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下雨早知道》教案
大班科学《下雨早知道》教案.
大班科学《下雨早知道》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下雨早知道》。
详细内容涉及教材第二章“天气预报”,第一节“认识天气现象”,重点学习雨的形成、天气预报的制作和如何观察天气变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雨的形成过程,理解天气现象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天气变化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环保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雨的形成过程,天气预报的制作。
教学重点:观察天气变化,了解天气现象与生活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视频、天气预报图表、雨量计、温度计等。
学具:画笔、画纸、记录本、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不同天气下的场景,让学生说出自己对各种天气的感受,引出本节课主题。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视频和PPT,讲解雨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了解水循环及大气中水汽凝结成雨滴的原理。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观察窗外天气,记录天气变化,学会使用雨量计、温度计等工具。
4. 天气预报制作(15分钟)教师示范如何制作天气预报,学生分组合作,根据实时天气数据,制作天气预报。
六、板书设计1. 雨的形成过程2. 天气预报制作方法3. 观察天气变化的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记录一周内每天的天气变化,制作一份天气预报。
2. 答案:根据学生记录的天气数据,指导他们完成天气预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天气变化,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同时,开展环保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中学生对天气的感受表达。
2. 例题讲解中雨的形成过程的理解。
3. 随堂练习中观察天气变化的技巧。
4. 天气预报制作的方法和步骤。
5. 作业设计中天气预报的记录与制作。
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教师需关注学生对不同天气的感受表达。
大班科学《下雨早知道》精品教案
大班科学《下雨早知道》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下雨早知道》。
详细内容包括:1. 了解天气现象,特别是雨的形成过程。
2. 学习使用简单的工具(如温度计、湿度计)来预测天气变化。
3. 研究雨对生活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雨的形成过程,掌握基本的天气预测方法。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他们解决生活中与雨相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培养他们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雨的形成过程、天气预测方法。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温度计、湿度计、雨量器、实验器材。
2. 学具:记录本、画笔、尺子、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天气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讨论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2. 例题讲解(15分钟)(1)讲解雨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介绍温度计、湿度计的使用方法,教授简单的天气预测技巧。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使用温度计、湿度计进行天气预测实践。
5.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天气变化。
六、板书设计1. 雨的形成过程(1)水蒸气上升(2)遇冷凝结(3)形成云(4)降为雨2. 天气预测方法(1)观察天空(2)使用工具(温度计、湿度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一周内的天气变化,预测下周的天气情况。
2. 答案:根据学生记录的天气变化,结合课堂所学,给出合理的天气预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学生对雨的形成过程和天气预测方法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果。
2. 学生拓展: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天气现象,探索更多天气预测技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雨的形成过程、天气预测方法。
大班科学《下雨早知道》教案
大班科学《下雨早知道》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天气变化的基本特征,认识天气预报的重要性。
2.学习观察云朵、风向、湿度等自然现象,预测天气变化。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天气变化的基本特征。
2.预测天气的方法。
3.天气预报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天空,询问幼儿今天天气如何,引导幼儿关注天气变化。
教师出示天气预报卡片,让幼儿猜一猜要讲的主题。
2.讲解天气变化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幼儿介绍天气变化的基本特征,如阴天、晴天、雨天等。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云朵的形状、颜色,以及云朵的运动方向,让幼儿了解云朵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教师通过风向标,让幼儿了解风向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3.预测天气方法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预测天气的方法,如观察云朵、湿度、风向等。
教师介绍天气预报的作用,让幼儿了解天气预报的重要性。
教师带领幼儿学习制作简单的天气预报,如用画笔在卡片上描绘天气现象。
4.实践活动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天气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
各小组在规定时间内,观察所选天气现象,记录观察结果。
教师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多关注天气变化,学会预测天气,为日常生活做好准备。
6.家庭作业教师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幼儿与家长一起观察天气,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
四、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天气变化的认知程度。
2.检查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3.评价幼儿在家庭作业中的完成情况,了解幼儿对天气变化的关注程度。
五、教学反思1.教师在活动中是否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关注幼儿的表现。
2.教学内容是否贴近幼儿生活,能否激发幼儿兴趣。
3.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有助于幼儿理解和掌握知识。
4.教学评价是否全面,能否真实反映幼儿的学习情况。
重难点补充:1.天气变化的基本特征与幼儿生活经验的结合难点:幼儿可能对天气变化的科学概念理解不深,需要通过具体实例来感知。
大班科学教案《下雨早知道》
大班科学教案《下雨早知道》一、教学目标1.了解天气变化的基本特征,认识晴、阴、雨等天气符号。
2.通过观察和实验,掌握预测天气变化的方法。
3.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提高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天气符号,学会预测天气变化的方法。
2.教学难点:观察天气变化,理解预测天气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1.教具:晴、阴、雨等天气符号卡片,气象观测工具(温度计、湿度计、风向标等),雨伞、雨衣等下雨用品。
2.环境布置:在活动室内布置一个简单的气象站,包括天气预报板、天气符号展示区等。
四、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1.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观察天空,感受天气变化。
2.回到活动室,引导幼儿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天气现象。
(二)主题活动1.认识天气符号(1)展示晴、阴、雨等天气符号卡片,引导幼儿认识并说出各个符号代表的天气。
(2)进行抢答游戏,巩固幼儿对天气符号的认识。
2.观察天气变化(1)组织幼儿到气象站,观察天气预报板上的天气情况。
(2)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观察到的天气现象。
3.预测天气变化(1)讲解预测天气的方法,如观察云彩、湿度、温度等。
(2)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结果,预测未来天气。
(3)分享预测结果,讨论预测的准确性。
4.探讨预防措施(1)引导幼儿思考,遇到下雨天气应该采取哪些预防措施。
(2)展示雨伞、雨衣等下雨用品,让幼儿了解如何保护自己。
2.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天气变化,学会预测天气。
五、教学延伸1.组织幼儿开展气象观测活动,记录天气变化情况。
2.邀请家长参与,共同探讨家庭中的气象知识。
六、教学反思1.本次活动中,幼儿对天气符号的认识较为扎实,但在预测天气变化方面还需加强。
2.在实验环节,部分幼儿对实验操作不够熟练,需要教师在下次活动中重点指导。
3.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幼儿对天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学会了预测天气变化的方法。
大班科学活动下雨早知道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下雨早知道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教育教材第四章《天气的变化》,详细内容为“下雨早知道”。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天气预报的基本知识,认识各种天气符号,学会观察天气变化,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天气预报的基本知识,知道如何获取天气预报信息。
2. 培养幼儿观察天气变化的能力,能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天气预报的基本知识,识别各种天气符号。
教学重点:观察天气变化,学会简单的预测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天气预报视频、天气符号卡片、雨伞、雨衣等。
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身着雨衣、雨靴,手持雨伞,模拟下雨天的情景,引导幼儿观察天气变化。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播放天气预报视频,让幼儿了解天气预报的基本知识,讲解各种天气符号的含义。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分发天气符号卡片,让幼儿识别并说出对应的天气现象。
4. 小组讨论(5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下雨前做好准备,如带好雨伞、穿雨衣等。
5. 制作天气符号画(10分钟)幼儿利用彩笔、画纸等材料,制作自己喜欢的天气符号画。
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六、板书设计1. 天气预报的基本知识2. 常见天气符号3. 观察天气变化,做好下雨准备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喜欢的天气符号,并说出它的含义。
答案:略。
2. 作业题目:观察明天的天气,记录下来并告诉家长。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教具与学具准备4. 小组讨论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践情景引入1. 教师的语言表达:语言应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 实物的选择与展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实物,如雨伞、雨衣等,让幼儿直观地感受下雨天的情景。
大班科学《下雨早知道》教案
大班科学《下雨早知道》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下雨是自然界中的一种现象,可以使用科学知识提前预测下雨。
2.学习观察天气变化,分析气象因素对降雨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下雨的原理和形成过程。
2.学会观察天气变化和分析气象因素。
3.能够使用科学方法进行简单的天气预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界中的科学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关心环境、关注自然界变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1.了解下雨的形成原理和过程。
2.学会观察天气变化和分析气象因素。
教学难点:1.能够使用科学方法进行简单的天气预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
教学准备:1.《下雨早知道》的教材。
2.大班科学实验课件和实验工具。
3.大班学生的观察记录表和天气观察记录表。
4.大班的天气预报板和气象图表。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识(10分钟)老师与学生进行交流,提出问题:“大家知道下雨是怎么回事吗?”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通过引导让学生了解降雨的原理和形成过程。
Step 2:学习下雨的原理和形成过程(15分钟)教师通过教材《下雨早知道》的阅读,向学生介绍下雨的原理和形成过程。
教师可以用简单的语言和图示来解释,使学生易于理解。
Step 3:观察天气变化(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到室外,观察天空和周围环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云朵的形状、颜色、高度等,并记录下来。
然后让学生观察风向、气温、湿度等气象因素,并记录下来。
Step 4:分析气象因素对降雨的影响(1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到教室,通过观察记录的天气变化和气象因素,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因素与降雨之间的关系。
通过云朵的形状、颜色、高度等来预测是否会下雨,以及下雨强度的大小。
Step 5:使用科学方法进行天气预测(2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使用科学方法进行天气预测的步骤,包括观察天气变化、分析气象因素、总结规律等。
大班科学活动下雨早知道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下雨早知道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活动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天气变化》,详细内容围绕“下雨早知道”主题展开。
通过学习,让幼儿解天气现象中降雨过程,认识各种降雨类型,学习预测降雨方法,培养幼儿观察生活、探索自然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解下雨成因,认识不同类型降雨;2. 培养幼儿观察天气变化能力,学会预测降雨;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动手操作能力;4. 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热爱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降雨类型识别与预测方法掌握;2. 教学重点:下雨成因理解、观察天气变化能力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天气预报视频、降雨模型、雨量计、雨伞、雨衣等;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天气预报视频,让幼儿关注近期天气变化,引导幼儿观察降雨过程,激发他们对降雨现象兴趣。
2. 新课导入(10分钟)(1)展示降雨模型,讲解下雨成因;(2)介绍不同类型降雨,如锋面雨、对流雨、台风雨等;(3)引导幼儿观察降雨模型,让他们用自己话描述降雨过程。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锋面雨为例,通过PPT课件展示降雨过程,让幼儿学会观察天气变化,掌握预测降雨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观察天气实践活动,每组发放一个雨量计,让幼儿在教室内观察降雨过程,记录降雨量。
5. 小结与反馈(5分钟)让幼儿分享自己观察和预测结果,教师给予点评和鼓励,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降雨成因;2. 不同类型降雨;3. 预测降雨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一周内降雨天气变化,预测下一次降雨。
答案示例:第一天:多云转晴,无降雨;第二天:阴天,有小雨;第三天:晴转多云,有阵雨;第四天:多云,有雷阵雨;第五天:阴天,有中雨。
2. 作业要求:用画笔、彩纸、剪刀等工具,制作一份天气观察记录表,记录一周内天气变化。
大班科学活动下雨早知道教案【含教学反思】
一、实践情景引入
引入环节应选择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天气预报视频,确保视频内容生动有趣,易于幼儿理解。同时,引导幼儿分享个人经历时,要关注幼儿的情感表达,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二、新课导入
1.雨的形成过程讲解要简洁明了,动画展示要生动形象,以增强幼儿的直观感受。
2.在介绍气象预报工具时,要详细说明每种工具的作用和使用方法,让幼儿充分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
1.实践情景引入的方式和内容。
2.新课导入中雨的形成过程的讲解和动画展示。
3.例题讲解中如何观察天气变化和进行简单天气预报的步骤。
4.随堂练习中分组讨论的引导和气象预报工具的使用。
5.作业设计中观察记录和简单天气预报的实际操作。
6.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中教学方法调整和户外实践活动的组织。
2.语调起伏有致,注重节奏感,使讲解更加生动有趣。
二、时间分配
1.确保每个环节的时间分配合理,保证教学内容充分展开。
2.在关键环节适当增加时间,如新课导入、例题讲解等。
三、课堂提问
1.提问要具有针对性和开放性,引导幼儿思考和表达。
2.鼓励幼儿积极回答问题,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四、情景导入
1.是否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后拓展。
2.是否组织实践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2.简单天气预报的答案示例要规范,便于幼儿模仿和学习。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教学方法调整方面,要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反馈,了解他们的兴趣点和困难所在,以便于改进教学方法。
2.组织户外实践活动时,要确保活动安全,提前规划好观察内容,引导幼儿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下雨早知道》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下雨早知道》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天气的变化》,详细内容为“下雨早知道”。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天气变化,认识各种气象现象,学会观察天气,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天气变化的原因,了解下雨的征兆。
2. 学会观察天气,提高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激发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下雨的征兆,学会观察天气。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天气,并进行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天气预报视频、PPT、图片、气象道具等。
学具:画纸、彩笔、观察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播放天气预报视频,让幼儿关注天气变化,引导幼儿谈论:“你们发现最近天气有什么变化?”2. 讲解下雨的征兆(10分钟)(1)教师展示PPT,讲解下雨的征兆,如乌云、闪电、雷声等。
(2)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下雨前的征兆。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出示图片,讲解如何观察天气,引导幼儿学会观察。
4.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分组观察天气,记录下雨的征兆。
(2)每组派代表分享观察结果,其他幼儿进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天气变化:乌云、闪电、雷声等。
2. 观察天气的方法:看、听、闻、感受。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记录表。
内容:请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观察天气变化,记录下雨的征兆。
答案:根据观察结果填写。
2. 家长评价:请家长对幼儿的观察过程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其他天气现象,如晴天、阴天、雪天等,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探索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4. 板书设计。
5. 作业设计及家长评价。
大班科学活动下雨早知道教案【含教学反思】(1)
大班科学活动下雨早知道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材第四章《天气的变化》,详细内容为“下雨早知道”。
通过本章学习,使幼儿了解天气现象中的降雨过程,认识简单的气象工具,培养幼儿观察天气变化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下雨的成因,知道如何预测下雨。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天气现象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关爱大自然,关注气候变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降雨成因的理解,气象工具的使用。
教学重点:观察天气变化,预测下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天气预报视频、气象工具图片、雨量计、温度计、湿度计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播放天气预报视频,引导幼儿关注天气变化。
(2)邀请幼儿分享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讨论下雨的成因。
2. 例题讲解(1)讲解降雨成因,通过图片展示云、水滴等形成过程。
(2)介绍气象工具,如雨量计、温度计、湿度计等,讲解使用方法。
3. 随堂练习(1)分组讨论,每组观察并记录天气变化,预测是否会下雨。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幼儿说出下雨的成因和预测方法。
六、板书设计1. 天气变化:下雨、晴天、阴天等。
2. 降雨成因:水蒸气凝结、云滴碰撞合并等。
3. 气象工具:雨量计、温度计、湿度计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植物生长情况,记录天气变化,预测下雨。
2. 答案:根据观察,记录天气变化,结合降雨成因,进行合理预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幼儿参与度高,能积极观察天气变化,但部分幼儿对降雨成因理解不够深入,需加强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户外观察,了解其他天气现象,如雪、雾等,提高幼儿对气候变化的认知。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降雨成因的理解,气象工具的使用。
2. 实践情景引入:天气预报视频的选取与引导讨论。
3. 例题讲解:降雨成因的讲解和气象工具的介绍。
4.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的实践性与答案的指导性。
大班科学教案《下雨早知道》
大班科学教案《下雨早知道》一、教学内容《下雨早知道》选自幼儿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天气的变化》,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天气现象中的雨,了解下雨的原因,学习预测下雨的方法,以及探讨下雨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下雨的原因,认识不同的雨具,知道如何预测下雨。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天气变化的能力,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增强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下雨的原因以及如何预测下雨。
重点:认识不同的雨具,观察天气变化,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天气预报视频、图片、雨伞、雨衣、雨靴、干冰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播放天气预报视频,引导幼儿关注天气变化,提问:“你们看,今天天气怎么样?为什么会下雨呢?”2. 讲解下雨原因(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演示,让幼儿了解下雨的原因,如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等。
3. 认识雨具(5分钟)教师展示不同的雨具,如雨伞、雨衣、雨靴等,让幼儿认识并学会使用。
4. 预测下雨的方法(1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天气变化,了解预测下雨的方法,如观察云彩、闻空气味道等。
5.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回答,如:“你们知道什么时候会下雨吗?怎样提前知道要下雨呢?”6. 互动环节(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天气预报”游戏,让幼儿扮演天气预报员,预测天气变化。
六、板书设计1. 大《下雨早知道》2. 副认识雨、预测雨、环保意识3. 内容:下雨原因: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雨具:雨伞、雨衣、雨靴等预测方法:观察云彩、闻空气味道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下雨场景,并描述预测下雨的方法。
2. 答案示例:画面中有乌云、雨滴、雨伞等元素,描述预测下雨的方法如“我看到天上的乌云越来越多,就知道快要下雨了。
大班科学教案《下雨早知道》含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下雨早知道》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让幼儿了解雨水来源以及雨天的气象特征2.帮助幼儿理解雨水的重要性及将雨水应用于生活中二、教学内容1.雨水的来源及形成过程2.雨天的气象特征3.雨水用于生活的重要性及应用三、教学准备1.PPT教学课件,包括雨水来源、形成过程,雨天气象特征等2.测量容器,装满水的浅盘子,小小的袋子3.描述雨衣和雨鞋的大海报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将装满水的浅盘子放在幼儿眼前,请幼儿说出里面的水都来自哪里。
(引出后,老师在PPT上介绍雨水的来源)2.正式教学(1)教学内容1:雨水的来源及形成过程•老师向幼儿介绍雨水是从哪里来的,从天上下来的。
•搭配使用相关的图片和动画,让幼儿了解雨水来源和形成的过程。
(2)教学内容2:雨天的气象特征•老师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雨天的气象特征,比如说下雨前的乌云、下雨时的大雨滴、雷电声等等。
(3)教学内容3:雨水用于生活的重要性及应用•老师介绍雨水的重要性,比如说可以降温,可以滋润大地,让庄稼生长更好等等。
•带领幼儿学习在雨天需要穿什么衣服,可以在家做什么有趣的活动等等。
3.教学任务•让幼儿自己在浅盘子中用小小的袋子捉一些水,让幼儿观察自己捉到的水有多少,以及袋子与水相互作用;•通过大海报等视觉辅助工具让幼儿感受在雨天需要穿戴的衣物;•带领幼儿做一些有趣的活动(如唱雨歌、听雨声、做手工等)。
4.小结教师请幼儿回忆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帮助幼儿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
五、教学反思1.教学内容:比较清晰明了,但视频的设计不够有趣,应该使用更好的制作方式来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方法:设计交互性很强的任务,这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式。
但对于一些年龄较小的幼儿,这个任务可能会有点困难。
在设计任务时应该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情况。
3.教学环节:交互性强的任务比较能够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反思之后可以做出一些优化,比如优化任务难度,让更多的幼儿参与进来。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下雨早知道》
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了解下雨的简单科学现象,知道天气的变化。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二、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雨具(雨衣、雨靴、雨伞)、多媒体课件、图片、玩具小鱼若干。
2. 经验准备:幼儿有下雨的经验。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雨具,引发幼儿兴趣。
2. 基本部分:1) 教师讲解下雨的简单科学现象,让幼儿了解天气的变化。
2) 幼儿讨论:下雨时我们可以做什么?怎样保护自己和他人?3) 教师演示多媒体课件,让幼儿观察下雨的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4) 幼儿想象:如果下雨了,小鱼会怎么样?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5) 小组活动:幼儿分成小组,讨论下雨时的保护措施,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活动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让幼儿知道下雨时的应对方法。
五、活动延伸1. 家庭延伸:教师发放调查表,让幼儿和家长一起了解当地的天气情况,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2. 环境延伸: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幼儿园周边环境,了解下雨对植物的影响,培养幼儿的关爱植物意识。
3. 区域活动延伸:教师在科学区设置“天气预报”游戏,让幼儿扮演天气预报员,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活动目标1. 加深幼儿对下雨现象的理解,提高幼儿的自然科学知识。
2. 培养幼儿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加强幼儿的团队协作和分享交流意识。
七、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透明塑料盒、水、小石子、沙子、颜料、小雨伞模型、放大镜。
2. 经验准备:幼儿已有观察和实验的基本经验。
八、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小雨伞模型,引导幼儿回忆下雨的经历。
2. 基本部分:1) 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下雨时的不同现象,引导幼儿思考。
2) 实验活动: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用塑料盒、水、小石子、沙子、颜料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溶解和混合情况,探究下雨的过程。
3) 观察与记录:幼儿用放大镜观察混合后的液体,记录自己的观察发现。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下雨早知道》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下雨早知道》一、活动目标本次科学活动,旨在通过观察和探索,让幼儿们了解下雨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以及引发他们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二、教具准备1.水汽实验装置(由两个瓶子组成,其中一个加盖,另一个接口安装压力表);2.两个大瓶子;3.直尺和卷尺;4.计时器。
三、活动过程1. 导入环节1.教师可以播放一段下雨的视频,带领孩子们一起听雨滴滴答答的声音。
2.请问孩子们,看到下雨的时候,你们都会做什么?2. 实验环节1.请孩子们看一下水汽实验装置,让他们知道:水汽其实就是空气中的水分子2.拿出一个空瓶子,请孩子们看一看装满水的另一个瓶子,问:“如果这个瓶子里装的不是水,而是水汽,我们该怎么办?”3.请使用两个大瓶子,将水汽实验装置与另一个瓶子相连,观察实验装置压力计指示的变化。
4.让孩子们想想,当云里水汽达到一定量时,会发生什么?5.最后,让孩子们动手制作一个“下雨预报器”。
用卷尺和直尺制作一个三角形,底部用铝箔包起来,侧面向上,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斜面,当斜面被水汽浮力撑开到一定程度就预示着下雨了。
3. 总结环节1.请孩子们描述一下实验中发生的现象及变化,以及成因和原理。
2.孩子们分组讨论: ”如果没有下雨,会发生什么?“3.整理笔记,提供支持材料,包括下雨的形成过程和原理。
四、教育价值和意义1.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学会观察、发现和探究自然现象。
2.帮助幼儿们正确认识和理解雨水的形成过程,以及对生态和人类生存的影响,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心。
3.通过班级讨论,帮助幼儿们建立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引导能力。
大班科学教案《下雨早知道》
大班科学教案《下雨早知道》一、教学内容《下雨早知道》选自幼儿大班科学教育教材第四章《天气的变化》,内容涵盖天气的概念、天气预报的理解以及简单气象现象的观察。
具体包括:1. 天气的定义与分类;2. 天气预报的含义与作用;3. 下雨的征兆及简单气象观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天气的概念,知道天气的分类及特点;2. 理解天气预报的意义,学会观察天气变化,提前预知下雨;3. 培养幼儿观察生活、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天气预报的含义,观察并预知下雨的征兆。
重点:掌握天气的分类,学会观察天气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天气预报视频、气象符号卡片、雨伞、雨衣、雨靴等;2. 学具:画纸、水彩笔、放大镜、观察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邀请幼儿分享下雨时的经历,引导幼儿关注天气变化。
播放天气预报视频,让幼儿初步了解天气预报的含义。
2. 天气概念讲解(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讲解天气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结合气象符号卡片,让幼儿认识不同的天气现象。
3. 天气预报理解(5分钟)教师举例说明天气预报对生活的影响,引导幼儿认识到天气预报的重要性。
讲解下雨的征兆,如乌云、雷电、蚂蚁搬家等。
4. 观察天气变化(5分钟)组织幼儿分组观察窗外或校园内的天气变化,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引导幼儿发现下雨的征兆,学会提前预知下雨。
5.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出示雨伞、雨衣、雨靴等实物,让幼儿判断哪些是下雨时需要准备的物品。
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学会根据天气变化选择合适的衣物。
6.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发放画纸、水彩笔,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天气现象。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增强对天气现象的认识。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对天气和天气预报的理解。
邀请幼儿谈谈如何在生活中关注天气变化,提前做好准备。
六、板书设计1. 天气的分类:晴天、阴天、雨天、雪天等;2. 天气预报的含义及作用;3. 下雨的征兆:乌云、雷电、蚂蚁搬家等。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下雨早知道》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下雨早知道》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具体内容为《下雨早知道》。
通过本章学习,使幼儿了解天气变化的基本特征,认识简单的气象现象,掌握预测天气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下雨的原因,知道如何观察天气变化。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关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掌握观察天气变化的方法,学会预测天气。
2. 教学重点:了解下雨的原因,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天气预报视频、图片、PPT、气象符号卡片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天气预报视频引出课题,让幼儿关注天气变化。
2. 讲解(10分钟)(1)通过PPT展示,讲解下雨的原因。
(2)引导幼儿观察气象符号,学习简单的气象知识。
(3)讲解如何观察天气变化,预测下雨。
3. 实践(10分钟)(1)组织幼儿进行天气观察,记录观察结果。
(2)让幼儿尝试用所学知识预测天气。
4.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例题,引导幼儿观察、分析,找出答案。
5. 随堂练习(10分钟)出示练习题,检验幼儿对知识点的掌握。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今天晚上的天气,明天早上去幼儿园时告诉老师你的观察结果。
(2)画一幅下雨的画,用气象符号表示。
2. 答案:(1)观察结果:略。
(2)画画: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观察、预测天气过程中的表现,了解幼儿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进行更多关于天气的实践活动,提高幼儿的观察、预测能力。
(2)开展关于环保的主题活动,让幼儿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实践性;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实施;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用性;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深度。
大班科学活动下雨早知道优质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下雨早知道优质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活动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天气变化》,具体内容为“下雨早知道”。
通过本章学习,孩子们将解雨形成过程,认识各种天气符号,学会观察天气变化,预测降雨情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幼儿解雨形成过程,掌握简单天气符号,能够观察天气变化,预测降雨情况。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生活自理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关爱大自然、珍惜生活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使幼儿理解雨形成过程,学会观察天气变化,提前预测降雨。
2. 教学重点:掌握简单天气符号,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天气预报视频、雨量计、温度计、湿度计、风向仪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天气预报表格、观察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天气预报视频,让幼儿关注近期天气变化,引导他们关注降雨情况。
2. 例题讲解(15分钟)(1)讲解雨形成过程,让幼儿解雨是如何形成。
(2)介绍简单天气符号,让幼儿认识并学会识别。
3. 随堂练习(15分钟)(1)出示各种天气符号,让幼儿进行识别练习。
(2)分组讨论,让幼儿预测未来一天降雨情况,并记录在天气预报表格中。
让幼儿分享自己观察和预测,对他们表现给予鼓励和肯定。
六、板书设计1. 雨形成过程2. 天气符号3. 天气预报表格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未来一周天气变化,预测降雨情况。
2. 答案:根据幼儿观察和记录,给出相应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教学活动,孩子们对雨形成过程和天气符号有更深入解,观察和预测降雨能力得到提升。
在课后,我将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针对幼儿表现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拓展延伸:1. 带领幼儿进行户外观察,解天气对生活影响。
2. 开展“小小气象员”活动,让幼儿参与天气预报制作,提高他们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选择与安排在教学内容方面,我特别关注雨形成过程和天气符号识别,这两点是幼儿理解天气变化基础。
大班科学教案《下雨早知道》
大班科学教案《下雨早知道》教学目标1.认识下雨的形象和感受2.认识下雨对大自然的影响3.掌握几种下雨时应注意的安全措施4.提高团队协作和合理分工的能力教学重点1.认识下雨的形象和感受2.认识下雨对大自然的影响教学难点1.联系天气与自然界的关系教学过程导入环节伸手摸摸天空,评议:今天的天气是什么?天空是什么颜色的?认知环节1.制作雨滴模型准备材料:水、一页透明的A4纸具体步骤:•轻轻撕下一片A4纸,将其沿中心折成两半;•将其中的一片再次折叠,边往下压,直到形成一个三角;•双手拇指和食指分别将上边向两边拉伸;•取一个小盆,放入适量的水;•将制作好的雨滴放入水中,观察雨滴形态。
学生通过制作雨滴模型来认识下雨的形象和感受,了解雨滴在不同空气湿度、温度条件下形态不同的情况,探究下雨的原理。
2.下雨的影响通过讲解、图片展示的方式来了解下雨对大自然的影响,如农作物生长的关系、河流的变化、空气质量的变化等。
让学生了解下雨的机理和它对大自然的影响,培养爱护大自然的意识。
操作环节制作雨具为孩子们准备一些废旧物品,如废纸板、塑料薄膜、胶带等等。
让他们通过动手制作雨具,并模拟下雨天气情境,提高团队协作和分工合理性。
总结回顾简单问答和激励表彰。
安全注意事项1.上课前把地面打扫干净,防止在操作环节滑倒。
2.为孩子们准备好所需材料,提醒他们注意安全卫生。
3.在操作环节中,建议增加家长监管或者教师陪同,确保孩子们操作过程中的安全。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制作的雨滴模型来了解下雨的机理。
2.讲解法:通过讲解与图片展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下雨对大自然的影响以及下雨的形象和感受。
3.操作法:为学生提供制作雨具的机会,通过动手操作让孩子们更好的了解下雨。
材料准备1.废旧物品:废纸板、塑料薄膜、胶带等;2.盆子及适量的水;3.透明A4纸一张。
课后延伸1.让学生在家观察自然界,记录自然界与天气的关系。
2.建议家长与孩子一同浏览关于自然环境的图书,让孩子在寓教于乐中提高科学素养。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下雨早知道》
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了解天气的变化,知道下雨的征兆。
2. 培养幼儿观察天气变化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3. 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精神。
二、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雨伞、雨衣、雨靴等雨具;天气预报视频资料;图片卡片。
2. 经验准备:幼儿有在生活中观察天气变化的经验。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雨具,引导幼儿回忆下雨时的情景,激发幼儿对下雨话题的兴趣。
2. 观看天气预报视频,让幼儿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知道天气预报是如何预测天气变化的。
3. 教师展示图片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天气特点,如多云、晴朗、阴天等。
4. 教师带领幼儿讨论下雨的征兆,如乌云、刮风、气温下降等,让幼儿了解下雨前的天气变化。
5.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让幼儿知道下雨早知道的重要性。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活动内容,鼓励家长带领幼儿观察天气变化,共同制作家庭天气预报。
2. 环境创设:教师将幼儿讨论的下雨征兆布置在班级环境中,让幼儿随时观察和学习。
3. 科学探索: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户外观察,让幼儿亲身体验天气变化,如观察乌云、刮风等现象。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天气变化的认识和兴趣。
2. 家长反馈:了解家长是否了解活动内容,家长是否积极参与幼儿的天气观察活动。
3. 幼儿作品:观察幼儿在家庭天气预报制作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六、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安全,避免因观察天气变化而受伤。
2. 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幼儿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3.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七、活动步骤1. 导入:教师出示雨具,引导幼儿回忆下雨时的情景,激发幼儿对下雨话题的兴趣。
2. 观看天气预报视频,让幼儿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知道天气预报是如何预测天气变化的。
3. 教师展示图片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天气特点,如多云、晴朗、阴天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科学《下雨早知道》教案
大班科学《下雨早知道》教案
大班科学《下雨早知道》教案1
活动目标:
1、激发小朋友关注和探索天气现象的兴趣。
2、培养小朋友的观察力和较连贯的讲述能力。
3、进一步明确有哪些动物有预测天气的本领。
4、能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5、对科学探索感兴趣,体验积极探索带来成功的心情。
活动准备:
课件,幻灯片四幅,录音机、磁带《夏天的雷雨》《我爱我的小动物》、各种动物头饰跟小朋友人数一样。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夏天的雷雨》,孩子们进入活动室。
2、猜谜语导入课题,引起小朋友的学习兴趣。
谜面:千根线,万根线,落到水里看不见。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幻灯片:
引导小朋友观察每一幅图片中的小动物,它们的活动与平时有什
么不同,在观察过程中,幼师引导孩子们了解一些动物预测天气变化的相关知识。
并回答:小朋友,要下雨了,图中的小动物在干什么?,那它们为什么这么忙呢,怎么不一起玩呢?嗯,小朋友们真聪明,因为要下雨了,所以它们都在准备下雨前的工作啊。
2、幼师小结:《下雨早知道》:
要下雨了,燕子飞的低。
这时候空气潮湿,小虫子飞不高,燕子就低飞去捉它们。
要下雨了,鲤鱼游到水面上。
这时候水里氧气少,它们只好呼吸到水面上的空气。
要下雨了,蚂蚁忙着把家搬到高处,免得被雨水淹了。
要下雨了,蜜蜂很忙碌。
这时候空气潮湿,花儿开得多,它们忙着采蜜。
3、让小朋友说自己知道的其它的动物有预测天气的本领。
那小朋友们,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小动物跟平时不一样吗?
4、出示下雨前预兆明显的几种动物的课件:请小朋友进一步扩展知识。
重点让孩子们了解几种动物的俗语:
“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
“狗洗脸,猫吃草,不到三天雨来到”;“狗咬青草晴,猫咬青草雨”;“狗卧灰堆,天阴雨催。
蜜蜂窝里叫,大雨就来到;”“蜜蜂不出窝,风雨快如梭”。
“蚂蚁排成行,大雨茫茫;蚂蚁搬家,大雨哗哗,蚂蚁衔蛋跑,大雨就来到。
”等等。
5、请小朋友选择动物头饰,进行下雨前的准备活动状态。
引导小朋友在游戏中加深印象。
小朋友自由表演,老师及时观察表演到位的小朋友。
让表演好的小朋友做示范动作,全体小朋友一起跟学。
老师说出动物名称,小朋友学下雨前的动态。
6、分角色表演故事。
三、结束部分:
随音乐《我爱我的小动物》走出活动室,观察今天的天气有什么变化?。
四、活动延伸:
1、把你知道的动物下雨前的预兆,讲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跟我们一起分享。
2、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观察天气的变化,让家人帮助记录下来。
活动反思:
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从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哪些天气不利于人们出行、可以通过哪些渠道和方法了解未来的天气情况、实践活动等几方面来进行教学。
每一个环节学生都很感兴趣,积极参与讨论并积极发言,课堂气氛很活跃。
唯一不足是学生搜集到的预报天气的谚语不是很多,这说明他们搜集资料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最后的实践活动我要求学生用文字和符号两种方法记录,目的是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通过这节课,我更加认识到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来当课堂的主人,这样才能让
学生更积极自主的投入到学习中,课堂教学也应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易于理解和掌握。
大班科学《下雨早知道》教案2
活动目标:
1、了解下雨前动物的特殊表现。
2、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自己收集的资料,并与同伴进行分享。
活动准备:
课件、音乐;幼儿预先收集此类资料。
活动过程:
一、出示PPT,引出主题。
师:”瞧,谁来了呀?”“天气怎么样呀?”师:”真的要下雨了吗?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往下看。
”二、了解三个动物在下雨前的表现。
播放课件后教师提问:”小兔碰到了谁?燕子为什么飞的那么低?”“小鱼怎么回答的?”继续播放课件,教师提问:”蚂蚁在干什么呢?为什么要搬东西,搬家?”教师小结:”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三个小动物在下雨前的的表现,有哪些特别表现呀?有燕子飞得低,小鱼浮水面,蚂蚁忙搬家,天就要下雨。
大家真聪明。
”三、分享收集的’资料,知道其他动物在下雨前的表现。
师:”那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小动物在下雨前有特殊的表现?这么多小朋友知道呢,看来小朋友回家都认真的收集资料了,现在先请你跟自己的好朋友说一说,讲一讲。
一会再来告诉其他小朋友。
师:”
现在哪个小朋友愿意把自己收集的资料和我们大家一起分享的?”教师补充介绍:”你们知道的可真多呀,除了你们讲的这些老师也知道一些哦,蚯蚓、蝴蝶、蜘蛛乌龟。
教师小结:”小动物们真神奇,他们在下雨之前做出各种动作来提醒人们要下雨了。
它们真是神奇的气象员!
四、结束活动师:”今天我们玩得真快乐,一会请大家来做小老师,把知道的这些知识教给其他班的小朋友好吗?”
大班科学《下雨早知道》教案3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关注和探索天气现象的兴趣。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较连贯的讲述能力。
3、进一步明确有哪些动物有预测天气的本领。
活动准备:
课件,幻灯片四幅,录音机、磁带《夏天的雷雨》《我爱我的小动物》、各种动物头饰跟幼儿人数一样。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夏天的雷雨》,孩子们进入活动室。
2、猜谜语导入课题,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谜面:千根线,万根线,落到水里看不见。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幻灯片:
引导幼儿观察每一幅图片中的小动物,它们的活动与平时有什么
不同,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引导孩子们了解一些动物预测天气变化的相关知识。
并回答:小朋友,要下雨了,图中的小动物在干什么?,那它们为什么这么忙呢,怎么不一起玩呢?嗯,小朋友们真聪明,因为要下雨了,所以它们都在准备下雨前的工作啊。
2、教师小结:《下雨早知道》:
要下雨了,燕子飞的低。
这时候空气潮湿,小虫子飞不高,燕子就低飞去捉它们。
要下雨了,鲤鱼游到水面上。
这时候水里氧气少,它们只好呼吸到水面上的空气。
要下雨了,蚂蚁忙着把家搬到高处,免得被雨水淹了。
要下雨了,蜜蜂很忙碌。
这时候空气潮湿,花儿开得多,它们忙着采蜜。
3、让幼儿说自己知道的其它的动物有预测天气的本领。
那小朋友们,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小动物跟平时不一样吗?
4、出示下雨前预兆明显的几种动物的课件:请幼儿进一步扩展知识。
重点让孩子们了解几种动物的俗语:
“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
“狗洗脸,猫吃草,不到三天雨来到”;“狗咬青草晴,猫咬青草雨”;“狗卧灰堆,天阴雨催。
蜜蜂窝里叫,大雨就来到;”“蜜蜂不出窝,风雨快如梭”。
“蚂蚁排成行,大雨茫茫;蚂蚁搬家,大雨哗哗,蚂蚁衔蛋跑,大雨就来到。
”等等。
5、请小朋友选择动物头饰,进行下雨前的准备活动状态。
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加深印象。
幼儿自由表演,老师及时观察表演到位的幼儿。
让表演好的幼儿做示范动作,全体幼儿一起跟学。
老师说出动物名称,幼儿学下雨前的动态。
6、分角色表演故事。
三、结束部分:
随音乐《我爱我的小动物》走出活动室,观察今天的天气有什么变化?。
四、活动延伸:
1、把你知道的动物下雨前的预兆,讲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跟我们一起分享。
2、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观察天气的变化,让家人帮助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