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函数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对数函数的发展史

对数函数的发展史

对数函数的发展史对数函数的发展史是一个跨越数个世纪,涉及众多数学家和科学家的历史。

它既包括了数学理论的重大突破,也包括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深入理解。

以下是对数函数发展史的详细介绍。

**一、背景**对数函数的发展史始于16世纪,当时科学家们面临着解决复杂的数字计算问题,例如求解高次方程,或是进行大量乘法运算。

这些问题在当时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它们需要大量的计算时间和精力。

**二、约翰·纳皮尔的贡献**1. 纳皮尔是一位苏格兰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在16世纪末解决了这个问题。

他发明了一种新的数学方法,可以简化大量计算,使这些问题变得相对容易。

这种方法就是对数。

2. 纳皮尔的对数概念是基于一种称为“幂”的概念,即一个数的指数运算。

例如,2的3次方是8,这个“8”就是2的3次幂的结果。

纳皮尔发现,对于任何两个正数a和b (其中b>1),都存在一个数x,使得a等于b的x次幂。

这个数x就被称为“以b为底数的a的对数”。

**三、亨利·布里格斯和微积分**1. 布里格斯是英国的一位数学家,他对纳皮尔的对数概念进行了改进和推广。

他引入了“自然对数”的概念,即以e为底数的对数(e是一个无理数,约为2.71828)。

布里格斯的贡献对于现代数学有着重大影响。

2. 17世纪,微积分学开始兴起。

微积分是研究变化率和变化量的数学分支。

在对数函数的发展过程中,微积分学提供了一种新的工具来研究和理解对数函数的性质和行为。

**四、查尔斯·洛夫斯托尔和欧拉**1. 洛夫斯托尔是英国的一位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在对数函数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

他发现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之间存在一种密切的关系,这为研究它们的性质提供了新的视角。

2. 欧拉是瑞士的数学家,被誉为“数学界的巨匠”。

他对对数函数有着深入的研究,并发现了许多重要的性质和应用。

欧拉还对对数表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对后来的科学计算和对数函数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对数发明的历史

对数发明的历史

对数发明的历史1、对数发明的背景16世纪前半叶,欧洲人热衷于地理探险和海洋贸易,需要更为准确的天文知识,而天文学的研究中,需要大量烦琐的计算,特别是三角函数的连乘,天文学家们苦不堪言。

德国数学家约翰·维尔纳首先推出了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公式,即sinα·sinβ=[cos(α-β)-cos(α+β)]/2 ,cosα·cosβ=[cos(α-β)+cos(α+β)]/2 .大大简化了三角函数连乘的计算。

比如,计算sin67°34'×sin9°3',可以从三角函数表查出sin67°34'=0.92432418,sin9°3'=0.15729632。

但随后的乘法的计算十分烦琐,且容易出错。

(请你不用计算器,手算一下0.92432418×0.15729632=?,记住还要验算一遍,以保证计算正确哦!)用维尔纳的三角函数积化和差公式,计算就大大简便了:sin67°34'×sin9°3'=cos(67°34'-9°3')-cos(67°34'+9°3')=[cos(58°31')-cos(76°37')]/2=[0.52225052-0.23146492]/2=0.14539280这个公式还可以用于把任何二个数的乘法计算转为加减法计算,方法如下:若求小于1的二个数a与b的乘积可以先由反三角函数表查得使a=sinα=a ,sin β=b的α与β,然后计算(α-β)和(α+β),再由三角函数表查得cos(α-β)与cos(α+β) ,最后应用上面的公式求出它们的一半,就得所要求的数。

由于大于1的数可用小于1的数乘上10n表示,因此上面的两个公式实际上对于任意两个数都是适宜的。

对数运算的起源

对数运算的起源

对数运算的起源对数是数学中的一种重要概念,它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对数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古希腊数学中,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对数运算逐渐成为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本文将介绍对数运算的起源、发展和应用。

一、对数的起源对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在古希腊,对数的概念是由数学家亚历山大·亨菲尔德所提出的。

亨菲尔德是一位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在研究天文学时发现,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可以用一些复杂的数学公式来描述。

然而,这些公式中包含了很多指数和幂,计算非常繁琐。

为了简化计算,亨菲尔德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对数。

对数的定义是,对于一个正实数a和一个正整数n,如果满足a^n=x,则称n为以a为底数的x的对数,记作n=log_a x。

例如,以10为底数的100的对数是2,即log_10 100=2。

这个定义简化了指数和幂的计算,使得复杂的计算变得更加简单。

二、对数的发展对数的概念在古希腊时期被提出后,经过了几个世纪的发展。

在16世纪末,苏格兰数学家约翰·纳皮尔斯发明了一个新的对数系统,称为自然对数。

自然对数是以e(自然常数)为底数的对数,记作ln x。

自然对数在数学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微积分、物理学和工程学中。

17世纪,数学家约翰·纳皮尔斯和约翰·沃利斯分别独立发明了一种新的对数系统,称为十进制对数和自然对数。

十进制对数是以10为底数的对数,记作log x。

自然对数和十进制对数在数学和科学研究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两者之间可以相互转换。

18世纪末,德国数学家莱昂哈德·欧拉发明了复数对数,这是基于复数的对数系统。

复数对数在数学和物理学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量子力学中。

三、对数的应用对数在科学和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对数的一些应用领域:1. 声音和光线的强度:声音和光线的强度可以用对数来表示。

声音的强度以分贝(dB)为单位表示,光线的强度以比例对数(logarithmic scale)表示。

对数概念的形成

对数概念的形成

对数概念的形成对数概念的形成经历了以下几个主要阶段:1. 早期数学家对指数运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研究了指数函数和指数运算。

这为后来对数概念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2. 柏拉图提出了对数思想的雏形。

公元前4世纪,柏拉图在研究音乐比例时,首次提出了“对数”这个概念,即用一个量来衡量两个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这可以看作是对数思想的最早seeds。

3. 约翰·纳皮尔发明并提出对数概念。

1614年,英国数学家约翰·纳皮尔在其著作《构造性的算术》中,正式提出了对数这个概念。

他定义对数为指数函数的反函数,解决了指数方程,并给出了对数的计算方法。

这标志着对数概念的正式形成。

4. 德国数学家布劳威尔进一步推广和发展对数概念。

17世纪中叶,德国数学家布劳威尔在纳皮尔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对数的概念,可以用在任何正基数上,并给出了对数表。

这促进了对数在科学技术中的广泛应用。

5. 德国数学家欧拉对对数理论的系统阐述。

18世纪,欧拉在对数理论的研究中,给出了对数的性质、对数微分和积分等方面的系统论述,极大推动了对数概念在数学中的成熟和系统化。

所以总体来说,柏拉图提出概念雏形,而纳皮尔正式提出定义,布劳威尔和欧拉等人的研究使对数概念在数学中得到完整形成和系统发展。

对数概念的形成对数是一种数学概念,它涉及到数的对等关系、对数的性质、对数的运算、对数表的应用以及对数在实际应用等方面。

下面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介绍。

1. 数的对等关系在数学中,对等关系是指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即它们可以通过某种数学操作相互转换。

例如,对于任意两个正数a和b,如果存在一个正数c,使得ac=b,则称a是对数函数,b 是指数函数。

在这个定义中,a和b就是数的对等关系。

数的对等关系是构成对数概念的基础。

2. 对数的性质对数函数具有一些重要的性质。

首先,对于任意正数a和b,都有log(a^b)=blog(a)。

这个性质在对数运算中非常重要。

对数的发展史

对数的发展史

对数的发展史自古以来,数值计算一直是人们日常生活和许多领域的必备技能。

随着社会的进步,计算的速度和精确程度需求不断提高,促进了计算技术的发展。

印度阿拉伯记数法、十进小数和对数是文艺复兴时期计算技术的三大发明,它们为现代数学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对数的发现被法国大数学家、天文学家___评价为“用缩短计算时间延长了天文学家的寿命”。

对数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

公元前500年,___研究了几个10的连乘积与10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他发现了这两个数列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利用第二个数列的加减关系来代替第一个数列的乘除关系。

然而,___并没有继续深入研究,错失了对数破土而出的机会。

直到2000年后,德国数学家___重新研究了___的发现,写出了两个数列。

他发现上一排数之间的加减运算结果与下一排数之间的乘除运算结果有一种对应关系,为对数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在15、16世纪,天文学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为了计算星球的轨道和研究星球之间的位置关系,需要进行大量的乘、除、乘方和开方运算。

由于数字太大,为了得到一个结果,常常需要运算几个月的时间。

这一繁难的计算让科学家们苦恼不已,他们开始探索简便的计算方法。

英国数学家___最终实现了这一梦想,他发明了对数,使得可以用简单的加减运算来代替复杂的乘除运算。

___ ___。

___ at the age of ter。

___ fields。

researched feed ns。

___。

He had a wide range of interests。

on the one hand。

he was ___。

on the other hand。

___.At that time。

there was no perfect concept of ___。

nor was there an ___。

so there was actually no concept of "base." Hecalled logarithms artificial numbers。

对数的发展史

对数的发展史

对数的发展史对数的发展史自古以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所从事的许多领域,都离不开数值计算,并且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对计算的速度和精确程度的需要愈来愈高,这就促进了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

印度阿拉伯记数法、十进小数和对数是文艺复兴时期计算技术的三大发明,它们是近代数学得以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其中对数的发现,曾被18世纪法国大数学家、天文学家拉普拉斯评价为“用缩短计算时间延长了天文学家的寿命”。

对数思想的萌芽对数的基本思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

早在公元前500年,阿基米德就研究过几个10的连乘积与10的个数之间的关系,用现在的表达形式来说,就是研究了这样两个数列:1,10,102,103,104,105,……;0,1,2,3,4,5,……他发现了它们之间有某种对应关系。

利用这种对应可以用第二个数列的加减关系来代替第一个数列的乘除关系。

阿基米德虽然发现了这一规律,但他却没有把这项工作继续下去,失去了对数破土而出的机会。

2000年后,一位德国数学家对对数的产生作出了实质性贡献,他就是史蒂非。

1514年,史蒂非重新研究了阿基米德的发现,他写出两个数列: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1 2 4 8 16 32 64 128 256 512 1024 2048……他发现,上一排数之间的加、减运算结果与下一排数之间的乘、除运算结果有一种对应关系,就在史蒂非悉心研究这一发现的时候,他遇到了困难。

由于当时指数概念尚未完善,分数指数还没有认识,面对像17×63,1025÷33等情况就感到束手无策了。

在这种情况下,史蒂非无法继续深入研究下去,只好停止了这一工作。

但他的发现为对数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纳皮尔的功绩15、16世纪,天文学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为了计算星球的轨道和研究星球之间的位置关系,需要对很多的数据进行乘、除、乘方和开方运算。

由于数字太大,为了得到一个结果,常常需要运算几个月的时间。

对数的起源

对数的起源

对数的起源对数的起源对数产生于以加减运算代替乘除运算的探索中.以加(减)代乘(除)的想法早就存在了.一个简单的三位数乘法(例如265×438),一般需要四次运算才能得出结果,但同样数字的加法却只需一次运算.涉及的数字越大,则乘(或除)所需要的运算次数比加(或减)所需的运算次数相差得越多.因此,在6世纪以前,就曾有人作尝试,试图实现以加(减)代乘(除).但由于压力不大,并不感到非如此不可,因此未能达到目的.16世纪中叶,由于天文和航海而引起的大数计算日益激增,这种计算不仅花去了人们大量的精力,而且难以精确,于是,以加(减)代乘(除)的设想再次被提出,并被作为必须解决的问题加以考虑了.起初,曾采用以下两个公式来实现乘除向加减的转化:但由于它们都需要通过另一种运算(三角或平方)来实现转化,并不真正地提高效率,所以很快就被搁置不用了.能不能使乘(除)直接向加(减)转化呢?能!1484年,法国数学家舒开(Chuquet,?—1500)通过把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如:0,1,2,3,4,… 等差1,2,4,8,16,… 等比或0,1,2,3,4,… 等差1,3,9,27,81,… 等比比较发现:等比数列中任何两项的积,可以用与这两项序号对应的等差数列的和来表示(注:这一点最早由阿基米德发现).由于当时舒开并不力图解决这个问题,因此他仅提出了这个发现,而没加以深入地研究.半个世纪后,同样的事实再次被德国数学家史提非提出.史提非以如下一组数列为例指出:“等比数列中数的乘、除、乘方、开方可以转化为等差数列中数的加、减、乘、除来实现.”如4×8,因为4和8对应的等差数列的数分别是2和3,而2+3=5,所以4×8的结果是5所对应的等比数中的数32.又如82,因为8对应的等差数列中的数是3,3×2=6,所以82的结果是6所对应的等比数列中的数64.就这样,史提非轻巧地实现了运算的转化,并且他意识到:“只要把这个思想进一步发挥,那么必定能得出关于数的性质的全新的论述.”遗憾的是史提非后来再也没进行深入的研究,他放弃了进一步发挥思想的权利,因而也就失去了对数发明者的资格.布尔基与耐普尔数学史册上的对数发明者是两个人:英国的约翰·耐普尔(John Naeipr,1550-1617)和瑞士的乔伯斯特·布尔基(JobstBürgi,1552-1632).布尔基原是个钟表技师,1603年被选为布拉格宫庭技师后,开始与著名的天文学家开普勒接触,了解到天文学计算的一些具体情况.他体察天文学家的辛劳,并决定为他们提供简便的计算方法.布尔基所提出的简便计算方法就是一张实用的对数表.从原则上说,史提非已经解决了将乘(除)运算转为加(减)运算的途径.但是史提非所给出的两个数列中的数字十分有限,它不能付之于实用,实用的对数表必须包括所有要乘的数在内.为了做到这一点,布尔基采取尽可能细密地列出等比数列的办法.他给出的等比数列相当于:1,1.0001,(1.0001)2,(1.0001)3,…,(1.0001)104,…其相应的等差数列是:0,0.0001,0.0002,0.0003,…,1,…这里,等差数列中的1,对应于等比数列中的(1.0001)104.就是说,布尔基在造表时,把对数的底取为(1.0001)104=2.71814593…,与自然对数的底e=2.718281828…相差不远.但需要的指出是,无论是布尔基还是后面要讲到的耐普尔,他们都没有关于对数“底”的观念.因为他们都不是从a x=N的关系出发来定义对数x=log a N的.耐普尔原是苏格兰的贵族.生于苏格兰的爱丁堡,十二岁进入圣安德鲁斯大学的斯帕希杰尔学院学习.十六岁大学尚未毕业时又到欧洲大陆旅行和游学,丰富了自己的学识.耐普尔虽不是专业数学家,但酷爱数学,他在一个需要改革计算技术的时代里尽心尽力.正如他所说:“我总是尽量使自己的精力和才能去摆脱麻烦而单调的计算,因为这种令人厌烦的计算常使学习者望而生畏.”耐普尔一生先后为改进计算得出了球面三角中的“耐普尔比拟式”、“耐普尔圆部法则”以及作乘除用的“耐普尔算筹”,而为制作对数表他花了整整20年时间.1614年,耐普尔发表了他的《关于奇妙的对数表的说明》一书,书中不仅提出数学史上的第一张对数表(布尔基的对数表发表于1620年),而且阐述了这个发明的思想过程.他说:假定有两个质点P和Q,分别沿着线段AZ和射线A'Z'以同样的初速运动,其中Q保持初速不变,而P作减速运动,其速度与这个点离Z的距离成正比,现在,如果当P位于某点B时,Q位于B',那么,A'B'就是BZ的对数!同样的A'C'是CZ的对数,等等(图1).建立了这个模型以后,耐普尔通过代入具体的数字得出BZ、CZ、DZ、EZ、FZ…一系列数值为:,…以及作为它们的对数的A'B',A'C',A'D',A'E',A'F',…一系列数值为:1,2,3,4,5,…显然,这也是一组相互对应的等比数列和等差数列,因此耐普尔实质是把等差数列中的数定义为对应的等比数列中的数的对数!这说明,耐普尔借助于质点运动建立起来的对数概念,其原理仍不外乎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关系的合理运用.对数的由来英语名词:logarithms如果a^n=b,那么log(a)(b)=n。

对数公式的历史(详细)

对数公式的历史(详细)

对数公式的历史(详细)
对数公式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它在各个科学领域中都有
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对数公式的历史及其发展。

古希腊时期
对数公式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古希腊数学家亚历山大
的尼科马库斯提出了对数的概念,并发现了一些对数的性质。

然而,他并没有提出明确的对数公式。

纳皮尔时期
直到17世纪,苏格兰数学家约翰·纳皮尔才真正提出了对数公式。

他基于亚历山大的尼科马库斯的工作,用近似的方法计算出了
常用对数的值,并提出了对数公式log(a*b) = log(a) + log(b)。

狄利克雷时期
19世纪时,德国数学家彼得·狄利克雷对对数公式进行了深入
研究。

他发现了更多的对数公式,包括log(a/b) = log(a) - log(b)和
log(a^n) = n*log(a)等。

这些公式极大地简化了对数运算,并为后续
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方便。

现代时期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数学知识的积累,人们对对数公式的理解和应用也越来越深入。

现代数学家在狄利克雷的基础上提出了更复杂的对数公式,用于解决更多的数学和工程问题。

总结起来,对数公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但直到17世纪才被发展成为一个明确的公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数公式不断演变和丰富,为数学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强大的工具。

指数与对数发展简史

指数与对数发展简史

指数与对数发展简史在乘方a^n中,其中的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结果叫幂,读“mì”。

对数方法是苏格兰的Merchiston 男爵约翰·纳皮尔1614年在书《Mirifici Logarithmorum Canonis Descriptio》中首次公开提出的,(Joost Bürgi独立的发现了对数;但直到Napier 之后四年才发表)。

这个方法对科学进步有所贡献,特别是对天文学,使某些繁难的计算成为可能。

在计算器和计算机发明之前,它持久的用于测量、航海、和其他实用数学分支中。

约翰·纳皮尔/约翰·奈皮尔/约翰·内皮尔(John Napier,1550~1617),苏格兰数学家、神学家,对数的发明者。

Napier出身贵族,于1550年在苏格兰爱丁堡附近的小镇梅奇斯顿(Merchiston Castle,Edinburgh,Scotland)出生,是Merchiston城堡的第八代地主,未曾有过正式的职业。

年轻时正值欧洲掀起宗教革命,他行旅其间,颇有感触。

苏格兰转向新教,他也成了写文章攻击旧教(天主教)的急先锋(主要文章于1593年写成)。

其时传出天主教的西班牙要派无敌舰队来攻打,Napier就研究兵器(包括拏炮、装甲马车、潜水艇等)准备与其拚命。

虽然Napier的兵器还没制成,英国已把无敌舰队击垮,他还是成了英雄人物。

他一生研究数学,以发明对数运算而著称。

那时候天文学家Tycho Brahe(第谷,1546~1601)等人做了很多的观察,需要很多的计算,而且要算几个数的连乘,因此苦不堪言。

1594年,他为了寻求一种球面三角计算的简便方法,运用了独特的方法构造出对数方法。

这让他在数学史上被重重地记上一笔,然而完成此对数却整整花了他20年的工夫。

1614年6月在爱丁堡出版的第一本对数专著《奇妙的对数表的描述》("Mirifici logarithmorum canonis descriptio")中阐明了对数原理,后人称为纳皮尔对数:Nap logX。

对数函数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对数函数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对数函数的产生和发展历程一、对数函数的产生: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的时候,当时在自然科学领域(特别是天文学)的发展上经常遇到大量精密而又庞大的天文数值计算,于是数学家们为了寻求化简的计算方法而发明了对数。

德国的史蒂非(1487-1567)在1544年所著的《整数算术》中,写出了两个数列,左边是等比数列(叫原数),右边是一个等差数列(叫原数的代表,或称指数,德文是Exponent ,有代表之意)。

欲求左边任两数的积(商),只要先求出其代表(指数)的和(差),然后再把这个和(差)对向左边的一个原数,则此原数即为所求之积(商),可惜史提非并未作进一步探索,没有引入对数的概念。

在纳皮尔所处的年代,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刚刚开始流行,这导致天文学成为当时的热门学科.可是由于当时常量数学的局限性,天文学家们不得不花费很大的精力去计算那些繁杂的“天文数字”,因此浪费了若干年甚至毕生的宝贵时间.纳皮尔也是当时的一位天文爱好者,为了简化计算。

他所制造的「纳皮尔算筹」,化简了乘除法运算,其原理就是用加减来代替乘除法。

他发明对数的动机是为寻求球面三角计算的简便方法,他依据一种非常独等的与质点运动有关的设想构造出所谓对数方法,其核心思想表现为算术数列与几何数列之间的联系。

在他的1619年发表《奇妙的对数表的描述》中阐明了对数原理,后人称为纳皮尔对数,记为Nap.㏒x,它与自然对数的关系为:Nap.㏒x=10㏑(107/x)由此可知,纳皮尔对数既不是自然对数,也不是常用对数,与现今的对数有一定的距离。

瑞士的彪奇(1552-1632)也独立地发现了对数,可能比纳皮尔较早,但发表较迟(1620)。

英国的布里格斯在1624年创造了常用对数。

1619年,伦敦斯彼得所著的《新对数》使对数与自然对数更接近(以e=2.71828...为底)。

对数的发明为当时社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影响,简化了行星轨道运算问题。

二、对数函数的发展过程:最早传入我国的对数著作是《比例与对数》,它是由波兰的穆尼斯(1611-1656)和我国的薛凤祚在17世纪中叶合编而成的.当时在lg2=0.3010中,2叫「真数」,0.3010叫做「假数」,真数与假数对列成表,故称对数表.后来改用「假数」为「对数」.我国清代的数学家戴煦(1805-1860)发展了多种的求对数的捷法,著有《对数简法》(1845)、《续对数简法》(1846)等.1854年,英国的数学家艾约瑟(1825-1905)看到这些著作后,大为叹服.当今中学数学教科书是先讲「指数」,后以反函数形式引出「对数」的概念.但在历史上,恰恰相反,对数概念不是来自指数,因为当时尚无分指数及无理指数的明确概念.布里格斯曾向纳皮尔提出用幂指数表示对数的建议.1742年 ,J.威廉(1675-1749)在给G.威廉的《对数表》所写的前言中作出指数可定义对数.而欧拉在他的名著《无穷小分析寻论》(1748)中明确提出对数函数是指数函数的逆函数,和现在教科书中的提法一致.。

对数函数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对数函数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对数函数的产生和发展历程一、对数函数的产生: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的时候,当时在自然科学领域(特别是天文学)的发展上经常遇到大量精密而又庞大的天文数值计算,于是数学家们为了寻求化简的计算方法而发明了对数。

德国的史蒂非(1487-1567)在1544年所着的《整数算术》中,写出了两个数列,左边是等比数列(叫原数),右边是一个等差数列(叫原数的代表,或称指数,德文是Exponent ,有代表之意)。

欲求左边任两数的积(商),只要先求出其代表(指数)的和(差),然后再把这个和(差)对向左边的一个原数,则此原数即为所求之积(商),可惜史提非并未作进一步探索,没有引入对数的概念。

在纳皮尔所处的年代,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刚刚开始流行,这导致天文学成为当时的热门学科.可是由于当时常量数学的局限性,天文学家们不得不花费很大的精力去计算那些繁杂的“天文数字”,因此浪费了若干年甚至毕生的宝贵时间.纳皮尔也是当时的一位天文爱好者,为了简化计算。

他所制造的「纳皮尔算筹」,化简了乘除法运算,其原理就是用加减来代替乘除法。

他发明对数的动机是为寻求球面三角计算的简便方法,他依据一种非常独等的与质点运动有关的设想构造出所谓对数方法,其核心思想表现为算术数列与几何数列之间的联系。

在他的1619年发表《奇妙的对数表的描述》中阐明了对数原理,后人称为纳皮尔对数,记为Nap.㏒x,它与自然对数的关系为:Nap.㏒x=10㏑(107/x)由此可知,纳皮尔对数既不是自然对数,也不是常用对数,与现今的对数有一定的距离。

瑞士的彪奇(1552-1632)也独立地发现了对数,可能比纳皮尔较早,但发表较迟(1620)。

英国的布里格斯在1624年创造了常用对数。

1619年,伦敦斯彼得所着的《新对数》使对数与自然对数更接近(以e=...为底)。

对数的发明为当时社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影响,简化了行星轨道运算问题。

二、对数函数的发展过程:最早传入我国的对数着作是《比例与对数》,它是由波兰的穆尼斯(1611-1656)和我国的薛凤祚在17世纪中叶合编而成的.当时在lg2=中,2叫「真数」,叫做「假数」,真数与假数对列成表,故称对数表.后来改用「假数」为「对数」.我国清代的数学家戴煦(1805-1860)发展了多种的求对数的捷法,着有《对数简法》(1845)、《续对数简法》(1846)等.1854年,英国的数学家艾约瑟(1825-1905)看到这些着作后,大为叹服.当今中学数学教科书是先讲「指数」,后以反函数形式引出「对数」的概念.但在历史上,恰恰相反,对数概念不是来自指数,因为当时尚无分指数及无理指数的明确概念.布里格斯曾向纳皮尔提出用幂指数表示对数的建议.1742年 ,J.威廉(1675-1749)在给G.威廉的《对数表》所写的前言中作出指数可定义对数.而欧拉在他的名着《无穷小分析寻论》(1748)中明确提出对数函数是指数函数的逆函数,和现在教科书中的提法一致.。

对数的发明

对数的发明

对数的发明对数是数学中的一种运算方法,它的发明极大地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和数学的应用。

在现代社会中,对数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物理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等。

本文将从对数的起源、定义、性质和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对数的起源对数最早出现在17世纪,由苏格兰数学家约翰·纳皮尔斯(John Napier)发明。

当时,纳皮尔斯研究了一种特殊的数列,称为纳皮尔斯数列。

他发现这个数列有一种特殊的性质,即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为一个底数和一个指数的乘积。

纳皮尔斯将这种数列中的每个数称为“对数”,并开始研究对数的运算规律。

二、对数的定义对数可以用来描述一个数在某个底数下的指数。

对于任意一个正数a(a>0且a≠1)和一个正数x,满足a^x=b,其中b是一个正数。

那么我们可以说x是以a为底b的对数,记作x=logₐb。

对数运算是指根据给定的底数,求出一个数的对数。

三、对数的性质1. 对数的底数必须是一个正数且大于1,因为如果底数小于1,那么指数就会是一个负数,而对数的定义中要求指数是一个正数。

2. 对数的运算法则包括乘法法则、除法法则、幂法则和换底法则。

这些法则使得对数运算更加简洁和方便。

3. 对数的性质包括对数的反函数性质、对数的零性质、对数的单位性质和对数的连续性质等。

这些性质使得对数在实际应用中更具有灵活性和适用性。

四、对数的应用对数在科学和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 物理学中,对数经常用于描述声音的强度、地震的震级、天文学中的星等等。

2. 工程学中,对数常用于描述电路中的信号强度、功率的增长等。

3. 经济学中,对数常用于描述价格的变动、利润的增长等。

4. 计算机科学中,对数常用于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分析、数据结构的搜索和排序等。

总结:对数的发明和应用对科学和数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使数学运算更加简洁和高效,而且在各个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因此,对数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工具,也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数学概念之一。

对数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对数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对数概念的形成与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早期探索阶段:人类很早就对数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在早期,人们通过各种方式来探索数量的变化规律,包括数的运算和比较大小等。

自然对数和常用对数的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认识到对数是一种重要的数学工具。

在数学领域中,对数被用来表示和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如求解指数方程、计算幂等。

在这个阶段,自然对数和常用对数成为了对数概念的核心内容。

对数函数和性质的研究阶段:在17世纪,随着微积分学的发展,对数函数成为了数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

许多数学家开始研究对数函数的性质和应用,包括其定义域、值域、单调性等。

对数表的制作和应用阶段:在18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制作对数表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

对数表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天文、地理、航海、商业等。

对数的现代研究和应用阶段:在现代数学中,对数函数仍然是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

同时,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对数的应用也得到了更广泛的发展,包括计算机科学、统计学、经济学等各个领域。

总的来说,对数的概念经历了早期探索、自然对数和常用对数、对数函数和性质的研究、对数表的制作和应用以及现代研究和应用等多个阶段。

如今,对数已经成为数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在各个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对数函数的由来

对数函数的由来

对数函数的由来1. 定义对数函数是指满足以下等式的函数:y=log b x其中,b是底数,x是正实数。

对于常见的对数函数,底数通常是10(常用对数)或自然常数e≈2.71828(自然对数)。

因此,我们通常可以将上述等式写为:y=logx 或 y=lnx其中,logx表示以10为底的对数,lnx表示以e为底的对数。

2. 历史背景对数函数最早由苏格拉底学派成员亚历山大·菲利普斯·斯坦顿(Alexander Philipps Thomston)在公元前400年左右引入。

而真正将对数引入到现代数学中并发展起来的人是苏格兰物理学家约翰·纳皮尔(John Napier)。

他于1614年出版了《描述自然数字构造法则》一书,在书中详细介绍了他发明的“纳皮尔骨架”(Napier’s bones)和“纳皮尔棒”(Napier’s rods),这两种工具可以用来进行乘法运算和计算对数。

在17世纪末,数学家约翰·沃拉斯顿(John Wallis)将对数函数的概念推广到实数域,并引入了自然对数。

18世纪,欧拉(Leonhard Euler)和贝努利家族成员(Jacob Bernoulli)对对数函数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其奠定了坚实的数学基础。

3. 对数函数的用途对数函数在科学、工程和经济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对数函数的一些常见用途:3.1. 数据压缩与展示在信息论中,对数函数被用于数据压缩和展示。

由于对数函数的特性,它可以将一个范围很大的数据集映射到一个较小的范围内。

这样做有助于减小数据集的体积,并且方便数据的可视化。

3.2. 指数运算简化当需要进行指数运算时,使用对数函数可以将乘法运算转换为加法运算。

例如,计算28可以通过先计算log2256=8来简化计算过程。

3.3. 复杂度分析在计算机科学中,对数函数常常用于分析算法的复杂度。

算法复杂度的描述通常以大 O 表示法来表示,其中对数函数是常见的复杂度量级之一。

自然对数函数的发现

自然对数函数的发现

自然对数函数的发现自然对数函数是数学中的基本函数之一,它的发现对数学的发展及科学技术的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自然对数函数的发现历程。

自然对数函数(natural logarithm function)是以常数e(欧拉常数)为底的对数函数,该函数被广泛应用于统计学、概率论、微积分等各个领域。

其数学公式为:$$\ln x = \int_1^x \frac{1}{t}dt$$其中,x>0。

关于自然对数函数的发现,要从17世纪开始说起。

当时英国天文学家约翰·内皮尔斯(John Napier)发现了对数这一概念,他发现每个数都可以被表示成以一个固定数为底数的对数形式。

此后,人们经过长时间的研究,逐渐发现对数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数学工具,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17世纪时,瑞士数学家约翰·伯努利(Johann Bernoulli)首先引入自然对数e这个数,他发现自然对数e作为一个常数,可以在解决复杂的微积分运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根据伯努利的定义,自然对数e是一个极限,即:$$\lim_{n\to\infty}(1+\frac{1}{n})^n = e$$可见,自然对数e与圆周率π一样,是一个不可逼近的无理数。

随后,欧拉(Leonhard Euler)和伯努利的弟弟尼古拉(Nicolaus Bernoulli)也对自然对数e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将它运用到微积分、物理学、天文学等多个领域。

在微积分中,自然对数函数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考虑函数f(x)=ln(x),该函数的导数可以表示为:$$f'(x) = \frac{1}{x}$$可以看到,自然对数函数是其导数的反函数。

这样,自然对数函数便成为微积分中不可或缺的数学函数之一。

总之,自然对数函数的发现过程是数学史中的一大成就。

它是人类在数学领域的探索中一次重要的理论突破,为众多学术领域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数学工具,证明了数学的无穷威力。

对数的发展史

对数的发展史

教材分析:对数产生于17世纪初叶,为了适应航海事业的发展,需要确定航程和船舶的位置,为了适应天文事业的发展,需要处理观测行星运动的数据,就是为了解决很多位数的数字繁杂的计算而产生了对数始并称为17世纪数学的三大成就,给予很高的评价今天随着计算器的普及和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以及航天航海技术的不断进步,利用对数进行大数的计算功能的历史使命已基本完成,已被新的运算工具所取代,因此中学对于传统的对数内容进行了大量的删减但对数函数应用还是广泛的,后续的教学内容也经常用到本节讲对数的定义和运算性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学习对数函数对数概念与指数概念有关,是在指数概念的基础上定义的,在一般对数定义logaN(a>0,a≠1)之后,给出两个特殊的对数:一个是当底数a=10时,称为常用对数,简记作lgN=b ;另一个是底数a=e(一个无理数)时,称为自然对数,简记作lnN =b了初步知识,也使教材大大简化,只保留到学习对数函数知识够用即可对数的创始人是苏格兰数学家纳皮尔(Napier,1550年~1617年)。

他发明了供天文计算作参考的对数,并于1614年在爱丁堡出版了《奇妙的对数定律说明书》,公布了他的发明。

恩格斯把对数的发明与解析几何的创始,微积分的建立并称为17世纪数学的三大成就。

1)已知a, b,求N乘方运算2)已知b, N,求a开方运算3)已知a, N,求b对数运算“對數”(logarithm)一詞源自於希臘,表示思想的文字或記號,也可作“計算”或“比率”。

由於16世紀的天文星象的觀測、航海、測量、地圖的繪製等,需要大量且龐雜的數字乘除開方運算,這種化乘除為加減的運算工具,即為對數。

而對數的創始人是蘇格蘭數學家那皮爾。

於是我們用了logarithm這個英文單字,取其前三個字母log來表示中,與指數式中其他數值之間的關係。

例如:,即是2的3次方是8,反之以2為底數時,多少次方可得到8呢?這個3的值就是對數,作难道会比以10为底更「自然」吗?更令人好奇的是,长得这麼奇怪的数,会有什麼故事可说呢?这就要从古早时候说起了。

对数函数的历史和发展

对数函数的历史和发展

对数函数的历史和发展自然对数函数(以下简称为对数函数)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函数形式。

从定义上来讲,对数函数是由指数函数反演得到的一类函数。

在学习数学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涉及到对数函数的定义、性质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运用。

但是对于对数函数的历史和起源,我们或许并不太了解。

因此,在本文中,我将为大家简要介绍对数函数的历史和发展。

一、对数函数的起源对数函数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初期,当时几位数学家分别在独立的研究中发现了对数函数这一概念。

其中最早提出对数概念的数学家是约翰·纳皮尔(John Napier),他是苏格兰人,于1614年左右发明了算盘,并成功创建了对数表。

对数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计算工具,可以用于简化乘法和除法运算。

当时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限制,真正的科学计算需要通过手算,对数表的发明大大简化了科学研究者的工作,成为当时一项巨大的科技发明。

二、对数函数的改良对数表的出现大大简化了科学计算的方式,但是当时的对数表只包含了对于整数指数的对数值,对于非整数指数的对数值计算非常困难,这限制了对数表的使用和对数函数的推广。

到了17世纪末,伟大的数学大师伦纳德·欧拉(Leonhard Euler)开始对对数函数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欧拉在论文中证明了许多重要的对数函数性质,如对数函数的微分形式,以及它在复平面上的解析性质。

欧拉的研究不仅推动了对数函数理论的发展,也为其他数学发展提供了重要援助。

例如,在欧拉的研究中,他首次描述了数学中的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定下了它们的基本形式和性质。

他还发明了欧拉公式,在数学和自然科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三、对数函数的应用在现代科学中,对数函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函数形式。

它在许多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例如生物学、化学、经济学、物理学等。

在物理学中,对数函数在描述电路和信号放大器的特性方面非常有用。

在经济学中,对数函数被广泛用于描述价格和收入的变化。

在化学和生物学中,对数函数被用于描述浓度和光强等。

基本初等函数的形成与发展

基本初等函数的形成与发展

基本初等函数的形成与发展函数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数学发展的漫长历程中,基本初等函数逐步形成并不断发展,为后来更复杂函数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1. 代数函数的形成代数函数是最早出现的一类基本函数。

多项式函数和有理函数都属于代数函数的范畴。

早在古希腊时期,数学家们就开始研究代数方程的解法,从而引入了多项式函数。

而有理函数的出现则与分数计算的发展密切相关。

2. 三角函数的诞生三角函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巴比伦时期,当时人们需要测量地面距离和天体运行轨迹,从而发现了周期性函数。

但是,三角函数的系统理论是在17世纪由英国数学家约翰·沃利斯建立的。

他将三角函数定义为圆的某些线段的比值,奠定了三角函数的基础。

3. 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产生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出现与复利计算和对数的发明密切相关。

17世纪,数学家们发现连续复利增长可以用指数函数来描述。

而对数的发明则为求解指数方程提供了有力工具,从而引入了对数函数。

4. 反三角函数的引入随着三角函数的广泛应用,人们逐渐意识到反三角函数的重要性。

17世纪,约翰·沃利斯和詹姆斯·格里高利分别研究了反正弦函数和反正切函数,为反三角函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 其他基本初等函数除了上述几类基本初等函数外,还有一些其他重要的初等函数,如双曲函数、分段函数等。

这些函数的引入丰富了函数的种类,为更复杂函数的研究做好了准备。

基本初等函数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它们的产生源于人类解决实际问题的需求,并随着数学理论的发展而不断完善。

这些基本初等函数为后来更高级的数学分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数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对数符号的演变

对数符号的演变

对数符号的演变
对数符号的演变经历了多个阶段。

首先,对数符号“log”是logarithm(对数)的缩写。

在16─17世纪,计算技术的最大改进是对数的发明,被称为17世纪世界三大数学成果之一。

虽然纳皮尔是举世公认的对数发明者,但对数的基本思想,早在德国数学家施蒂费尔的《整数算术》一书中就出现了。

施蒂费尔在书中指出几何级数:1,r,r2,r3…(1)的各项与其指数所形成的算术级数:0,1,2,3…(2)的各项相对应。

其次,纳皮尔正是在这种启发下发明对数的。

当时,随着天文学和航海的发展,三角运算越来越复杂,迫切需要一种简便的计算方法,对数便应运而生了。

符号‘log’也是纳皮尔的发明,它是Logaritam的缩写。

纳皮尔对数实际上是以1/e为底的,虽然他当时并不了解这一点。

这种以1/e为底的对数虽然在三角计算中大有用武之地,但仍不够方便。

最后,1615年,伦敦的一位数学教授布里格斯专程来访问纳皮尔,纳皮尔建议把0作为1的对数,布里格斯立即同意,两人还进一步商定把10的对数作为1,就是说采用以10为底的对数。

这样,10的乘幂的对数就是它的幂指数,计算起来方便多了。

由于这种对数符号应用广泛,被称为常用对数,符号记作‘l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数函数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一、对数函数的产生:
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的时候,当时在自然科学领域(特别是天文学)的发展上经常遇到大量精密而又庞大的天文数值计算,于是数学家们为了寻求化简的计算方法而发明了对数。

德国的史蒂非(1487-1567)在1544年所著的《整数算术》中,写出了两个数列,左边是等比数列(叫原数),右边是一个等差数列(叫原数的代表,或称指数,德文是Exponent ,有代表之意)。

欲求左边任两数的积(商),只要先求出其代表(指数)的和(差),然后再把这个和(差)对向左边的一个原数,则此原数即为所求之积(商),可惜史提非并未作进一步探索,没有引入对数的概念。

在纳皮尔所处的年代,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刚刚开始流行,这导致天文学成为当时的热门学科.可是由于当时常量数学的局限性,天文学家们不得不花费很大的精力去计算那些繁杂的“天文数字”,因此浪费了若干年甚至毕生的宝贵时间.纳皮尔也是当时的一位天文爱好者,为了简化计算。

他所制造的「纳皮尔算筹」,化简了乘除法运算,其原理就是用加减来代替乘除法。

他发明对数的动机是为寻求球面三角计算的简便方法,他依据一种非常独等的与质点运动有关的设想构造出所谓对数方法,其核心思想表现为算术数列与几何数列之间的联系。

在他的1619年发表《奇妙的对数表的描述》中阐明了对数原理,后人称为纳皮尔对数,记为Nap.㏒x,它与自然对数的关系为:Nap.㏒x=10㏑(107/x)由此可知,纳皮尔对数既不是自然对数,也不是常用对数,与现今的对数有一定的距离。

瑞士的彪奇(1552-1632)也独立地发现了对数,可能比纳皮尔较早,但发表较迟(1620)。

英国的布里格斯在1624年创造了常用对数。

1619年,伦敦斯彼得所著的《新对数》使对数与自然对数更接近(以e=...为底)。

对数的发明为当时社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影响,简化了行星轨道运算问题。

二、对数函数的发展过程:
最早传入我国的对数著作是《比例与对数》,它是由波兰的穆尼斯(1611-1656)和我国的薛凤祚在17世纪中叶合编而成的.当时在lg2=中,2叫「真数」,叫做「假数」,真数与假数对列成表,故称对数表.后来改用「假数」为「对数」.我国清代的数学家戴煦(1805-1860)发展了多种的求对数的捷法,著有《对数简法》(1845)、《续对数简法》(1846)等.1854年,英国的数学家艾约瑟(1825-1905)看到这些著作后,大为叹服.当今中学数学教科书是先讲「指数」,后以反函数形式引出「对数」的概念.但在历史上,恰恰相反,对数概念不是来自指数,因为当时尚无分指数及无理指数的明确概念.布里格斯曾向纳皮尔提出用幂指数表示对数的建议.1742年,J.威廉(1675-1749)在给G.威廉的《对数表》所写的前言中作出指数可定义对数.而欧拉在他的名著《无穷小分析寻论》(1748)中明确提出对数函数是指数函数的逆函数,和现在教科书中的提法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