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and5.2框架结构近似计算共44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中国:楼盖在自身平面内的最大相对位移小于建筑物长度 的1/12000时,则可认为属刚性楼盖。
大多数国家均采用了刚性楼盖假定。
例外: 楼面有大开孔 楼面有较长的外伸段 底层大空间剪力墙结构的转换层楼面及楼面的整体性差时
宜对采用刚性楼面假定的计算结构进行调整或在计算中考 虑楼面的平面内刚度。
3
在上述假定下,内力分析要解决两个问题: 1)按各片抗侧力结构的相对刚度大小,分配水平力 2)计算每片抗侧力结构在所分到的水平力作用下的内力 及位移
2020/5/8
10
§ 5.2.1 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近似计算方法——分层法
1.适用范围
主要用于计算多层多跨且梁柱全部贯通的均匀框架。当 梁柱线刚度比值, ib 3 或框架不规则时,不适用
ic
2. 计算假定:
➢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可忽略框架的侧移
➢ 在计算时不考虑本层梁竖向荷载对其他各层杆件内力的影 响。
1
2、平面结构假定 三维空间结构——平面结构 沿两个正交主轴分为若干个平面抗侧力结构。该平面内 的抗侧力结构只承受平面内的水平力,不承受垂直于平面 的水平力,垂直于平面的水平力由另一方向的抗侧力构件 承担。
3、刚性楼面假定 各平面抗侧力构件,通过楼板的连接而形成一个空间整
体结构,一般假定楼盖在自身平面内刚度无穷大,在平面 外刚度可不考虑。
§ 5.1 框架结构设计概述
一、基本假定 1、弹性假定: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整体工作按弹性状态考虑, 内力和位移按弹性方法计算。
但对于框架梁等构件,可考虑局部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 节点处——塑性变形——塑性铰——内力重分布
塑性铰:是对进入塑性工作阶段的截面的一种称呼
1)传递塑性极限弯矩Mu 2)单向性
➢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
中框架:I=2I0
边框架:I=1.5I0
➢ 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盖:
中框架:I=1.5 I0 边框架:I=1.2 I0
➢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盖:
中框架:I=I0 边框架:I=I0
截面形式选取: 框架梁跨中截面: T型截面 框架梁支座截面: 矩形截面
注:I0为矩形截面框架梁的截面惯性矩
13
例题:
竖向荷载按面积分配
2020/5/8
14
下柱 右梁
0.332 0.668
G -131.25
43.58 87.67
1/2
- 12.4
4.12 8.28 47.7 - 47.7
1/3
15.9 D
左梁
0.353
131.25
下柱
0.175
H
右梁
0.472
-73.2
43.84
-31.62
-24.8 -12.3 -33.17
2020/5/8
8
计算简化与假设: ◆忽略杆件的抗扭转作用 ◆空间三向受力的框架节点简化为平面节点,受力状态分为 ★ 刚接节点: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 铰接节点:装配式框架结构 ★ 半铰接节点:装配式框架结构
2020/5/8
9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结构构件的截面抗弯刚度
考虑楼板的影响,框架梁的截面抗弯刚度应适当提高
4.14
7.17
-3.99 -1.98 -5.34
150.44 -14.28 -136.16
E -4.76
右梁 下柱
0. 864 0.136
73.2 I -63.24 -9.96 -16.58 14.33 2.26 7.7 - 7.7
F -2.57
最终结果:
➢ 分层计算的梁端弯矩为最终弯矩
➢ 上下层所得同一根柱子内力叠加,得到柱得最终弯矩
2020/5/8
16
2020/5/8
变形特点 (1)不考虑轴向变形的
影响,同一层各节点 水平位移相等
(2)(ib>3ic)时,节
点转角接近0
17
P
P
y=h/2
h 计算思路:
1.反弯点的位置
P
y=h/2
h
y
2.反弯点的剪力
反弯点
y=2h/3
h
y
4
二、框架结构计算方法分类 空间结构分析:TBSA、TAT、广厦、PKPM 平面结构分析: 1)精确法——力法、位移法 2)渐进法——力矩分配法、迭代法、无剪力分配法
3)近似法——分层法、反弯点法、D值法
手算优点:容易理解结构受力性能的基本概念,掌握结构分析的 基本方法 手算缺点:繁杂、耗时
5
平面结构分析方法特点:
➢ 假定上下柱的远端为固定,实际仅底层柱为固定,其它柱
端均为弹性支座。修正:除底层柱外,各层柱线刚度 乘以0.9,柱的传递系数为1/3;底层柱1/2。
2020/5/8
11
3.分层法计算要点 1)将多层多跨框架分层:即每层梁与上下柱构成的单层作为计 算单元,柱的远端为固定端
12
3.分层法计算要点
2)按弯矩分配法计算各单元内力 3)各层柱的线刚度乘以折减系数0.9(底层柱除外)。楼 层柱弯矩传递系数为1/3,底层柱为1/2 4)横梁的最后弯矩即分层计算所得弯矩 5)柱的最后弯矩为上、下两相邻简单刚架柱的弯矩叠加 6)需要时,对叠加后节点不平衡弯矩,在本节点内,可作 一次分配平衡 7)画出结构弯矩图
3、近似法:对结构引入较多的假定,忽略一些次要因素,进行 简化计算;概念清楚,计算简单,易于掌握,精确度足够
6
三、计算简图
1、计算单元的确定
◆忽略框架结构纵向与横向框架之间的空间联系,忽略空间 作用
2020/5/8
7
➢ 计算简图: ◆ 杆件以轴线表示 ◆ 梁的跨度:框架柱轴线距离 ◆ 层高:结构层高,底层柱长度从基础承台顶面算起 ◆ 注意:建筑标高-结构标高=装修层高度 跨度差小于10%的不等跨框架,近似按照等跨框架计算
➢ 节点会不平衡,误差不大。如误差较大,可将节点不平衡弯 矩再进行一次分配
2➢020/5根/8 据弯矩M——剪力V——轴力N
15
§5.2.2 水平荷载作用下内力近似计算方法——反弯点法
➢ 水平荷载:风力、地震作用 ➢ 条件:梁的线刚度与柱的线刚度比≥3 ➢ 假定:
(1) 梁的刚度无限大; (2) 忽略柱的轴向变形; (3) 假定同一楼层中各柱端的侧移相等 (4)反弯点高度:底层距底端2h/3,其他层取中点
1、精确法计算假定少,较为接近实际状况,但需建立大型 的代数方程组,利用计算机求解。
2、渐进法通常利用一般的数学运算,使解答逐步趋近于正确值。
优点:运算简单,方法易于掌握,当计算精度达到应用要求时, 即可停止计算,故渐进法兼有近似法和精确法的功能。 缺点:在数值计算中,不能包含变量,故不能研究某些量改变 时对结构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