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气与水的反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氯气与水的反应(运用三重表征方法设计教案)

从自来水厂用氯气来杀菌消毒说起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理念下的化学教学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的建构活动”,即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基于问题学习”是建构主义所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同时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发现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源泉和动力。基于建构注意理论的指导,本设计以层层递进的问题式教学为主,辅助以实验、幻灯片、讨论、归纳等手段,引领学生发现问题,在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并进一步深化,将所得知识进行应用,学生在体验到不断解决问题的成功感的同时,逐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二.教学背景分析

氯元素是一种典型的化学性质活波的主族元素,也是生活中一种很常见的、化工生产中很重要的元素,了解氯元素的性质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探讨卤族元素的性质,从而与其他系列元素性质比较来归纳元素周期律,关于氯气的性质本节教材的内容包括三部分:

1、氯气的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氯气与非金属(氢气)、金属(钠、铁、铜)、水、

碱的反应和氯气和溴离子、碘离子在溶液中的置换 ],3、氯离子的检验。在氯气的化学性质中,重点讨论了氯气与水的反应以及氯气与碱的反应,同时重点探究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以及次氯酸的漂白作用。

学生在初中阶段对非金属元素的性质了解不多,只学习了氧元素的性质,而在高一前一段内容学习了金属的性质和一种非金属-硅的性质,基本可以运用原子结构的基本理论分析浅层的元素性质的内容,基于此情况预测,学生可以依据氯元素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可以推测出氯元素是一种活波的非金属元素,最常见的化合价是-1价。设计合适的情境和问题,学生就可以分析、归纳出氯气的各种性质。

三.教学内容

本次课学习的是氯气与水的反应,主要包括氯气与水的反应产物探究与次氯酸的强氧化性两部分内容。

1.问题导入

通过日常生活中自来水厂用氯气来杀菌消毒的现象,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进入氯气与水反应的探究。

2、探究学习

宏观表征:实验一(教师操作):在一个充满黄绿色氯气的矿泉水瓶中,加入水,充分震荡。提出疑问“氯气溶于水后,可能与水发生反应吗,反应产物有那些微粒?”引发学生思考。然后通过学生自主设计探究实验来进行氯水成分探究。

符号表征:实验二:学生进行验证实验,并确定氯气与水可以发生反应,生成物有H+ 和Cl-

实验三:学生探究氯水的漂白成分。

微观表征和符号表征:教师指出漂白作用是次氯酸,同学们观看氯气与水反应的微观过程,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3、总结课程

梳理并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课后有关习题和思考题。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Cl

2与H

2

O是否反应;学习反应产生了新的物质;

2、理解Cl

2与H

2

O的反应;能够书写氯气与水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可以写出氯水的成分,了解氯水的漂白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假设推理、讨论交流,学生能够培养逻辑推理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2、通过科学推测、引导发现、实验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同时强化合作能力。

3、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探究过程;增强自主学习能力;认识氯气溶于水的本质。

2、体会实验探究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他们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

3、了解氯气的生活应用现象,学生形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Cl

2是否与H

2

O反应;氯水成分探究;氯水的漂白作用;

教学难点氯水的组成;

教学方法问题引导─实验探究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

本次课程由生活情景引入,由问题带出本节课的重点“氯气与水的反应产物探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力求让学生易于接受学习内容,并培养其实验探究能力,达到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要求。

其中具体使用了以下教学方法:问题导入法;启发法;视频了解法;理论应用于实践。

新课理念下中学化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1、兴趣化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培养学生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青少年心理特点和教材的编写风格及新课标的理念,都需要运用兴趣化教学策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本节课从问题引入,极大地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有效地运用了兴趣化的教学策略。

2、生活化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而化学教学离不开我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实施生活化教学。

本节课以图片的形式呈现日常生活中关于氯气的应用现象,理论联系实际,教学与生活密切相关,让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去理解生活现象,牢记知识点。

3、信息化教学策略

当今社会下在处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则必须实施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策略最终目的是学生不再是信息简单机械的接受者,而要让学生成为信息的运用者,在互动的信息中将知识进行重组,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节课将利用大量信息资源,运用PPT与视频等教学媒体,注意配合老师的讲解,以达到呈现知识的最好效果。

4、三重表征的教学策略(重点运用)

多重联系策略也即三重表征策略是指在学习化学用语时,有意识地将化学符号与它所代表的的宏观事物、所反映的微观结构有机联系起来,深入挖掘符号本身所承载的多重意义,使化学用语的含义具体化,从而做到在理解化学用语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技能的学习,而不是将化学用语当作孤立的符号去机械记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