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成像技术第14节
医学图像成像模式PPT课件
62
.cn
第二章 医学图像的成像模式 一.光学成像及其图像信息 二.X线及X-CT及其图像信息 三.磁共振成像及其图像信息 四.超声成像及其图像信息 五.放射性核素(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
及其图像信息
63
.cn
PET的出现
❖ 1943,瑞典化学家赫维西 (George Charles de Hevesy), 发现了用于人体检测的安全 有效的放射性追踪剂, 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k=2000,则,?
27
.cn
② CT值的信息
特定物质(人体组织) 线性吸收系数 CT值 图像灰度值
28
.cn
CT值和图像灰度 相关,
但可能超出图像 灰度范围。
29
.cn
③ 对比度增强机制 —— 改变线性吸收系数及CT值
a) 图像的灰度对比度反映了不同组织成分的吸 收系数的差异
b) 组织密度和线性吸收系数接近、CT值相近时, 可采用对比度增强剂(碘)
❖ 高于X-CT,低于核素成像和光学成像 ❖ 10-3 ~ 1 mM
46
.cn
3. MRI的一般技术性能 ① 灵敏度 ② 空间分辨率
❖ 稍逊于X-CT,高于其他医学成像方式 ❖ 临床MRI:1 mm ❖ 动物MRI:100 m
47
.cn
3. MRI的一般技术性能 ① 灵敏度 ② 空间分辨率 ③ 时间分辨率
I0 X射 线 源
I
检 测 器 d
I I0eμd
N
μidi I I0e i1
线性吸收系数:
➢ 不同的生物组织和不同的厚度,对于X射线的衰减 程度各不相同
➢ X线吸收系数,物质固有属性
医学成像技术PPT课件
超声(ultrosound,US)成像是接收从人体组织反射或透射的超声波,获得 反映组织信息的声像图的技术。
1942年,A超诞生,1954年B超问世。 1983年,研制出彩色超声多普勒成像仪。 1984年,出现超声CT。
6. 核医学成像
通过测量体内脏器官或组织对放射性核素所形成浓度分布的差异,实现人体 的功能成像。
此类设备可分为单光子检测设备(γ相机、SPECT)、正电子检测设备(PET) 和组合检测设备(双探头符合检测SPECT、超高能准直器SPECT、PET/CT)三 类。
成像特点在于图像反映脏器的功能、血流状况和组织代谢的信息。
压电换能器
闪烁计数器
胎儿生长、检测肿瘤、 心脏病
脑中葡萄代谢图
无造影无侵袭
RI注射
安全 低
辐射危险 高
形态学 X线管 影像强度计 血管狭窄处的测定
有造影有侵袭
辐射危险
4
高
2020/1/2
5
牙颌面数字化X线成像的方式
1.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
1983年,日本富士公司首先推出了存储荧光体方式的CR。芬兰Soredex公司 于1994年将其应用于牙颌面X线检查中。工作原理:使用X射线对被照体及成像 板(Imaging Plate,IP)进行曝光,磷荧光体可将X射线激发(一次激发)的信息 记录并储存下来,然后通过激光扫描(二次激发),读出IP储存的信息,经计算 机处理形成数字化影像,成像板亦可称磷储存板(Phosphor Storage Plate,PSP)。
第十四章核磁讲解
2. 表示方法
样 标 106 106, = H样 H标 106
标
标
H标
试样 : 试样的共振吸收频率
标准 : 标样四甲基硅烷的共振吸收频率
采用相对值的原因:
•绝对值不易测得;
•对于同一核,H0不同时,ν不同,不便于比较,采 用相对值δ与H0无关。
二、化学位移
(一)核自旋能级分裂
m=-1/2
m=1/2
核磁矩的能量与μz和外磁场强度H0有关:
高能自旋态与低能自旋态的能量之差
E
E2
E1
h 2
H0
高低自旋态能量的差值(△ E ) 与外加磁场的强度成正比。
(二)原子核的共振吸收
1. 进动
z
Larmor方程:
θ
2
H0
0
陀螺的进动
①外加磁场H0↑, ↑ ② ↑, ↑
共振,共振峰出现在高场(右端)
例:C6H5CH2CH3
(高频)
H0=1.4092T
2
(1 )H0
(低频)
C6H5 60000438Hz
CH2
CH3
60000216Hz 60000126Hz
TMS 60MHz
10 9.0
(低场)
8.0 7.0
6.0 5.0
ν0 固定
4.0 3.0 2.0
100106 Hz
横座标用δ表示,TMS的δ=0 (最右端), 向左增大
二、化学位移
3. 常用标准物:TMS —— (CH3)4Si ① 12个H化学环境相同,单峰
②最大(屏蔽大,δ=0),出现在最低频
第十四章核磁讲解
1H γ=2.67519×108T-1s-1 13C γ=6.72615×107T-1s-1
原子核
原子核的进动
2、共振吸收条件
电磁波的能量: E h 0
核自旋能级的能量差:
E
h
2
H0
拉莫尔方程:
2
H0
E h
当电磁波的能量与核自旋能级的能量差相等时,
处于低能态的自旋核吸收一定频率的电磁波
1.0 0ppm (δ)
(高场)
左端为低场高频,右端为高场低频
二、化学位移的表示
1.定义:由于屏蔽效应的存在,不同化 学环境 H核共振频率不同的现象就叫做 化学位移。
不同质子间化学位移的差值约在1~15/百万, 用磁场强度(H)或电磁波频率(ν)表示都不 方便,因而规定用一个相对的量δ来表示, 单位ppm(百万分之一)。
例: CH3Br, 标准物:四甲基硅烷TMS ①H0=1.4092T, νCH3=60MHz+162Hz, νTMS=60MHz
162Hz 60106 Hz
106
2.70 ppm
二、化学位移 ② H0=2.3487T, νCH3=100MHz+270Hz, νTMS=100MHz
270Hz 106 2.70( ppm)
0
2
H0
三、自旋弛豫
驰豫历程:激发核通过非辐射途径损失能量而恢复至基态 的过程,是维持连续NMR信号必不可少的过程。
低能态核和高能态核的比例符合Boltzmann分布
Boltzmann分布:
n
ΔE
e kT
rhH0
e 2πkT
医学成像技术课件其他成像技术【优秀文档】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红外成像原理
凡是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均发射出红外辐射。 人的体温37℃,人体皮肤的发射率0.98,可近似为一种 300K 的黑体。当室温低于体温时,人体即通过皮肤发射 出肉眼看不见的红外辐射能量,该能量的大小及分布与 温度成正比。当人体某些部位患病时,通常存在温度的 变化,有的温度升高(如炎症,肿瘤等),有的温度降低 (如脉管炎,动脉硬化等)。借助于红外成像技术可以清晰 地、准确地、及时地发现人体由于不同原因而引起的微 小的温度变化。
成像技术的应用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成像技术的比较
谢谢观看/欢迎下载
BY FAITH I MEAN A VISION OF GOOD ONE CHERISHES AND THE ENTHUSIASM THAT PUSHES ONE TO SEEK ITS FULFILLMENT REGARDLESS OF OBSTACLES. BY FAITH I BY FAITH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红外成像原理
76 m-2~3 m
温度、波长和能量之间的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transverse direction (mm)
关系(普朗克定律)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红外热像仪,将人体发出的不可见红外辐射能量,通过光机扫描系统,光电转换探测器,信号处理系统转变为可见的图像信号,显示 在监视器上,称为热图。 红外在电磁波谱中的位置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红外在电磁波谱中的位置 人体脏腑器官,或体内组织发生病变时,如有温度的变化,通过导热,在皮肤表面产生温度变化,在其对应的体表或穴位出现热区或 冷区。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 光学检测及成像:根据光在组织中传播的特性以及光与组织相互作用的性质,选择合适的物理方法,提取出(用于诊断的)有用信息 。 微波成像(内部成像、浅) 或用暖色和冷色表示温度高低。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自律神经障碍:自律性神经疾病、脊髓神经疾病等
医学成像技术-第2.3.1节PPT
医学成像技术的应用领域
医学影像诊断
医学成像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 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观察和分 析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的形态、 功能和代谢等特征,医生可以准
确地诊断病情。
监测与治疗
医学成像技术还可以用于监测疾 病的发展和治疗效果,以及辅助 治疗过程,例如放射治疗和介入
治疗等。
科研与教学
医学成像技术还广泛应用于科研 和教学领域,帮助科学家和医生 深入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提高
04
第2.3.3节: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原理与特点
原理: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利用磁 场和射频脉冲使人体内的氢原子核发生共 振,通过检测共振信号进行成像。
可用于全身各部位检查,尤其适用于脑 部、脊柱、关节等复杂结构。
可获取多方位、多参数的图像,对软组 织的分辨率高。
特点 无电离辐射,对人体无害。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神经系统
MRI可清晰显示脑部结构,对 脑部疾病如脑肿瘤、脑梗塞等
有重要诊断价值。
骨骼肌肉系统
对关节、肌肉、韧带等软组织 损伤的诊断有较高准确性。
心血管系统
可评估心脏结构、功能及心肌 病变。
肿瘤筛查与诊断
MRI对肿瘤的早期发现和定性 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优缺点
医学成像技术-第2.3.1节
• 医学成像技术概述 • 第2.3.1节:X射线成像技术 • 第2.3.2节:超声成像技术 • 第2.3.3节: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 第2.3.4节: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
术
01
医学成像技术概述
医学成像技术的定义与分类
医学成像技术定义
医学成像技术是指利用各种物理原理 和技术手段,将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 的形态、功能和代谢等特征以图像形 式呈现出来的技术。
系统解剖学课件-第十四章 视器
视器
第二节 眼副器
一、眼睑 (eyelids)
睑板腺:是位于睑板内分支变形的皮脂腺,其导管口于眼睑后 缘,分沁油性液体,有润滑睑缘防止泪液外溢的作用。
被阻塞后,形成睑板腺囊肿——霰粒肿
睫毛腺(zeis腺) 睫毛根部的皮脂腺 感染后——麦粒肿
视器
第二节 眼副器
一、眼睑 (eyelids)
睑板腺:是位于睑板内 分支变形的皮脂腺,其 导管开口于眼睑后缘, 分沁油性液体,有润滑 睑缘防止泪液外溢的作 用。
泪腺分泌泪液
感冒时,粘膜易充血和肿胀使鼻泪 管下口闭塞,使泪液向鼻腔引流不 畅,故感冒时常有流泪的现象。
结膜囊 上、下泪点 上、下泪小管
泪囊 鼻泪管 下鼻道
泪腺 睑结膜
眶下神经
上泪小管 泪囊 下泪小管
泪点
鼻泪管
下鼻甲 下鼻道
44
视器
第二节 眼副器
四. 眼外肌 (extraocular muscles)
被阻塞后,形成睑板腺 囊肿——霰粒肿
睫毛腺(zeis腺) 睫毛根部的皮脂腺 感染后——麦粒肿
视器
第二节 眼副器
一、眼睑 (eyelids)
睑板腺:是位于睑板内 分支变形的皮脂腺,其 导管口于眼睑后缘,分 沁油性液体,有润滑睑 缘防止泪液外溢的作用。
被阻塞后,形成睑 板腺囊肿——霰粒肿
睫毛腺(zeis腺) 睫毛根部的皮脂腺 感染后——麦粒肿
内面紧贴视网膜色素层; 后方有视神经穿过。
睫状肌
功能:
营养眼球内组织,吸收眼内分散光
线,以免扰乱视觉
睫状小带
睫状环 睫状突
脉络膜
视器
第一节 眼球
盲部
(三)视网膜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重点总结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重点总结第一章总论1.X线的产生条件:电子源、两端有高电压、阳极靶面。
2.X线图像的特点: A。
X线图像是由从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影像所组成,图像清晰,空间分辨力高B。
X线检查的特点:操作简便、检查速度快、经济3.X线的主要用途:错误!骨关节疾病的诊断错误!胸部疾病的诊断、心脏大血管疾病错误!胃肠道疾病的诊断错误!泌尿系统的疾病错误!其他,子宫输卵管造影等4.X线的特性:穿透作用、感光作用、荧光效应、电离作用.5.软X线定义:管电压在40kV以下时所产生的X线能量低,穿透力较弱,故为~。
6.CR:(计算机X线摄影)是以X线成像板IP作为载体记录X线曝光后形成的信息,再由激光读出信息并经图像后处理形成数字影像的检查技术。
7.DR:(数字X线摄影)是将X线穿过人体后由平板探测器FPD探测的模拟信号直接数字化而形成数字影像的检查技术。
8.X线检查技术应用的限度:错误!X线照片是2D影像,组织结构相互重叠。
重叠的结构不容易辨别,易漏诊.○,2X线的密度分辨力有限,密度差异较小的组织和器官、病变不容易分辨.错误!造影检查时,少数患者对对比剂有不良反应,有绝对禁忌症。
错误!X线有辐射作用,对于剂量过大,或检查频率过多、检查时间长的项目受到严格的控制。
第二章X线检查技术第一节X线成像质量影响因素1.构成照片影像的五大要素:密度、对比度、锐利度、颗粒度、失真度2.X线照片影像质量受X线管焦点、X线摄影条件、影像信息探测系统、被照体及图像处理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3.照片的密度:指透明性照片的暗度或不透明程度,也称黑化度。
4.X线照片的特性曲线的组成:足部、直线部、肩部、反转部.5.最适于人眼观片的照片密度值是1.0左右,一般照片的影像密度值在0。
7~1。
5。
6.影响照片密度的因素是:管电压值、管电流量、摄影距离、探测器和图像处理参数。
7.影像的对比度包括:物体对比度、X线对比度、胶片对比度、光学对比度、人工对比度。
医学成像系统课件
氨甲蝶呤治疗银屑病的临床总结
蒋忠达
【期刊名称】《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年(卷),期】1997(004)005
【摘要】氨甲蝶呤治疗银屑病的临床总结浙江省奉化市人民医院皮肤科(315500)蒋忠达笔者自1988年6月至1996年5月用氨甲蝶呤治疗寻常性银屑病300例,现作临床总结,并与其它常用免疫抑制剂不良反应比较,旨在表达氨甲蝶呤在临床的作用与地位。
1病例与方法1....
【总页数】1页(P33)
【作者】蒋忠达
【作者单位】浙江省奉化市人民医院皮肤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58.630.5
【相关文献】
1.阿维A与氨甲蝶呤治疗重度斑块型银屑病的疗效 [J], 刘盼盼;匡叶红;张江林;李捷;粟娟;陈翔;朱武
2.氨甲蝶呤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J], 周桃英
3.氨甲蝶呤调控调节性T细胞数量及Foxp3表达在银屑病治疗中的作用 [J], 匡叶红;张衡;朱武;吴丽莎;陈旺青;鲁艳;覃群师;贾学昆;廖立秋
4.乌司他丁在氨甲蝶呤治疗银屑病过程中对肝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J], 罗军; 李娟
5.阿维A与氨甲蝶呤治疗重度斑块型银屑病的疗效 [J], 陈如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医学成像技术课件01绪论
• Purcell(美
国)
国)
• 1946年发现核磁共振现象
• ( NMR: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 1952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12
医学成பைடு நூலகம்技术课件01绪论
医学成像技术发展过程及其展望
磁共振成像
PPT文档演模板
• Lauterbur(美 • Mansfield(英
•--《韩非子·喻老》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12
医学成像技术课件01绪论
医学成像技术发展过程及其展望
• 魏文王问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 哪一位医术最好呢?” 扁鹊回答说:“大哥最好,二哥次之, 我最差。” 魏王不解地说:“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 解释说:“大哥治病,是在病情发作之前,那时候病人自己还 不觉得有病,但大哥就下药铲除了病根,使他的医术难以被人 认可,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是在我们家中被推崇备至。 我二哥治病,是在病初起之时,症状尚不十分明显,病人也没 有觉得痛苦,二哥就能药到病除,一般人认为二哥只是治小病 很灵,所以他只在我们的村子里有名气。我治病,都是在病情 十分严重之时,病人痛苦万分,病人家属心急如焚。此时,他 们看到我在经脉上穿刺,用针放血,或在患处敷以毒药以毒攻 毒,或动大手术直指病灶,使重病人病情得到缓解或很快治愈, 所以我名闻天下”。魏王恍然大悟。
•看得见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12
医学成像技术课件01绪论
医学成像技术发展过程及其展望
•X射线成像
• Roentgen(德国) • 1895发现X射线 • 190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医学成像技术复习提纲 PPT
同量异位素(Isobar)
➢ 质量数相同而质子数不同的核素
同质异能素(Isomer)
➢ 质量数和质子数相同而处于不同能量状态的核素
核衰变
➢ 主要分为a衰变、b衰变和g衰变
核衰变
b衰变
➢ 反应式为
A Z
X
Z A1Y
10e
•X射线方程为xcos +ysin =s •S平面是探测器平面,它与X轴成角度
•将坐标原点O在探测器平面上的垂足设为探测器的坐标原点
卷积反投影重建算法--实现
图像尺寸N,待求灰度值的点坐标 为(X, Y);已知投影数据角度θ,在 该角度下共有185个投影数据
1、 计算坐标步长 (1 (1))/(N 1)
一维的回波图像,只能反映局部组织的回波 信息,不能获得二维图像
检查运动脏器时不稳定 临床已较少使用
M型超声成像
M型超声
用辉度调制(brightness modulation)方式显示超声回波 以光点形式在显示器垂直扫描线上显示 光点强弱代表幅度大小
纵轴表示脏器深度,横轴表示时间,构成活动曲线 图
P57
第四章
➢ 简要介绍 ➢ 核物理基础 ➢ 放射性核素断层成像原理
简要介绍
放射性(Radioactivity)
天然放射性
天然存在的放射性 核素所具有的放射
性
人工放射性
用核反应的方法所 获得的放射性
四个原子模型
汤姆逊模型 卢瑟福模型
玻尔模型 薛定谔模型
核素
A 同位素(Isotope)
Z X ➢ 具有相同质子数而质量数不同的核素
B型超声成像原理图
第一章 医学成像技术概论
第一章医学成像技术概论第一节医学成像技术发展历程X射线是德国著名物理学家伦琴于1895年11月8日发现的,它的发现给人类历史和科技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X射线被发现后,首先应用到医学诊断上,在随后的一百多年中,X射线在医学领域发挥了巨大作用。
1896年,德国西门子公司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支X线球管。
20世纪10-20年代,出现了常规X线机。
其后的体层装置、影像增强器、连续摄影、快速换片机、电视、电影和录像记录系统的应用,到20世纪60年代中、末期已形成了较完整的学科体系,称为放射诊断或放射学(radiology)。
1972年,英国工程师汉斯菲尔德(G.N.Hounsfield)首次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用于颅脑的CT扫描机,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X线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1895年X线发现以来,医学影像设备的一个革命性进展,为现代医学影像设备学奠定了基础。
20世纪80年代先后研制开发了超高速CT、螺旋CT。
20世纪80年代初用于临床的磁共振成像(MRI)设备,80年代数字减影(DSA)和计算机X线摄影(CR)设备。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超声和放射性核素也相继出现,以及70年代末80年代初,超声CT、放射性核素CT、MRCT和数字影像设备与技术逐步兴起,并纳入数字化图像(PACS)普遍应用于临床,形成了医学影像诊断学。
第二节医学成像设备与技术现代医学影像设备可分为两大类,即医学影像诊断设备和医学影像治疗设备,主要有几种类型:(1)X线成像;(2)磁共振成像;(3)超声成像;(4)核医学成像;(5)热成像;(6)光学成像(医用内窥镜成像)。
X线成像设备X线成像是通过测量穿透人体的X线来实现人体成像的。
此类设备主要有X线机、数字X线摄影设备(DSA、CR、DR等)和X线计算机体层(X线CT)设备等。
1.诊断用X线机是基于X线透视原理的影像诊断设备,通过摄片透视两大类X线设备与技术适当选择及综合应用,适用于全身各系统,包括呼吸、循环、泌尿生殖、骨骼、中枢神经和五官等疾病的检查,可提供重要的和确切的诊断信息,已成为临床医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份。
影像专业医学影像技术学课程大体要求及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5课程名称: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英文名称: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课程类型:专业课总学时:90学时讲课学时:54学时实验(上机)学时:36学时学分:6学分适用对象:医学影像专业选修课程:电子学,医用物理学,影像诊断学等大体要求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学科之一,就学科本身而言,介入放射学的范围就超级普遍。
按照当前我国医学教育的进展及我院五年制本科教学的实际情形,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总学时为90学时,教学内容包括:X线检查技术、医用X线诊断装置、胶片冲洗原理及乳腺摄影、CT线检查技术、MRI检查技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其中安排56学时理论教学和34学时实验实习。
学生应当通过听理论课和自学,掌握上述各章的大体内容,并通过实习课学会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验结果,并争取学习必然的实验方式。
本大纲按照第2版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教材编写,本着从实际动身的原则,便于同窗学习。
由于今世科技的突飞猛进,知识更新不断加速,教师可在完成大纲大体要求的前提下,结合本专业的进展适当介绍相关研究领域的某些新理论、新进展,供同窗参考。
第二章X线检查技术一、课程的教学目标X线检查技术是一门应用X线检查设备,对病人进行检查并取得影像诊断医生所需资料的检查技术,X线检查技术在医学影像学中,是一门既有较系统的理论又实用性很强的分支学科。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们对传统X线摄影技术、现代运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 CR)技术与数字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技术,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熟悉,培育和提高本专业学生的影像职业技术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大体要求主要教学传统的X线检查技术与现代数字X成像技术的大体原理、检查方式等内容,使本专业学生为此后从事影像专业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
医学影像是现代医学诊断和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而医学影像的成像原理则是其基础和核心。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主要包括X射线成像、CT成像、核磁共振成像和超声成像等几种常见的技术。
下面将分别对这几种成像原理进行介绍。
首先是X射线成像,X射线是一种电磁波,其波长短,穿透力强,能够穿透人体组织,被不同密度的组织吸收不同,从而形成X射线影像。
X射线成像主要用于骨骼和肺部的影像检查,对于骨折、肿瘤等疾病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其次是CT成像,CT是计算机断层扫描的简称,它是通过X射线在不同角度下对人体进行扫描,然后通过计算机重建出人体的断层影像。
CT成像可以清晰地显示人体内部组织的结构,对于脑部、腹部等部位的病变有很高的诊断准确性。
接下来是核磁共振成像,核磁共振是利用人体组织中的氢原子在外加磁场和射频脉冲作用下产生共振信号,通过检测这些信号来形成影像。
核磁共振成像对软组织的分辨率很高,对于脑部、脊柱、关节等部位的病变有很好的显示效果。
最后是超声成像,超声成像是利用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中的传播和反射特性来形成影像,它不具有辐射,对人体无损伤。
超声成像主要用于妇产科、心脏等部位的检查,对于胎儿、心脏病变等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总的来说,医学影像成像原理是通过不同的物理原理和技术手段来获取人体内部的结构和病变信息,从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不同的成像技术各有特点,可以相互补充,共同为医学诊断服务。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为医学的发展和人类健康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医学成像技术精选PPT
③发展提高阶段:我国的核医学在普及推广的基础上自20世纪70年 代开始了发展和提高,特别是80年代以来得到了蓬勃发展。
从核医学专业内容的发展看,目前临床核医学中的脏器显 像技术已从过去主要是甲状腺、肝、胆、骨骼显像发展到以心 脏的断层、显像脑血流的灌注显像为重点;肿瘤的放射免疫显 像以及肝、脑的受体显像也取得了明显进展;
医学成像技术
实验核医学
主要以实验核技术研究生命现象的本质和物质代谢的变化,并 侧重实验核技术的方法学探讨和在基础医学、生物医学一些学 科中的应用研究。
实验核技术主要包括核测量技术、标记技术、示踪技 术、体
外放射分析技术、活化分析技术和放射自显影技术等。其特点
是应用面广、灵敏度 高、特异性强,用实验核技术探讨生命现
它的整个发展历程大体可分三个阶段: 又 放如射用性1核3素NH成3像做(心 ①放肌初射灌性注创示显阶踪像技1段3术N:H)3:随在心着肌我的浓国聚核程度科直学接反校映术心肌的的血发流展量,,有自助于1了9解冠5状6动脉年狭开窄的始程培度;训 2、注射显像剂专:业注射师之资前医和生人会让员病,人口在服高一种等胶医囊,学这院是为校了和保护省正级常的以甲上状腺医,院注射以之及后根一据些不同医的检学查科,病研人等候的时间也不 相MR同S,ca有n的(o只r 机C需T数)构分建钟;立了教研室和专业科室,先后开展了教学、科研和临床诊治工 after chemoth作era,py化为疗核& 医ope学ratio专n 业的发展莫定了基础。
至60年代伽玛照相机、99m锝短半衰期核素的推广应用直接 提高了核医学技术的诊断水平;同期由于体外放射分析等实验核 医学技术也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从而促进了 核医学的普及和提高。
70年代电子计算机在核医学中的应用,使核医学仪器的 性能进一步完善,从而提高了核技术诊断的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解:其他射线与物质的作用
1. β 射线与物质的作用
β射线即电子流,带有负电,其质量很小,因此在运行中容易 被其他电子所偏转,所以其径迹曲折,其实际穿透深度小于其径迹 长度。在β 射线径迹的末端,电离密度最大,这是由于此时电子能 量已显著降低,速度减慢, 与靶物质原子作用几率加大, 单位距离 内形成的离子对增多。 在临床上使用直线加速器发生的高能电子流照射组织时,主要 的电离作用产生在深部,而 90Sr 放射源放出的 β 射线则在浅层 (1-2mm)引起最大电离作用。射程长短取决于电子能量的大小。
有效原子序数的近似公式为
4 4 a1 Z14 a2 Z 2 an Z n Z a Z a Z a Z 2 2 n n 1 1 1 3
ai为第i种元素原子在分子中的原子个数,Zi为第i种元素的
原子序数。如水中:氧原子个数为1,氢原子个数为2,所以 占有人体大部分成分的水有效原子序数为
决定X射线衰减程度的因素
1.射线本身的性质(单能或连续,高能或低能) 在100kv能量范围内,射线与物质作用系数随射线能量的增加而减少, 即线性衰减系数减少,射线穿透力越强,
光电效应 原子序数 Z x 射线能量 Ex ph ph
E
-3
康普顿效应 c c
E
-1
电子对效应 p
E
• 诊断用射线(100kev以下)经过人体组织 透射 光电效应 康普顿效应 所以在人体内x射线的衰减与光子本身能量和 物质原子序数有关
穿透力比较图
低原子序数物质:肌肉、脂肪、体液 中原子序数物质:骨骼(钙) 高原子序数物质: 碘化钠等阳性造影剂
人体不同组织的线衰减系数μ(m-1)
管电压(kV)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脂肪(×102) 0.3393 0.2653 0.2196 0.2009 0.1905 0.1832 0.1801 0.1774 0.1755 0.1742 0.1732 0.1724 肌肉(×102) 0.4012 0.2933 0.2455 0.2213 0.2076 0.1994 0.1942 0.1906 0.1882 0.1864 0.1852 0.1842 骨骼(×102) 2.4434 1.4179 0.9677 0.7342 0.6047 0.5408 0.4865 0.4530 0.4298 0.4132 0.4010 0.3918
连续能谱x射线束指能量从最小值到最大值之间的各种光子组合 成的混合射线束。 连续x射线的有效能量:如果某一单能射线的吸收系数与连续Χ 射线在特定厚度范围内平均吸收系数相等,便可用此单能射线的 能量来表示连续Χ射线的平均能量,称作有效能量。 连续能谱窄束x射线的衰减 I=I1+I2++In = I01 exp(- μ1 x)+I02 exp(- μ2 x) ++I0n exp(- μn x)
–△I= μ · I · △x (强度的减弱=比例系数· 厚度) 令△x→0,dI= – μ · I dx I= I0exp(–μx) 穿过厚度为x的均匀物质后射线强度 =入射射线强度· exp(–线性衰减系数•厚度)
可见: 1.不论吸收体多厚,辐射强度的理论值永不 为零 2.对数坐标中,射线强度的对数与吸收体的 厚度呈直线关系,直线的斜率等于线性衰减 系数μ。 下一页
使用低滤过高千伏摄影,对受检者十分有害。而 厚度滤过技术对受检者降低剂量有重要意义.
一般用铝(滤除低能射线)和铜(滤 除较高能射线)做滤过板。或者两者做复 合滤过板,即铜面向射线管,铝面向被检 者,可以滤出铜板产生的8kev的标识射线, 铝板产生的1.5kev的标识射线被空气吸收。
楔形或 梯形滤 过板
获取射线影像过程中,如果投照部位的厚度相差太大, 要得到均匀密度的影像,可以使用楔形或梯形滤过板。
四、诊断放射学中X线的衰减
人体的构成元素和组织密度
人体主要由以下物质组成:骨骼,软组织 (肌肉,脂肪),肺、消化道及腔内气体 除少量的钙、磷等中等原子序数物质外, 其余全由低原子序数物质组成的化合物。吸收 X线最多的是由Ca3(PO4)2组成的门牙,吸收X线 最少的是充满气体的肺。
lnI lnI0
x
单能:由能量相同的光子组成的x射线 窄束:射线中不存在散射成分。实际中,将射线通过 钻有细长孔的厚铅板做成的准直器之后的射线看作窄 束。 准直器作用:吸收散射线
返回
光子数减少但频率不变!
修正宽束(含有散射线成分)射线衰 减公式:
I(探测器收到的含有散射线的射线光子)
=BI0(入射的宽束射线光子)exp(- μ ´x)
a、固有滤过 包括X线管的玻璃管壁、绝缘油、 管套上的窗口和不可拆卸的滤过板。用铝当 量表示。
铝当量:指一定厚度的滤过材料用相同衰 减效果的铝板厚度表示。一般诊断X光机的 固有滤过在0.5 ~ 2 mmAl。
对软组织摄影则需要低滤过X线,以增加软组织对比度.
b、附加滤过 包括附加滤过 板、遮光器的 滤过等。
化合物的有效原子序数:在相同照射条件下,1kg复 杂物质与1kg单元素物质吸收辐射能相同时,该单元素的 原子序数即为化合物的有效原子序数。
Z
a Z
i
1 2.94 2.94 i
7.42
ai为第i种元素在单位体积中电子数的占有比率, Zi为第i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如水中: 氧的电子数 比率 2.68:3.34,氢的电子数比率0.66:3.34。氧、 氢的原子序数分别为8和1,所以
2 1 1 8 Z 2 1 1 8
4
4
1/ 3
7.43
化合物线性衰减系数的影响因素
1.线性衰减系数化合物原子序数:物质原子序数↑光子与 物质作用截面↑射线束的线性衰减系数↑,对于化合物一般 用有效原子序数来描述其衰减特性。 2.线性衰减系数吸收物质的密度 所以实际屏蔽中多用密度大的物质(铅) 3.线性衰减系数每单位体积电子数(而非电子密度、各种 物质的电子密度几乎相等) 射线在物质中衰减,主要是x线光子与物质中电子相互 作用,因此物质电子数目越多,越易使射线衰减。当康普顿 散射占优势时(稍高能摄影时),单位体积电子数成为衰减 的主要因素。如骨与肌肉。
其他射线与物质的作用
3. 中子与物质的作用
中子不带电,通过组织时不干扰带电物质,只有在与原 子核直接碰撞时发生相互作用.但慢中子或热中子 (能量在 0.5eV以下) 进入原子核易被俘获,而快中子(能量大于 20keV)与原子核主要发生弹性碰撞. 在中子与质子(氢核) 的一次碰撞中, 中子的部分能量传给质子,产生反冲质子, 这种带正电重粒子在组织中速度很快下降, 引起高密度电 离作用。 中子与氧、碳、氮等原子核也发生弹性散射,其反冲核 引起高密度的电离。快中子与组织中更重的原子核相互作 用可引起非弹性散射产生γ射线。此外, 中子与物质的原 子核作用还会产生核反应, 在反应过程中释放带电重粒子、 γ光子或产生放射性核素。
骨
为什么胸部成像采用高千伏摄影? 胸部包括肺、心脏、肋骨、胸骨。 对胸部的成像一般采用120kv以上的高 压摄影。这是因为高管电压时,物质的 吸收衰减以康普顿散射为主,发生概率 与原子序数无关,此时,骨骼与软组织 和肺部(气体)的影像密度相差不大, 即使相互重叠也不会被骨影覆盖,从而 使与骨骼相重叠的软组织和骨骼本身的 细小结构及含气的管腔变得易于观察, 即获得较高的影像对比度;并且管电压 越高,相对于光电效应来说,被检者的 剂量降低了。
I1 ,I2分别表示半径为r r 的球面上x射线强度 注:1.此式只是用于点源的球面发射 2.只能在真空中成立,但空气中产生的减弱很少
1 2
改善途径:
改变射线管焦点到胶片的距离从而调节射线强度
返回
一、单能X射线的衰减 二、连续X射线的衰减 三、X射线的滤过 四、诊断X射线的衰减
一 、单能窄束x射线在物质中衰减的实验规律
掌握
为什么手部拍片用低管电压? 定性说明:管电压较低时,射线在骨和软组织 内的衰减都以光电效应为主(正比于物质的原 子序数三次方),所以骨的衰减系数是软组织 的6倍,在X照片上显示出强烈的对比,如使用 高于100kv的射线摄影,此时衰减以康普顿散 射为主(与单位体积电子数有关,肌肉3.36每 单位,骨5.55每单位),此时骨与软组织衰减 差别仅为0.6,影像对比明显下降。
根据衰减厚度 能量分布不同, 依具体情况选 择管电压和材 料形状厚度
滤过板厚度及对照射剂量的影响
铝板厚度(mmAl) 0 0.5 1.0 3.0 皮肤照射量(C/kg) 6.14×10-4 4.78 ×10-4 3.28 ×10-4 1.20 ×10-4 照射量下降百分数(%) 0 22 47 80
其他射线与物质的作用
2. α 射线与物质的作用
α射线即氦核组成的粒子流,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组 成,故带有2个正电荷,质量数为4,比电子质量大约 8000倍。 α粒子在组织中通过较慢,穿透距离甚短,最 多只几百微米。故α射线由外照射对机体不会产生严重 危害。 但发射α粒子的放射性核素进入体内时,由于其物 理特征,其电离密度较大,造成的损伤则更为严重。此 外,放射性治疗中用快中子或负π介子照射组织时,在 组织中将产生α粒子,对杀伤癌细胞将起重要作用。
1.4 X射线在物质中的衰减
当X线通过物质时,由于光电效应、康普顿 效应和电子对效应等作用,使射线的强度减弱。 即物质所致的衰减。 x射线在物质中传播过程中强度减弱包括 1.传播过程中距离导致的扩散衰减(能量的分散)
2.吸收衰减
X射线强度衰减的平方反比定律: 均匀介质中的射线强弱
I1/I2=r² 2/r² 1
E 下降
3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