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调节和水和无机盐的调节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三学案:..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的调节

高中生物三学案:..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的调节

第2课时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的调节[目标导读]1。

结合教材P11~12,举例说出体温调节过程。

2。

结合教材P13~14,描述水和无机盐的来源和去路。

3。

结合教材P14“积极思维",概述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机制。

[重难点击]1。

体温调节过程。

2.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机制。

一、体温调节1.体温人的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平均温度,通常用__________温度、口腔温度和________温度来表示.2.体温的来源及恒定原理(1)体温的相对恒定是______________的共同调节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____________的结果.(2)热量来源:由________、脂肪、蛋白质等在各组织细胞中分解代谢时产生。

(3)产热器官:主要是__________和________。

________是人体内代谢旺盛的器官,产热量很大;剧烈运动时,__________的产热量会剧增。

(4)主要的散热器官是________,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式直接散热,散热的多少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体温调节的机理在寒冷和炎热环境中,皮肤里的________________或温觉感受器接受刺激,将兴奋传至下丘脑____________中枢,通过神经—体液调节:(1)寒冷环境中:皮肤血管__________,进而减少散热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分泌的激素量增多,提高了________________等细胞的代谢水平,引起机体细胞产热量增加。

(2)炎热环境中:皮肤血管________,血流量__________,散热量增加;________分泌增多,汗液的蒸发带走更多热量;甲状腺、肾上腺等分泌的激素量减少,细胞代谢水平________,产热量________。

4.人体体温恒定的生理意义(1)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____________。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课件:2.1.2 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的调节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课件:2.1.2 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的调节

1234
解析 当一桶冰水从头顶浇下→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 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 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代谢加强),减少散热(毛细血管 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此过程既有神 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答案 C
3.生活中有的人经常一次性饮大量的清水,有的人只有口 渴了才会去饮水,这些习惯对人体有不利影响吗?为什么? 答案 一次性饮大量清水可能会使人出现虚弱无力、心跳 加快、痉挛、昏迷等“水中毒”症状;感到口渴时细胞外 液渗透压已经偏高,细胞出现一定程度的脱水,因此饮水 也如同吃饭一样,不是非要等到渴了才喝,而应该注意根 据身体对水的实际需求,适时适量进行补充。
4.肾脏排尿主要是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吗? 答案 不能这么说,因为体内多余的水分、无机盐(如钠 盐)以及代谢废物的主要排出途径都是经肾脏随尿排出。 5.大量出汗后为什么要喝淡盐水? 答案 大量出汗后,人体会丢失大量的水和无机盐,所以 要喝淡盐水补充丢失的水和无机盐,以维持体内水和无机 盐的平衡。
6.有人说:“一个人一天内不吃饭、不喝水,但只要没有 大、小便,就可以维持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这种说 法对吗?为什么? 答案 不对。一个人一天内不吃饭、不喝水,但不可能不 排便(尤其是小便);即使不排便,体内的水分和无机盐也 会从其他途径排出,使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遭到破坏。
一题多变
判断正误: (1)热觉或冷觉的产生是在下丘脑中( ) (2)室内温度由15 ℃突升至40 ℃,变温动物新陈代谢速率升高( ) (3)在BC段时间内,机体增加产热并减少散热,产热量大于散热 量( ) (4)在AB段时间内,以增加散热为主,产热量小于散热量( )
解析 热觉和冷觉的产生都是在大脑皮层; 变温动物的体温随外界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温度升高, 新陈代谢速率升高; 机体在寒冷环境中通过调节增加产热并减少散热,而在炎 热环境中以增加散热为主,无论是寒冷环境还是炎热环境, 产热量总是等于散热量,体温保持恒定。 答案 (1)× (2)√ (3)× (4)×

专题水盐及体温调节讲义

专题水盐及体温调节讲义

专题二十三人体水盐平衡,体温平衡及调节【学习内容】1、水盐的平衡及调节2、体温的平衡及调节【课堂笔记】内环境一、水的平衡二、水平衡的调节:在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相关器官的作用,使摄入量等于排出量,在排出途径中,可调节的是由肾排出的水。

肾脏主要由肾单位(如下图)构成,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一般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物质均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肾小囊壁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通过它们的重吸收和分泌作用等,最后形成尿液(又称终尿)三、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一)水平衡调节(下图一)(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下图二)1、水盐调节的条件类型:神经-体液调节2、参与水盐调节的主要器官:下丘脑——水盐调节中枢,分泌抗利尿激素肾上腺——分泌醛固酮神经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肾脏——水盐主要排泄器官皮肤——水盐排泄器官3、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的生理作用:醛固酮——保钠排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谁的重吸收四、水和无机盐平衡的意义1.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维持有重要作用,大量丢失水和无机盐(主要为钠)时会出现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并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四肢发冷等症状,甚至昏迷。

因此要及时补充水和食盐。

2.钾对细胞内液渗透压的维持起决定性作用,还具有维持心肌舒张、保持心肌正常的兴奋性等作用。

血钾过低时,会出现心肌的自动节律异常,并导致心律失常等症状。

因此要合理膳食,获取足量的钾。

3.水对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有重要作用,人体每昼夜有35-50g代谢废物必须随尿液排出体外,否则会引起中毒影响健康。

溶解这些代谢废物的尿量应在500ml以上。

因此每天要保证饮水。

【运用练习一】1、人体内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生活所必需的。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渗透压的稳定遭到破坏,必然会引起代谢紊乱B.pH和温度的稳定,都给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创造了条件C.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也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D.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维持的,体液调节占主导地位2、饮食较咸,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在神经和激素的作用下,主要通过对肾脏重吸收作用的调节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趋向于恢复正常。

2020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课时作业《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的调节》(含答案解析)

2020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课时作业《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的调节》(含答案解析)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课时作业《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的调节》1.恒温动物之所以能够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其原因是( )A.机体产热大于散热B.机体产热小于散热C.机体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D.体内物质代谢速率比变温动物快2.有关人体体温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A.当体温低于正常值时机体产热加强,散热停止B.机体是以反馈调控方式维持体温稳定的C.低温环境中激素参与体温调节,神经不参与D.高温环境中神经参与体温调节,激素不参与3.当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中时,相应的反应是( )A.温觉感受器兴奋,皮肤血流量增加B.皮肤血管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C.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D.酶活性降低,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4.下图表示人体皮肤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维持体温的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上图可知,人体在炎热和寒冷条件下均靠体液调节维持体温B.从甲到乙是机体散热的唯一途径,从丙到丁表示机体产热途径C.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D.甲和丙表示在寒冷环境中,此时人体维持体温消耗的能量少于乙和丁5.当人主要依靠出汗维持体温稳定的时候( )A.外环境温度一定较高B.外环境湿度较大,温度高C.此刻体内产热一定多于散热D.体温一定会升高较多6.下图是健康人由温暖环境突然进入寒冷环境时的体温调节模型。

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B.图中①→③→④→⑤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C.“X”代表的主要生理变化是细胞呼吸增强D.最初的一段时间内,人体产热速率明显大于散热速率7.水盐平衡调节对于维持内环境渗透压具有重要的意义,下列关于水盐平衡调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正常情况下,内环境渗透压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状态中B.渗透压感受器在下丘脑中C.抗利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释放的D.人体主要通过改变摄水量和排水量来维持渗透压的动态平衡8.下列有关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大量饮水会导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下降B.抗利尿激素能促进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C.细胞外液的渗透压感受器位于下丘脑D.肾脏是机体调节水分平衡的唯一器官9.下图表示正常人分别快速饮用1 L清水、1 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和血浆渗透压的变化情况。

2020版 必修3 第8单元 第2讲 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调节、血糖调节

2020版 必修3 第8单元 第2讲 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调节、血糖调节

第2讲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调节、血糖调节[考纲展示] 1.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Ⅱ) 2.实验:模拟尿糖的检测考点一| 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调节1.体温调节(1)体温稳定的原理: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的平衡的结果。

(2)体温恒定的意义:体温恒定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主要通过对酶的活性的调节体现。

(3)与体温调节有关的结构①温度感受器:温觉感受器和冷觉感受器,分布于皮肤、黏膜和内脏。

②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③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4)与体温调节有关的激素:主要包括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2.水和无机盐的调节(1)人体内水的来源和去路其中,由饮食摄入的水是主要来源,排水的主要途径是泌尿系统。

(2)人体内无机盐的来源和去路与水平衡相比较,少了一个来源:人体代谢产生的;少了一个去路:呼气排出。

(3)水盐平衡调节相关结构与激素①水平衡的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

②参与的激素:主要为抗利尿激素。

a.产生部位:下丘脑。

b.释放部位:垂体后叶。

c.作用部分:肾小管和集合管。

d.功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判断与表述]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体温能维持恒定是因为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达到动态平衡。

(√)(2)热觉或冷觉的产生是在下丘脑中。

(×)提示:热觉或冷觉产生于大脑皮层。

(3)正常人在寒冷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使机体产热大于散热,以适应寒冷环境。

(×)提示:在此环境中产热仍等于散热。

(4)引起水平衡调节作用的因素是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或降低。

(√)(5)抗利尿激素在下丘脑合成,经垂体释放。

(√)(6)抗利尿激素减少,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新吸收。

(×)提示:应是抗利尿激素增多。

2.思考回答(规范表述)(1)与体温调节有关的中枢都在下丘脑吗?提示;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 2.1.2 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的调节、血糖调节习题(含解析)苏教版必修3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 2.1.2 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的调节、血糖调节习题(含解析)苏教版必修3

第2课时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的调节、血糖调节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人体在寒冷环境中身体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皮肤的血流量增多B.汗腺分泌的汗液增多C.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减少D.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多答案D2.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脑皮层是调节体温的中枢B.温觉感受器只分布于皮肤C.人在剧烈运动时的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D.降低新陈代谢是人在炎热环境中散热的主要方式解析温觉感受器除分布于皮肤,还分布于黏膜和内脏器官中,环境温度变化刺激这些感受器,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会传到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通过中枢的分析、综合,再使有关神经兴奋,进而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或舒张)等一系列反应。

人在安静时产热器官主要是内脏,运动时的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

答案C3.下图表示午餐以后人体血液中血糖和两种激素的含量变化,图中曲线a、b、c分别表示( )A.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血糖B.胰岛素、血糖、胰高血糖素C.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D.胰高血糖素、血糖、胰岛素解析激素的含量应比血糖的含量低,故a为血糖;随着血糖含量的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而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答案C4.下图表示某人的体温变化曲线,导致AB段和BC段体温变化的事件最有可能是( )A.发热和寒战B.提高环境温度和寒战C.寒战和出汗减少D.剧烈运动和出汗增加解析图示中,AB段说明机体产热大于散热,BC段说明机体散热增强;剧烈运动导致产热增加,出汗增加引起散热增强,符合曲线变化。

答案D5.下列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D.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减弱解析血浆渗透压降低,说明人体摄入的水过多或盐分丢失过多,不会产生渴觉。

当机体失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使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并由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三)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的调节(含解析)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三)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的调节(含解析)

课时分层作业(三)(建议用时:25分钟)[基础达标练]1.以下关于人体体温的描述,错误的是()A.人体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温度B.不同人的体温会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而存在微小的差异C.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也有变化,但一般不超过1 ℃D.人体体温会随周围气温的变化而有较大的波动D[人属于恒温动物,在一定范围内,体温不会随周围气温的变化而有较大的波动.]2.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产生渴感的部位分别位于( )A.下丘脑、下丘脑、下丘脑B.下丘脑、下丘脑、大脑皮层C.下丘脑、大脑皮层、大脑皮层D.大脑皮层、下丘脑、下丘脑B[下丘脑具有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是体温调节、血糖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的中枢,渴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3.研究发现损伤大鼠的迷走神经会导致其尿量增多,其作用机制不可能是( )A.促进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次数和饮水量增多B.促进垂体相关细胞释放更多的抗利尿激素C.减弱下丘脑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的敏感性D.抑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B[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会导致饮水次数和饮水量增多;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多,会导致尿量减少;下丘脑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的敏感性降低,会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会导致尿量增多。

]4.当人主要依靠出汗维持体温稳定的时候()A.外环境温度一定较高B.外环境湿度较大,温度高C.此刻体内产热一定多于散热D.体温一定会升高较多A[皮肤和汗腺是人体的主要散热器官。

皮肤通过辐射、对流和传导的方式直接散热,其散热量的多少,取决于皮肤和环境之间的温差;汗腺通过分泌汗液散热.当外环境温度高于体温时,不能通过皮肤直接散热,只能通过汗腺分泌汗液散热,故选A.]5.某人因轻度食物中毒,引起呕吐、腹泻,但此人无明显口渴现象,尿量几乎正常,对此人的描述正确的是()A.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B.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C.此人因无明显口渴现象,尿量几乎正常,所以没造成脱水D.失水程度几乎等于失盐程度D[此人无明显口渴现象,尿量几乎正常,说明此人的细胞外液渗透压几乎不变,失水和失盐的程度差不多,但由于呕吐、腹泻,导致细胞外液减少,属于脱水。

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

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

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1.体温调节(1)人体的产热和散热①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产热的主要器官是肝脏和骨骼肌。

②人体的散热主要是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其次还有呼气、排尿和排便等,散热的主要器官是皮肤。

(2)体温调节的结构名称位置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大脑皮层温度感受器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3)体温的调节过程①体温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②寒冷条件下参与产热的激素有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前者的分泌是由下丘脑的传出神经调节的,后者的分泌是由下丘脑和垂体分级调节的,两种激素之间表现为协同作用。

③体温调节的神经中枢是下丘脑,产生冷热感觉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2.水盐平衡的调节(1)调节中枢:下丘脑。

(2)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

(3)相关激素:在水分调节中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它是由下丘脑产生,由垂体释放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使排尿量减小。

(4)调节过程【教材热点拓展】下图表示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的过程,据图分析:(1)图中字母表示的分别是什么激素?提示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c是甲状腺激素,d是抗利尿激素。

(2)在寒冷环境中,皮肤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提示 汗腺分泌减少、毛细血管收缩、立毛肌收缩等。

(3)以小鼠为实验材料,验证下丘脑是水盐调节的中枢。

写出实验思路。

(3)以小鼠为实验材料,验证下丘脑是水盐调节的中枢。

写出实验思路。

提示 将小鼠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实验组破坏下丘脑,对照组不作处理,两组供给相同的水量,测定各自的尿量。

(2017·全国Ⅱ,30)将室温(25 ℃)饲养的某种体温为37 ℃的哺乳动物(动物甲)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放入41 ℃环境中1 h(实验组),另一组仍置于室温环境中(对照组)。

期间连续观察并记录这两组动物的相关行为。

结果:实验初期,实验组动物的静卧行为明显减少,焦虑不安行为明显增加,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实验组动物皮肤的毛细血管会________,汗液分泌会________,从而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

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

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
生理作用: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的重 吸收、对水的重吸收,对钾的分泌。
精选课件
15
(5)水盐平衡的意义
➢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共同维持了内环境哪项理化性 质的相对稳定?
➢ Na+有何生理作用?大量丢失会有何症状?怎样 缓解上述症状?
➢ K+有何生理作用?大量丢失会有何症状?怎样缓 解上述症状?
➢ 人体每天摄入的水少对身体有何伤害?
垂体后叶

渗 透
产生渴觉
抗利尿激素
渗 透

(+)


主动饮水 肾小管、集合 下

补充水分 管重吸收水分 降
尿量
精选课件
减少
12
练一练
你能试着画出当人体饮水过多,自身是如何调节细胞外液的 渗透压平衡的?
饮水过多 细

细胞外液渗透压 下降

下丘脑
(-)
(+)
渗透压感受器
液 渗

垂体后叶

抗利尿激素
升 高
1200
汗液中的水 呼吸排出的水
500 350
物质代谢产生的水 300 排便排出的水
150
合计
2500 合计
2500
精选课件
10
(2)尿液的形成过程
精选课件
11
(3)水平衡的调节过程 饮水不足、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
细胞外液渗透压 升高

胞 (-)
下丘脑
(+) 渗透压感受器 (-)
细 胞



大脑皮层
A.④③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精选课件
21
7.⑴该图是人体皮肤对 环境反应的示意图,判断的主要依据

水和无机盐的生理作用

水和无机盐的生理作用

水和无机盐的生理作用水和无机盐是人类生活所不可缺少的物质,它们发挥着十分重要的生理作用。

以下是水和无机盐的生理作用:一、水的生理作用1、维持体温水是人体内的液体成分最多的物质,占体液的60%~70%,维持人体正常环境的热量平衡,加热的水的分解能在体温调节中起到重要作用。

2、参与消化代谢水可使消化道消化液的浓度更佳,使消化腺体局部分泌量增多,加速消化物质在消化管内的吸收和排泄,从而参与消化代谢。

3、维持酸碱平衡体内液体中的水可以与参与酸碱反应的物质结合,从而维持体内的环境酸碱平衡。

同时,它也可以帮助排出体内的体液多余的乳酸、磷酸和氯化物,维持体内的酸碱中和状态。

4、保护机体水作为一种溶剂可以溶解体内活性物质,在血液中能够帮助其中的成分及时分布到各肌肉组织,保持机体运转正常。

5、调节脂肪代谢在脂肪代谢中,水可以参与溶解、携带、转移,加快植物油的脂肪转化,增强脂肪的流动性以及脂肪代谢物的吸收等作用。

二、无机盐的生理作用1、调节体液的酸碱度体液的酸碱度主要是无机盐负责,其中最重要的是NaHCO3、NaCl、KCl、CaSO4等,这些物质能够调节体内的酸碱平衡,保证人体细胞的正常运转。

2、参与消化和吸收无机盐参与消化道的分解和吸收功能中,能促进消化物的吸收,如盐酸类的无机盐能够结合磷脂,迅速吸收脂肪;正离子的Na和K的运转对对消化管壁的运动和分泌也有重要作用。

3、参与肌肉收缩无机盐NaCl和KCl参与肌肉收缩,NaCl可溶解于体液中,帮助体液的分泌,而KCl则可以结合蛋白质,调节肌肉收缩,使肌肉有收缩的能力。

4、促进代谢无机盐也可以参与脂肪、蛋白质等物质的代谢,对于有机物质的表观应变以及激素的分泌也有重要作用,从而促进全身的新陈代谢。

总而言之,水和无机盐的生理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它们的作用实际上充当着人体机能维持正常的关键性角色。

因此,我们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均衡地摄取这两种物质,以确保平衡营养,为人体健康服务。

(部编本人教版)最新高中生物 课时分层作业3 体温调节 水和无机盐的调节 苏教版必修3【经典练习】

(部编本人教版)最新高中生物 课时分层作业3 体温调节 水和无机盐的调节 苏教版必修3【经典练习】

课时分层作业(三) 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的调节(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练]1.恒温动物之所以能够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其原因是( )【导学号:85732025】A.机体产热大于散热B.机体产热小于散热C.机体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D.体内物质代谢速率比变温动物快C[恒温动物的体温调节在神经和体液调节作用下维持稳定,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是相等的。

]2.有关人体体温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A.当体温低于正常值时机体产热加强,散热停止B.机体是以反馈调控方式维持体温稳定的C.低温环境中激素参与体温调节,神经不参与D.高温环境中神经参与体温调节,激素不参与B[人体体温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因为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维持相对平衡的缘故,因此,无论是体温低于或高于正常值,都同时具有产热和散热过程。

在任何环境条件下,体温调节需要神经和激素共同参与调节。

]3.当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中时,相应的反应是( )A.温觉感受器兴奋,皮肤血流量增加B.皮肤血管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C.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D.酶活性降低,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B[人体突然进入寒冷环境,为了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冷觉感受器会兴奋,皮肤血流量减少,故A错误;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以增加产热,故B 正确;汗腺分泌减少,故C错误;酶活性不变,故D错误。

]4.下图表示人体皮肤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维持体温的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导学号:85732026】A.从上图可知,人体在炎热和寒冷条件下均靠体液调节维持体温B.从甲到乙是机体散热的唯一途径,从丙到丁表示机体产热途径C.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D.甲和丙表示在寒冷环境中,此时人体维持体温消耗的能量少于乙和丁C[通过神经调节,人体在炎热和寒冷条件下都有通过调节汗腺分泌量和血流量来调节散热,A错误;从甲到乙和从丙到丁都表示散热,B错误;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C正确;在寒冷环境中,通过体液调节加强产热,D错误。

生物高二必修3教学案:第二章_第一节_第2课时_体温调节_水和无机盐的调节

生物高二必修3教学案:第二章_第一节_第2课时_体温调节_水和无机盐的调节

第2课时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的调节1.人的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平均温度,直肠温度最接近人的体温。

2.人的体温能够保持相对恒定,是在神经—体液的共同调节下,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3.人体主要产热器官是肝脏和骨骼肌,人体主要散热器官是皮肤。

4.寒冷环境中,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减少散热;甲状腺、肾上腺等分泌激素增多,产热增多。

5.炎热环境中,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多,汗液分泌增多,散热增加。

6.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分泌并由垂体释放的,其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一、体温调节1.体温的概念人的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平均温度,常用直肠温度、口腔温度和腋窝温度来表示。

2.体温来源及恒定原理(1)人的体温来自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热量。

(2)体温能保持相对恒定,是在神经—体液的共同调节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3)人体主要的产热器官是肝脏和骨骼肌,主要的散热器官是皮肤。

3.体温调节过程(1)在寒冷环境中,皮肤里冷觉感觉器接受刺激,将兴奋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量;甲状腺和肾上腺等分泌的激素增多提高了细胞的代谢水平,机体产热量增加。

(2)在炎热的环境中,皮肤里的温觉感受器接受刺激,将兴奋传至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汗液分泌_增多,散热量增加。

4.人体体温恒定的生理意义(1)体温相对恒定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2)当体温过低或过高时,酶的活性都会降低,甚至丧失,生命活动也会出现严重异常。

二、水和无机盐的调节1.水和无机盐的来源和去路[填图] (1)水的来源和去路:(2)无机盐的来源和去路:2.尿的形成(1)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肾单位⎩⎨⎧肾小体⎩⎪⎨⎪⎧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2)尿的形成过程:①血液经过肾小球滤过,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

②原尿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被重新吸收,最后形成尿液。

【选必一】3.3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2021

【选必一】3.3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2021

大量丢失水分使细胞外液 量减少以及血钠含量降低
(-)
刺激 肾上腺皮质
(-)
(-)
分泌
醛固酮
(-)
促进
肾小管和集合管 对Na+的重吸收
血钠含量升高
3.水和无机盐的调节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调节尿量和尿 的成分实现的。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对于维持人体的稳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人体各种生命 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如果排出的尿量过少,代谢废物不能及时随尿液排出体外,就会引起中毒而损害 健康。因此,人每天都要保证一定量的饮水。
每日适量饮水, 规律排尿
适度饮水
旁栏思考题4
有人说,不要等渴了再喝水。你觉得这句话有道理吗?
答案:这句话是有谁理的。从水盐平衡调节示意图可以看出,当人意识到渴了, 说明机体细胞渗透压已经开高,机体已经在调动心脏、肾等器官以及泌尿系统、 循环系统等调节渗透压,会引起起一系列问题,如血液粘稠度增高、血压升高、 酸中毒等。长则如此,会对机体健康造成影响。
汗液
• 人体每天必须通过摄取食盐以获得需要的Na+,与此不同的是K+,蔬 菜和水果中富含K+,只要保持合理膳食,就能满足机体对K+的需要。
旁栏思考题6
有的人喜欢吃清淡的食物,炒菜时放盐极少。如果长期这样下去,对他的健康可 能会有什么影响?
答案:食盐的主要成分是NaCI。Na+是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重要成分之一, 是人体健康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长期食盐摄入不足,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 低,影响细胞内外渗透压的平衡。
旁栏思考题1
带婴幼儿看病时,为什么要等他们停止哭闹几分钟之后, 再给他们量体温呢?

体温调节和水和无机盐的调节

体温调节和水和无机盐的调节

体温调节和水和无机盐的调节体温调节和水和无机盐的调节学习目标描述水盐调节和体温调节课前导学:一、体温调节1.人的体温是指的温度;人的体温能够保持相对恒定,是__________系统和___________系统等的调控下,人体的和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2.人体的体温来源于所释放的热量,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是。

的紧张性增进可以增加产热量,等分泌的激素增多可以提高,也引起机体增加产热量。

3.人体的主要散热器官是;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汗液分泌增多,散热量增加。

4.体温相对恒定的意义:是人体______________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体温过低或过高,的活性都会降低,从而影响细胞代谢.二、水和无机盐的调节1.水、无机盐平衡的调节,受等的调控。

如水的动态平衡是靠水分的来实现的。

2.抗利尿激素是由神经细胞分泌,贮存于垂体中并由垂体释放出来。

其主要作用是促进对水的重吸收,维持的平衡。

3.水平衡调节机机制4.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种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的主动吸收和对++的分泌,使血浆中K和Na的浓度恢复正常。

质疑探究1.人体主要通过什么途径产生热量?主要散热器官是什么?人体主要通过什么途径散失热量?2.人体的温度感受器可以分为哪两类?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什么部位?3.经测量某人体温在24小时内都处于39℃持续发烧状态,在这24小时内此人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对吗?为什么?4.仔细观察课本P14页图2-3,人体在炎热的环境中是如何调节体温的?并把图补充完整。

5.人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动态平衡,是靠摄入和排出来实现的,那么,水分和无机盐的来源哪些呢?排出的主要途径又是什么?6.仔细观察课本P17页图2-8,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人体是怎样促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并恢复正常?例题精讲1.下列与体温及体温调节的有关叙述均正确的一项是()①人体体温的形成源于体内物质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②人体的温度感受器分布在皮肤、黏膜里③在寒冷环境中,人体加强产热主要是通过体液调节实现④调节人体体温的主要中枢在下丘脑⑤正常体温是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表现之一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④⑤ D.②④⑤ 2.(2019·上海生物)右图表示某人的体温变化曲线,导致ab段和bc段体温变化的事件最有可能的是A.发热和寒颤B.提高环境温度和寒颤 C.寒颤和出汗减少D.剧烈运动和出汗增加3.将大白鼠从25℃移到0℃环境中,大白鼠将出现的生理反应是 A.耗氧量减少,竖毛肌放松 B.耗氧量增加,体表血管收缩 C.耗氧量减少,心率变慢 D.耗氧量增加,体温升高 4.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 D.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减弱5.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机体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过程有如下几步,其中正确的是①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②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③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④摄水量增加⑤减少尿的排出 A. 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④→③→⑤C. ①→②→④或①→③→⑤D. ②→①→④或②→①→③→⑤反馈矫正1.人体各部位的温度略有不同,但与人体体温最接近的是 A.口腔温度 B.腋窝温度 C.直肠温度 D.手掌心温度2.人体体温的热量主要是由什么器官产生的 A.骨骼肌和肝脏 B.心脏和脑 C.胃和肠 D.肺和肾3.人的体温的相对恒定,意味着机体的 A.产热量与散热量保持相等 B.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C.产热量少于散热量 D.总产热量与总热量之间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4.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会引起 A.冷觉感受器兴奋 B.温觉感受器抑制 C.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D.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5.酷暑季节,室外作业的工人应多喝 A.盐汽水 B.核酸型饮料 C.蛋白型饮料D.纯净水6.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D.细胞外液中电解质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7 .下列对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只依靠神经调节B.在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主要通过肾脏来完成 C.只依靠体液调节D.在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主要通过循环系统来完成8 .大面积烧伤病人由于严重脱水,使血钾升高,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此时血液中A.抗利尿激素浓度增加,醛固酮浓度减少 B.抗利尿激素浓度减少,醛固酮浓度增加C.抗利尿激素浓度增加,醛固酮浓度增加 D.抗利尿激素浓度减少,醛固酮逍度减少9.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1)这是______平衡的调节示意图,如图所示,细胞外液渗透压状况是______。

人教(2019)生物选择性必修一(学案+练习):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

人教(2019)生物选择性必修一(学案+练习):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

人教(2019)生物选择性必修一(学案+练习)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1.体温调节(1)调节结果:保持体温相对稳定。

(2)稳定原因: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

①产热途径:安静时肝、脑等器官的活动;运动时骨骼肌是主要的产热器官。

②散热途径:皮肤是最主要的散热器官,通过辐射、传导、对流、蒸发的方式进行。

(3)调节过程。

①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

②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

③调节途径。

2.水盐平衡的调节(1)来源:水的来源包括饮水、食物中所含有的水和代谢中产生的水。

Na+的主要来源是食盐。

(2)主要排出途径:肾脏。

(3)调节途径。

①水平衡调节。

②血钠平衡。

a.血钠含量降低→肾上腺皮质→醛固酮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

b.血钠含量升高→肾上腺皮质→醛固酮分泌减少→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

(4)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

1.骨骼肌和肝脏是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

(√) 2.在寒冷环境中,由于产热量大于散热量,所以体温相对稳定。

(×) 3.醛固酮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

(√) 4.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1.明确水盐调节的四个重要结论(1)渗透压感受器和渗透压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

水盐平衡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2)抗利尿激素的产生部位是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而释放部位是垂体后叶。

(3)在水盐平衡调节中,下丘脑内既有感受器,又有效应器(分泌激素)。

(4)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下,主要通过肾脏来完成的。

2.理解血浆渗透压、抗利尿激素含量和尿量的关系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二者呈正相关;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二者呈负相关。

三者关系如图所示:考向1| 体温调节1.小檗碱也叫黄连素,是从中药黄连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生物碱,具有抗炎、解热等功能。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血糖的调节、体温的调节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血糖的调节、体温的调节

课题6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血糖的调节、体温的调节(一)、学法指导1、考点链接(1)、《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这一小节,包括水的平衡,无机盐的平衡,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水和无机盐平衡的意义这四部分内容。

(2)、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结合初中生物第二册P72图61“尿形成示意图”,学习图l一3肾单位的相关结构,理解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

(3)、《血糖的调节》这一小节,包括血糖的平衡及其意义、血糖平衡的调节、糖尿病及其防治这三部分内容。

(4)、《人的体温及其调节》这一小节,包括人的体温及其意义,体温的调节这两部分内容。

(5)、《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一节的内容,与第四章讲述的生物膜的功能和意义的内容有关。

《血糖的调节》一节的内容,与第三章讲述的基因工程的成果,第五章讲述的发酵工程、酶制剂的应用等内容有关。

体温调节和必修第四章第二节《体液调节》有密切的联系。

2、导学提纲(1)、什么是内环境?怎样理解内环境的稳态?内环境为什么能保持稳态?(2)、为什么说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人和动物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3)、阅读书中表l—l,思考:人体内水的来源和排出各有哪些途径?比较人体水的摄人量和排出量是否相等?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4)、阅读课文,分析教材中的图l—2和l一3,思考:人体内的无机盐主要以什么状态存在?以钠盐和钾盐为例,说明它们的来源与去路,以及它们排出的特点?(5)、从钾盐、钠盐、钙盐的生理作用分析无机盐平衡的意义。

(6)、水在人的生理代谢中有哪些作用和意义?(7)、阅读思考:(1)参与水平衡的神经调节的感受器是什么?神经中枢在哪?效应器是什么?导致渗透压感受器兴奋的刺激是什么?(2)效应器如何发挥效应?效应器释放激素的名称和作用是什么? (8)、解释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A.吃的食物过成,为什么会感到口渴? B.为什么夏天尿少而冬天尿多?C.大量出汗后为什么要喝点淡盐水? D.“以饮料代水”的做法科学吗?(9)、小结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异同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温调节和水和无机盐的调节
学习目标
描述水盐调节和体温调节
课前导学:
一、体温调节
1.人的体温是指的温度;人的体温能够保持相对恒定,是__________系统和___________系统等的调控下,人体的和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2.人体的体温来源于所释放的热量,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
是。

的紧张性增进可以增加产热量,等分泌的激素增多可以提高
,也引起机体增加产热量。

3.人体的主要散热器官是;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汗液分泌增多,散热量增加。

4.体温相对恒定的意义:是人体______________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体温过低或过高,的活性都会降低,从而影响细胞代谢.
二、水和无机盐的调节
1.水、无机盐平衡的调节,受和等的调控。

如水的动态平衡是靠水分的
和来实现的。

2.抗利尿激素是由神经细胞分泌,贮存于垂体中并由垂体释放出来。

其主要作用是促进对水的重吸收,维持的平衡。

3.水平衡调节机机制
4.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种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的主动吸收和对
的分泌,使血浆中K+和Na+的浓度恢复正常。

质疑探究
1.人体主要通过什么途径产生热量?主要散热器官是什么?人体主要通过什么途径散失热量?
2.人体的温度感受器可以分为哪两类?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什么部位?
3.经测量某人体温在24小时内都处于39℃持续发烧状态,在这24小时内此人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对吗?为什么?
4.仔细观察课本P14页图2-3,人体在炎热的环境中是如何调节体温的?并把图补充完整。

5.人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动态平衡,是靠摄入和排出来实现的,那么,水分和无机盐的来源哪些呢?排出的主要途径又是什么?
6.仔细观察课本P17页图2-8,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人体是怎样促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并恢复正常?
例题精讲
1.下列与体温及体温调节的有关叙述均正确的一项是()①人体体温的形成源于体内物质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②人体的温度感受器分布在皮肤、黏膜里③在寒冷环境中,人体加强产热主要是通过体液调节实现④调节人体体温的主要中枢在下丘脑⑤正常体温是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表现之一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④⑤ D.②④⑤
2.(2010·上海生物)右图表示某人的体温变化曲线,导致ab段和bc段体温变化的事件最有可能的是
A.发热和寒颤
B.提高环境温度和寒颤
C.寒颤和出汗减少
D.剧烈运动和出汗增加
3.将大白鼠从25℃移到0℃环境中,大白鼠将出现的生理反应是
A.耗氧量减少,竖毛肌放松B.耗氧量增加,体表血管收缩
C.耗氧量减少,心率变慢 D.耗氧量增加,体温升高
4.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D.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减弱
5.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机体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过程有如下几步,其中正确的是①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②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③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
④摄水量增加⑤减少尿的排出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①→④→③→⑤
C. ①→②→④或①→③→⑤
D. ②→①→④或②→①→③→⑤
反馈矫正
1.人体各部位的温度略有不同,但与人体体温最接近的是
A.口腔温度B.腋窝温度C.直肠温度D.手掌心温度
2.人体体温的热量主要是由什么器官产生的
A.骨骼肌和肝脏B.心脏和脑C.胃和肠D.肺和肾
3.人的体温的相对恒定,意味着机体的
A.产热量与散热量保持相等B.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C.产热量少于散热量D.总产热量与总热量之间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
4.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会引起
A.冷觉感受器兴奋B.温觉感受器抑制
C.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D.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
5.酷暑季节,室外作业的工人应多喝
A.盐汽水 B.核酸型饮料 C.蛋白型饮料 D.纯净水
6.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
D.细胞外液中电解质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
7 .下列对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只依靠神经调节
B.在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主要通过肾脏来完成
C.只依靠体液调节
D.在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主要通过循环系统来完成
8 .大面积烧伤病人由于严重脱水,使血钾升高,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此时血液中
A.抗利尿激素浓度增加,醛固酮浓度减少
B.抗利尿激素浓度减少,醛固酮浓度增加
C.抗利尿激素浓度增加,醛固酮浓度增加
D.抗利尿激素浓度减少,醛固酮逍度减少
9.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是______平衡的调节示意图, 如图所示,细胞外液渗透压状况是______。

(2)抗利尿激素由______分泌, 由_______释放。

(3)抗利尿激素的作用部位是_____、_____, 通过作用使该部位的重吸收能力增强。

水重吸收的方式是 _____。

迁移创新
1.体温调节中枢和体温感觉中枢分别 ( ) A 大脑皮层,下丘脑 B 下丘脑,大脑皮层 C 下丘脑,下丘脑 D 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2.右图是两者动物的耗氧量与环境温度的关系。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甲是恒温动物
B .乙是恒温动物
C .青蛙从20℃到0℃的环境中,耗氧量减少
D .小白鼠从20℃到0℃的环境中,耗氧量增加
3.下列关于抗利尿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大量饮水,则该激素分泌增加 B .分泌减少,则可促进对水分的重吸收 C .大量分泌,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增高 D .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
4.给动物饮相同量的清水,与对照组动物相比,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尿量减少的实验动
物是 ( ) A .输液不久后的动物 B .患糖尿病的动物 C .切除垂体的动物 D .摄入过多食盐的动物
体温调节和水和无机盐的调节答案
课前导学:一、1。

内部的平均;神经系统、内分泌、产热、散热;2。

物质代谢、肝脏和骨骼肌、骨骼肌、肾上腺、细胞代谢水平3。

皮肤4。

生命活动、酶;二、1。

神经和激素、摄入和排出;2。

下丘脑、肾小管和集合管、水;3。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抗利尿激素;4。

醛固酮、钠、钾
质疑探究:1.由糖类、脂肪、蛋白质等在各组织器官中进行分解代谢产生的;皮肤;通过皮肤的辐射、传导和对流方式
2.冷觉和温觉感受器;下丘脑
3.不是;如果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就会上升,不再保持39℃;4略
细胞外液渗透压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垂体后叶
抗利尿激素 (+)
5.水主要来源是饮食和物质代谢中产生的水,主要排出途径是泌尿系统、皮肤、肺和大肠
无机盐主要来自于饮食,主要排出是通过汗液、尿液和粪便排出体外。

6略
例题精讲:C D B C C
反馈矫正
1 C
2 A
3 D
4 D(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温觉感受器兴奋,引起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
5 A
6 C (大量饮水,则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故A错;渴觉中枢兴奋,则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故B错;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故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所以C对;细胞外液中电解质浓度降低,说明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减少,尿量增加,故D错。


7 B 8 C (严重脱水,说明此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血钾升高,醛固酮的作用是吸钠排钾,醛固酮分泌增加从而使血钾恢复正常。


9 (1)水分,升高(因为如图抗利尿激素起促进作用,说明此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2)下丘脑神经细胞,垂体
(3)肾小管,集合管,简单扩散(氧气,二氧化碳,水分子等式通过简单扩散进出细胞的)迁移创新 B B D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