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课程体系开发系列表

合集下载

高职高专工学结合基于工作过程模式下的课程开发体系样表

高职高专工学结合基于工作过程模式下的课程开发体系样表
2
任务2
3
任务3
4
学习情境2:
任务1
5
任务2
6
任务3
7
任务4
8
任务5
9
任务6
10
任务7
11
学习情境3:
任务1
12
任务2
13
任务3
14
任务4
15
任务5
16
任务6
17
学习情境4:
任务1
18
任务2
19
任务3
20
任务4
21
任务5
22
学习情境5:
任务1
23
任务2
24
任务3
25
任务4
26
任务5
27
学习情境6:
任务1
工具(完成任务要用到哪些工具和器材)
方法
工作组织
要求
5.教学单元设计方案
“……”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n:
学时:
1.学习目标
2.教学方法建议
3.教学实施
工作过程
工作任务
教学组织
学时
资讯
决策
计划
实施
检查
评估
4.对象
5.工具
6.教学重点
7.考核与评价
六、工作任务分解
序号
学习情境
工作任务
学时
1
学习情境1:
任务1
1.主要就业岗位及典型工作任务
2.专业技术课程体系设计方案
3.教学计划安排
4.一门主干课程设计方案
5.一个教学单元设计方案
6.工作任务卡
7.工作任务书
1.主要就业岗位及典型工作任务

中职各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

中职各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

中职各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中级职业教育各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商务网页专业:第一学年课程:文秘实务(4节)、电子商务理论与实务(10节)、礼仪规范(4节)第二学年课程:网络营销(淘宝)(4节)、经济法(4节)、礼仪规范(2节)、名菜示范(4节)、筳席知识(4节)、面点技术(4节)、烹调基本功(4节)、食品雕刻工艺(4节)、配菜技术(4节)、餐饮经营与管理(4节)专业教师:电子商务专业教师1名第一学年课程: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2节)、市场营销(5节)第二学年课程:电子商务理论与实务(6节,技能证:中级电子商务员)、商务会计(4节)、商务英语(6节)、经济政治(4节)、计算机应用(3节)烹饪--潮州菜方向专业:第一学年课程: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2节)、厨房管理(4节)、烹饪美学(2节)、计算机应用(3节)、饮食营养卫生(3节)第二学年课程:原料知识(4节)、刀工刀法(4节)、英语(2节)、基本功训练(4节)、潮州菜谱(2节)专业教师:烹饪专业教师1人安全用电专业:第一学年课程:电焊工(4节)、电工实操(8节)、钳工(4节)、电动机故障检修(5节)第二学年课程:变压器绕制与检修(5节)、网页设计(6节)、VB程序设计(4节)、多媒体技术与应用(4节)、网络与通讯技术(6节)、电脑动画(4节)、PHOTOSHOP (4节)、计算机工具软件应用(2节)、办公软件应用(8节)、办公自动化设备维护(6节)、多媒体技术与应用(4节)、局域网的构建与维护(6节)、电脑维修实训(6节)专业教师:电工专业教师1名第一学年课程: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2节)、英语(2节)第二学年课程:机械制图(4节,技能证:中级维修电工)、电工学(10节)、机械基础(5节)、计算机应用基础(3节)、数学(4节)计算机软件专业:第一学年课程:电脑组装维护(4节,技能证:程序员)、计算机应用基础(3节)、计算机英语(4节)、文档管理(4节)第二学年课程:电脑安全(4节)、秘书基础(4节)、计算机网络基础(5节)、计算机应用与维修(技能证:计算机维修工)(10节)、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2节)专业教师: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师1名。

中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课程开发

中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课程开发

中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课程开发经过市场调研与人才培养论证后进入课程开发阶段,课程开发总体经过三个步骤:1、开发专业技术课;2、调整公共基础课、拓展课、第二课堂;3、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一)开发专业技术课开发专业技术课通过四个步骤三次转换,实现课程体系专业性与职业性的融合:表5 开发专业技术课的步骤1、市场调研,进行实际专业岗位工作分析,提炼职业岗位能力并编制分析表,需行业企业专家论证专业岗位工作分析是按照物流(服务)管理流程,将实际工作中的各关联任务所需的技能进行归纳整合,形成具有职业特征、体现任务综合性、富有教学价值的理想工作。

即提炼出岗位职责、具体工作任务,工作流程、工作对象、工作方法、使用工具、使用方法、劳动组织、工作任务间的相互联系、知识能力素养要求等方面。

(见附表1)2、校企合作团队开发典型工作任务,实现第一个转换,即实际工作向典型工作的转换,并行业企业专家论证典型工作是指按照生产管理流程,将完成实际工作中的各关联任务所需的技能进行归纳整合,形成具有职业特征、体现任务综合性、富有教学价值的理想工作。

典型工作的开发应本着专业管理与应用能力递减原则,可以分三个层次:1、开发顶层典型工作群:具有设计规划与控制的综合能力,物流专业顶层工作群包括:如物流市场营销、国际物流货代与报关、物流财务管理、定制物流个性化方案等。

2、开发中层典型工作群:具有运作、沟通管理的专向技能、专向能力。

物流专业中层工作群包括:如编制配送计划并实施运输与线路的确定、仓储与配送作业、物流信息系统管理等。

3、开发底层典型工作群:具有操作、服务、收集等基本能力基本技能。

物流专业中层工作群包括:物流设施设备操作、商品养护与管理、物流方案执行与客户服务等。

见表6典型工作群开发方法与步骤表6典型工作群开发步骤表实现第二个转换即典型工作向课程的转换教学加工应本着专业管理与应用能力递增的原则,即首先根据底层工作群设置底层课程,底层课程包括:计算机网络、物流基础、办公软件、物流设施设备;第二、根据中层工作群设置中层课程,中层课程包括:仓储与配送管理、运输组织与管理、物流包装技术、物流信息技术、物流客户服务;最后根据顶层工作群设置顶层课程,顶层课程包括:物流市场营销、第三方物流、物流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国际物流实务。

会计专业职业技能及职业素质与课程体系对应图表

会计专业职业技能及职业素质与课程体系对应图表

手工会计实务操作能力 熟练运用财务软件的能力 初步的财务分析财务管理能力 计算机系统的一般操作能力 基本的财经写作能力 一定的专业英语资料阅读能力
为实现培养目标,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知识及能力
人才培养模式——职业能力分析
职业 能力
通用能力
人际交往和团结协作能力 良好的岗位适应能力 较强的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
实践教学环节
会计基础与实务 财经法规与 会计职业道德 会计电算化
初级会计实务 经济法
职业证书课程
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初级会计技术资格证书 职业技能证书
推行“双证”毕业,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的择业竞争力。
课程体系开发思路与措施—课程开发和课程整合
贯彻执行联院的五年制高职各项课程的课程标准。
1、经济学基础 → 经济学认知 2、统计基础 → 统计认知与技术 3、企业经营管理基础 → 企业经营管理认知 4、审计基础 → 审计认知与技术 5、中国税制实务 → 纳税申报与会计处理 6、经济地理 → 商务工作礼仪 适当突破学科的系统性,降低理论难度,增强感性认知和技术运用的教
会计 电算化
财务 筹划
根据企业背景资料、业 务活动资料利用相关会 计软件完成业务处理
(1)筹资管理 (2)投资管理 (3)利润分配管理 (4)报表的基本分析
珠算
会计学原理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税法 会计基础实训 手工会计实训 会计综合实训
会计电算化 电算化考证实训 会计电算化实训
财务管理
统计学原理
取得珠算三级证书
专业能力
会计制度及财经法规理解运用能力 经济业务事项的判断能力 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能力 ……
职业素质
过硬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身体素质 健康的道德品质、开拓的创新精神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架构反思与研究[摘要] 本课题根据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形势和中职计算机专业的特点,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原则,就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改革思路和专业教学课程设置框架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以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外设与维修职业方向为特例,提出了基于职业方向的计算机教学课程设置框架以及解决方案。

[关键词] 职业教育课程设置职业方向培养框架一、中等职业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现状中职学生的计算机技术职业教育学习是一种应用性技能学习,也就是说要把计算机当作一个工具,对学生而言,“微处理器的原理、结构和指令系统、汇编语言、存储器、CPU与外部设备的数据传送、可编程接口芯片”等理论也就显得遥不可及。

实践应用中即使不学习这些理论,也不会影响他们打字的速度、排版的美感,为什么要把“理论”看得这么重呢?计算机的普及在于它首先占领了办公自动化这块阵地,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也非常看重“办公”这一功能,而最能代表“办公”功能的技能是文字录入与排版。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计算机应用已经从原先的办公领域拓展到商务领域、美术领域(平面美术设计)、影视领域(如3D动画制作)、行业领域(如教育行业的课件、机械行业的CAD、电子行业的电子图版等)和计算机本专业领域(如网络管理)。

由此可见,中职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与相关行业的发展已完全失调,也导致了专业和行业以及职业的严重脱节,直接造成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陷入就业难的窘境。

从现在中职毕业生出路看,电子、机电等专业的毕业生基本上都能找到对口的工作,而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除了少数几个进入单位做打字员外,既不能成为系统维护员,也不能成为软件开发员,更不能成为网络管理员,外设维修员。

这是什么原因?是计算机行业萧条、人才饱和吗?当然不是。

计算机行业很需要有一技之长的专门人才,而我们的中职毕业生,除了打字外,基本上没有一技之长了,说好听点是“通才”,所有皮毛都懂一点;说得不好听一点,是什么都不会。

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及实施计划

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及实施计划

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及实施计划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及实施计划2023年,中职教育的改革已经进入了深入的阶段。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中职学校不断完善和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打造更加繁荣的未来。

一、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基础课程是中职学生必修的课程,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

这些课程是中职学生必备的基本知识和基础技能,是中职学校为学生提供全面而系统的知识基础。

其中,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体现综合素质教育的理念;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政治、历史、地理等社会科学课程则旨在培养学生的国民素质和社会意识,为他们的成长奠定扎实的基础。

2、专业课程专业课程是中职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方向进行选择的课程,包括机电、电子、汽车、建筑、财会、互联网、旅游等多个领域。

这些课程既涵盖了传统的技工类课程,也包括了新兴的IT、互联网、旅游等多个行业。

中职学校特别注重专业课程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力求将学生培养成为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除传统的理论课程外,专业课程中还包括了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性课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并应用于实践中。

3、选修课程选修课程是中职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的课程,主要包括体育、音乐、美术等。

这些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丰富自己的课外生活,提高身心健康和文化素养。

二、实施计划1、优化教学模式中职学校将优先采用国际化、现代化、高端化的教学理念和模式。

实现“网络思维”、“智慧教育”,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将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

2、设置实践型教学环节中职学校也将开设更多的实践性课程和实习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实践应用能力。

同时,学校将配备更先进的实验室和设备,打造更加真实的实训环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

中职教育课程结构及教学进程安排表

中职教育课程结构及教学进程安排表
240~250
8%
第1—5学期
数学
200~210
6.7%
第1—5学期
英语
200~210
6.7%
第1—5学期
计算机应用基础
128~144
4.3%
第1—2学期
体育与健康
144~162
4.8%
第1—5学期
艺术(或音乐、美术)
32~36
1%
第1—2学期


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
72~76
2.4%
第1—2学期
专业技能课程
专业平台课
……
00
33.3%
第1—5学期
专业方向课
……
顶岗实习
……
500
16.7%
第六学期
任选
(综合课程)
人文类、专业技能类及社会实践等
300以上
10%以上
第1—5学期
其他类教育活动
军训、入学教育、毕业教育等
约3周
2%
第1、6学期
总学时
3000~3300
说明:1.第1~5学期,按照18周*28周学时安排,第6学期顶岗实习按照18周*30周学时安排。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结构及教学进程安排表
类别
科目
学时
占比
教学进程建议
公共基础课程
德育



职业生涯规划
32~36
1%
第1学期
职业道德与法律
32~36
1%
第2学期
经济政治与社会
32~36
1%
第3学期
哲学与人生
32~36
1%
第4学期

中职学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中职学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一、指导思想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科学设置专业,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立足我校和经济发展的实际,借鉴其它地方课程改革的有效经验,面向社会,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形成具有我校特色、充满活力的课程体系,提高我校专业教育质量,为“黄岛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二、目标与任务课程改革是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我校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

我校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在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职业教育思想指导下,开发和构建新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以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重点研究课程的综合化和模块化,强化实践教学,重视职业素养养成,充分体现职教课程的特色。

通过课程改革,完善专业课程管理体制,彰显就业导向的办学特色;确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教学活动与技术开发、推广、应用紧密结合;构建符合校情的体现多样性、选择性的职业岗位群课程结构,适应学生个性化需求和培养学生岗位变化适应能力;优化教学过程,改变教学方式,完善实践教学的基本标准和规范建设,提高教学实效,培养学生实践创业能力;改革评价制度,建立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评价体系;改善学校装备,加快数字化进程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在课程改革中的广泛应用。

强力推进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以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的校本研究的深入开展,探索与新的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大力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加大教师校本培训力度。

创新课程评价和考核制度,建立促进学习者多样化发展、教学模式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多元评价体系。

三、基本内容(一)广泛开展市场调研,确定专业发展方向,明确学生培养目标通过市场调研,中职毕业生的就业以操作岗位为主,主要在生产一线操作、安装、调试、维护与维修设备等工作,也有部分营销及售后服务和现场管理工作。

企业对中职学生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一下三条:学生素质要高;学生要有发展后劲;学生应掌握一定的知识和1-2种专业技能。

3中职学校计算机及应用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探索

3中职学校计算机及应用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探索

郯城职业中专计算机及应用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一、中职学校信息课程设置思想沿革及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课程设置是教育环节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和改革都将对中职学校教育发生深远的影响。

而中职学校教育的理念、机制和办学模式的每一转变也都会影响中职学校课程设置计划的变化。

因此,洞察当前世界各国技能教育课程设置发展的基本方向和改革趋势,充分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把国内外先进的技能教育融入到中职学校“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课程设置的改革中去,将能良性地促进中职学校的学科建设与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中职学校毕业知识、技能的要求,为中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打下结实的基础。

纵观技工教育课程的演绎历程,“学科教育→技能训练→素质培养”是人们对教育目的由浅入深的渐进式认识过程,也是中职教育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和自主调整。

“学科教育”是以该学科的发展经历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为目标而设计的课程计划,它以该学科理论的系统性和未来前景为基础,从理论和概念入手、先理论后实际、先抽象后具体的教学模式,突出理论性教育和逻辑演译。

它实行的是一种“填鸭式”教学方式,只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对学生主动汲取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造成学生学习主动性下降。

“技能训练”是指以某一职业或职业群体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为目标而设置课程,即按应用需要设置课程,它以某一社会岗位的需要为目标,在职业分析的基础上,将职业的能力分解为若干部分,组成多个模块,进行课程开发和培训,它强调知识的实用性、技能性,并从实际到理论的反向推导教学模式,从而使用学生具备从事该职业的能力。

技能训练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20世纪90年代初引入我国,对我国的中职教育及至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计划改革产生了极大而深远的影响。

“素质培养”是以完善劳动者个体的人格,提高劳动者个体素质为目标,主张中职教育培养的学生不仅应用具备必要的知识与熟练的技能,而且还必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职业伦理,用终身化的教育思想、积极向上的精神和自主创业的意识,去对待和迎接现实的和未来的职业生涯。

XX职院课程设置及理论与实践教学安排表4

XX职院课程设置及理论与实践教学安排表4

XX职院课程设置及理论与实践教学安排表
培养层次:中高职贯通制表日期:2019年5月
说明:1.学期内安排有以周为单位的实习,则该表中教学周应减去实习周。

2.表中思政“基础”、思政“概论”分别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军事理论》课程在学生军训期间完成,由学工部具体负责。

包括军事理论学习(2学分36学时),军事训练(1学分30学时)。

4.按基础部意见:实用英语、应用文写作、高等数学三门课实训学时为0;体育与健康的实训学时比例按85%计算;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实训学时比例按50%计算。

5.为便于师资调配,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应用文写作课程东、西校区安排在不同学期,参见上表。

6.教学计划表中分几个学期完成的课程(即有续课),要列为几门不同的课程(如实用英语分两学期开设,课程名称用实用英语1、实用英语2,排在上下不同的行)。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教学大纲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教学大纲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一、课程基本情况(一)课程类别:教师教育类课程(二)修读方式:公共必修课(三)学时:36学时(四)学分:2学分(五)适用专业:全校师范生(六)适用对象:大三本科学生(七)考核方式:考查课(八)先修课程:职业教育学、职业教育心理学二、课程介绍(一)课程性质职业教育课程设计与开发是职业师范院校为培养合格职业教师开设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这门课程的基础定位是:以学生掌握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为基本目标,以培养学生职业行动能力为核心内容,以培养集理论、技能、师范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为教学出发点,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理论与学生专业教育联系起来进行教育教学。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立足于本专业了解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程序,熟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典型范式,能够灵活运用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理论和技能技巧参与或组织开发专业课程,为日后胜任职教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方式本课程应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教学可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境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社会调查等方法。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项目一职业教育课程及开发研究模块一:职业教育课程及课程开发任务一:了解课程任务二:理解职业教育课程模块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历程及趋势任务一:了解职教课程改革的发展历程任务二:掌握当代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模块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任务一:技术知识论任务二:知识论任务三: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知识观任务四:多元智能理论的学生观教学要求:了解职业教育课程及课程开发的概念;熟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历程及趋势;理解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能够用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理论解释职业教育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理解职业教育课程及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历程及趋势。

教学难点:掌握技术知识论、知识论、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知识观、多元智能理论的学生观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软件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构建

软件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构建

第11卷第2期2018年3月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Qingyuan PolytechnicVol. 11 , No.2Mar. 2018软件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构建王槐彬,张凯,庄越(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学院,广东广州510650)摘要:在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是实现中高职衔接的最有效载体,构建软件技术专业中高 职衔接课程体系,需要准确定位软件技术专业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开展中高职衔接的职业能力分析。

关键词:软件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中图分类号:G712.3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674-4896(2018)02-050-041引言在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体化的课 程体系是实现中高职衔接的最有效载体,是实施 中高职教育体系衔接的关键所在。

《国家中长期教 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 出,要“形成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 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 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 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 程衔接体系”。

广东省于2010年启动了“中高职衔 接三二分段”试点工作[1]。

从2014年开始,广东交 通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陆续与省内3所中 职学校开展了“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工 作。

本文以我校软件技术专业为例,探讨高职软件 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2软件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问题分析2.1基础课程缺少过渡中职生进入高职院校后,对文化基础课的学 习普遍感到困难,对高等数学、大学英语课程的学 习较为吃力。

在软件技术专业转段考核时发现中 职学生的编程能力较弱,在高职阶段学习进阶课 程时也进展较慢。

这与目前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的 重技能轻文化、重操作轻理论的现实相关,也反映出中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的思想和原则上的差异。

2.2专业课程设置重复,课程标准差异大中高职的专业课程有重复是允许的,在学习 要求、讲授内容与深度方面应有所区分。

中职教育课程开发与课程体系设置

中职教育课程开发与课程体系设置

中职教育课程开发与课程体系设置作者:帅匀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34期【摘要】中职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不可少缺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在近时期便显出发展快、规模大的特点.但旧的人才培养观念和模式还没有完全打破,许多方面还不能充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中职教育体系存在许多问题,如:专业和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师资素质教学设备等方面都需要重新审视。

一、课程设置与开发目前中职教育总体回升,但专业和地区发展不平衡,由此导致毕业生有效供给不足。

由于信息技术的飞跃,产业结构发生调整,企业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逐渐走上以高技术产业为主的发展道路,中职人才需由技能型向技术型转变,许多企业更新了设备和引进先进的流水线,从而增加了企业的技术含量,在生产一线涌现了许多与高新技术有关的职业岗位,同时一些原有的工作岗位和职务内涵日益丰富。

知识技术层次逐步提高。

因此原来的技能型人才已经很难适应这些岗位。

而逐步让位于技术型人才。

因此教育的专业设置要调整结构,重点开发培养企业急需的劳动密集型技术人才。

为此,必须转变观念,追中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实际情况。

对专业设置进行调整。

使之适应产业结构调整。

做优传统专业,做强特色专业,做精长线专业。

停办那些供大于求的专业,同时可以拓宽专业服务方向:如财会专业服务方向进一步扩大到金融、保险等。

开设市场继续前景看好的新兴专业,特别该注意的是要大力加快农村中职教育,发展农村中职教育作为新的增长点。

农民增收的根本出路在于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

如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使农民增加收入,根据当地的具体实际,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为重点,加快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而这些都有赖于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应围绕"农"字做文章,针对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经过周密论证,多开设一些涉农专业,如种植学,养殖业等,满足农村学生。

中职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计划表

中职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计划表

【中职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计划表】1. 引言中职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计划表,是学校为了培养学生丰富的劳动技能和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而制定的重要文件。

劳动教育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中职教育目标的重要保障。

2. 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和意义中职学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校本课程的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职业教育的不断改革,中职学校需要根据时代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不断完善劳动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另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够更好地贴近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求,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更好地实现个性化、因材施教。

3. 中职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为了确保中职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我们制定了以下几项原则来指导课程的开发:(1) 符合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和学生的成长需求;(2) 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3) 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职业导向;(4) 注重教材的多样性和多媒体教学的应用;(5) 注重课程的灵活性和因材施教的原则。

4. 中职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和方法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贯彻落实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体验性。

校本课程的内容应包括技能培训、实训实习、创新创业等多个方面,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课程与社会需求的对接。

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项目驱动教学、任务型教学、合作学习等,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

5. 我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在中职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我认为需要注重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创设更多的实践机会。

也需要注重课程的前瞻性和灵活性,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和方式,与时俱进。

还需要注重评价体系的建设,实现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6. 结语中职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中职烹饪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全文)

中职烹饪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全文)

中职烹饪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全文)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

烹饪的学习亦然。

烹饪的学习方式以前一直是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存在,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我国开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开始,烹饪的学习方式就有了一些改变,许多的中职院校都开设了烹饪专业。

烹饪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也尤为重要。

只有一套好的程体系,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

1 黑龙江地区中职烹饪专业课程体系1.1 黑龙江地区中职烹饪专业课程构成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至今,中职开设烹饪专业的课程是由以下学科构成的,大致上分为三类,分别是基础文化课、烹饪基础理论课和烹饪基础实践课。

基础文化课的包含的课程内容包含《数学》、《语文》、《外语》、《化学》、《计算机基础》、《政治》、《体育》、《无机化学》等。

烹饪基础理论课包含的课程内容包含《烹饪原料知识》、《烹饪概论》、《饮食营养与卫生》等专业基础理论课。

烹饪基础实践课的课程内容包含《烹调技术》、《面点制作技术》、《冷拼与食品雕刻技术》、《刀工加工技术》、《勺工技术》等实践课。

1.2 烹饪专业课程体系构成的不合理之处1.2.1 在黑龙江地区,中职的课程体系的构成是为了与高职衔接,并不是为了学生走上社会。

在三年制中职烹饪专业课程体系中,第一学年度的基础文化课和专业实践课的课时比例大约是2:1。

第二学年度的基础文化课和专业实践课的课时比例大约是1:1。

这样这样构建课程体系的原因是哈尔滨商业大学的旅游烹饪学院有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做为烹饪专业在黑龙江地区唯一的高职院校,中职学生是能够考入继续深造的。

但在考试的时候基础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分数比例为1:1这就是中职烹饪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基础文化课的课时比重居高不下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1.2.2 烹饪专业课程课时过少,导致学生竞争力过低。

众所周知,烹饪这门古老的学科除了理论知识,实践练习是最重要的,刀工、勺工、食品雕刻、拼摆、面点等烹饪技术都是要通过长期练习才能达到效果的。

而在基础理论课时比重过多的前提下,学生没有过多的专业基本功练习,导致学生在学校毕业时如果不进入高职进行学习,进入社会时达不到企业的要求,导致学生就业困难。

中职学校课程标准的编制(4.5)

中职学校课程标准的编制(4.5)

课程标准设计的基本理念与原则
◆基本原则
规范性原则:课程标准的文字表达要规范,技术要求和专
业术语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文体格式和内容有 符合规定的要求。 发展,能适应企业的要求,与职业标准相结合。
实用性原则:课程标准要切合实际,有利于职业学校的 操作性原则:课程标准的各项内容和要求应清晰明确,
开发项目组 行业技术专家 职业研发专家 资深专业教师 资深专业教师 行业技术专家 资深专业教师 行业技术专家 课程改革办公室
专业调研 工作任务分析
专业调研报告: 人才需求、改革思路、 培养目标与方向
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工作项目、工作任务、职业能力
专业技能课程: 课程设置、指导性教学安排、 教学条件及实训装备等 课程标准: 目标、内容与要求、实施建议等
课程标准设计的基本思路
◆课程标准的内涵
狭义的课程标准: 2.课程考核标准: 是对本课程在知识、能力、技能、素质等方面提出 的“质”和“量”的标准。 包括:课程的知识、能力、技能与素质的考核标准 考试大纲。 考核方法,应取得的证书名称及等级。
课程标准设计的基本理念与原则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 为本位,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满足学 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科 技进步的需要。
2.
课程标准设计的技术规范
◆ xxx专业教学标准
5.专业发展方向 康复护理方向 老年护理方向 …………… 二、招收对象及学制 三、培养目标及规格 1.培养目标 2.人才规格:
知识结构、技能结构、态度要求
3.等级和资格证书 4.本专业应修满学分:
课程标准设计的技术规范
◆ xxx专业教学标准

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开发

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开发

黑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开发构建模板根据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精神,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不断深化我省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教学改革,在充分调研论证基础上,初步构建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课程新体系。

一、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开发构建的思路中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开发构建是以企业市场调研和职业分析为基础,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内容、重构课程体系结构。

按照企业完整的工作过程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开发学习领域课程,根据学习情境描述,以行动导向教学原则来组织实施课程内容,完成课程评价。

同时将职业素养课程融入课程体系之中,突出职业人的职业素养养成教育,体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原则。

二、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开发的技术流程在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课程体系的解构与重构要以市场人才需求调研为逻辑起点,以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为依据,以校企专家合作开发为关键,实现课程体系建设与课程开发的创新。

图1 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开发步骤和流程1.市场调研,明确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岗位群对企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调研,确定专业所面向的职业及职业岗位群,了解每一个工作岗位对应的工作职责、任务、流程以及需要考取的职业资格证书等。

表1 职业岗位群分析2.根据职业岗位分析,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市场需求调研并对职业岗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和《国家职业分类大典》,确定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表2 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及人才培养目标3.基于职业岗位/岗位群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对职业岗位及岗位群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进行分析,整合实际工作任务,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1 *******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工作分析表
工作岗位主要
职责
具体
任务
工作流程工作对象
工作方

使用
工具
劳动组

方式
与其他任
务的关系
所需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

中级双师2.1制
定课
程标

理解专业标准—
—了解专业流程
——了解教学环
境,设备情况
课程
学生
教学环境、
场地、设施
设备
调研
分析
阅读
相关教
学文件
职业标

行业、企
业、职教
专家、基
础专业
课教师
专业人才方
案已经确定,
实施、评价基

知识
相关行业企业职业标
准知识、职业技能鉴定
知识、专业基本知识
能力
通过阅读理解专业标
准的能力;能够把握规
格教育标准的能力;具
有将教学内容序化的
能力;
职业
素养
2.2教
学设
计(实
训项
目开
发)
工作任务、教学
资源、学情分析
——选择教学载
体——选择教学
方法——实训设

知识
能力
职业
素养
2.3教知识
学实施能力职业素养
2.4教学评价设计评价方案—
—匹配评价资源
——实施评价—
—总结
教师
学生
工作成果
讨论
项目评

考核
相关教
学文件
行业企
业标准
行业、企
业、职教
专家团
队协作
个人
专业人才方
案、课程标准
已经确定,为
人才培养方
案优化提供
依据
知识
行业、企业标准知识,
课程标准知识,相关的
专业知识,
能力
了解整个工作流程,具
有高级工以上的职业
能力;具有较强的管
理、组织协调能力;能
够正确地使用评价手
段、工具;
职业
素养
2.5培训**助理双师了解培训对象—
—确定培训方案
——协调培训各
环节——实施培
训——示范——
评价、反馈
助理双师
学校各部

相关指导
老师
示范
听课
评课
考核
相关教
学文件
行业企
业标准
面对面
个人
团队协

师资培养知识具备相关的各种知识
能力
了解培训对象,能够根
据对象设计相应方案
的能力,沟通交流能
力,熟悉单一工种的操
作能力,掌握综合工种
的操作能力,能够运用
工艺规范实施评价的
能力
职业
素养
知识
能力
职业
素养
知识
能力
职业
素养
2.4培
训**助
理双师
表2 ***职业岗位职业能力分解表
岗位名称具体工作
任务职业行动
能力
职业基本技能职业专门技能综合能力核心能力或
职业素养
(方法能
力、社会能
力等)
注:1。

一个岗位填写一张表。

2.将市场调研的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也放在其中。

3.补充国家职业标准中对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

表3 ***职业岗位群职业能力汇总表
岗位名称具体工作
任务职业行动
能力
职业基本技能
(基于中类和小类要求,反映
行业个性和共性的行业通用技
能)
职业专门技能职业综合能力核心能力或
职业素养
(方法能
力、社会能
力等)
注:汇集表2各岗位职业能力,合并同类项,按照职业成长规律,将职业能力在纵向进行排序。

表4典型工作开发表
职业技能/职业能力典型工作典型工作任务备注
核心技能或职业素养(方
法能力、社会能力等)
职业综合能力
职业专门技能
职业基本技能
表5典型工作专家评审表
专业名称培养对象
典型工作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行动能力域岗位名称岗位工作任务职业行动能力
表6 课程开发分析表
典型工作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行动能力职业素养
学习者已基础
情况拟学习的
知识
拟训练的项
目或任务
备注
注:1个典型工作填写1张表
表7 专业技术课程序列表
序号课程名称教育目标学时典型工作任务证书
表8 ***专业课程结构
课程类别序号课程名称课程内容结构
德育课程1
德育
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道德与法律
经济政治与社会
哲学与人生
公共基础课程2 语文具有项目特征的案例
牵引知识的学习单元
组成的课程结构:
3 数学
4 英语
5 物理
6 体育与健康
7 计算机应用基础
8 心理教康
9 项目工作式课程1
以生活中若干事件为载体的行动单元,目的是实施做人做事教

由行动单元组成的课
程结构:
10 项目工作课程2
开发以企业文化为载体的行动单元,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专业课程(模块化课程与学徒课程)(教学做一体化)
任务驱动,训练某项或
某几项技能而整合相
应的知识点、技巧及经
验,建构模块化的课程
项目工作课程3
*****(取得职业资格证、中级)
由应用专业知识的行
动单元建构的衔接职
业技能(能力)的项目
工作课程
项目工作课程3
******(取得职业资格证、中级)
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到企业进行
中职校本课程
人文教育与企业教
育的融合
关于头脑风暴会议几点说明
1.专业头脑风暴会议人员组成
5~11名行业、企业代表 (一般是单数),—名组织协调员,一名秘书。

2.对协调员(主持人)的要求
1)协调员起促进作用,采用“头脑风暴”法,鼓励委员们进行讨论,并随时建议对正在讨论的问题进行复议,以此来肯定他们正确的表达和合理的观点。

2)协调员组织讨论,协调意见分歧。

协调员的工作不能影响委员会的技术判断或行动。

如果委员们认为某项技能或行为是他们职业的能力范畴,协调员必须把它写进图表。

3)如果委员们对技能的安排、技能的分解方法、技能排序的层次感到满意,协调员不得持有异议
4)如果某一术语与教育或词典不吻合,但又广泛应用并在领域内能够得到理解,而委员会又坚持使用这一术语,协调员不得反对。

由于委员会工作的连续性和一定的连贯性,协调员所作的一切必须当场进行。

5)协调员不能离开现场去解决问题
6)协调员必须预先进行训练,提高水平,以便能够在委员会的工作中出现问题时立即予以解决。

会后作业:
1.填写课程标准简表与学习模块标准简表
表4 课程标准简表
总学时开课学期/学时教材名称与编者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建议
宏观教学方法:
微观教学方法:
教学资源要求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考核与评价:
表5 学习模块标准简表
1.********
建议学时授课教师
教学目标:
工作任务(学习型工作任务):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建议
宏观教学方法:
微观教学方法:
教学资源要求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教师应具备的能力:考核与评价:
2.制订《****专业教学标准》(含各门课程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