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围术期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预防与治疗专家共识2014

合集下载

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疾病诊治争议与共识(全文)

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疾病诊治争议与共识(全文)

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疾病诊治争议与共识(全文)摘要:静脉血栓栓塞疾病主要是指深静脉血栓和肺动脉栓塞,是围手术期的重要并发症,严重影响手术的结果。

对于围手术期静脉血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一直存在不少争议,包括D-二聚体、彩超的诊断价值与合理应用;抗凝药物的选择、给药时机与持续时间;滤器植入和溶栓治疗的指征等问题。

更多的循证医学数据不断地修正既往的诊治策略、更新临床医生的诊治观点。

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 )指南在指导围手术期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诊治中一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肺动脉栓塞;静脉血栓栓塞;抗凝;溶栓;滤器围手术期的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主要是指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 , DVT )和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artery embolism , PE ) z DVT 和PE 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 VTE )。

VTE 发病率高、危险性大。

目前,美国每年VTE的成人发病率至少为0.1 % , 80岁的人群中发病率达0.5% ,每年新发的VTE病人>200万例;据估计美国每年有2万人死于PE ,其中11 %在发病1 h后内死亡[1 ]。

国内虽然没有关于围手术期VTE 发病率的确切流行病学报道,但是近年来不同学科各自的报道显示其发病率正逐年攀升[2-3 ]。

凝血功能亢进、血流停滞、静脉壁损伤是静脉血栓形成的三要素,围手术期因这三要素叠加造成VTE的发病率明显升高, 由于疾病特点和手术方式的不同,骨科、妇产科、普外科、泌尿外科等科室的病人术后发生VTE的概率较高。

围手术期发生VTE的高峰时段为手术后1周之内。

1圉手术期VTE的诊断1.1 D-二聚体的诊断价值D-二聚体是VTE诊断过程中最重要的实验室指标,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当其水平未升高时可除外VTE。

D-二聚体是纤溶酶溶解交联纤维蛋白后形成的特异性血浆蛋白。

围术期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预防与治疗

围术期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预防与治疗

华法林
通过抑制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 的合成,发挥抗凝作用,预防血栓 形成。
新型口服抗凝剂
如利伐沙班、阿哌沙班等,通过选 择性抑制凝血因子的活性,发挥抗 凝作用,预防血栓形成。
04
治疗
药物治疗
抗凝治疗
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低分子 量肝素等,抑制血栓形成和扩展 ,预防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 。
溶栓治疗
围术期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概述
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是指手术后发生 的深静脉内血栓形成,可导致下肢肿 胀、疼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引起肺动 脉血栓栓塞症,危及生命。
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和肺动脉血栓栓 塞症的发生率较高,与手术类型、患 者年龄、基础疾病等多种因素有关。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是由于下肢深静脉 血栓脱落随血液循环进入肺动脉而引 起的疾病,可导致呼吸困难、胸痛等 症状,甚至发生猝死。
围术期深静脉血栓肺动脉 血栓栓塞症的诊断、预防 与治疗
• 引言 • 诊断 • 预防 • 治疗 • 围术期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
的预防和治疗进展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01
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和肺动脉血 栓栓塞症是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严在介绍围手术期深静脉 血栓和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 、预防和治疗,为临床医生提供 参考和指导。
机械性预防措施
如使用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弹力袜等机械性装置,通过物理方式促进下肢血 液回流,预防血栓形成。
康复治疗
对于已经形成的深静脉血栓和肺动脉血栓,可以进行康复治疗,包括理疗、按 摩等,以改善血液循环和缓解症状。
05
围术期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
的预防和治疗进展
最新诊断技术
超声心动图
01

手术室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与护理专家共识可编辑全文

手术室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与护理专家共识可编辑全文
停止使用IPC/VFPs,做好护理记录。
➢ 手术期间VTE预防措施
药物预防
药物预防措施术中环节应用较少, 建议手术室常规准备鱼精蛋白,以便对抗普通肝素的抗凝效应。
低血压
休克
猝死
深静脉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
➢ 术语与定义
静脉血栓栓塞症
DVT(deep venous thrombosis) 深静脉血栓形成
定义 血液在深静脉内异 常 凝 结 ,导致静 脉 回 流 障 碍 的疾病
远端静脉高压、肢体肿胀、浅静脉扩张、疼痛
肺栓塞
下肢水肿
静脉曲张
皮炎
色素沉着
郁滞性溃疡
深静脉血栓
“两正确” “三尽量”
➢ 选择正确静脉穿刺部位, ➢ 正确固定静脉穿刺部位,防止管路扭曲和移位,保证
静脉通路通畅。
➢ 尽量缩短扎止血带时间 ➢ 尽量避免同一血管反复穿刺 ➢ 尽量避免采取下肢静脉穿刺
➢ 手术期间VTE预防措施
基础预防
(1)保护静脉血管 (2)避免血液浓缩
术中应遵医嘱进行补液,
静 脉 输 注 药 物 应 遵 循 现用现配原则。
禁忌症
①严重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 ②严重周围神经病变或其他感觉障碍 ③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水肿、下肢严重水肿 ④下肢局部情况异常者 ⑤下肢血栓性静脉炎、新发的DVT ⑥下肢存在大的开放或引流伤口 ⑦腿部严重畸形 ⑧对装置/器械材质过敏
➢ 手术期间VTE预防措施
机械预防
➢ 分类:为膝长型、腿长型和连腰型,通常在术前或手术当天使用。 ➢ 梯度压力的选择:VTE的预防推荐采用压力Ⅰ级的GCS
手术室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与护理专家共识
➢ 术语与定义
静脉血栓栓塞症
VTE

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预防与治疗手册精编WORD版

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预防与治疗手册精编WORD版

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预防与治疗手
册精编WORD版
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预防与治疗手册精编
概述
本手册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有关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预防和治疗的指导。

VTE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可以引发深静脉血栓(DVT)和肺动脉栓塞(PE),严重时可威胁患者的生命。

预防措施
院内VTE的预防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的建议:
1. 确定VTE风险:在患者入院时,应评估其VTE风险因素,并根据风险程度制定相应的预防策略。

2. 动态压力备忘录:使用动态压力备忘录来提醒医务人员执行预防措施,包括使用抗凝剂、提供合适的预防医疗用品等。

3. 早期行动:在患者入院后的24小时内开始预防措施,包括使用抗凝剂、提供合适的床上用品等。

4. 骨折患者特殊关注:对于存在骨折的患者,特别需要密切关注DVT的风险,考虑使用药物预防措施。

5.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患者的VTE风险情况,并根据需要调整预防策略。

治疗方法
当发生VTE时,及时的治疗措施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治疗方法:
1. 抗凝剂治疗:使用抗凝剂来防止血栓的进一步形成和扩散,包括肝素、华法林等。

2. 疼痛管理:针对患者的疼痛进行有效的管理,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3. 牵引治疗:对于部分骨折患者,可能需要进行牵引治疗以减轻下肢的压力。

4. 康复护理:通过康复护理来帮助患者恢复活动能力,并预防VTE的再次发生。

结论
院内VTE的预防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医务人员应该熟悉相关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管理。

本手册提供了一些基本的指导,但请注意根据最新的研究和指南进行实际操作。

围术期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预防与治疗解读

围术期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预防与治疗解读
VTE
是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使血 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属静脉回流障碍 性疾病。血栓可能游走至肺动脉。

深静脉血 栓塞形成
DVT
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阻
塞管腔致静脉回流障碍。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
静脉,以下肢深静脉为多 。下肢近端(腘静脉或其近侧部 位)DVT是肺栓塞血栓栓子的主要来源,预防DVT可降低发 生PTE的风险。
流行病学
围术期深静脉血栓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
围手术期患者的 常见并发症和重 要死亡原因之一
多见于骨科、妇产科 、血管外科和胸外科 手术病人,以骨科手 术最为常见。
大面积烧伤:诱 发DVT高危因素
围国内手骨术科期大患手术者百的万 常例,见近并50发%症形成和D重VT 要。其死中亡20原%因出现之有一症
年份
PTE-DVT协作组部分医院PTE例数资料
二、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 栓栓塞症的发病机制/诊断
发病机制
正常情 况下
凝血系统 纤溶系统
纤溶系统
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保持平衡 防止过度失血 是指保持血液的液体及管道通畅
凝血系统
• 凝血因子
• Ⅰ 纤维蛋白原 • Ⅱ 凝血酶原 • Ⅲ 组织因子 • Ⅳ 钙离子 • Ⅴ 易变因子 • Ⅵ 不存在 • Ⅶ 稳定因子 • Ⅷ 抗血友病因子 • Ⅸ Christmas因子 • Ⅹ Stuart-Power因子 • Ⅺ 血浆凝血活酶前加速素 • Ⅻ Hegeman因子 • XIII 纤维蛋白稳定因子 • PK 激肽释放酶原 • HMWK 高分子量激肽原
北京朝阳医院对2001年12月~2002年12月间 神经内外科488例卒中患者进行研究发现,DVT 发生率为21.7%
PTE-DVT——国内的实际情况

(完整word版)围术期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预防与治疗专家共识(2014)

(完整word版)围术期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预防与治疗专家共识(2014)

围术期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预防与治疗专家共识(2014)王秀丽(共同执笔人),王庚,冯泽国,江伟,张兰,张英泽(共同执笔人),陈绍辉,金善良,姚尚龙(共同执笔人),徐懋,郭向阳(负责人)一、前言围术期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是围手术期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和重要死亡原因之一,多见于骨科、妇产科、血管外科和胸外科手术病人,以骨科手术最为常见。

我国每年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全膝关节置换术和髋部周围骨折手术等骨科大手术的数百万病例中,有近50%患者形成DVT,其中20%出现有症状的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

美国1988年调查结果提示大约17%的孕产妇死亡是由于静脉血栓栓塞所致;另外,大面积烧伤等也是诱发DVT的高危因素。

因此,对手术患者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及早诊断,并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不仅可以降低发生PE的风险,降低患者死亡率,还可有效地减少医疗费用。

二、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定义/诊断(一)定义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

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静脉,以下肢深静脉为多,常见于骨科大手术后。

下肢近端(腘静脉或其近侧部位)DVT是肺栓塞血栓栓子的主要来源,预防DVT可降低发生PTE的风险。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主干或其分枝引起肺循环障碍和呼吸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包括PTE、脂肪栓塞、羊水栓塞和空气栓塞等。

其中PTE为PE的最常见类型,通常所说的PE即指PTE。

围术期的PTE多见于静脉系统的栓子脱落,偶见心房纤颤者心房栓子脱落,是围手术期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静脉血栓栓塞预防和治疗的专家共识共13页word资料

静脉血栓栓塞预防和治疗的专家共识共13页word资料

静脉血栓栓塞预防和治疗的专家共识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作者:胡大一孙艺红执笔 2006-7-7 编者按:在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胡大一教授的倡导下,去年6月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首次推出国内第一个专家共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抗栓治疗专家共识》,并在本站广泛征集修改意见,引起国内外心血管医生的强烈反响,并引发各学科中国专家推出中国特色专家共识的浪潮。

近日,为征求广大医生意见,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再次在本站率先公布《静脉血栓栓塞预防和治疗的专家共识》,希望广大专家和临床医生再次踊跃参与共识的讨论和修改。

前言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TE)包括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由于二者在发病机制上存在相互联系,目前已将二者作为统一的疾病。

VTE很常见,在美国和欧洲发病率为千分之一,而且有增加的趋势,并与死亡危险增加有关,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早期死亡率均很高,分别为3.8%和38.9%。

无创诊断技术的发展使VTE的诊断简化,检出率提高。

但致死性PE可以是疾病的首发表现。

此外,高龄是VTE及其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老龄人口的增加必将导致未来该疾病的致死和致残率增加。

肺栓塞一旦发生后果严重,静脉血栓栓塞应该重在预防。

目前中国没有关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发病率的大规模调查,国内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与国际指南存在很大的差距,迫切需要能有指导临床和规范化治疗的文件来改进我国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防治现状。

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静脉血栓栓塞(VTE)是住院病人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PE是最常见且可预防的院内死亡病因,预防PE也是降低住院患者死亡率的最重要策略。

大块PE发生前通常没有先兆,因此这类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极低。

住院期间因PE死亡的患者中,70-80%在死亡前根本没有考虑到PE的可能。

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大多数住院患者存在一种或多种VTE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通常混和存在。

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预防与治疗专家共识(2014)

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预防与治疗专家共识(2014)

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预防与治疗专家共识(2014)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王秀丽(共同执笔人)王庚冯泽国江伟张兰张英泽(共同执笔人)陈绍辉金善良姚尚龙(共同执笔人)除懋郭向阳(负责人)目录一、前言二、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定义/诊断三、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风险的评估及预防四、附件:GRADE分级标准一、前言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是围手术期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和重要死亡原因之一,多见于骨科、妇产科、血管外科和胸外科手术患者,以骨科手术最为常见。

我国每年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全膝关节置换术和髋部周围骨折手术等骨科大手术的数百万病例中,有近50%患者形成DVT,其中20%出现有症状的肺栓塞(pulmonaary embolism,PE)。

美国1988年调查结果提示大约17%的孕产妇死亡是由于静脉血栓栓塞所致;另外,大面积烧伤等也是诱发DVT的高危因素。

因此,对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及早诊断,并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不仅可以降低发生PE的风险,降低患者死亡率,还可有效地减少医疗费用。

二、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定义/诊断(一)定义静脉血栓栓塞(VE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

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静脉,以下肢深静脉为多,常见于骨科大手术后。

下肢近端(腘静脉或其之近侧部位)DVT 是肺栓塞血栓栓子的主要来源,预防DVT可降低发生PTE的风险。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主干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和呼吸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包括PTE、脂肪栓塞、羊水栓塞和空气栓塞等。

其中PTE为PE的最常类型,通常所说的PE即指PTE。

(完整word版)围术期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预防与治疗专家共识()

(完整word版)围术期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预防与治疗专家共识()

围术期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预防与治疗专家共识(2014)王秀丽(共同执笔人),王庚,冯泽国,江伟,张兰,张英泽(共同执笔人),陈绍辉,金善良,姚尚龙(共同执笔人),徐懋,郭向阳(负责人)一、前言围术期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是围手术期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和重要死亡原因之一,多见于骨科、妇产科、血管外科和胸外科手术病人,以骨科手术最为常见。

我国每年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全膝关节置换术和髋部周围骨折手术等骨科大手术的数百万病例中,有近50%患者形成DVT,其中20%出现有症状的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

美国1988年调查结果提示大约17%的孕产妇死亡是由于静脉血栓栓塞所致;另外,大面积烧伤等也是诱发DVT的高危因素。

因此,对手术患者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及早诊断,并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不仅可以降低发生PE的风险,降低患者死亡率,还可有效地减少医疗费用.二、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定义/诊断(一)定义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

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静脉,以下肢深静脉为多,常见于骨科大手术后。

下肢近端(腘静脉或其近侧部位)DVT是肺栓塞血栓栓子的主要来源,预防DVT可降低发生PTE的风险.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主干或其分枝引起肺循环障碍和呼吸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包括PTE、脂肪栓塞、羊水栓塞和空气栓塞等.其中PTE为PE的最常见类型,通常所说的PE即指PTE。

围术期的PTE多见于静脉系统的栓子脱落,偶见心房纤颤者心房栓子脱落,是围手术期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静脉血栓栓塞预防和治疗的专家共识

静脉血栓栓塞预防和治疗的专家共识

静脉血栓栓塞预防和治疗的专家共识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胡大一孙艺红前言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TE)包括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由于二者在发病机制上存在相互联系,目前已将二者作为统一的疾病。

VTE很常见,在美国和欧洲发病率为千分之一,而且有增加的趋势,并与死亡危险增加有关,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早期死亡率均很高,分别为3.8%和38.9%。

无创诊断技术的发展使VTE的诊断简化,检出率提高。

但致死性PE可以是疾病的首发表现。

此外,高龄是VTE及其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老龄人口的增加必将导致未来该疾病的致死和致残率增加。

肺栓塞一旦发生后果严重,静脉血栓栓塞应该重在预防。

目前中国没有关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发病率的大规模调查,国内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与国际指南存在很大的差距,迫切需要能有指导临床和规范化治疗的文件来改进我国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防治现状。

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静脉血栓栓塞(VTE)是住院病人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PE 是最常见且可预防的院内死亡病因,预防PE也是降低住院患者死亡率的最重要策略。

大块PE发生前通常没有先兆,因此这类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极低。

住院期间因PE死亡的患者中,70-80%在死亡前根本没有考虑到PE的可能。

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大多数住院患者存在一种或多种VTE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通常混和存在。

例如,髋关节骨折患者通常存在年龄较大、下肢近端损伤、手术修复及术后需制动数周等危险因素,因此这类患者有发生VTE的高度危险。

如同时合并肿瘤则发生VTE的危险更高。

对于住院病人应常规进行VTE危险因素的评价并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措施。

VTE的危险因素,见下表。

表-1 VTE的危险因素内在因素外部因素高龄肥胖手术创伤(大的或下肢创伤)恶性肿瘤肿瘤治疗(激素、化疗或放疗)吸烟遗传性或获得性血栓形成倾向中心静脉插管静脉曲张妊娠及产后含雌激素的避孕药或激素替代治疗、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药卧床、瘫痪既往VTE病史急性内科疾病心脏或呼吸衰竭肠道感染性疾病肾病综合征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危险分层预防VTE首先应该将病人进行危险分层并采取分组预防的策略,分层的标准主要包括:年龄、疾病性质和患者自身的因素等。

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治疗和预防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袁训芝吴新民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是一个疾病的两个方面,近来,人们倾向于将两者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1]。

国外有关深有关静脉血栓形成的统计学资料多来源于70-80年代,美国每年大约有200万人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有60万人发生肺栓塞,其中6万人死亡。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骨科和大手术病人、肿瘤和其它慢性病病人的主要合并症。

我国围术期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并未见详细报道2003年2月-2003年4月,我院麻醉科入选233例大手术病人,于术后3-10天行超声检查了解有无形成深静脉血栓,结果总的血栓检出率为%,与国外报道的数字相近;其中3例病人形成近端深静脉血栓,其发生率为%。

按照手术科室化分,普通外科发病率%,胸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骨科35%。

39例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的病人(主要为骨科大手术病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17/39)。

一、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及危险因素发生的原因有血管损伤、凝血因子异常和局部血液淤积。

体内存在的自然凝血、纤溶因子及抑制剂在维持血液正常流动和止血方面是一个复杂的平衡过系统,在这个平衡系统中,某些先天性或获得性的变化可使血栓易于形成,(一)、手术导致DVT的原因血管损伤:手术操作和体位;关节置换手术骨水泥的热效应;大腿止血带;高凝状态:麻醉及手术创伤后组织因子释放激活外性源凝血系统或凝血抑制因子缺陷导致的遗传性高凝状态使凝血加强。

静脉血流减慢:术前活动减少;麻醉及术中静止不动;术后制动和长期卧床;都使静脉血流明显减慢大手术,尤其开胸,开腹、骨盆、下肢、神经外科及泌尿外科手术;创伤,尤其骨盆或下肢骨折、急性脊髓损伤无论手术与否;妊娠、分娩等同时存在导致DVT三种因素而且相互作用加速DVT,是DVT的高危病人。

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指导手册精编WORD版

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指导手册精编WORD版

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指导手册精编WORD版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指导手册精编1. 引言本指导手册的目的是为有关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的医务人员提供参考,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此疾病。

以下是一些关键信息和指导方针。

2. 概述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可以在住院患者中发生。

它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PE)。

早期预防和及时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发生率和死亡率。

3. VTE危险因素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院内VTE危险因素:- 高龄- 严重疾病或手术- 体积减少性血液丧失- 运动受限- 长时间卧床或禁止行动- 高BMI- 孕期或产后状态4. VTE预防策略为了预防VTE的发生,我们建议以下措施:- 对于高危患者,根据情况使用机械预防和/或药物预防- 标准化VTE风险评估,根据评分确定预防措施- 通过改善患者行动能力和活动水平来预防VTE- 提供适当的相关信息和教育,以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明白预防措施的重要性5. VTE治疗建议对于已确诊的VTE患者,我们建议以下治疗策略:- 早期抗凝治疗: 使用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等抗凝药物- 后期抗凝治疗: 使用华法林或其他口服抗凝药物- 考虑栓塞清除治疗或手术治疗对于某些严重病例6. 患者管理和护理为了提供最佳的患者管理和护理,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密切监测患者,包括病情观察和抗凝药物治疗监测- 定期评估并调整抗凝药物剂量- 提供患者教育,包括鼓励早期行动和积极参与预防和治疗7. 指导手册使用说明本指导手册旨在作为VTE预防和治疗的参考工具。

使用时请按照实际情况和患者特点进行调整和应用。

请注意,本手册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代表具体病例的诊断或治疗建议。

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医生的专业判断和实际情况制定。

8. 结论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一种严重疾病,但通过良好的预防和及时的治疗,我们可以降低其发生率和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预防临床诊疗指南

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预防临床诊疗指南

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预防临床诊疗指南
静脉血栓栓塞是骨科、妇产科、脑系科等大手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 和肺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临床上轻者无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尤其对于肺栓塞来说,肺栓塞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在美国是继高血压、心肌梗死排序第3位的循环系统疾病。

长期以来,我国医学界一直将PTE视为少见病,以致造成大量的漏诊、误诊,许多病人因此而致残、致死。

急性PTE起病急,病死率高,在近期创伤、脊柱、下肢骨折后卧床,骨科手术后的病人中时有发生,而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误诊率仍高达80%左右。

PTE是住院期间较常见的肺部疾病和致死原因之一。

【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形成的原因分析】
1.血流缓慢、静脉内膜损伤及血液高凝状态是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

手术中脊髓或全身麻醉,导致周围静脉扩张,静脉血流减慢;麻醉时静脉壁平滑肌松弛,使内皮细胞受牵拉而胶质暴露;术中由于麻醉作用致使下肢肌肉完全麻痹,。

围术期深静脉血栓

围术期深静脉血栓

整理ppt
8
PE的临床表现取决于栓子的大小和肺循环状态,
清醒病人的主要症状为突发呼吸困难、胸痛、晕
厥。呼吸困难多为靠近肺门中心部的PE引起,
胸痛一般是远端栓子刺激胸膜所致,晕厥是因脑
动脉供血减少、心律失常、迷走反射等因素引起。
全身麻醉状态下,PE主要表现为突发、无诱因
的低氧血症,大面积肺栓塞可致呼气末二氧化碳
如: 蛋白C缺乏、 抗凝血酶缺乏等
如: 手术局部操作、药物及止血带等因 素,使血管壁损伤; 围术期活动减少、卧床、制动及体 位固定使血流缓慢; 创伤后组织因子释放、外源性凝血 整理pp系 使t 统血激液活处等于因相素对导高致凝凝状血态系等统激1活4 ,
围术期VTE的防治 ——
需要术者与麻醉医师共同协商,制定 术前、术中、术后规范化的防治措施并 认真实施,才能有效降低其发生率。
整理ppt
7
(二)诊断:
可根据其临床表现,结合物理、化验检查, 做出较明确诊断。 1. 临床表现
下肢DVT主要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患
侧肢体皮肤颜色变紫变暗。腓静脉型DVT多 无临床症状,约40%~50%有症状者血栓向 近端延展。近端DVT患者出现患肢疼痛、肿 胀等症状,其中近一半发生无明显临床症状 的肺栓塞。
围栓疗专栓术家塞期共症深识的静(20诊脉14断血) 、栓预/肺防动与脉治血
整理ppt
1
内容介绍:
前言
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
的定义/诊断
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
风险的评估及预防
整理ppt
2
一、前言
围术期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肺动脉血栓栓塞症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是 围手术期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和重要死亡原因 之一

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评估与预防

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评估与预防

Caprini 评分与VTE风险等级
Caprini 风险因素总分
0
1-2
3-4
≥5
风险等级 极低危 低危 中危 高危
VTE发生率* <0.5% <1.5% <3.0% <6.0%
*VTE发生率:数据来源ACCP 9
Gould MK, et al.. Chest 2012;141;e227S-e277S
0 采用VTE预防措施的患者比例
Kuroiwa m, et al. Masui 2010; 59: 667-673 [Abstract].
围手术期PE死亡率
VTE的预防措施
机械抗栓装置
加压弹性长袜 间歇充气加压装置
足底静脉泵
抗凝药物
普通肝素 低分子肝素 IIa因子抑制剂 Xa因子抑制剂 维生素K拮抗剂
腹腔镜手术(>45min) 中央静脉通路
危险因素 得分:3分
年龄≥75岁
狼疮抗凝物阳性
VTE病史
抗心磷脂抗体阳性
VTE家族史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升高
因子V Leiden 阳性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
凝血酶原20210A阳性 其他先天性或获得性血栓症
Michael K. Gould, et al. Chest 2012; 141; e227S-e277S.
61-74岁——2分 开放式手术(>45min)——2分 卧床(>72h)——2分 恶性肿瘤——2分 中央静脉通路——2分
1- 分析患者的危险因素
2+2+2+2+2
=10分
2- 计算患者的风险评分
普外科手术,且>5分
属于VTE高危

围术期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预防与治疗解读 ppt课件

围术期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预防与治疗解读 ppt课件

37
98
10 5
发高生血在栓有风血险管者内:皮心损梗伤脑 类凝血酶 处梗,病血史管、内制皮动完卧整床则、不高
止血机制
内皮损伤生理性止血示意图
胶原
血小板 ADP 激活
TXA2
血小板 聚集
组织 因子
凝血酶IIa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凝血 瀑布
凝血酶原II
血液凝固
Pollack CV, et al. The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2008(34)4: 417-428
凝血机制
韩国和日本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VTE的发病 2003年2月~2003年4月间 233例大手术患者,于手术后3~10d进行超声 检查,DVT检出率为47.64%
北京协和医院对103例DVT病例进行回顾性研 究,发现PTE的发生率为44.7%,有发生DVT危 险因素者占88.3%,
围术期深静脉血栓/肺动 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预
防与治疗
汕头大学附一院麻醉科 潮南民生医院麻醉科 丁叁强
目录
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 01 的定义/流行病学
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 02 症的发病机制/诊断 03 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的
评估及预防 04 术中急性肺栓塞诊治
一、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 栓栓塞症的定义/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
围术期深静脉血栓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
围手术期患者的 常见并发症和重 要死亡原因之一
多见于骨科、妇产科 、血管外科和胸外科 手术病人,以骨科手 术最为常见。
大面积烧伤:诱 发DVT高危因素
围国内手骨术科期大患手术者百的万 常例,见近并50发%症形成和D重VT 要。其死中亡20原%因出现之有一症

预防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措施

预防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措施

预防深静脉血栓(VTE)及肺栓塞的措施
一、多学科专家参与的医院内VTE预防管理组,为全院医护人员
制定预防方案、指导科室预防应用、开展全员,分科室精准培训;
组长:赵智辅
组员:马楠马继红张春林春娜南成哲张建平于利夏虹林红谭喜斌刘玉梅邓巍张亚会薛允国解锡华
二、加强围手术期评估及术前评价和预防策略执行
1、风险评价:使用深静脉血栓评分表《深静脉血栓Autar评分》(制做进入电子病历),要求对每位入院患者入院24小时内应进行VTE风险评估。

同时强调针对每一位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应动态评估VTE风险和出血风险。

如发生脱水、感染等病情变化,侵入性操作:接受手术、腰穿和硬膜外脊髓麻醉之前4 h和之后12 h等
2、预防策略
低危:无须特殊处理,鼓励尽早活动;
中危、高危:基本预防、物理预防、药物预防
三、加强术中管理
1.术中使用弹力袜,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2.术中加强患者保温,使用可清洗的碳纤维加热毯;使用温箱对液体及血液进行恒温加热;
四、重点监控术后
1.动员患者尽早下地活动,下地活动时穿戴弹力袜;
2.中高危患者术后除有抗凝禁忌的全部使用低分子肝素预防血
栓,单独签写知情同意书;
3.下地活动前指导患者做标准床上活动
4.对骨科、神经内科等长期卧床患者使用间歇充气压力泵进行物理治疗;
五、做好肺栓塞发生后急诊急救工作
发生后应第一时间开放气道,分科室培训使用喉罩和球囊,就地进行标准心肺复苏,再转往ICU。

为全院各科室配备用于快速气管插管的喉罩+球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术期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预防与治疗专家共识(2014)王秀丽(执笔人),王庚,冯泽国,江伟,张兰,张英泽(共同执笔人),共同陈绍辉,金善良,姚尚龙(共同执笔人),徐懋,郭向阳(负责人)一、前言围术期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是围手术期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和重要死亡原因之一,多见于骨科、妇产科、血管外科和胸外科手术病人,以骨科手术最为常见。

我国每年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全膝关节置换术和髋部周围骨折手术等骨科大手术的数百万病例中,有近50%患者形成DVT,其中20%出现有症状的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

美国1988年调查结果提示大约17%的孕产妇死亡是由于静脉血栓栓塞所致;另外,大面积烧伤等也是诱发DVT的高危因素。

因此,对手术患者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及早诊断,并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不仅可以降低发生PE的风险,降低患者死亡率,还可有效地减少医疗费用。

二、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定义/诊断(一)定义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

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静脉,以下肢深静脉为多,常见于骨科大手术后。

下肢近端(腘静脉或其近侧部位)DVT是肺栓塞血栓栓子的主要来源,预防DVT可降低发生PTE的风险。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主干或其分枝引起肺循环障碍和呼吸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包括PTE、脂肪栓塞、羊水栓塞和空气栓塞等。

其中PTE为PE的最常见类型,通常所说的PE即指PTE。

围术期的PTE多见于静脉系统的栓子脱落,偶见心房纤颤者心房栓子脱落,是围手术期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诊断:可根据其临床表现,结合物理、化验检查,做出较明确诊断。

1. 临床表现下肢DVT主要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患侧肢体皮肤颜色变紫变暗。

腓静脉型DVT多无临床症状,约40%50%有症状者血栓向近端延展。

近端DVT患者出~现患肢疼痛、肿胀等症状,其中近一半发生无明显临床症状的肺栓塞。

PE的临床表现取决于栓子的大小和肺循环状态,清醒病人的主要症状为突发呼吸困难、胸痛、晕厥。

呼吸困难多为靠近肺门中心部的PE引起,胸痛一般是远端栓子刺激胸膜所致,晕厥是因脑动脉供血减少、心律失常、迷走反射等因素引起。

全身麻醉状态下,PE主要表现为突发、无诱因的低氧血症,大面积肺栓塞可致呼气末二氧化碳骤降、高碳酸血症和循环衰竭(临床上以休克和低血压为主要表现,即体循环动脉收缩压<90mmHg或较基础值下降幅度>40mmHg,持续15分钟以上。

需除外新发生的心律失常,低血容量或感染中毒症所致血压下降)。

有下列情况可考虑PE:①下肢无力,静脉曲张,不对称下肢浮肿,血栓性静脉炎;②外伤后呼吸困难,胸痛、咯血;③原因不明的呼吸困难,或原有的呼吸困难加重;④原因不明的血压降低;不能解释的休克;⑤晕厥发作;⑥低热、血沉(ESR)增快、黄疸、紫绀;⑦心衰时洋地黄治疗效果不佳;⑧原因不明的肺动脉高压,右室肥大;⑨X线片楔形影;⑩放射性核素检查显示肺灌注缺损。

2. 常用检测方法B型超声检查对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率达90%,而对较深部位的静脉血栓诊断欠佳;采用加压超声探查法可使诊断精确率提高至97%。

D-二聚体(D-Dimer)检测虽特异性较差,阳性不能确诊深静脉血栓,但D-Dimer 小于0.5mg/L基本可排除DVT。

对于体内较深部位的静脉血栓,静脉造影诊断较为准确,为DVT诊断最可靠的方法,但属于有创检查,费用高。

其它检查还包括放射性核素静脉造影(放射性标记白蛋白、放射性标记纤维蛋白原)、血管内镜、血管内超声等。

3. 对下肢DVT形成可能性的评价,初步评估可采用Wells评分表(表1)表1 Wells评分表临床表现及病史评分1既往深静脉血栓形成1下肢瘫痪或近期下肢石膏制动1卧床超过3天,或12周内接受过大手术1沿深静脉走行有局部压痛1下肢肿胀1两侧胫骨结节下10cm处周径之差大于3cm1患侧小腿指陷性水肿1进展期癌症-2可作出非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其他诊断根据wells评分,DVT的可能性:wells评分<2分为不可能;wells评分≥2分为可能。

因此,术前麻醉科医生如怀疑病人有DVT的形成,诊断流程为:(1)根据病史及危险因素分析评估,进行DVT形成危险分级和wells评分;(2)wells评分<2分的病人,检测D-Dimer,如正常,可排除DVT;如异常,进行加压超声探查及各项相关检查;(3)wells评分≥2分的病人,直接进行加压超声探查及各项相关检查;根据上述评分及检查结果,与病人及家属交待病情,制定相应的手术麻醉方式。

三、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风险的评估及预防任何引起静脉损伤、静脉血流停滞及血液高凝状态的原因都是VTE的危险因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原发性危险因素由遗传变异引起,如:蛋白C缺乏、抗凝血酶缺乏等。

临床上常以反复发作的VTE 为主要表现。

继发危险因药物及止血带等因素,手术局部操作、如:素包括后天获得的多种病理生理异常,使血管壁损伤;围术期活动减少、卧床、制动及体位固定使血流缓慢;创伤后织因子释放外源性凝血系统激活等因素导致凝血系统激活使血液处于相对凝状态等围术VT的防治需要术者与麻醉医师共同协商制定术前术中术后范化的防治措施并认真实施,才能有效降低其发生率对发VT的危险因素进行准确评估,建议如下(一)术1危险因素评术前应评估导致血栓形成的各种诱发因素针对可改的危险因素给予相应处理,并选择适合患者情况的手术及麻醉方2。

急手术也应采取合适的预防措施,最大程度地降VT发生2的风险性评术前患VT周内;瘫痪或近期下肢石膏天,或大手术1前卧床低度危分娩;静脉曲张等定;久坐不动;肥胖;妊周内);中心静脉置管;恶6岁;膝关节手术4中度危肿瘤或化疗;充血性心衰;呼吸衰竭;激素替代治疗或口服避后;血栓形成倾向、高血压产后DV药;脊髓瘫痪;妊尿病病史多年等岁;骨盆、髋、大腿骨折;胫、腓骨骨折及下肢严年龄6高度危周内进行);重大腹软组织损伤;髋、膝关节置换术(预个月内);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脊髓损伤外科手术后级;糖尿病酮症;严重凝血功能障碍等高血II项高度危险因素附加低项以上高度危险因素项极高度危中度危险因项指仅含有所列危险因素中的一根据术前在保证病人围术期基本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下2相应措)险因素评估,给予相应的处理(3不同风险患者的处VT术D-dime如为阳性,进行下肢静超;检查低度危D-dime明确其位置超提示DVT,处置:低度危险无血栓者,采用基础预防措施:健康教育包下肢肌肉按摩、足踝活动、抬高患肢;辅助措施包括弹袜、足底泵等.中、高度危险检查:尽快进行下肢静脉B超检查,如无血栓,一周后或术一日复查;超提示DVT,明确其位置、状处置:)中、高度危险无血栓者,在采取基础预防措施的时,进行药物预防,维持至术1小时。

措施:低分肝素125025000IQ)中、高度危险有血栓者,尽量采用抗凝溶栓。

如抗凝禁忌或严重的髂股静脉血栓不能抗凝者进行相关室会诊确定是否需要放置静脉滤网或转血管外科手治疗极高度危检查:尽快进行下肢静超,如无血栓,一周后或术前一复查;超提示DVT,明确其位置,评估其状态处置:术前必须进行抗凝治疗,维持至术1小时,低分子素12500IBI,根据病人凝血及血栓变化情况决定凝持续时间如抗凝后有出血倾向,应记录出血的时间、部位、程度查凝血指标D-dime,根据病情变化请相关科室会诊做出相应处理,与术者一起向患者或家属交代风险术前推荐意见:术前根据病史、凝血指标及下肢多普勒超声等检查进行详VT风险评估,对VT中度以上风险的患者,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沟通,中应加强管理,并给予高度重视1)(二)术1.危险因素评术中是否会发生血栓形成与患者术前的状况手体位、手术时间长短、术中是否输血、术中使用止血药物等密切相关()4术中患VT的风险性评低度危年龄4岁术前生命体征平稳术中血压血糖控制稳定术中仰卧位且未改变体位,手术时间30mi,未输血、使用止血药物,无其它危险因素中、高度危年46岁,术前有血栓病史,且术中血压、血糖控不稳定及电解质紊乱术中持续低血压或低氧血症,术中用特殊体位(如俯卧位、头高脚低位、肾脏体位等),手时间3,术中不适当使用止血药物及利尿药物,术中大输血,术中使用止血带及骨水泥,大量肌松药的使用等极高度危在上种以上中高度危险因素基础上年龄6岁科大手(全髋关节置换全膝关节置换髋部骨折手术重度创伤,脊髓损伤等大手术2. 相应措施根据术中危险因素评估,给予相应的预防措施()5表表5术中VTE不同风险患者的处理低度危险低度危险无血栓者:术前采用基础预防措施,术中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手术尽量避免损伤静脉内膜。

中、高度危险(1)中、高度危险无血栓者:在采取基础预防措施的同时,控制血压血糖稳定,轻度稀释血液(Hct维持在0.35 左右),适度补液,规范使用止血带,避免不适当使用止血药及利尿药。

(2)中、高度危险有血栓者:在上述预防措施基础上,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严格控制止血带压力及使用时间,及时给予防止血小板积聚的药物,合理控制容量。

如术中发生VTE,及时给予溶栓治疗:如尿激酶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

(3)术中全麻病人及特殊体位病人:应高度关注麻醉恢复期及体位变动。

极高度危险在上述中、高度危险因素病人处置的基础上,应更加注意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止血带使用时间及骨水泥适应症,容量的合理控制及凝血功能的变化。

术中推荐意见:术前下肢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作为围术期VTE评估的常规检查方法;应重视中度以上风险的VTE患者,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尤其警惕极高度危险的VET。

(1A)。

(三)术后1. 术后危险因素评估术后发生血栓栓塞症较术前、术中更常见。

其诱发危险因素包括:①既往有血栓形成病史,术后卧床过久,活动受限;②某些特殊部位手术:如骨科大手术(全髋关节置换、全膝关节置换、髋部骨折手术),重度创伤,脊髓损伤等;③术中使用骨水泥不当,或长时间使用止血带;④术后体内液体不足,利尿脱水治疗不当;⑤术后止血药物或脂肪乳剂使用不当;⑥术后DIC 救治不当等。

2. 术后预防措施包括基本预防、物理预防和药物预防(1)基本预防措施:①术后抬高患肢,防止深静脉回流障碍;②常规进行静脉血栓知识宣教,鼓励患者勤翻身,早期功能锻炼,下床活动,做深呼吸及咳嗽动作;③术后适度补液,多饮水,避免脱水;④建议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戒酒、控制血糖及控制血脂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