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部编教材传统文化教案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活动《中华传统节日》-教案
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直入题目:1.这段时间,我们对感兴趣的节日进行了深入了解,相信大家很有收获,现在我们就来在班中展示一下自己的成果吧!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板书:中华传统节日) 二、解决问题,汇报结果 (一)小组汇报交流1.小组汇报研究的节日专题。
下面先请各小组负责人举起标志牌,大声宣读一下你们组研究的节日专题。
2.全班交流。
下面就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把搜集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一下。
其他小组成员边听边想,有问题可以及时提出。
哪个小组首当其冲来展示你们的调查研究成果?(可以向大家展示一些文字资料、图片、照片、录音片段等)(板书:文字资料、图片、照片、录音片段)除此以外,当学生有个性化的展示时,教师应予以鼓励,充分肯定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如以下的展示形式: A.写一写过节的过程。
(1)选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
可以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也可以写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2)把自己的习作展示给大家看。
示例: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一个团圆日,我们会放烟花、放鞭炮、看春节联欢晚会、吃年夜饭……【设计意图:总结谈话,引入题目,开门见山。
】【设计意图:大年三十这天一大早,我们一家人很早就起来了,爷爷和爸爸在贴春联,我在旁边递东西,奶奶忙着剪窗花贴在窗户上,妈妈忙着准备团圆饭。
忙完这些,我们就坐着看电视,等待夜晚的到来。
夜晚终于来了,我和爸爸抬着烟花和花炮来到空旷的前坪燃放。
我们首先放的是花炮,一条长长的花炮放完之后,我们就放烟花,把引线点燃后,烟花就开出了花儿,那时的天空全部被花儿遮住了,漂亮极了。
烟花一个一个放完了,我们就心满意足的进屋,观看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一家人其乐融融!过年真开心呀!要是天天都像过年一样就好了!B.展示活动成果民间工艺组的制作展示:现场剪窗花,赠送个人作品等。
民族艺术组的表演展示:现场写一幅春联,现场画一幅图画等等。
诗词赏析组的诵读展示:配乐诗朗诵,节日诗词表演,对诗等等。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
第五单元的课文,为我们打开了这座宝库的大门。
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同学们的习作中写到了哪些传统文化呢?二、赏析习作,有效指导1、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找到了这么多传统文化,下面就让我们走进xx的习作,让我们看看他是怎样向大家介绍他找到的传统文化的。
2、老师想问问你,你是怎样向大家介绍传统文化的?前面关于年的来历这部分内容,你是怎么知道的?查资料为什么会去查资料呢?遇到不了解的,不懂的,或者想深入了解的内容,我们可以通过查资料的方法来解决。
这真是一个好办法!3、还有谁也用了查资料的方法写传统文化了?我们班的学生也用查资料的方法写了关于年的传说。
我们看看他找到的资料。
我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吧,谁是咱们班读书最好的同学呀?大家推荐一下!4、难怪大家说你是读书最好的啦,第一次见到的这么长的一段话,都能读流利,真好!里面有好多的生字都是你们没学过的,你都能读准确,特别了不起。
5、我就想让大家比较一下啦,这两个同学谁写的资料好呢?为什么?6、xx同学写得好,好就好在,他没有一字不落的照抄材料,你们看(点课件),他是从原材料中做了摘选(板书摘选)。
同学们都有采摘的经历吧?假如你们走进苹果园要采摘苹果啦!你会摘什么样的苹果?为什么摘这样的苹果?原来你们是为了吃,目标好明确啊!那xx摘材料的目标是什么?是为了写端午节的来历,怎样才能摘到你最想要的内容呢?假如,你就站在一棵苹果树下,怎样才能摘到你最想要的最大最红的果子呢?这一棵苹果树,就是你找到的那一份资料。
想要摘到你最想要的内容,就要多读读,多想想,多比较比较。
这就是选的过程!果园里不可能只有一棵苹果树吧?你会怎样摘呢?那么多的苹果树,就像好多份资料,我们还可以从多份资料中选出你最想要的内容摘下来。
这也是选!你看,韩时尚用了摘选的方法,留下了最大最红的果子,放弃了又小又青的果子。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教案,表格版
学生活动:
说一说刚才看到的是什么情景。
(学情预设)虽然教师语气中强调了“中国”和“传统”两个关键词,但是学生仍有可能会说出一些非传统节日的名称,如儿童节、五一节等,教师先不置可否,引导学生再读题,找出关键词“中国的”、“传统的”,引导学生自查自纠。
活动意图:通过演示课件,播放人们喜闻乐见的欢度春节画面,用合家团聚包饺子、贴春联、放鞭炮、观看春节联欢晚会、拜年等活动场景,来唤起学生对春节的回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使课堂伊始便充满了快乐、和谐、互动的气氛。
学生活动:
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也一定会在大家心中生根发芽,开出绚丽的花朵,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活动意图:在师生共同交流有关传统节日的资料,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被充分激起时,让学生看那段视频资料,听老师无比惋惜的叙述,使学生在强烈的反差中受到心灵的震撼,从而唤起更加强烈的爱国,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行动中来!
学生活动:
1.课前,搜集了一两个自己最感兴趣的传统节日的习俗资料,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展示,共同分享。
2.学生说自己的感受
3.小组讨论
4.展示本小组成员设计的春联。
5.展示本小组成员做的月饼。
6.展示本组成员准备的与中秋节有关的古诗
活动意图:师生资料的交流分享,将常见传统节日习俗进行详细介绍。学生在交流中加深了对传统节日习俗的了解并理解了其中丰富内涵。这一环节搭建了一个生生合作、师生合作、探究分享的平台,体现了真正的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激发了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环节三:师小结
教师活动:
太棒了,同学们!你们那颗火热的爱国心令我感动!我们的祖国会因你们骄傲!现在,我们国家非常重视保护非物质文化,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和弘扬非物质文化的政策。(演示课件)相信大家在假日里与家人共度这些传统节日的时候,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也一定会在大家心中生根发芽,开出绚丽的花朵,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小学语文教科书传统文化内容及教学策略研究以部编版为例
小学语文教科书传统文化内容及教学策略研究以部编版为例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传统文化内容的教学策略,并以部编版教科书为例进行深入分析。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民族的历史、智慧和价值观。
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地传授和弘扬传统文化,成为当前教育领域关注的重要课题。
本文首先对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体现进行概述,然后分析当前传统文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接着提出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最后结合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具体内容,探讨如何实施这些教学策略,以期为提高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的效果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传统文化内容分析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在内容编排上,充分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传承。
传统文化元素在教材中占有显著位置,不仅贯穿于各个年级的课文和练习,还通过插图、课后阅读等方式进行多维度呈现。
经典文学作品占比大:教材中选入了大量古代诗词、文言文和经典故事,如《静夜思》《春晓》《悯农》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传统文化知识系统介绍:教材通过“日积月累”“成语故事”等栏目,系统地介绍了传统文化知识,如传统节日、民俗习惯、道德规范等,使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的同时,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
强调德育与人文关怀: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往往蕴含着深厚的德育和人文关怀,如《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等故事,旨在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插图与文本相辅相成:教材中的插图设计精美,与文本内容相得益彰,不仅增加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还有助于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传统文化知识。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在传统文化内容的呈现上,既注重经典文化的传承,又注重德育和人文关怀的渗透,同时还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这些特点使得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请到我家乡来》课教案二:弘扬家乡传统文化
在三年级下学期的《请到我家乡来》这一课中,我们看到了描绘美丽家乡的优美诗句,并探索和了解了家乡的黄土、泥巴戏等传统文化。
今天我们则要深入思考,如何弘扬家乡的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发扬它们的光辉,让更多人了解和喜欢我们的家乡文化。
我们要从学校教育入手。
在中小学教育中,我们需要将家乡的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中去,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可以掌握知识技能,更可以了解到家乡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点。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博物馆、文化遗址,参加传统文化节庆活动,举行家乡文化展览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家乡的文化底蕴。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也应该重视家乡传统文化的宣传和传承。
孩子们身处成长环境中,家长要充分利用这个优势,让孩子们通过亲身接触和感受,培养对家乡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了解传统节日、故事、风俗和习惯,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激发孩子们的根植情怀。
在社会文化交流中,我们也能够发挥我们的作用。
加强与其他地区的文化交流,让家乡文化更广泛地传播。
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电视等现代媒体技术,展示家乡的文化特色,增加其他地区对我们家乡的了解和认同。
我们也可以通过旅游产业来弘扬和保护家乡传统文化。
旅游业不仅是家乡经济的重要支柱,同时也是一个促进文化交流、传递文化底蕴的渠道。
通过旅游业,可以把家乡的传统文化推广到更广泛的地域和人群,让他们了解和喜欢家乡文化,同时也可以促进家乡经济的发展,实现双赢。
在保护和弘扬家乡传统文化这一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注意保持传统文化的纯粹性和传统性。
在引进外来文化时,要有所取舍,不要盲目崇洋媚外。
同时也要注意传统文化与时俱进,不断地推陈出新,让传统文化不断地更新,注入新的生命力。
弘扬家乡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
通过教育、家庭、社会和旅游等多种方式,让家乡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让我们的家乡更加美丽、多彩、有特色,成为我们每个人骄傲的标志。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传统文化》单元整体活动学习案+教学设计+点评
三年级下册 三单元 “中华优秀传统 ” “素养-活动”教学设计一、双主题内容定位分析: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即学会问为什么。
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本单元在精读课《赵州桥》、略读课《一副名扬中外的画》中都都凸显了语文要素的学习。
《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通过例子帮助学生体会单元语文要素。
二、学情学段分析经过一、二年级的学生,三年级的学生字词积累、阅读经验、理解文本的方法都有所积累。
三年级上册曾学习过“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主要是从理解内容的角度提出的,而本单元主要是从学习表达的角度提出的。
知道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一段话的具体方法,不仅能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而且也为学生进行“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习作实践提供方法上的引导。
本单元教学,通过古诗等了解传统文化节日、通过其余的课文了解我国的其他传统文化。
三、 设计框架四、框架说明主题任务三、《跨越千年的相会》教学设计——《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一、活动素养点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二、目标任务感受传统文化的丰富和魅力,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三、评价办法1、朗读展示。
2、设计导游词,自由解说。
四、活动组块设计(一)活动:争当朗诵达人目标任务:通过反复诵读,增进对文本的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自豪与热爱之情。
活动工具:举手活动规则:1、个人:听范文,个人练习读(同桌互读,扫清障碍)。
2、小组:小组内共读(商定朗读形式、参评组员)3、全班交流、比赛读:选出朗读达人3组,授予“朗读达人”称号。
(每个小组进行全班展示,依据活动评价标准举手表决、投票选出)活动评价标准:读准字音☆读出感情☆☆☆配上表情、动作☆☆☆☆☆活动小结:交流朗读技巧;全班自由练读、齐读。
(二)活动:我是小导游目标任务:通过设计导游词,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文三篇教案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文三篇教案第一篇:《朝代之谜》教学目标- 通过研究古文《朝代之谜》,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 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教学内容1. 学生阅读古文《朝代之谜》。
2. 学生分组讨论古文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3. 教师解读古文,介绍中国古代历史知识。
教学步骤1. 教师介绍古文《朝代之谜》的背景和作者。
2. 学生自主阅读古文,理解文中的关键信息。
3. 学生分组讨论古文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4.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并总结讨论结果。
5. 教师通过讲解和举例子,介绍中国古代历史知识。
6. 学生完成相关研究活动和练。
教学评价1.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表现。
2. 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了解和兴趣程度。
第二篇:《楚辞中的爱情》教学目标- 通过研究古文《楚辞中的爱情》,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 研究古代文学作品,了解其中表达的爱情观念。
教学内容1. 学生阅读古文《楚辞中的爱情》的部分篇章。
2. 学生研究古文中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3. 学生感受古文中的爱情情感,进行情感表达训练。
教学步骤1. 教师介绍《楚辞中的爱情》的作者和背景。
2. 学生阅读古文的部分篇章,理解文中的爱情表达方式。
3.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古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4. 学生进行情感表达训练,演绎古文中的情感场景。
教学评价1. 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表现。
2. 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爱情观念的理解和体验。
第三篇:《童年》教学目标- 通过研究古文《童年》,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能力。
- 了解古代儿童的生活和成长环境。
教学内容1. 学生阅读古文《童年》。
2. 学生理解古文中表达的自然和生活的感悟。
3. 学生参与相关的感悟和创作活动。
教学步骤1. 教师介绍古文《童年》的背景和作者。
2. 学生自主阅读古文,理解文中的感悟。
3. 学生分享自己对古文中内容的感悟和体验。
4. 学生进行相关的感悟和创作活动,表达自己对自然和生活的理解。
部编版三年级下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综合性学习【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了解中国优秀传统节日及节日习俗,增长知识,彰显文化,弘扬传统。
语言运用:以适当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思维能力: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
审美创造:能对其他小组的展示活动作出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课前解析】关注教材:本次综合性学习围绕“中华传统节目”这个主题展开,要求学生在了解传统节日及其相关习俗的基础上,写一篇习作,同时还要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本次综合性学习贯穿整个第三单元教学。
《古诗三首》和《纸的发明》课后的“活动提示”分别布置了本次综合性学习前两个阶段的任务:小组分工合作收集资料;小组交流收集到的资料,整理资料,并为展示作准备。
在这两个阶段的基础上,进入综合性学习的第三阶段,即展示交流学习成果。
关注节日和习俗:本次综合性学习就有“能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
”这一目标,前面我们学习了《古诗三首》,学生已经对春节、清明节、重阳节这几个传统节日以及相关习俗有了一定的了解。
这次活动在前面基础上更进一步走进中华传统文化,去了解传统节日和习俗。
【教学目标】1.能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
2.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
3.以适当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4.能对其他小组的展示活动作出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重点】1.能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目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
2.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
【教学难点】1.以适当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2.能对其他小组的展示活动作出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课前准备】1.收集关于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及其相关风俗。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确定收集资料的途径。
2.帮助学生分好小组,确立并细化本组的活动任务。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次教学主题是“中华传统节日”,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和学习,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丰富性。
本单元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小学生对其所了解的传统节日进行分类和描述,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认识到传统节日的多样性;第二部分是通过形式多样的文本介绍传统节日的起源、庆祝方式、相关习俗等;第三部分是通过阅读相应的节日诗词、童谣等文本,让学生体验传统节日的浪漫和欢乐;第四部分是通过听取祖辈讲授经历和传统习俗,找到与现代生活的联系,学会传承文化;最后一部分是通过观看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增强传统节日的形象感知。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并能将其分类;②知道一些节日的起源、庆祝方式、相关习俗等;③学会阅读和欣赏节日诗词、童谣和传统文化经典;④了解祖辈们的传统习俗,明白其与现代生活的关联;⑤观看多媒体素材,形象感知传统节日。
2.能力目标①能够观察、分类、描述、表达和创作;②能够听取祖辈讲述,了解传统文化;③能够理解诗词、童谣中的传统文化内涵;④培养学生的传统节日学习方法和习惯。
3.情感目标①学会尊重、珍视传统文化,增强传统文化自信;②在学习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美好和魅力,增加爱国情感;③培养学生的习惯,爱好和良好的品质,增进同学和社会交往。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①能够准确分类描述中国的传统节日;②理解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能够欣赏诗词、童谣,理解其含义。
2.教学难点①理解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②学会欣赏诗词,理解并感受内在含义。
四、教学策略1.启发式教学:利用图片展示、口语交流、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索自己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和理解。
2.项目化教学:通过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如制作月饼、包饺子、写年记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受传统文化。
3.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在家中和社会中了解传统节日的庆祝习俗,与家长、长辈进行交流,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优秀教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优秀教案综合性研究《中华传统节日》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由来和俗,提高他们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外,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弘扬传统文化、开拓创新意识、培育民族精神、热爱生活和祖国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研究中国传统节日的方法,并制定活动方案。
例如,在介绍春节时,可以通过展示春节相关的图片和视频来唤起学生的回忆和兴趣,让他们自由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过年经历。
接着,引导学生辨别传统节日和一般节日,并探讨了解这些节日及俗的方法和记录方式。
学生可以通过查询书籍、网站、询问家长和老师等方式来了解这些节日,并记录在表格中,以便后续的分享和交流。
在辨别传统节日和一般节日时,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节日名称,并让学生判断哪些是传统节日,哪些不是,并引导他们思考和探讨背后的原因和文化内涵。
同时,还可以比较各个节日的时间,从公历日期和农历日期的区别入手,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纪年法和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
最后,让学生分享和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加深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并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通过这样的综合性研究,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Before class。
XXX to share with the class。
(Students and teachers can exchange n and supplement each other。
while the teacher writes on the board about customs。
food。
origins。
legends。
and poetry.) (Display on the screen: XXX。
Qingming Festival'XXX activities。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教学设计2.确定研究内容,收集资料1)小组成员根据小课题,收集与该节日相关的资料,可以通过书籍、互联网、采访等途径进行收集。
2)收集到的资料要进行整理和分类,确定需要记录的内容和形式,如文字、图片、视频等。
3.展示活动成果1)小组成员展示自己收集整理的资料和记录形式,介绍该节日的由来、俗和庆祝方式。
2)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出问题和建议,进行互动交流。
板块二自主研究,实践探究1.自主研究,收集资料1)小组成员根据确定的研究内容,自主进行收集资料和整理分类。
2)教师可以在研究过程中进行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2.实践探究,记录成果1)小组成员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和研究内容,记录自己的成果,可以采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
2)记录的成果要经过小组内部的审核和修改,确保准确性和完整性。
板块三展示成果,评价交流1.展示成果,互相研究1)小组成员展示自己的成果,介绍自己的研究内容和记录形式。
2)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出问题和建议,进行互动交流,研究和借鉴其他小组的经验和成果。
2.评价交流,提出改进建议1)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小组的展示活动,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
2)小组成员根据评价结果,进行修改和完善,提高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表达能力。
课时总结通过本次综合性研究,学生不仅了解了中华传统节日的由来和俗,还提高了自己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以及语言表达和展示能力。
通过互动交流,学生还研究了其他小组的经验和成果,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2在小组讨论中,我们决定研究清明节的由来和各地的庆祝活动。
我们可以通过查阅书籍和上网查询相关资料,也可以询问家长和长辈来收集资料。
在收集资料时,我们要注意整理和分类,约定时间和提纲,以礼貌的方式进行访问,并记录访问过程。
此外,我们也可以开展体验活动,如去烈士陵园扫墓或踏青,以感受清明节的节日气氛。
当然,在活动中我们也要注意安全。
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标题: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第一节:引言(100字)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精神财富,是人们智慧的结晶。
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将从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发,设计一套适合三年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案,以期能够引导学生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
第二节:目标与理念(200字)1. 目标:a. 了解传统文化的概念和意义,并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b. 学习传统文化中的礼仪、习俗、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c. 引导学生理解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联系,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2. 理念:本教案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活动设计,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和体验传统文化。
第三节:教学内容与方法(500字)1. 内容:a. 传统节日: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习俗,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
b. 国画与书法: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绘画和书法的基本知识,通过简单的练习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
c. 传统乐器:介绍中国传统乐器的名称、演奏方法和音乐特点,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d. 传统家居与饮食:参观传统的中国家居和了解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培养学生的审美和生活素养。
2. 方法:a. 观摩和互动:通过观摩传统节日庆祝活动、书法家的现场示范、乐器演奏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b. 创作和表演:鼓励学生进行绘画、书法、乐器的创作,并组织表演和展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c. 实地探访:组织学生进行传统家居和餐饮的实地考察,体验传统文化的生活方式,增强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和理解。
第四节:教学评估(300字)1. 学生评估:a. 通过观察、讨论和问答等方式,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估和记录。
b. 结合学生的作品、表演和实地参观的反馈,评估学生对传统文化理解的深度和广度。
2. 教师评估:a. 定期组织教师研讨会,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具使用情况。
山东版小学三年级部编教材传统文化教案全册19页word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
通过开展经典颂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为了更好落实学校“国学经典诵读计划”,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年古诗文经典文化,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繁荣校园文化,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活,本班特制定本学期的诵读计划如下一、教学任务针对学生的现状和社会形势,明确国学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加强对学生本源文化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古老文化,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归属感,从而自觉抵制浮躁文化的影响,不忘本,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第一单:元初识韵律《笠翁对韵》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学习并背诵冬韵2、通过古诗丰富学生语音、修辞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3、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背诵《笠翁对韵、冬韵》;教学难点:拓展知识——古诗欣赏。
1、复习:集体复习一遍;个别学生背诵展示(注重复习,让学生知道温故而知新的道理,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并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树立学生自信心。
)。
2、教师范读一遍新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学生尝试朗读一遍。
教师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地方。
4、游戏“火眼金睛”,教学生学习文中的生僻字,为朗读扫除障碍。
师:我要考验一下你们,我还听说你们有目不转睛、全神贯注的好习惯……5、学生朗读两遍,加深对生字的认识。
6、游戏:双簧、接龙、藏宝。
7、总结、评价、奖励获胜的小组。
教学反思:通过前面几节课的知识渗透,学生对“对韵“内容比较感兴趣,有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孩子还能触类旁通,自己造“对子”。
《笠翁对韵》教案(二)一、教学目标:1、学习并背诵微韵2、通过古诗丰富学生语音、修辞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3、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部编版三年级(下)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精品教案
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主动走进生活,学习收集整理有关资料,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2、能主动尝试运用已有的语文知识与能力,与他人交流,用适当的方式展示综合性活动成果。
3、在语文活动中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能主动尝试运用已有的语文知识与能力,与他人交流,用适当的方式展示综合性活动成果。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将继续走进综合性学习,走进中华传统节日。
二、诗词中节日习俗(一)复习古诗带入活动。
1、师: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三首有关传统节日的古诗,其中这一首与春节有关,大家还记得吧?(课件出示标题)2、师生合作背诵古诗。
3、师:这首诗中提到的春节习俗有哪些?谁能结合诗句说一说?(二)诗词小组汇报展示。
1、师过渡:在中国的古诗词中,很多都提到了传统节日及其习俗。
上次交流时,我们知道x小组对这个专题进行了探究,下面就请他们来分享一下他们的成果吧。
2、小组分享古诗词中节日习俗。
(1)组长:同学们,前期我们对有关传统节日的古诗词进行了收集与整理。
今天,我们将模仿中国诗词大会的形式来与大家分享。
(2)组长:我们的主题是?规则是?(课件出示)(3)组长出题。
①第一题,请从以下九个字中,识别出一句诗。
并说出有关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花市灯如昼;元宵;观花灯)②第二题,请从以下九个字中,识别出一句词。
并说出有关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千里共婵娟;中秋;赏月)③第三题,“南北山头多墓田”,请接下句。
并说出有关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清明祭扫各纷然;清明;扫墓)④第四题,“还来就菊花”,请接上句。
并说出有关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待到重阳日;重阳;赏菊)⑤第五题,“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这句诗写的是我国哪一个传统节日?(端午)追问:为什么选这个?⑥第六题,“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这句诗写的是我国哪一个传统节日?(七夕)追问:为什么选这个?(4)组长:同学们,古代诗人在传统节日中留下许多著名的诗句,大家课后还可以看看我们小组做的小报,上面还有很多经典名句呢。
三年级语文上学期第六单元教案:了解古代文化传统
【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传统在今天的影响和价值。
2.培养学生对于古代文化传统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让学生明白珍爱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告诉学生古代文化传统在今天的价值和应用。
【教学难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过程】一、引入老师在黑板上写下“古代文化传统”,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于这个概念的理解。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积极参与讨论。
二、新课讲授1.介绍古代文化传统的特点和历史地位。
老师讲解古代文化传统的含义、起源、发展和传承,并指出它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2.讲解古代历史文明的代表性物品和事件。
老师介绍中国的五千年文明史、四大发明、周礼、《论语》等知名的历史物品和文化事件,并向学生传达这些历史文明的精髓和内在价值。
3.讲解古代文化传统在今天的影响和价值。
老师讲解古代文化传统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例如艺术、科技、思想、教育、文学等,并讲述中华民族珍爱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4.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化传统的各种形式。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古代文化传统,例如民间故事、节日庆祝、古代建筑、书法绘画等,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课堂实践老师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实践,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了解古代文化传统的各种形式和内涵。
1.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老师可以邀请专业人士或传统工艺家到班级进行文化技艺展示和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观察和模仿古代文化传统的艺术形式。
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或模仿古代文化传统的艺术形式,如戏曲、民族舞蹈、书法绘画等,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课后作业为了巩固所学知识,老师可以布置一些课后作业,例如写一篇感受古代文化传统的文章、制作一份书法作品或模仿古代建筑等。
【教学反思】该教案旨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传统文化自信。
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第一单元经典驿站1、《人之初》教学目标: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2.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教学重点:激发学习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国学学什么,学了对生活会有什么影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人性的理解。
启发大家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教具准备:三字经有关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
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
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中国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生以前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
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们的二、诵读新句子: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三、讲解句子,阐释概念:1、人之初,性本善:“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讨论: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根据同学的回答,进一步启发思考] 教师小结:引出,同样的父母,一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有着极大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决定,无法改变,人人一样,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我们的祖先难当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吗?接下我们,我们看看三字经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2、性相近,习相远。
“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走进中国传统节日》优秀教案
综合性学习活动《走进中国传统节日》【板书设计】综合性学习活动《走进中国传统节日》公历日期农历日期节日由来庆典活动汉族:端午清明中秋元宵彝族:火把节傣族:泼水节少数民族:瑶族:过努节苗族:龙舟节《中华传统节日》教学反思我国的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好记忆,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精华,积淀了博大而精深的文化内涵,传递着我们中华民族感恩、爱国、爱老敬老等优良传统。
过节,对于每一位孩子来说都是一件高兴的事,是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
中国的节日怎么过,有哪些有意思的好玩的地方学生们并不清楚,当我将端午节作为例子并且从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吃上入手,学生们的兴趣还是比较高涨的,端午节不仅可以吃粽子,比如在传统过法中吃大蒜、吃鸡蛋这些习俗孩子们都不知道,而且南方北方不同的习俗、每一项习俗所代表的意义等等都成为学生关注的的焦点。
所以说学生不是不喜欢中国人自己的节日,关键是让学生怎样去喜欢。
因此让学生了解每个节日的内涵,感受节日的欢庆与幸福,并激发民族自豪感。
布置学生书写对过节中一些风俗习惯的了解。
本节课我感到较为成功的地方是:1、教师发挥主导的作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地位。
学生中通过查找资料、调查采访、小组合作、动手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感受我们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
2、注重了学法指导。
揭示课题后,让学生说说,要想深入、全面地了解这些节日,应从哪些方面入手,教师及时梳理学生所提出来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探究环节。
令我没想到的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很强,三个节日的汇报分别采用了介绍资料、演一演、做表格的方式。
3、在教学中,我积极探究教法和学法,努力做到“六让”:目标——让学生明确;过程——让学生参与;新知——让学生发现;资料——让学生收集;内容——让学生自选;结论——让学生归纳,而且在学法基础上,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分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达到了质的飞跃。
4、在课前准备时,我搜集了大量的图片,以及赛龙舟的视频,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看,更加直观、形象地表现节日的快乐气氛,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设计-综合性学习 中华传统节日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知道中国人重视的传统节日。
2.通过活动,更多地了解有关我国一些节日的来历、习俗、饮食和其他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蕴含。
3.学会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整合信息,用不同方式展示交流的能力。
4.指导学生针对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用不同方式表达出来。
(比如:展示PPT、朗诵、舞蹈、歌唱、手抄报……)5.通过汇报交流与展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总结能力和组织交际能力。
6.增进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7.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1.学会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整合信息,用不同方式展示交流的能力。
2.指导学生针对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用不同方式表达出来。
3.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播放春节贴春联、清明节踏青、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的画面2.谈话激趣:同学们,在绵延不断的时间流动中,人们设立了一个个节点,这些日子就叫作节日。
那么中国的传统节日形成过程,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生活的精彩画面。
比如:团圆与亲情、追思与纪念、狂欢的喜悦、赏月诵古诗等等。
中国人的各种情感都融入到了这些传统节日里。
那么,大家所知道的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都有哪些?谁能说说这些传统节日的时间呢?(自由交流)3.导入课题:同学们每个节日都有着不同的风俗。
前一阶段,我们各小组针对自己喜欢的传统节日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相信你们一定有许多收获想和大家一起来分享吧!那么,今天让我们走进一些传统节日,去感受一下这些节日的风情吧!二、展示活动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中牟县卫民路小学三年级/2017、2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
通过开展经典颂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为了更好落实学校“国学经典诵读计划”,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年古诗文经典文化,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繁荣校园文化,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活,本班特制定本学期的诵读计划如下一、教学任务针对学生的现状和社会形势,明确国学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加强对学生本源文化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古老文化,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归属感,从而自觉抵制浮躁文化的影响,不忘本,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第一单:元初识韵律《笠翁对韵》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学习并背诵冬韵2、通过古诗丰富学生语音、修辞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容;3、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背诵《笠翁对韵、冬韵》;教学难点:拓展知识——古诗欣赏。
三、教学过程:1、复习:集体复习一遍;个别学生背诵展示(注重复习,让学生知道温故而知新的道理,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并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树立学生自信心。
)。
2、教师读一遍新学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学生尝试朗读一遍。
教师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地方。
4、游戏“火眼金睛”,教学生学习文中的生僻字,为朗读扫除障碍。
师:我要考验一下你们,我还听说你们有目不转睛、全神贯注的好习惯……5、学生朗读两遍,加深对生字的认识。
6、游戏:双簧、接龙、藏宝。
7、总结、评价、奖励获胜的小组。
教学反思:通过前面几节课的知识渗透,学生对“对韵“容比较感兴趣,有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孩子还能触类旁通,自己造“对子”。
《笠翁对韵》教案(二)一、教学目标:1、学习并背诵微韵2、通过古诗丰富学生语音、修辞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容;3、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背诵《笠翁对韵、微韵》;教学难点:拓展知识——古诗欣赏。
三、教学过程:1、复习:集体复习一遍;个别学生背诵展示(注重复习,让学生知道温故而知新的道理,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并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树立学生自信心。
)。
2、教师读一遍新学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学生尝试朗读一遍。
教师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地方。
4、游戏“火眼金睛”,教学生学习文中的生僻字,为朗读扫除障碍。
师:我要考验一下你们,我还听说你们有目不转睛、全神贯注的好习惯……5、学生朗读两遍,加深对生字的认识。
6、游戏:双簧、接龙、藏宝。
7、结合注解讲解原文8、指导背诵自由背诵比赛背诵9、总结、评价、奖励获胜的小组。
教学反思:通过前面几节课的知识渗透,学生对“对韵“容比较感兴趣,有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孩子还能触类旁通,自己造“对子”。
《笠翁对韵》教案(三)一、教学目标:1、学习并背诵虞韵2、通过古诗丰富学生语音、修辞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容;3、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背诵《笠翁对韵、虞韵》;教学难点:拓展知识——合辙押韵三、教学过程:1、复习:集体复习一遍;个别学生背诵展示(注重复习,让学生知道温故而知新的道理,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并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树立学生自信心。
)。
2、教师读一遍新学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学生尝试朗读一遍。
教师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地方。
4、游戏“火眼金睛”,教学生学习文中的生僻字,为朗读扫除障碍。
师:我要考验一下你们,我还听说你们有目不转睛、全神贯注的好习惯……5、学生朗读两遍,加深对生字的认识。
6、游戏:双簧、接龙、藏宝。
7、结合注解讲解原文8、指导背诵自由背诵比赛背诵9、总结、评价、奖励获胜的小组。
第二单元:知书识礼第四课:锲而不舍【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荀子》的常识及荀子的生平及主,劝学的意义。
2、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的态度,联系学生的实际。
3、注重字词运用和注释。
【重点和难点】1、辨析字、词、音。
注重朗诵和背诵。
2、比喻代议和喻议及正反四方面议论的特点。
3、了解荀子对学习的意义,作用,态度,进一步认识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教法】师生互动法、提问法、议论法、朗读法、电教法、板书法。
【教学步骤】1、导入:同学们,作为一位学生,应该每一个人都知道学习的重要性,那么你们知道学习的重要意义和正确的目的和态度、方法吗?知道坚持学习的重要吗?现在我们就来了解荀子的《劝学》,看看古人怎么劝人学习的。
2、请个别学生朗读课文。
3、重点拼音:故不积跬步:kuǐ骐骥一跃:qíjì驽马十驾:nú锲而舍之:qiè金石可镂:lòu4、作者介绍: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国人,时人称荀卿,又称卿。
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
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
韩非和斯都是他的学生。
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主“性恶论”认为人性本恶,即“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但是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5、课文分析1.讨论、分析全文的思路结构(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这个观点的?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教师总结、点拨: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
就是学习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松,不可以半途而废。
这一中心论点,是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三个方面来论述的。
课文一开头提出“学不可以已”这一论点后,接着从三个角度展开论述:在第二段中,学习可以使人“知明而行无过’,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意义,从而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
第三段,学习使本性与一般人没有差别的人成为君子,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作用,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
第四段,学习应持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的方法和态度,半途停止是不会学好的,只有“学而不已”才能成功,从而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
(2)结合完成“思考和练习一”,引导学生理清全文思路结构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归纳板书6、布置作业1.背诵全文2.整理、归纳文中的多义词、活用词、特殊句式第五课,《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提高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体味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真情,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在读中积累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的重要。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本诗中的过渡句和前后四句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同学们,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的古文学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而中国诗歌就象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一直盛开在世界文苑之中。
学习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的豪放,婉约的艺术风格,更能使我们领略诗中所描绘的雄壮优美的意境。
大家曾学过不少古诗,那就把你最喜欢的一首诗背诵下来吧!(先自由背,再指名背)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新形式的诗——《长歌行》(板书)(根据学生以往所学,在学习新课前引导学生记忆搜索,回忆以往所学,并且是自己喜欢的古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他们的紧心理,为进一步学习古代诗歌奠定了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解题,介绍诗歌长歌行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也有叫“歌”或者“行”的有长歌行、短歌行等2、自由读这首诗歌,边读边展开想象。
学生先自由读诗、想象,注意读准字音——指名读(读是古诗教学的核心环节。
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渗透自主识字的方法,并把教与学的主要活动放在学生的读上,鼓励学生试读、互读,真正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对课文容有个整体的感知,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三、理解诗意1、这首诗描写怎样的一种情感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请大家根据学习向导自学古诗。
学习向导(1)、读一读《长歌行》想一想这首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在小组展开交流(3)、记下不懂的问题,画在书中,寻找同伴的帮助,实在解决不了的,在全班讨论交流。
2、给足自学时间,小组合作时要真正体现互动。
3、学生根据学习向导汇报自学情况,汇报形式不限。
(这一环节教学侧重在学生自学及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生课前的预习及所查找的资料、工具书,在这环节中起重要作用。
由于学生年龄特点,自己理解这首诗歌不是很难,但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还有难度。
因此设计小组合作目的帮助理解能力差的学生,使他们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四、考考你1、同学们汇报的都很好!我也想借此机会出几道题考考大家(1)、解释加横词,说出诗句的意思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唏。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2)、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能体会出怎样的思想感情?(劝导人们珍惜青春年华,是一首传诵经久的劝戒诗)五、借助课件,指导朗读1、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次朗读古诗,边读边体会诗的意境。
2、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画出重音和停顿。
3、指名配乐朗读六、总结1、诗中哪句话对世人有规劝的含义呢?(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长歌行》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还打比方,说明光阴似流水,一去不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努力,不要等到老了再后悔。
3、这是一首劝戒诗,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劝戒人勤奋好珍惜时间的诗句、格言等?谈一谈自己的感想体会。
学生自由汇报,谈感想七、作业背诵诗歌八、板书设计长歌行少壮不努力,要老大徒伤悲。
不第六课《黑发须知勤学早》教学目标:1、通过《劝学》这首古诗的学习,体会读书、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初步理解诗意。
3、在识字、写字过程中,进一步巩固识字与写字的方法。
4、认识9个生字,会写“更、书、劝、学、首、迟、发”7个生字,掌握一个新部首。
教学重点:1、认识9个要求会认的字,会写7个要求会写的字。
学会新部首。
2、关于读书、学习的名人名言。
3、生字卡片。
4、学生提前查阅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以及颜真卿的资料。
第一课时教学准备: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大家进入学校,每天都在读书、学习,大家知道关于读书、学习的名人名言吗?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教师也找到了一些这们的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