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课后题及答案
《三峡》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三峡》练习题及参考答案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然乘着奔驰的风也不会快)②属引凄异(引人凄怆而又奇异)2.请分别概括三峡四个季节的特点。
①夏季:江水湍急,行船困难。
②春冬:清幽秀美,景色宜人。
③秋季:凄婉幽美,景色悲壮。
3.填写出描写三峡形势的语句。
①体现三峡长的语句是: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②体现三峡险的语句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③体现三峡窄的语句是:沿溯阻绝。
④表现山河秀丽的语句是: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清荣峻茂。
4.文中的“良多趣味”指的是什么?指的是春冬时节三峡景色的奇异趣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良多趣味(丰富多彩的趣味)(2)林寒涧肃(林木凋零,涧流澄澈)(3)属引凄异(具有凄怆而又奇异的感觉)(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乘着奔驰的风也不会快)2.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2分)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译文:峭壁上生长着奇异的柏树,悬崖间有瀑布飞流而下。
1.文章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撰,本文选自《水经注》,三峡是长江中游的总称。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3分)①重岩叠嶂嶂:指山石重重,层层叠叠的嶙峋山势。
②夏水襄陵襄:指夏季时水位高涨,行船困难。
③不以疾也疾:即使乘着奔驰的风也不会快。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除了中午到半夜这段时间,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②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文:空谷中传来的声响,悲哀回荡,久久不绝。
4.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江水”的特点。
{4分}三峡的山:三峡的山峰陡峭,重岩叠嶂,层层叠叠,山势雄奇,景色秀丽,令人叹为观止。
2.翻译: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即使乘着奔驰的风也不会快。
3.文章花了大量笔墨,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而第四段中却写到“渔者歌曰”,这是采用的描写手法,其作用是:通过渔歌的歌词表现出三峡景色的悲壮凄婉,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部编8年级语文(上册)三峡课后练习说明与答案

部编版8年级语文上册三峡课后练习说明及答案思考探究1.朗读并背诵课文。
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三峡景物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写作思路,体会作者谋篇布局之严谨参考答案:作者先总体描绘三峡概貌,突出其雄伟气象;接下来,按照特点的不同,具体描绘三峡四季的不同景象。
作者未按照四季更迭的顺序写,而是借着文脉之势,先写夏水襄陵之峻急雄壮,与第1段一脉相承;再写春冬与秋天,转为沉静,虽氛围、特色不同,但文脉转缓,文气相贯。
从另一方面看,三峡之所以成为"峡",是因为旁有群山约束,中有江水流淌,二者缺一不可。
山为屏障,是峡之外围,所以第1段先写山,勾勒全貌;水是峡之筋骨,所以后两段重点写水,而又从动、静两方面写其特色;最后又将目光聚焦于山,首尾呼应。
三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
2.说说作者笔下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各有怎样的特征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领会文章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特点参考答案:夏天,江水满溢,一泻千里,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
春冬季,水流和缓潭深水碧,优美、雅致。
秋季,万物萧条,凄清哀婉,引人悲伤垂泪积累拓展3.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⑴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⑵沿溯阻绝.绝.巘多生怪柏哀转久绝.⑶素.湍绿潭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设计惫图:引导学生辨析常见实词的不同义项,积累实词。
参考答案:⑴在;如果;自己。
⑵隔断;极<高>;停止。
⑶白色;不加装饰。
4.翻译课文的中间两段,把原文和自己的译文都朗读一遍,边读边体会它们不同的语言特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领会文言文与白话文不同的特点,着重感受文言文特有的美感。
参考答案:略教师应选择质量较好的学生译文与课文对比朗读,不宜直接用"资料链接"里的译文。
要让学生反复读,自己得出结论,不要急于告知结果,更不要简单地做文言文翻译的校正。
5《水经注》在古代游记散文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认为"古来记山水手,太上郦道元"。
《三峡》课后练习答案版

《三峡》课后练习
班级学号姓名
一. 填空。
《三峡》选自《水经注》,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重庆市和湖
北宜昌之间。
作者郦道元,北魏(朝代)地理学家。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阙.处(quē)素湍.(tuān)绝(yǎn)飞漱.(shù)属.引(zhǔ)沿溯.(sù)
三.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同“缺”,空隙,缺口
(2)自非
..亭午夜分如果不是
(3)自非亭.午夜分正
(4)不见曦.月日光,这里指太阳。
(5)至于夏水襄.陵升到高处
(6)沿溯.阻绝溯:逆流而上
(7)或.王命急宣有时
(8)虽.乘奔.御风虽:即使;奔:飞奔的马
(9)不以疾.也快
(10)素湍.绿潭急流
(11)回清
..倒影回旋的清波
(12)飞漱
..其间飞速地往下冲荡
(13)良.多趣味甚,很
(14)林寒涧肃.肃杀,凄寒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三峡》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三峡》课后习题参考答案9 《三峡》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朗读并背诵课文。
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三峡景物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文章先写山,后写水。
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先写山,写出山高、岭连、峡窄的特点,为下文写水作铺垫。
夏水浩大,所表现出的奔放美最能突出三峡雄伟壮丽的特点,所以先写。
二、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
说说作者笔下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各有怎样的特征。
参考答案:春冬之景:“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秋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
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素”“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2.沿溯阻绝.绝.哀转久绝.3.素.湍绿潭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参考答案:1.于,文中是“在”的意思;假如,如果;本人。
2.断,断绝;极,非常;完、止。
3.白色的;不加雕绘装饰的。
四、翻译课文的中间两段,把原文和自己的译文都朗读一遍,边读边体会它们不同的语言特点。
参考答案:译文: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有时候皇帝的命令必须急速传达,这时只要清早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这样快啊。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白色的急流,绿色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着两岸各种景物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长着很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急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比较:原文的第②段,具体写夏水,突出夏水暴涨、流速迅猛,特点是奔放美。
第③段,具体写春冬的急流、倒影、树、泉、瀑布,特点是清幽美。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三峡》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三峡》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收获平台一、注音并解释下列加点字:1.略无阙.处()2.不见曦.月()3.沿泝.阻绝()4.绝巘.多生怪柏()5.良.多趣味()6.属.引凄异()二、填空题。
1、《三峡》选自《》,三峡是、和的总称,在重庆市和湖北宜昌之间。
作者,(朝代)学家。
2、《三峡》一文中总写三峡地貌的句子是:,,。
,,,。
3、故渔者歌曰:“,。
”三、翻译下列句子。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答:2、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答:3、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答:四、与同桌比一比,看谁背得快,写得准确。
赢家可得说一说背诵的小窍门。
1.春冬之时,,。
绝巘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朝辞白帝彩云间,。
,轻舟已过万重山。
⊙发展空间1、区别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1)自.非亭午夜分古义:,今义:。
(2)或.王命急宣古义:,今义:。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古义:,今义:。
2、“猿鸣三声泪沾裳”中“三”的意思是___(A.概数;B.确数),写出两个含有相同意义的带“三”字的成语:_______、________。
3、体会下面写景语句的语言特点。
(1)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_______(2)绝巘多生怪柏。
_______(3)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_______4、文中引用“渔者歌”是为了证明什么?5、仁者爱山,智者乐水。
请写出你所喜欢的古诗文中描写山水的佳句,并简要分析。
答案:⊙收获平台一、1.quē,通“缺”,缺口。
2.xī,阳光,这里指太阳。
3.sù,同“溯”,逆流而上。
4.yǎn,山峰。
5.liáng,真,实在。
6.zhǔ,连续。
二、1、水经注疏;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奉节;郦道元北魏地理。
2、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1、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三峡课后题及答案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②属引凄异()
2.请分别概括三峡四个季节的特点。
①夏季:
2春冬:
3秋季:
3.填写出描写三峡形势的语句。
①体现三峡长的语句是:
2体现三峡险的语句是:
3体现三峡窄的语句是:
4表现山河秀丽的语句是:
4.文中的 “良多趣味 ”指的是什么?
5.文末引用渔歌的作用是什么? 练习题二
二、(一)6•①毫无 ②峭壁 ③遮蔽 ④日光,这里指太阳
7.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8.连和高
9.重岩叠嶂,就山本身的状态写其高,是俯视所得;而隐天蔽日, 以天和日衬其高,是仰视所见。
(二10.先从正面落笔,后分两层来写:以 “沿溯阻绝 ”概括水势险恶; 以“王命急宣 ”的特例给人具体印象。又加上奔马和疾风的比喻,则 给人的感受更加形象而深刻。
滩水至峻峭,南
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嵚崟,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 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因名曰?人滩?也。 ”
1.上文两段文字都出自郦道元的《水经注》,试给第一段加上标点 (在原题上加标点即可)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1或大或小 ②负刀牵牛 ③虽途迳信宿...
④犹望见此物 ⑤相去二里 ⑥悉作人面形...
( )又何间焉( ) ..
非亭午夜分( )不以疾也( ) ..
(3)自疾三峡七百里中 ( )疾在腠理( ) ..
3.找出下面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组( )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奋笔疾书b、每至晴初霜旦/通宵达 旦 ....
c、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d、沿溯阻绝/络绎不绝....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故渔者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 .三峡》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9 《三峡》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朗读并背诵课文。
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三峡景物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文章先写山,后写水。
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先写山,写出山高、岭连、峡窄的特点,为下文写水作铺垫。
夏水浩大,所表现出的奔放美最能突出三峡雄伟壮丽的特点,所以先写。
二、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
说说作者笔下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各有怎样的特征。
参考答案:春冬之景:“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秋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
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素”“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2.沿溯阻绝.绝.哀转久绝.3.素.湍绿潭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参考答案:1.于,文中是“在”的意思;假如,如果;本人。
2.断,断绝;极,非常;完、止。
3.白色的;不加雕绘装饰的。
四、翻译课文的中间两段,把原文和自己的译文都朗读一遍,边读边体会它们不同的语言特点。
参考答案:译文: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有时候皇帝的命令必须急速传达,这时只要清早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这样快啊。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白色的急流,绿色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着两岸各种景物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长着很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急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比较:原文的第②段,具体写夏水,突出夏水暴涨、流速迅猛,特点是奔放美。
第③段,具体写春冬的急流、倒影、树、泉、瀑布,特点是清幽美。
这两段文字对水的描写采用了侧面的烘托,更显出水流的快、急、幽,多用对比、夸张,简洁精炼,生动传神。
《三峡》选择、翻译、简答及答案

《三峡》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9课】班级:姓名:题型:【选择题】【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的“自”与例句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 )例句:忌不自信A、自三峡七百里中B、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C、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D、,孰视之,自以为不如【解析】例句是自己的意思。
A在。
B自己。
C自己。
D自己。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A.属.引凄异忠之属.也B.其.间千二百里其.真无马邪C.哀转久绝.湖中人鸟声俱绝.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解析】A连接;类。
B指示代词,这;反问语气,难道。
C消失;消失。
D表顺承;表转折。
3、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B.虽.乘奔御风小大之狱,虽.不能察C.春冬之.时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不以.疾也属予作文以.记之【解析】A在,从;如果。
B都是“即使”的意思。
C的;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D认为,如;来。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D )例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A、回清.倒影B、晴初霜.旦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D、传.不习乎【解析】词类活用,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A词类活用,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清波。
B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降霜。
C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傍晚。
D 词类活用,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5、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D )例句: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C、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者D、客从外来,与坐谈【解析】例句是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A倒装句,状语后置。
B被动句。
C 倒装句,定语后置。
D省略句,省略宾语。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A、或.王命急宣有时B、虽.乘奔御风虽然C、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甚,很D、属.引凄异连接【解析】B即使。
《三峡》注释、翻译、简答题及答案

《三峡》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9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一、重点注释默写:1、【自】于。
这里是“在”的意思。
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略无】,完全没有。
【阙】,同“缺”,空隙、缺口。
3、【自非】如果不是。
4、【亭午】正午。
【亭】,正。
5、【夜分】半夜。
6、【曦月】日月。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7、【襄陵】指水漫上山陵。
【襄】,升到高处。
【陵】,山陵。
8、【沿溯阻绝】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9、【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10、【不以疾】没有这么快。
11、【素湍】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
【湍】,急流。
12、【回清】回旋的清波。
13、【绝巘】极高的山峰。
14、【飞漱】飞速地往下冲荡。
15、【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荣】,茂盛。
16、【良】甚,很。
17、【晴初】天刚放晴。
18、【霜旦】下霜的早晨。
19、【肃】肃杀,凄寒。
20、【属引】接连不断。
【属】,连接。
【引】,延长。
21、【妻异】凄惨悲凉。
22、【响】回声。
23、【哀转】声音悲凉婉转。
二、重点句子翻译: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翻译: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翻译: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翻译: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
4、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翻译: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
5、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翻译: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6、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翻译: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
《三峡》注释、翻译、阅读及答案

《三峡》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9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重点注释默写:1、【自】于。
这里是“在”的意思。
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略无】,完全没有。
【阙】,同“缺”,空隙、缺口。
3、【自非】如果不是。
4、【亭午】正午。
【亭】,正。
5、【夜分】半夜。
6、【曦月】日月。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7、【襄陵】指水漫上山陵。
【襄】,升到高处。
【陵】,山陵。
8、【沿溯阻绝】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9、【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10、【不以疾】没有这么快。
11、【素湍】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
【湍】,急流。
12、【回清】回旋的清波。
13、【绝巘】极高的山峰。
14、【飞漱】飞速地往下冲荡。
15、【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荣】,茂盛。
16、【良】甚,很。
17、【晴初】天刚放晴。
18、【霜旦】下霜的早晨。
19、【肃】肃杀,凄寒。
20、【属引】接连不断。
【属】,连接。
【引】,延长。
21、【妻异】凄惨悲凉。
22、【响】回声。
23、【哀转】声音悲凉婉转。
二、重点句子翻译: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翻译: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翻译: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翻译: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
4、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翻译: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
5、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翻译: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6、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翻译: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
《三峡》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三峡》课后练习题及答案《三峡》课后练习题及答案一、给下列形近字注音并各组一词1、阙( )________ 阕( )________2、蔽( )________ 憋( )________3、溯( )________ 塑( )________4、御( )________ 卸( )________5、湍( )________ 揣( )________6、漱( )________ 嗽( )________7、峻( )________ 竣( )________8、猿( )________ 辕( )________二、给下列加粗字注音并解释1、重岩叠嶂( )________2、不见曦月( )________3、夏水襄陵( )________4、绝巘多生怪柏( )________5、属引凄异( )________三、填空1、《三峡》一文的是________,________朝人。
本文选自________。
2、文中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________、________特点;写水,则描绘了________的不同景象。
四、默写填空1、自三峡七百里中,________,________。
2、故渔者歌曰:“________,________。
”五、翻译下面语句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六、阅读后回答问题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给下列加粗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⑴沿溯阻绝( )A、逆流而上;B、顺流而下;C、流淌⑵或王命急宣( )A、或者;B、有的人;C、有的时候⑶虽乘奔御风( )A、虽然;B、尽管;C、即使⑷不以疾也( )A、由于;B、如;C、所以⑸良多趣味( )A、真,实在;B、好;C、比较2、解释下列句中的“绝”字。
10《三峡》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0 《三峡》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朗读并背诵课文。
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三峡景物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作者先总体描绘三峡概貌,突出其雄伟气象;接下来,按照特点的不同,具体描绘三峡四季的不同景象。
作者未按照四季更迭的顺序写,而是借着文脉之势,先写夏水襄陵之峻急雄壮,与第1段一脉相承;再写春冬与秋天,转为沉静,虽氛围、特色不同ꎬ但文脉转缓,文气相贯。
从另一方面看,三峡之所以成为“峡”,是因为旁有群山约束,中有江水流淌,二者缺一不可。
山为屏障,是峡之外围,所以第1段先写山,勾勒全貌;水是峡之筋骨,所以后两段重点写水,从动、静两方面写其特色;最后又将目光聚焦于山,首尾呼应。
二、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
说说作者笔下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各有怎样的特征。
参考答案:夏天,江水满溢,一泻千里,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
春冬季,水流和缓,潭深水碧,优美、雅致。
秋季,万物萧条,凄清哀婉,引人悲伤垂泪。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2.沿溯阻绝.绝.哀转久绝.3.素.湍绿潭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参考答案:1.在;如果;自己。
2.隔绝;极高;停止。
3.白色;不加装饰。
四、翻译课文的中间两段,把原文和自己的译文都朗读一遍,边读边体会它们不同的语言特点。
参考答案: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达江陵,这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快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在春、冬两个季节,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中有倒映着的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多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泉和瀑布飞速地往下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的乐趣。
语言特点:①原文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节奏鲜明。
如“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四字一句,中间用连词“则”来承接,使文章节奏鲜明,错落有致,音韵优美,读来朗朗上口。
三峡课后习题答案

三峡课后习题答案《三峡》是一篇描写中国长江三峡地区自然景观和人文风貌的散文,它通过作者的亲身体验,向读者展示了三峡的壮丽景色和独特的文化。
下面是根据《三峡》课文内容设计的课后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1. 三峡是指长江上游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2. 瞿塘峡以“险”著称,巫峡以“秀”闻名,西陵峡则以“奇”为特色。
3. 长江三峡的自然景观包括险峻的山峰、清澈的江水和丰富的植被。
4. 三峡地区的人文景观有古代的石刻、寺庙和桥梁等。
二、选择题1. 三峡中,以“秀”著称的峡谷是(A)。
A. 巫峡B. 瞿塘峡C. 西陵峡D. 以上都不是2. 长江三峡的总长度约为(B)。
A. 100公里B. 193公里C. 200公里D. 300公里三、简答题1. 描述三峡的自然景观特点。
答:三峡的自然景观特点包括险峻的山峰、清澈的江水和丰富的植被。
瞿塘峡的山峰险峻,巫峡的江水清澈,西陵峡的植被丰富。
2. 简述三峡的人文景观。
答:三峡的人文景观包括古代的石刻、寺庙和桥梁等。
这些人文景观不仅展示了三峡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也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四、论述题1. 请结合《三峡》课文内容,谈谈你对三峡地区自然与人文景观的认识。
答:《三峡》课文通过对三峡自然景观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神奇。
瞿塘峡的险峻、巫峡的秀美、西陵峡的奇特,都让人叹为观止。
同时,三峡地区的人文景观也丰富多彩,如古代的石刻、寺庙和桥梁,它们是三峡地区历史文化的见证,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三峡地区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和谐共存,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和学习自然与人文的重要窗口。
五、实践题1. 如果有机会去三峡旅游,你会选择参观哪些景点?为什么?答:如果有机会去三峡旅游,我会选择参观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因为它们是三峡地区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观。
同时,我还会去参观三峡大坝,了解人类如何利用自然资源,以及大坝对当地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三峡》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三峡》课后练习题(附答案)基础导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两岸连山,略无阙.处()②夏水襄.陵,沿溯阻绝()③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④晴初霜旦.,林寒涧肃()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阙.处()曦.月()襄.陵()沿溯.()御.风()素湍.()怪柏.()飞漱.()属.引()3.按要求填空。
(1)本文出自________时的地理学家和散文家________写的《________》。
“三峡”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三峡两岸的山长又多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三峡夏水暴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写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诗句意思差不多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下列句子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分别是(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A.除非正午和半夜,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B.除非正午,看不见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
(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A.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
B.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和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
5.下列语段空白处填入的句子最恰当的是()我曾经乘船路过三峡,也游过三峡,相当程度来讲,是奔着唐诗的意境而去的。
唐诗意境的精华在哪儿?________________想想看,那时候没有机器船,只有根根悠悠纤绳拉着的舟,江水伴着纤夫号子,时而间几声猿啼,有如闪电划破山谷,惊心动魄,余音缭绕,那才是峡谷中强劲的音符!李白歌:“两岸猿声啼不住”,杜甫吟:“风急天高猿啸哀”,高适唱:“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在他们的诗里,三峡景物中,猿啼是最难忘的。
A.诗人笔下的“猿啼、泪尽、肠断”令人心伤。
B.唐诗中使人向往的猿啼之声。
C.我以为就是那可见可闻的猿影、啼声。
部编版8年级语文上册三峡课后练习说明及答案(精选五篇)

部编版8年级语文上册三峡课后练习说明及答案(精选五篇)第一篇:部编版8年级语文上册三峡课后练习说明及答案部编版8年级语文上册三峡课后练习说明及答案思考探究1.朗读并背诵课文。
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三峡景物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写作思路,体会作者谋篇布局之严谨参考答案:作者先总体描绘三峡概貌,突出其雄伟气象;接下来,按照特点的不同,具体描绘三峡四季的不同景象。
作者未按照四季更迭的顺序写,而是借着文脉之势,先写夏水襄陵之峻急雄壮,与第1段一脉相承;再写春冬与秋天,转为沉静,虽氛围、特色不同,但文脉转缓,文气相贯。
从另一方面看,三峡之所以成为“峡”,是因为旁有群山约束,中有江水流淌,二者缺一不可。
山为屏障,是峡之外围,所以第1段先写山,勾勒全貌;水是峡之筋骨,所以后两段重点写水,而又从动、静两方面写其特色;最后又将目光聚焦于山,首尾呼应。
三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
2.说说作者笔下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各有怎样的特征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领会文章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特点参考答案:夏天,江水满溢,一泻千里,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
春冬季,水流和缓潭深水碧,优美、雅致。
秋季,万物萧条,凄清哀婉,引人悲伤垂泪积累拓展3.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⑴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⑵沿溯阻绝.绝巘多生怪柏.哀转久绝.⑶素湍绿潭.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设计惫图:引导学生辨析常见实词的不同义项,积累实词。
参考答案: ⑴在;如果;自己。
⑵隔断;极(高);停止。
⑶白色;不加装饰。
4.翻译课文的中间两段,把原文和自己的译文都朗读一遍,边读边体会它们不同的语言特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领会文言文与白话文不同的特点,着重感受文言文特有的美感。
参考答案:略教师应选择质量较好的学生译文与课文对比朗读,不宜直接用“资料链接”里的译文。
要让学生反复读,自己得出结论,不要急于告知结果,更不要简单地做文言文翻译的校正。
《三峡》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9 《三峡》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朗读并背诵课文.说说作者是按什么次序写三峡景物的,如许写有什么利益.参考答案: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凸起绵延不竭.遮天蔽日的特色;写水,则描述不合季候的不合气象.先写山,写出山高.岭连.峡窄的特色,为下文写水作铺垫.夏水浩荡,所表示出的豪迈美最能凸起三峡宏伟绚丽的特色,所以先写.二.写景要抓住景物特点.说说作者笔下三峡不合季候的景物各有如何的特点.参考答案:春冬之景:“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秋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作者写景,采取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段.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风景,着“寒”“素”“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活泼地表示了出来.三.说明下列加点词的寄义.自非亭午夜分孤常念书,自认为大有所益绝多生怪柏哀转久绝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参考答案:1.于,文中是“在”的意思;假如,假如;本身.2.断,拒却;极,异常;完.止.3.白色的;不加雕绘装潢的.四.翻译课文的中央两段,把原文和本身的译文都朗读一遍,边读边领会它们不合的说话特色.参考答案:译文:等到炎天水涨,江水漫上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断,不克不及通航.有时刻皇帝的敕令必须急速传达,这时只要清晨从白帝城动身,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央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如许快啊.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刻,白色的激流,绿色的潭水,盘旋的清波倒映着两岸各类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岳上,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边激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切趣味无限.比较:原文的第②段,具体写夏水,凸起夏水暴跌.流速缓慢,特色是豪迈美.第③段,具体写春冬的激流.倒影.树.泉.瀑布,特色是清优美.这两段文字对水的描述采取了正面的衬托,更显出水流的快.急.幽,多用比较.夸大,简练精华精辟,活泼传神.而译文极尽活泼描述之技能,凸起三峡之水的特色——迅疾凶悍.秀丽奇绝.盘旋碧绿.于描述中掺入了作者的审好意趣,更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情趣盎然.五.《水经注》在古代纪行散文的成长中有着主要的地位,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认为“古来记山川手,太上郦道元”.课外可以浏览《水经注》中描述孟门山.拒马河.黄牛滩.西陵峡等的段落,领会其写景文字的出色.参考答案:示例:《水经注》描述孟门山“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从高.远的角度正面描述水势凶悍,以此来衬托孟门山的高大.巨石“若坠复倚”的想象,更见孟门山的峻峭无比.。
《三峡》课后练习及答案

《三峡》课后练习及答案一、背诵全文,并完成下列练习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2、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体会它们的语言特点。
设题意图:⑴使学生把握文章写景的脉络;⑵抓住精彩写景段落,深入领会画龙点睛的词语,使学生对文章的感知由整体到局部;⑶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
问答题提示了背诵的思路,适宜先解决问答题,再背诵课文。
〖参考答案〗1、文章先写山,后写水。
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春冬之景:“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秋景:“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素”“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二、解释下列词语,并给线点的字注音重岩叠嶂夏水襄陵乘奔御风素湍绿潭绝巘飞漱清荣峻茂设题意图是让学生积累文言实词,掌握它们的读音和词义。
〖参考答案〗嶂(zhàng),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襄(xiāng),上。
奔(bēn),这里指快跑的马。
湍(tuān),急流的水。
巘(yǎn),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漱(shù),冲刷。
峻(jùn),高而陡峭。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你能说出它和本文之间的某些联系吗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设题意图是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早发白帝城》和《三峡》都描写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本题的着眼点不在形式,只要学生能够将内容对应起来就可以了。
〖参考答案〗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文章第一段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三峡》选择、简答及答案

《三峡》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9课】班级:姓名:题型:【选择题】【课内简答题】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的“自”与例句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 )例句:忌不自信A、自三峡七百里中B、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C、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D、,孰视之,自以为不如【解析】例句是自己的意思。
A在。
B自己。
C自己。
D自己。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A.属.引凄异忠之属.也B.其.间千二百里其.真无马邪C.哀转久绝.湖中人鸟声俱绝.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解析】A连接;类。
B指示代词,这;反问语气,难道。
C消失;消失。
D表顺承;表转折。
3、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B.虽.乘奔御风小大之狱,虽.不能察C.春冬之.时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不以.疾也属予作文以.记之【解析】A在,从;如果。
B都是“即使”的意思。
C的;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D认为,如;来。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D )例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A、回清.倒影B、晴初霜.旦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D、传.不习乎【解析】词类活用,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A词类活用,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清波。
B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降霜。
C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傍晚。
D 词类活用,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5、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D )例句: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C、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者D、客从外来,与坐谈【解析】例句是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A倒装句,状语后置。
B被动句。
C 倒装句,定语后置。
D省略句,省略宾语。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A、或.王命急宣有时B、虽.乘奔御风虽然C、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甚,很D、属.引凄异连接【解析】B即使。
7、下列各组语句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A.沿溯阻绝.往来而不绝.者 B.其间.千二百里又何间.焉C.方.其远出海门今齐地方.千里 D.素.湍绿潭吴广素.爱人【解析】A均为阻断、隔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课后题及答案【篇一:《三峡》复习题及答案】三峡郦道元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一)解释重点词语: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略无阙处()()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至于夏水襄陵().....不以疾也()()素湍绿潭()()或王命急宣().....属引凄异()()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飞漱其间()良多趣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清荣峻茂()()()().....2.巘多生怪柏()其间千二百里()..(1)绝沿溯阻绝() (2)间遂与外人间隔()..()又何间焉()..非亭午夜分()不以疾也()..(3)自疾三峡七百里中()疾在腠理()..3.找出下面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组()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奋笔疾书b、每至晴初霜旦 /通宵达旦....c、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d、沿溯阻绝 / 络绎不绝....(二)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文:(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5)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译文:(6)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译文:(三)内容理解。
1.填空:文中用“ ”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 ”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2.阅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三峡》的第②段与这首诗的第__________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湍急的特点;文章第④段与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相对应。
3.文章末尾引用渔者的歌词,其作用是什么?4.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5.如果你有机会去三峡旅游,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前往?结合文章说明理由。
《三峡》答案(一)解释重点词语。
1.略2.(1)极;断;消失 (2)中间;隔开;参与(3)如果;在 (4) 快;小病3. c(二)翻译句子。
(1)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2)(声音)回响在空旷的山谷中,很长时间才消失。
(3)如果不是正午和夜分,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4)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5)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6)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三)内容理解。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2分,每处1分)2.一、二、四句两岸猿声啼不住3.(1分)表现“晴初霜旦”之时,“林寒涧肃”的凄凉情景(或以歌词为证,突出三峡秋天的凄凉景象)4.文章先写山,后写水。
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5.言之有理即可。
无论选择哪个季节,都要根据原文介绍出三峡景色每个季节不同的特点。
《三峡》同步练习参考答案2.①水经注疏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奉节郦道元善长北魏地理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③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3.①真、实在②通“缺”,中断③极高的山峰④顺流而下、逆流而上⑤飞奔的马快⑥几⑦消失⑧从、在4.①如果自从②有时或者③即使虽然5.①重重的山岩,层层的峭壁②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③水清、树荣、山高、草盛④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⑤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⑥如果不是在正午或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⑦即使骑上马、驾着风也不如它快。
二、(一)6.①毫无②峭壁③遮蔽④日光,这里指太阳7.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8.连和高9.重岩叠嶂,就山本身的状态写其高,是俯视所得;而隐天蔽日,以天和日衬其高,是仰视所见。
(二10.先从正面落笔,后分两层来写:以“沿溯阻绝”概括水势险恶;以“王命急宣”的特例给人具体印象。
又加上奔马和疾风的比喻,则给人的感受更加形象而深刻。
11.先写俯视江中所见,后写仰视所见,由峡底写到山上,最后作者总结,状写了四种景物。
12.抓住了有代表性事物猿。
突出了凄清肃杀的气氛。
13.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4.答案要点: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将“夏水”为首来写。
15.(2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标对一处得1分)16.(3分)①a②d③b(每小题1分)17.(3分)b18.(2分)[甲]风霜高洁 [乙]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只答“林寒涧肃;也可)(答出一处得1分)19.(1)或:有时。
(1分) (2)奔:飞奔的马。
(1分)(3)绝:消失。
(1分) (4)俱:全,都。
(1分)22(1)如果不到正午或半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
(2分) (2)傍晚的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跃出水面。
(2分)1. 导游词:示例: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
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
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
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桔;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
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
2. 理由1:水流急(或速度快或水势迅猛或水流湍急等相同意思均可)原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理由2:落差大(意思相同即可)原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3.示例: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4.: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郦道元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巴山忽可尽,青天无到时——白居易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篇二:三峡同步练习题及答案】、课内当堂训练(一)基础题1.填空题。
①《三峡》选自《的总称,在重庆市和湖北宜昌之间。
作者,字,(朝代)学家。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③绝巘多生怪柏()④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⑤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⑥猿鸣三声泪沾裳()...⑦空谷传响,哀转久绝()⑧自三峡七百里中()..3.区别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①自非亭午夜分古义:今义:.②或王命急宣古义:,今义:.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古义:,今义:.(二)拔高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概括上文三段内容的大意。
1.试分析一下第一段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
3.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气氛?4.《三峡》一文中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两句,由此我们可以联想起李白的一首诗,这5.讨论:作者写三峡四季景色时,为何没有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而先写夏季景色。
二、课外拓展提升①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迳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②江水又东,迳狼尾滩,而历人滩。
袁山松曰:“二滩相去二里。
人滩水至峻峭,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嵚崟,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因名曰?人滩?也。
”1.上文两段文字都出自郦道元的《水经注》,试给第一段加上标点(在原题上加标点即可)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或大或小②负刀牵牛③虽途迳信宿...④犹望见此物⑤相去二里⑥悉作人面形...3.找出第一段中与行者歌谣相呼应的语句。
(用波浪线标出)4.用现代汉语说出第二段文字中“人滩”何以得名的原因。
5.试比较上面两段文字在内容和写法上的异同点。
三、写作23.夏季,你是否见到过一场暴雨过后的河流?请写一段话,说出河水暴涨的情况,字数300字左右。
首诗的内容是什么?请在下面默写出来。
【篇三:《三峡》练习题及参考答案】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练习题一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②属引凄异()2.请分别概括三峡四个季节的特点。
①夏季:②春冬:③秋季:3.填写出描写三峡形势的语句。
①体现三峡长的语句是:②体现三峡险的语句是:③体现三峡窄的语句是:④表现山河秀丽的语句是:4.文中的“良多趣味”指的是什么?5.文末引用渔歌的作用是什么?练习题二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良多趣味 (2) 林寒涧肃(3)属引凄异 (4)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2分)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译文:3.填空:文中用“ ”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 ”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练习题三1.文章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 (人名)_________,撰 ,本文选自,三峡是、、的总称。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3分)①重岩叠嶂嶂:___________ ②夏水襄陵襄:___________ ③不以疾也疾:________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江水”的特点。
{4分}练习题四2.翻译: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章花了大量笔墨,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而第四段中却写到“渔者歌曰”,这是采用的描写手法,其作用是:4.文中对三峡景物的描写很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