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亲人》评课记录

合集下载

《再见了,亲人》课堂实录及评析

《再见了,亲人》课堂实录及评析
详细描述
教师有效地利用了多媒体教学,通过PPT展示课 文内容、图片和视频等素材,使课堂教学更加生 动形象。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反思
01 总结词
积极互动,调动学生积极性
02
详细描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 互动,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 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种 互动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主动 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他们 的学习效率。
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引导学生主动思 考和发现问题。
及时反馈学生问题
教师应对学生的问题和疑惑给予及时反馈,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 困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06
相关资料
作者介绍
作者生平
介绍作者的生活经历、教育背景、创作成就等方面的信息。
作品风格
分析作者的写作风格和特点,包括语言、结构、主题等方面 的特点。
感体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增加背景知识的介绍
02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教师可以增加关于抗美援朝的
历史背景和作者情况的介绍。
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
03
在课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
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方法的改进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情景模拟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03
课堂评析
教师表现
教学组织能力
教师能够有条不紊地组 织课堂,确保教学流程
的顺畅进行。
教学内容呈现
教师对课文的解读深入 浅出,能够清晰地传达

(五年级语文教案)《再见了,亲人》教学实录及评析

(五年级语文教案)《再见了,亲人》教学实录及评析

《再见了,亲人》教学实录及评析五年级语文教案师:小朋友们好!生:老师好。

师:认识我了吗?生:认识。

师:我是谁呀?生:您是青岛的张伟老师。

师:好的。

从青岛来到上海,的确感觉到变化很大。

青岛是个小地方,而到了上海感到天地无限,所以,到这儿来,我也是向小朋友们来学习的。

我听说你们这个学校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学校,你们这个班级又是非常优秀的班级。

我愿意和你们一起合作把这一课上好,有没有信心?生:有。

师:好的,我向你们提一个问题。

你们平常喜欢玩吗?生:喜欢。

师:肯定喜欢。

有谁愿意在教室里趴着学、写、算?有没有?恐怕是没有。

好了,下面我们就先玩好不好?生:好。

师:我看有的同学很腼腆,心里想玩,又不好意思讲。

那好,今天我们要玩的这个游戏是“看谁反映快”。

游戏规则是,我说“起立”,你必须“坐下”;我说“坐下”,你才能够“起立”。

听明白没有?生:听明白了。

师:规则之一,就是必须我讲了“游戏开始”,然后这个规则生效,如果我没讲“游戏开始”,那是不能这样做的,明白了吗?生:明白了。

师:好,起立。

(部分生起,众笑。

)师:你想想,我说“游戏开始”了没有?生:没有。

师:好,游戏开始,起立。

(生不动)师:起立。

(生仍不动)师:请坐。

(生起立)师:那好,你们就站着吧!(生坐下)师:请坐下!(部分生起立,众笑。

)师:游戏规则结束,现在起立。

(生起立)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今天,我们开始上课。

上课之前,有个问题我们要讨论一下。

大家看,有这样一个词,是个概念吧。

(师板书:亲人)师:读一下。

生:亲人。

师:亲人,按照工具书里讲,亲人就是你的有血缘关系的人,与你血脉相连、相通的人。

那么谁能告诉我,在你的身边,谁是你的亲人?生1: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是我的亲人。

师:为什么呢?生1:因为我和他们有血缘关系。

师:很好,请坐。

还有吗?生2:我的外公、外婆也是我的亲人。

师:外公、外婆,他们和你的母亲有直系的关系。

还有吗?生3:还有我的舅舅和舅妈。

《再见了,亲人》评课稿

《再见了,亲人》评课稿

《再见了,亲人》评课稿今天,听了李老师的《再见了,亲人》,我和学生一起感受了朝鲜人民和中国人民志愿者之间深厚的友谊,知道这份伟大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无比真挚与坚定。

本课李老师以情为线索贯穿全文。

在送别路上,三个有代表性的人物:大娘、小金花、大嫂,引入那些令人难忘的往事的回忆,把现实的告别场面与往事结合起来,可以说是人物典型、场面典型。

因而文章很有感染力。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学生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思想教育。

下面我就这堂课谈谈自己的几点感想。

一、对学生认识到位,以学生为本,体现人文关怀。

在整课的教学过程中,李老师对学生角色认识到位,以学生为主体,比如:课前谈话,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离学生比较远,因而学生的知识比较欠缺,李老师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使学生对抗美援朝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

这能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朝鲜人民和中国人民志愿者之间深厚的友谊。

在教学本课时李老师还补充了另外一个内容,在血与火的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生死与共,留下了的感人故事。

罗盛教、黄继光、邱少云的故事让学生更完整深切地了解了抗美援朝战争和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在上课刚开始时,李老师以“你的亲人是谁?”这样一个简单问题入手,引出“没有血缘关系哪来亲人一说”,课文引入自然,雁过无痕。

其他的过渡也很自然。

二、对自己认识到位,既是指导者、鼓励者,又是旁观者、鞭策者。

李老师教态自然,将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亲切地交谈。

循循善诱,在交流“从哪些事情中你感受到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是亲人?”语言富有激情,具有感染力。

课堂评价语言非常丰富,有时激励性的语言鼓励了学生,有的评价语言起到了正面引导的作用,丰富的课堂评价语言,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使互动更加融洽、自然。

三、以读激情,引起共鸣对表达思想感情强烈的课文,我们一般都会花比较多的精力进行指导。

李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朗读,以情激情,引起共鸣。

李老师语言要充满了激情,用深情并茂的叙述,极具鼓动的技巧,把学生都带入到依依惜别的情景之中。

《再见了,亲人》教学实录及评析(精选14篇)

《再见了,亲人》教学实录及评析(精选14篇)

《再见了,亲人》教学实录及评析(精选14篇)《再见了,亲人》及评析篇1(课前2分钟,用多媒体播放配有当年抗美援朝画面的《志愿军战歌》。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1950年10月25日,志愿军就是唱着刚才同学们刚才听到的雄壮的《志愿军战歌》出国参战的。

今年正好是志愿军赴朝参战五十年周年。

前不久,有当年参战的志愿军老战士,去朝鲜祭奠长眠于异国他乡的战友,他们在烈士碑前,热泪长流,久跪不起……此时此刻,当年在朝鲜与美军作战的场面,尤其是就要回国时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历历浮现在他们的眼前。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与志愿军老战士一起去追忆那动人的告别场面,去听一听离别时他们对朝鲜亲人都说了些什么。

好,请同学们齐读一遍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志愿军为什么把朝鲜人民称为“亲人”呢?他们之间有着怎样动人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

(生读课文。

)(师指名学生回答“预习”中提出的问题:大娘、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情?)(师提示学生注意用一句简洁的话作概括性回答)生:大娘为志愿军做了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大娘为了帮志愿军洗补衣服,已经几夜没有合眼了。

师板书:洗补衣服几夜不眠生:第二件事是为给志愿军送打糕,累得昏倒在路旁。

(师提示学生用三个字概括做了什么事,用四个字概括结果怎样。

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准确地概括出:送打糕,昏倒路旁。

师板书。

)生:第三件事是救伤员,失去了唯一的孙孙。

师板书:救伤员失去孙孙师:这位同学概括得很好,语言准确,简洁。

接下来,准说说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生:小金花和她妈妈一起救侦察员老王,结果妈妈牺牲了。

(师示意学生看板书,使语言简练一些,生马上说出“救老王,牺牲妈妈”,师随即板书。

)生:大嫂为了给志愿军挖野菜,失去了双腿。

(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总结概括,板书:挖野菜、失去双腿。

)(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老师让学生齐读了一遍板书的内容。

)师:这些事情(指着板书)为什么让志愿军难以忘怀呢?从这些事情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从这些事情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请同学们默读前三个自然段,读后分小组讨论。

人教版小学语文《再见了,亲人》教师评课

人教版小学语文《再见了,亲人》教师评课

《再见了,亲人》教师评课
孙海丽:李老师不是就词论词,而是联系课文讲清了两个人死的意义绝然不同。

不仅使学生深入地领会了词语的意思,而且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是处理词语的一个成功范例。

通过剖析“亲人”一词的含义,拎出理解全文的“纲”,意在举纲以张目。

崔素芳:课文中可以抓的词语很多,李老师抓了“丢下”、“背进”这两个对比十分强烈的词,可谓抓住了关键。

这是因为大娘的一“丢”一“背”便可以看出大娘与志愿军伤员之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深厚情谊。


吴新平:李老师不是架空分析,而是紧紧扣住三个“挖”字,让学生体会大嫂挖野菜之多和挖野菜之险,突出了大嫂和志愿军的深厚情谊,使学生受到感染。

李老师的这一做法,无疑对我们是很有启发的。

周丽群:李老师通过人物的动作与神态,引导学生体会其内心的思想感情。

这不仅使学生知道“披文以入情”的道理,而且有助于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创设情境,激发想象,让学生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来朗读课文的最后一部分,可谓趁热打铁,抓住了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最佳时机。

读完后又紧扣这组教材的训练重点,进行了概括中心思想的有关训练。

陈爱东:《再见了,亲人》是一篇歌颂中朝人民友谊的抒情散文。

在教学过程中,李教师始终重视了读的训练。

通过读课文,让学生理清课文层次,抓住课文中心,领会思想感情。

李教师不仅注重朗读的
数量,还十分讲究朗读的形式与质量。

李老师总是启发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要他们自己讲一讲应该读出什么感情,由于要求明确,学生朗读的质量就比较高。

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再见了,亲人》教学实录及评析

《再见了,亲人》教学实录及评析

《再见了,亲人》教学实录及评析师:小朋友们好!生:老师好。

师:认识我了吗?生:认识。

师:我是谁呀?生:您是青岛的张伟老师。

师:好的。

从青岛来到上海,的确感受到变化专门大。

青岛是个小地点,而到了上海感到天地无限,因此,到这儿来,我也是向小朋友们来学习的。

我听说你们那个学校是一个专门优秀的学校,你们那个班级又是专门优秀的班级。

我情愿和你们一起合作把这一课上好,有没有信心?生:有。

师:好的,我向你们提一个问题。

你们平常喜爱玩吗?生:喜爱。

师:确信喜爱。

有谁情愿在教室里趴着学、写、算?有没有?可能是没有。

好了,下面我们就先玩好不行?生:好。

师:我看有的同学专门害羞,内心想玩,又不行意思讲。

那好,今天我们要玩的那个游戏是“看谁反映快”。

游戏规则是,我说“起立”,你必须“坐下”;我说“坐下”,你才能够“起立”。

听明白没有?生:听明白了。

师:规则之一,确实是必须我讲了“游戏开始”,然后那个规则生效,假如我没讲“游戏开始”,那是不能如此做的,明白了吗?生:明白了。

师:好,起立。

(部分生起,众笑。

)师:你想想,我说“游戏开始”了没有?生:没有。

师:好,游戏开始,起立。

(生不动)师:起立。

(生仍不动)师:请坐。

(生起立)师:那好,你们就站着吧!(生坐下)师:请坐下!(部分生起立,众笑。

)师:游戏规则终止,现在起立。

(生起立)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今天,我们开始上课。

上课之前,有个问题我们要讨论一下。

大伙儿看,有如此一个词,是个概念吧。

(师板书:亲人)师:读一下。

生:亲人。

师:亲人,按照工具书里讲,亲人确实是你的有血缘关系的人,与你血脉相连、相通的人。

那么谁能告诉我,在你的周围,谁是你的亲人?生1: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差不多上我的亲人。

师:什么缘故呢?生1:因为我和他们有血缘关系。

师:专门好,请坐。

还有吗?生2:我的外公、外婆也是我的亲人。

师:外公、外婆,他们和你的母亲有直系的关系。

还有吗?生3:还有我的舅舅和舅妈。

再见了,亲人教案11(附点评)再见了亲人教案

再见了,亲人教案11(附点评)再见了亲人教案

《再见了,亲人教案11(附点评)|再见了亲人教案》摘要:积极创设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给每学生表现己机会获得成功体验关了每人发展体现了新课改核心理念,学生语能力主要是通学生己语实践习得良学习方式是学习语关键导体现导、导练、导方法学生学习提供基思路,教师学生学习程是参与者、组织者学生主体验主探究主感悟主完善这样课堂对每学生学习将是受益无穷基新课程理念下重培养学生主、主感悟、主探究、主发展语综合素养《再见了亲人》无论是从课主题人物形象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看是实施创造性极例重学生感悟体验拓展()贴近生活巧妙引题目师导入体验生活与亲人离别感受引出课题生初步理课三然段容师问生活谁是你亲人?板亲人师当你亲人离开你你心情怎样?师朗三然段提问什么朝两国军民要称亲人?生系生活体验回答生根据所创设情境系课三然段容回答(通系生活实际引出课题并创设问题情境激起了学生探究兴趣)(二)主议感悟探究师指名朗课生初步了课容师深入领会理课容通娘、金花、嫂志愿军所付出血代价理志愿军什么要称朝鲜人民亲人通志愿军朝鲜人民所做事理朝鲜人民什么称志愿军亲人师教师指导朗提问共写了哪几件事情?生朗课师让学生从寻件令己感动事进行创造性地朗教师及指导朗指导拨学生合作学习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根据学生汇报情况调控拨启发生有感情地朗课生学生讨论主议边边画积极思考并朗发现问题问题分组合作学习进行组交流相质疑、疑(调动学生朗积极性创设问题情境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朗令己喜欢事重了学生情感体验充分体现了《语标准》关要积极创设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给每学生表现己机会获得成功体验关了每人发展体现了新课改核心理念)(三)拓展升华完善性生朗课三然段理重语句对表达情感作用师指导学生有感情朗提问分别朝鲜人民会对志愿军说什么?什么把朝鲜土地称亲爱土地?生积极思考讨论交流创新展开想象体验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培养他们创新思维让他们展开想象翅膀使性飞扬)板设计再见了亲人36万娘志愿军金花代价伟友谊嫂课评节课教学设计紧紧围绕《课标》体现新教学理念具体体现以下几特、引-学巧设情境、感悟体验、激发兴趣是学习语关键学生语学习是多元教材是生活浓缩也是社会生活折射因引要引与学生生活验息息相关学生感兴趣问题巧妙引导能全课学习提供情感辅垫着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体主发展奠定基础二、导-学学生语能力主要是通学生己语实践习得良学习方式是学习语关键导体现导、导练、导方法学生学习提供基思路实践逐步形成良学习方式教师学生学习程是参与者、组织者学生主体验主探究主感悟主完善这样课堂对每学生学习将是受益无穷三、展-学新课标要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课程拓展学生视野教材学生语学习提供了例以凭借掌握学习语方法写结合应用与实际才是语学习根目也是创新教育所要展体现教材容延伸;课外信息集、积累;教材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学生已有验与性思维和谐发展这样才能学生学习语提供更广阔活动空和实践机会容概括这介绍了关《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附评,再见了亲人希望对你有助。

《再见了,亲人》评课稿

《再见了,亲人》评课稿

《再见了,亲人》评课稿《再见了,亲人》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这篇课文感情真挚,语言凝炼,是一篇训练学生语言文字的好文章,也是训练学生朗读的好教材。

1、学习目标设定精确。

本课教学设计中,杨梅老师能重点抓住以大娘、小金花和大嫂三个人物形象,体现中朝人民的情谊,从志愿军和三个典型代表的缩影中,反映出朝鲜人民对中国志愿军的深情厚谊。

2、注重朗读训练,读中悟情。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可见读的重要性,本节课,徐老师就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各种形式的读,有自由读,有个别读,有齐读,让学生从读中体会中朝军民的深厚情谊,进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注重体现字、词、句、篇的训练。

本课教学对字词句的理解徐老师不是议到表面,而是做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要求,如:“雪中送炭”的理解,她首先让学生从字面去理解,并说出比喻意,然后再联系上下文去理解这个词。

“雪”指困难,谁遇到了困难?遇到了怎样的困难?“炭”本文指什么?“送”大娘是怎样送的?通过理解这个词,使学生理解了整段内容,对句子的理解,她抓住课文的重点句子让学生改变说法,并把改好的句子与原句进行比较,体会句子在文中的含义、作用,并通过理解重点句子而牵一发动全身,使学生理解了整篇文章的含义。

4、注重培养学生想象力。

该文语言凝炼,为培养学生的语感,她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启发他们展开想象,丰富课文内涵,拓宽思想,强化积累。

如启发学生想象:八年来,志愿军为朝鲜人民做了哪些事?课文后三个自然段,通过朗读引导,让学生想象千千万万个大娘、小金花、大嫂到车站送行的情景,这样不仅对学生理解课文很有帮助,而且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研究评课稿。

教学实录《再见了,亲人》教学实录及评析之二

教学实录《再见了,亲人》教学实录及评析之二

教学实录《再见了,亲人》教学实录及评析之二教学过程:一、从课题引入新课师:课题中的亲人指什么人?生:亲人在课文中是指大娘、小金花、大嫂,也就是指朝鲜人民。

师:说得对!〔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师:谁说再见了,亲人?生:中国人民志愿军说再见了,亲人!师:为什么志愿军称朝鲜人民是亲人呢?我们今天认真学习课文便会知道了,请翻开书本。

〔留下悬念,让学生抓住主要问题学课文〕二、讲读课文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并答复:大娘、小金花、大嫂都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生:大娘在志愿军叔叔急需粮食时,冒着生命危险为战士们送打糕;还丢下小孙孙,救志愿军的伤员;小金花和妈妈救志愿军的侦察员;大嫂为志愿军挖野菜。

师:对!讲得很好!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刚刚这位同学的发言,用小标题来概括出大娘、小金花、大嫂所做的事,然后写下来。

〔请一同学出来写,其余同学在笔记本上写。

〕〔让学生既动脑,又动口,再动手,还训练其概括能力〕〔那学生在黑板上板书:送打糕救伤员救侦察员挖野菜〕师:写得对!现在我们来学习这个句子〔打出幻灯片1八年来,您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您为了我们花了多少心血!〕句中的您、我们在课文中指谁?生:您在课文中指大娘,我们在课文中指志愿军。

师:对啦!哪多少的意思呢?生:多少的意思是数不清,很多、很多。

师:好!谁能改换人称来说说这个句子的意思?〔学生们纷纷举手〕生:这个句子的意思是:八年来,大娘给了志愿军很多慈母般的温暖,大娘为了志愿军花了许多心血。

〔既理解了句子的意思,又为本组的作文改写训练作了准备〕师:读着这个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想象,加深理解,学生思考片刻便纷纷举手〕生:我仿佛看见老大娘正为志愿军叔叔洗衣服,好似母亲一样关心志愿军叔叔。

生:我看见老大娘戴着老花镜正在细心地为志愿军叔叔补缀衣服。

生:我看见老大娘与全村妇女冒着炮火、穿过硝烟,给志愿军叔叔送打糕。

生:我仿佛看见老大娘正把志愿军的伤员背进防空洞。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实录——《再见了,亲人》教学实录及评析之三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实录——《再见了,亲人》教学实录及评析之三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实录——《再见了,亲人》教学实录及评析之三一、整体感知,明确重点师:我们继续学习《再见了,亲人》这篇优美的散文。

(板书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生: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志愿离开朝鲜回国时,在车站与朝鲜大娘、小金花、大嫂告别时的情景。

(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师:是的,这篇文章记叙了志愿和朝鲜亲人话别时的情景,有对朝鲜亲人的劝慰,有对往事的回忆,还抒发了志愿对朝鲜亲人无比热爱、感激的强烈感情。

文章是如何具体描述话别时的情景,志愿为什么称朝鲜的大娘、小金花、大嫂为亲人?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小黑板出示以上两个问题)二、教给学法,理清线索师:我们先来学习第一段。

听老师朗读课文。

想一想:这部分课文具体回忆了大娘哪几件往事?除此以外还写了什么内容?(范读)生:这一段具体回忆了大娘两件往事。

(板书:回忆)师:你是从什么词语判断出来的?生:我从“记得”、“还记得”两个词语判断出来的。

师:说得对。

请同学们轻声读这两件事,然后用自己的话概括说出每件事。

(生读)生:第一件事是——(生照书读出第一件事)师:谁能按照“谁、干什么、结果怎样”的顺序用几个字概括出来?生:大娘送打糕昏倒路旁。

(板书:送打糕昏倒路旁)师:第二件事大家一定能说好了。

生:大娘救伤员失去孙孙。

(板书:救伤员失去孙孙)师:这两件事里,哪些句子和词语最能看出大娘爱志愿?为什么?请你找出来做上记号。

(生读、划)生:(讲有关句子。

略。

)生:我认为最能看出大娘爱志愿的词语有:带着、顶着、冒着、穿过、送到。

这说明大娘是冒着生命危险给志愿送打糕的,他爱志愿胜过爱自己的生命。

生:还有“雪中送炭”也能说明。

(板书:雪中送炭)师:“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想想,“雪中”指的什么情景?“炭”指的什么?生:“雪中送炭”的意思是在别人急需的时候给以物质上的帮助。

在课文里“雪中”指的是志愿空着肚子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炭”指的是打糕。

《再见了,亲人》评课

《再见了,亲人》评课

《再见了亲人》评课稿简池镇三溪小学李元亮在本课教学中,教师特别注意让学生去收集资料,目的是促进课内外结合,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利用资料的能力。

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文,采用的是情感教学。

启发学生想象,在头脑中再现文章所描述的情景和形象,使他们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通过听本节课,我针对于我的课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的体会如下:一、整体入手,感知情感教学一开始,老师应该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进而引出问题,使之感知情感。

恰如其分地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到一种何日复相聚的惜别之情,从而使定下文章正确的情感基调,使学生获取感知情感的倾向。

“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的总目标之一。

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过程。

二、细析事例,感受情感设计“志愿军战士与大娘话别时追述了哪几件事?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等问题,让学生了解志愿军与大娘告别时,追述了三件事:一是大娘已经几夜没合眼,给志愿军洗补衣服;二是在一次阻击战中,冒着炮火给志愿军送打糕,回去时昏倒在路旁;三是在敌机轰炸时,为了救护在家里休养的志愿军伤员,失去了唯一的小孙孙。

这样写的目的在于体现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表现了这种感情比山还高,比海还深。

接着,让学生自学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二、三自然段,使学生具体体会小金花对敌人的仇恨和对志愿军的深情,以及大嫂为了给志愿军挖野菜而致残,付出了多么高的代价,从而受到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深厚情感。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不以标准化解读去规范学生的阅读和理解,利用文本培养富有创意的读者而不是培养人云亦云的听众。

再见亲人评课

再见亲人评课

《再见了,亲人》教学评议评议人:黄顺谋丁合英李祖发邓应钦叶建锋李黎平黄瑞英邱丽英张缩影吴珠玲曾惠娟康玉清颜色艳潘文尾今天在钱塘小学参与了语文教研组的教研活动,非常感谢汤老师饱含深情的课堂和姚老师激情四溢的说课,令我们受益匪浅。

我们评议的重点是教学程序。

汤老师在教学中主要安排了几个环节:1、创设情境导入。

播放展现抗美援朝时期的《志愿军战歌》,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2、直奔凝聚着文本情感的最后三个自然段,让学生在朗读中初步把握文本基调。

根据学生发言,提炼出“难舍难分”一词。

3、由关键词“难舍难分”进入课文精读部分。

先进行整体把握,说说一共写了几件事。

让学生把厚的文本读薄。

在这个环节,汤老师很注重倾听学生,引导学生说简练。

在接下来的潜心会文时间里,老师很舍得给学生整块的时间进行自读自悟。

我们小组统计时间,在此处,共费时六分钟。

汤老师还很注重学生学法和习惯的培养。

通过表扬个别做得好的学生的方式,润物无声地让其他同学也学着“不动笔墨不读书”。

然后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读文,找找最让自己感动的语句,并在旁做旁注。

学生就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进行了深入的研读。

在全班交流时,汤老师还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课外收集到的资料,说说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做了什么。

从而实现了从课内走向课外,体现对文本情感把握由浅入深的过程。

姚老师的说课,让我们深感佩服的是姚老师不是就课论课,而是旁征博引地表达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对语文教学的注解。

姚老师认为在引导学生进行练笔时,可以引入一些课外资源,让学生从中捕捉细节,写出一些能打动人心的东西,而不要如课文所写那样,泛泛而谈。

我们也非常赞同姚老师的想法。

原本细节就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缺少细节却只有陈述的话语,只给人贴着表面滑行的感觉,绝没有深入骨髓的动心。

另外,语文课堂的“因需设读”在学生没法占用资源的情况下,也是非常必要的。

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学生正需课外资源而不得的时候,教师的适时引入一定能唤起并激发学生倾诉的热情。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实录——《再见了,亲人》教学实录及评析之四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实录——《再见了,亲人》教学实录及评析之四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实录——《再见了,亲人》教学实录及评析之四师:“再见了,亲人”中的亲人指什么人?〔抓住题眼,带领学生深入领会,意在开门见山,直奔中心。

〕生:指朝鲜人民。

生:指课文中的大娘、小金花、大嫂。

师:从血缘关系上看,志愿与朝鲜人民是不是“亲人”?生:不是。

因为亲人是指爸爸、妈妈、兄弟、姐妹… …师:中国人民志愿和朝鲜人民,从血统关系上讲虽不是一家人,但从血与火的考验中结下的友谊看,比亲人还要亲。

谁能用一句话恰当地说出这个意思?生:亲如一家。

生:亲密无间。

师:不要只考虑一个词,用一句话来说。

生: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师:说得好。

中朝人民这种情谊就叫做“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板书)〔通过剖析“亲人”一词的含义,拎出理解全文的“纲”,意在举纲以张目。

〕师:下边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段,读的方法是默读,画重点词语。

思考的问题是(出示小黑板)“本段写了大娘的几件事,哪一个事例最能突出表达志愿和朝鲜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读书时可以轻声议议。

(学生读书思考,教师巡视,并及时回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师:大家读得很认真。

哪个同学把大娘的第一个事例读给同学们听听。

(指名朗读)师:“造成暂时的供应困难”中“供”应读第一声(g#ng),不读第四声(g^ng)。

请同学们考虑:志愿把大娘送打糕叫做“雪中送炭”。

“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生:在最冷的时候给人送去了温暖。

生:在人家最需要帮助时,及时地给予帮助。

师:说得不错。

第一个同学讲的是这个词的本义,第二个同学讲的是这个词的比喻义。

再请同学们考虑,读大娘送打糕时,怎样才能突出“雪中送炭”的艰难、危险?生:读时应突出大娘“带着、顶着、冒着、穿过”等词语,这样能突出大娘爱护志愿的精神。

师:请同学们练习读读。

(生读)师:大娘在志愿最需要帮助时,冒着生命危险,帮助了志愿,事迹动人。

但最感人的是哪个事例?生:大娘丢下小孙孙,救出了志愿伤员,这个事例最感动人。

师:这个事例中有两个词对比非常强烈,你刚才画出来了吗?生:我画的是“丢下”、“背进”。

《再见了,亲人》评课记录(共五则)[修改版]

《再见了,亲人》评课记录(共五则)[修改版]

第一篇:《再见了,亲人》评课记录《再见了,亲人》评课记录徐老师执教的《再见了,亲人》一课,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以前听这课教师大都是在渲染情感,老师讲得声泪俱下,学生听得痛哭流涕。

而这一次,徐老师却把感情教育渗透在学法的指导中,还原了真实的语文课堂,让我难忘。

纵观徐老师的这节课,我感觉最大的特点是的设计巧妙,思路清晰,语言充满魅力。

她的设计亮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结合自主学习单,有针对性的指导。

徐老师真正做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能学不教,多学少教”,学生自主学习单的运用,恰到好处。

(二)巧读题目,品读语句。

通过对比朗读课题,徐老师引导学生发现,标点也是可以读出感情的。

在此基础上抓“亲”字,体会与亲人分别的心情,再读题目,感情层层提升,读书水到渠成。

另外,这一环节的设计也在为下一环节做铺垫——旨在让生领悟“情”可藏在事例中,也可藏在词语、标点中。

所以,学生在交流所划体现浓浓情谊的句子时,会自然而然地找到感叹句,祈使句,反问句等,从而品味这些表达方法的巧妙。

(三)关注动词,品味事例。

在明确地告诉学生若仅仅读出文中的情感还远远不够后,徐老师又让学生再读课文,抓住事例,了解作者是如何将“情”写具体的,这就突出了事例的重要性,然后通过有无事例的对比,让学生明白有具体的事例才更有说服力,感情才更真挚。

以此为契机,随后处理大娘所做的事,找动词,从关键词中品味大娘勇敢无畏的高尚品质。

(四)揣摩写法,学以致用。

徐老师先让学生对前三个自然段的表达方式,构段形式进行分析、总结,然后再以志愿军的口吻仿照前三个自然段的表达方式写一个片段。

学生由此既了解了文章的构段方式又通过想象体会了朝鲜人们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

可见这既是一个语言训练点,又是一个感情提升的有效载体。

(五)补充资料,提升情感。

徐老师还及时补充毛泽东亲自送子参战的材料,学生通过阅读加深了解中朝人们的情谊。

随后她又配乐解读抗美援朝期间,中国先后有130万人参战,近40万人牺牲在朝鲜战场上,这其中包括毛岸英、邱少云、黄继光等等。

窦桂梅《再见了,亲人》课堂实录及评析(可编辑)

窦桂梅《再见了,亲人》课堂实录及评析(可编辑)

窦桂梅《再见了,亲人》课堂实录及评析窦桂梅《再见了,亲人》课堂实录及评析师:大清早的,我们向台上台下的的教师问声好,好吗?生:老师好!师:向我问声好,行吗?生:老师好!师:这次声音大多了。

有些同学的脸笑了起来。

那样的灿烂,嘿,像阳光一样照在我的心头,顿时我有这样的感觉??神清气爽。

用个形容词或者近义词再形容形容。

我发现你们,我神清气爽,你们也是……生1:我们也是很高兴。

师:你呢?生2:精神百倍。

师:哎哟,精神百倍。

(环视学生)我看谁精神百倍?生马上坐得精神百倍师:还可以用个近义词?生:兴奋生:精神抖擞师:我看看谁……抬头挺胸,微笑着以身体向前倾的姿势看着前方。

好!咱们刚见面,我呀,还想送个见面礼给大家。

三句话送给你自己,把手放在肩膀上,放松!送给自己:我很棒!生:我很棒!师:心没听见。

我很棒!、生:(满怀激情)我很棒!师:我真的很棒!生:我真的很棒!师:我真的真的很棒!生:我真的真的很棒!学生的激情一下子调动起来。

课堂气氛活跃了许多。

学生的脸上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师:来把这三句话送给你的同学。

把手搭在同学的肩膀上,说……在这里要把我变成……生:你。

(学生互相说对方棒)你们同学都很棒。

起立。

看台下的老师,你们和他们多有缘份,今天两节课要和台下的老师一起经历着生命的体验。

微笑地看着台下的老师,看台下的老师哪位向你笑得最甜,你的目光就对着他送给他三句话。

我们的老师每天鼓励我们,我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

刚才送给一个同学,现在台下这么多老师,就应该在你的后面加上一个……们。

轻松,把手拿出来,做各种动作。

生:你们很棒!你们真的很棒!你们真的真的很棒!师:掌声响起来,(生鼓掌)你们的心就明白!明白什么了?生:老师今天很开心。

生:老师真的很棒!师:看来你们明白了老师……生:真的很棒!师:你们……生:真的真的很棒!师:一句话,我们大家都很棒!……(生坐下)这回找到感觉没有?精神……(生:抖擞)神清……(生:气爽)斗志……(生:昂扬)就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走进课堂。

《再见了,亲人》评课稿

《再见了,亲人》评课稿

《再见了,亲人》评课稿《再见了,亲人》是一篇叙事抒情的散文,文中采用典型事例和典型场面突出中心思想,多种句式交替使用的方法,使文章情感波澜起伏,是一篇进行语言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好课文。

由于时空距离大,学生对抗美援朝时代背景缺乏认识,加上句式繁复,因而对理解课文内含的丰盛感情,难分难舍的送别情景,中朝人民鲜血凝成的友谊,难于引起情感共鸣。

因此,运用大凡的讲读法,效果不好。

刘娟老师首先播放抗美援朝时期的影视片断,引导学生感受那战火纷飞的年代,为学生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一、课题入手,以情激情教学这课时,一开始,刘老师就回顾前课内容并且思考:这篇课文写了哪些人?他们有哪些事迹?他们之间存在血缘关系吗?他们是亲人吗?说说你的体会。

把这一问题交与学生讨论、探究,学生就可以通过阅读文本,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

二、读讲结合,咀嚼细节刘老师在引导学生精读课文时,紧扣大娘、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付出的代价,让学生把令自己感动的情节划下来,重点体会,并作批注。

体会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之间亲人般的情谊。

在教学过程中,刘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归纳,抓住文中句式和重点词、句、段的理解,分析典型场面、典型事例,想象朝鲜人民为志愿军舍生忘死的动人情景,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再通过引读的方式,层层点拨,让学生体会其内心的思想感情——感动。

抓住重点统挈全篇,帮助学生辨清文脉,从文章的内在联系上去理解和把握内容、把握中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披文以入情”突出朝鲜人民和志愿军的深情厚谊,使学生受到感染,从而使“知”和“情”在联系中不断加深,不断升华。

三、层层推进,感情朗读语文新课标注重了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刘老师这节课不但注意指导学生朗读,还教给学生“品读体会感情”这一读书方法,体现了新课标“以人为本,着眼未来”的精神。

刘老师通过合理的指导,让学生在理解了文意的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见了,亲人》评课记录
徐老师执教的《再见了,亲人》一课,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以前听这课教师大都是在渲染情感,老师讲得声泪俱下,学生听得痛哭流涕。

而这一次,徐老师却把感情教育渗透在学法的指导中,还原了真实的语文课堂,让我难忘。

纵观徐老师的这节课,我感觉最大的特点是的设计巧妙,思路清晰,语言充满魅力。

她的设计亮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结合自主学习单,有针对性的指导。

徐老师真正做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能学不教,多学少教”,学生自主学习单的运用,恰到好处。

(二)巧读题目,品读语句。

通过对比朗读课题,徐老师引导学生发现,标点也是可以读出感情的。

在此基础上抓“亲”字,体会与亲人分别的心情,再读题目,感情层层提升,读书水到渠成。

另外,这一环节的设计也在为下一环节做铺垫——旨在让生领悟“情”可藏在事例中,也可藏在词语、标点中。

所以,学生在交流所划体现浓浓情谊的句子时,会自然而然地找到感叹句,祈使句,反问句等,从而品味这些表达方法的巧妙。

(三)关注动词,品味事例。

在明确地告诉学生若仅仅读出文中的情感还远远不够后,徐老师又让学生再读课文,抓住事例,了解作者是如何将“情”写具体的,这就突出了事例的重要性,然后通过有无事例的对比,让学生明白有具体的事例才更有说服力,感情才更真挚。

以此为契机,随后处理大娘所做的事,找动词,从关键词中品味大娘勇敢无畏的高尚品质。

(四)揣摩写法,学以致用。

徐老师先让学生对前三个自然段的表达方式,构段形式进行分析、总结,然后再以志愿军的口吻仿照前三个自然段的表达方式写一个片段。

学生由此既了解了文章的构段方式又通过想象体会了朝鲜人们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

可见这既是一个语言训练点,又是一个感情提升的有效载体。

(五)补充资料,提升情感。

徐老师还及时补充毛泽东亲自送子参战的材料,学生通过阅读加深了解中朝人们的情谊。

随后她又配乐解读抗美援朝期间,中国先后有130万人参战,近40万人牺牲在朝鲜战
场上,这其中包括毛岸英、邱少云、黄继光等等。

此时,看着这些英勇就义的战士们,想着他们感人的事迹,学生们被深深震撼,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中朝的友谊,感受到志愿军们的伟大,情感也达到了最高潮,至此,徐老师再推荐阅读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调动学生的阅读渴望,将这份感动一直延伸到课下,到今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