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措施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措施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常常会对地质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为了保护和恢复矿山地质环境,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进行恢复治理。
这些措施既包括对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的修复,也包括对未来开采过程中的地质环境保护。
本文将从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背景、目标、方法和实施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详细探讨。
随着矿山开采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活动的增加,矿山地质环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
这些破坏表现为地表破碎、地貌改变、土壤侵蚀、水土流失、水体污染、生态系统破坏等。
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治理成为了一项迫切的任务。
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治理不仅能够修复已经受到破坏的地质环境,还能够保护未来的地质环境。
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目标1. 修复矿山地质环境破坏:通过绿化、修复水体、修复土壤等措施,恢复矿山地质环境的生态功能和美观度。
2. 保护未来的地质环境:通过科学规划和行业监管,确保未来的矿山开采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得到有效控制。
1. 植被恢复:植被是维持矿山地质环境生态平衡的主要手段,通过植被的种植和保护,可以有效地修复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
2. 水体修复:矿山开采活动常常会引起水体的污染和破坏,通过水体的修复和保护,可以有效地改善矿山地质环境。
1. 制定科学的恢复治理计划:在实施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治理措施之前,需要进行科学的研究和调查,制定科学的恢复治理计划。
2. 强化监管和管理: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治理需要加强监管和管理,确保各项措施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
3. 加强宣传和教育:需要通过宣传和教育,增强人们对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认识和支持,形成全社会的共识。
4. 加大投入力度: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需要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各项措施的实施。
5. 科技创新:通过科技创新,研究和开发新的治理技术和方法,提高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效果。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支持,只有通过科学规划、创新技术、加强管理,才能有效地实现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治理目标,维护地质环境的生态平衡和稳定。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措施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措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是指在矿区生产和开发过程中受到破坏和破坏的地质环境进行恢复和治理,以确保周围环境的生态平衡和社会经济发展。
该措施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水资源的恢复利用水资源在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中至关重要。
制定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方案,建立水资源采集、输送和净化系统,以确保适当的水资源供应和回用。
实施可持续的土地利用规划,以减少洪水和泥石流的风险,并消除水污染和水土流失。
2.土地修复矿山开采和其他人类活动导致土地质量恶化,使生态系统破裂和土地变得不适宜农业和人类居住。
开展土地质量评估工作,制定土地恢复方案,并建立有效的土地监测体系对该工作进行监督,同时采用生物修复等方法,保证土地生态繁荣,达到土地可持续性的公益性和经济性目标。
3.生物多样性保护矿区的开采和产业发展对自然生态、野生动植物的生存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应加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
实施森林植被恢复与保护,促进土壤生命周期,建立植被恢复和野生动植物救护中心,尤其是保护区域或重点保护动物,减缓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生态失衡。
4.地质灾害预防在开采过程中,矿区常常面临着地质灾害的威胁,如滑坡、泥石流等。
制定地质灾害预防方案,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和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
开展地震活动预测和监测建设地面监测站,以减少地震灾害。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建设专业地质应对队伍,以便应对灾难。
总之,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措施对于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必须制定科学的规划和方案,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和行动计划来保障其实施。
这样可以提高人们的意识和技能,有效地解决环境问题,促进可持续发展。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完整版)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前言一、任务的由来灰岩矿位于坡村,矿山始建于80年代末,在年底将原来的五个采矿证进行了整合,石坡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区是正在开采的矿山,该矿点距×市约19km,交通较为便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44号《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为有效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减少因不合理工程活动引发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规范矿山企业采掘生产,加强地矿行政管理,保证矿山的安全生产和正常建设。
委托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承担“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工作。
二、方案编制的目的和主要任务本次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的目的是:在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影响评估的基础上,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进行分区,提出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保护和治理恢复的措施,做出总体部署和安排,达到有效防治矿山地质灾害,保护矿山地质环境,为矿山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以及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提供科学依据,为政府主管部门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监督,为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管理提供技术依据。
据此目的提出以下主要任务:1、阐明矿山及周边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2、基本查明矿山因采矿引起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包括采矿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种类、分布、规模、发育特征、引发因素、危害及危险性大小)、对地形地貌及人文景观的破坏和影响、对含水层的破坏(范围、规模、程度及生活用水)和影响、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和影响、对重要交通设施的破坏和影响以及已采取的措施和治理效果;3、对矿山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进行评估,包括现状评估、预测评估;4、根据矿产资源开发方案或开发计划、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分布特征及其危害性、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结果,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5、提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的措施和监测方法;6、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包括工程部署、防治工程经费估算、保证措施和效益分析。
三、方案编制的依据本次工作主要以国家、地方现行的有关法律和技术规程以及矿山工程技术文件等为依据,主要包括:(一)政策、法规及规定(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5)《地质灾害防治条例》;(6)《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7)《土地复垦规定》;(8)《陕西省环境保护条例》;(9)《陕西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10)《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二)技术标准、规程、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DZ/T223-2021);(2)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4]69号文附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3)国家土地管理局[1995]国[规]字第103号《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4)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8-2006 (2006年6月5日发布、2006年9月1日实施);(5)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8-2006;(6)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7)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8)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9)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1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1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区域地质图图例》GB958。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措施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措施矿山是人类获取资源的场所,但是开采矿物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
为了保护矿山周围的环境,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治理措施,促进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
1. 治理采矿区首先,需要对采矿区采取一定的治理措施。
对于矿区的采石场、矿洞等地方,需要采取周围堆积物的清理和处理,防止降雨造成地质灾害。
同时,还需要建立良好的排水系统,及时排放矿区内的积水,减轻降雨时的压力,避免发生水土流失。
2. 植被修复植被是维持土壤生命周期,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恢复矿山地质环境,需要进行植被的修复。
在矿区周边进行绿化植树,培育适宜的植物,增强土壤的保持力和生产力,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
3. 土壤改良由于地面的矿物开采往往伴随着土壤破坏,加剧了土壤脆弱和退化的情况。
因此,需要对土壤进行改良,包括添加有机物、矿物质、生物肥料以及其他天然肥料。
这些改良手段有益于土地保持、促进生物多样性和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4. 水环境治理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必须得到保护。
矿山往往会对地下水和地表水造成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为了治理这些水污染,可以采用添加生物修复剂、物理净化和化学处理来减少污染物的含量,提高水的质量。
5. 制定可持续发展工作方案最后,需要根据当地的矿山资源和环境情况,制定可持续发展工作方案。
通过整合皮筋和经济环境的资源,对可续发展建设目标的评价,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理方案。
同时,也需要通过社会宣传来提高人们对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增强公众参与性,加强相关政策法规的监管和执行。
(741字)。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措施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措施矿山开采不可避免地会对地质环境造成影响,而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措施成为了一项必要的任务。
本文将从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措施的定义、种类以及具体措施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措施是指对矿山开采后留下的地质环境影响进行恢复和修复的一系列行为和技术措施。
这些措施不仅要恢复矿山区域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环境,还要确保地质环境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1.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对矿山开采过程中的地质环境变化进行长期监测,并定期更新监测数据。
通过监测数据的分析和研究,可以更好地掌握矿山的环境变化情况。
2. 矿山生态恢复矿山区域的植被、水域、土壤等环境资源面临着破坏和消耗。
因此,矿山生态恢复是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关键措施之一。
具体做法包括种植多年生,高抗逆植物,进行群落恢复和水土保持工程等。
3. 矿山地质灾害治理由于矿山开采造成的地质灾害是矿山地质环境中的一大难题。
针对矿山区域内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需要进行治理措施,包括矿井封闭,污染区域修复等。
4. 矿山区域资源恢复矿山开采过程中,往往会破坏矿区内的资源环境,如森林、土壤和水资源等。
进行矿山区域资源恢复的重点在于种植和修复大量的绿化植物、草本植物和乔木,同时加强土地和水资源的管理,确保恢复后的资源环境能够得以长期发展和更新。
1. 稳定土地和地面结构在进行矿山开采之前,需要做好地质环境调查和评估,以确保矿井稳定和避免土地崩塌等问题。
同时,在矿山开采过程中,需要加强对矿井内外地面结构稳定性的监测与维护,防止地面裂缝和滑坡等不利影响。
2. 恢复和保护土地在矿山开采后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如种植抗旱抗风的草本和乔木植物、改良土壤结构、施肥和灌溉等,以促进土地生态环境恢复和保护。
同时,对于已经受到污染的土地需要采取污染处理技术,例如生物修复,添加微生物、发酵剂等,以消除土壤中的重金属和其他有毒物质。
3. 恢复湖泊和河流水体矿山开采带来的水资源问题是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重点之一。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措施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措施一、恢复矿区生态环境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需要进行生态恢复。
主要措施包括植被恢复、土壤改良等,通过这些措施使矿区的生态环境得以修复和提升。
二、治理矿区塌陷区针对矿区塌陷问题,需要进行有效的治理。
可以采用充填塌陷区、加强矿体支撑等措施,以防止塌陷的进一步扩大,同时也可以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三、修复矿山水资源矿山开采对水资源的影响也需要得到修复。
主要措施包括建立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水质监测等,以保障矿山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预防地质灾害矿山开采容易引发地质灾害,需要进行有效的预防。
主要措施包括建立预警系统、加强地质监测等,以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
五、消除安全隐患矿山开采存在的安全隐患也需要得到消除。
主要措施包括加强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等,以确保矿山的安全生产。
六、建立监测预警系统为了更好地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预警系统。
该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矿山环境变化情况,为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七、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为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需要进行资源循环利用。
主要措施包括建立废弃物处理设施、推广清洁生产技术等,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减少环境污染。
八、提升矿区景观质量通过植被覆盖、土地整理等方式提升矿区的景观质量,使之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提升整体美感度。
九、建立矿山公园在完成生态环境恢复的基础上, 充分挖掘矿区的历史和人文价值, 建设集教育、休闲和娱乐于一体的矿山公园, 让公众能够深入了解矿山开采的历史和其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 提升人们对矿山环境治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十、加强宣传教育借助媒体、展览和讲座等多种方式, 加强关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对矿山环境问题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矿山环境治理的良好氛围。
总的来说,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措施, 我们可以有效地改善矿山环境, 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措施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措施矿山开采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严重地威胁着矿山周边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为了遏制矿山开采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措施。
1. 植被恢复矿山开采不仅破坏了生物群落,也使得水土保持能力减弱。
因此,重建矿山周边生态系统以及恢复植被是必要的。
植被恢复可以帮助提高土地保水和土壤固结性,避免水土流失的问题,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增加。
在植被恢复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一些因素,如矿区的土壤、气候和降雨情况。
根据矿区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树种和植物,通过种植草、灌木和乔木等植物来恢复矿山周边的植物群落,以改善土壤和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打造排水系统在采煤时,煤矿要将地下的水排出然后进行开采。
在这个过程中,水会淤积在矿山的底部,形成大量的坑洼和水池。
因此,为了避免积水影响周边的生态环境,需要对矿山地下水进行有效的治理。
打造排水系统是矿山地下水治理的一种常见方法。
可以通过设计合理的排水管道和设备,让污水排入污水处理设施,而非直接流入河流或湖泊中,从而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危害。
3. 毒物清理和土壤修复矿山开采过程中,地下和地表的土壤都很容易受到化学物质、有毒废料和矿砂污染的影响。
这会对周边的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
因此,必须进行毒物清理和土壤修复。
毒物清理和土壤修复的主要方法有剥离污染土壤层和进行生物修复。
剥离污染土壤层是将受污染的土壤从地下挖掘出来,用新的干净土壤进行修复。
生物修复是通过添加细菌和其他微生物来修复污染的土壤。
4. 治理废弃矿山缺陷废弃矿山缺陷是指废弃或被矿山放弃的已开采区域中的开采区、矿坑、深槽和裸露岩石表面等。
这会对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民的安全带来极大的危害。
因此,治理废弃矿山缺陷也是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治理废弃矿山缺陷的主要方式有填充和封闭,这样可以使打击面积降至最小,从而减少对地质环境的危害。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一、前言矿产资源的开采在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持的同时,也对矿山地质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为了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至关重要。
本方案旨在明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促进矿山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
二、矿山概况(一)矿山位置与范围矿山位于_____,矿区面积约为_____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为_____。
(二)矿产资源类型与开采方式该矿山主要开采_____矿产,采用_____的开采方式。
(三)矿山生产规模与开采历史矿山生产规模为_____,开采历史已有_____年。
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一)土地资源破坏矿山开采导致土地表面遭到破坏,形成了大量的采坑、废渣堆和废弃地,占用了宝贵的土地资源。
(二)地形地貌景观破坏露天开采改变了原有的地形地貌,破坏了自然景观的完整性和美观性。
(三)含水层破坏开采活动可能导致含水层结构改变,影响地下水资源的储量和水质。
(四)地质灾害隐患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风险增加,对周边居民和设施构成威胁。
四、保护与恢复治理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实施一系列保护和恢复治理措施,使矿山地质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达到生态平衡、环境优美、地质灾害隐患消除的目标。
(二)近期目标(_____年)完成重点区域的土地复垦和植被恢复工作,初步控制地质灾害的发生。
(三)中期目标(_____年)进一步推进矿山地质环境的改善,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使地形地貌景观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
(四)远期目标(_____年)全面完成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治理工作,实现矿山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共生。
五、保护与恢复治理原则(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矿山开采过程中,采取预防措施,减少对地质环境的破坏,同时及时对已造成的破坏进行治理。
(二)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明确矿山企业的主体责任,确保其承担起保护和恢复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的义务。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措施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措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措施是指在矿山开采结束后,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和工程措施,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到原始或近原始状态,减少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促进生态环境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这里我们列举一些常用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措施:1. 土地复垦:对开采结束的矿山进行土地复垦工作,将矿山地区还原为适宜农业、林业等用途的土地。
这包括清理矿渣、矿石堆积物和矿山沉积物,进行地质修复和土壤改良,种植各类植物,恢复土地的生态功能。
2. 水体治理:矿山开采会导致水体污染和水资源破坏,因此重点工作是将废水进行处理和净化,以减少对周边水环境的影响。
这包括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还原受污染的水体为清洁水源。
3. 矿山地质环境修复:包括矿山地质高危险区域的巩固和防治,矿山废弃物的清理和处理,矿山边坡的稳定和修复,以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4. 植被恢复:通过植被的引种和恢复,使矿山地区的植被覆盖率恢复到原有水平,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力侵蚀,改善土地的风化和固化能力,提高地质环境的稳定性。
5. 生物多样性保护:矿山开采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
这包括保护和恢复受影响的植物和动物物种,保护受影响的生态系统和自然保护区,建立矿区周边的生态廊道,促进生物多样性的迁移和更新。
6. 垃圾处理:矿山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废弃矿石,这些废弃物和废弃矿石需要进行垃圾处理,包括填埋、焚烧、回收等方式,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7. 矿山遗址保护:对于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矿山遗址,需要进行保护和修复工作,以保留和继承矿山文化遗产。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措施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项目,需要结合具体矿山地质环境的特点和治理需求,采取相应的技术和工程措施,保护和恢复矿山地质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设计方案
2023-10-28CATALOGUE 目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案•矿山治理恢复方案•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可行性分析•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实施保障措施•结论与展望0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案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概述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分类可分为采空区地面塌陷、岩爆、井下突水、滑坡、崩塌、泥石流等。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危害这些地质环境问题不仅影响矿山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还会对矿区周边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定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是指因采矿活动引发的地质环境破坏及矿山环境污染等问题。
0102建立完善的地质环境保护…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和实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案。
采空区地面塌陷治理对采空区地面塌陷进行监测和预警,采取充填、封闭等治理措施,防止塌陷事故的发生。
岩爆、井下突水防治在开采过程中,加强岩爆和井下突水的监测和预警,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减少岩爆和井下突水对人员和财产的危害。
滑坡、崩塌防治对可能发生滑坡、崩塌的区域进行监测和预警,采取截排水、加固等防治措施,防止滑坡、崩塌事故的发生。
泥石流防治在矿区建设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破坏植被和山体,同时采取必要的排水措施,防止泥石流的发生。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案设计030405加强技术研发与应用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技术和方法,提高治理效果和效率。
加强监管力度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管力度,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案实施措施02矿山治理恢复方案矿山治理恢复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可以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降低生态破坏和自然灾害的风险。
环境保护矿山治理恢复可以改善矿山安全生产环境,减少因地质灾害和安全隐患带来的风险,提高矿山生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安全生产矿山治理恢复可以改善矿山的生产经营环境,提高矿山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就业提供支持。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措施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措施矿山开采活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
为了确保矿区环境的安全,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恢复治理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措施:1. 地质地貌恢复矿山开采往往会破坏地貌,如矿坑、挖掘和人工堆积的土方等。
为了恢复原有地貌,可以采取填补坑洞、改造挖掘梯形、整治退矿场地等手段,使地貌恢复原状。
2. 土壤恢复矿山开采往往会破坏土壤质量,导致土壤污染,使植被生存困难。
土壤恢复的方法包括土壤改良、修复和重建。
改良土壤可以使用添加物、改变土壤结构等方法。
修复土壤可以使用生物技术、化学修复技术等方法。
重建土壤可以使用压实、铺设保护地膜等方法。
3. 水土保持工程矿山开采活动可能导致土壤流失和水资源的排放。
为防止土壤流失,可以采用建设防护林、植树造林等方法。
为防止水资源的排放,可以采用建设水库、引水渠、涵洞等方法,对水资源进行收集和利用。
4. 植物恢复植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矿山环境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可以通过种植适合矿山环境的植物,如土壤适合的植物、耐旱性植物、能吸收强酸性物质的植物等,达到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
5. 污染物处理矿山开采活动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和废水,其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和有害物质。
为了防止这些物质对环境造成污染,需要对其进行处理。
可以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对固体废弃物进行处理,如堆放、填埋、焚烧等。
对废水进行处理,如沉淀、过滤、吸附等。
总之,矿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措施包括地质地貌恢复、土壤恢复、水土保持工程、植物恢复和污染物处理等多个方面,需要综合考虑环境改善的效果和经济成本。
只有采取合理的措施,才能保证矿区环境的安全和生态平衡的恢复。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原则、目标和任务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原则、目标和任务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原则1、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基本原则;2、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
矿业开发应贯彻矿产资源开发与地质环境保护并重,恢复治理与地质环境保护并举的原则;3、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矿业”;4、坚持“因地制宜,边开采边治理”的原则,坚持安全生产,力求生产与防治同步,边生产、边治理,生产设施与防治工程共用;在开发中保护,对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和矿山开采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危险因素以预防为主,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和工程治理方案,进行全过程地质环境监测,防止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5、矿产资源的开发应推行循环经济的“污染物减量、资源再利用和循环利用”的技术原则;6、恢复治理措施应遵循可操作性、合理性、经济性的原则。
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目标和任务1、目标:根据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及预测评估结果,针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提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措施,促进矿山安全生产,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减少或防止地下含水层破坏,恢复地形地貌景观,恢复占用的土地资源,改善和提高矿山及附近的生产、生活环境质量,使矿山地质环境基本恢复至开采前的状态。
I)对矿区地质灾害恢复治理目标在矿体开采后,将逐步出现各种地质灾害,通过保护与恢复治理达到:①消除矿区地质灾害隐患,减少、减轻地质灾害的发生。
②对地质灾害的治理,最终要达到减少、减轻地灾的破坏程度,确保矿区及周边安全,直至消除地质灾害,避免伤人毁财"③对排土场进行全面治理,防止滑坡、泥石流的发生。
2)对地形地貌景观的保护与恢复治理目标①工业场地建设区内,可绿化点的绿化率要求达到90%以上。
②采用植树、种花、养草、造景等措施,恢复治理地形地貌景观以保护环境。
2、任务: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的施实旨在综合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控制或消除矿山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恢复矿山建设、生产等活动对地质环境的破坏。
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
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矿山开发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但由于一些开采矿山的企业在开采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和矿产资源的过度开采,导致了大量的矿山生态环境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实施有效的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恢复方案。
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是指在矿山开采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矿山生态环境和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其中,主要措施包括:1、严格执行法律法规。
矿业企业要遵守国家和地方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例如《矿产资源法》,《环保法》和《土地管理法》等。
在开采矿山过程中,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工艺技术,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不良影响。
2、采取绿色采矿技术。
采用现代的、环保的采矿工艺和技术,如低排放技术、粉尘控制系统、水污染控制系统等,以最大程度地限制大气、水和土壤污染。
3、实行环保检查制度。
对矿山企业进行定期、不定期的环境监测和治理,严禁非法排放污染物和废弃物,并及时处理环境问题。
4、矿山复绿工程。
在矿山开采后,进行治理恢复和植被修复。
通过种植草木、绿化植被等复绿工程, 以达到恢复石漠化、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目标。
二、矿山治理恢复矿山治理恢复是指在矿山开采结束后,对矿山区域进行治理和恢复。
主要措施包括:1、坑口治理。
对矿山坑口进行封闭,避免因落石、坑底塌陷等意外事故的发生,并解决坑口违规倾倒垃圾等问题。
2、废弃物处理。
采取合理方式和技术处理矿山废弃物,使其达到可以再利用或永久性安全处理的标准,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3、地下水防护工程。
通过修建或加固地下工程结构,控制或减少因矿山地下水对附近地表的影响。
4、复绿工程。
在矿山区域进行绿化修复,通过植被、生态修复等措施实现矿山区域的生态安全。
总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是为了在矿山开发中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实施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方案,以确保在保障矿物资源开采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最大程度得到控制和遏制。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
技术措施
采矿方法和工艺选择
01
选择对环境影响小的采矿方法和工艺,减少对矿山地质环境的
破坏。
废石和尾矿处理
02
采用科学合理的废石和尾矿处理方法,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
03
采取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措施,减少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
管理措施
建立管理体系
建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 治理的管理体系,明确各级责
03
政策落实亟待加强
虽然政策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大,但是
政策落实情况仍需加强,需要政府各部门的密切合作和社会的广泛参与
。
THANKS
感谢观看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严重
矿山开采活动对地质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包括土地资源的破坏 、水资源的污染、地质灾害的增加等。
恢复治理技术可行
针对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情况,采取相应的恢复治理技术是可行的 ,如土地复垦、植被重建、水资源修复等。
政策支持是关键
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和恢复治理需要政策的大力支持,包括法律法 规的制定、财政资金的投入、技术指导的加强等。
调查评估
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全面调 查和评估,了解矿山地质环 境现状和问题,为恢复治理 提供科学依据。
制定治理计划
根据调查评估结果,制定具 体的恢复治理计划,明确治 理目标、措施和时间表。
实施治理措施
按照治理计划,采取工程措 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 式,全面实施恢复治理。
监测与评估
对恢复治理过程和效果进行 监测和评估,确保恢复治理 工作取得实效。
监管和执法力度。
A 制定保护原则
制定具体的环境保护原则,明确保 护目标和重点,确保矿山地质环境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措施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措施矿山开采不仅仅存在环境污染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在矿山开采的过程中,大量的土壤和地表覆盖层被开采并清运,导致了生态系统的破坏。
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和治理,是矿山开采和环保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将就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措施进行详细阐述。
(1)原状回复原则:尽可能回复因开采造成的地貌、地层、土壤、生态环境等原状。
(2)保持稳定原则:保持地下水、地质体稳定,减轻地质灾害风险。
(3)安全可靠原则:要求恢复方案及治理工程的安全、可靠。
(4)预防为主原则:在矿山采矿及经营管理中要采取先进的、可行的环保技术措施,预防环境污染问题发生。
1、拆除和清理对于不需要的设施、建筑及其他石料等杂物,应在恢复矿山生态环境工作开始前尽快地清理,并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将其拆除。
此外,需要尽快地除去采矿现场的积铁、积渣等,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垃圾处理采矿现场产生的垃圾及其他废料应进行进行妥善处理,以防止其污染矿山周边的环境。
通常采用的方法为垃圾填埋及垃圾焚烧等处理方式。
3、水体治理矿山开采中,如未采取保护措施,很容易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和水体异味等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需采取有针对性的水体恢复和治理措施,通过调节水源,改善水质,使水体的生态系统得到恢复。
4、土壤治理矿山开采工程会产生大量的浪费料、矿物质和废水,这些物质或化学物质都会对土壤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土壤治理工程不仅需要回复有机质、水分和微生物等要素,还要进行土壤理化性质分析,通过选取合适的土壤改良剂为土壤配制出合适的土壤环境,以促进土壤回复发育。
5、生态系统恢复和改造生态系统受到矿山开采的影响,会发生生态环境受损,在生态方面可采取的治理措施主要有植被恢复、生物群落建设和野生动物重建等。
为加强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整治工作,进一步规范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制定一系列规范的监督措施,从而为恢复、改造、利用和管理矿山地质环境建立细致的计划与控制过程,促进各项治理工作有序开展。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
企业是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主要责任方,应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加强治理和恢复工作,减少对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落实企业社会责任
02
CHAPTER
矿山资源污染
地质灾害隐患
01
02
03
04
矿山开采导致地表地貌景观的改变,如山体破损、地面塌陷等。
经济损失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破坏可能导致社会问题的产生,如环境污染导致的健康问题等。
社会问题
03
CHAPTER
治理恢复方案制定
通过对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恢复,达到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土地利用价值、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目的。
目标
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明确治理责任;注重生态保护,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选择治理措施。
05
CHAPTER
治理恢复方案评估与监测
通过对比治理前后的环境状况,评估治理措施的效果。
对比分析法
定量评估法
综合评价法
建立数学模型,用数值方式表示治理效果,如植被覆盖率、土壤质量等。
采用多种指标,综合评价治理恢复的整体效果。
03
02
01
监测治理区域内的土壤质量,包括土壤成分、重金属含量等。
土壤质量监测
通过矿山治理和恢复,可以开发矿山生态旅游资源,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促进生态旅游发展
03
加强政策监管
政府应加强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监管力度,确保相关政策和法规得到有效执行。
01
注重环境保护
在未来的矿山开发中,应始终将环境保护放在首位,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平衡。
02
采用先进技术
积极引进和应用先进的矿山治理技术,提高治理效果和效率。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与权限, 确保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持续改进
调整保护和治理方案
根据监测结果和数据分析,及时评估当前保护和治理方案 的有效性,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调整方案,提高保护 与治理效果。
推动技术创新
鼓励与支持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与应用,提升矿山地质 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技术水平,实现更高效、可持续的保护 与治理。
废水处理
建设完善的废水处理设施,对矿山 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净化处 理,确保废水达标排放,减少对水 环境的污染。
地质环境恢复的预期效果和时长
预期效果
通过治理和恢复措施的实施,预期能够实现矿山地质环境的明显改善,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恢复生态平衡,提 高环境质量。
时长
具体的恢复时长会根据矿山的破坏程度、治理措施的有效性等因素而定。一般而言,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是一个 长期的过程,可能需要数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看到明显的恢复效果。因此,需要持续投入精力和资源进行治理和 恢复工作,确保矿山地质环境的持续改善。
04
CATALOGUE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监测和管理
监测方案
监测点布置
根据矿山地质环境的实际情况, 在关键区域和敏感点布置监测点 ,确保全面覆盖并反映矿山地质
环境的变化情况。
监测频率
设定合理的监测频率,根据矿山 地质环境的动态变化、季节性影 响等因素,调整监测频率,确保
及时捕捉关键变化。
监测内容
提升治理效果
设立明确的治理目标,持续跟踪和评估治理效果,通过经 验分享、案例学习等方式,不断提升治理效果,恢复和改 善矿山地质环境。
THANKS
感谢观看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
针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 治理工作的全过程,包括方案
编制、实施和监督
02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分析
矿山地质环境现状
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造成的破坏和污染程度较为严重。 采矿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和破坏,导致地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采矿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导致地质环境问题进一步加剧。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分类
采矿引起的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工程地质 问题。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制定和完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相关法律法规,明确 矿山企业责任和义务。
严格执法监管
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矿山地质环境违法违规行为,确保矿 山企业合规运营。
实行联合惩戒
建立健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领域的联合惩戒机制, 对失信企业进行公示和制约。
技术支持与人才培养
推广先进技术
3
不同地区和不同矿种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具有 差异性
目的意义
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 护的协调发展
保障采矿活动与地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维护生 态平衡
促进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 化和法制化
方案范围
方案适用于各类矿山,包括大 型、中型和小型矿山
涉及不同矿种,如煤炭、金属 矿产和非金属矿产等
采矿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包括土地沉陷、土地污染、 土地荒漠化等问题。
采矿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包括地下水水位下降、地 面干涸等问题。
采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 损失等问题。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不合理的开采方式和采矿工艺 。
缺乏有效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 和恢复治理措施。
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治 理的认识不足和管理不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方案文字报告编写题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土地复垦条例》,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和《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等行业标准的基础上编制本标准。
1 前言1.1 任务由来及编制目的阐述任务由来:主要根据有关政策规定和业主的委托书或合同要求而编制。
编制方案的目的:落实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土地复垦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保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义务的落实;保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的任务、措施、计划和资金落到实处;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实施监管和矿山业主申请办理采矿许可证提供依据。
1.2 方案编制工作概况阐述矿山资料的收集、调查工作量情况;前期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实施及验收情况。
矿山地质环境和土地现状调查,现状和预测评估情况,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方案与部署情况,经费估算情况,方案编制过程、公众参与(包括义务人、土地权人、有关部门的意见,下级国土部门的审核意见)。
插工作量表、工作程序图。
1.3 方案编制依据按下列顺序列出依据:1)法律法规。
2)部门规章3)政策性文件。
4)技术标准与规范。
5)其他相关资料,包括矿山开采设计或开发利用方案,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矿产地质详查报告、储量核实报告、水文地质详查报告、前期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方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尾矿库设计、环境影响评价及验收报告、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方案编制委托(或协议)书等。
1.4 方案的服务年限据采矿许可证有效年限的剩余年限(或拟申请的、或拟延续的采矿许可证期限),加上超出采矿许可证有效年限的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年限(一般1年),再加上监测管护年限(一般3年),确定方案服务年限(自××年××月-××年××月)。
2 矿山基本情况2.1 矿山概况2.1.1 矿山简介阐述矿山采矿权人、矿山名称、项目位置、经济类型(有限责任公司、国有)、开采矿种、开采方式、生产规模、矿区面积、开采深度、采矿许可证有效期限和剩余服务年限、若为申请变更或者延续的矿山,需说明变更或者延续的理由,同时附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2.1.2 矿山开采历史与现状2.1.2.1 以往取得矿山采矿许可证情况,开采范围、层位、开采方式方法、矿种、深度、生产规模、开采时间等。
2.1.2.2 矿山现状采矿许可证情况,开采范围、层位、开采方式、矿种、深度、开采规模、矿山生产服务年限等。
2.1.2.3 现有采空区的分布范围、矿柱、矿墙、采空区充填状况、坑口标高、开采的最大深度及标高、积水情况、坑口排(注)水水量与水质情况、废渣场、堆淋场、堆矿场、尾矿库(含赤泥库、排泥库)的状况,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1.2.4 相邻矿山分布与开采情况。
2.1.3 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包括矿山生产规模,矿山开拓布局、开拓工程参数、采剥比或采掘比、开采段高、采矿方法、掘进施工工艺、采矿生产工艺、采场生产能力、采场技术参数和接续方式矿山批准的(或拟开采的)开采层位、开采范围、开采深度、矿山资源及储量、矿山设计生产服务年限、年生产能力,矿山阶段或采区布置、开采接替顺序、开采方式、顶板管理方法,矿山防水方法、矿山固体废弃物和废水的排放量、处置情况、主要配套设施、设备、从业人员、投资等。
矿山延续的,叙述前期矿山开采情况、开采地段、破坏状况、恢复状况,再叙述延续拟破坏的状况。
插或附矿区周围敏感点图、地质剖面图、井上下对照图、开拓剖面图、急倾斜矿体开采立面投影图。
2.2 矿山自然概况2.2.1 地理位置阐述矿山位于市(县)城的方向、距离,行政管辖的乡镇村屯。
矿区地理坐标,交通状况。
插交通位置图。
2.2.2 地形地貌阐述矿区地貌类型,山脉走向,山峰形态,海拔标高,地形相对高差,切割程度,谷地(洼地、平原)形态规模;区内地形起伏,地面坡度等。
插或附典型照片。
2.2.3 气象水文2.2.3.1 气象阐述矿区气候、气象统计资料:历年平均气温、年极端最高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历年平均降水量、年最大降水量、月最大降水量、日最大降水量、时最大降水量、历年平均蒸发量、历年平均风速、瞬时最大风速、风向特征、历年平均日照时数和年积温等。
2.2.3.2 水文阐述区内主要地表河溪名称、长度、流域面积、河床宽度、河流坡降、水深、洪水位标高、多年平均流量、最大洪水流量、最小枯水流量。
插地表水系图。
2.2.4 土壤阐述矿区土壤类型、分布范围、特征、土层厚度和成份(特别注意表土和取土场)。
插土壤剖面图或照片。
2.2.5 植被阐述矿区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类型、分布范围、面积、发育特征,覆盖率等。
插或附不同类型植被典型照片。
2.3 社会经济概况阐述矿区所在乡镇基础设施分布,近3年的乡镇人口、农业人口、耕地面积、农业总产值、财政收入、人均纯收入、农业生产状况,并注明资料来源。
说明矿山近3年的产值、投入到矿区复垦、治理的资金等。
2.4 地质环境背景2.4.1 地层岩性2.4.2 地质构造与地震等级按评估区(区域)、矿区二个层次论述褶皱、断裂的特征。
2.4.3 矿体(层)地质特征矿层或矿脉特征,矿体(层)层位编号、层间距、分布范围、赋存状态、走向和倾向、倾角、厚度、重要矿物组成、矿体夹石、伴生和共生矿物、矿体顶板和底板岩性及矿物组成,矿体和围岩夹石矿物成份和化学成份。
2.4.4 岩溶发育特征按评估区(区域)、矿区二个层次论述阐明岩溶发育程度、空间上的发育与分布规律、岩溶发育程度分区。
2.4.5 水文地质条件按评估区(区域)、矿区二个层次,论述水文地质条件。
2.4.5.1 评估区(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简述矿区所在的水文地质单元(或地下水系统),和与之有水力联系或上下游关系的周边水文地质单元(或地下水系统)的水文地质边界条件,和和水文地质单元地下水类型与分布、含隔水层特征、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特征、水化学特征等水文地质条件。
阐明评估区所在水文地质单元的含水层(或含水岩组)、构造破碎含水带和岩溶强发育带的分布、岩性、厚度、产状、分布、埋藏条件、导水性、富水性,水文地质参数;隔水层的岩性、分布、产状、稳定性;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2.4.5.2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详细阐述矿区含水层、构造破碎含水带和岩溶强发育带的分布,岩性、厚度、产状、分布、埋藏条件、导水性、富水性,水文地质参数和富水性分区;隔水层的岩性、分布、产状、稳定性;含水层地下水水位(水头)、水温、水质与动态,岩溶强发育带、暗河、构造破碎含水带等强径流带与矿坑之间的关系;矿区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力联系、采矿矿体附近的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
插(或附)水文地质图、地下水位(水头)动态曲线图。
2.4.6 工程地质特征按评估区(区域)、矿区二个层次,论述工程地质岩组(工程地质岩组可按《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实施细则》规定划分和命名)及特征,矿体和围岩物理力学特征、抗压强度、抗剪强度、膨胀软化特征、结构面发育特征与临空面、地下采空区的关系。
2.4.7 土地利用现状说明矿区土地利用类型、数量和质量、是否涉及基本农田、土地权属人及土地证号。
结合典型土壤剖面图说明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不同类型的表土层厚度、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以及pH值等主要理化性状。
说明土地利用方式(永久性建设用地或临时用地)、是否办理了用地手续。
2.4.8 矿山及周边人类工程活动情况阐述本矿的矿业活动、矿区内及周边城镇、集中与分散居民点和其他可能受采矿活动影响的敏感点:2.4.8.1 矿业活动影响特征1)老窿与积水;2)采空区与地面塌陷;3)露天采场、工业场地、堆矿场、废渣场;4)矿井废水、洗选厂废水;5)尾矿库;6)塌顶、片帮崩落;7)矿山公路建设;8)生产生活建筑设施。
2.4.8.2 农业、林业及居民房屋建设1)农田;2)植被;3)可能受采矿影响到的城镇、集中与分散居民点、房屋结构和供水水源。
2.4.8.3 工程设施1)水利;2)电力;3)和交通。
插或附地形地物图(标明上述敏感点)。
2.4.9矿山地质环境和土地条件小结2.4.9.1 据评估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质构造、地质灾害、采空区、地形地貌等条件按本规程附录C逐条对照分析确定各条件的复杂程度。
2.4.9.2 按上述各条中满足的最高级别确定评估区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级别。
3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范围与级别3.1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范围与级别3.1.1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范围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范围,应包括矿山用地范围、矿业活动影响范围(特别关注地下水边界条件;矿坑排水在导水构造、岩溶强发育带、沟通各含水层、地表水以及富水构造组合关系上的影响范围;水质污染范围;异地建筑设施如选厂、尾矿库等影响范围,当上述范围过大时,可用小比例尺插图、镶图表示)。
3.1.2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级别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级别依据评估区重要程度(按附录B确定)、矿山生产建设规模(按附录D确定)和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附录C确定)按本规程的附录A的规定综合确定。
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发证的矿山,经调查,采矿活动不会引发地质灾害或严重地质环境问题的,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级别可采用三级。
3.1.3 生产工艺流程分析依据采矿和选矿生产工艺流程图,分析矿山开采过程中,可能导致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和土地损毁的工艺及流程。
结合生产工艺流程,列表或图示说明生产建设过程中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和土地损毁的形式、环节和时序。
插采矿工艺流程图、选矿工艺流程图。
3.2 现状评估3.2.1 地质灾害现状评估3.2.1.1 矿山地质灾害评估与级别矿山地质灾害评估级别按矿山工程的重要性和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依据DB45/T 382-2006和有关政策性文件确定。
3.2.1.2 地质灾害现状评估1) 按崩塌、滑坡、泥石流、采空区地面塌陷、采空区地面沉陷、地裂缝、岩溶地面塌陷等灾害(地下水污染放在含水层破坏中评估)分节评估。
2) 评估内容分别阐述各灾种各灾害体的名称、分布、形态特征、规模、物质成分、形成条件及原因、评估包括人员、财产、耕地、重要建筑工程设施、景观等危害对象在内的损失,确定危害程度,评估危险性。
总结地质灾害的数量、规模、分布规律、发育程度(若灾点较多可列表表示)。
按照本规程附录E的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表,按就高原则划分严重、较严重、较轻影响程度分级区,确定现状的地质灾害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和范围。
3.2.2 含水层的影响和破坏现状评估3.2.2.1含水层结构破坏描述和评估矿山采掘挖损、及或采动后地表变形破坏(地面塌陷、地裂缝)造成含水层的挖损、隔水层的破坏的层位、厚度、范围、原因、危害对象损失,影响程度,及治理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