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国化学优质课比赛-江苏-甲烷教学设计
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 教学设计 《甲烷》
![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 教学设计 《甲烷》](https://img.taocdn.com/s3/m/6da31666bed5b9f3f80f1c1a.png)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人教版《化学2》第60至62页一、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学生分析1.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对于《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的教学,《课程标准》要求了解甲烷的组成、结构、主要性质。
通过对甲烷分子结构的认识,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
《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江苏)将其进行了细化,知道甲烷的分子结构,了解甲烷的来源,了解甲烷的可燃性、取代反应等性质及主要用途。
人教版《化学2》让学生从熟悉的有机化合物入手,认识到有机化学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初步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目的、内容和方法,提供有机化学中最基本的核心知识,满足公民基本科学素养的要求,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和说明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和物质用途。
教材从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学习甲烷立体结构和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重点认识取代反应的特点,使学生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初步体会有机物分子结构的特点及其对性质的影响,让学生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加深对有机物和有机化学的整体认识。
初步学会对有机物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领域的学习兴趣。
2.学生分析学生在九年级化学学习中,已经学习了甲烷的物理性质和甲烷能燃烧的化学性质,在学习这一章有机化合物之前,又较系统地学习了无机化合物,初步了解了学习元素化合物的一般方法,初步建立物质性质和用途间的关系,为学习有机化合物奠定了一定基础。
有机化合物学习和无机化合物学习的不同点是:有机化合物更强调从结构角度认识机化合物的性质,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形成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教学内容起点低,强调知识与应用的融合,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一方面通过同学动手搭建甲烷结构模型,进一步深化认识甲烷的立体结构,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另一方面从科学探究甲烷和氯气的化学反应入手,充分利用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并从结构角度提升学生对取代反应的认识,符合学生认知螺旋式上升的特点。
全国化学优质课比赛 江苏 甲烷教学设计
![全国化学优质课比赛 江苏 甲烷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aadfd7f3186bceb18e8bb17.png)
精品文档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人教版《化学2》第60至62页江苏省南通中学一、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学生分析1.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对于《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的教学,《课程标准》要求了解甲烷的组成、结构、主要性质。
通过对甲烷分子结构的认识,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
《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江苏)将其进行了细化,知道甲烷的分子结构,了解甲烷的来源,了解甲烷的可燃性、取代反应等性质及主要用途。
人教版《化学2》让学生从熟悉的有机化合物入手,认识到有机化学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初步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目的、内容和方法,提供有机化学中最基本的核心知识,满足公民基本科学素养的要求,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和说明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和物质用途。
教材从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学习甲烷立体结构和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重点认识取代反应的特点,使学生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初步体会有机物分子结构的特点及其对性质的影响,让学生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加深对有机物和有机化学的整体认识。
初步学会对有机物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领域的学习兴趣。
2.学生分析学生在九年级化学学习中,已经学习了甲烷的物理性质和甲烷能燃烧的化学性质,在学习这一章有机化合物之前,又较系统地学习了无机化合物,初步了解了学习元素化合物的一般方法,初步建立物质性质和用途间的关系,为学习有机化合物奠定了一定基础。
有机化合物学习和无机化合物学习的不同点是:有机化合物更强调从结构角度认识机化合物的性质,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形成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教学内容起点低,强调知识与应用的融合,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一方面通过同学动手搭建甲烷结构模型,进一步深化认识甲烷的立体结构,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另一方面从科学探究甲烷和氯气的化学反应入手,充分利用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并从结构角度提升学生对取代反应的认识,符合学生认知螺旋式上升的特点。
2014年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大赛 课题:甲烷(江苏省南通中学 陈风雷)
![2014年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大赛 课题:甲烷(江苏省南通中学 陈风雷)](https://img.taocdn.com/s3/m/1e9da90652d380eb63946d09.png)
新闻链接
我们眼中的有机物质世界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organic compound) (methane)
江苏省南通中学
陈风雷
你了解吗
甲烷在自然界的存在
天然气
沼气
煤矿坑道气
油田气
你了解吗
甲烷在自然界的存在
可 燃 冰
你知道的
甲烷 自然界中的存在 (天然气、沼气等) 主要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可燃性)
Cl
三氯甲烷 (氯仿、有机溶剂)
Cl Cl
光
Cl C Cl + H
Cl
Cl
四氯甲烷(四氯化碳、有机溶剂)
活动探究四
二氯甲烷分子的结构
请通过搭建模型检验:有人根据二氯甲烷只有一 种结构,推测出甲烷分子是正四面体结构而不是 平面正方形。 用绿色小球(代表氯原子)替换模型上的白色小 球(代表氢原子)。 观察并交流!
碳原子 四面体结构
分享交流 结合搭建的模型,谈谈你的想法!
科学证实
甲烷分子的结构
X射线衍射仪
电子衍射试验仪
4个C-H键的长度和强度相同,夹角相等。
键长
键能
键角
活动探究二
甲烷能与高锰酸钾反应吗?
实验试剂 实验仪器 实验操作
甲烷气体(小针筒内)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白色点滴板 1.将2-3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滴在白色点 滴板上。 2.将点滴板上的试剂抽入针筒,并将塞 子塞上,轻轻晃动。 3.实验结束时,请将针筒内试液保留。 通常情况,甲烷性质比较稳定。
新闻链接
你了解吗
广泛应用
汽车行业
化工行业
电力行业
陶瓷行业
你知道吗
《甲烷》教学设计(部级优课)
![《甲烷》教学设计(部级优课)](https://img.taocdn.com/s3/m/301dbc9cb307e87100f69610.png)
第三章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教 学 设 计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②必 修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设计理念】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力求实现:“课程的设计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
【教材分析】教材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具体呈现课标的要求:第一部分是介绍甲烷的物理性质、存在和用途;第二部分是介绍甲烷的组成、成键特征和立体构型;第三部分介绍甲烷的稳定性、可燃性和取代反应。
我们可以看到这三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是:第一,甲烷的组成使它具有可燃性,从而成为一种重要的燃料;第二,它的立体构型解释了它的稳定性,因此在通常情况下可以稳定存在;第三,甲烷的成键特征解释了它的取代反应,并使其成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教材就是要引导学生在回忆旧知的基础上,深刻体会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自然科学思想。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知道甲烷是一种化石燃料,可以燃烧,能从甲烷的组成上认识燃烧反应的产物。
本章教学再次选择甲烷,主要考虑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便于学生从结构角度认识甲烷的性质,类推烷烃的结构和性质,建立从结构角度学习有机物性质的有机化学学习模式。
因此,本节教学的设计,要在学生初中知识的基础上,体现认识的渐进发展性原则;同时,考虑到学生前面已经具有了一些有关物质结构的上位概念,应当在有机化合物的学习中紧紧抓住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建立有机物的立体结构模型,帮助学生打好进一步学习的方法论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甲烷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分子式、电子式及结构式;掌握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掌握甲烷的化学性质,稳定性、可燃性,重点掌握取代反应;了解甲烷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演示、实验探究和多媒体动画等教学手段的实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探究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当今能源时代的了解,可燃冰和页岩气等的开采技术都还处于发展时期,提醒学生好好学习,学好化学,要肩负起自己的使命,为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发。
高中化学优秀教案甲烷
![高中化学优秀教案甲烷](https://img.taocdn.com/s3/m/9c2e8e37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d7.png)
高中化学优秀教案甲烷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甲烷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了解甲烷的结构式及分子式;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对实验中安全操作的重视。
二、教学重点:
1. 甲烷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2. 实验室中安全操作。
三、教学难点:
1. 甲烷的制备方法的操作技巧;
2. 实验室中的实验安全。
四、教学内容:
1. 甲烷的性质:无色无臭、易燃、燃烧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2. 甲烷的制备方法:碱金属与卤代烃反应、还原性杂环化合物与碱金属反应;
3. 实验室制备甲烷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提问导入,引出甲烷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2. 学习:展示甲烷的结构式、分子式,并讲解甲烷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3. 实验操作:实验室进行制备甲烷并观察其性质。
4. 总结:让学生总结甲烷的性质和制备方法,并将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六、教学资料:
1. 实验室设备:烧瓶、燃烧瓶、管道、管夹等;
2. 实验试剂:碱金属、卤代烃等。
七、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1. 实验中保持安静并注意操作规范;
2. 燃烧时保持距离,注意安全;
3. 确保实验室通风良好。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甲烷为例,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甲烷的性质和制备方法,并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实验安全,保障学生的安全是首要任务。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更加深入地掌握甲烷这一化学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验操作技能。
甲烷教学方案(设计)
![甲烷教学方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bddbb7931b765ce050814c9.png)
甲烷教学方案(设计)
●教学过程
CO
讲述]从实验现象我们知道,取代反应过程中甲烷分子的H原子是逐步被Cl原子所代替
CO
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有机物的开端,以最简单的物质引领学生进入有机化学的世界。
关键是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有机化学的方法,以及培养其建立模型的空间思维能力,体现在本节课上便是甲烷空间构型的建立。
本教案将其设计成探究活动,通过同学们亲身参与到模型的制作以及探究,帮助学生对此重点内容的掌握。
本节课的另一个重点及难点的内容——取代反应,也以探究的方式进行,但是其具体实施过程还不能够完全让学生参与进来,所以还不能完全体现探究的成果。
此方面需做进一步的改进和再设计,以达到学生最大程度理解和掌握的目的。
附一:
甲烷,来自臭水沟的呐喊
当耻辱、腐败和污秽裹在我的身上
当愤怒、孤独和悲哀充斥我的胸膛
我渴望—
渴望来自天外的阳光
在沉沦中发酵
在地狱里成长
挤出罪恶魔爪呀
我也有五彩的梦想
朋友啊,不要给我歧视的目光
纵然没有花的美艳芬芳
只要你恩赐—
恩赐一根火柴就好
我将用一生把生活照亮。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天然气的利用、甲烷》名师教案3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天然气的利用、甲烷》名师教案3](https://img.taocdn.com/s3/m/171009c7a5e9856a5712600a.png)
天然气的利用甲烷【课标解读】1、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了解甲烷的主要性质。
2、制作简单有机分子的结构模型。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甲烷的空间构型2、能从宏观、微观和符号三个角度描述甲烷的取代反应●过程与方法:1、定量计算得出甲烷的分子组成2、通过观察甲烷与氯气反应的现象,提高实验分析能力3、利用球棍模型模拟甲烷与氯气的反应,认识取代反应的实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一分为二的辩证观,提高环保意识【重难点】1、甲烷的结构特征2、甲烷的取代反应【学情分析】关于甲烷,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经学习了甲烷的燃烧反应和一些主要的用途。
教材在介绍这些知识时,非常注重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采取各种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地思维,帮助学生进行理解。
另外,结构式只表示出了甲烷分子中各原子的连接方式,而不能真实地反映出甲烷分子的立体结构,学生将会产生甲烷分子是平面型分子的错误认识。
而对分子的立体结构的认识有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有机分子结构的了解,并最终影响他们对有机物分子化学性质的了解和学习。
因此,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让学生在三维空间中对有机物分子有个真正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其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1、以学生为主体的“1+1主体建构课堂”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自主预习案的指导下【自主预习】,带着预习自测的问题针对性地、深入地学习【合作探究案】,老师课前进行知识梳理,学生进行独学,群学,展示,点评,教师再进行点拨,层层推进,逐步深化。
最后进行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2、多媒体教学法——运用flash动画+模型制作由于甲烷分子的正四体结构和甲烷的取代反应机理很抽象,对初学有机物的学生来说很难理解,是本节课的难点。
故用计算机的多媒体动画进行直观分析,辅以直观教具(模型)克服了理解上的抽象性,化解了难点。
实验录像的播放有助于全体学生观看到实验现象。
3、问题驱动教学——提高学习动机,问题创设环环相扣创设“如何制备空调制冷剂CHFCl2?”的学习情境,通过课堂学习,解决CHFCl2制冷剂的制备,再从环保角度考虑,提出环保型制冷剂——碳氢制冷剂(R290,丙烷)的制备,为下节课烷烃的学习埋下伏笔。
2014年全国化学优质课上课教案集《烷烃中的同分异构体》
![2014年全国化学优质课上课教案集《烷烃中的同分异构体》](https://img.taocdn.com/s3/m/9bce51d56f1aff00bed51eef.png)
烷烃中的同分异构体教学设计烷烃的学习,是学生在有机化学的学习尚处于启蒙阶段,对有机物结构的知识了解较少的情况下展开的,因此。
如何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有机物的结构知识,从结构的角度分析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是教师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
本节内容的教学可采用模型引导、驱动性问题情境的设置、学生主动搭建模型、体验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使学生掌握同分异构现象、烷基等基本概念及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从而掌握知识与技能,体验探究知识的过程与方法,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章知识起着连接高中化学必修和高中化学选修模块的作用,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具有双重功能,一方面提供有机化学最基本的核心知识,使学生从熟悉的有机化合物入手,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目的、内容和方法,另一方面为尽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的学生打好基础,帮助他们了解有机化学的概况和主要研究方法,激发他们深入学习的欲望。
而本节知识多从结构分析的观点,进而建立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从本质上认识掌握研究有机物结构的方法,为今后有机化学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需要有同分异构体的概念,教材以烷烃的结构和性质为背景,介绍了有机物的这些基本概念,因此这节课的内容在这一章是举足轻重的。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烷烃同分异构体及烃基的概念,学会判断简单烷烃及烷基的同分异构体数目及灵活应用所学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用实物组装简单烷烃的结构模型,帮助学生建立对有机物空间结构图的想象模型,掌握科学研究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方法,提高解决有关同分异构体书写判断等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互结合从而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增加对有机化学学习的兴趣,通过搭建模型,使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培养积极的创新能力和勇于探索的学习品质。
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认识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高中化学《甲烷(1)》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化学《甲烷(1)》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4fbfe7f5335a8102d220e4.png)
《甲烷》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概念。
2.使学生记住甲烷的物理性质及存在、用途。
3.使学生学会通过甲烷的分子结构,认识甲烷的化学性质。
4.通过动手搭建模型培养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甲烷的结构与化学性质难点:甲烷的结构三、教学方法自主预习合作学习探究演习四、教学过程【导入】开门见山,直接引入课题。
【展示目标】组织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过渡】学生观察几种常见物质的组成,初步感知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
【学习新知】1.引导学生明确有机物的组成元素。
2.设计文字游戏:从“碳”、“氢”这两个汉字中各取一部分组成一个汉字“烃”,以及它的发音,从而引导学生认识烃的概念。
3.推理甲烷是最简单的烃,引导学生了解甲烷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巩固练习】组织学生完成巩固练习,深化对有机物知识的认识。
1.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A. COB. CO2C. H2CO3D. CH3CH2OH2.下列物质中属于烃的是:()A.H2OB.C2H2C.C2H5OHD.金刚石(C)【过渡】组织学生书写甲烷的化学式、电子式、结构式,激发学生对甲烷分子机构的探究欲望。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依据甲烷的结构式,利用老师提供的圆球和牙签制来作甲烷的结构模型。
当学生完成甲烷的结构模型后,点评学生制作的模型,提出问题,再利用气球模型来验证,最后总结得出甲烷的分子结构:正四面体结构。
介绍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帮助学生理解甲烷的分子结构。
【检测】组织学生完成检测题,巩固认识甲烷的分子结构。
3.下列关于甲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烷分子具有正四面体结构B.甲烷分子中4 个C-H 键是完全等同的键C.甲烷分子中含有非极性键共价键D.甲烷分子中均是极性键共价键【学习指导】组织学生阅读课本61 页第2.3.4 自然段,了解甲烷的相关知识,思考完成下列任务:1.记忆甲烷的物理性质。
2.了解甲烷的稳定性。
3.书写甲烷与氧气反应的方程式。
甲烷上课教案
![甲烷上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f5bd40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66.png)
甲烷上课教案教案标题:甲烷上课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甲烷的基本特性和化学结构。
2. 掌握甲烷的制备方法和主要应用领域。
3. 能够解释甲烷在环境和能源方面的重要性。
4.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时间:2个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 引发学生对甲烷的兴趣,可以通过展示一些与甲烷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并提出问题,如“你认为这是什么物质?你知道它有什么用途吗?”- 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的动机。
2. 知识讲解(20分钟):- 介绍甲烷的化学式(CH4)和分子结构,并解释其为什么被称为“天然气”。
- 介绍甲烷的制备方法,包括从化石燃料中提取和生物转化两种途径。
- 介绍甲烷的主要应用领域,如燃料、能源和化工等。
3. 实验演示(15分钟):- 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演示,展示甲烷的燃烧特性。
可以使用甲烷气体与氧气的混合物,用火柴点燃观察火焰的颜色和形状变化。
- 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并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讨论。
4. 小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甲烷在环境和能源方面的重要性。
-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并引导他们思考甲烷的优点和缺点。
5. 总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甲烷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并留下一些思考题以作为下节课的引导。
第二课时:1. 复习(5分钟):- 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甲烷的化学结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2. 学生报告(15分钟):- 让学生准备并进行甲烷相关的研究报告,可以包括甲烷的生产、使用和环境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 学生可以选择口头报告或以小组形式进行展示。
3. 问题解答(15分钟):- 回答学生在上节课中提出的问题和疑惑。
- 鼓励其他学生提出补充性的问题,并与学生进行讨论和解答。
4. 拓展活动(15分钟):- 提供一些与甲烷相关的拓展活动,如观察甲烷气体的密度、研究甲烷的环境污染问题等。
甲烷课程设计
![甲烷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b2e055c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de.png)
甲烷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甲烷的基本知识,包括甲烷的结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
学生需要能够理解甲烷的分子结构,描述其物理和化学性质,掌握甲烷的制备方法,并了解甲烷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描述甲烷的分子结构和命名规则。
2.解释甲烷的物理性质,如密度、溶解度等。
3.阐述甲烷的化学性质,如燃烧、取代反应等。
4.介绍甲烷的制备方法,如天然气提取、实验室合成等。
5.探讨甲烷的应用领域,如燃料、化工原料等。
技能目标包括:1.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或观察,验证甲烷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2.学生能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与甲烷相关的问题。
3.学生能够设计实验,制备甲烷并观察其反应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学生能够认识到甲烷作为化石燃料的重要性,并关注其在能源领域的应用。
2.学生能够了解甲烷的环境影响,如温室效应,并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3.学生能够培养对化学科学的兴趣,提高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甲烷的结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
具体的教学大纲如下:1.甲烷的分子结构:介绍甲烷的分子式、结构特点和命名规则。
2.甲烷的物理性质:讲解甲烷的密度、溶解度、熔点等物理性质。
3.甲烷的化学性质:探讨甲烷的燃烧反应、取代反应等化学性质。
4.甲烷的制备方法:介绍天然气的提取过程、实验室合成甲烷的方法等。
5.甲烷的应用:讲解甲烷作为燃料、化工原料等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甲烷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甲烷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如甲烷泄漏事故、甲烷利用技术等,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学生动手进行甲烷的制备和性质实验,增强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高中化学公开课优质课甲烷
![高中化学公开课优质课甲烷](https://img.taocdn.com/s3/m/bba6b4d7e2bd960591c67740.png)
甲烷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选择于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这一节是学生在中学阶段第一次接触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有关内容,有机化学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烃是一切有机物的主体,而甲烷作为烷烃的第一个最简单的分子,学生对他的理解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对各种有机物的理解,因此本节内容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有机物的学习方法有重要的作用。
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甲烷的结构特点和取代反应。
难点:有机物立体结构模型的建立,帮助学生从化学键的层面认识甲烷的结构和取代反应。
二、学情分析通过初中化学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甲烷的物理性质,知道甲烷是一种化石燃料,可以燃烧,能从甲烷的组成上认识燃烧反应的产物。
通过必修一和必修二第一章的学习,储备了物质结构和化学键知识,掌握了电子式和结构式的书写方法,能从化学键的角度解释化学反应的本质。
甲烷与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对此比较有兴趣。
三、教法与学法1.教学方法主题引入,诱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引出答案→归纳总结。
并与实验探究、多媒体有机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出师生互动和谐的课堂。
2.学习方法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充分的进行探究和讨论、交流。
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四、教学思路采用板块教学,分为四个学习板块。
即:板块一:甲烷的物理性质;板块二:甲烷的结构探究;板块三:甲烷的氧化反应;板块四:甲烷的取代反应。
通过创设情境,引出本节课的知识点,再用探究实验进行深化,将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
整个教学过程将基于信息化环境中,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弥补学生对微观世界的陌生感。
在课堂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五、教学环节板块一:自主建构物理性质【图片展示】——天然气、可燃冰、瓦斯、沼气,【视频播放】----西气东输。
【提出问题】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之间有什么联系?为了合理利用和开发这些能源,有必要对甲烷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解引导学生学习课本中甲烷的知识。
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 教学设计 《甲烷》
![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 教学设计 《甲烷》](https://img.taocdn.com/s3/m/ddd52739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52.png)
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教学设计《甲烷》本文介绍了有机化合物甲烷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学生需要了解甲烷的组成、结构、性质和用途。
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实际出发,通过研究甲烷结构和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让学生初步了解有机化学的对象、目的、内容和方法。
学生在研究有机化合物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有机化合物研究更强调从结构角度认识性质和用途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起点低,注重知识与应用的融合,通过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和结构,提升学生对取代反应的认识,符合学生认知螺旋式上升的特点。
下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吗?的提问,引导学生回顾旧知,为新知的研究做好铺垫。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回顾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教师活动通过图片分析,回顾甲烷的存在和主要性质,引出甲烷的结构特点和取代反应的研究。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图片,了解甲烷的存在和主要性质。
教师活动通过史料研究,介绍甲烷结构的历史探究过程,引导学生猜想甲烷的立体结构模型,并通过模型搭建加深学生对甲烷结构的认识。
学生活动学生猜想甲烷的立体结构模型,并通过模型搭建加深对甲烷结构的认识。
教师活动通过甲烷和氯气的科学探究实验,让学生了解取代反应,并引导学生从化学键的层面认识甲烷的结构和性质。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了解取代反应,并从化学键的层面认识甲烷的结构和性质。
教师活动通过拓展思维,探索发现深入认识甲烷的立体结构,让学生体会到结构与性质有内在的联系和变化规律,并学会主动去发现和掌握这些规律。
学生活动学生探索发现深入认识甲烷的立体结构,体会到结构与性质有内在的联系和变化规律。
教师活动通过归纳总结,结束新课建构有机物研究新思维,让学生对甲烷的结构和性质有更深刻的认识。
学生活动学生归纳总结,对甲烷的结构和性质有更深刻的认识。
六、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参与度、实验操作水平和课后作业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检测学生对甲烷结构的掌握程度和对有机化学的研究兴趣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和改进。
《甲烷》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
![《甲烷》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https://img.taocdn.com/s3/m/e06d64fa2f60ddccdb38a010.png)
教学内容:甲烷是高中有机化学的起始课,主要内容是其结构、性质和用途。其中甲烷的结构和取代反应及其特点都是重点。
在学习甲烷结构时,学生第一次接触到了空间结构这一认识有机物分子结构的角度。而空间结构又是认识有机物分子结构的重要方面。所以需要通过甲烷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起这一认识角度。
同样,甲烷的氯代反应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典型的有机反应。此反应很好地体现出有机反应的一般特点。学生学习甲烷的氯代反应,从分子结构上形成对氯代反应的认识。
②学生能够进一步分析出甲烷分子稳定性可能与碳氢键的强弱有关。
学生拼插甲烷的球棍模型并总结出其结构特点:
(1)碳四价规则
(2)碳氢键较强
(3)正四面体结构
认识甲烷的分子结构特点以及其与甲烷稳定性的关系。
发展学生的物质结构观。
【过渡】
甲烷能够作为化工原料生产氟利昂
【演示实验】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讲解】甲烷氯代反应过程中的四步反应及其特点。
学生情况:在学习本课时,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原子结构、化学键的知识和研究物质的过程与方法的经验,思维具有定独立性和主动性。但还是以感性认识为主,理性认识还有待提高。
教学方式:问题解决式、综合启发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甲烷的空间结构特点;能从宏观、微观、符号三个水平描述甲烷的取代反应。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甲烷稳定性与其分子结构关系的讨论,发展对结构与性质关系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研究甲烷的分子结构和反应规律对指导其实际应用的意义。
感受化学研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价值。
教学过程
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冰”生火焰—引出可燃冰。
全国化学优质课比赛-江苏-甲烷教学设计
![全国化学优质课比赛-江苏-甲烷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bdd3410580216fc700afd82.png)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人教版《化学2》第60至62页江苏省南通中学一、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学生分析1.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对于《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的教学,《课程标准》要求了解甲烷的组成、结构、主要性质。
通过对甲烷分子结构的认识,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
《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江苏)将其进行了细化,知道甲烷的分子结构,了解甲烷的来源,了解甲烷的可燃性、取代反应等性质及主要用途。
人教版《化学2》让学生从熟悉的有机化合物入手,认识到有机化学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初步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目的、内容和方法,提供有机化学中最基本的核心知识,满足公民基本科学素养的要求,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和说明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和物质用途。
教材从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学习甲烷立体结构和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重点认识取代反应的特点,使学生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初步体会有机物分子结构的特点及其对性质的影响,让学生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加深对有机物和有机化学的整体认识。
初步学会对有机物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领域的学习兴趣。
2.学生分析学生在九年级化学学习中,已经学习了甲烷的物理性质和甲烷能燃烧的化学性质,在学习这一章有机化合物之前,又较系统地学习了无机化合物,初步了解了学习元素化合物的一般方法,初步建立物质性质和用途间的关系,为学习有机化合物奠定了一定基础。
有机化合物学习和无机化合物学习的不同点是:有机化合物更强调从结构角度认识机化合物的性质,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形成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教学内容起点低,强调知识与应用的融合,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一方面通过同学动手搭建甲烷结构模型,进一步深化认识甲烷的立体结构,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另一方面从科学探究甲烷和氯气的化学反应入手,充分利用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并从结构角度提升学生对取代反应的认识,符合学生认知螺旋式上升的特点。
教学案例-甲烷
![教学案例-甲烷](https://img.taocdn.com/s3/m/2a5b0f3a0b4c2e3f57276354.png)
《甲烷》教学案例【案例背景】苏教版化学教材突出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渗透了“实验是验证与探究的重要手段,是化学研究的基础”。
科学探究的具体设计力求突出科学素养,体现学生的主题作用,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所喜爱,并让学生安于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发。
怎样在化学课堂中更好的处理好“知识点落实”充分运用探究手段的关系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实现化学总体教学目标的基本前提。
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也是学习有机化学的基础。
在初中化学中已经介绍了甲烷的燃烧反应和一些主要的用途。
在此基础上,本节的教学内容将进一步介绍甲烷的分子结构,主要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取代反应,受热反应)等。
教材在介绍这些知识时,非常注重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采取各种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地思维,帮助学生进行理解。
另外,教学过程还突出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通过对新能源储量及优势介绍,让学生了解并关注时事,理解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必要性,珍惜、节约资源并让部分有兴趣的同学立志投身到燃料的研发事业中去,投身科学事业。
【案例描述】片断一我国的石油与天然气资源[阅读] 我国的石油与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师:化石燃料的组成元素和成分是什么?在生产和生活中有何重要作用?生:学生查阅有关化石燃料资料,进行课堂演示和讨论。
师:展示“西气东输”相关资料,提问: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的石油资源不多,你对解决能源危机有什么建议?生:讨论解决能源危机的建议。
师:总结归纳,提出节约能源的必要性,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意义。
片断二甲烷分子组成和结构特点情景创设:已知甲烷的密度在标准状况下是0.717g/L,含碳75%,含氢25%,请利用这些数据确定他的分子式。
师:甲烷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1mol甲烷中含有碳、氢元素的物质的量是多少生:讨论,回答。
M=0.717 g/L×22.4L/mol=16 g/mol,n(H)=16 g/mol×25%/1 g/mol=4,n(c)=16 g/mol×75%/12 g/mol=1师:从计算中可以得出1mol甲烷分子含有1mol碳原子,4mol氢原子,所以甲烷的分子式可以写为CH4学习反馈:掌握根据元素含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确定有机物分子式的方法。
甲烷教学设计(1)
![甲烷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01ca55b3dd3383c4bb4cd2c3.png)
《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本节课的教材依据是苏教版高一年级必修2模块中的《天然气的利用——甲烷》。
本节课遵循新课改的理念,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例体会甲烷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采用“搜集相关材料—分析结构—实验操作—分析讨论—得出结论”的学习方法,在实验探究中学习甲烷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动手做、动眼看、动脑思、动口议”,手、眼、脑、口多种感官同时并用,使学生在“做化学”中“学化学”,深切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材分析甲烷是学生进入高中有机化学部分学习的大门,同时本节内容也是在学生通过初中学习,初步认识甲烷的燃烧反应和一些主要用途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甲烷的分子结构角度来认识甲烷的化学性质,很好地体现了初高中教材的自然衔接。
这样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心理因素考虑,更易接受和认识,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内容,教材起点低,强调知识与应用的融合。
因此,在教学设计时要关注学生生活经验,将学习内容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创设情境,要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为主,不盲目拓展加深。
逐步引领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建立有机物“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为后续的有机化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经了解了甲烷的物理性质、燃烧反应和一些主要的用途,因此在介绍这些知识时,要关注与已有知识的联系,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学生在必修2专题1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化学键与物质结构理论的基本知识,可以在老师指导下,写出甲烷的电子式和结构式。
但学生的空间想象思维还相对较差,并且对比较抽象的原子结构和化学键知识理解不够透彻,因此要让学生在三维空间中对有机物分子真正了解,进而学习其化学性质,最终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甲烷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用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人教版《化学2》第60至62页
江苏省南通中学
一、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学生分析
1.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
对于《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的教学,《课程标准》要求了解甲烷的组成、结构、主要性质。
通过对甲烷分子结构的认识,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
《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江苏)将其进行了细化,知道甲烷的分子结构,了解甲烷的来源,了解甲烷的可燃性、取代反应等性质及主要用途。
人教版《化学2》让学生从熟悉的有机化合物入手,认识到有机化学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初步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目的、内容和方法,提供有机化学中最基本的核心知识,满足公民基本科学素养的要求,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和说明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和物质用途。
教材从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学习甲烷立体结构和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重点认识取代反应的特点,使学生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初步体会有机物分子结构的特点及其对性质的影响,让学生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加深对有机物和有机化学的整体认识。
初步学会对有机物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领域的学习兴趣。
2.学生分析
学生在九年级化学学习中,已经学习了甲烷的物理性质和甲烷能燃烧的化学性质,在学习这一章有机化合物之前,又较系统地学习了无机化合物,初步了解了学习元素化合物的一般方法,初步建立物质性质和用途间的关系,为学习有机化合物奠定了一定基础。
有机化合物学习和无机化合物学习的不同点是:有机化合物更强调从结构角度认识机化合物的性质,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形成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教学内容起点低,强调知识与应用的融合,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一方面通过同学动手搭建甲烷结构模型,进一步深化认识甲烷的立体结构,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另一方面从科学探究甲烷和氯气的化学反应入手,充分利用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并从结构角度提升学生对取代反应的认识,符合学生认知螺旋式上升的特点。
对于甲烷结构的认识以历史上科学家的不断探索过程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
甲烷的结构特点和甲烷的取代反应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通过甲烷和氯气的科学探究实验,认识取代反应,并通过甲烷立体结构模型的搭建,使学生头脑中的思维模型更加直观化,引导学生从化学键的层面认识甲烷的结构和性质。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要为学生设计好学习新知识的阶梯,帮助他们顺利地解决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护他们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目标
了解甲烷的分子结构和主要性质,认识取代反应,初步体会有机物分子结构的特点及其对性质的影响。
通过实验探究甲烷和氯气的化学反应,初步学会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
让学生体会到结构与性质有内在的联系和变化规律,并学会主动去发现和掌握这些规律,认识有机化学结构的内在美。
碳原子的原子结构特征特别是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决定了它与其他原子之间的结合方式,并赋予了其特有的性质特征,决定其用途。
这种连锁关系恰是有机化学的“多米诺骨牌”,其中结构是关键,把握好物质的结构并结合物质所处的反应条件,使学生对其性质、用途的认识更上一个层次。
本课基于结构角度采用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是最有效的。
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基于个体体验活动的产物,是在不断变化的社会情境中形成的。
学习者是“活动式探究者”和“知识的建构者”,揭示有机物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教给学生认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帮助学生化解思维障碍,促使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进行主动建构。
三、教学重难点
将甲烷分子的结构特点和甲烷的取代反应作为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基于改变学生对无机化合物认识惯性去学习有机化合物,学生已有认知习惯并没有对物质性质和物质结构建立十分紧密的联系,而对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学习来说有机物的结构是基础,这也是它们和无机化合物性质学习的不同特性,需要学生了解。
四、教学流程图
五、教学过程
六、教学设计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根据新课程倡导的化学教学理念,创设探寻甲烷立体结构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指导学生运用科学实验探究甲烷与氯气的反应,真正使学生转变思维方式,打开学习有机化学的新视角。
体验是认识的前提,本课从甲烷立体结构的探索历程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学生对甲烷立体结构的亲身体验。
通过让学生搭建甲烷的立体结构模型及后续两组探究实践活动,强调在学生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进行主动、自主、有意义的自我建构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交流、互动的基础上共同进步,同时让学生体会分子结构的重要性,初步形成有机化合物的学习观。
引导学生对自己搭建的模型作出评价,并对比其他同学搭建的模型,学会比较、分析、推理。
探究活动结束后,让学生说出他们自己对甲烷分子立体结构认识,促使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
在互动过程中,学生自己建立对有机物结构的理解,体现个体想法的独特性,这也是课堂其他同学学习的珍贵的资源和素材。
本课将学生对甲烷立体结构的认识体验融入课堂,激发学生潜在智能向多方发散,课堂也因学生切实的体验融入而激活,赢得学生对有机结构的深度构建,使学生得到情感体验,人格提升、个性张扬,充分发挥元认知的作用。
科学探究是化学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本课教学设计注意将实验作为科学探究
的重要手段,选择与教学相适应的实验资源并加以改进优化。
如增设单独对氯气进行光照的对比实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严谨性,用对比方法促使学生意识到如何排除实验的干扰因素,体现科学探究的严密性,既突出教学重点,又突破教学难点,加深学生对甲烷与氯气反应光照条件等的认识。
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不但获取了新知识,同时理解了科学实验的意义。
这样的课堂有效强化学生的实验观,提升学生的科学实验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