资源进行补充。
2.学生自由组合,根据所获得的知识对颐和园的文化底蕴进行深入探究,展开讨论。
第四步:了解颐和园的建筑特色与文化遗产价值(25分钟)1.让学生自主阅读《颐和园》一文中对颐和园建筑特色的描述,并通过互联网资源等进行补充。
2.小组合作探究颐和园的文化遗产价值,并展开学术讨论。
第五步:学生反思(15分钟)1.让学生就此次课的学习进行反思,总结学习心得。
2.学生发表个人看法,谈谈促进文化遗产保护的主动性措施。
五、课后作业1.阅读《颐和园》一文,并结合自己的思考,发表学习心得体会。
2.利用互联网等资源,进一步了解颐和园的文化底蕴,对颐和园进行深入探究。
六、板书设计教学目标了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文化底蕴、建筑特色等教学重点颐和园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底蕴,颐和园的建筑特色与文化遗产价值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课堂讨论,促进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教学方式课堂讲述、讨论、小组合作探究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化底蕴,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七、教学评估1.系统地整合了颐和园的历史背景、文化故事和建筑特色,呈现了其文化遗产的价值。
小学四年级语文《颐和园》教学教案二:情感认知引导
小学四年级语文《颐和园》优秀教学教案二:情感认知引导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文章,主要通过对颐和园的介绍,让学生了解颐和园的历史和文化,并通过景观的描写,引起学生对颐和园的情感认知。
本课还涉及到对汉字的认读训练。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颐和园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学习几个与颐和园相关的地方的汉字,如制陶坊、观音殿等。
(3)通过对景观的描写,学习相关词汇。
2.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文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发展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1)引起学生的对颐和园的情感认知。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1)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章,了解颐和园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通过对景观的描写,引起学生对颐和园的情感认知。
2.难点:(1)如何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产生情感认知。
(2)如何通过课文,培养学生对颐和园的爱国情感。
四、教学方法1.多媒体课堂展示法。
2.情感认知引导法。
3.合作学习法。
五、教学步骤1.引入通过多媒体展示慕容复曾说过的一句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努力不一定成功,不努力一定不成功。
”,引起学生的思考,并围绕此话题展开讨论。
2.导入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告诉学生本节课将要学习的是一篇关于颐和园的文章。
3.预习学生自行阅读课文,并通过搜索引擎查找关于颐和园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资料,进行预习。
同时,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为之后的课堂讨论铺垫。
4.合作探究(1)多媒体展示颐和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描述颐和园的景色。
(2)小组合作探究,在班级中展示各小组对颐和园的景色进行描写的作品,并共同发现其中的优点和不足,并互相学习补充。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描写中的形象词、比喻句、排比句等修辞手法。
(4)小组合作,探究几个与颐和园相关的地方的字义。
5.情感认知引导(1)通过课文和图文展示,引导学生了解颐和园的历史、文化及其背后所代表的情感。
四年级颐和园教案8篇
四年级颐和园教案8篇四年级颐和园教案篇1【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8课《颐和园》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按旅游顺序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展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文章按总—分—总的结构,以游览的路线为线索,把各个景点的不同特点写得具体生动,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学情分析】1、四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抓重点词句而理解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2、在第一单元的“自然景观”的教学中,学会了边读边展开想象的方法,能够把描述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3、具备了对资料进行搜集的能力,但对搜集到的资料整理能力还有待培养4、在写游记类的文章,能够按照游览的顺序进行描写,但是在具体观察某一具体景物的方法上层次性还不够,对于这一方法的指导还应加强。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内容的优美。
2.技能目标①通过对词句的理解,读懂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主要内容,训练学生语言的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②借助课外资料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优美的语言,从中得到陶冶,激发学生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⑴引导学生感受颐和园中景物的特点。
⑴学习本课的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本课的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交流导入,进入学习1、同学们,暑假的时候,老师去了一趟北京,来到了一处历史悠久,景色优美的地方。
(出示照片)这是哪里?(颐和园)今天我们就去看一看。
注意看老师板书课题。
颐字的左边里面是个口,左右要写匀称,其他两字也要写得方正。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齐读)不要拖音再读一次。
2、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来说一说你对颐和园有哪些了解?(指生说)同学们,自己读书能知道这些真不简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过渡:通过刚才的回答,老师知道同学们对颐和园都有一定的了解。
1、听课文朗读,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给课文标上自然段。
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案
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案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案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案1一、品味领悟第一、三段1.齐读第一、三段2.领悟:(1)读了这两段,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课文开头就点明了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颐和园景色优美;颐和园很大,占地范围广。
)(2)作者有什么希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亲自到颐和园去细细游赏。
因为颐和园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所以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够到颐和园去游览那里的美景。
)3.师: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首尾呼应,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品味领悟第二段1.过度语:虽然颐和园的景色美得看也看不完、说也说不尽,但是作者还是怕我们没有时间去游览,所以还是选择几处重点作了具体介绍。
下面,我们来读第2-5自然节,看看作者重点给我们介绍了那几处景点?又是按怎样是顺序叙述的?(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游览顺序。
)2.划分层次第一层(2):介绍长廊的景色第二层(3、4):介绍万寿山的景色第三层(5):介绍昆明湖的景色3.研读领悟第2自然段(1)指名朗读,思考介绍长廊时,先介绍什么,然后介绍什么,最后介绍什么?(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然后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
)(2)按照上述给第二自然段分层。
分层的结果:第一层是第1-3句:从整体上和外部介绍长廊;第二层是第4句:从内部介绍长廊;第三层是第5、6句:讲长廊两旁风景宜人。
由此可见,长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长、美)(3)怎样讲长廊的“长”的?(“一眼望不到头”,通过游人的感觉表现长廊的长;“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运用具体数字表现长廊的长。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教案三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教案三篇篇一一、教材剖析:篇三教学目的:⑴认识和掌握生字新词,并能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局部,积攒柔美的语言;⑵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柔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⑶初步掌握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柔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难点:引导学生领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方法:浏览、直观课件观赏、想象、心得教学准备:课件、有关颐和园的资料、学生课前的预习及查找资料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看图揭习题导入。
⑴幻灯片出示文中三幅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儿的景物?⑵揭习题:(板书:18颐和园)指导书写“颐”左边有一个小口。
⑶导入:颐和园建在哪里?看图画上各画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二、初读课文,播放课件,感受景物美。
⑴生自读课文,思考:颐和园写了哪些景点?你最喜爱哪里,想想理由。
⑵(幻灯片出示)认读生字新词,了解大意。
重点指导:耸、堤、柱、栽、筑、狮等字的读音,分清平舌音与翘舌音,注意“堤”不能读成tí;“廊、栽”等字要注意指导笔顺。
⑶交流自读情况;①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怎么知道的?首尾两段都直接写到颐和园的美,这种写法叫什么?(首尾照应)有感情地齐读首尾两段。
②交流自己喜爱的景点,说明理由。
(老师相机出示相关的图片、课件,率领学生去领略美景,并选择一两个自然段读,初步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感受作者的赞美之情。
)③学生观赏完课件后谈谈感受。
(板书:美、大)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路,领悟构造美。
⑴自读第2——5自然段,交流课后讨论习题: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①请同学们用“——”画出表现游览顺序的语句。
②讨论交流,指句说说作者的游览顺序。
(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⑵学生动手画画旅游示用意,说说为什么这么画。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教案三篇
篇一 一、教材分析: 课文《颐和园》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组十八课。
作者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神清气爽、金碧辉煌、隐隐约约、姿态不一、葱郁、掩映”等词语。
2、按作者的游览顺序理清课文线索,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欣赏长廊的美丽景色,感受课文优美的语言,能有感情地朗读这个自然段。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承载着培养学生倾听、表达、交流等多种能力,是师生、生生、生本等一个多元互动、交际的过程。
本课的设计力图把口语交际和阅读教学有机整合起来,让学生在阅读中交际,在交际中促进对课文的学习和理解。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检查预习。
1、教师*引入: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的旅游景点不胜枚举。
截止2003年7月,我国已有29处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今天我们要一起去游览和欣赏的颐和园就是其中一处。
2、板书课题。
请你用心记住这个“颐”字,让我们响亮地叫出她的名字 颐和园。
3、认读词语:长廊柱子建筑宫殿葱郁掩映朱红堤岸雕刻狮子佛香阁金碧辉煌神清气爽隐隐约约姿态不一颐和园 [词语教学是语文学习之本,虽然到了四年级字词教学已不是学习的重点,但在新课伊始让学生读一读新词还是很有必要的。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读课文,说感受 1、这到底是一座怎么样的大公园呢?请你打开书大声地读读课文,读完后请你用一个词语或成语来形容你眼中的颐和园。
板书:()的颐和园 2、学生读文、交流,并上台板书词语。
[让学生读文后说说自己眼中的颐和园,并让学生上台板书词语,这一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在说、写的的过程中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颐和园的美景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了初步的印象。
小学四年级语文《颐和园》教学案例及反思
小学四年级语文《颐和园》教学案例及反思第1篇:《颐和园》教学案例及反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教学《颐和园》这课时,我让学生充分读书准备。
同学们提出了20个问题。
1、为什么柱子上刻着狮子?2、为什么佛香*耸立在半山腰的山顶上?3、为什么说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4、为什么站在山上,佛香*的景*尽收眼底?5、为什么船在昆明湖上驶过,湖面不留一点痕迹?6、为什么柱子横槛上不漆别的漆?7、为什么叫垂杨柳,不叫垂柳?为什么要栽这种树?8、为什么叫颐和园?是为了和平的花园吗?9、为什么讲万寿山脚下,不说是万寿山底下?10、为什么八角宝塔不怕被风刮倒?11、为什么叫排云殿?难道能排云吗?12、为什么叫朱红的宫墙?难道像珠子一样红吗?13、长廊两旁的花都谢了。
谢是什么意思?14、为什么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15、为什么黄*的琉璃瓦闪闪发光?16、为什么隐隐约约的看到城墙?17、为什么万寿山的柱子上雕刻着狮子?18、为什么昆明湖绿的像碧玉?19、为什么说美景说不尽?20、为什么颐和园最美?我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并让每个学生自己记下去。
我慢慢的看着,进行着分析。
忽然,我灵光一现,对,就用这些问题让学生回家探究、读书、找资料、研究,尽可能地说出问题的*来。
我花费了近两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解决了不少问题,虽然说学生回答的*比较的简单,但是考虑到孩子们认识问题的局限*,我想那就已经是不错的了。
下面的就是学生的回答,当然,作为教师,我也引导了一点儿。
1、生答,因为狮子好看,雄伟。
我结合现在有的人家房子前面竖起石头狮子,看看怎样啊。
引出学生说出:皇家气派。
2、生答,师引,共同归纳出,中间可以兼顾山上和山下的景*。
《颐和园》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颐和园》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的美。
1.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颐和园的兴趣。
2.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3通过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遗产的热爱。
3.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1.2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1.3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教学难点2.1课文中的一些抽象词语的理解。
2.2课文中的长句子的朗读和背诵。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教师出示颐和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1.2学生分享自己对颐和园的了解。
2.课文朗读2.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注意倾听。
2.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3学生分组朗读,互相评价。
3.课文理解与分析3.1教师提问:课文主要介绍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3.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4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点评。
4.生字词学习4.1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跟读。
4.2学生自学生字词,注意笔画、结构。
4.3教师检查学生生字词掌握情况,对易错字进行讲解。
5.课堂活动5.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课文中的一个景点,进行描绘。
5.2各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组进行评价。
6.课文背诵6.1学生自选一个段落进行背诵。
7.作业布置7.1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颐和园的美。
7.2家长协助学生完成课文背诵。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激发了学生对颐和园的兴趣,为课文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课文的朗读和背诵环节,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了课文的美。
3.生字词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汉字知识。
4.课堂活动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5.作业布置,让学生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小学四年级语文《颐和园》教学教案二:文本分析提高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通过文本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了解北京颐和园的历史和文化传承,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与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文章的意思,熟练掌握文本分析的方法与技巧,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如何利用文本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让学生集体观看一段视频,介绍颐和园的历史与文化传承。
2.让学生自由讨论自己对颐和园的了解与感想。
二、讲解文本分析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说,文本分析主要是指对一篇文章的整体分析和细节分析。
整体分析主要包括文章主题、文章结构和作者意图。
而细节分析主要包括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以及文字中具体的事实和细节描述。
在进行文本分析时,需要学生掌握以下几个步骤:1.通读全文,确定文章大意。
2.剖析文章结构,确定文章的分论点和段落间的联系。
3.分析作者意图,寻找文章的立意之处。
4.分析文章用词、句式和修辞手法,找出文章中的亮点。
5.了解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文章。
三、实战演练:1.老师出示一篇有关颐和园的文章,并要求学生完成整体分析。
2.老师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段落结构进行分析,并确定文章的分论点。
3.老师指导学生去寻找作者的立意之处,并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
4.老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修辞分析,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分析结果。
5.老师要求学生通过了解颐和园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文章。
四、拓展延伸:1.老师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一篇有关颐和园的文章,并在班级内进行分享。
2.老师鼓励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文化遗产,自己进行文本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分享给全班。
3.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颐和园实地考察和讲解,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颐和园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五、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于文本分析的方法与技巧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在实战演练中,学生们发挥了自己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在交流分享中不断提高着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教案优秀7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教案优秀7篇《颐和园》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七个生字,会写十一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3、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1、让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
2、学习本课按照游览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查阅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2、《颐和园》的风光图片教学过程:一、教师激情引入,导入新课。
在长城一课中,我们领略了中国建筑的雄伟壮观,它包容一切的博大气势令我们震撼。
同样,在中国还有一种建筑艺术也另世人瞩目。
她集建筑艺术精华于一身,精雕细琢、雍容华贵,这就是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皇家园林———《颐和园》。
板书课题,你对《颐和园》知多少?把你搜集的《颐和园》的资料介绍给大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颐和园》美丽的景观吧!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感受风景美。
1、大声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字音和带生字的词要多读几遍。
2、把不理解的词句画出来,多读几遍,联系上下文加以理解。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师:课件出示词语。
长廓、柱子、建筑、宫殿、葱郁、掩映、朱红、堤岸、雕刻、狮子、佛香阁、姿态不一、隐隐约约、神情气爽、金碧辉煌。
4、检查自学生词情况:(1)指名朗读词语、(2)齐读、(3)联系前后文内容解释带点词语、(4)课文主要写了什么?5、摘录课文的首尾句。
课件出示: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颐和园到处有美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师:自由读读这两句话,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了这两句话都是写颐和园美丽的。
我发现这两句话是课文的起始句和总结句。
师小结:开头结尾互相照应,让我们感受到文章结构的严谨,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描绘的颐和园的景色特点。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展示、问题引导,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把握课文描绘的颐和园的景色特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颐和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景物。
2.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3.学习生字词学生自学生字词,查字典或询问同学。
教师检查学生的生字词学习情况,对难点进行讲解。
4.分析课文内容教师提问:课文描绘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5.感悟颐和园之美学生分组讨论:你觉得颐和园最美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6.拓展延伸学生举例介绍其他著名的旅游景点,分享自己的旅游经历。
7.课堂小结8.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孩子完成作业。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使他们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
课后作业的布置要合理,确保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深入感受课文中颐和园的美。
例如,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同学们,请你们闭上眼睛,听我读课文,想象自己就在颐和园中漫步,你能感受到什么?”教学难点:教学过程补充: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颐和园的图片,问:“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有没有同学去过?”学生回答后,教师继续问:“谁能用语言描述一下你看到的颐和园?”2.朗读课文教师读课文第一段,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案分析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案分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8课《颐和园》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按旅游顺序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展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文章按总—分—总的结构,以游览的路线为线索,把各个景点的不同特点写得具体生动,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学情分析】
1、四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抓重点词句而理解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2、在第一单元的“自然景观”的教学中,学会了边读边展开想象的方法,能够把描述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3、具备了对资料进行搜集的能力,但对搜集到的资料整理能力还有待培养
4、在写游记类的文章,能够按照游览的顺序进行描写,但是在具体观察某一具体景物的方法上层次性还不够,对于这一方法的指导还应加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内容的优美。
2.技能目标
①通过对词句的理解,读懂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主要内容,训练学生语言的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②借助课外资料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优美的语言,从中得到陶冶,激发学生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
⑴引导学生感受颐和园中景物的特点。
⑵学习本课的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本课的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导入,进入学习
1、同学们,暑假的时候,老师去了一趟北京,来到了一处历史悠久,景色优美的地方。
(出示照片)这是哪里?(颐和园)今天我们就去看一看。
注意看老师板书课题。
颐字的左边里面是个口,左右要写匀称,其他两字也要写得方正。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齐读)不要拖音再读一次。
2、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来说一说你对颐和园有哪些了解?(指生说)同学们,自己读书能知道这些
真不简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通过刚才的回答,老师知道同学们对颐和园都有一定的了解。
1、听课文朗读,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给课文标上自然段。
2、为了更好地读好这篇文章,让我们先来解决一下生字词这些拦路虎。
出示课文的生字词,指名读,开火车读,小老师领读词语。
3、指导写字“廊”,注意笔顺,竖提,横撇弯钩,“广”撇画伸展,里面笔画要紧凑,竖为悬针竖。
(指导完,学生在练习本上写两个。
)
过渡:拦路虎解决了,读起课文就更轻松了。
4、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读课文的同时,找出作者主要游览了颐和园哪几个景点?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景点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5、景点:长廊、万寿山、昆明湖(板书)指名读句子,(出示)请同学们把这些句子连起来读一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我们发现作者走到哪里就看到了哪里,看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清楚地交代了游览的顺序,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做“移步换景”。
(板书:移步换景)一般一个景点为一段,我
们写游记的时候可以用上这种方法。
6、出示颐和园景区地图,借助地图,我们可以更加直观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
过渡:作者是怎样给我们描写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呢?让我们跟着作者的足迹再游览一番,从中慢慢体会吧。
三、学习“长廊”特点
首先,我们来到长廊,这条长廊有什么特点呢?
1、默读第二自然段描写长廊的.部分,用笔画出能体现长廊特点的词语和句子。
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把自己的感受说一说。
2、交流:出示幻灯
能通过你的朗读告诉大家长廊的特点吗?(指名读,齐读)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
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长”:①你抓住了数字,读出了长廊的长。
师板书:七百
“七百多米”大概有多长?(熟悉距离举例,如操场),这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长廊,也是世界上最长的长廊,因此1992年,被认定为“吉尼斯世界记录”。
这么长有什么感觉?
(一眼望不到头)
②(齐读),用你的朗读告诉我,它到底有多长,好吗?
③小节:通过你们的朗读,长廊仿佛真的来到了我们的眼前,看来列数字的方法很有用。
长廊除了长的特点,还有什么样的特点?(美)
体会廊内的“艺术美”(师随机总结)
①“人物、花草、风景”——画的内容
“五彩的画”——颜色多,漂亮
“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作者通过比较(师板书:...没有...相同..)
说明画的不仅多,而且内容丰富,其实,不止横槛上有,枋梁上,亭子内部都是,这样大大小小,加起来达到了14000多幅呢。
乾隆皇帝六下江南,看到什么美景就让画师画下来,都花在这上了。
你说长廊美不美呢?
②你现在又会怎么读呢?指名学生读,齐读。
过渡:廊内的绘画艺术美通过你的朗读传达给我们了。
还有哪儿也很美呢?
体会廊外的“风景美”:
①生自读句子体会鲜花不败,微风送爽的怡人风景。
②你喜欢花香吗?让我们吸一口气,读一读这句描写廊外的风景的语句吧。
3、想不想去看看长廊呢?播放画面
师:这些都是我国的古典名著啊,民族英雄,神话传说,花草鱼虫......
还想再看吗?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老师怎么能放得完呢?
⑤说话:走进这样的长廊,就像。
(指名说)
师引导学生练习说话,屏示:
“走进这样的长廊,就像...”
师:这里有神话故事,有民间传说,还有历史故事,“走进这样的长廊,就像...”
这就是世界上最长的画廊,这幅画里有风景,有人物,行走在这样的长廊里,就像...
这样的长廊里,我们触摸到的是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啊。
⑥带着这样的情感,我们再来读长廊。
(配上琵琶乐)
过渡:看得出,你们都被这廊外的的美景吸引住了,廊内的艺术美,廊外的风景美,相映成趣,这就使我国的园林艺术,因此,长廊成为了颐和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那作者是怎样看长廊的呢?
5、屏示:师引读
整体看——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看廊内——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看廊外——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
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小节:原来作者就是这样看长廊的,生读
先整体看,再看廊内,最后看廊外
游颐和园要有顺序,介绍具体的景物原来也是非常讲究顺序的。
作者就是这样三看长廊,连句成段,用列数字,作比较写出了长廊的美。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颐和园这篇课文的内容,认识了“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在跟随作者的脚步游赏长廊的同时,还学会了从多个角度来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收获真是不小!下一节课,我们再到万寿山和昆明湖去看一看,去领略颐和园中更多的美景。
2、作业:仿照《颐和园》介绍景观的写作手法,你能用上一定的表达手法、按照一定的顺序向我们介绍你曾经去过的一处景观吗?
板书设计
长廊七百
颐和园万寿山…没有…相同…
(美丽)昆明湖…像…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案分析】相关文章:
1.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案
2.四年级语文上册的教案
3.初中语文《颐和园》优秀教案
4.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
5.语文四年级上册《颐和园》说课稿
6.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的教学设计
7.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
8.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