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公式总结讲课讲稿
物理知识点初中总结公式
物理知识点初中总结公式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能量、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自然科学。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将接触到许多基础的物理知识和概念,而其中的公式更是物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将总结初中阶段的物理知识点和公式,并对其应用和意义进行阐述。
一、力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
我们可以用公式F=ma来表示力的作用,其中F是力的大小,m是物体的质量,a是物体的加速度。
在这个公式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力的定义,还能了解到力与物体的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另外,在初中物理中,学生还将接触到弹簧的弹性力公式F=kx,其中F是弹簧的弹性力,k是弹簧的弹性系数,x是弹簧的伸长量。
通过这个公式,学生可以了解到弹簧的弹性特性以及弹簧的变形和恢复之间的关系。
二、能量能量是物体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是衡量物体状态的重要指标。
在初中物理中,学生将了解到动能和势能两种主要的能量形式。
其中动能的公式为E=12mv2,势能的公式为E=mgh。
通过这两个公式,学生可以学习到能量与物体速度、高度之间的关系,从而理解到能量在物体运动和相互作用中的作用。
另外,在初中物理中,学生还将接触到机械能守恒定律,即机械能E的总量在物体间的相互转化中保持不变。
这一定律在物理学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它帮助学生理解了能量转化的过程以及能量守恒的原理。
三、压力压力是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力,它是描述物体受力状态的重要参数。
在初中物理中,学生将了解到液体和气体的压力公式P=F/A,其中P是压力,F是力,A是受力面积。
通过这个公式,学生可以了解到压力与力和受力面积之间的关系,并学会应用这个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学生还将学习到气体的状态方程,即PV=nRT,其中P是气体的压强,V是气体的体积,n是气体的物质量,R是气体常数,T是气体的温度。
通过这个方程,学生可以了解到气体的压强、体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从而掌握气体的物理特性和性质。
四、电磁学电磁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电荷、电场、磁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上课讲义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上课讲义一、力与运动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
力的大小用牛顿(N)作为单位。
2. 牛顿三定律- 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力平衡,合力为零。
- 第二定律:物体受力时,合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可以用公式F=ma表示。
- 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 摩擦力- 静摩擦力:物体相对静止时,力的合力为零,此时摩擦力等于所受外力的大小。
- 动摩擦力:物体相对运动时,力的合力不为零,此时摩擦力等于摩擦因数乘以物体受力的大小。
4. 弹力弹力是物体受到压缩或拉伸后恢复原状时产生的力,大小与变形程度成正比。
5. 重力地面上的物体受到的力称为重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可用公式F=mg表示。
二、运动的描述与图解1. 位移与距离- 位移:标志物体在某一时间段内的位置变化,有大小和方向。
- 距离:标志物体在其运动过程中所走过的路径长度。
2. 速度与加速度- 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改变的位移,可以用公式v=Δs/Δt表示。
- 加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改变的快慢,可以用公式a=Δv/Δt表示。
3. 直线运动的图解分析- 速度-时间图: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速度,直线斜率表示加速度。
- 位移-时间图: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位移,曲线斜率表示速度。
4. 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是指在只受重力作用下的物体运动,其特点是竖直向下,速度逐渐增大。
三、能量与功1. 功的概念在物理学中,功指的是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用。
功与力与位移的乘积成正比,可以用公式W=Fs表示。
2. 功率功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可以用公式P=W/t表示。
3. 动能与势能-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可以用公式K=1/2mv²表示。
-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可以用公式Ep=mgh表示。
四、浮力与密度1. 浮力的概念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大小等于所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初中物理公式、知识点、学习技巧总结
初中物理公式、知识点、学习技巧总结初中物理是一门既有基础性又有综合性的学科。
学生在初中学习物理时,需要学习相关的公式、知识点和学习技巧。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对初中物理进行总结。
初中物理公式初中物理公式是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基础,下面列举了初中物理常用的公式:动力学公式1.加速度公式:$$a=\\frac{v-u}{t}$$其中,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v表示物体的末速度,u表示物体的初速度,t表示时间。
2.速度公式:$$v=\\frac{s}{t}$$其中,v表示物体的速度,s表示物体的路程,t表示时间。
3.路程公式:$$s=(v+u)\\times \\frac{t}{2}$$其中,s表示物体的路程,v表示物体的末速度,u表示物体的初速度,t表示时间。
热学公式1.密度公式:$$\\rho=\\frac{m}{V}$$其中,$\\rho$表示物质的密度,m表示物质的质量,V表示物质的体积。
2.传热公式:$$Q=mc\\Delta t$$其中,Q表示传热量,m表示物体的质量,c表示物质的比热容,$\\Deltat$表示温度变化量。
3.热膨胀公式:$$\\Delta L=\\alpha L_0 \\Delta T$$其中,$\\Delta L$表示长度的变化量,$\\alpha$表示热膨胀系数,L0表示物体的原长度,$\\Delta T$表示温度变化量。
初中物理知识点除了公式,初中物理还涉及到一些基本的知识点。
下面列举了初中物理常用的知识点:运动学知识点1.运动状态: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等。
2.运动量的含义和计算方法:即动量,表示物体运动的程度,公式为p=mv。
3.能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即物体的能力做功的能力,包括动能和势能。
热学知识点1.温度的概念:表示物体内部运动分子的热运动程度。
2.热量的概念:物体内部分子运动引起的热现象,通常用Q表示。
3.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会被消失,只能被转化形态。
初中物理公式汇总教案
初中物理公式汇总教案教学目标:1. 掌握初中物理中的基本公式和概念。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记忆力。
教学重点:1. 初中物理中的基本公式和概念。
2. 公式的应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难点:1. 公式的记忆和应用。
2. 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黑板。
2. 教学资料和实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物理知识和公式。
2. 提问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的讲解(20分钟)1. 讲解初中物理中的基本公式和概念。
2. 通过实例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公式。
3. 强调公式的应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三、公式的记忆和应用(15分钟)1. 引导学生记忆公式。
2. 通过练习题和实例让学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引导学生总结公式的应用规律和技巧。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给学生发放练习题。
2. 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练习题。
3. 老师进行讲解和解答。
五、总结和复习(5分钟)1. 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和公式。
2. 提醒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延伸:1.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继续巩固所学知识和公式。
2. 提供一些物理知识的补充资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物理的运用和实际意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初中物理中的基本公式和概念,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公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记忆力。
同时,通过实例和练习题的运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公式的应用。
在教学延伸中,可以布置课后作业和提供补充资料,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和公式,并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初中物理公式总结大全讲解
初中物理公式总结大全讲解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次教学任务主要是针对初中物理中的公式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与讲解。
初中物理公式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基础,对于理解和运用物理概念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各个物理公式,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对象本次教学的对象是初中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基本的物理公式,但可能存在对部分公式理解不深、记忆不牢等问题。
因此,本节课将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训练,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物理公式。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初中物理中的基本公式,如力学、电学、光学、热学等领域的公式。
(2)能够运用所学的物理公式进行相关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3)学会推导部分物理公式,了解公式之间的相互关系。
(4)掌握物理量的单位换算,能够正确使用单位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总结、梳理,使学生掌握物理公式的归纳、整理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采用问题驱动、分组讨论等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3)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物理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思维方法,发现物理公式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体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
(2)通过物理公式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界规律的普遍性和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
(3)培养学生面对问题勇于挑战、善于思考、敢于创新的精神,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4)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策略1、以退为进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采用“以退为进”的策略,即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从复杂的问题退回到简单的基础知识,通过复习和巩固这些基础知识,为学生搭建起通往更高层次理解的桥梁。
物理公式知识点总结初中
物理公式知识点总结初中一、物理公式的概念物理公式是指用来表示物理量之间数值关系的一种数学表达式,它是从实验事实和理论推导出的结论,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表达方式之一。
物理公式是物理学中的基础和核心,它可以将物理现象用数学语言来描述和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物理公式的基本要素1. 物理量:物理量是指具有一定量级大小、可用数值表示的一种客观存在,通常分为基本物理量和导出物理量。
其中,基本物理量是不能通过其他物理量表示出来的物理量,常用的有长度、质量、时间、电流等;导出物理量是由基本物理量通过数学关系导出的物理量,如速度、加速度、功率等。
2. 物理单位:物理单位是用来表示物理量数值大小的一种标准,国际单位制规定了七种基本单位和一些导出单位。
常用的基本单位有米(m)、千克(kg)、秒(s)、安培(A)、等等。
3. 数学符号:数学符号是物理公式中用来表示数学关系的符号,包括加减乘除、等于号、小于号、大于号等。
物理公式中的数学符号是用来表示物理现象之间的关系,是理解和应用公式的关键。
4. 物理公式:物理公式是用来表示物理量之间数值关系的数学表达式,通常由物理量符号和数学符号组成,是描述物理现象和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工具。
三、物理公式的分类根据物理量的性质和数学表达形式,可以将物理公式分为一元、二元和三元物理公式。
1. 一元物理公式:一元物理公式是指只涉及一个物理量的物理公式,如力的大小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F = ma。
2. 二元物理公式:二元物理公式是指涉及两个物理量的物理公式,如牛顿第二定律:F = ma。
3. 三元物理公式:三元物理公式是指涉及三个物理量的物理公式,如功率公式:P = Fv。
四、物理公式的应用物理公式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工具,它可以用来描述物理现象、分析物理问题和解决实际应用。
常见的物理公式应用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等各个领域。
1. 力学中的应用:物理公式在力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来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力的大小和方向、能量转化等。
初中物理公式知识点汇总讲课讲稿
初中物理公式知识点汇总(一 ) 初中物理公式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二) 初中物理常数、常用单位换算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安全电压不高于36V保证休息和睡眠不超过50d B长度 1 m =1×10 3 mm =1× 10 6μm (微米)=1× 10 9nm(纳米)面积1m2 =1× 10 2dm2 =1× 10 4cm2 =1× 10 6mm2体积 1 m3 = 1× 103dm3 (升L)=1× 106 cm3(毫升mL)=1× 109 mm3密度水的密度: 1×103 k g / m 3 = 1 g / cm 3大气压强1标准大气压 = 760毫米水银柱(mmHg) =1.01× 10 5Pa=10米水柱速度 1 m / s =3.6k m / h电能1度(电)=1KW·h = 3.6× 10 6J(三) 初中物理几个规律总结一、串并联电路串联① I总=I1=I2电流相等② U总=U1+U2电压相加③ R总=R1+R2电阻相加④** U1:U2=R1:R2串联分压,电阻大分压多⑤**P1:P2 = R1:R2串联时电阻越大功率越大(串联电流相同用P=I2R判断)并联① I总=I1 + I2电流相加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② U总=U1 = U2电压相等③ 1/R总=1/R1+1/R2④** I1:I2=R2:R1并联分流,电阻大分流少⑤**P1:P2 = R2:R1并联时电阻越大功率越小(并联电压相同用P=U2/R判断)二、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质应用① u>2f f<v<2f 倒立,缩小,实照相机② u=2f v=2f 倒立,等大,实无③ f<u<2f v>2f 倒立,放大,实幻灯机④ u<f 正立,放大,虚放大镜三、物态变化规律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公式汇总
速度公式:
t s v =
公式变形:求路程——vt s = 求时间——t=s/v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G = mg
密度公式:
V m
=
ρ
浮力公式:
F 浮=
G 物 – F 示
F 浮=
G 排=m 排g
F 浮=ρ液gV 排
F 浮=
G 物
压强公式:
P=F/S (固体)
液体压强公式:
p =ρgh
物理量 单位
p ——压强 Pa 或 N/m 2 ρ——液体密度 kg/m 3 h ——深度 m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面积单位换算: 1 cm 2 =10--4m 2 1 mm 2 =10--6m 2
注意:S 是受力面积,指有受到压力作用的那部分面积
注意:深度是指液体内部某一点到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
单位换算:1kg=103 g 1g/cm 3=1×103kg/m 3 1m 3=106cm 3
1L=1dm 3=10-3m 3 1mL=1cm 3=10-6m 3
物理量 单位
p ——压强 Pa 或 N/m 2 F ——压力 N S ——受力面积 m 2
物理量 单位
F 浮——浮力 N
G 物——物体的重力 N
提示:[当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时]
物理量 单位
v ——速度 m/s km/h s ——路程 m km t ——时间 s h
单位换算:
1 m=10dm=102cm=103mm 1h=60min=3600 s ; 1min=60s 1 m/s =3.6 km/h
物理量 单位
G ——重力 N m ——质量 kg
g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
物理量 单位
ρ——密度 kg/m 3 g/cm 3
m ——质量 kg g V ——体积 m 3 cm 3
物理量 单位
F 浮——浮力 N
G 物——物体的重力 N
F 示——物体浸没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N
物理量 单位
F 浮——浮力 N ρ ——密度 kg/m 3
V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m 3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G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
受到的重力 N
m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
的质量 kg
F 1L 1=F 2L 2
或写成:12
2
1L L F F =
F =
n
1G 总(G 总=
s =nh
对于定滑轮而言:
∵ n =1 ∴F = G 物 s = h
对于动滑轮而言: ∵ n =2 ∴F =
21
(G 物+G 动)
s =2 h
功的公式:
W =F s
P =t W
公式变形:W =Pt
机械效率:
总有用
W W =
η×100%热量计算公式:
物体吸热或放热Q = c m △t
提示:克服重力做功或重力做功(即竖直方向):
W =G h
单位换算:1W=1J/s 1马力=735W 1kW=103W
提示:机械效率η没有单位,用百分率表示,且总小于1 W 有=G h [对于所有简单机械] W 总=F s [对于杠杆、滑轮和斜面]
W 总=P t [对于起重机和抽水机等电动机]
提示:
当物体吸热后,终温t 高于初温t 0,△t = t - t 0 当物体放热后,终温t 0低于初温t ,△t = t 0- t C 水 =4.2×103 J/(kg·℃)
电流定义式:
t Q I =
欧姆定律:
R U I =
电功公式:
W = U I t
W = U I t 结合U =I R →→(串联)W = I 2Rt
W = U I t 结合I =U /R →→(并联)W = R U 2
t
电热公式(电阻产生的热量):(串联)Q = I 2Rt (并联)Q = R U 2
t
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则:Q= I 2Rt =W = U I t 如电热器。
电功率公式:
P = W /t
P = I U
物理量 单位
I ——电流 A Q ——电荷量 库 C t ——时间 s
物理量 单位
I ——电流 A U ——电压 V R ——电阻 Ω
物理量 单位
W ——电功 J U ——电压 V I ——电流 A t ——通电时间 s
物理量 单位 单位 P ——电功率 W kW W ——电功 J k ﹒Wh t ——通电时间 s h
物理量 单位
P ——电功率 W I ——电流 A U ——电压 V
(并联)P =U 2/R (串联)P =I 2R
只能用于:纯电阻电路。
提示:电流等于1s 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同一性:I 、U 、R 三量必须对应同一导体(同一段电路); 同时性:I 、U 、R 三量对应的是同一时刻。
变换式: R =U /I U =I R
提示:
(1) I 、U 、t 必须对同一段电路、同一时刻而言。
(2) 式中各量必须采用国际单位:
1度=1 kWh = 3.6×10 6 J 。
(3)普遍适用公式,对任何类型用电器都适用。
只能用于如电烙铁、电热器、白炽 灯等纯电阻电路(对含有电动机、 日光灯等非纯电阻电路不能用)
串联电路的特点:
电流: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都相等。
表达式:I =I 1=I 2
电压: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
表达式:U =U 1+U 2
串联分压原理:21
2
1R R U U =
串联电路中,电流在电路中做的总功等于电流在各部分电路所做的电功之和。
W = W 1+ W 2
各部分电路的电功与其电阻成正比。
21
2
1R R W W =
串联电路的总功率等于各串联用电器的电功率之和。
表达式:P = P 1+ P 2
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
表达式:21
2
1R R P P =
并联电路的特点:
电流: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
表达式:I =I 1+I 2
并联分流原理:12
2
1R R I I = 电压: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表达式:U =U 1=U 2
并联电路中,电流在电路中做的总功等于电流在各支路所做的电功之和。
W = W 1+ W 2
各支路的电功与其电阻成反比。
12
2
1R R W W =
并联电路的总功率等于各并联用电器的电功率之和。
表达式:P = P 1+ P 2
并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
表达式:12
2
1R R P P =
串、并联电路中用电器之间各个物理量的相关规律及变化比较:
串联:电流I 相等,分电压U ,电阻R 越大,分电压越多,实际电功率P 越大,如果是小灯泡越亮,
产生的电热Q 越多,消耗电能W 越多。
(串联电路中,各个用电器的U ,P ,Q ,W 都与电阻R 成正比)
并联:电压U 相等,分电流I ,电阻R 越大,分电流越小,实际电功率P 越小,如果是小灯泡越暗,产生的电热Q 越少,消耗电能W 越少。
(并联电路中,各个用电器的I ,P ,Q ,W 都与电阻R 成反比)
初中物理公式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