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课程设计实践报告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实践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实践摘要:提高教学质量是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和现实要求,本文以管理学科专业基础课组织行为学课程为例,从分析课程特点、加强课程内容建设、开展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入手,对如何提高本科教学质量进行了探索研究。
关键词:组织行为学;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教学质量管理学科是一种应用性很强、实践要求高的学科。
在大学的校园里培养出符合市场要求的高素质管理人才,这就要求大学管理学科教育更多地把掌握系统理论知识、训练操作技能、提升实践能力作为教学根本目标。
以学科专业基础课――组织行为学为例,我们积极进行了管理类课程的改革与实践,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课程内容的建设,努力提高管理类本科生的教学质量。
一、分析课程特点、明确教学定位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首要工作搞好课程质量工程建设,首先就要分析管理类课程的基本特点,明确教学的目标和定位。
作为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从而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具体来说,这门课程有以下特性:第一个特性是综合性。
以其内在构成来看,跨越了多个学科,它融合了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
从研究对象看,包括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及组织结构设计、组织变革、组织文化对于组织的影响等几个方面的知识。
系统地整合这些知识是教师搞好课程质量建设的首要环节。
第二个特性是权变性。
由于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人与人、人与组织,而关于人的学问往往比较复杂,有很多不确定性。
这和技术性学科通过公式、定理、程序解决结构性问题有很大不同,同样的管理行为,可能产生不同的管理结果;同样的结果,可能由不同的管理行为造成,所以,组织行为学主张,根据不同情境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环节中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通过更多的实践教学内容,树立学生权变思维。
第三个特性是互动性。
企业管理的过程实际是一个人际互动的过程,在人际互动中,管理者对员工的预测、引导和激励都依赖于组织行为学的科学内容。
组织行为学实验实训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我们小组于2023年11月4日在四教503进行了组织行为学实验实训。
二、实验目的1. 理解组织行为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2.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3. 提高对组织行为的观察和分析能力;4. 掌握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技巧。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以赌博游戏为载体,模拟组织中的竞争和合作现象。
实验规则如下:1. 一共三颗筛子,六个人轮流做庄;2. 每个人的本金为5500元;3. 庄先下注,然后闲家跟着下注,闲家下注的总和不能超过庄家;4. 庄家掷筛子,得到的数为三个筛子数的和;5. 闲家轮流掷筛子,与庄家比大小,小于等于庄家的点数,庄家赢,大于庄家的点数,则闲家赢;6. 游戏一直循环进行,直至有人退出游戏。
四、实验步骤1. 小组成员介绍和分组;2. 确定实验规则和流程;3. 进行实验,记录数据;4.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经验教训。
五、实验数据(略)六、实验感悟1. 人的行为和决策会受到环境与气氛的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当整体环境氛围逐渐热络后,每个人坐庄时下注的数额也会因此增加,这表明行为受到环境与气氛的极大影响。
2. 个人的行为选择和行为模式会影响他人的决策和行为。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每个人首次下注的数额各异,经过几轮试验后,每个人的下注数额会逐渐减少甚至趋向统一,这说明他人的行为选择和行为模式会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为。
3. 团队协作能力在组织行为中至关重要。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小组成员密切配合,共同应对挑战,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团队协作在组织中的重要性。
4. 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认识到组织行为学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指导意义,为今后的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七、实验总结本次组织行为学实验实训,使我们深刻理解了组织行为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提高了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对组织行为的观察分析能力。
组织行为学实训报告范文
一、实训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管理模式的不断变革,组织行为学作为一门研究组织内部个体、群体以及组织整体行为的学科,越来越受到企业界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为了提高我们对组织行为学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本次实训课程以“组织行为学”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实验和案例分析等形式,让我们在实践中深入探讨组织行为学的相关理论。
二、实训目标1. 理解和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如激励理论、领导理论、沟通理论等。
2. 提高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组织行为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4.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实训内容本次实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组织行为学理论讲解:通过课堂讲授,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
2.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分析案例中涉及的组织行为学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 模拟实验:设计模拟实验,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体验组织行为学的实际应用。
4. 团队协作活动:通过团队协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通过课堂讲授,我们学习了组织行为学的核心理论,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领导力理论等。
2. 案例分析:我们选取了多个案例,如“苹果公司的创新文化”、“华为的员工激励机制”等,分析案例中涉及的组织行为学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 模拟实验:我们进行了“团队角色扮演”实验,模拟真实工作场景,体验不同角色在组织中的行为和互动。
4. 团队协作活动:我们参与了“跨部门沟通协作”活动,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提高了沟通协调能力。
五、实训成果1. 理论知识掌握:通过本次实训,我们对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2. 问题解决能力: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提高了问题解决能力。
3. 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团队协作活动,我们增强了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组织行为学的实验报告
组织行为学的实验报告引言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个体行为、团队行为和组织行为的学科。
通过实验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组织中的人际关系、决策过程以及组织文化对个体和组织的影响。
本实验报告旨在介绍一个组织行为学实验的设计和结果分析。
实验设计本实验旨在探究团队合作对个体工作绩效的影响。
实验采用了以下步骤:1.实验参与者的招募:通过广告、邮件等方式向大学学生招募实验参与者。
2.参与者的随机分组:将招募到的参与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
3.实验任务的描述:向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参与者介绍实验任务,要求他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项复杂的任务。
4.实验组的任务安排:实验组的参与者被要求组成小组,共同完成任务。
实验组的参与者需要协商合作、分工合作并共同努力完成任务。
5.对照组的任务安排:对照组的参与者独立完成任务,没有协作合作的要求。
6.绩效评估:根据参与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的质量和效率进行绩效评估。
7.数据收集:收集参与者的个人信息、实验结果等数据。
8.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究团队合作对个体工作绩效的影响。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果:1.实验组的参与者在完成任务时表现出更高的工作绩效。
相对于对照组的参与者,实验组的参与者在完成任务的质量和效率上更加出色。
2.实验组的参与者在协作能力上得到了提升。
由于实验组的参与者需要协商合作、分工合作,他们在组织协作能力方面获得了更好的训练和发展。
3.实验结果还表明,团队合作对个体的工作满意度和团队凝聚力有积极的影响。
实验组的参与者更加满意自己的工作,并且更加愿意与团队合作。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设计和结果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团队合作对个体工作绩效有积极的影响。
团队合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2.团队合作有助于发展个体的协作能力。
通过协商合作、分工合作,个体能够提升自己的组织协作能力。
3.团队合作可以增强个体的工作满意度和团队凝聚力。
组织行为实训报告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组织行为学作为一门研究组织内部个体、团队以及组织整体行为规律的科学,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理论知识,提高自身在实际工作中的组织管理能力,我参加了本次组织行为实训。
二、实训目标1. 深入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包括个体行为、团队行为、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等;2. 培养运用组织行为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提高自身的沟通、协调、领导等组织管理技能;4.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实训内容1. 个体行为在个体行为方面,我们学习了动机理论、个性理论、能力理论等。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了个体在组织中的行为规律,以及如何激发个体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2. 团队行为团队行为是组织行为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我们学习了团队发展阶段、团队沟通、团队冲突、团队领导等理论,并通过角色扮演、团队游戏等活动,亲身体验了团队协作的过程,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3. 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组织内部各部门、各层级之间相互关系的总和。
我们学习了组织结构类型、组织变革、组织设计等理论,了解了如何根据组织目标和环境选择合适的组织结构,以及如何进行组织变革。
4. 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组织内部共同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规范。
我们学习了组织文化的作用、形成、塑造等理论,了解了如何培育和传承组织文化,以及如何利用组织文化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1. 课堂讲授通过教师讲解,系统地学习了组织行为学的理论知识,为后续实践奠定了基础。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的企业案例,加深了对组织行为学理论的理解,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在小组讨论中,同学们积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4.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亲身体验了不同角色在组织中的行为,提高了沟通、协调、领导等组织管理技能。
5. 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环节,我们分组进行了团队拓展训练,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
组织行为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与目的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我深知实践经验对于就业和发展的重要性。
因此,在大学期间,我积极寻找实习机会,以期在实际工作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组织行为能力。
本次实习,我选择了某知名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旨在深入了解组织行为学在企业中的应用,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流程和策略。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员工招聘、培训、考核和激励等方面。
通过实际操作,我深刻体会到组织行为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
1. 员工招聘:在招聘过程中,我学习了如何运用组织行为学理论筛选合适的候选人。
例如,通过分析候选人的性格特点、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的契合度,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留存率。
2. 培训:我参与了员工培训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根据组织行为学原理,我了解到培训内容应注重员工的个性化需求,以提高培训效果。
同时,通过组织培训活动,培养员工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企业认同感。
3. 考核:在考核环节,我学习了如何运用组织行为学理论设计公平、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
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和指标,对员工进行定期评估,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潜能。
4. 激励:我参与了员工激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根据组织行为学原理,我了解到激励应注重员工的需求和期望,采取多样化手段,如薪酬激励、晋升机会和员工关怀等,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忠诚度。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通过本次实习,我对组织行为学在企业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同时,我也意识到,作为一名人力资源管理者,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回顾实习过程,我认为自己在以下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1. 掌握了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了基础。
2. 学会了与人沟通和协作,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增强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变能力,面对复杂的人力资源问题时,能迅速找到解决办法。
组织行为学课程设计实践报告
组织⾏为学课程设计实践报告组织⾏为学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标题:关于激励理论及其应⽤指导⽼师:陈晓峰⼩组成员:商学院商095班欧梦颖0904002135韩映洁0904002136吴晓娅0904002138分⼯:设计实践:欧梦颖查阅资料:韩映洁⽂案整理:吴晓娅调研⾛访、总结分析:欧梦颖、韩映洁、吴晓娅实践报告内容研究专题:激励理论及其应⽤研究对象:都可奶茶连锁店及舞茶道奶茶连锁店研究⽬的:了解激励理论及激励机制在⼀个组织或企业中产⽣的作⽤,明确如何在企业中合理运⽤激励机制从⽽提⾼企业效益。
研究及实践内容:1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有激励机制?如何正确应⽤激励机制?2 调查内容:都可奶茶连锁店及舞茶道奶茶连锁店背景和特⾊⽂化都可奶茶店和舞茶道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下员⼯表现的对⽐员⼯在⼯作上的成就及得到的认可与赞赏个⼈发展前景3上⽹并对相关书籍查阅4对都可及舞茶道奶茶店内部员⼯的访问(访问内容见附录)5总结调研结果并进⾏分析激励理论包括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强化型激励理论等,它们都是从某个⽅⾯论述了激励的原理和⽅法。
对于现实中复杂的激励问题,应该从各个⽅⾯综合地加以考虑.都可奶茶连锁店(CoCo都可茶饮),1997年公司在台湾淡⽔成⽴,历经10多年的发展,CoCo都可茶饮已成功发展成为⼀个横跨两岸三地、具有国际视野的美⾷连锁集团。
⾄2010年4⽉份为⽌,已在台湾地区及上海、北京,苏州、厦门、青岛、宁波,南通,合肥,武汉,成都,杭州、南京、⽆锡、昆⼭、常熟,常州,张家港,吴江,等主要城市设⽴500多家连锁直营店。
公司并以稳定的脚步继续在⼤陆各线城市深耕发展,⽬前是⼤众化地区外带式茶饮的⼀品牌。
都可成为这样⼀家全球连锁店并且做的如此红⽕有着它⾃⼰独特的管理理念和激励制度。
在都可,员⼯不但能享有完整的专业训练,还有在海外发展的机会。
它们拥有独具的教育训练、门市稽核系统、产品创新速度以及专业的管理团队,持续经营基础、坚持“做最好的”理念,尽善创新产业的推动⾓⾊。
实习报告实习中的组织行为学
实习报告实习中的组织行为学实习报告:实习中的组织行为学一、引言在我所参与的实习过程中,我亲身体验了组织行为学对于组织发展和员工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本篇报告旨在分享我在实习期间所观察到的组织行为学现象,并分析其对于组织和员工的影响。
二、组织结构与沟通1. 组织结构的设计在实习的公司中,我观察到公司采用了扁平化的组织结构。
这种结构使得组织内的沟通通畅,决策效率提高。
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更加紧密,员工之间的信息流动更加顺畅。
2. 沟通方式的选择在实习期间,公司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内部沟通,包括会议、电子邮件、内部社交平台等。
这些多样的沟通方式能够满足不同员工的需求,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加强团队合作。
三、工作动机与激励1. 直接激励机制公司采用了绩效奖金和晋升机制作为直接激励手段。
这些激励机制能够有效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动力,促使员工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2. 非直接激励机制公司还注重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环境。
例如,提供良好的员工福利待遇、培训机会和良好的工作氛围。
这些非直接的激励机制能够增加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四、领导与决策1. 领导风格在实习期间,我观察到公司的领导重视员工的参与和反馈。
他们采用了民主型领导风格,鼓励员工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根据员工的反馈做出相应的决策。
2. 决策过程公司在决策过程中注重团队的协作和多元化的意见。
决策不仅仅是由领导层做出,而是通过多方参与和讨论后做出的。
这种决策方式能够充分发挥团队的智慧,提高决策的质量。
五、员工发展与培训1. 培训机会公司为员工提供了多样化的培训机会,包括内部培训、外部培训以及职业规划指导等。
这些培训能够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提升员工的竞争力和发展空间。
2. 职业发展通道公司注重员工的职业发展,并为员工提供了明确的职业发展通道。
通过内部晋升和岗位轮岗等方式,能够让员工在公司内部实现个人的职业目标。
六、团队协作与文化建设1. 团队建设公司通过团队建设活动和团队共享目标,促进员工之间的团队合作和协作。
组织行为学实验报告
组织行为学实验报告目录实验1:心理定势实验2:他人信息对判断的影响实验3:思维品质与思维能力实验4:冲突方式分等评定实验1:心理定势思维定势是个体先前的思维活动形成的心理准备状态对后继同类思维活动的决定趋势目的:验证问题解决的心理定势效应。
方法:材料与仪器印制清晰的陆钦斯量水问题的题单,见表1。
实验在全班进行。
仔细看表1,这张表的第2列是给予的水罐A、B、C,它们的大小见这列的数据。
请你用这三个水罐量出该表第三列所要求的水量。
表的第一列是解题的顺序。
请按此顺序把你的计算过程写在表的第四列的相应地方。
要做得愈快愈好。
全班同学做完后,收回题单。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序列1-9的实验,由于被形成了利用B-A-2C 这个公式的定式,结果对于序列8,也大都用同样的方式加以解决,竟然没有发现原本应该显而易见的简单办法(A-C)和(A+C)。
结果:结论:定势使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刻板化。
讨论:1、在问题解决的定势效应中是否包含知觉定势和反应定势?为什么?答:问题解决的定势效应中包含知觉定势和反应定势。
定势效应是指有准备的心理状态能影响后继活动的趋向、程度以及方式。
随着定势理论的发展,我们不仅可以用定势这个概念来解释人们在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方面的倾向,也可用这一概念解释人们在社会态度方面的倾向。
2、举例说明问题解决的定势效应和日常生活中的定势现象。
俄国社会心理学家包达列夫曾作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向两组大学生出示了同一个人的照片。
在出示之前,向第一组说,将出示的照片上的人是个十恶不赦的罪犯;向另一组说他是位大科学家。
然后让两组被试用文字描绘照片上的人的相貌。
分析:第一组的评价是:深陷的双眼证明内心的仇恨,突出的下巴证明沿犯罪的道路走到底的决心等等,第二组的评价是:深陷的双眼表明思想的深度,突出的下巴表明在知识道路上克服困难的意志力等等。
这个实验有力地说明了定势的作用日常生活中的定时现象:服装购买行为中的思维定势包括:权威定势;从众定势;经验定势;非理性定势。
组织行为学课程报告
组织行为学课程报告第一篇:组织行为学课程报告组织行为学课程报告浅谈自身目前可能的人格、价值观、态度、需要、动机、沟通特点及适合我的员工激励方式、组织结构类型摘要:通过组织行为学的学习,分析自身的人格、价值观、态度、需要、动机、沟通特点并且简要分析这些对自身以后的工作将会带来的障碍,同时分析叙述适合我的员工激励方式、组织结构类型。
关键字:组织行为学人格价值观态度需要动机沟通激励组织结构正文:在关培兰编著的《组织行为学》教材的第一章中,有这样一段阐述该门学科的文字:“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行为规律的一门学科。
研究和学习组织行为学的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基础上,正确认识人的行为,理解人的行为,预测人的行为,引导人的行为,控制或改变人的行为,以便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组织的工作绩效。
运用科学手段,对人做出科学客观的诊断,以便了解自己,完善自己,了解他人,理解他人,激励他人。
”于我而言,我学习了组织行为学的收获大概便是了解自己,完善自己罢了。
我没有雄心去当一位领导者,所以预测和引导甚至是控制改变人的行为于我而言是没有信心去做的。
学了这门课程,我要会的就是了解、完善自己,了解、理解他人。
下面我大概就我自身的人格、价值观、态度、知觉与归因方式、需要、动机、沟通特点等方面,分析且谈谈自己的想法。
首先是人格。
人格:人格又称个性心理,它是个性动力系统和个性心理特征的有机组合。
其核心是由气质、能力和性格组成的,使个体区别于他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他们表现着我们每个人的独一无二和始终如一。
我做了老师提供的AB型人格的测试,测试的结果不太出乎我的意料,我是B型人格,得分为91分,而据测试的描述,得分90分一下者为极端B型人格,我的人格已接近了。
B型人格:从来不曾有时间上的紧迫感以及其他类似的不适感、认为没有必要讨论自己的成就和业绩,除非环境要求如此、充分享受娱乐和休闲,而不是不惜一切代价实现自己的最佳水平、充分放松而不感到内疚。
组织行为学课程实践报告——富士康的领导案例分析
组织行为学课程实践报告——富士康领导的案例分析公司简介富士康科技集团是台湾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大陆投资兴办的专业研发生产精密电气连接器、精密线缆及组配、电脑机壳及准系统、电脑系统组装、无线通讯关键零组件及组装、光通讯元件、消费性电子、液晶显示设备、半导体设备、合金材料等产品的高新科技企业。
富士康总裁郭台铭,台湾著名企业家,祖籍山西,出生于台北县板桥市,台湾第一大企业鸿海精密(下属华人最大科技集团富士康科技集团)创办人。
1971年进入台湾复兴航运公司,1974年成立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生产黑白电视机的旋钮。
1985年创立富士康品牌。
1988年,在深圳开办只有百来人的工厂,之后发展成为富士康龙华基地,至2007年底,富士康在全国相对成熟的基地已超过13个。
2001美国《福布斯》“全球亿万富翁”排行榜上位列第198名。
2002年入选美国《商业周刊》评选的“亚洲之星”。
富士康科技集团创立于1974年,1988年在深圳地区投资建厂,经由集团总裁郭台铭先生对科技产业发展动态的前瞻性把握和果断决策,以及富士康全体同仁的辛勤耕耘,集团规模迅速壮大,在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日本、东南亚及美洲、欧洲等地拥有数十家子公司,现有员工60余万人。
产品从当初单一的电气连接器发展到今天广泛涉足电脑、通讯、消费电子、数位内容、汽车零组件、通路等6C产业的多个领域。
富士康产业领域——6C多年来集团杰出的营运成绩和扎根大陆、深耕科技的投资策略,深得国家与地方领导肯定:胡锦涛、江泽民、吴邦国、温家宝、李瑞环、李长春、吴仪等国家领导人多次莅临集团视察,给集团“扎根中国,运筹全球”以巨力支持。
自1991年至今集团年均营业收入保持超过50%的复合增长率,是全球最大的计算机连接器和计算机准系统生产商,连续9年入选美国《商业周刊》发布的全球信息技术公司100大排行榜(2005、2006年排名第二)。
连续四年稳居中国内地企业出口200强第一名。
组织行为学实训报告
组织行为学实训报告组织行为学实训报告一、引言在本次组织行为学实训中,我们小组通过对一个真实的组织进行观察和研究,旨在深入了解和分析组织内部的行为模式、沟通方式以及领导风格等方面的问题。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我们的研究方法、观察结果以及对组织行为学理论的应用。
二、研究方法1. 研究目标和背景我们选择研究一家跨国公司作为案例对象,该公司拥有多个部门和办公地点,员工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并且具有较高的员工流动性。
这样的背景使得该公司成为一个理想的研究对象,可以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员工行为差异以及跨文化沟通等问题。
2. 数据收集我们采用了多种数据收集方法,包括参与观察、面谈和问卷调查。
参与观察是我们主要的数据收集方式,通过亲身体验组织内部活动并记录下来。
我们还与一些员工进行了面谈,并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以获取更广泛的意见和反馈。
3. 数据分析我们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
通过对参与观察的记录进行内容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些关于组织内部行为模式和沟通方式的初步结论。
而面谈和问卷调查的数据则为我们提供了员工对组织领导风格和文化氛围的看法。
三、观察结果1. 组织行为模式通过参与观察,我们发现该公司在组织行为方面存在一些共同模式。
员工普遍表现出高度的自主性和创造力,他们被鼓励提出新想法并参与决策过程。
团队合作也是该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员工之间相互支持并分享资源。
2. 沟通方式在跨国公司中,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员工之间存在一定的沟通障碍。
然而,在该公司中,我们发现他们采用了多种沟通方式来克服这些障碍。
除了传统的面对面会议和电子邮件沟通外,他们还使用在线协作平台和视频会议等技术工具来促进跨地域、跨文化间的有效沟通。
3. 领导风格通过面谈和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该公司的领导风格以及员工对领导的看法。
大部分员工认为领导者具有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并且鼓励员工参与决策过程。
他们还提到领导者注重员工的个人发展和成长,通过培训和提供资源来支持员工的职业发展。
组织行为学的实验报告
组织行为学的实验报告组织行为学的实验报告引言: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在组织中的行为和互动的学科。
通过实验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们在组织中的行为模式和决策过程。
本实验旨在探究组织行为学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相关理论。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组织中的领导行为对员工绩效和满意度的影响,并探讨员工的自我概念对领导行为的感知和反应。
实验设计:我们选择了一家中等规模的公司作为实验场景,招募了40名员工作为实验参与者。
实验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领导行为对员工绩效的影响我们将参与者分为两组,每组20人。
第一组的领导采取了事务型领导行为,强调任务完成和规范性管理;第二组的领导采取了变革型领导行为,强调员工发展和激励。
实验持续了两个月,期间我们收集了参与者的工作成绩和满意度数据。
第二阶段:自我概念对领导行为的感知在第一阶段结束后,我们对参与者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旨在了解他们对领导行为的感知和评价。
同时,我们还对参与者的自我概念进行了测试,以探究其对领导行为的反应是否与其自我概念一致。
实验结果:第一阶段的数据分析显示,接受变革型领导行为的员工在工作绩效和满意度方面表现出更好的表现。
相比之下,接受事务型领导行为的员工在这些方面的表现相对较差。
这一结果与组织行为学中的变革型领导理论相一致,即变革型领导有助于激发员工的潜力和积极性。
第二阶段的数据分析显示,员工的自我概念与他们对领导行为的感知和评价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具有积极自我概念的员工更倾向于对变革型领导行为作出积极评价,而具有消极自我概念的员工则更倾向于对事务型领导行为作出积极评价。
这一结果揭示了员工自我概念对领导行为的感知和反应的重要影响。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验证了组织行为学中的一些重要概念。
变革型领导行为有助于提高员工的绩效和满意度,而自我概念对领导行为的感知和反应起着重要作用。
这些发现对组织管理者和领导者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组织行为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为了更好地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升自己的组织行为能力,我在本学期选择了在一家知名企业进行组织行为实习。
这家企业以创新和高效著称,其内部的组织结构和员工行为给我提供了丰富的观察和学习机会。
二、实习目的通过本次实习,我旨在:1. 深入了解组织行为的基本理论,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2. 培养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3. 提高自己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三、实习内容1. 团队建设活动: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公司组织的多次团队建设活动,如拓展训练、户外徒步等。
通过这些活动,我学会了如何与不同性格的同事相处,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2. 员工培训与激励:在人力资源部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员工培训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了解了企业如何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同时,我还学习了如何运用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 组织沟通与协调: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多个项目的沟通与协调工作,学会了如何处理部门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提高组织沟通效率。
4. 绩效评估:在人力资源部门实习期间,我协助部门对员工进行绩效评估,了解了企业如何通过绩效评估来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
四、实习收获1. 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习,我深刻体会到组织行为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2. 团队协作能力:在团队建设活动中,我学会了与不同性格的同事相处,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沟通技巧: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与同事、上级和客户进行有效沟通,提高了自己的沟通技巧。
4. 问题分析能力:在参与项目沟通与协调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自己的问题分析能力。
五、实习总结本次组织行为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加深了我对组织行为理论的理解,还提高了我的实际工作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组织行为学实验报告
组织行为学实验报告组织行为学实验报告引言: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人类在组织中的行为和互动的学科。
通过实验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组织中的行为现象,为组织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本实验旨在探究团队合作对员工绩效的影响,并分析不同因素对合作效果的影响。
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了随机分配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0名参与者。
实验组的参与者被分成5个小组,每个小组由4名成员组成。
对照组的参与者则以个体形式进行实验。
实验的目标是通过一个模拟任务来测试参与者的绩效。
实验过程:实验开始前,我们对所有参与者进行了简单的背景调查,了解他们的个人信息和工作经验。
然后,我们向每个参与者提供了一个任务,要求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任务的内容是解决一个复杂的问题,要求参与者通过合作来达成共识。
实验组的参与者被要求在小组内合作完成任务,他们可以通过讨论、协商和分工来达成共识。
对照组的参与者则独立完成任务,没有与他人合作的机会。
我们记录了每个参与者完成任务所花费的时间和解决问题的准确性。
实验结果: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实验组的绩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实验组的参与者在完成任务时花费的时间更短,准确性更高。
而对照组的参与者则相对较慢且准确性较低。
这表明团队合作可以提高员工的绩效。
进一步分析发现,实验组中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程度对绩效有显著影响。
在合作程度较高的小组中,参与者的绩效更好。
而在合作程度较低的小组中,参与者的绩效较差。
这提示了团队合作的有效性与团队内部的协作程度密切相关。
此外,我们还发现参与者的个人特征对绩效有一定的影响。
具有较高工作经验和较强自信心的参与者在任务中表现较好。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更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我驱动力。
讨论与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得出了团队合作对员工绩效的积极影响的结论。
团队合作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而团队内部的合作程度和个人特征也会对绩效产生一定的影响。
这一实验结果对组织管理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组织行为学实训总结报告
一、前言组织行为学作为一门研究组织中个体、群体以及组织整体行为规律的科学,对于提升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提高组织绩效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理论知识,我们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组织行为学实训。
以下是我对本次实训的总结报告。
二、实训目的1. 增强对组织行为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理论素养。
2.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4. 提升自我认知,为今后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三、实训内容1. 组织行为学导论:介绍了组织行为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2. 个体行为:研究了个性特质、动机、情绪、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
3. 群体行为:探讨了群体结构、群体动力、团队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4. 组织结构:分析了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组织变革等方面的内容。
5. 领导与激励:研究了领导风格、激励理论、绩效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6. 组织沟通:探讨了组织沟通的重要性、沟通技巧、沟通障碍等方面的内容。
四、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通过课堂讲授、阅读教材、观看视频等方式,系统学习组织行为学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分析组织行为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3. 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就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分享各自观点。
4. 实践操作:根据实训内容,设计实际操作方案,进行实践操作。
5. 总结汇报:对实训过程进行总结,撰写实训报告。
五、实训收获1. 理论知识方面:通过本次实训,我对组织行为学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今后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奠定了基础。
2. 实践能力方面: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提高了我的实际操作能力,使我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3. 团队合作方面:在实训过程中,我与小组成员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4. 沟通协调方面:在实训过程中,我与小组成员、老师以及其他同学进行了充分的沟通,提高了我的沟通协调能力。
教学组织行为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研究组织内部个体、团队以及组织整体行为的学科。
在现代社会,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组织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将组织行为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本文将探讨教学组织行为实践的相关内容。
二、教学组织行为实践的意义1. 提高教学质量:通过组织行为学的实践,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行为规律,从而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培养学生能力:组织行为学的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领导等能力,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3. 促进教师成长:教师通过实践组织行为学,可以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4. 优化组织管理:组织行为学的实践有助于组织管理者了解员工的心理需求和行为特点,从而制定更有效的管理策略。
三、教学组织行为实践的内容1. 教师与学生关系(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
(2)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团队合作与沟通(1)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团队观念,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2)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教师应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
(3)解决团队冲突: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处理团队内部的冲突,促进团队和谐发展。
3. 领导与激励(1)树立良好的领导形象:教师应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专业素养和领导能力,为学生树立榜样。
(2)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应运用激励理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关注学生的成长: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实现自我价值。
4. 组织文化(1)营造积极向上的组织文化: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实践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实践摘要:提高教学质量是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和现实要求,本文以管理学科专业基础课组织行为学课程为例,从分析课程特点、加强课程内容建设、开展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入手,对如何提高本科教学质量进行了探索研究。
关键词:组织行为学;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教学质量管理学科是一种应用性很强、实践要求高的学科。
在大学的校园里培养出符合市场要求的高素质管理人才,这就要求大学管理学科教育更多地把掌握系统理论知识、训练操作技能、提升实践能力作为教学根本目标。
以学科专业基础课——组织行为学为例,我们积极进行了管理类课程的改革与实践,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课程内容的建设,努力提高管理类本科生的教学质量。
一、分析课程特点、明确教学定位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首要工作搞好课程质量工程建设,首先就要分析管理类课程的基本特点,明确教学的目标和定位。
作为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从而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具体来说,这门课程有以下特性:第一个特性是综合性。
以其内在构成来看,跨越了多个学科,它融合了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
从研究对象看,包括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及组织结构设计、组织变革、组织文化对于组织的影响等几个方面的知识。
系统地整合这些知识是教师搞好课程质量建设的首要环节。
第二个特性是权变性。
由于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人与人、人与组织,而关于人的学问往往比较复杂,有很多不确定性。
这和技术性学科通过公式、定理、程序解决结构性问题有很大不同,同样的管理行为,可能产生不同的管理结果;同样的结果,可能由不同的管理行为造成,所以,组织行为学主张,根据不同情境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环节中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通过更多的实践教学内容,树立学生权变思维。
第三个特性是互动性。
企业管理的过程实际是一个人际互动的过程,在人际互动中,管理者对员工的预测、引导和激励都依赖于组织行为学的科学内容。
组织行为学报告
组织行为学实验报告——王吉喆听了王老师一学期的组织行为学,整体感觉是,这是一门不错的管理人的理论和方法论。
首先,它对公司、团队甚至一个小群体中存在的行为现象做出了合理解释,并提出一系列理论,比如知觉与归因、情商、能力、态度、价值观等;而后,针对组织中不利于组织发展的行为现象,它又给出了解决办法,比如激励、沟通、领导等。
管理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平日所学一方面是把基础知识学扎实,能够举一反三进而融会贯通,另一方面就是王阳明的核心思想——知行合一,也就是学以致用,让知识真正成为一个人的力量。
而我们的实验课恰好配合课堂教学相得益彰。
下面讲一下我对实验课的感受。
第一次实验课的内容主要是团队建设,建立自己的团队名称、口号、文化精神等,并展示出自己的特色。
说实话,作为一个大二的学生再来做这些东西时,确实感觉很幼稚,心中有种抵触情绪——所谓“来得容易去得快”,如果一个团队在短短一个小时之内完成了团队建设,那么这个团队必然是不长久的,而且当初想好的队名、口号,在几天之内就忘得一干二净,若不是我们组的QQ群名称就是“擎天”,我还真不记得组名是什么。
我想,我们组的其他成员、其他组的不少人也都是这样。
因为在这个初建的团队里,我们没有什么伟大的理想来作支撑,唯一的任务就是完成课堂学习任务,而这种任务给我们的唯一激励就是最后的分数。
(当然,有的游戏还是很有意思的,比如用报纸做衣服。
这也可以算作一种激励。
)因此,这种团队在一起做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成员之间很难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彼此之间走得不会很近。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它拥有自己现成的文化特色,喜欢他的人加入,不喜欢的可以拒绝,只为高薪酬或抱有其他目的而进入的人如果不及时调整自己,即从众的话,便会感受到群体压力,最终退出。
而对于初创公司来说则较难一些,因为在一起的人不一定价值观相同,志向有大有小,处事风格各异,因此在创业初期大家性格、技能互补,同甘共苦能够坚持下去,但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便会面临危机。
组织行为学课程设计报告书
组织行为学课程设计题目:企业员工的激励机制专业:工商管理类班级:姓名:学号:88888888课程名称:组织行为学课程设计指导老师:目录第一章引言一.问题提出的背景和论文研究的意义二.研究思路、容三.研究方法第二章企业管理中的激励机制一.激励和激励机制的概念二.著名的激励理论三.激励与激励机制对企业的重要性四.现代企业管理中激励机制的现状第三章案例分析一.公司:“ N 连跳”二. 联想集团:业绩为重第四章大学教育超市员工激励机制调查报告及问卷第五章结论附:组织行为学课程设计个人感受第一章引言一.问题提出的背景和论文研究的意义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技术成为决定一个国家或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而技术创新与进步是由人来完成的,因此,技术的较量归根到底是人才的较量。
“得人才者得天下” ——人是企业中最可贵的资源,人力资源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战略性资源,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
而激励是人力资源的重要容,是指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也就是说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努力去完成或超额完成组织的任务,实现组织的目标。
企业实行激励机制的最根本的目的是正确地诱导员工的工作动机,使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增加其满意度,从而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
激励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人力资源的运用,关系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建立系统科学的员工激励机制对真正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由此也可以说激励机制运用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企业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何运用好激励机制也就成为各个企业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二.研究思路、容本文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当然它的激励机制也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有待改进,为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本文主要容如下:第一部分,阐述激励与激励机制的基本概念,并阐明激励机制的有效运行对企业的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行为学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标题:关于激励理论及其应用
指导老师:陈晓峰
小组成员:商学院商095班
欧梦颖0904002135
韩映洁0904002136
吴晓娅0904002138
分工:设计实践:欧梦颖
查阅资料:韩映洁
文案整理:吴晓娅
调研走访、总结分析:欧梦颖、韩映洁、吴晓娅
实践报告内容
研究专题:激励理论及其应用
研究对象:都可奶茶连锁店及舞茶道奶茶连锁店
研究目的:了解激励理论及激励机制在一个组织或企业中产生
的作用,明确如何在企业中合理运用激励机制从而
提高企业效益。
研究及实践内容:
1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有激励机制?
如何正确应用激励机制?
2 调查内容:都可奶茶连锁店及舞茶道奶茶连锁店背景和特色文化
都可奶茶店和舞茶道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下员工表现的对比
员工在工作上的成就及得到的认可与赞赏
个人发展前景
3上网并对相关书籍查阅
4对都可及舞茶道奶茶店内部员工的访问(访问内容见附录)
5总结调研结果并进行分析
激励理论包括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强化型激励理论等,它们都是从某个方面论述了激励的原理和方法。
对于现实中复杂的激励问题,应该从各个方面综合地加以考虑.
都可奶茶连锁店(CoCo都可茶饮),1997年公司在台湾淡水成立,历经10多年的发展,CoCo都可茶饮已成功发展成为一个横跨两岸三地、具有国际视野的美食连锁集团。
至2010年4月份为止,已在台湾地区及上海、北京,苏州、厦门、青岛、宁波,南通,合肥,武汉,成都,杭州、南京、无锡、昆山、常熟,常州,张家港,吴江,等主要城市设立500多家连锁直营店。
公司并以稳定的脚步继续在大陆各线城市深耕发展,目前是大众化地区外带式茶饮的一品牌。
都可成为这样一家全球连锁店并且做的如此红火有着它自己独特的管理理念和激励制度。
在都可,员工不但能享有完整的专业训练,还有在海外发展的机会。
它们拥有独具的教育训练、门市稽核系统、产品创新速度以及专业的管理团队,持续经营基础、坚持“做最好的”理念,尽善创新产业的推动角色。
不仅如此,都可管理还从最细微处考虑职工立场,举办“都可日”等活动,希望员工能拥有最好的心情,去进行每天的工作
都可的激励机制很健全,它将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将正激励和负激励相结合。
它根据职位等级提供多种薪酬福利项目,包括:完整的教育训练、基本薪资加奖金(年奖加季奖)、社会保险、顺畅的升迁管道、在职表现优异员工可以开会加盟和按绩效进行员工分红入股等。
其次都可的职业培训不仅包括所有的泡茶专业技术还包括如何提供优质服务、教导训练技巧和门市营运管理技巧,员工经过这些培训不仅能提高自身的自信和专业水平,使得员工能获得工作上的成就感。
都可好拥有自己的一个考试制度,使得每个员工都有公平的机会竞争更高的职位。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都可员工在满足了生理,安全,归属的低层次需要后,通过人员培训,考核制度等逐步满足更高层次的尊
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最后形成激励因素。
舞茶道自创业以来,不断地突破技术领域,培养优秀人才,增进机器设备,开发广大市场,提高产品自制率,追求一贯化作业,以期品质稳定、价格合理,来回馈顾客。
舞茶道连锁店对内以强化经营管理结构、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提升员工专业职能为自身要求,同时将经营方针朝向高单价饮品之顶级路线发展以达到永续经营的目标“立足台湾、放眼世界”。
舞茶道也拥有健全的福利制度及利润共享的多元激励奖金制度,每位员工更享有周全的医疗保险(劳健保、意外险),以及透过完善的内外部训练,辅导员工做生涯规划培养优秀直营储备人才。
它的福利制度包括:奖金福利、休假福利、保险福利、餐饮福利、衣着福利、居住福利、交通福利、娱乐福利和辅助福利等。
它的这些强化激励满足了员工的成就需要、权力需要以及归属需要。
这些需要的满足,往往能给员工很大程度的激励,产生工作的满意感,有助于充分、有效、持久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如果这些需要不能满足或者得不到基本的满足,会导致员工的不满,甚至严重挫伤员工的积极性。
舞茶道对首批员工可以做储备干部,而且员工可以从刚开始的服务员逐步升至训练员、组长、副店长、店长。
在很大方面能够满足员工对自身职位的挑战意味和兴趣以及很好的晋升机会。
都可和舞茶道的这些激励机制都提高了企业的效益,而对员工的激励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了解员工的需要到底是什么。
在不同国家、不同企业、不同时期以及企业中不同的员工,他们的需要不仅是不同的,而且是动态变化的。
因此要求管理者必须充分注意工作本身对员工的价值和激励作用。
传统的激励方式往往只是注重工资、奖金和工作条件等外在因素,
这些办法的作用有限甚至难以见效。
所以管理人员应该充分了解员工的兴趣爱好,尽量将员工安排在其喜欢的工作岗位上;在对员工的工作设计上应尽量吩咐工作的内容,增加趣味性和挑战性,减少传统工作的单调、平淡和乏味;正确地发放工资和奖励。
从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出发,舞茶道不仅提供员工最基本的工作保障还尽量按员工的兴趣爱好分配工作,满足了保健因素及激励因素,从而鼓励员工的工作。
研究成果:我们小组认为要正确的运用激励机制才能更好的提高企业的效益,首先,管理者一定要善于给员工设定目标;而且给员工顶目标一定要有具体数字指标;给员工及时的工作绩效考核和反馈;建立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关系。
其次,要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正激励和负激励相结合、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相结合、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相结合。
从而明确如何在企业中合理运用激励机制从而提高企业效益。
附录:
对都可奶茶连锁店主管的访问:
Q:请问你们会对员工进行评优活动吗?
A:会的。
我们每个月都会给表现出色的员工授予“达人”的称号。
这个称号的评选没有固定的标准,根据公司督导的个人观点以及员工的评选分数来进行评选的。
Q:公司有什么奖惩制度?
A:公司根据每个分店地理位置的不同会有不同的业绩标准,达到这一标准公司会给予我们季度奖励。
对于惩罚公司没有明确的说明,只要不涉及原则问题就可以。
Q:听说你们还有都可日,你们有什么庆祝活动?
A:那天我们员工可以穿便服上班,我们还会把店里装饰的很漂亮,这样不仅可以吸引顾客还可以让员工在愉快的环境中工作。
Q:公司怎么帮助员工实现个人发展?
A:首先我们会对新进人员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奶茶的基本制作方法、机器操作、管理清洁和服务态度。
这样可以使新近人员更快的投入工作。
其次有针对员工的考试制度,根据个人表现和入职时间获取考试资格。
考试的内容包括奶茶调制、舀料、服务态度以及店内要求。
考试通过可以获得晋升机会。
对舞茶道奶茶连锁店店长的访问:
Q:请问你们会对员工进行评优活动吗?
A:我们每个月会评选“每月之星”,根据该员工本月的出勤率、是否旷工和表现情况来评比。
获得“每月之星”的员工会给予现金奖励或者减轻甚至免除他本月有的惩罚。
Q:公司有什么奖惩制度?
A:对于表现好的员工我们会进行开会表扬,若表现突出会给予单独的奖励。
对于迟到的员工,我们第一次都会原谅,有事提前说一声可以理解,若无事迟到按十分钟三块来扣钱,经常迟到视情况少则扣100,多则扣当天三倍工资。
根据每天业绩,超过400杯可以按一定比例提成,工资和业绩挂钩,是底薪加提成。
Q:公司怎么帮助员工实现个人发展?
A:我们会对员工进行培训操作、做茶、机器清洁和点单培训。
店长以及主管等职位都是直接应聘的,当然是内部员工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