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21.1一元二次方程在一个等式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且未如a≠0)21.21直接开平方法就是平方的逆运算.通常用根号表示其运算结果.2、配方法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式的方法,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方法。
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称为配方法,配方的依据是完全平方公式。
1.转化:将此一元二次方程化为ax^2+bx+c=0的形式(即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2.系数化1:将二次项系数化为13.4.5.6.7.3公式法: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然后计算判别式△时,把各项系数a,b,c的值代入求就可得到方程的根。
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所得到的根,就是原方程的两个根。
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因式分解法。
21.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是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继续和发展从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来讲,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与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是非常相似的,由于一元一次方程未知数是一次,因此这类问题大部分都可通过算术方法来解决.如果未知数出现二次,用算术方法就很困难了,正由于未知数是二22.10)。
其(-b/2a,(b2-4ac)/4a);顶点式y=a(x-h)2+k(a≠0,a、h、k为常数)或y=a(x-h)2+k(a≠0,a、h、k为常数),顶点坐标为(h,k)对称轴为x=h,顶点的位置特征和图像的开口方向与函数y=ax2的图像相同,有时题目会指出让你用配方法把一般式化成顶点式;交点式y=a(x-x1)(x-x2)[仅限于与x轴有交点A(x1,0)和B(x2,0)的抛物线];向,的平方的图像,x 1.对称轴与抛物线唯一的交点为抛物线的顶点P。
特别地,当b=0时,抛物线的对称轴是y轴(即直线x=0)顶点2.抛物线有一个顶点P,坐标为P(-b/2a,4ac-b2)/4a)当-b/2a=0时,P在y轴上;当Δ=b2-4ac=0时,P在x轴上。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一、一元二次方程1. 定义•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一般形式为:ax² + bx + c = 0(a ≠ 0)。
2. 解法•配方法: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
步骤包括:移项、除二次项系数、配方、开平方。
•公式法: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x = [-b ± √(b² - 4ac)] / (2a)(当b² - 4ac ≥ 0时)求解。
•因式分解法:将方程的一边化为0,另一边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的积,从而转化为求解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3. 根与系数的关系•若一元二次方程x² + px + q = 0的两个根为x₁和x₂,则有:x₁ + x₂ = -p,x₁x₂ = q。
二、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1. 应用步骤•审:读懂题目,弄清题意,明确已知量和未知量以及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
•设:设出未知数。
•列:列出方程,这是关键步骤,需找出能够表达应用题全部含义的相等关系,并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解: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验:检验方程的解是否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符合题意。
•答:写出答案。
2. 常见类型•数字问题:如三个连续整数、连续偶数(奇数)的表示。
•增长率问题:设初始量为a,终止量为b,平均增长率或降低率为x,则经过两次的增长或降低后的等量关系为a(1±x)² = b。
•利润问题:常用关系式有总利润=总销售价-总成本,或总利润=单位利润×总销售量,或利润=成本×利润率。
•图形的面积问题:根据图形的面积与图形的边等高等相关元素的关系,将图形的面积用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出来,建立一元二次方程。
三、二次函数1. 定义•一般地,形如y = ax² + bx + c(a, b, c是常数,a ≠ 0)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2. 性质•抛物线的开口方向由a的符号决定:a > 0时,开口向上;a < 0时,开口向下。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一. 整式的加减法和乘法
- 整式的加减法
- 同类项的加减法原则
- 不同类项的加减法原则
- 整式的乘法
- 单项式乘法
- 多项式乘法
二. 因式分解与整式的乘法
- 因式分解
- 公因式提取法
- 平方差公式
- 立方差公式
- 和差化积公式
- 整式的乘法
- 定积分法
- 化简法
三. 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
- 一次函数
- 函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 函数的图象
- 函数的性质和应用
- 二次函数
- 函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 函数的图象
- 函数的性质和应用
四. 几何图形的认识
- 点、线和面的基本概念
- 几何图形的分类
- 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五. 平面坐标系
- 平面直角坐标系
-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及其坐标-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线段及其长度-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形
六. 相交与平行线
- 直线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 直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 直线间的位置关系
- 平行线判定的方法
七. 形状与变换
- 图形的相似关系和判定方法
- 图形的全等关系和判定方法
- 图形的对称关系和判定方法
- 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
八. 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 数据的图表表示
- 数据的统计分析
以上是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的知识点归纳,包括整式的加减法和乘法、因式分解与整式的乘法、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几何
图形的认识、平面坐标系、相交与平行线、形状与变换,以及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位置关系
相离
相切
相交
图形
公共点个数
0个
1个
2个
数量关系
d>r
d=r
d<r
知识点六:切线的性质与判定
7.切线
的判定
(1)与圆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是圆的切线(定义法).
(2)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3)经过半径外端点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8.切线
的性质
(2)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延伸
根据圆的对称性,如图所示,在以下五条结论中:
1弧AC=弧BC;
②弧AD=弧BD;
③AE=BE;
④AB⊥CD;⑤CD是直径.
只要满足其中两个,另外三个结论一定成立,即推二知三
.关于垂径定理的计算常与勾股定理相结合,解题时往往需要添加辅助线,一般过圆心作弦的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
(1)切线与圆只有一个公共点.
(2)切线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
(3)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9.切线长
(1)定义:从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这点与切点之间的线段长叫做这点到圆的切线长.
(2)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可以引圆的两条切线,两切线长相等,圆心与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知识点七:三角形与圆
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
知识点一:一元二次方程及其解法
1.一元二次方程的相关概念
(1)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
(2)一般形式:ax2+bx+c=0(a≠0),其中ax2、bx、c分别叫做二次项、一次项、常数项,a、b、c分别称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及公式总结大全(人教版)
九年级数学(上)知识点(2)被开方数中不含有开得尽方的整数或整式。
3、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7、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相加减,先把各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在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合并同类二次根式与合并同类项类似,将同类二次根式的“系数”相加减,被开方数和根指数不变。
注意:二次根式加减混合运算的实质就是合并同类二次根式,不是同类二次根式不能合并。
8、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顺序与实数的运算顺序一样,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的。
在运算过程中,有理数(式)中的运算率及乘法公式在二次根式的运算中仍然适用。
9、比较两数大小的常用方法:(1)平方法:若a>0,b>0,且a²>b²,则a>b;(2)把跟号外的非负因式移到根号内,然后比较被开方数的大小。
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根式一.知识框二.知识概念1.一元二次方程: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 (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2 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ax +bx+c=0(a≠0).2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其中ax 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2(1)运用开平方法解形如(x+m) =n(n≥0)的方程;领会降次──转化的数学思想.2(2)配方法:将一元二次方程变形为(x+p) =q的形式,如果q≥0,方程的根是x=-p±√q;如果q <0,方程无实根.2 2(3)公式法: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 +bx+c=0,当b -4ac≥0时,将a、b、c代入式子第二十三章旋转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 1.旋转: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点按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运动叫做图形的旋转。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完整版一、代数与函数1.代数简介①常数:数值不变的量。
②变量:数量可能改变的量。
③代数式:由数、字母、加减乘除号、括号等符号组成的式子。
④同类项:指含有相同字母并且指数相同的项。
⑤合并同类项:指将同类项合并成一个项。
⑥因式分解:将代数式表示成幂或较简单的代数式,叫做因式分解。
⑦方程式&方程:一个代数式与另一个代数式在等号两边,称为方程式,且方程式构成了等式。
2.一次函数①函数:将自变量的某个取值代入函数中得到唯一的因变量的值,称为函数。
②自变量:输入的值③函数表达式:用代数式表示函数的式子称为函数表达式④一次函数:函数表达式中,最高次项是一次幂的函数叫一次函数,也叫线性函数。
⑤斜率:函数: y = kx + b ,函数图象的斜率 k,即为直线的斜率。
3.二次函数①二次函数:函数表达式中,最高次项是二次幂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②二次函数的一般式:f(x) = ax² + bx + c(a≠0)③二次函数的顶点:二次函数图象的转折点,称为顶点。
④二次函数的对称轴:图象关于 x = -b/ 2a 对称的直线,称为二次函数的对称轴。
⑤二次函数的最小值/最大值:二次函数)的顶点纵坐标所对应的函数值,是二次函数的最小值或最大值。
4.函数的研究①函数图象的基本性质:函数的零点、函数值的正负、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渐近线等。
②函数的零点:函数 f(x) = 0 的解叫做函数的零点。
即 f(x) = 0 时 x 的解。
③函数类型:函数分类标准通常有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图象、函数表达式等。
二、图形的认识1.图形的一些概念①线段:由两个端点所组成的线段,叫做线段。
②射线:在一个端点处向一个方向上延伸的线段,叫做射线。
③直线:没有端点,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线段,称为直线。
④平行线:永远不会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⑤垂直平分线:在一条直线上,垂直于该线段、且等分该线段的线,称为垂直平分线。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1.二次根式二次根式是指含有二次根号“√”且被开方数a必须是非负数的式子。
最简二次根式是指被开方数的因数和因式都是整数和整式,且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的二次根式。
化简二次根式的方法和步骤包括:将被开方数是分数或分式的式子先写成分式形式,再利用分母有理化进行化简;将被开方数是整数或整式的式子先分解因数或因式,再将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开出来。
同类二次根式是指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它们的被开方数相同。
2.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是指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2+bx+c=0(其中a≠0),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有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和公式法。
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x+a)2=b的一元二次方程,利用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开平方求解。
配方法是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x±b)2的形式,再求解。
公式法是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它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方法,求根公式为x=(-b±√(b2-4ac))/(2a)。
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特征:当两个点关于y轴对称时,它们的坐标中,y相等,x的符号相反。
即点P(x,y)关于y 轴的对称点为P’(-x,y)。
第四单元圆:一、圆的相关概念1、圆的定义:在一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随之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固定的端点O叫做圆心,线段OA叫做半径。
2、圆的几何表示: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O”,读作“圆O”。
二、弦、弧等与圆有关的定义1、弦: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如图中的AB)。
2、直径: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如图中的CD),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
3、半圆: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分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都叫做半圆。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n± p m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完整版)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一、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一)一元二次方程: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二)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 2 + bx + c = O(a ≠ O)其中:二次项为ax 2;二次项系数为 a ;一次项为 bx ,一次项系数为 b ;常数项为 c 。
特殊形式:(三)一元二次方程中“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2,二次项系数 a≠0”是针对整理合并的方程而言的。
(四)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根)1、概念: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就是这个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2、判断一个数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将这个数代入一元二次方程的左右两边,看是否相等,若相等,则该数是这个方程的根;若不 相等,则该数不是这个方程的根。
3、关于一元二次方程根的三个重要结论(1)a+b+c =0⇔一元二次方程ax 2 + bx + c = O(a ≠ O)有一个根为 x =1。
(2)a-b+c =0⇔一元二次方程ax 2 + bx + c = O(a ≠ O)有一个根为 x =﹣1。
(3)c=0⇔一元二次方程ax 2 + bx + c = O(a ≠ O)有一个根为 x =0。
二、解一元二次方程(一)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1、直接开平方法∶利用平方根的意义直接开平方,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叫做直接开平 方法。
2、方程x 2 = p 的根(1) 当 p>0 时,根据平方根的意义,方程x 2 = p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x 1 = p ,x 2 =− p 。
(2) 当 p=0 时,方程x 2 = p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x 1 = x 2 =0。
(3) 当 p<0 时,因为对任意实数 x ,都有x 2≥0,所以方程x 2 = p 无实数根。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全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全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有理数与小数- 数的分类: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小数、实数- 有理数的表示和比较大小- 有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 小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 小数与分数的转化和比较大小第二单元:代数式与方程式- 代数式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 代数式化简与展开- 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解法- 一元一次方程式的解法和应用- 一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和应用第三单元:图形的初步研究- 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直线、射线、线段、角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同位角、对顶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性质和关系- 平行线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的性质第四单元: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函数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一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和应用第五单元:数列的基本概念- 数列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等差数列和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等比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数列的应用第六单元:几何变换- 平移、旋转和翻转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平移、旋转和翻转的变换规律- 对称和中心对称的性质和判断- 三角形的位似判断和证明第七单元:数据的收集和统计- 调查和数据收集的方法和技巧- 数据的整理、处理和分析-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和应用- 直方图、折线图和饼图的表示和解读第八单元:概率与统计- 事件和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概率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列举和计数的方法和应用- 两个事件的关系和概率以上是人教版九年级数学全册各单元的知识点总结。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九年级数学上下册知识点汇集—人教版
九年级数学知识点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02=++c bx ax (a ≠0).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化成02=++c bx ax (a ≠0)后,其中2ax 是二次项,a 是二次项系数;bx 是一次项,b 是一次项系数;c 是常数项.本章内容主要要求学生在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前提下,通过解方程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运用开平方法解形如p a mx =+2)((n ≥0)的方程;领会降次──转化的数学思想.(2)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现将已知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化二次项系数为1;常数项移到右边;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使左边配成一个完全平方式;变形为(x+p)2=q 的形式,如果q ≥0,方程的根是x=-p ±√q ;如果q <0,方程无实根. 介绍配方法时,首先通过实际问题引出形如的方程。
这样的方程可以化为更为简单的形如的方程,由平方根的概念,可以得到这个方程的解。
进而举例说明如何解形如的方程。
然后举例说明一元二次方程可以化为形如的方程,引出配方法。
最后安排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
在例题中,涉及二次项系数不是1的一元二次方程,也涉及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
对于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学了“公式法”以后,学生对这个内容会有进一步的理解。
(3)一元二次方程02=++c bx ax (a ≠0)的根由方程的系数a 、b 、c 而定,因此: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可以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02=++c bx ax ,当ac b 42-≥0时,•将a 、b 、c 代入式子a ac b b x 242-±-=就得到方程的根.(公式所出现的运算,恰好包括了所学过的六中运算,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这体现了公式的统一性与和谐性。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1章 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1章 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汇总1.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及一般形式:(1) 等号两边都是整式,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 , 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式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直接开平方法:形如 (x+a )²=b(b≥0) 的方程可以用直接开平方法解, 两边直接开平方得 x +a =√b 或者 x +a =−√b,∴x =−a ±√b 。
注意:若b<0, 方程无解(2) 因式分解法:一般步骤如下:①将方程右边得各项移到方程左边, 使方程右边为0:②将方程左边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相乘的形式;③令每个因式分别为零, 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④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他们的解就是原方程的解。
(3) 配方法: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ax²+bx+c=0(a≠0) 的一般步骤①二次项系数化为1:方程两边都除以二次项系数;④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变形后的方程。
注意: 当n<0时, 方程无解(4) 公式法:一元二次方程 ax²+bx+c=0(a≠0) 根的判别式: △=b²-4ac△>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 x =−b±√b 2−4ac 2a (b 2−4ac ≥0)f (x )的图像与x 轴有两个交点 (2)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²+bx+c=0(a≠0)。
其中a 为二次项系数,b 为一次项系数,c 为常数项。
注意:三个要点,①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②所含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③是整式方程。
②移项:使方程左边为二次项与一次项,右边为常数项;③配方: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般的平方,把方程化为(x+m)²=n(n≥0)的形式;。
数学9年级上册人教版课程
数学9年级上册人教版课程由于您没有具体说明关于九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课程哪方面的内容(例如知识点总结、题型归纳、复习资料等),以下为您提供一份较为全面的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一、一元二次方程。
1. 定义。
-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 一般形式:ax^2+bx + c = 0(a≠0),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 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2. 解法。
- 直接开平方法。
- 对于方程x^2=p(p≥0),则x = ±√(p)。
- 对于方程(mx + n)^2=p(p≥0),则mx + n=±√(p),进而解得x=(-n±√(p))/(m)。
- 配方法。
- 步骤:- 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2+bx + c = 0(a≠0)。
- 移项:把常数项移到方程右边,即ax^2+bx=-c。
- 二次项系数化为1:方程两边同时除以a,得到x^2+(b)/(a)x =-(c)/(a)。
- 配方:在方程两边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即x^2+(b)/(a)x+((b)/(2a))^2=-(c)/(a)+((b)/(2a))^2,然后化为(x +(b)/(2a))^2=frac{b^2-4ac}{4a^2}。
- 开方求解。
- 公式法。
-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 + c = 0(a≠0),其求根公式为x=frac{-b±√(b^2)-4ac}{2a}(b^2-4ac≥0)。
- 因式分解法。
- 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后,如果方程左边能分解因式,即ax^2+bx + c=(mx + p)(nx+q),那么方程可化为(mx + p)(nx + q)=0,则mx + p = 0或nx+q = 0,进而求解。
3. 根的判别式。
-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 + c = 0(a≠0),其判别式Δ=b^2-4ac。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完整版)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一、有理数有理数是整数和分数的集合。
有理数的数轴上,0的左侧是负有理数,右侧是正有理数。
加、减、乘、除有理数的运算规则。
二、立方根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另一个数,那么这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立方根。
三、代数式由数、变量及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
其中数叫做常数项,变量叫做一次项。
四、图形的基本要素和运动绿色的箭头表示平移,红色的箭头表示旋转,蓝色的箭头表示对称。
五、全等三角形若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和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相等,则称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六、相似三角形若两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相等,则称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七、平移与旋转1、平移:用平移将一个点沿一个方向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移动的距离及方向相同,不改变点的属性。
2、旋转:以一个点为中心旋转某个图形的每个点,旋转的角度相同,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八、直线和角两条不共线的直线分别与一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两个相邻角互为补角。
九、相反数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当且仅当它们的和为0。
十、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通分:将几个分数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
2、分数的约分、化分;十一、用比例表示实际问题利用比例,确定两个量之间的等比关系,以解决实际问题。
十二、扇形和弧1、扇形是由两条半径及其所夹的圆周构成。
2、弧是圆上任意两点之间的弧。
3、圆心角,切线和弦的关系。
十三、比例和类比1、比例含义:比例是两个量之间的等比关系。
2、异比例的解决方法:设比例系数为k,则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为y=kx或xy=k。
十四、平行四边形和直角梯形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对角线互相平分;一个角的补角等于它的邻角。
2、直角梯形:有两条平行的底和两个底的夹角为90°的四边形。
十五、直角三角形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之和。
2、定比分点定理:在一条线段上,任意三点A、B、C,如果AC:CB=k:1,则称B为AC上的k:1分点。
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笔记总结
21.1 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一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注意一下几点: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②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③是整式方程。
知识点二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一般形式:ax2 + bx + c = 0(a ≠ 0).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知识点三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方程的解的定义是解方程过程中验根的依据。
21.2 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22.2.1 配方法知识点一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1)如果方程的一边可以化成含未知数的代数式的平方,另一边是非负数,可以直接开平方。
一般地,对于形如x2=a(a ≥0)的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解得x1=a,x2=a-.(2)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x2=p或(mx+a)2=p(m≠0)形式的方程,如果p≥0,就可以利用直接开平方法。
(3)用直接开平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要正确运用平方根的性质,即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4)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是:①移项;②使二次项系数或含有未知数的式子的平方项的系数为1;③两边直接开平方,使原方程变为两个一元二次方程;④解一元一次方程,求出原方程的根。
知识点二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配方的目的是降次,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
配方法的一般步骤可以总结为:一移、二除、三配、四开。
(1)把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右边;(2)方程两边都除以二次项系数;(3)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把左边配成完全平方式;(4)若等号右边为非负数,直接开平方求出方程的解。
22.2.2 公式法知识点一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1)一般地,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如果b2-4ac≥0,那么方程的两个根为x=a acb b24 2-±-,这个公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利用求根公式,我们可以由一元二方程的系数a,b,c的值直接求得方程的解,这种解方程的方法叫做公式法。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重点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重点知识点总结一、实数1.有理数1.1 定义: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1.2 分类:正有理数、负有理数和零。
1.3 性质:有理数加减乘除遵循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1.4 相反数、绝对值:一个数的相反数是与它的数值相等,但符号相反的数;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它与零的距离。
2.无理数2.1 定义:不能表示为两个整数比的数称为无理数。
2.2 性质:无理数不能精确表示,只能近似计算。
2.3 常见无理数:π、√2、√3等。
3.实数3.1 定义:有理数和无理数的集合称为实数。
3.2 性质:实数加减乘除遵循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二、代数式1.代数式的概念1.1 代数式是由数字、字母和运算符组成的表达式。
1.2 代数式的分类:单项式、多项式、函数等。
2.单项式2.1 定义:只有一个项的代数式称为单项式。
2.2 项的系数:单项式中字母的系数是该字母前的数字。
3.多项式3.1 定义:有两个或以上项的代数式称为多项式。
3.2 多项式的度:多项式中最高次项的次数称为该多项式的度。
4.函数4.1 定义:对于每个输入值,都有唯一输出值的代数式称为函数。
4.2 函数的表示方法:解析式、表格、图象等。
三、方程(含方程组)1.一元一次方程1.1 定义:只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的方程称为一元一次方程。
1.2 解法: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简等。
2.二元一次方程2.1 定义:有两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的方程称为二元一次方程。
2.2 解法:代入法、消元法等。
3.方程组3.1 定义:由两个或以上方程组成的解集称为方程组。
3.2 解法:代入法、消元法、图解法等。
四、不等式(含不等式组)1.不等式1.1 定义:用“>”、“<”、“≥”、“≤”等不等号表示两个数之间大小关系的式子称为不等式。
1.2 解法:同方向不等式可以相加减,异方向不等式需要变号。
2.不等式组2.1 定义:由两个或以上不等式组成的解集称为不等式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21.1 一元二次方程
知识点一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注意一下几点:
①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②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③是整式方程。
知识点二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般形式:ax2 + bx + c = 0(a ≠ 0).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知识点三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方程的解的定义是解方程过程中验根的依据。
21.2 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21.2.1 配方法
知识点一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如果方程的一边可以化成含未知数的代数式的平方,另一边是非负数,可以直接开平方。
一般地,对于形如x2=a(a≥0)的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解得x1=a,x2=a
.
(2)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x2=p或(mx+a)2=p(m≠0)形式的方程,如果p≥0,就可以利用直接开平方法。
(3)用直接开平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要正确运用平方根的性质,即正数的平方
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4)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是:①移项;②使二次项系数或含有未知数的式子的平方项的系数为1;③两边直接开平方,使原方程变为两个一元二次方程;
④解一元一次方程,求出原方程的根。
知识点二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配方的目的是降次,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
配方法的一般步骤可以总结为:一移、二除、三配、四开。
(1)把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右边;⑵方程两边都除以二次项系数;
⑶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把左边配成完全平方式;⑷若等号
右边为非负数,直接开平方求出方程的解。
21.2.2 公式法
知识点一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一般地,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如果b2-4ac≥0,那么方程的两个
根为x=
a ac
b b
2
4 2
-
±
-
,这个公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利用求根公式,我们可以由一元二方程的系数a,b,c的值直接求得方程的解,这种解方程的方法叫做公式法。
(2)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就是用配方法解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过程。
(3)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具体步骤:
①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2+bx+c=0(a≠0),一般a化为正值②确定公式中a,b,c
的值,注意符号;
③求出b2-4ac的值;④若b2-4ac≥0,则把a,b,c和b-4ac的值代入公式即可求解,
若b2-4ac<0,则方程无实数根。
知识点二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式子b2-4ac叫做方程ax2+bx+c=0(a≠0)根的判别式,通常用希腊字母△表示它,即△=b2-4ac.
△>0,方程ax2+bx+c=0(a≠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一元二次方程△=0,方程ax2+bx+c=0(a≠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根的判别式
△<0,方程ax2+bx+c=0(a≠0)无实数根
21.2.3 因式分解法
知识点一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把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边化为0,而另一边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积,进而转化为求两个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这种解方程的方法叫做因式分解法。
(2)因式分解法的详细步骤:
①移项,将所有的项都移到左边,右边化为0;
②把方程的左边分解成两个因式的积,可用的方法有提公因式、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
公式;
③令每一个因式分别为零,得到一元一次方程;
④解一元一次方程即可得到原方程的解。
知识点二 用合适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21.2.4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若一元二次方程x 2+px+q=0的两个根为x 1,x 2,则有x 1+x 2=-p,x 1x 2=q.
若一元二次方程a 2x+bx+c=0(a ≠0)有两个实数根x 1,x 2,则有x 1+x 2=,a b
,x 1x 2=a
c 22.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知识点一 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 审:是指读懂题目,弄清题意,明确哪些是已知量,哪些是未知量以及它们之间
的等量关系。
(2) 设:是指设元,也就是设出未知数。
(3) 列:就是列方程,这是关键步骤,一般先找出能够表达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
含义,然后列代数式表示这个相等关系中的各个量,就得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即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