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则运算的定律和性质复习(人教版六年级教案设计).docx
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复习教案

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回顾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定律。
2. 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3. 学会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4. 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加法运算定律:交换律、结合律、单位相同直接相加。
2. 减法运算定律:减法交换律、减法结合律、单位相同直接相减。
3. 乘法运算定律: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单位相同直接相乘。
4. 除法运算定律:除法交换律、除法结合律、商不变性质。
5. 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算定律。
2. 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示例法、练习法、讨论法进行教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复习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定律。
2. 讲解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3. 示例: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4.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5.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方法和经验。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3. 学习效果: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对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四则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教学活动:(1)小组合作:学生分组,每组4人,每组选择一道复杂的四则混合运算题目。
(2)讨论交流:小组内成员分工合作,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方法,尝试解决题目。
(3)分享成果: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解题过程和答案,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提问。
(4)教师点评:总结每组的特点和优点,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七、教学策略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多层次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教案

一、四则运算的意义1.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
“整数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意义各是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按照教科书第90页表的形式进行整理。
在学生回答时,可以举例说明各种运算的意义。
“为什么说整数的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为什么说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各种运算之间的关系。
“加法与减法有什么联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加法与乘法有什么联系?”(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乘法与除法有什么联系?”(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小数和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教科书第90页的表补充完整。
“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整数、小数、分数的加法、减法和除法的意义都是相同的;小数和分数的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相比有所扩展。
)二、四则运算的法则1.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法则。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把每种运算各要注意的主要内容写在黑板上:如整数小数分数加法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化成同分母分数才能直接相加减减法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化成同分母分数才能直接相加减2.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
(1)整数、小数乘法和除法。
“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与整数乘法和除法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有什么不同?”( (2)分数乘法和除法。
“分数乘法有几种情况?请分别说出它们的计算法则。
”“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为什么适用于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什么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3.课堂练习。
做教科书第91页的中间试算题。
教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4.口算的复习。
“整数、小数的加减口算与笔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相同点:都是把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减,满十向前一位进l。
从前一位退1当十。
不同点:笔算一般从低拉算起3口算既可以从高位算起,也可以从低位算起。
)做教科书第91页下面的口算题。
四则运算的定律和性质数学教学教案

四则运算的定律和性质数学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定律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四则运算的基本定律:加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
2. 四则运算的性质:分配律、结合律、交换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定律和性质。
2. 教学难点:运用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定律和性质。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运用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解决问题。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加法和乘法的运算规则,引导学生思考四则运算的基本定律和性质。
2. 讲解四则运算的基本定律:加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
3. 讲解四则运算的性质:分配律、结合律、交换律。
4. 案例分析:给出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解决问题。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心得。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的理解程度。
2. 练习册:布置练习题,检查学生对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团队合作和逻辑思维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运用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 介绍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在数学中的应用,如代数、几何等。
3. 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提高其数学素养。
八、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权威的数学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学习资源。
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和实践案例。
3. 教学软件: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四则运算》优秀教案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四则运算》优秀教案设计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四则运算》优秀教案设计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谈话揭题我们学过哪些运算?这些运算的意义是怎样的?相关的知识都有哪些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系统地归纳、整理四则运算的知识。
(板书课题:四则运算)⊙回顾与整理1.四则运算的意义。
(1)谁能结合算式,举例说明每种运算的含义?(注意引导学生全面思考,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下表)四则运算举例意义加法12+8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减法12-8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乘法12×8 1.2×5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8×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运算。
除法12÷8÷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整数、分数、小数运算的哪些意义相同?哪些意义有拓展?预设生1:整数、分数、小数的加法、减法、除法的意义相同。
生2:乘法的意义在小数乘法和分数乘法中有拓展。
(3)谁知道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相互间的关系?(加法是最基本的运算,整数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除法和减法分别是乘法和加法的逆运算)(4)如何应用这些关系对加法、减法或乘法、除法进行验算?(加法用减法验算,减法用加法验算,乘法用除法验算,除法用乘法验算) 2.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
(1)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①整数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③它们有什么相同点?(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完成下面的表格)名称不同点相同点整数的加、减法加、减时,数位对齐。
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
小数的加、减法加、减时,小数点对齐。
分数的加、减法加、减时,分数单位相同。
(2)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学生结合具体的例子说明计算法则,教师重点强调,使学生明确整数、小数、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六年级四则运算复习教案

3、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分子、分母分别相乘。
4、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数的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2、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例题讲解
例1、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
分析讲解:这是一道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时要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转化时,被除数0.25和除数0.04要同时扩大到原来的100倍。乘除法是互逆关系,除法的验算可以用乘法来验算,即“商×除数=被除数”
一个数与分数相乘,可看作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除法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
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
(二)、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
1、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从第二个因数的末尾算起,用第二个因数的每一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用第二个因数的哪一位去乘,的数的末位就和这位对齐。
用字母表示:a÷b÷c= a÷( b×c) a÷( b×c) = a÷b÷c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先除以第二个除数,再除以第一个除数。
用字母表示:a÷b÷c= a÷c÷b
(六)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例2、计算下面各题
(1) × ÷ ×
(2) + - +
分析讲解:这两题都没有括号,第一题含有乘、除法,第二题只含有加减法,所以计算的时候都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不要受数值的干扰而弄错计算顺序,如第一题先算乘法,使原式= ÷ =1,第二题先算加法,使原式= - =0
六年级数学下册 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教案 人教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教学目标1.归纳整理四则运算的意义。
2.归纳整理整数小数和分数计算法则的异同点,进一步总结计算时应遵循的大凡规律。
3.总结四则运算中的一些分外情况。
4.总结验算方法。
教学重点整理四则运算的意义及法则。
教学难点对四则运算算理本质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步骤一、复习旧知识,归纳知识结构(一)四则运算的意义【演示课件“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1.举例说明四则运算的意义根据下面算式,说一说它们表示的四则运算的意义。
2+30.6-0.42×36÷2 100-152×0.30.6÷0.20.2+0.32.观察图片。
教师提问:看一看,整数、小数、分数的哪些意义相同?哪些意义有扩展?(加法、减法和除法意义相同,乘法意义在小数和分数中有所扩展.)3.你能用图示的形式表示出四则运算的意义之间的关系吗?(二)四则运算的法则【继续演示课件“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1.加法和减法的法则(1)出示三道题,请分析错误原因并改正.错误分别是:数位没有对齐,小数点没有对齐,没有通分.(2)三条法则分别是怎样要求的?整数:相同数位对齐小数:小数点对齐分数:分母相同时才能直接相加减思考:三条法则的要求反映了一条什么样的共同的规律?(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或相减)2.乘法和除法的法则.(1)出示两道题:口述整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改编成小数乘除法计算:1.42×2.34.182÷1.23(要求:学生在整数计算的结果上确定小数点的位置)(2)教师提问.通过上面的计算,你发现小数乘法和除法与整数乘法和除法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小数乘除法都先按整数乘除法法则计算)有什么例外?(小数乘、除法还要在计算结果上确定小数点的位置.)(3)说一说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法则.分数乘法和除法比较又有什么相似和例外?相似:分数除法要转化成分数乘法计算.例外:分数除法转化后乘的是除数的倒数.(三)练习【继续演示课件“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计算后说一说各题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73.06-3.96(差的百分位是0,可以不写)37.5×1.03(积是三位小数)8.7÷0.03(商是整数)3.13÷15(得数保留三位小数)(四)法则中的分外情况【继续演示课件“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请同学们根据a与0,a与1和a与a的运算分类。
六年级数学下册 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教案 人教版.doc

4.除法的意义
①大家再举例说明整数、小数、分数除法的意义?它们相同吗?
②将除法的意义填入相应的空格内?
③从乘法和除法的意义想想,看它们之间又存在一种什么关系呢?
1.学生回答问题。
2.分组讨论后再全班交流。
3.①学生结合例子来说说乘法意义。
指名学生举例描述法则
指名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习题。
先指名口算再挑部分题目说说算理。
三、“0”和“1”在运算中的特殊情况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第86页上面的练习题,再指名核对。
提问:a作除数时为什么不能为“0”?
独立完成练习,再回答问题。
四、四则运算中பைடு நூலகம்部分间的关系
1.学生独立完成第86页中间的填空,并进行核对。
②分别按乘数是整数、小数、分数结合刚才所举的例题来归纳乘法的意义。
4.①结合举例回答问题。
②结合提问想一想,议一议然后再回答问题。
二、四则运算的法则
1加法和减法的法则
2乘法和除法的法则
3练习
1.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法则
①分组回顾、整理整数、小数、分数加法、减法的法则。
②全班交流讨论结果后,再引导学生尝试归纳整数、小数、分数加法和减法法则有什么共同之处。
教学难点:理清四则运算意义、法则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理念:学习方式以小组及班级讨论交流为主。
教学设计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一、四则运算
1.四则运算的内容
2.加法、减法的意义
3.乘法的意义
4.除法的意义
1.四则运算是指哪四则运算?我们学过哪些数的四则运算?
2.加法、减法运算的意义(出示表格)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四则运算的整理与复习

乘法的意义:(1) 一个数x整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是多少或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
(2) 一个数X大于1的分数或小数 求一个数的几倍
指名说一一 说对知识的了 解,初步了解学 生对知识的掌 握情况。
活动环节
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2)多媒体课件出示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
如下所示:(有条件的教师可通过这些问题创设情境 图)
同学们折了37颗红星,23颗蓝星,一共折了多少颗 星?
同学们一共折了60颗星,做装饰用了51颗。还剩多 少颗?
有24m的彩带,用4做蝴蝶结,做蝴蝶结用去了多少 米?
有24米的彩带,每0.3米做一个。可以做多少个?
三、知识 小结、加 深理解
1、巩固练习
2、小结,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
加深理解,巩 固所学。
教学随笔
是多少。
(3) —个数x小于1的分数 几是多少。
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白 个因数是多少。
2•整理四则运算的法则,比较
3、需要理解的计算规律:
一个不为0的数x大于1的 一个不为0的数x小于1的 一个不为0的数十大于1的 一个不为0的数十小于1的
4、加、减、乘、除法各部分之
(1)加数+加数=和
(2)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二被减数
数一商大于原数
乙间的关系:
和—一个加数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差=减数差+
积十一个因数=另一个因 被除数宁商=除数
(被除数一余数)宁商=除数 哥 商x除数+余数=被除数门.
寵——除涨
蒙况整理 (0和1在运算中的特
四则运算的定律和性质数学教学教案

四则运算的定律和性质数学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定律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四则运算的基本定律: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2. 四则运算的性质:运算顺序、运算规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四则运算的基本定律和性质。
2. 教学难点:运用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运算定律和性质。
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运算定律和性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出四则运算的基本定律和性质。
2. 讲解与演示:讲解四则运算的基本定律(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和性质(运算顺序、运算规律),并结合多媒体演示,让学生直观理解。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计算,运用所学运算定律和性质解决问题。
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练习题、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的理解程度。
2. 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运算准确性、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同伴评价,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探索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趣味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3. 结合其他学科,如物理、化学等,让学生了解四则运算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八、教学资源:1. 多媒体教学课件:包含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的讲解、演示和练习题。
2. 练习题库:包括不同难度的练习题,适用于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四则运算的基本定律和性质。
2. 第3-4课时:实践操作,运用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解决问题。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运算定律和性质的整理和复习

《运算定律与性质的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番禺区石楼镇中心小学高少媚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运算定律和性质”的整理和复习。
教材分析:简算运算是小学计算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四则运算的定律和性质是学生进行简便运算的依据。
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不但能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因此,运算定律和性质在数与运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节课是在复习了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及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梳理知识,感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认知结构,形成知识网络。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五个运算定律和两个运算性质。
并且对简算挺感兴趣的,在日常计算中,大部分学生也能自觉地进行简算。
但是对一些易上当、易混淆、有一定难度的计算题,显得束手无策。
通过整理复习,帮助学生理解、辨析运算定律和性质,学会根据数据和运算符号的特点,合理、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简便计算,从而达到提高计算能力的目的。
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与复习,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加深对运算定律和性质的理解,会应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经历整理归纳的过程,学会复习的方法,提高数学学习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4、通过整理、探究、合作、交流,体验自主探究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价值,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整理归纳运算定律与性质,加深对运算定律与性质的理解。
教学难点:合理、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与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PPT课件、学习单、前置性作业。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1、快速口算。
(课件逐一出示)83+17 25×4 8×125 15+99+8525×7×4 (100+2 )×6 32–3–7 100÷25÷4(从第4题开始,请学生说说口算的依据)2、揭示课题。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四则运算整理复习教学设计

四则运算整理与复习育英小学:邓仕秀学情分析:学生对于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掌握得不是很牢靠。
特别是针对各种不同类型的简便计算,容易出现方法混淆的情况。
所以,帮助孩子及时梳理方法,有点到线,由线织面就尤为重要。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类的方法自主整理四则运算知识。
2.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计算过程中的问题,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高运算技能。
3.能运用所学知识,在观察、比较中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通过分类、比较等方法整理本单元的知识,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网络。
进一步巩固运算顺序,提高运算技能。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知识整理(一)不能简便计算的题看到这个标题,你想到了哪些学过的知识?一类是不能简便计算的,另一类是能简便计算的。
不能简算的,如何进行计算?无括号时:同级运算,从左往右;多级运算,先二后一(意思也就是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时:括号优先,先里后外。
在头脑里,根据这三条想3个题目,让方法在脑子里浮现一下。
练习:判断下面的题,想想按什么顺序算。
(加小括号,再加中括号 )小结:有多种括号时,从“小”到“大”(二)、能简便计算的题刚刚复习了四则运算中不能简算的情况,那能简便计算的题,我们又依据什么进行简便计算?我们学了哪些运算定律?用字母怎么表示?板书:加法:a+b=b+a a+b+c=a+(b+c)乘法:a ×b=b ×a a ×b ×c=a ×(b ×c) (a+b )×c=a c +bc1、在这些运算定律中,谁运用最广,变化最多?难道只能是a+b 吗?还可以:(a -b )×c难道只能是a 、b 两个数相加么?还可以:(a+b+c )×d 、四个、多个 难道只能×c 吗?还可以:(a+b )÷c=a ÷c +b ÷c2、乘法分配律最容易与哪条定律混淆?如何区分?结合律的符号都是统一的。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运算定律与简便算法,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运算定律与简便算法,四则混合运算》教案一、运算定律“我们在学习四则运算时.学过哪些运算定律?”指名用自己的话说出运算定律,并举例说明。
然后用字母表示出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成教科书第93页的表。
如果学生只举整数的例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运算定律除了对整数加法和乘法适用以外,对小数和分数的加法、乘法适用吗?让学生再举几个有关小数、分数加法和乘法的例子。
下面的式子有没有错误?把错的地方改正过来。
(4.3+2.5)×4=4.3×4×2.5×4(700+1)×68=700×68+68153×(220+57)=153×220+5763×8+37×8=(63+37)×(8+8)做练习二十的第8题。
“在我们学过的知识里哪些地方应用丁运算定律?”可以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
如果学生掌握得比较好,还可以让学生用运算定律解释—下积、商的变化规律:如:在乘法里。
如果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不变,那么积就扩大10倍: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说明:(a×10)×b=a×10×b=a×b×10=(a×b)×10这里应用了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二、简便算法“应用运算定律可以使—些计算简便。
谁能举个例子?”接着出示教科书第93页的例1。
集体订正时.教师再提问:这道题是怎样应用运算定律的?应用了哪些运算定律?使学生明确:在计算时.不仅计算的开始有时可以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在计算的过程中有时也可以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在计算时,要随时注意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做教科书第93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先说明题目要求。
教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567+981—21÷7提醒学生:有的算式可能存在几种不同的算法,所以。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四则运算》教案设计 (1)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四则运算》教案设计 (1)一、教学内容及目标本教案设计针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的《四则运算》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技巧和解题方法,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两部分:1. 知识目标- 理解四则运算的概念及其运算法则;- 掌握加减乘除的运算规则。
2. 能力目标- 能正确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能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能灵活运用计算策略解决复杂运算题目。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加减乘除的运算规则和运算技巧。
教学难点:解决复杂的四则运算题目。
三、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包括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两部分。
1. 教学资源:-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材;- 学生练册;- 计算器;- 讲解课件。
2. 教学工具:- 教师课件投影仪;- 学生课桌椅。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四则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并预告本节课的研究内容。
第二步:讲解运算法则使用教师课件,结合具体的例子,详细讲解加减乘除的运算规则和技巧,让学生理解每个运算法则的含义和应用方法。
第三步:示范和练教师示范解决一些简单的四则运算题目,然后让学生进行练。
可以分小组或个人进行,每个练题都要求学生完整计算过程。
第四步:巩固与拓展巩固阶段,教师可设计一些有挑战性的运算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灵活应用计算策略解决复杂运算题目。
第五步:总结与评价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提醒学生继续复和巩固。
五、教学评价通过教师观察学生的研究情况、听写和练题的完成情况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评价。
根据学生的表现分析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提高研究效果。
六、教学延伸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扩展更多的四则运算题目,提供更多练机会,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教师应及时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反馈和问题,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以提升教学质量。
六年级四则运算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1.复习六年级四则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提高学生对数字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复习四则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加减乘除运算规则。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预习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口头问答的方式,回顾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
例如:十分之四等于百分之多少?三分之二等于百分之多少?2.操练练习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数学运算题目,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写出答案。
学生可以个人完成,也可以以小组形式合作。
3.互动讨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办法并展示结果。
例如:小明家里有8只苹果,他吃了其中的4/5,还剩下多少苹果?4.拓展练习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较难的数学题目,要求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解决。
学生可以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如列竖式、计算器等。
5.总结复习教师可以请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并帮助他们回顾解题的方法和步骤。
四、教学拓展:1.利用游戏复习四则运算。
例如: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四则运算接龙”的游戏,要求学生根据上一个数字和运算符号,计算出下一个数字。
2.利用实际场景让学生练习四则运算。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购物清单,要求他们计算购物总金额,并找零。
3.教师可以通过电子白板或者计算器等工具,进行互动教学,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四则运算的过程和结果。
五、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教学评价:1.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四则运算题目,并检查答案。
2.对学生的小组合作进行评价,看他们是否能积极参与讨论和解决问题。
3.针对学生的个人答题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和反馈。
六、教学延伸: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同时,教师还可以推荐一些相关的数学练习题和教学资源,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四则运算的能力。
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
册)
数的运算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通过要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四则运算的法则,进一步理解它们的联系,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四则计算。
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们复习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通过复习要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四则计算。
复习四则运算的意义
我们在小学阶段学过了哪几种运算?举例说说它们的意义各是什么?
进一步理解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复习四则运算法则
先计算下列各题,再思考回答问题
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法则有什么共同点?
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与整数乘法和除法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有什么不同?
说一说分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
完成教材85页中的计算题。
(要结合运算法则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出应注意什么)
指导口算,说出口算过程。
完成教材85页下边的题目。
完成练习86中第1、2、题。
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中的特殊情况。
完成教材86页上边的练习。
(应使学生明确a代表一个数,当学生做完后,能用语言叙述式子。
如a+0=a,一个数加上零还等于这个数)
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关系
完成教材87页中间的等式。
并说说怎样运用这些关系对加、减、乘、除法的计算题进行验算。
完成教材87页中的“做一做”
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十七3~6题。
四则运算的定律和性质数学教学教案

四则运算的定律和性质数学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定律和性质,包括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等。
2. 培养学生运用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四则运算的基本定律和性质2. 运用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四则运算的基本定律和性质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运用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2.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方法,引出四则运算的定律和性质。
2. 讲解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1) 交换律: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2) 结合律:加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3) 分配律:加法分配律、乘法分配律3. 演示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的应用: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明白如何运用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简化计算。
4. 练习巩固: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测对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的掌握程度。
5. 实际问题解决:引导学生运用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掌握水平。
3. 实际问题解决:观察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表现,评估其运用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探索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的更多应用,如在代数表达式求值、解方程等方面。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八、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复习(人教版六年级教案设计)

四则运算的定律和性质复习(人教版六年级授课方案设计 )授课目的1.使学生理解、掌握四则运算的五大定律和两个性质。
2.掌握积、商的变化规律。
3.能运用这些定律、性质和规律进行简略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授课重点运用定律、性质和规律进行简算。
授课难点怎样“灵便”运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投影仪、投电影、判断牌、选择牌。
授课过程设计(一)揭穿课题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整数四则运算时,已经学过了哪些运算定律?哪些运算性质?”(指名回答 )(板书 )加法交换律减法的性质结合律乘法交换律除法的性质结合律分配律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复习这些定律和性质及其应用。
(板书:四则运算的定律和性质复习)(二)复习五大定律1.提问:这些定律用字母怎样表示?用语言怎么表达?(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字母公式。
)2.判断下面应用运算定律的过程有没有错误,没错举“√”,有错举“×”,并指出错误所在,改正过来。
投影出示:(1)(43 +25) ×4=43 ×4×25×4(2)(700 +1)×68=700 ×68 +68(3)153 ×(220 + 57)=153 ×220 +57(4)45 +(54 +55)=54 +(45 +55)(5)63 ×8+ 37×8=(63 +37) ×(8 +8)3.小结:我们运用这些定律时要注意正确。
(三)复习两大性质1.提问:我们还学习了哪些运算性质?你能把它们用字母表示出来吗?说说它们表示的意思。
(学生边说老师边板书。
)减法运算性质: a-(b +c)=a -b -c除法运算性质: (a+b) ÷c=a ÷c+b ÷c(c≠0)重申除法性质中的a,b 都要能被 c 整除,且除数 c 不能够是 0 。
2.做一做:在等号后边的横线上填数,○里填运算符号。
(人教新课标)数学六年级下册《整理和复习—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完成》教学设计

数的运算(2)——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图解教材】【课时目标】1、掌握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并能根据题目灵活运用这些知识使计算简便。
2、掌握整数、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一、回顾与交流。
1、运算定律。
问: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定律?(1)学生回顾曾经学过的运算定律,并与同学交流。
(2)根据表格,填一填。
名 称 举 例 用字母表示 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3)算一算。
①计算:2.5×12.5×4×8=(2.5×4)×(12.5×8)……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10×100 =1000计算: 4×72+4×75=4×(72+ 75)……应用乘法分配律=4×1 =4③计算:(21-87)×71=21×71-87×71……应用乘法分配律 =3-81=287④ 计算:5.03-2.14-1.86=5.03-(2.14+1.86) =5.03-4 =1.03 2.混合运算.(1)说一说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算一算:(710-18×4)÷2 板书 (710-18×4)÷2 =(710-72)÷2 =638÷2 =319(2)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一样吗?算一算:98 ×〔43-(167-161)〕二、巩固练习。
1.做一做2.完成课文练习十四第3、4题。
三、课堂小结1.说一说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你对简便运算有什么体会? 四、板书设计: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 (3)乘法交换律:a ×b=b ×a (4)乘法结合律:a+b+c=a+(b+c ) (5)乘法分配律:(a+b )×c=a ×c+b ×c【评价方案】1、达标测评 (1)计算下列各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1节2第2课时《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的运用》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1节2第2课时《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的运用》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定律和运算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四则运算的基本定律和运算性质。
2. 运用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3. 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对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的理解和掌握。
2. 运用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3. 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复习四则运算的基本定律和运算性质,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
2. 提问:谁能告诉我四则运算有哪些基本定律和运算性质?二、讲解(15分钟)1. 讲解四则运算的基本定律和运算性质。
2. 通过示例,演示如何运用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3. 讲解如何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练习(15分钟)1. 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讨论(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练习题中的问题。
2.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五、总结(5分钟)1.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2. 强调四则运算的基本定律和运算性质的重要性。
3. 提醒学生要熟练掌握并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
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和讨论,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四则运算的基本定律和运算性质,并能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在以上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讲解”环节。
因为这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定律和运算性质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的练习和讨论,以及他们对这些知识的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则运算的定律和性质复习(人教版六年级教案设计 )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掌握四则运算的五大定律和两个性质。
2.掌握积、商的变化规律。
3.能运用这些定律、性质和规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定律、性质和规律进行简算。
教学难点
如何“灵活”运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判断牌、选择牌。
教学过程设计
(一)揭示课题
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整数四则运算时,已经
学过了哪些运算定律?哪些运算性质?”(指名回答 )
(板书 )
加法交换律减法的性质
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除法的性质
结合律
分配律
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复习这些定律和性质及其应用。
(板书:四则运算的定律和性质复习)
(二)复习五大定律
1.提问:这些定律用字母怎样表示?用语言怎么叙述?(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字母公式。
)
2.判断下面应用运算定律的过程有没有错误,没错举“√”,有错举“×”,并指出错误所在,改正过来。
投影出示:
(1)(43 +25) ×4=43 ×4×25×4
(2)(700 +1)×68=700 ×68 +68
(3)153 ×(220 + 57)=153 ×220 +57
(4)45 +(54 +55)=54 +(45 +55)
(5)63 ×8+ 37×8=(63 +37) ×(8 +8)
3.小结:我们运用这些定律时要注意正确。
(三)复习两大性质
1.提问:我们还学习了哪些运算性质?你能把它们用字母表示
出来吗?说说它们表示的意思。
(学生边说老师边板书。
)减法运算性质: a-(b +c)=a -b -c
除法运算性质: (a+b) ÷c=a ÷c+b ÷c(c≠0)
强调除法性质中的a,b 都要能被 c 整除,且除数 c 不能是 0 。
2.做一做:在等号后面的横线上填数,○里填运算符号。
(1)157 -(27 +68)=157 -27 ○_________
(2)3214 -537 -463=3214 -(537 ○463)
(3)(945 +63) ÷9=945 ÷○63 ÷
(4)156 ×102=156 ×(100 ○_______)
指名一人做胶片,其他同学做印好的练习片子,然后投影说结果,并说明根据什么性质。
(四)积、商的变化规律
1.提问:我们在学习多位数乘、除法时,还学过积、商的哪些
变化规律?谁还记得?
(1)投影:在乘法里,如果一个因数扩大 10 倍,另一个因数不变,那么积就倍;如果一个因数缩小100倍,另一个因数不变,那么积就倍;或者,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缩小10 倍,积。
想一想:这是什么道理?(是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具体体现。
)投影说明:
(a×10) ×b =a×10 ×b =a×b ×10 =(a×b) ×10
(a÷100) ×b =a÷100 ×b=a×b ÷100 =(a ×b) ÷100
(a×10) ×(b ÷10)=a ×10 ×b ÷10
=a×b ×10 ×10 =(a×b) ×1=a×b
(2) 投影回答: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扩大(或缩小)的倍数,。
问:你能联系乘、除法的关系和乘法运算定律来说明其中的道理
吗? (根据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关系,这也是乘法运算定律的具体体
现。
)
说明:整数四则运算的定律和性质,对小数四则运算同样适用。
(只有除法的性质略有变化,a,b 都要能被 c 除尽。
)
2.练习。
口答:
(1)一个因数扩大100 倍,另一个因数扩大10 倍,原来的积就倍。
(2)把除数扩大 100 倍,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应该 ____________ 倍。
(3)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里填运算符号。
①3.6+0.85 +6.4 +0.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4.53 -1.64 -0.36=_____○(______○0.36)
③7.8×5.3 +7.8×4.7=______○(_____○_____)
④4.2÷0.7 +2.8÷0.7=(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堂总结
我们掌握四则运算的五大定律和两个性质主要是为了应用,使计算简便,而且要灵活运用。
(六)课堂练习
1.选择题: (投影出示,学生举选择牌。
)
(1)被减数不变,减数增加5,得到的差[] 。
①增加 5
②减少 5
③不变
(2)对于 25 ×48 ,小明想了以下几种计算方法,分别应用了()知识。
25 ×48=25 ×(40 +8)=25 ×40 +25 ×8=1000 +200=1200
应用了 ()知识。
25 ×48=25 ×(6 ×8)=6 ×(25 ×8)=6 ×200=1200
应用了 ()知识。
25 ×48=25 ×(50 -2)=25 ×50 -25 ×2=1250 -50=1200
应用了 ()知识。
25 ×48=(25 ×4) ×(48 ÷4)=100 ×12=1200
应用了 ()知识。
①积的变化规律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③乘法结合律④乘法分配律
⑤乘法交换律
追问:哪种最简便?
2.简算,在片子上完成,指名两个同学用胶片做。
① 1.25 ×2.5 ×64 ×5
=1.25 ×2.5×(8×8)×5
=(1.25 ×8) ×(2.5×8×5)
=10 ×100=1000
② 5.8 ÷0.7 +0.42 ÷0.07 +40 ÷7
=58÷7+42 ÷7+40÷7
=(58 +42 +40) ÷7=140 ÷7=20
集体在投影上订正。
(七)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上得很好。
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要注意应用我们所学过的定律和性质,使计算简便,提高效率。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四则运算的定律和性质是学生进行简便运算的依据。
灵活地运用四则运算的定律和性质,不但能提高计算的速度,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所以在复习中,注重学生对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的理解、记忆,再加以灵活运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目的,这是非常必要的。
因此,在复习中首先要让学生搞清所学过的运算定律和性质有哪些,分别用字母怎么表示,语言怎么叙述,达到全面巩固理解的目的。
其间,分别插入适当判断、填空练习,以帮助学生理解及灵活运用。
另外,利用积、商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使学生在观察推导中理解积、商的变化规律实际上就是乘法运算定律的具体体现,同时,也为简便计算打开多种途径。
然后,在学生全面掌握的基础上出现一组选择题,综合地培养学生运用定律和性质的能力,反馈面也扩展到全班,便于了解多数学生的情况。
最后出示两道简算题,让每个学生动手动脑,以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四则运算的定律,是否能灵活地运用。
板书设计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请自行参考编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