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起源及文化1
了解蒙古文化后的感悟
了解蒙古文化后的感悟
蒙古文化是一种独特而多样化的文化,起源于古代游牧民族,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不断发展并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价值观。
了解蒙古文化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深刻意义和内在价值。
蒙古文化非常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在蒙古高原上,人们往往是靠畜牧业为生,因此蒙古文化中也包括了许多与动物相关的传统和文化。
例如,人们尊重牛、马、羊等动物,将它们视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蒙古文化中也强调保护环境和生态,提倡可持续发展。
这种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不仅仅体现在蒙古族的日常生活中,也在当代环保运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蒙古文化中强调人性的全面发展。
在蒙古文化中,人们不仅仅强调个体的生理健康,更加注重个体的情感、精神等方面的发展。
在蒙古族的传统中,人们常常通过舞蹈、歌唱、绘画等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这些艺术形式不仅有助于个体的身心健康,也促进了整个社区的文化繁荣和发展。
蒙古文化中也有许多关于人性、社会和宇宙的深刻思考。
例如,蒙古族人相信宇宙是由无数个无数个宇宙组成的,而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宇宙。
这种思考方式不仅仅体现了蒙古族人对宇宙的敬畏和探索,也启示人们要去探索和尊重各种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
在了解蒙古文化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深刻意义和内在价值。
蒙古文化不仅仅是一种文化遗产,更是一种关于人类生存和
发展的思考和启示。
蒙古族游牧文化的发展简介
蒙古族游牧文化的发展简介
蒙古族游牧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它源远流长,贯穿了明清以来的中国历史,并以其独特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广大游牧民族。
下面是关于蒙古族游牧文化的发展的简单介绍。
蒙古族游牧文化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古代游牧时期、契丹-辽时期、元代和清代。
古代游牧时期是蒙古族文化的起源阶段。
在这个时期,蒙古族是以游牧为主的民族,生活在辽东平原和内蒙古草原地区。
他们以狩猎野生动物和放牧为主要经济活动。
在这个时期,蒙古族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文化,如蒙古语、蒙古字、马头琴等。
契丹-辽时期是蒙古族文化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时期,蒙古族逐渐融入契丹、辽和金等政权,学习到了许多汉族文化和技术,并借鉴了其他民族的文化和技术。
此外,蒙古族在这个时期还自成一派,形成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并发展了马术、骑射等特色技术。
元代是蒙古族文化的巅峰时期。
在这个时期,蒙古族成为中国的统治者之一,并建立了自己的官府、教育制度和文化机构。
在此期间,蒙古族人民的用汉语书写文献、作诗歌书信等,促进了蒙古文化与汉文化的交融,使蒙古族文化更加丰富和多元化。
清代是蒙古族文化的转型时期。
在这个时期,由于清朝政权的强制统一,蒙古族人民的游牧生活和传统文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同时,汉族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影响也加强了蒙古族文化的转型。
总之,蒙古族游牧文化源远流长,从古代到现代都有不断的发展和变革。
蒙古族独特的文化品味、崇尚自由的精神、节奏感强烈的马头琴音乐、传统的勇武精神等,不仅是蒙古族人民的骄傲和自豪,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蒙古的起源
蒙古的起源蒙古族的起源多数学者都认为;蒙古族属东胡族系,公元一世纪末至二世纪初,匈奴为汉朝所破,东湖人的一支鲜卑人自潢水流域一带转徒其地,剩余的人也都自称为鲜卑,鲜卑自此强盛起来。
公元四世纪中叶,居住在潢水,老哈河流域一带鲜卑人的一个部落自称为“契丹”,另一个部落居住于兴安岭以西的鲜卑则称为“室韦”,蒙古部就是室韦人的一个部落。
称为“蒙兀室韦”。
史书记载,蒙古部落被突厥部落打败后只剩下两男两女,他们逃到了额尔古纳河畔一带居住下来,生息繁衍,许多年以后部落逐渐兴盛起来,并产生了许多分支,公元八世纪,由于人口不断增长,为了更好的发展,不得不外迁徒,这时已出了70个分支了,这70个分支被称为“选儿勒勒蒙兀”。
在出走的蒙古人当中,有一位很有声望的人,名叫孛二贴那,以他为首的选儿勒勒蒙古自称为“乞牙惕氏”。
乞牙惕氏人迁徒到了斡难河源头肯特山一带,生活方式由狩猎转为游牧。
据《蒙古秘史》记载,孛儿帖那的十二世孙,朵奔蔑儿干死后,他的寡妻阿阑阿又生了三个儿子,传说这三个儿子是感完而生的“天子”以孛瑞察儿为始祖的孛儿只斤就是成吉思汗的祖先。
选儿勒勒蒙古被称为“也克蒙古”(大蒙古),他们是原蒙古人。
十三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诸部,建立大蒙古帝国。
用新的迁户制体系分人口,战败的部落如塔塔儿,克烈乃蛮被瓜分到各千户。
族属不同,社会发展不平衡,方言各异的部落在统一汗权统治下形成了具有共同地域,共同经济基础,共同语言和共同心理素质的民族共同体——蒙古族。
居住额尔古纳河山林里的蒙古部落(蒙兀室韦),约在九世纪中叶进入草原,成为草原游牧部落。
蒙古高原众多的部落族长长期相互抢夺,混乱不断,草原无安之日。
1162年,蒙古乞颜部首领也速该大败世仇塔塔儿人时,铁木真降生额难河畔草原。
1170年塔塔尔人,也速该为九岁的铁木真定亲,返回的路上被塔塔尔人毒害。
也速该死后的第二年春天,尼伦蒙古部落祭祖。
蒙古民俗文化简介
蒙古民俗文化简介
蒙古民俗文化是草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传统和独特的生活方式。
其特点包括:
1. 游牧传统:蒙古族人民继承了古代东胡、鲜卑、室韦等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习俗,形成了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方式的文化特征。
2. 草原文化:作为草原文化的主体,蒙古文化在历史上融合了狩猎文化和农耕文化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综合型文化形态。
3. 语言和历史:蒙古族使用蒙语,有着悠久的历史,元朝时期曾统一中国并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版图。
4. 传统节日:蒙古族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如那达慕大会,这是一项集体育比赛、民族文化展示和社交活动于一体的盛会。
5. 服饰和饮食:蒙古族的传统服饰以蒙古袍为主,饮食方面以肉类和乳制品为主,如手扒肉、酥油茶等。
6. 艺术和舞蹈:蒙古族的舞蹈充满活力,以马头琴演奏和长调歌曲为代表,体现了蒙古族豪迈的性格和对自然的热爱。
7. 家庭和社会习俗:蒙古族社会强调尊老爱幼,有着严格的祝寿习俗和葬礼习俗,以及对待客人的特定礼节。
8. 禁忌和忌讳:蒙古族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禁忌和忌讳,如做客时的忌讳,以及对某些数字的特殊看法。
蒙古民俗文化不仅是中华文明多元内在气质的重要体现,也是中
国当代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随着时代的发展,蒙古文化在保留传统的同时,也在不断吸收现代元素,呈现出繁荣的局面。
蒙古民族历史概况
蒙古民族历史概况蒙古民族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主体民族和自治民族。
蒙古民族在繁衍生息、兴盛发达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丰富多彩的民俗。
一、族源与族称(一)蒙古民族族源蒙古族起源于东胡系诸部族。
即包括东胡、鲜卑、契丹、室韦——达怛。
东胡人大约与匈奴同时见于史乘。
东胡,是华夏人对当时内蒙古东部地区族属相同或相近的各部落的总称。
公元前3世纪末,匈奴征服了东胡人,把他们划归左贤王统治。
东胡人及其后裔的居地大体上就是内蒙古东部地区。
从昭乌达沙漠到额尔古纳河流域,是以东胡人和他们的后裔——鲜卑、后来的契丹、室韦——达怛人为主体的语言相同或相近,地域相连,风俗习惯也相似的各个部落的居住地。
东胡后裔鲜卑人乘匈奴的衰败,占据了蒙古高原,强盛一时。
“五胡十六国”时期,鲜卑人进入内地,并建立了前燕、后燕、西秦、南凉等几个割据政权,后来拓跋鲜卑统一了黄河流域,建立了北魏王朝。
7世纪以后,进入内地的所有鲜卑人最终同化于汉族之中。
在鲜卑人迁进内蒙古西部地区和内地以后,北魏时期在东胡故地居住的主要有契丹和室韦人。
契丹人属于地道的蒙古人种。
起初在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共有八个部落。
他们在内部的争战、唐朝和突厥的统治、同邻族的战争中改变自己民族学面貌。
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了契丹国辽王朝后,其统治遍及蒙古高原,许多部落都向辽王朝称臣纳贡。
1125年辽亡于金,而辽宗室耶律大石又在中亚建立了西辽国。
这样,契丹人大部分同化于汉族以外,一部加入了形成中的蒙古族。
室韦——达怛人居住在呼伦贝尔草原、大兴安岭东西、额尔古纳河与黑龙江两岸。
史籍称其“南者为契丹,在北者号室韦”。
6世纪时,室韦——达怛人分为五大部,曾受突厥的统治,后与唐朝保持密切关系。
室韦、达怛这两个名称在汉籍中可以互通互易,所以,我们可以称他们为室韦——达怛人。
唐朝时,称室韦为“十三姓达怛”。
室韦——达怛人的语言,保持东胡后裔语言的特点和方言,这种语言和方言,叫作原蒙古语。
蒙古族民族文化
蒙古包是蒙古族的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独特,注重实用性和美观 性。
毛毡制品
蒙古族地区盛产羊毛,毛毡制品如毛毡帽、毛毡鞋垫等具有保暖 和耐用的特点。
05
体育竞技与娱乐活动
蒙古族搏克比赛规则介绍
• 参赛选手:搏克比赛通常由两名身强力壮的蒙古族男子参加,他们被称为“搏克手”。 • 比赛场地:搏克比赛在一个圆形场地内进行,场地通常铺有沙土或草地。 • 比赛规则:比赛开始时,两位搏克手互相抓住对方的肩膀或腰部,通过摔跤技巧将对方摔倒在地。每场比赛通
短调两种。
03
蒙古族有很多传统的节日。
04
05
蒙古族热情好客,讲究礼貌。
02
民俗风情与节庆活动
成吉思汗祭典
祭祀仪式
祭祀舞蹈
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一日,蒙古族人民会 在成吉思汗陵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以 表达对这位民族英雄的崇敬和怀念。
在祭祀仪式上,蒙古族人民会表演具有 民族特色的舞蹈,如安代舞、筷子舞等 ,以表达对成吉思汗的敬仰之情。
蒙古族起源与发展
16到17世纪起蒙古开始受到藏 传佛教影响,17世纪末时外蒙 古大部分地区归入喀尔喀蒙古。
1921年,蒙古人民革命成功, 同年7月11日成立了君主立宪 政府。
1924年11月26日废除君主立 宪,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Mongolia)。
表演形式
安代舞的表演形式灵活多变,可以是单人舞、双人舞或集体舞。在表演
过程中,舞者通过舞蹈动作和表情来展现歌曲的情感和意境,营造出欢
乐祥和的氛围。
04
民间工艺与美术传承
巴林左旗皮影戏制作工艺
皮影选材与制作
选用优质牛皮或羊皮,经 过浸泡、刮薄、晾晒等工 序,雕刻成各种人物、动 物形象。
草原民族的形成与演变
草原民族的形成与演变草原民族是指居住在草原上的一些民族,主要分布在亚洲地区,他们的生活和文化方式都与草原环境密切相关。
随着历史渐行渐远,草原民族的形成和演变都经历了许多的转折和变化。
本文将从他们的起源、发展、特点、历史变迁和现状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草原民族的起源草原民族在生活方式上通常是游牧民族,他们以放牧为生,常常驾驭着马匹,居住在蒙古高原、新疆盆地、内蒙古草原、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地区,这些地区因其草原和草原文化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草原民族的祖先人群大概要追溯至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东方草原。
在早期,草原地区是由不同的部族和氏族组成,每个氏族都拥有自己的领地和社会组织。
最早的草原人是以狩猎和采集为主要生存方式的部落,他们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转向了放牧和游牧的生活方式。
同时,随着人类社会的演化,草原民族之间的互动也变得更加频繁,以此促进了他们群体的形成和发展。
二、草原民族的发展草原民族的发展与环境密切相关,他们居住在草原上,与草原自然环境和不同族群的互动都影响了他们的文化、思想和价值观。
同时,草原民族也有着大量的民俗文化和传统习俗。
其中包括了鞑靼族、蒙古族、蒙古固尔特、东乡族、维吾尔族等。
草原民族的社会结构通常非常简单,他们采用游牧的方式生活,以马为交通工具,以牛羊为食物来源。
他们在移动过程中建立了帐篷和农家,方便日常生活。
草原民族的特殊生活方式,使他们建立了一种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蒙古族的文化。
草原民族的文化与东方文化有着很大的不同。
在蒙古族的文化中,草原是一个重要的象征,它代表了自由、勇气和力量。
同时,草原民族的音乐、服饰和戏剧也具有很强的个性和特点,为东方文化的丰富和多元发展作出了贡献。
三、草原民族的特点草原民族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饮食:草原民族以牛羊肉、大米、面条为主要食物,同时经常食用奶制品如奶酪、乳酸饮料等。
2. 居住:草原民族居住在传统的蒙古包和农家中,帐篷可以快速拆卸和搬迁,方便他们经常迁徙。
蒙元帝国的历史
蒙元帝国的历史蒙元帝国,即元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而辉煌的时期。
它由成吉思汗创立,经过多位蒙古帝王的统治和扩张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帝国之一。
本文将从蒙元帝国的起源、政治制度、文化发展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蒙元帝国的起源蒙元帝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成吉思汗的时代。
成吉思汗出生于13世纪初期的蒙古草原,他以出色的军事才能和卓越的领导能力带领蒙古部落实现了统一,开创了蒙古帝国的历史。
成吉思汗的死后,他的子孙继承了他的遗志,并逐渐扩大了领土,最终建立起了庞大的蒙元帝国。
二、蒙元帝国的政治制度蒙元帝国的政治制度以君主专制为核心,实行军事集权和行政自治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政府设有皇帝和皇后,由贵族和王公组成的大臣参与国家决策。
同时,蒙元帝国实行严格的官僚制度,以宰相为首的行政机构负责各项事务的处理。
此外,蒙元帝国还采取了编户制度和千户制度,用以管理土地和人口。
三、蒙元帝国的文化发展蒙元帝国在政治制度的建立之外,也对文化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蒙元帝国的建立促进了欧亚大陆的文化交流,将不同地域的文化融合在一起。
蒙元帝国在中亚、西亚和欧洲等地设立了政权,充分利用了各地区的文化资源,推动了文学、艺术和科学的繁荣发展。
同时,蒙元帝国还积极倡导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宗教的传播,为各种文化、宗教的交流提供了平台。
四、蒙元帝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蒙元帝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在政治方面,蒙元帝国的建立使得中国成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取得了蒙古族、汉族等各民族的统一。
其次,在经济方面,蒙元帝国实行了一系列对外开放政策,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最重要的是,蒙元帝国还推动了中国的文化繁荣,将外来文化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形成了新的文化风貌。
综上所述,蒙元帝国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的建立促进了中国历史的进步,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蒙元帝国的兴衰与起承转合,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产,也给我们带来了珍贵的历史教训。
蒙古族文化介绍
呼麦
“呼麦”,又名“浩林·潮尔”,是蒙古族复音唱法潮 尔(chor)的高超演唱形式,是一种“喉音”艺术。
呼麦是一种古老的歌唱方式,声音从喉底里发出来, 悠悠远远地往一个很深很深的隧道里面钻,那个隧道是时 间的记忆。据说,呼麦已经有千年历史,而今已是蒙古国 宝级的艺术,在全世界独一无二。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 日,蒙古族呼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 化遗产名录。2009年10月1日,中国蒙古族呼麦成功入选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大元帝国---1271年蒙古帝国黄金家族的拖雷的四子忽 必烈在中国地区建立了大元帝国 北元时期---1368年元朝的首都大都被明军攻下之后, 蒙古人退居塞外,在蒙古地区维持北元政权,与明朝 敌对。 鞑靼---鬼力赤灭坤帖木儿后,自称鞑靼可汗,曾助明 太宗夺权。1434年瓦剌部落东进,鞑靼势衰。后达延 汗统一漠南蒙古部落,明世宗时鄂尔多斯部俺答汗占 据河套 。 瓦剌---西部的瓦剌部落在蒙古的黄金家族衰微之后, 遂乘机扩大实力,积极参予各派系纷争。瓦剌1434年 出兵,杀死阿鲁台,称雄蒙古地区。
蒙古族简介
蒙古族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 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辽宁、吉林、黑龙 江等省区。蒙古族自称“蒙古”。其意为“永 恒之火”。别称“马背民族”。中国的蒙古族 人口为581万人(2000年人口普查),在我国 少数民族人口里排名第六。他们有很多具有特 色的风俗文化。
图腾
服饰
饮食
其他
马头琴
马头琴是中国蒙古 族民间拉弦乐器。蒙 古语称“绰尔”。琴 身木制,长约一米, 有两根弦,共鸣箱呈 梯形,声音圆润,低 回宛转。
国家非常重视非 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2006年5月20日,蒙古 族马头琴音乐经国务 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 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录。
蒙古族的风俗习惯ppt课件ppt
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大蒙古 国。
元朝建立后,蒙古族成为统治民族,后分裂为许多部 落和联盟。
蒙古族的地理分布
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三省、*、青海、甘肃 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等地。
内蒙古自治区是蒙古族的主要聚居区,其中锡林郭勒盟、赤 峰市、通辽市、兴安盟等地是蒙古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
蒙古族的婚礼仪式与庆典
蒙古族的婚礼仪式非常隆重,一般会举行三天 三夜的庆典活动。
在婚礼仪式上,新郎和新娘会穿着华丽的蒙古 族传统服装,在众多亲戚朋友的簇拥下举行拜 天地、拜父母、夫妻对拜等仪式。
在庆典活动中,人们会举行各种丰富多彩的活 动,如赛马、射箭、摔跤、唱歌、跳舞等,以 示祝福和欢乐。
03
蒙古族的传统节庆,每年会在草原上举行盛大的集会,人们赛马、射
箭、摔跤、唱歌、跳舞,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丰收的喜悦。
02
祭敖包
每年夏季,蒙古族会在山顶或草原上堆砌敖包,举行祭祀仪式,祈求
平安、风调雨顺、人丁兴旺。
03
成吉思汗纪念节
纪念蒙古帝国创始人成吉思汗的节日,人们会举行盛大的祭奠仪式,
讲述成吉思汗的伟大事迹。
蒙古族文化旅游的发展与展望
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充分挖掘和利用蒙古族 的文化旅游资源,如草 原文化、马背文化、蒙 古包文化等,开发具有 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
多元化发展
结合生态旅游、民俗旅 游、历史文化旅游等多 种旅游形式,丰富蒙古 族文化旅游的内容,满 足游客多元化的需求。
展望未来
蒙古族文化旅游在保持 传统特色的基础上,不 断创新和发展,成为国 内外游客喜爱的旅游目 的地之一。
蒙古族文化概述
蒙古族文化概述蒙古族是中国56个少数民族之一,蒙古族的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其独特的历史、语言和文化,成为了世界文化的瑰宝之一。
蒙古族文化是在长期的民族交流和多学科的融合中形成和发展的,其文化遗产丰富多彩,是我们国家珍贵的文化财富之一。
1. 历史文化蒙古族文化起源于古老的蒙古部落,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
据历史资料记载,蒙古族是在奴隶社会时期就已经存在的。
蒙古族历史上曾经建立了多个帝国,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元朝和清朝。
在这两个朝代中,蒙古族的文化达到了极盛的阶段,蒙古族的语言、文化、宗教和艺术水平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蒙古族文化是一个综合性的文化,融汇了中原文化、西域文化和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的精华。
2. 生活习俗蒙古族的生活习俗以牧民生活为主。
蒙古族人民崇尚自然,喜欢自由、好斗,尊重英雄和勇士,热爱音乐、歌舞等艺术活动。
蒙古族人以马骑准、弓箭取胜,因此马匹乃是蒙古族人民生命力的象征,他们生活中与马密不可分。
蒙古人有着进取、刚毅的特点,他们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而且富有创造性和创新精神。
3. 文学艺术蒙古族的文学艺术有着自己独特的特色,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吟诵”,这是一种口头传承的朗诵形式。
蒙古族还有自己的诗歌、散文和小说等文学形式。
蒙古族的音乐、舞蹈和民间戏剧也非常丰富多彩,其中蒙古族的“马头琴”是最有代表性的乐器。
此外,蒙古族的织锦、雕刻、石刻等艺术形式也各具特色。
4. 宗教信仰蒙古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藏传佛教,通过佛教学习和实践,蒙古族人民在生活中追求精神享受和人生意义,他们尊重和崇拜高僧和喇嘛,他们也通过佛教实践来祈求世界和平和稳定。
蒙古族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宝库的一部分。
我们应该更好地发掘和保护蒙古族文化,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为构建一个更美好的中国和世界作出自己的贡献。
介绍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
介绍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介绍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蒙古族引言: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国,拥有56个民族。
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传统。
在这么多民族中,蒙古族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少数民族。
本文将介绍蒙古族的来源、历史、文化和传统习俗。
一、蒙古族的来源和分布蒙古族起源于中亚蒙古高原,是蒙古帝国的创始民族。
蒙古族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区,同时也有一部分分布在蒙古国、俄罗斯等周边国家。
他们是中国第二大民族,人数约为620万人。
二、蒙古族的历史蒙古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3世纪的蒙古帝国时期。
蒙古帝国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帝国之一,曾统一欧亚大陆的大部分地区。
蒙古族在其建立和扩张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后来,蒙古族经历了许多历史事件,如被清朝统治、外族入侵等,但他们一直保持着自己的独特文化和传统。
三、蒙古族的文化1.语言:蒙古族拥有自己的语言,是蒙古语族的代表。
蒙古语有古典蒙古语、内蒙古蒙古语、外蒙古蒙古语等不同方言。
蒙古族的文字是以蒙古文为主。
2.服饰:蒙古族的传统服饰以“袍”为主,男性通常穿长款的外蒙古长袍,女性则穿蓝、黄两色相间的蒙古族民族服装。
3.美食:蒙古族的饮食以牛羊肉为主,喜欢烤肉,特别是烤全羊。
蒙古族的奶制品也非常有名,如奶茶、奶酪等。
4.音乐舞蹈:蒙古族有丰富的音乐和舞蹈文化。
蒙古族的呼麦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富有草原牧民的豪放和自由。
5.节日:蒙古族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那达慕大会等。
春节是蒙古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会举办盛大的祭祀和庆祝活动。
四、蒙古族的传统习俗1.游牧生活:蒙古族的传统生活方式是游牧,以畜牧为主。
他们长期居住在草原上,依靠放牧和狩猎为生。
游牧的生活方式影响了蒙古族的文化和社会组织。
2.包衣氏:蒙古族婚礼的一个独特习俗是“包衣氏”,即新郎家族送细雁给新娘家族。
这象征着新郎家族对新娘家族的尊重和承诺。
3.马球:马球是蒙古族非常重要的传统体育运动,也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比赛项目之一。
蒙古有三种起源说法,只有一种最靠谱
蒙古有三种起源说法,只有一种最靠谱从哪儿来,到哪儿去,是人类一直探究的问题。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族源,由于太过古老,没有文字记载,追溯到人们认知的尽头,所有的民族在认知上出奇的一致,那就是神话起源。
其实从侧面反应出人类对自然的敬畏。
汉族人对民族的起源于“女娲造人”。
女娲用黄土捏制泥人,而后施法,把泥人变成血肉之躯。
因此汉族人有了像泥土一样的黄色皮肤。
由于捏制泥人过程较慢,于是女娲用树枝沾泥水洒于地上,变化为人形,大大提升了造人速度。
女娲亲手制作的人由于受仙气较多,变为了富人,而用树叶制作的人变为了穷了,这也是为什么穷人多富人的原因。
后来女娲所造的人分为了炎帝的姜姓部落,和黄帝的轩辕氏部落,因此汉族人也自称为炎黄子孙。
蒙古人也有自己的民族起源史,全世界研究蒙古史的学者众多,在其著作中对蒙古人的起源都有所记载。
归纳起来,无外乎以下三种。
印藏起源《蒙古黄金史》、《蒙古源流》及《大蒙古根本黄金史》所描述的蒙古人为印藏起源,其中最具特点是认为蒙古人和藏人为同源,认为藏人和蒙古人为同宗起源,都源于印度。
《蒙古黄金史》和《蒙古源流》在记录蒙古史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在蒙古地宣传藏教。
因此蒙古人的先祖“勃尔帖赤那”被说成是藏地止贡赞普的儿子,从藏地出发去统治蒙古地。
蒙古人尤其是东蒙古主要为东胡人种,藏族为唐兀特人,两者相差十万八千里。
因此印藏起源有些牵强附会,同时也有很多谬误!上述三本著作均为蒙古人所著,为什么会出现印藏起源的传说?笔者认为,三部书的作者均为清代人,清政府对蒙古人的统治的手段之一就是在蒙古地大力宣传藏传佛教,以佛教来控制蒙古人的思想,弱化蒙古人的好战的心性。
此时的蒙古学著作也是政治宣传的一个途径。
“苍狼白鹿”起源《蒙古秘史》是蒙古人的第一部历史著作,普遍认为作者为蒙古帝国的大断事官,成吉思汗的义弟——失吉忽秃忽。
《蒙古秘史》中提到“蒙古人的先祖是天地所生的孛儿帖赤那和豁埃马阑勒。
” 孛儿帖赤那是男子,“孛儿帖”是突厥语“狼”的意思,“赤那”是蒙古语“qone”也是“狼”的意思。
蒙古人的起源历史与世界分布
蒙古人的起源历史与世界分布蒙古人概述历史上成吉思汗及其后人建立了横跨欧亚的蒙古帝国。
除元朝外,还有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伊尔汗国及金帐(钦察)汗国。
所以,当今世界上除中国、外蒙古有蒙古人外,在俄罗斯联邦、中亚诸国都有蒙古人或蒙古人与当地人融合后形成的蒙古民族后裔。
蒙古人起源蒙古人的起源,众说纷纭。
何健民译白鸟库吉《匈奴民族考》序云:“在目前计有十一说:一为神话说,二为汉族说,三为室韦说,四为狼鹿相配说,五为西藏说,六为蒙难说,七为非纯粹之突厥说,八为鞑靼说,九为混种说,十为突厥说,十一为匈奴说是也”。
各有所据,又都以偏概全。
如果不了解生物学和人类学的研究成果,不理解民族的信仰系统,不考虑政治因素的影响,单纯的学术研究很难阐明民族的起源与认同。
“蒙兀室韦”始见于《唐书》。
屠寄《蒙兀儿史记》开宗明义将室韦作为蒙古的族源。
王国维、林干等肯定或支持蒙古室韦说。
张久和进行了系统论证,蒙古室韦说成了学术界较流行的一家之说。
但是蒙古族老百姓似乎不知道“室韦”为何物。
蒙古室韦说解释不了狼图腾和游牧生活方式的来源,说明不了成吉思汗可能是突厥人的事实。
这样就腰斩了蒙古民族的整个历史。
不少蒙古人愿意追认突厥、匈奴,乃至北狄为祖先。
《蒙古族简史》将蒙古族兴起以前的匈奴与东胡、乌桓、鲜卑、柔然、突厥、回鹃、契丹、女真做了介绍,认为它们对蒙古族的形成都有影响。
《蒙古人民共和国通史》从石器时代“原始公社制度”一直写到“为建设社会主义而斗争”的1954年,被认为是关于蒙古人民历史的一部好书。
麦高文《中亚古国史》和西诺尔主编的《剑桥内亚古代史》实质上是蒙古族史前史,而格鲁塞《草原帝国》是一部蒙古族通史。
因此,亦邻真从中国北方民族历史发展的大背景来研究蒙古族族源是十分明智的。
蒙古族或游牧民族的历史只是人类历史的组成部分。
拉施特致力于编撰以蒙古族为中心的人类史,《史集》是一部前所未有的世界通史,当之无愧的亚欧历史百科全书。
其中第一编《蒙古史》最有价值,第二编《亚欧各国史》、第三编《世系谱》和第四编《地理志》不是过于简略就是没有完成。
蒙古王的知识点总结
蒙古王的知识点总结一、蒙古帝国的起源蒙古帝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3世纪初叶,当时成吉思汗率领蒙古部落对当时的中亚和东欧进行了一系列征服之战。
成吉思汗是蒙古帝国的创始人,他统一了蒙古部落,并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军事力量。
成吉思汗不仅对蒙古地区进行了统一,而且他还将其征服之战扩展到了中国、俄罗斯、波斯、中东和东欧等地区。
在他统治期间,蒙古帝国的版图达到了全盛时期,影响遍及了亚洲、欧洲和中东地区。
二、蒙古王的统治制度蒙古王(Mongol Khan)是蒙古帝国的最高领袖,他们享有绝对的权力和权威。
蒙古帝国采用了蒙古部落的传统统治制度,通过蒙古王和他的家族成员来继续统治帝国。
蒙古帝国的统治制度以家族和血缘关系为基础,蒙古王通过其家族和亲属来维持政府的稳定和统一。
同时,蒙古王还设立了一系列的官员和管理机构来管理帝国的日常事务,确保政府的正常运转和管理。
三、蒙古王的文化和宗教信仰蒙古王对于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蒙古帝国的统治期间,许多蒙古王都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在帝国内部推行佛教教化政策。
此外,蒙古王还对世界各地的文化和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征服和统一使得蒙古帝国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之一。
许多蒙古王都对中国的文化和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吸取了中国的文化和知识,将其融合到自己的统治制度中。
四、蒙古王的遗产和影响蒙古帝国的统治期间,蒙古王们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的遗产和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
蒙古王在文化、宗教、政治和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且在当时的亚洲、欧洲和中东地区留下了深刻的痕迹。
同时,蒙古帝国的统治制度和管理方法也为后来的大国统治者提供了许多借鉴和启发。
此外,许多蒙古帝国的成员也对世界的贸易、文化和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不同国家之间的联系和合作。
总结蒙古王是蒙古帝国的统治者,他们在13至14世纪之间统治着世界上最大的帝国。
蒙古王对于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塑造了许多现代亚洲国家的历史和文化。
蒙古族介绍ppt课件
文化融合
在历史进程中,蒙古族文 化与其他文化相互融合, 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
元朝与蒙古帝国的崛起
元朝
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建立元朝, 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王朝。
蒙古帝国
在成吉思汗的领导下,蒙古帝国迅 速崛起,征服了包括中国、俄罗斯、 中亚、东欧在内的广大地区。
疆域扩张
蒙古帝国的疆域一度达到3300万平 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帝国之一。
语言分类
蒙古语分为多个方言,其中主要分为西部方言和东部方言两大类。西部方言主 要分布在内蒙古西部地区,东部方言则分布在内蒙古东部及黑龙江、吉林、辽 宁等省的蒙古族聚居地区。
文字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蒙古族文字最早起源于13世纪,是由蒙古帝国时期的大臣、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 八思巴创立的。
发展
随着蒙古帝国的扩张和统治,蒙古族文字逐渐传播到中亚、东亚等地。在历史上 ,蒙古族文字经历了多次演变和发展,形成了多种书写形式,如回鹘式蒙古文、 察合台文等。
艺品之一。
音乐与舞蹈
蒙古族长调
旋律悠扬,节奏自由,是蒙古 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歌形式。
蒙古族短调
节奏明快,曲调欢腾,常用于 表现蒙古族人民的劳动和喜庆 场面。
蒙古族舞蹈
以豪放、奔放的特点著称,常 见的舞蹈形式有“筷子舞”、 “盅碗舞”等。
蒙古族乐器
如马头琴、四胡等,是蒙古族 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服饰与美食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蒙古族有许多宗教节日,这些节日不仅是宗教活动 的重要时刻,也是人们聚会、庆祝和交流的重要场 合。
宗教信仰对蒙古族社会结 构的影响
宗教信仰在蒙古族社会结构中发挥着重要作 用,强化了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影响了人 们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二年级蒙古族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站在这里,向大家介绍我的民族——蒙古族。
蒙古族是我国一个古老的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下面,我将从历史、文化、习俗和美食四个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蒙古族。
一、历史蒙古族起源于蒙古高原,历史悠久。
据考古学家研究,蒙古族的先民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居住在蒙古高原一带。
公元前3世纪,蒙古高原形成了部落联盟,蒙古族逐渐形成。
公元10世纪,蒙古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铁木真统一了蒙古各部落,建立了蒙古汗国,成为世界历史上一个强大的国家。
蒙古族的历史上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人物,如铁木真、成吉思汗、忽必烈等。
他们不仅在国内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蒙古族迅速崛起,还对外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张,建立了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
二、文化蒙古族文化博大精深,独具特色。
蒙古族拥有丰富的民间文学、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
1. 民间文学:蒙古族民间故事丰富多彩,如《成吉思汗传》、《英雄嘎达梅林》等。
这些故事传承了蒙古族的精神风貌和道德观念。
2. 音乐:蒙古族音乐以草原风格为特点,旋律悠扬,节奏舒缓。
著名的蒙古族音乐有《牧歌》、《长调》等。
3. 舞蹈:蒙古族舞蹈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如《顶碗舞》、《摔跤舞》等。
这些舞蹈展现了蒙古族人民的勇敢、豪放和乐观。
4. 绘画:蒙古族绘画以马具、人物、动物等为主题,色彩鲜艳,线条流畅。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蒙古族历史画卷》。
三、习俗蒙古族习俗独特,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情。
1. 蒙古包:蒙古包是蒙古族的传统民居,具有便于拆卸、搬迁的优点。
蒙古包内装饰华丽,体现了蒙古族人民的审美情趣。
2. 摔跤:摔跤是蒙古族传统的体育活动,具有悠久的历史。
摔跤比赛讲究技巧和力量,既是一项竞技运动,也是一种民间娱乐活动。
3. 草原那达慕:那达慕是蒙古族传统的节日,意为“娱乐、欢乐”。
在那达慕节期间,蒙古族人民举行摔跤、射箭、赛马等比赛,欢庆丰收。
4. 祭祀:蒙古族人民崇拜自然,对山川、河流、草原等自然景观进行祭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林石雕:产丁内蒙古巴林右旗,以巴林石为原料雕刻而成。巴林石呈块状,细腻润滑,晶莹如玉,自然色彩柔和协调,是名贵的石雕材料。品种有鸡血石、红花石、五彩石、冻石等。巴林石刻选题新颖、雕工精细。雕刻的内容有古今人物、亭台楼阁、山水花卉、鱼鸟虫兽、烟茶酒具,以及文房四宝等,一般根据石料的色泽、质地、形状因材施艺。
《蒙古秘史》记载,孛儿帖赤那的的十二世孙朵奔篾儿干死后,他的寡妻阿阑豁阿又生了三个儿子,传说这三个儿子是感光而生的“天子”,因为他们是从阿阑豁阿洁白的腰里出生的,因此他们的后裔被称为“尼伦蒙古”。在尼伦蒙古中,以孛端察儿为始祖的孛儿只斤氏就是成吉思汗的祖先。迭儿勒勤蒙古和尼伦蒙古,被统称为“也克蒙古”(大蒙古),他们是原蒙古人。
蒙古族的族源问题,现在多数的学者都认为:蒙古族属东胡族系。公元前209年,东胡被匈奴冒顿单于所破,东胡诸部在匈奴人统治下达三世纪之久,公元一世纪末至二世纪初,匈奴为汉朝所破,东胡人的一支鲜卑人自潢水流域转徙其地,剩余的匈奴人也都自称为鲜卑,鲜卑自此强盛起来。公元四世纪中叶,居住在潢水、老哈河流域一带的鲜卑人的一支,自称为“契丹”;居住于兴安岭以西(今呼伦贝尔地区)的鲜卑人的一支则称为“室韦”。蒙古部就是室韦人的一支,在唐朝时已有记载,称为“蒙兀室韦”。
介绍到此便告一段落,总而言之,蒙古起源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如果你有时间,不妨驾车去科尔沁大草原游玩观光,热情好客的蒙古人一定拉你进他们的蒙古包,邀你尝一尝鲜美的奶酒和奶豆腐!
蒙古地毯:主要是以羊毛为原料,也可以用其它动物的毛编织地毯,制作一块上好的地毯需要十几道工序。其质地纯正,做工精细,图案优美,尤其仿古地毯用氧化铝镀金丝纺织打底,制作的盘金皇宫御用地毯,是我国独有的地毯精品,著称于世,目前已畅销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银碗:它既是是生活器皿,又是传统工艺品。用桦树根旋制而成,碗的内里都用银片包裹,外面刻有花纹。传统的花纹有云纹、犄纹、回纹等。
二、蒙古族文化
蒙古族的文学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有民间口头文学和书面文学两种。民间文学有史诗、神话传说、故事、诗歌、谚语、寓言等。
神话传说:蒙古族的神话传说在古代典籍,如《蒙古秘史》、《史集》中保存了一些片段外,记载的较少。主要还是通过口耳相传的形式流传于民间。其内容主要涉及天地星辰的产生,民族、氏族的起源,以及人与自然的斗争、社会习俗的形成等等。流传较为广泛的有《熔铁出山》和《天女之惠》。《熔铁出山》是关于蒙古族起源的古老传说。《天女之惠》是有关杜尔伯特部落祖先的古老神话。
蒙古起源及文化 Leabharlann 高一九班 张雨缇
一、蒙古族的起源
蒙古族是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传说中的蒙古人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据文字记载,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蒙古族自治地方的科学、文化教育事业正迅速发展。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全区没有一所大专学校,中小学学生占总人口的2.6%。到1990年自治区全区已有大专院校15所,中等专业学校80多所,普通中学5194所,小学26980所。各蒙古族自治州、县的中、小学教育也有很大的发展。使用蒙古语言文字的新闻出版、广播、戏剧、电影事业蓬勃发展。文化馆、图书室遍布各城镇和广大农牧区。
英雄史诗:蒙古族的英雄史诗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形成阶级社会的前期。其特点偏重于浪漫主义的幻想,描写的是传奇式的英雄同人格化的自然力或丑恶社会势力的代表蟒古思的斗争。代表作有《江格尔》、《三岁勇士谷诺干》、《喜热图蔑尔干》等。其中《江格尔》与藏族的《格萨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并称为中国的三大史诗。
成吉思汗是一位伟大的传奇人物。关于他的逝世、葬地、灵柩的迁移等也有许多历史记载和传说。尽管由于秘葬的原因,今天的成吉思汗陵并未真正安放着他的真身,但几百年来,蒙古人仍把它当作自己圣主的长眠之地。对成吉思汗陵寄以无限的崇敬和向往。这里经常是香烟缭绕,祭奠活动不断。直到今天,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一日、五月十五日、八月十二日和十月初三,还要举行四次隆重的祭奠活动。每到这一天,众多的拜谒者怀着虔诚的心情,不辞辛苦地长途跋涉而来。站在这位伟人高大的雕像前,献上洁白的哈达、明亮的蜡烛、芬芳的香炷、肥壮的整羊、乳黄的酥油、醇香的马奶酒等祭品,追忆他的雄才伟略,寄托对他的不尽思念。
蒙古族的工艺有雕刻、刺绣、彩绘、绘画等。可谓五彩缤纷、技艺精湛。雕刻有石雕、木雕、骨雕等。从梁、柱、门、楣等到日用器皿等,无不施以雕刻。有的线条豪放,造型优美,有的工艺精细,剔透玲珑。蒙古族民间刺绣种类很多,有绣花和贴绣两种。蒙古族的衣食住行中可以见到很多刺绣工艺。银器的打制也是其传统手工艺。从首饰、佩饰到一些日常用品均为银制,其艺术风格质朴而深厚。
故事:蒙古族的民间故事数量多,内容广。包括神话故事、生活故事、动物故事、讽刺故事、寓言故事等。主要作品有《孤儿传》、《乌巴什·洪台吉的故事》、《牧童和骏马》等。
书面文学:蒙古族从13世纪初使用回鹘式蒙古文以后便出现了书面文学。《蒙古秘史》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该书不仅是一部历史巨著,还是一部文学价值极高的著作。全书三分之一的篇幅都是优美的诗歌和引人入胜的传说故事。此外,这时期还有《成吉思汗的箴言》、《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金帐白桦书》等,这些作品都是源于口头文学,后经加工,以书面形式流传下来的。到17世纪,蒙古族“文史不分”的传统仍在继续。这个时代的作品主要有韵文体的《阿拉坦汗传》以及带有浓厚文学色彩的《黄金史纲》、《黄金史》、《蒙古源流》等。19世纪中末叶出现了一批杰出的文学家、诗人。最为著名的有作家、诗人、思想家尹湛纳希。他一生著书立说,撰写完成了其父亲的未完成的著作《青史演义》,创作了长篇小说《一层楼》、《泣红亭》和《红运泪》(未完成)。此外还有大量的诗歌、杂文等。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蒙古语系部落,他们是原蒙古人:
札刺亦儿——在辽代曾是强大的部落,有哲惕、脱忽刺温、朵龙吉儿十个分枝.游牧在斡难河流域。在与辽兵的战争中,札刺亦儿人受到沉重打击。辽设札刺部节度使司统治他们。到十二世纪时这个部落早已衰落了。
塔塔儿——牧地在贝尔湖周围。以前很强大,所以好多部落都以塔塔儿人自称。后来这个部落为成吉思汗所灭。
据《史集》记载,蒙古部最初只包括捏古斯和乞颜两个氏族,他们被其他突厥部落打败后只剩下两男两女,他们逃到了额尔古涅昆(额尔古纳河畔山岭)一带居住下来,生息繁衍,大约经过了400多年的时间,部落逐渐兴盛起来,并产生了许多分支,公元8世纪,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为了更好的发展,不得不外迁徙,这时已分出了70个分支了,这70个分支被称为“迭儿勒勤蒙古”。在迁出的蒙古人当中,有一位很有声望的人,名叫孛儿帖赤那,以他为首的迭儿勒勤蒙古自称为“乞牙惕氏”(乞颜的复数)。“乞牙惕氏”人迁徙到了斡难河源头肯特山一带,生活方式由狩猎转为游牧。
三、蒙古族的英雄
在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绿草丛生,溪水萦绕、牛羊遍布的伊金霍洛草原上,高高耸立着一座精美别致的宫殿。数十里外,就可遥见它那闪烁的光辉、雄伟的身姿,这就是蒙古人心中的圣地、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安息的地方--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陵园总面积55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多平方米。陵宫坐北朝南,建筑在一米多高的长方形台基之上。共分正殿、东殿、西殿、寝宫 和东廊、西廊六部分。正殿高26米,上面为蒙古包式的穹庐顶,上面有俏丽的圆柱形装饰品和用黄蓝两色琉璃瓦镶砌的祥云图案。下面是双层蓝色八角飞檐。东西两殿比正殿略低一点,顶部与正殿相同,设有单层屋檐。三殿相互连通。正殿内安放着成吉思汗的雕像,两侧殿内的墙壁上绘有歌颂他丰功伟绩的壁画。殿堂的后面紧连着寝宫,安放着四个黄锻覆盖的蒙古包。包内分别供奉着成吉思汗及其夫人孛儿帖、二夫人呼伦、三夫人伊绪,其胞弟别力古台、胞妹哈撒尔、四子拖雷和夫人伊喜哈图的灵柩,包前盛放着历代相传的成吉思汗的马鞍等珍贵文物。
中国蒙古族的传统医学,简称“蒙医”。历史悠久,是蒙古族人民长期总结同大自然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并吸收藏医、汉医经验逐渐形成的。早年蒙古汗国建立前,就有本族的药剂和疗法,如掌握了“合迪儿”,烈性药,以饮马奶治疗疾病,用烧红的烙铁治疗外伤等。自元代以后,蒙医已积累起丰富的医疗经验,形成了一定的医疗理论,并且设立了太医院、上都惠民司等医疗机构。至明末清初,体系渐趋完整。
蒙古医学在诊断方面包括望、问、切,有消、解、温、补、和、汗、吐、下、静、养等治疗方法。治病多用成药,并总结出饮食疗、灸疗、罨疗、瑟博素疗、皮疗、温泉疗、针刺放血疗、按摩疗等疗术。如用烧热的盐热敷,用新鲜畜皮、鱼皮裹疗,皆有民族医疗特色。蒙古医对治疗创伤和接骨尤有独到之处。蒙古族医学家和药学家还写出一批医药著作,如《饮膳正要》(14世纪初叶)、《方海》(17世纪)、《蒙药正典》、《蒙医药选编》、《普济杂方》(19世纪),对中国医学作出了贡献。
蔑儿乞——牧地在色楞格河流域。在金末还是个强大的部落,最后也为成吉思汗所灭
斡亦剌、巴儿忽——居住在靠西北的部分。
辽金时期,蒙古地区还有三个强大的部落:突厥语族的克烈、乃蛮和汪古。他们也都是原蒙古人。
十三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诸部,建立大蒙古帝国。用新的千户制体系分封人口。战败的部落,如塔塔儿、克烈、乃蛮被瓜分到各千户。族属不同、社会发展不平衡、方言各异的各部在统一的汗权统治下,形成了具有共同地域、共同经济基础、共同语言和共同心理素质的民族共同体——蒙古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