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数学 全等三角形之手拉手模型和半角模型 专题讲义

合集下载

专题01 旋转中的三种全等模型(手拉手、半角、对角互补模型)(解析版)

专题01 旋转中的三种全等模型(手拉手、半角、对角互补模型)(解析版)

专题01 旋转中的三种全等模型(手拉手、半角、对角互补模型)本专题重点分析旋转中的三类全等模型(手拉手、半角、对角互补模型),结合各类模型展示旋转中的变与不变,并结合经典例题和专项训练深度分析基本图形和归纳主要步骤,同时规范了解题步骤,提高数学的综合解题能力。

模型1.手拉手模型【模型解读】将两个三角形(或多边形)绕着公共顶点旋转某一角度后能完全重合,则这两个三角形构成手拉手全等,也叫旋转型全等。

其中:公共顶点A记为“头”,每个三角形另两个顶点逆时针顺序数的第一个顶点记为“左手”,第二个顶点记为“右手”。

手拉模型解题思路:SAS型全等(核心在于导角,即等角加(减)公共角)。

1)双等边三角形型条件:△ABC和△DCE均为等边三角形,C为公共点;连接BE,AD交于点F。

结论:①△ACD≌△BCE;②BE=AD;③∠AFM=∠BCM=60°;④CF平分∠BFD。

2)双等腰直角三角形型条件:△ABC和△DC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为公共点;连接BE,AD交于点N。

结论:①△ACD≌△BCE;②BE=AD;③∠ANM=∠BCM=90°;④CN平分∠BND。

3)双等腰三角形型条件:△ABC 和△DCE 均为等腰三角形,C 为公共点;连接BE ,AD 交于点F 。

结论:①△ACD ≌△BCE ;②BE =AD ;③∠ACM =∠BFM ;④CF 平分∠AFD 。

4)双正方形形型条件:△ABCFD 和△CEFG 都是正方形,C 为公共点;连接BG ,ED 交于点N 。

结论:①△△BCG ≌△DCE ;②BG =DE ;③∠BCM =∠DNM=90°;④CN 平分∠BNE 。

例1.(2022·黑龙江·中考真题)ABC V 和ADE V 都是等边三角形.(1)将ADE V 绕点A 旋转到图①的位置时,连接BD ,CE 并延长相交于点P (点P 与点A 重合),有PA PB PC +=(或PA PC PB +=)成立;请证明.(2)将ADE V 绕点A 旋转到图②的位置时,连接BD ,CE 相交于点P ,连接PA ,猜想线段PA 、PB 、PC 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3)将ADE V 绕点A 旋转到图③的位置时,连接BD ,CE 相交于点P ,连接PA ,猜想线段PA 、PB 、PC 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结论,不需要证明.【答案】(1)证明见解析 (2)图②结论:PB PA PC =+,证明见解析 (3)图③结论:PA PB PC+=【分析】(1)由△ABC 是等边三角形,得AB =AC ,再因为点P 与点A 重合,所以PB =AB ,PC =AC ,PA =0,即可得出结论;(2)在BP 上截取BF CP =,连接AF ,证明BAD CAE V V ≌(SAS ),得ABD ACE Ð=Ð,再证明CAP BAF ≌△△(SAS ),得CAP BAF Ð=Ð,AF AP =,然后证明AFP V 是等边三角形,得PF AP =,即可得出结论;(3)在CP 上截取CF BP =,连接AF ,证明BAD CAE V V ≌(SAS ),得ABD ACE Ð=Ð,再证明BAP CAF ≌△△(SAS ),得出CAF BAP Ð=Ð,AP AF =,然后证明AFP V 是等边三角形,得PF AP =,即可得出结论:PA PB PF CF PC +=+=.(1)证明:∵△ABC 是等边三角形,∴AB =AC ,∵点P 与点A 重合,∴PB =AB ,PC =AC ,PA =0,∴PA PB PC +=或PA PC PB +=;(2)解:图②结论:PB PA PC=+证明:在BP 上截取BF CP =,连接AF ,∵ABC V 和ADE V 都是等边三角形,∴AB AC =,AD AE =,60BAC DAE Ð=Ð=°∴BAC CAD DAE CAD Ð+Ð=Ð+Ð,∴BAD CAE Ð=Ð,∴BAD CAE V V ≌(SAS ),∴ABD ACE Ð=Ð,∵AC =AB ,CP =BF , ∴CAP BAF ≌△△(SAS ),∴CAP BAF Ð=Ð,AF AP =,∴CAP CAF BAF CAF Ð+Ð=Ð+Ð,∴60FAP BAC Ð=Ð=°,∴AFP V 是等边三角形,∴PF AP =,∴PA PC PF BF PB +=+=;(3)解:图③结论:PA PB PC +=,理由:在CP 上截取CF BP =,连接AF ,∵ABC V 和ADE V 都是等边三角形,∴AB AC =,AD AE =,60BAC DAE Ð=Ð=°∴BAC BAE DAE BAE Ð+Ð=Ð+Ð,∴BAD CAE Ð=Ð,∴BAD CAE V V ≌(SAS ),∴ABD ACE Ð=Ð,∵AB =AC ,BP =CF ,∴BAP CAF ≌△△(SAS ),∴CAF BAP Ð=Ð,AP AF =,∴BAF BAP BAF CAF Ð+Ð=Ð+Ð,∴60FAP BAC Ð=Ð=°,∴AFP V 是等边三角形,∴PF AP =,∴PA PB PF CF PC +=+=,即PA PB PC +=.【点睛】本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例2.(2023·湖南·长沙市八年级阶段练习)如图1,在Rt △ABC 中,∠B =90°,AB =BC =4,点D ,E 分别为边AB ,BC 上的中点,且BD =BE .(1)如图2,将△BDE 绕点B 逆时针旋转任意角度α,连接AD ,EC ,则线段EC 与AD 的关系是 ;(2)如图3,DE ∥BC ,连接AE ,判断△EAC 的形状,并求出EC 的长;(3)继续旋转△BDE ,当∠AEC =90°时,请直接写出EC 的长.例3.(2023·黑龙江·虎林市九年级期末)已知Rt △ABC 中,AC =BC ,∠ACB =90°,F 为AB 边的中点,且DF =EF ,∠DFE =90°,D 是BC 上一个动点.如图1,当D 与C 重合时,易证:CD 2+DB 2=2DF 2;(1)当D 不与C 、B 重合时,如图2,CD 、DB 、DF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猜想,不需证明.(2)当D 在BC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3,CD 、DB 、DF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答案】(1)CD 2+DB 2=2DF 2 ;(2)CD 2+DB 2=2DF 2,证明见解析【分析】(1)由已知得222DE DF =,连接CF ,BE ,证明CDF BEF D @D 得CD =BE ,再证明BDE D 为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可得结论;(2)连接CF ,BE ,证明CDF BEF D @D 得CD =BE ,再证明BDE D 为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可得结论.【详解】解:(1)CD 2+DB 2=2DF 2证明:∵DF =EF ,∠DFE =90°,∴222DF EF DE += ∴222DE DF = 连接CF ,BE ,如图∵△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F 为斜边AB 的中点∴CF BF =,CF AB ^,即90CFB Ð=° ∴45FCB FBC Ð=Ð=°,90CFD DFB Ð+Ð=°又90DFB EFB Ð+Ð=° ∴CFD EFB Ð=Ð在CFD D 和BFE D 中CF BF CFD BFE DF EF =ìïÐ=Ðíï=î∴CFD D @BFED ∴CD BE =,45EBF FCB Ð=Ð=° ∴454590DBF EBF Ð+Ð=°+°=° ∴222DB BE DE +=∵CD BE =,222DE DF =∴CD 2+DB 2=2DF 2 ;(2)CD 2+DB 2=2DF 2 证明:连接CF 、BE∵CF =BF ,DF =EF 又∵∠DFC +∠CFE =∠EFB +∠CFB=90°∴∠DFC =∠EFB ∴△DFC ≌△EFB ∴CD =BE ,∠DCF =∠EBF =135°∵∠EBD =∠EBF -∠FBD =135°-45°=90° 在Rt △DBE 中,BE 2+DB 2=DE 2∵ DE 2=2DF 2 ∴ CD 2+DB 2=2DF 2【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例4.(2022·青海·中考真题)两个顶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如果具有公共的顶角的顶点,并把它们的底角顶点连接起来,则形成一组全等的三角形,把具有这个规律的图形称为“手拉手”图形.(1)问题发现:如图1,若ABC V 和ADE V 是顶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BC ,DE 分别是底边.求证:BD CE =;(2)解决问题:如图2,若ACB △和DCE V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90ACB DCE Ð=Ð=°,点A ,D ,E 在同一条直线上,CM 为DCE V 中DE 边上的高,连接BE ,请判断∠AEB 的度数及线段CM ,AE ,BE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图1 图2【答案】(1)见解析 (2)90DCE Ð=°;2AE AD DE BE CM=+=+【分析】(1)先判断出∠BAD =∠CAE ,进而利用SAS 判断出△BAD ≌△CAE ,即可得出结论;(2)同(1)的方法判断出△BAD ≌△CAE ,得出AD =BE ,∠ADC =∠BEC ,最后用角的差,即可得出结论.【解析】(1)证明:∵ABC V 和ADE V 是顶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AB AC =,AD AE =,BAC DAE Ð=Ð,∴BAC CAD DAE CAD Ð-Ð=Ð-Ð,∴BAD CAE Ð=Ð.在BAD V 和CAE V 中,AB AC BAD CAE AD AE =ìïÐ=Ðíï=î,∴()BAD CAE SAS ≌△△,∴BD CE =.(2)解:90AEB =°∠,2AE BE CM =+,理由如下:由(1)的方法得,≌ACD BCE V V ,∴AD BE =,ADC BEC ÐÐ=,∵CD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45CDE CED Ð=Ð=°,∴180135ADC CDE Ð=°-Ð=°,∴135BEC ADC Ð=Ð=°,∴1354590AEB BEC CED Ð=Ð-Ð=°-°=°.∵CD CE =,CM DE ^,∴DM ME =.∵90DCE Ð=°,∴DM ME CM ==,∴2DE CM =.∴2AE AD DE BE CM =+=+.【点睛】此题是三角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判断出△ACD ≌△BCE 是解本题的关键.3)15°模型2.半角模型【模型解读】半角模型概念:过多边形一个顶点作两条射线,使这两条射线夹角等于该顶角一半思想方法:通过旋转构造全等三角形,实现线段的转化1)正方形半角模型条件: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ECF=45°;结论:①△BCE≌△DCG;②△CEF≌△CGF;③EF=BE+DF;④D AEF的周长=2AB;⑤CE、CF分别平分∠BEF和∠EFD。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综合专题2—全等三角形手拉手模型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综合专题2—全等三角形手拉手模型

长线交 CE 于 F 点.
证明重要结论:
C
① △ABD≌△ACE;
FD
② BD = CE;
③ BD 的延长线 BF⊥CE;
EA
B
解:∵△ABC、△AD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AB = AC,AD = AE. 在△ABD 和△ACE 中,
∴ △ABD≌△ACE(SAS). ∴ BD = CE. ∴ ∠ABD = ∠ACE. ∵ ∠BDC = ∠ABD + ∠BAC
E
① △ABD≌△ACE
② BD = CE
③ ∠BFC = ∠BAC = ∠DAE B
F D G
C
解:∵△ABC、△ADE 都是等腰三角形,
∴ AB = AC,AD = AE.
又∵∠BAC = ∠DAE,
A
∴∠BAC + ∠CAD =∠DAE +∠CAD,
即∠BAD = ∠CAE.
在△ABD 和△ACE 中
BE 交于点 O,AD 与 BC 交于点 P,BE 与 CD 交于点
Q,连接 PQ,则有以下五个结论: B ① AD = BE; ② PQ∥AE;
③ AP = BQ; ④ DE = DP;
⑤∠AOB = 60°.
P
OD Q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__①__②__③__⑤___.
A
C
E
=∠ACE + ∠BFC, ∴ ∠BFC = ∠BAC = 90°. ∴ BF⊥CE.
C FD
EA
B
练一练
2. 如图,△ABC、△AD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BAC = ∠DAE = 90°,连接 BD、CE 交于点 F.
(1) 求证:BD = CE; (2) 求证:BD⊥CE. C

专题12.19 三角形全等几何模型-“手拉手”模型(知识讲解)

专题12.19 三角形全等几何模型-“手拉手”模型(知识讲解)

专题12.19 三角形全等几何模型-“手拉手”模型(知识讲解)图一图二图三图四图五图六图七手拉手模型的定义:定义:有两个顶角相等而且有公共顶点的等腰三角形开成的图形。

特别说明:其中图一、图二为两个基本图形----等腰三角形,图二至图七为手拉手的基本模型,(左手拉左手,右手拉右手)3、如右图:手拉手模型的重要结论:结论1:∆ABC≅∆A/B/C/(SAS)BC=B/C/(左手拉左手等于右手拉右手)结论2:∠BOB=∠BAB(利用三角形全等及顶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底角相等)结论3:AO平分∠B O C/(利用三角形全等面积相等,再利用角平分线性质定理证明)典型例题讲练:在学习全等三角形知识时、教学兴趣小组发现这样一个模型:它是由两个共顶点且顶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构成.在相对位置变化的同时,始终存在一对全等三角形.通过资料查询,他们得知这种模型称为“手拉手模型” 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操究:(1)如图1、两个等腰三角形△ABC和△ADE中,AB=AC,AE=AD,△BAC=△DAE,连接BD、CE、如果把小等腰三角形的腰长看作小手,大等腰三角形的腰长看作大手,两个等腰三角形有公共顶点,类似大手拉着小手,这个就是“手拉手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和△ADB 全等的三角形是,此线BD和CE的数量关系是(2)如图2、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ABC和△ADE中,AB=AC,AE=AD,△BAC=△DAE=90°,连接BD,CE,两线交于点P,请判断线段BD和CE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3)如图3,已知△ABC、请完成作图:以AB、AC为边分别向△ABC外作等边△ABD和等边△ACE(等边三角形三条边相等,三个角都等于60°),连接BE,CD,两线交于点P,并直接写出线段BE和CD的数量关系及△PBC+△PCB的度数、【答案】(1)△AEC,BD=CE;(2)BD=CE且BD△CE,理由见解析;(3)作图见解析,BE=CD,△PBC+△PCB=60°.【分析】(1)根据SAS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即可证明;(2)通过条件证明△DAB△△EAC(SAS),得到△DBC+△ECB=90°,即可证明BD△CE,从而得到结果;≅即可得到证明;(3)根据已知条件证明DAC BAE解:(1)△AB=AC,AE=AD,△BAC=△DAE,∠+∠=∠+∠,△DAE EAB BAC EAB即DAB EAC ∠=∠,△()△△ADB AEC SAS ≅,△BD=CE ;(2)BD=CE 且BD△CE ;理由如下:因为△DAE=△BAC=90°,如图2.所以△DAE+△BAE=△BAC+△BAE .所以△DAB=△EAC .在△DAB 和△EAC 中,,,.AD AE DAB EAC AB AC =⎧⎪∠=∠⎨⎪=⎩所以△DAB△△EAC (SAS ).所以BD=CE ,△DBA=△ECA .因为△ECA+△ECB+△ABC=90°,所以△DBA+△ECB+△ABC=90°.即△DBC+△ECB=90°.所以△BPC=180°-(△DBC+△ECB )=90°.所以BD△CE .综上所述:BD=CE 且BD△CE .(3)如图3所示,BE=CD ,△PBC+△PCB=60°.由图可知60DAB EAC ∠=∠=︒,AD=AB ,AE=AC ,△+DAB BAC EAC BAC ∠∠=∠+∠,即DAC BAE ∠=∠,△()△DAE △BAE SAS ≅,△BE=CD ,ABE ADC ∠=∠,又△60BDA ∠=︒,△60ADC BDC ABE BDC ∠+∠=∠+∠=︒,△120BPC ABP BDC BDA ∠=∠+∠+∠=︒,△△PBC+△PCB=60°.【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知识点应用,准确分析图形是解题的关键. 举一反三变式1:如图,AC △BC ,DC △EC ,AC =BC ,DC =EC ,AE 与BD 交于点F .(1)求证:AE =BD ;(2)求△AFD 的度数.【答案】(1)详情见解析;(2)90AFD ∠=︒【分析】(1)利用角的等量代换求出ACE BCD ∠=∠,再判断ACE ≌BCD △即可求解; (2)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E D ∠=∠,再通过角的等量代换求解即可.解:(1)△AC BC ⊥,DC EC ⊥△90ACB ECD ∠=∠=︒△ACB BCE ECD BCE ∠+∠=∠+∠△ACE BCD ∠=∠在ACE 和BCD △中AC BC ACE BCD DC EC =⎧⎪∠=∠⎨⎪=⎩△ACE ≌BCD △(SAS)△AE BD =(2)设BD 与CE 的交点为G ,如图所示:△ACE ≌BCD △△E D ∠=∠△180EFG FGE E ++=︒∠∠∠,180GCD CGD D ++=︒∠∠∠,且BGE CGD ∠=∠△90EFG GCD ==︒∠∠△90AFD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灵活运用角的等量代换是解题的关键.例题2.已如:如图1,B ,C ,D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ABC 和△ECD 均为等边三角形,连接BE ,AD 交于点F ,BE 交AC 于点M ,AD 交CE 于点N .(1)以下结论正确的有 ;△AD =BE △△EFD =60° △MC =NC △△AMB =△END(2)探究:将图1中的△ECD 绕点C 顺时针旋转一个角度(旋转角小于60°),如图2所示. △问:(1)中的正确结论哪些还成立?若成立,请说明理由;△连接FC ,如图3所示,求证:FC 平分△BFD【答案】(1)△△△;(2)△ △△;△见解析.【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CA =CB ,CD =CE ,△ACB =60°,△DCE =60°,则△ACE =60°,利用“SAS ”可判断△ACD △△BCE ,则AD =BE ;△根据三角形外角关系得△EFD =△EBC +△ADC =△DAC +△ADC =△ACB =60°,从而可得结论; △连接MN ,证明△MCN 是等边三角形即可得出结论;△60,60AMB EBC END NDC ∠=︒+∠∠=︒+∠,而AC ≠CD 得CAD CDA ∠≠∠,从而可得出结论;(2)△方法同(1),逐个结论进行证明即可;△作,CG BE CH AD ⊥⊥于点G ,H ,证明△BGC △△AHC ,△CGF △△CHF 可得△CFG CFH =∠,从而可得结论.解:(1)△△ABC ,△ECD 是等边三角形,△AC=BC ,CE=CD ,△ACB=△ECD=60°△△ACD=△BCE=△120°△△ACD△△BCE△AD=BE ,故△正确;△△FEN=△NDC又△△ENF=△CND△△EFD=△ECD=60°,故△正确;又△△ACE=△NCD=60°△MEC=△NDCEC=CD△△EMC△△DNC△MC=NC ,故△正确;又△△AMB=△ACB+△ECB=60°+△ECB ,△END=△ECD+△NDC=60°+△NDC而AC CD ≠△CAD CDA ∠≠∠△MBC NDC ∠≠∠△MBC END ∠≠∠,故△错误;故答案为:△△△;(2)△△ACB=△ECD=60°△△BCE=△ACD又AC=BC ,CE=CD△△ACD△△BCE△AD=BE,故△正确;△△ADC=△BEC又△ENF=△CND△△EFD=△ECD=60°,故△正确△△ACE≠60°=△ECD△△EMC 不全等于△DNC ,△MC≠NC ,故△错误(3),CG BE CH AD ⊥⊥于点G ,H ,如图,由(2)△知,△CBG=△CAHAC=BC△BGC=△AHC=90°△△BGC△△AHC△CG=CH又CF=CF ,△CGF=△CHF=90°△△CGF△△CHF△△CFG=△CFH△FC 平分△BFD【点拨】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SSS ”、“SAS ”、“ASA ”、“AAS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也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举一反三变式:如图,在ABC∆中,分别以AC,BC为边作等边三角形ACD和等边三角形BCE,连接AE,BD交于点O,则AOB∠的度数为()A.100︒B.120︒C.130︒D.150︒【答案】B【分析】先证明△DCB△△ACE,求出△CAE=△CDB,再利用“8字型”证明△AOH=△DCH =60°即可解决问题.解:如图:AC与BD交于点H,△△ACD,△BCE都是等边三角形,△CD=CA,CB=CE,△ACD=△BCE=60°,△△DCB=△ACE,在△DCB和△ACE中,CD CADCB ACECB CE⎧⎪∠∠⎨⎪⎩===,△△DCB△△ACE,△△CAE=△CDB,△△DCH+△CHD+△BDC=180°,△AOH+△AHO+△CAE=180°,△DHC=△OHA,△△AOH=△DCH=60°,△△AOB=180°−△AOH=120°.故选:B.【点拨】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学会利用“8字型”证明角相等,属于中考常考题型.例题3.(阅读材料)小明同学发现这样一个规律:两个顶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如果具有公共的项角的顶点,并把它们的底角顶点连接起来则形成一组全等的三角形,小明把具有这个规律的图形称为“手拉手”图形.如图1,在“手拉手”图形中,小明发现若△BAC=△DAE,AB=AC,AD=AE,则△ABD△△ACE.(材料理解)(1)在图1中证明小明的发现.(深入探究)(2)如图2,△ABC和△AED是等边三角形,连接BD,EC交于点O,连接AO,下列结论:△BD=EC;△△BOC=60°;△△AOE=60°;△EO=CO,其中正确的有.(将所有正确的序号填在横线上).(延伸应用)(3)如图3,AB=BC,△ABC=△BDC=60°,试探究△A与△C的数量关系.【答案】(1)证明见解析;(2)△△△;(3)△A+△C=180°.【分析】(1)利用等式的性质得出△BAD=△CAE,即可得出结论;(2)同(1)的方法判断出△ABD△△ACE,得出BD=CE,再利用对顶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判断出△BOC=60°,再判断出△BCF△△ACO,得出△AOC=120°,进而得出△AOE=60°,再判断出BF<CF,进而判断出△OBC>30°,即可得出结论;(3)先判断出△BDP是等边三角形,得出BD=BP,△DBP=60°,进而判断出△ABD△△CBP(SAS ),即可得出结论.(1)证明:△△BAC=△DAE ,△△BAC+△CAD=△DAE+△CAD , △△BAD=△CAE ,在△ABD 和△ACE 中,AB AC BAD CAE AD AE ⎧⎪∠∠⎨⎪⎩=== ,△△ABD△△ACE ;(2)如图2,△△ABC 和△ADE 是等边三角形, △AB=AC ,AD=AE ,△BAC=△DAE=60°, △△BAD=△CAE ,在△ABD 和△ACE 中,AB AC BAD CAE AD AE ⎧⎪∠∠⎨⎪⎩=== ,△△ABD△△ACE ,△BD=CE ,△正确,△ADB=△AEC , 记AD 与CE 的交点为G ,△△AGE=△DGO ,△180°-△ADB -△DGO=180°-△AEC -△AGE , △△DOE=△DAE=60°,△△BOC=60°,△正确,在OB上取一点F,使OF=OC,△△OCF是等边三角形,△CF=OC,△OFC=△OCF=60°=△ACB,△△BCF=△ACO,△AB=AC,△△BCF△△ACO(SAS),△△AOC=△BFC=180°-△OFC=120°,△△AOE=180°-△AOC=60°,△正确,连接AF,要使OC=OE,则有OC=12 CE,△BD=CE,△CF=OF=12 BD,△OF=BF+OD,△BF<CF,△△OBC>△BCF,△△OBC+△BCF=△OFC=60°,△△OBC>30°,而没办法判断△OBC大于30度,所以,△不一定正确,即:正确的有△△△,故答案为△△△;(3)如图3,延长DC至P,使DP=DB,△△BDC=60°,△△BDP 是等边三角形,△BD=BP ,△DBP=60°,△△BAC=60°=△DBP ,△△ABD=△CBP ,△AB=CB ,△△ABD△△CBP (SAS ),△△BCP=△A ,△△BCD+△BCP=180°,△△A+△BCD=180°.【点拨】此题考查三角形综合题,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构造等边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如图,C 为线段AE 上一动点(不与点,A E 重合),在AE 同侧分别作等边三角形ABC 和等边三角形,CDE AD 与BE 交于点O ,AD 与BC 交于点P ,BE 与CD 交于点Q ,连结PQ .以下结论:①AD BE =;①//PQ AE ;①60AOB ∠=︒;①CPQ 是等边三角形,恒成立的是______.【答案】△△△△【分析】△由△ABC 和△CDE 都是等边三角形,可知AC=BC ,CD=CE ,△ACB=△DCE=60°,所以△ACD=△BCE=120°,所以△ACD△△BCE (SAS ),从而AD=BE ,故△正确;△△由△ACD△△BCE 得△CBE=△DAC ,加之AC=BC ,易得△ACB=△BCQ=60°,可证△CQB△△CPA (ASA ),从而CP=CQ ,再加之△PCQ=60°,可推出△PCQ 为等边三角形,易得△PQC=60°=△DCE ,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知△△正确;△结合△ACD△△BCE 和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可得△AOB=60°,故△正确.解:△△等边△ABC 和等边△CDE ,△AC=BC ,CD=CE ,△ACB=△DCE=60°,△△ACB+△BCD=△DCE+△BCD ,即△ACD=△BCE ,△在△ACD 与△BCE 中,AC BC ACD BCE CD CE ⎧⎪∠∠⎨⎪⎩===△△ACD△△BCE (SAS ),△AD=BE ,故△正确;△△△△ACD△△BCE ,△△CBE=△DAC ,△由△ACB=△DCE=60°得△BCD=60°,△△ACP=△BCQ ,又△AC=BC ,△△CQB△△CPA (ASA ),△CP=CQ ,又△△PCQ=60°△△PCQ 为等边三角形,△△PQC=60°,△△PQC=60°=△DCE△PQ△AE故△△正确;△△△ACD△△BCE (SAS ),△△CAD=△CBE ,△△AOB=△CAD+△CEB=△CBE+△CEB ,又△△ACB=△CBE+△CEB=60°,△△AOB=△ACB=60°,故△正确.故答案为:△△△△.【点拨】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练应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是解题的关键.。

八年级数学多边形之手拉手模型和半角模型 专题讲义

八年级数学多边形之手拉手模型和半角模型 专题讲义

八年级数学多边形之手拉手模型和半角模
型专题讲义
一、手拉手模型
1. 理解手拉手模型
手拉手模型是多边形的一种折纸模型,常用于辅助理解和记忆多边形的性质。

通过将多边形沿一条边折叠后,将该边两端的顶点对齐,可以得到手拉手模型。

2. 制作手拉手模型
制作手拉手模型的具体步骤如下:
1. 将多边形沿一条边折叠。

2. 将该边两端的顶点对齐。

3. 将折线处剪开。

3. 应用手拉手模型
手拉手模型可用于辅助证明多边形的性质。

例如,证明凸多边
形的内角和公式,可以用手拉手模型将多边形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再计算各个三角形的内角和。

二、半角模型
1. 理解半角模型
半角模型是多边形的一种立体模型,常用于辅助理解和记忆多
边形的性质。

通过将多边形沿一条边折叠后,将两条邻边上的点对齐,可以得到半角模型。

2. 制作半角模型
制作半角模型的具体步骤如下:
1. 将多边形沿一条边折叠。

2. 将两条邻边上的点对齐。

3. 将折线处剪开。

3. 应用半角模型
半角模型可用于辅助证明多边形的性质,特别是相邻内角互补
的性质。

例如,证明正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可以用半角模型将正
多边形分割成若干个等腰三角形,再计算各个等腰三角形的内角和。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培优讲义 第二讲:全等三角形与轴对称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培优讲义  第二讲:全等三角形与轴对称

模型一:手拉手模型第二讲:全等三角形与轴对称特点:由两个等顶角的等腰三角形所组成,并且顶角的顶点为公共顶点结论:(1)△ABD ≌△AEC (2)∠α+∠BOC =180°(3)OA 平分∠BOC例 1.如图在直线 ABC 的同一侧作两个等边三角形∆ABD 与∆BCE ,连结 AE 与CD ,求证: (1) ∆ABE ≅ ∆DBC (2) AE = DC (3) AE 与 DC 之间的夹角为60︒(4) ∆AGB ≅ ∆DFB (5) ∆EGB ≅ ∆CFB (6) BH 平分∠AHC (7) G F // AC变式精练1:两个等腰三角形∆ABD 与∆BCE ,其中AB =BD , CB =EB, ∠ABD =∠CBE =α,连结AE与CD,问:(1)∆ABE≅∆DBC是否成立?(2)AE是否与CD相等?(3)AE 与CD 之间的夹角为多少度?(4)HB 是否平分∠AHC ?变式精练2:如图,两个正方形ABCD 与DEFG ,连结AG, CE ,二者相交于点H问:(1)∆ADG≅∆CDE是否成立?(2)AG是否与CE相等?(3)AG 与CE 之间的夹角为多少度?(4)HD 是否平分∠AHE ?模型二:对角互补模型(1)全等型——90°条件:① ∠AOB =∠DCE = 90︒②OC 平分∠AOB结论:① CD =CE ;②OD +OE = 2OC ;③S四边形ODCE =S∆OCD+S∆OCE=1OC 22辅助线之一:作垂直,证明∆CDM ≌∆CEN辅助线之二:过点C 作CF⊥OC,证明∆ODC≌∆FEC结论:①CD =CE ;②OE -OD = 2OC ;③S∆OCE -S∆OCD=1OC 22条件:① ∠AOB =∠DCE = 90︒②CD =CE结论:①OC 平分∠AOB;②OD +OE = 2OC ;③S四边形ODCE =S∆OCD+S∆OCE=1OC 22(2)全等型——120°条件:① ∠AOB = 2∠DCE = 120︒②OC 平分∠AOB结论:① CD =CE ;②OD +OE =OC ;③ S四边形ODCE 模仿(全等型——90°)辅助线之一完成证明=S∆OCD+S∆OCE=3OC 24辅助线之二:在OB 上取一点F,使OF=OC,证明△OCF 为等边三角形(3)全等型——任意角α条件:① ∠AOB = 2α,∠DCE = 180︒- 2α结论:OC 平分∠AOB②C D =CE例:四边形ABCD 被对角线BD 分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D 和直角三角形CBD ,其中∠A 和∠C 都是直角,另一条对角线AC 的长度为2 ,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AB DC变式精练1:已知∠MAN ,AC 平分∠MAN .(1)在图 1 中,若∠MAN = 120︒,∠ABC =∠ADC = 90︒,求证:AB +AD =AC ;(2)在图2 中,若∠MAN = 120︒,∠ABC +∠ADC = 180︒,则⑴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变式精练2:已知:如图所示,Rt△ABC中,AB=AC,∠BAC=90°,O为BC的中点,⑴写出点O 到△ABC 的三个顶点A、B、C 的距离的关系(不要求证明)⑵如果点M、N 分别在线段AC、AB 上移动,且在移动中保持AN=CM.试判断△OMN 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⑶如果点M、N 分别在线段CA、AB 的延长线上移动,且在移动中保持AN=CM,试判断⑵中结论是否依然成立,如果是请给出证明.模型三:角含半角模型(1)角含半角模型90°-1条件:①正方形ABCD ②∠EAF = 45︒结论:① EF =DF +BE ;② ∆CEF 的周长为正方形ABCD 周长的一半;也可以这样:条件:①正方形ABCD ②EF =DF +BE结论:① ∠EAF = 45︒;口诀:角含半角要旋转(2)角含半角模型90°-2条件:①正方形ABCD ②∠EAF = 45︒结论:① EF =DF -BE ;辅助线:(2)角含半角模型90°-3条件:①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②∠DAE = 45︒结论:① BD2+CE2=DE2;(勾股定理知识)辅助线:将△ACE 绕点 A 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F,并连接DF.若∠DAE 旋转到△ABC 外部时,结论BD2 +CE 2 =DE 2 仍然成立。

人教版八年级政治 全等制度之手拉手模型和半角模型 专题讲义

人教版八年级政治 全等制度之手拉手模型和半角模型 专题讲义

人教版八年级政治全等制度之手拉手模型和半角模型专题讲义本文档是关于人教版八年级政治课程中的全等制度之手拉手模型和半角模型的专题讲义。

下面将介绍这两种模型的定义、特点以及在教学中的作用。

一、全等制度之手拉手模型全等制度之手拉手模型是指在全等制度下,各个机关、部门、群团、个人之间形成了紧密的联系,彼此合作、相互协调,形成了合力,实现了全等制度的良好运行。

特点:- 合作协调:各个机关、部门、群团、个人之间通过沟通和协作,形成了紧密的联系,在工作中相互支持、协同合作,实现了工作的高效执行。

- 信息共享:全等制度之手拉手模型强调信息的共享与流通,通过及时传递相关信息,各方能够更好地了解并适应全等制度下的要求。

- 监督自律:各个机关、部门、群团、个人相互监督,自觉遵守全等制度的规定和要求,确保全等制度的有效运行和实施。

作用:- 提升效率:全等制度之手拉手模型可以促进各个机关、部门、群团、个人之间的合作与沟通,提供了高效率的工作平台,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和目标的实现。

- 加强协同:通过全等制度之手拉手模型,不同部门之间能够充分协调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

- 推动发展:全等制度之手拉手模型能够促进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提高组织的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二、半角模型半角模型是在全等制度下,各个机关、部门、群团、个人之间的权力关系是相对平衡的,没有出现明显的主次关系,相互之间的权限和地位相对平等。

特点:- 权力平衡:半角模型中,各个机关、部门、群团、个人的权力地位相对平衡,不存在绝对的统治和被统治关系。

- 互相制衡:各个机关、部门、群团、个人之间通过相互制衡来按照全等制度的要求进行工作,相互约束,避免权力过度集中和滥用。

- 团结合作:半角模型注重团结和合作,通过互相支持和协作,实现共同的目标和任务。

作用:- 保障权益:半角模型能够确保各个机关、部门、群团、个人的权益得到平等的保护和尊重,在合法权益方面起到保障作用。

全等三角形之手拉手模型与半角模型

全等三角形之手拉手模型与半角模型

全等三角形%之手拉手模型与半角模型1手拉手模型 (2)定义 (2)任意等腰三角形下的手拉手模型 (3)等边三角形下的手拉手模型 (5)等腰直角三角形下的手拉手模型 (5)例题 (7)2半角模型 (10)定义 (10)半角模型解题思路 (11)半角模型1 (等边三角形内含半角)解题方法 (11)半角模型2 (等腰直角三角形内含半角)解题方法 (13)半角模型3 (正方形内含半角)解题方法 (14)例题 (15)手拉手模型如上图所示,手拉手模型是指有公共顶点(月)、顶角相等(Z3AGZCAD 二a )的 两个等腰三角形(AABE, AB 二AE : AACD, AC=AD ),底边端点相互连接形成的全等三角 形模型(△月邂△宓)。

因为顶角相连的四条边(腰)可形象地看成两双手,所以通 常称为手拉手模型。

说明:左、右手的定义左手 右手拉手的方式:左手拉左手,右手拉右手。

构成手拉手模型的3个条件: 1. 两个等腰三角形 2. 有公共顶点 3. 顶角相等1手拉手模型 1.1定义将等腰三角形顶角顶点朝上,正对我们, 我们左边为左手,右边为右手。

右手左手 右手全等三角形的构成方式:由“顶点+双方各一只手”构成:“顶点+左手+左手”,“顶点+右手+右手”。

搞清这一点,有助于我们快速找到全等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底边QBE、CD}不是必须的,可以不连接,所以图中用虚线表示。

这就是为什么做题时发现有时并不存在等腰三角形却仍然用手拉手模型的原因。

1.2任意等腰三角形下的手拉手模型下面,将给出一些重要结论,熟悉这些结论有助于我们快速解题。

需要强调的是, 这些结论不能直接用,需要证明,所以要记住以下每个结论的证明。

结论1: AABD^AAEC说明:这里的全等三角形的构成方式为“顶点+双方各一只手”构成。

D右手2证明.ZBAD = ZBAE + ZEAD•° ZEAC = ZCAD + ^EADZ.BAE=Z.CAD=a:・乙BAD = 4£AC(等角+公共角相等)•・•在△曲劝和△宓中AB = AE(已知)等腰< ZBAD = ZEAC(已证)等角+公共角AD = AC(已知)等腰:.iXABZ、AEC(SAS)结论2: BD=EC (左手拉左手等于右手拉右手)证明:•:'AEC结论3: a +Z磁=180°说明:Z万兀是手拉手形成的角,我们称0为“手拉手交点”。

全等三角形之手拉手模型与半角模型

全等三角形之手拉手模型与半角模型

全等三角形之手拉手模型与半角模型.docx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是指两个三角形的所有对应边和对应角都相等。

在几何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手拉手模型和半角模型来证明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手拉手模型是一种直观的证明方法,它利用手指来模拟三角形的边和角度。

首先,我们将两个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对齐,然后将手指放在对应的边上,同时保持手指的角度相同。

如果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将两个三角形完全重合,那么它们就是全等三角形。

半角模型则是一种更加精确的证明方法,它利用三角形的半角来判断它们是否全等。

在两个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处,我们将两个角度分别平分为两个半角,然后将半角对应的边对齐。

如果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将两个三角形完全重合,那么它们就是全等三角形。

总之,全等三角形是几何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具有相同的形状和大小。

通过手拉手模型和半角模型,我们可以轻松地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1.手拉手模型1.1 定义手拉手模型是一种解决三角形问题的方法,它利用三角形内部的相似三角形来求解。

1.2 任意等腰三角形下的手拉手模型在任意等腰三角形ABC中,连接AB和AC的中点D和E,连接BE和CD,交点为F。

则三角形DEF与三角形ABC 相似,且比例为1:4.1.3 等边三角形下的手拉手模型在等边三角形ABC中,连接AB和AC的中点D和E,连接BE和CD,交点为F。

则三角形DEF与三角形ABC相似,且比例为1:3.1.4 等腰直角三角形下的手拉手模型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连接AB和AC的中点D和E,连接BE和CD,交点为F。

则三角形DEF与三角形ABC 相似,且比例为1:2.1.5 例题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B=AC=4,BC=4√2,点D为BC的中点,连接AD和BD,交点为E。

求AE的长度。

解:连接BE和CD,交点为F。

由手拉手模型可知,三角形DEF与三角形ABC相似,且比例为1:2.因此,DE=2,EF=2√2,AF=2+2√2.又因为三角形ADE为直角三角形,所以AE=√(AD²+DE²)=2√5.答案为2√5.2.半角模型2.1 定义半角模型是一种解决三角形问题的方法,它利用三角形内部的半角来求解。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手拉手模型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手拉手模型
AB =
∵ቐ∠ABE = ∠EBC
= BC
∴△ABE≌△DBC(SAS)
过B点分别向AE和DC作垂线,垂足为点M,N
∵BM,BN分别为△ABE和△DBC对应边上的高
∴BM=BN
在Rt△BMF和Rt△BNF中
BF =
∵ቊ
BM =
∴Rt△BMF≌Rt△BNF(HL)
手拉手模型-等边三角形
为右手顶点。
B(左手)
(头 )
(头)
B(左手

C(右手 )
C(右手)
手拉手模型基于
“ASA全等判定”
2、手拉手模型-模型分析
二、“手拉手模型”的基本构图:
常见变形:
手拉手模型-等边三角形
例1、如图在直线ABC的同一侧作两个等边三角形△ABD与△BCE,连结AE与CD.
证明:(1)△ ≌△ (2) = (3)与之间的夹角为60°(4)△ ≌△ (5)△ ≌△ (6)


∴AE=DC



(3)延长AE分别交BD于点N,CD于H
由(1)可知,∠BDC=∠BAE
又∵∠ANB=∠HND(对顶角相等)
∴180°-( ∠BDC + ∠HND )=
180°-(∠BAE + ∠ANB )
即∠DHN=∠ABD=60°
∴ 与的夹角为60°
(4)过点B分别向AE和DC所在直
变式1-4.
D
如果两个等边三角形△ABD和△BCE,连接AE与CD,证明:
1. △ABE≌△DBC
2. AE=DC
3. AE与DC的夹角为60°
4. AE与DC的交点设为H,BH平分∠AHC
【解析】①利用角度的和差关系证明∠ABE=∠DBC,且AB=DB,BC=BE

全等三角形之手拉手模型和半角模型

全等三角形之手拉手模型和半角模型

一、什么叫半角模型
定义:我们习惯把过等腰三角形顶角的顶点引两条射线,使两条射线的夹角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一半这样的模型称为半角模型。

常见的图形为正方形,正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解题思路一般是将半角两边的三角形通过旋转到一边合并形成新的三角形,从而进行等量代换,然后证明与半角形成的三角形全等,再通过全等的性质得出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解决问题。

二、基本模型(1)——正方形内含半角
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BC、CD边上的点,∠EAF=45°,求证:EF=BE+DF。

三、基本模型(2)——等边三角形内含半角
四、基本模型(3)——等腰直角三角形内含半角
手拉手模型。

全等三角形之手拉手模型讲义

全等三角形之手拉手模型讲义

全等三角形-----------手拉手模型一、手拉手模型基本含义定义:所谓手拉手模型,是指有公共顶点的两个等腰三角形,顶角相等。

因为顶点相连的四条边,形象的可以看作两双手,所以通常称为手拉手模型。

二、基本图形:△ABC和△ADE均是等腰三角形,其中AC=AB,AD=AE,且∠BAC=∠DAE手拉手左手拉左手、右手拉右手基本特征:① ;② ;③ ;基本三、典例精析:➢类型一:共顶点的等边三角形中手拉手例1:在直线ABC的同一侧作两个等边三角形△ABD和△BCE,连接AE与CD,(1)证明:△ABE≌△DBC;(2)证明:AE=DC;(3)求线段AE和线段DC所夹∠AFD的度数.变式练习1:在例1的基础上,将△BEC绕点B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连接AE,CD,如图.(1)证明:AE=DC;(2)求线段AE所在直线和线段DC所在直线之间的夹角.➢共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手拉手例2:如图,ACB∆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90∆和DCEACB DCE∠=∠=︒,连接AD,BE.判断线段AD与线段BE之间的关系,请说明理由变式练习2:如图1,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CD在正方形DEFG的边DE上,连接AE、GC.(1)试猜想AE与GC有怎样的数量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将正方形DEFG绕点D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使点E落在BC边上,如图2,连接AE和GC. 你认为(1)中的结论是否还成立?若成立,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总结归纳:如下图△ABC和△ADE均是等腰三角形,其中AC=AB,AD=AE,且∠BAC=∠DAE=α,则∠BEC 的大小是多少?GEFDABCOE DA BCA B CD E 321AB DE全等三角形-----------手拉手模型课后练习1.如图,AB=AC ,AD=AE ,∠BAC=∠DAE ,∠1=25°,∠2=30°,则∠3=__________.2.如图,△ABD ,△AEC 都是等边三角形,BE 交CD 于点O ,求△DOE 的度数.3.如图,四边形ABCD ,BEFG 均为正方形,连接AG ,CE.(1)求证:AG=CE ;(2)求证:AG△CE.4.如图,AC=BC ,DC=EC ,∠ACB=∠ECD=90°,且∠EBD=42°,求∠AEB 的度数.。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 全等三角形之手拉手模型和半角模型 专题讲义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 全等三角形之手拉手模型和半角模型 专题讲义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之手拉手模型和半角模型专题讲义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之手拉手模型和半角模型专题讲义
一、什么是半角模型?
半角模型是指我们通常在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处引出两条射线,使它们的夹角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一半,从而形成的模型。

常见的图形包括正方形、正三角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等。

在解题时,我们通常会将半角两边的三角形旋转到一边合并形成新的三角形,然后通过等量代换证明与半角形成的三角形全等,从而得出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而解决问题。

二、基本模型(1)——正方形内含半角
在正方形ABCD中,点E和F分别位于BC和CD边上,且∠EAF=45°。

我们需要证明EF=BE+DF。

三、基本模型(2)——等边三角形内含半角
四、基本模型(3)——等腰直角三角形内含半角
以上是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之手拉手模型和半角模型的专题讲义。

通过研究这些基本模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半角模型的概念,并且掌握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 全等生态之手拉手模型和半角模型 专题讲义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 全等生态之手拉手模型和半角模型 专题讲义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全等生态之手拉手模型和半角模型专题讲义1. 模型简介全等生态模型和半角模型是人教版八年级生物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这两种模型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中的相互关系和能量流动。

2. 全等生态之手拉手模型全等生态之手拉手模型是一种生态系统的简化模型。

它通过代表不同物种的手势相互连接,展示了物种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和能量流动。

2.1 模型构建全等生态之手拉手模型可使用各种材料进行制作,如彩纸、绳子等。

每个手势代表一个物种,而手势之间的连接表示它们之间的能量和物质传递。

2.2 模型示例下面是一个全等生态之手拉手模型的示例:![全等生态之手拉手模型示例](model_image1.jpg)在这个示例中,植物从太阳获取能量,光合作用后能量传递给了兔子,兔子再成为狼的食物,构成了一个简单的食物链。

3. 半角模型半角模型是另一种用来展示生态关系的模型。

它通过物种之间的连线和箭头来表示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能量流动。

3.1 模型构建半角模型可以用纸板、彩纸等材料制作而成。

每个物种用一个图形表示,如圆圈或方框,之间用箭头表示相互作用,箭头的方向表示能量流动方向。

3.2 模型示例下面是一个半角模型的示例:![半角模型示例](model_image2.jpg)在这个示例中,植物光合作用产生能量,食草动物以植物为食,食肉动物以食草动物为食,构成了一个简单的食物链。

4. 总结全等生态之手拉手模型和半角模型是研究生态学时很有帮助的工具。

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生态系统中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能量流动。

通过制作和使用这些模型,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如果您对这份文档还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解释,请随时向我提问。

谢谢!。

专题 全等三角形模型——手拉手模型与半角模型(解析版)

专题 全等三角形模型——手拉手模型与半角模型(解析版)

全等三角形模型——手拉手模型与半角模型手拉手模型特点:由两个等顶角的等腰三角形所组成,并且顶角的顶点为公共顶点,如图所示结论:(1)△ABD ≌△AEC(2)∠α+∠BOC=180°(3)OA 平分∠BOC变形:1.如图,以ABC D 的边AB ,AC 为边,向外作等边ABD D 和等边ACE D ,连接BE ,CD 相交于点F .(1)求证:DC BE =.(2)求DFE Ð的度数.(3)求证:FA 平分DFE Ð.(4)求证:DF AF BF =+.【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得出DC BE =即可;(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角的关系得出120DFE Ð=°即可;(3)过点A 作AP DC ^于P ,AQ BE ^于Q ,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和角平分线的性质解答即可;(4)在DF 上截取DM BF =,连接AM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答即可.【解答】证明:(1)ABD D Q 和ACE D 是等边三角形,AD AB \=,AE AC =,60DAB EAC AEC ACE Ð=Ð=Ð=Ð=°,DAB BAC EAC BAC \Ð+Ð=Ð+Ð,即DAC BAE Ð=Ð,在DAC D 与BAE D 中,AD AB DAC BAE AC AE =ìïÐ=Ðíï=î,()DAC BAE SAS \D @D ,DC BE \=;(2)DAC BAE D @D Q ,ADF ABF \Ð=Ð,AGD FGB Ð=ÐQ ,60BFG DAG \Ð=Ð=°,120DFE \Ð=°;(3)过点A 作AP DC ^于P ,AQ BE ^于Q ,DAC BAE D @D Q ,\1122DAC BAE S DC AP S BE AQ D D =×==×,DC BE =Q ,AP AQ \=,AP DC ^Q ,AQ BE ^,FA \平分DFE Ð;(4)在DF 上截取DM BF =,连接AM ,在ADM D 与ABF D 中,AD AB ADM ABF DM BF =ìïÐ=Ðíï=î,()ADM ABF SAS \D @D ,AM AF \=,DAM BAF Ð=Ð,60DAB Ð=°Q ,60DAM MAG \Ð+Ð=°,60BAF MAG \Ð+Ð=°,即60MAF Ð=°,AMF \D 是等边三角形,MF AF \=,DF DM MF AF BF \=+=+.2.等边ABD D 和等边BCE D 如图所示,连接AE 与CD ,证明:(1)AE DC =;(2)AE 与DC 的夹角为60°;(3)AE 延长线与DC 的交点设为H ,求证:BH 平分AHC Ð.【分析】(1)根据ABD D 和BCE D 都是等边三角形,即可得到()ABE DBC SAS D @D ,进而得出AE DC =;(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到ADH D 中,60AHD Ð=°,进而得到AE 与DC 的夹角为60°;(3)过B 作BF DC ^于F ,BG AH ^于G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即可得到BG BF =,再根据BF DC ^于F ,BG AH ^于G ,可得BH 平分AHC Ð.【解答】证明:(1)ABD D Q 和BCE D 都是等边三角形,AB DB \=,EB CB =,ABD EBC Ð=Ð,ABE DBC \Ð=Ð,在ABE D 和DBC D 中,AB DB ABE DBC EB CB =ìïÐ=Ðíï=î,()ABE DBC SAS \D @D ,AE DC \=;(2)ABE DBC D @D Q ,BAE BDC \Ð=Ð,又120BAE HAD ADB Ð+Ð+Ð=°Q ,120BDC HAD ADB \Ð+Ð+Ð=°,ADH \D 中,18012060AHD Ð=°-°=°,即AE 与DC 的夹角为60°;(3)如图,过B 作BF DC ^于F ,BG AH ^于G ,ABE DBC D @D Q ,ABE DBC S S D D \=,即1122AE BG DC BF ´=´,又AE DC =Q ,BG BF \=,又BF DC ^Q 于F ,BG AH ^于G ,BH \平分AHC Ð.3.(2021春•宁阳县期末)如图两个等腰直角ADC D 与EDG D ,90ADC EDG Ð=Ð=°,连接AG ,CE 交于点H .证明:(1)AG CE =;(2)AG CE ^.【分析】(1)由两个等腰直角ADC D 与EDG D ,可得AD CD =,DG DE =,90ADC GDE Ð=Ð=°,进而得出ADG CDE Ð=Ð,然后由SAS 即可判定ADG CDE D @D ,进而可得结论;(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则可证得DAG DCE Ð=Ð,再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进而证出90CHA Ð=°即可得解.【解答】解:(1)证明:ADC D Q 与EDG 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D CD \=,DG DE =,且90ADC GDE Ð=Ð=°,ADC CDG GDE CDG \Ð+Ð=Ð+Ð,即ADG CDE Ð=Ð,在ADG D 与CDE D 中,AD CD ADG CDEDG DE =ìïÐ=Ðíï=î,()ADG CDE SAS \D @D ,AG CE \=;(2)证明:设CD 与AG 相交于点P ,由(1)知,ADG CDE D @D,DAG DCE \Ð=Ð,90ADC Ð=°Q ,90DAG APD \Ð+Ð=°,APD CPH Ð=ÐQ ,90DCE CPH \Ð+Ð=°,90CHP \Ð=°,AG CE \^.4.如图,两个等腰Rt ADC D 与Rt EDG D ,连接AG ,CE 交于点H ,连接HD .求证:AHD EHD Ð=Ð.【分析】由“SAS ”可证ADG CDE D @D ,可得AG CE =,ADG CDE S S D D =,由面积公式可得DN DM =,由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可得结论.【解答】证明:如图,过点D 作DN AG ^于N ,DM CE ^于M ,90ADC GDE Ð=Ð=°Q ,ADG EDC \Ð=Ð,在ADG D 和CDE D 中,AD CD ADG CDE DG DE =ìïÐ=Ðíï=î,()ADG CDE SAS \D @D ,AG CE \=,ADG CDE S S D D =,\1122AG DN CE DM ´´=´´,DN DM \=,又DN AG ^Q ,DM CE ^,AHD EHD \Ð=Ð.5.如图,两个正方形ABCD 和DEFG ,连接AG 与CE ,二者相交于H .问:(1)求证:ADG CDE D @D .(2)AG 与CE 的关系?并说明理由.(3)求证:HD 平分AHE Ð.【分析】(1)由四边形ABCD 与DEFG 是正方形,可得AD CD =,90ADC GDE Ð=Ð=°,进而得出ADG CDE Ð=Ð,DG DE =,然后由SAS 即可判定ADG CDE D @D ;(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则可证得AG CE =,DAG DCE Ð=Ð,进而证出90CHA Ð=°即可;(3)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面积解答即可.【解答】(1)证明:Q 四边形ABCD 和四边形DEFG 是正方形,AD CD \=,DG DE =,且90ADC GDE Ð=Ð=°,ADG CDE \Ð=Ð,在ADG D 与CDE D 中,AD CD ADG CDE DG DE =ìïÐ=Ðíï=î,()ADG CDE SAS \D @D ,(2)解:AG CE =,AG CE ^,理由如下:由(1)得:ADG CDE D @D ,AG CE \=,DAG DCE Ð=Ð,DCE CHA DAG ADC Ð+Ð=Ð+ÐQ ,90CHA ADC \Ð=Ð=°,AG CE \^;(3)证明:过点D 作DM AG ^于M ,DN CE ^于N ,如图:ADG CDE D @D Q ,DCE ADG S S D D \=,\1122CE DN AG DM ´´=´´,DM DN \=,MD AG ^Q ,DN CE ^,DH \平分AHE Ð.6.(2021秋•南岗区校级期中)已知:AB AC =,AD AE =,BAC DAE Ð=Ð.(1)如图1,求证:BD CE =;(2)如图2,当60BAC Ð=°时,BD 、CE 交于点P ,连接PA ,求证:PB PC PA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过E 作EH PA ^于H ,在PE 上取点F ,连接FH 并延长至G ,使GH FH =,连接GE ,若2HGE HEG Ð=Ð,求EHF Ð的度数.【分析】(1)证明BAD CAE D @D 即可;(2)作AF BD ^,AG CE ^,截取PH PA =,证明ABF ACG D @D ,可推出60APF APG Ð=Ð=°,从而可证ACH ABP D @D ,进而得证;(3)作HQ CE ^于Q ,作HM GH =交GE 于M ,作MN AE ^于N ,证明HQF ENM D @D ,可推出15AEG Ð=°,进而求得结果.【解答】(1)证明:如图1,BAC DAE Ð=ÐQ ,BAC CAD DAE CAD \Ð+Ð=Ð+Ð,BAD CAE \Ð=Ð,AB AC =Q ,AD AE =,()BAD CAE SAS \D @D ,BD CE \=;(2)证明:如图2,设AC 与PB 交于I ,作AF BD ^于F ,AG CE ^于G ,在PE 上截取PH PA =,90AFB AGC \Ð=Ð=°,由(1)知:BAD CAE D @D ,B C \Ð=Ð,PIC AIB Ð=ÐQ ,60CPF BAC \Ð=Ð=°,AB AC =Q ,()AFB AGC AAS \D @D ,AF AG \=,11(180)(18060)6022APF APG CPF \Ð=Ð=°-Ð=°-°=°,PAH \D 是等边三角形,60AHC \Ð=°,AHC APB \Ð=Ð,()ABP ACH AAS \D @D ,PB CH PC PH PC PA \==+=+,即:PB PC PA -=;(3)解:如图3,作HQ CE ^于Q ,作HM GH =交GE 于M ,作MN AE ^于N ,90HQF MNE \Ð=Ð=°,AMG G Ð=Ð,2G AEG Ð=ÐQ ,2AMG AEG \Ð=Ð,AMG AEG EHM Ð=Ð+ÐQ ,AEG EHM \Ð=Ð,MH ME \=,12EN AN EH \==,GH FH =Q ,ME FH \=,PH HE ^Q ,90PHE \Ð=°,由(2)知:60APF Ð=°,30HEP \Ð=°,12HQ EH \=,HQ NE \=,()HQF ENM HL \D @D ,AEG QHF \Ð=Ð,EHF G AEG Ð=Ð+ÐQ ,3FHE AEG \Ð=Ð,4QHE QHF FHE AEG \Ð=Ð+Ð=Ð,90HQE \Ð=°,30HEP Ð=°,60HQE \Ð=°,460AEG \Ð=°,15AEG \Ð=°,345EHF AEG \Ð=Ð=°.7.(2021秋•天河区期末)ABC D 是等边三角形,点D 是AC 边上动点,(030)CBD ααÐ=°<<°,把ABDD 沿BD 对折,得到△A BD ¢.(1)如图1,若15α=°,则CBA Т= .(2)如图2,点P 在BD 延长线上,且DAP DBC αÐ=Ð=.①试探究AP ,BP ,CP 之间是否存在一定数量关系,猜想并说明理由.②若10BP =,CP m =,求CA ¢的长.(用含m 的式子表示)【分析】(1)由ABC D 是等边三角形知,60ABC Ð=°,由15CBD αÐ==°,知A BD ABD ABC α¢Ð=Ð=Ð-,2602CBA A BD ABC ααα¢¢Ð=Ð-=Ð-=°-,代入α值即可;(2)①连接CP ,在BP 上取一点P ¢,使BP AP ¢=,根据SAS 证△BP C APC ¢@D ,得CP CP ¢=,再证CPP ¢D 是等边三角形,即可得出BP AP CP =+;②先证180BCP BCA ¢Ð+Ð=°,即A ¢、C 、P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得出PA PC CA ¢¢=+,根据SAS 证ADP D @△A DP ¢,得出A P AP ¢=,即可求出CA ¢的值.【解答】解:(1)ABC D Q 是等边三角形,60ABC \Ð=°,CBD αÐ=Q ,A BD ABD ABC α¢\Ð=Ð=Ð-,2602CBA A BD ABC ααα¢¢\Ð=Ð-=Ð-=°-,15α=°Q ,6021530CBA ¢\Ð=°-´°=°,故答案为:30°;(2)①BP AP CP =+,理由如下:连接CP ,在BP 上取一点P ¢,使BP AP ¢=,ABC D Q 是等边三角形,60ACB \Ð=°,BC AC =,DAP DBC αÐ=Ð=Q ,\△()BP C APC SAS ¢@D ,CP CP ¢\=,BCP ACP ¢Ð=Ð,60PCP ACP ACP BCP ACP ACB ¢¢¢¢\Ð=Ð+=Ð+Ð=Ð=°,CP CP ¢=Q ,CPP ¢\D 是等边三角形,60CPB \Ð=°,PP CP ¢=,BP BP PP AP CP ¢¢\=+=+,即BP AP CP =+;②如下图,由①知,60BPC Ð=°,180********BCP BPC PBC αα\Ð=°-Ð-Ð=°-°-=°-,由(1)知,602CBA α¢Ð=°-,由折叠知,BA BA ¢=,BA BC =Q ,BA BC ¢\=,11(180)[180(602)]6022BCA CBA αα¢¢\Ð=°-Ð=°-°-=°+,12060180BCP BCA αα¢\Ð+Ð=°-+°+=°,\点A ¢、C 、P 在同一直线上,即PA PC CA ¢¢=+,由折叠知,BA BA ¢=,ADB A DB ¢Ð=Ð,180180ADB A DB ¢\°-Ð=°-Ð,ADP A DP ¢\Ð=Ð,DP DP =Q ,ADP \D @△()A DP SAS ¢,A P AP ¢\=,由①知,BP AP CP =+,10BP =Q ,CP m =,10AP BP CP m \=-=-,10A P AP m ¢\==-,10102CA A P CP m m m ¢¢\=-=--=-.半角模型图形中,往往出现90°套45°的情况,或者120°套60°的情况。

八年级数学上册常考点微专题04 手拉手模型证全等

八年级数学上册常考点微专题04 手拉手模型证全等

专题04手拉手模型证全等类型一等边手拉手1.图1、图2中,点C为线段AB上一点,△ACM与△CBN都是等边三角形.(1)如图1,线段AN与线段BM是否相等?证明你的结论;(2)线段AN与线段BM交于点O,求∠AOM的度数;(3)如图2,AN与MC交于点E,BM与CN交于点F,探究△CEF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2.如图,△ABD和△BCE都是等边三角形,∠ABC<105°,AE与DC交于点F.(1)求证:AE=DC;(2)求∠BFE的度数;(3)若AF=9.17cm,BF=1.53cm,CF=7.53cm,求CD.3.如图,点C 为线段BD 上一点,,ABC CDE △△都是等边三角形,AD 与CE 交于点,F BE 与AC 交于点G .(1)求证:≌ACD BCE V V ;(2)求证:ACF BCG≌(3)若8,25CF CG BD +==,求ACD △的面积.类型二等直手拉手4.已知:两个等腰直角三角板△ACB 和△DCE (AC =BC ,DC =CE ,∠ACB =∠DCE =90°)如图所示摆放,连接AE 、BD 交于点O .AE 与DC 交于点M ,BD 与AC 交于点N .(1)如图1(两个等腰直角三角板大小不等),试判断AE 与BD 有何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2(两个等腰直角三角板大小相等,即AC =DC ),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情况,请直接写出图2中四对全等的直角三角形.5.已知Rt ABC △中,AB AC =,90BAC ∠=︒,点D 为直线BC 上的一动点(点D 不与点B 、C 重合),以AD 为边作Rt ADE △,AD AE =,连接CE .(1)发现问题:如图①,当点D 在边BC 上时,①请写出BD 和CE 之间的数量关系________,位置关系________;②线段CE 、CD 、BC 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2)尝试探究:如图②,当点D 在边BC 的延长线上且其他条件不变时,(1)中CE 、CD 、BC 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是否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拓展延伸:如图③,当点D 在边CB 的延长线上且其他条件不变时,若6BC =,1CE =,则线段AD 的长为________.6.在△ABC 中,∠BAC =90°,AB =AC ,D 为BC 的中点.(1)如图1,E 、F 分别是AB 、AC 上的点,且BE =AF 、求证:△D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经过分析已知条件AB =AC ,D 为BC 的中点.容易联想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因此,连结AD (如图2),以下是某同学由己知条件开始,逐步按层次推出结论的流程图.请帮助该同学补充完整流程图.补全流程图:①_____≅_____,②∠EDF =__________.(2)如果E 、F 分别为AB 、CA 延长线上的点,仍有BE =AF ,其他条件不变,试猜想△DEF 是否仍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请在备用图中补全图形、先作出判断,然后给予证明.7.(1)问题发现:如图1,ACB △和DCE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90ACB DCE ∠=∠=︒,连接AD ,BE ,点A 、D 、E 在同一条直线上,则AEB ∠的度数为__________,线段AD 、BE 之间的数量关系__________;(2)拓展探究:如图2,ACB △和DCE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90ACB DCE ∠=∠=︒,连接AD ,BE ,点A 、D 、E 不在一条直线上,请判断线段AD 、BE 之间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3)解决问题:如图3,ACB △和DCE 均为等腰三角形,ACB DCE α∠=∠=,则直线AD 和BE 的夹角为__________.(请用含α的式子表示)8.已知:等腰Rt ABC 和等腰Rt △中,AB AC =,AE AD =,90BAC EAD ∠=∠=︒.(1)如图1,延长DE 交BC 于点F ,若68BAE ∠=︒,则DFC ∠的度数为;(2)如图2,连接EC 、BD ,延长EA 交BD 于点M ,若90AEC ∠=︒,求证:点M 为BD 中点;(3)如图3,连接EC 、BD ,点G 是CE 的中点,连接AG ,交BD 于点H ,9AG =,5HG =,直接写出AEC △的面积.9.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在△ADE中,AD=AE,且∠BAC=∠DAE,连接BD,CE交于点F,连接AF.(1)求证:△ABD≌△ACE;(2)求证:FA平分∠BFE.10.如图,在等腰△ABC与等腰△ADE中,AB=AC,AD=AE,∠BAC=∠DAE=α,连接BD和CE相交于点P,交AC于点M,交AD于点N.(1)求证:BD=CE.(2)求证:AP平分∠BPE.(3)若α=60°,试探寻线段PE、AP、P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11.如图,在△ABC和△ADE中,AB=AC,AD=AE,∠BAC=∠DAE,连接BD,CE,BD与CE交于点O,BD与AC交于点F.(1)求证:BD=CE.(2)若∠BAC=48°,求∠COD的度数.(3)若G为CE上一点,GE=OD,AG=OC,且AG∥BD,求证:BD⊥AC.12.现有一块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AOB,点N在其斜边AB上,点M在其最短直角边OA所在直线上.以MN为边作如图所示的等边△MNP.(1)如图1,当M在线段OA上时,证明:AM﹣AN=AP;(2)如图2当M在射线OA上时,试探究AM、AN、AP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并给出证明.13.已知:△ABC与△BDE都是等腰三角形.BA=BC,BD=BE(AB>BD)且有∠ABC=∠DBE.(1)如图1,如果A、B、D在一直线上,且∠ABC=60°,求证:△BMN是等边三角形;(2)在第(1)问的情况下,直线AE和CD的夹角是°;(3)如图2,若A、B、D不在一直线上,但∠ABC=60°的条件不变则直线AE和CD的夹角是°;(4)如图3,若∠ACB=60°,直线AE和CD的夹角是°.14.在 ABC中,AB=AC,点D是直线BC上一点(不与B,C重合),以AD为一边在AD的右侧作 ADE,使AD=AE,∠DAE=∠BAC,连接CE.(1)(请直接写出你的结论)如图1,当点D在线段BC上:①如果∠BAC=90°,则∠BCE=°;②如果∠BAC=100°,则∠BCE=°;(2)设∠BAC=α,∠BCE=β.①如图2,当点D在线段BC上移动,则α、β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②当点D在直线BC上移动,则α、β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画出图形,并直接写出你的结论.15.小明同学发现这样一个规律:两个顶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如果具有公共的顶角的顶点,并把它们的底角顶点连接起来则形成一组全等的三角形,小明把具有这个规律的图形称为“手拉手”图形.(1)问题发现:如图1,若△ADE均是顶角为40°的等腰三角形,BC、DE分别是底边,求证:BD=CE;(2)拓展探究:如图2,若△ACB和△DCE均为等边三角形,点A、D、E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BE,则∠AEB的度数为;线段BE与AD之间的数量关系是;(3)解决问题:如图3,若△ACB和△DC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DCE=90°,点A、D、E在同一条直线上,CM为△DCE中DE边上的高,连接BE,请判断∠AEB的度数及线段CM、AE、B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专题04手拉手模型证全等类型一等边手拉手1.图1、图2中,点C为线段AB上一点,△ACM与△CBN都是等边三角形.(1)如图1,线段AN与线段BM是否相等?证明你的结论;(2)线段AN与线段BM交于点O,求∠AOM的度数;(3)如图2,AN与MC交于点E,BM与CN交于点F,探究△CEF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答案】(1)AN=BM,见解析;(2)60°;(3)等边三角形,见解析【解析】【分析】(1)证△ACN≌△MCB(SAS),即可得出AN=BM;(2)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ANC=∠MBC,则∠AOM=∠CAN+∠MBC=∠CAN+∠ANC=∠BCN=60°;(3)证△ACE≌△MCF(ASA),得CE=CF,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AN=BM,理由如下:∵△ACM、△CBN都是等边三角形,∴AC=CM,CN=CB,∠ACM=∠BCN=60°,∴∠ACM+∠MCN=∠BCN+∠MCN,∴∠ACN=∠BCM,在△ACN和△MCB中,AC MC ACN MCB CN CB =⎧⎪∠=∠⎨⎪=⎩,∴△ACN ≌△MCB (SAS ),∴AN =BM ;(2)由(1)得:△ACN ≌△MCB ,∴∠ANC =∠MBC ,∴∠AOM =∠CAN +∠MBC =∠CAN +∠ANC =∠BCN =60°;(3)△CEF 是等边三角形,理由如下:∵△ACN ≌△MCB ,∴∠CAE =∠CMF ,∵∠MCF =180°﹣∠ACM ﹣∠BCN =60°,∴∠ACE =∠MCF ,在△ACE 和△MCF 中,CAE CMF AC MC ACE MCF ∠=∠⎧⎪=⎨⎪∠=∠⎩,∴△ACE ≌△MCF (ASA ),∴CE =CF ,∵∠MCF =60°,∴△CEF 是等边三角形.【点睛】本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重要考点,难度较易,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2.如图,△ABD 和△BCE 都是等边三角形,∠ABC <105°,AE 与DC 交于点F .(1)求证:AE =DC ;(2)求∠BFE 的度数;(3)若AF =9.17cm ,BF =1.53cm ,CF =7.53cm ,求CD.【答案】(1)见解析;(2)60°;(3)18.23cm【解析】【分析】(1)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知∠DBA=∠EBC=60°,BD=AB,BC=BE.从而可证∠DBC=∠ABE.即可利用“SAS”可证明△DBC≌△ABE,得出结论AE=DC.(2)过点B作BN⊥CD于N,BH⊥AE于H.由△DBC≌△ABE可知∠BEH=∠BCN,∠BDF=∠BAF.再结合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出∠FDA+∠DAF=120°,进而求出∠DFA=180°-120°=60°,即求出∠DFE=180°-60°=120°.即可利用“AAS”证明△BEH≌△BCN,得出结论BH=BN,即得出BF平分∠DFE,即可求出∠BFE=60°.(3)延长BF至Q,使FQ=AF,连接AQ.根据所作辅助线可知∠AFQ=∠BFE=60°,即证明△AFQ是等边三角形,得出结论AF=AQ=BQ,∠FAQ=60°.又可证明∠DAF=∠BAQ.利用“SAS”可证明△DAF≌△BAQ,即得出DF=BQ=BF+FQ=BF+AF,最后即可求出CD=DF+CF=BF+AF+CF=1.53+9.17+7.53=18.23cm.【详解】(1)证明:∵△ABD和△BCE都是等边三角形,∴∠DBA=∠EBC=60°,BD=AB,BC=BE,∴∠DBA+∠ABC=∠EBC+∠ABC,即∠DBC=∠ABE,∵在△DBC和△ABE中,BD ABDBC ABE BC BE=⎧⎪∠=∠⎨⎪=⎩,∴△DBC≌△ABE(SAS),∴AE=DC;(2)解:如图,过点B作BN⊥CD于N,BH⊥AE于H.∵△DBC≌△ABE,∴∠BEH=∠BCN,∠BDF=∠BAF,∵△ABD是等边三角形,∴∠BDA +∠BAD =120°,∴∠FDA +∠DAF =120°,∴∠DFA =180°-120°=60°,∴∠DFE =180°-60°=120°,在△BEH 和△BCN 中,90BEH BCN BHE BNC BE BC ∠=∠⎧⎪∠=∠=︒⎨⎪=⎩,∴△BEH ≌△BCN (AAS ),∴BH =BN ,∴BF 平分∠DFE ,∴∠BFE =12∠DFE =12×120°=60°;(3)解:如图,延长BF 至Q ,使FQ =AF ,连接AQ .则∠AFQ =∠BFE =60°,∴△AFQ 是等边三角形,∴AF =AQ =BQ ,∠FAQ =60°,∵△ABD 是等边三角形,∴AD =AB ,∠DAB =60°,∴∠DAB +∠BAF =∠BAF +∠FAQ ,即∠DAF =∠BAQ ,在△DAF 和△BAQ 中,AD AB DAF BAQ AF AQ =⎧⎪∠=∠⎨⎪=⎩,∴△DAF ≌△BAQ (SAS ),∴DF =BQ =BF +FQ =BF +AF ,∴CD =DF +CF =BF +AF +CF =1.53+9.17+7.53=18.23cm.【点睛】本题为三角形综合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角平分线的判定和性质.正确的作出辅助线也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如图,点C 为线段BD 上一点,,ABC CDE △△都是等边三角形,AD 与CE 交于点,F BE 与AC 相交于点G.(1)求证:≌ACD BCE V V ;(2)求证:ACF BCG≌(3)若8,25CF CG BD +==,求ACD △的面积.【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3)【解析】【分析】(1)根据SAS 即可证明△BCE ≌△ACD ;(2)由△ACD ≌△BCE 可得∠CBG =∠CAF ,从而利用ASA 可证明△ACF ≌△BCG ;(3)求出CG =CF =4,过G 作GM ⊥BD 于M ,过点F 作FN ⊥BD 于N ,求出GM ,FN ,根据S △ACD =S △ACF +S △CDF =S △BCG +S CDF 可求出答案.【详解】解:(1)证明:∵△ABC ,△CDE 是等边三角形,∴AC =BC ,CD =CE ,∠ACB =∠DCE =60°,∴∠ACB +∠ACE =∠DCE +∠ACE ,即∠BCE =∠DCA ,∴△ACD ≌△BCE (SAS ).(2)由(1)得△ACD ≌△BCE ,∴∠CBG =∠CAF ,又∵∠ACF =∠BCG =60°,BC =AC ,在△ACF 和△BCG 中,ACF BCG BC AC CAF CBG ∠=∠⎧⎪=⎨⎪∠=⎩,∴△ACF ≌△BCG (ASA );(3)∵△ACF ≌△BCG ,∴S △ACF =S △BCG ,CG =CF ,而CF +CG =8,∴CG =CF =4,过G 作GM ⊥BD 于M ,过点F 作FN ⊥BD 于N ,又∵∠ACB =∠DCE =60°,∴GM =FN =∴S △ACD =S △ACF +S △CDF =S △BCG +S △CDF =12BC •GM +12CD •FN=12⨯(BC +CD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CG =CF 是解答此题的关键.类型二等直手拉手4.已知:两个等腰直角三角板△ACB 和△DCE (AC =BC ,DC =CE ,∠ACB =∠DCE =90°)如图所示摆放,连接AE 、BD 交于点O .AE 与DC 交于点M ,BD 与AC 交于点N .(1)如图1(两个等腰直角三角板大小不等),试判断AE 与BD 有何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2(两个等腰直角三角板大小相等,即AC =DC ),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情况,请直接写出图2中四对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答案】(1)AE =BD 且AE ⊥BD .理由见解析;(2)△ACB ≌△DCE ,△EMC ≌△BCN ,△AON ≌△DOM ,△AOB ≌△DOE【解析】【分析】(1)证明△ACE ≌△BCD ,可得AE =BD ,∠CEA =∠BDC ,由∠CME =∠DMO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DOM =∠ECM =90°,进而可证AE ⊥BD .(2)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找出相等边和角,进而找出全等三角形.【详解】解:(1)结论;AE =BD 且AE ⊥BD .理由如下:∵∠ACB =∠DCE ,∴∠ACB +∠DCA =∠DCE +∠DCA ,即∠DCB =∠ACE ,∵AC =BC ,CD =CE ,在△ACE 与△BCD 中,AC BC ACE DCB CD CE =⎧⎪∠=∠⎨⎪=⎩,∴△ACE ≌△BCD (SAS ),∴AE =BD ,∠CEA =∠BDC ,∵∠CME =∠DMO ,∴180()180()CEA CME DMO BDC ︒-∠+∠=︒-∠+∠,即∠DOM =∠ECM =90°,∴AE ⊥BD ,∴AE =BD 且AE ⊥BD ;(2)∵AC =DC ,∴AC =CD =EC =CB ,在△ACB 与△DCE 中,AC DC ACB DCE CB CE =⎧⎪∠=∠⎨⎪=⎩,∴△ACB ≌△DCE (SAS );由(1)可知:∠AEC =∠BDC ,∠EAC =∠DBC ,∴∠DOM =90°,∵∠AEC =∠CAE =∠CBD ,∴△EMC ≌△BCN (ASA ),∴CM =CN ,∴DM =AN ,∴△AON ≌△DOM (AAS ),∵DE =AB ,AO =DO ,∴△AOB ≌△DOE (HL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与判定,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性质与判定是解题的关键.5.已知Rt ABC △中,AB AC =,90BAC ∠=︒,点D 为直线BC 上的一动点(点D 不与点B 、C 重合),以AD 为边作Rt ADE △,AD AE =,连接CE .(1)发现问题:如图①,当点D 在边BC 上时,①请写出BD 和CE 之间的数量关系________,位置关系________;②线段CE 、CD 、BC 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2)尝试探究:如图②,当点D 在边BC 的延长线上且其他条件不变时,(1)中CE 、CD 、BC 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是否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拓展延伸:如图③,当点D 在边CB 的延长线上且其他条件不变时,若6BC =,1CE =,则线段AD 的长为________.【答案】(1)①BD CE =,BD CE ⊥.②BC CE CD =+.(2)不成立,CE BC CD =+.(3)5【解析】【分析】(1)①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证明△BAD ≌△CAE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②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证明即可;(2)证明△BAD ≌△CAE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答即可;(3)根据△BAD ≌△CAE 得到BD =CE =1,再证明△DCE 是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出DE ,即可求出AD 的长度;【详解】(1)①解:结论:BD =CE ,BD ⊥CE ,理由:∵∠ABC =∠ACB =45°,∠ADE =∠AED =45°,∴∠BAC =∠DAE =90°,∴∠BAD =∠CAE ,在△BAD 和△CAE 中,AB AC BAD CAE AD AE =⎧⎪∠=∠⎨⎪=⎩,∴△BAD ≌△CAE ,∴BD =CE ,∠ACE =∠B =45°,∴∠BCE =90°,即BD ⊥CE ,故答案为:BD =CE ;BD ⊥CE ;②证明:∵BD =CE ,∴BC =BD +CD =CE +CD ;故答案为:BC CE CD =+.(2)解:(1)中BC 、CE 、CD 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不成立,新的数量关系是CE =BC +CD ,理由:∵∠BAC =∠DAE =90°,∴∠BAD =∠CAE ,在△BAD 和△CAE 中,AB AC BAD CAE AD AE =⎧⎪∠=∠⎨⎪=⎩,∴△BAD ≌△CAE ,∴BD =CE ,∴CE =BC +CD ;(3)解:∵∠BAC =∠DAE =90°,∴∠BAD =∠CAE ,在△BAD 和△CAE 中,AB AC BAD CAE AD AE =⎧⎪∠=∠⎨⎪=⎩,∴△BAD ≌△CAE ,∴BD =CE =1,∠ABD =∠ACE =135°,∵∠ACB =45°,∴∠DCE =90°,在Rt △DCE 中,CD =BD +BC =7,CE =1,∴DE==∴52AD ==;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综合题,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6.在△ABC 中,∠BAC =90°,AB =AC ,D 为BC的中点.(1)如图1,E 、F 分别是AB 、AC 上的点,且BE =AF 、求证:△D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经过分析已知条件AB =AC ,D 为BC 的中点.容易联想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因此,连结AD (如图2),以下是某同学由己知条件开始,逐步按层次推出结论的流程图.请帮助该同学补充完整流程图.补全流程图:①___≅____,②∠EDF =___(2)如果E 、F 分别为AB 、CA 延长线上的点,仍有BE =AF ,其他条件不变,试猜想△DEF 是否仍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请在备用图中补全图形、先作出判断,然后给予证明.【答案】(1)△BDE ,△ADF ,90°;(2)△DEF 仍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连接AD ,根据∠BAC =90°,AB =AC ,D 为BC 的中点,可以得到∠B =∠C =45°,AD ⊥BC ,1==452BAD CAD BAC =o ∠∠∠,12AD CD BD BC ===,从而可以证明△BDE ≌△ADF (SAS ),得到DE =DF ,∠BDE =∠ADF ,由∠ADE +∠BDE =∠BDA =90°,可得∠ADE +∠ADF =90°,即∠EDF =90°,即可证明;(2)连接AD ,同样证明△BDE ≌△ADF (SAS ),得到DE =DF ,∠BDE =∠ADF ,再由∠ADF +∠BDF =∠BDA =90°,即可得到∠BDE +∠BDF =90°,即∠EDF =90°,即可证明.【详解】解:(1)如图所示,连接AD ,∵∠BAC =90°,AB =AC ,D 为BC 的中点,∴∠B =∠C =45°,AD ⊥BC ,1==452BAD CAD BAC =o ∠∠,12AD CD BD BC ===,∴∠B =∠BAD =∠CAD ,在△BDE 和△ADF 中,BD AD B DAF BE AF =⎧⎪∠=∠⎨⎪=⎩,∴△BDE ≌△ADF (SAS ),∴DE =DF ,∠BDE =∠ADF ,∵∠ADE +∠BDE =∠BDA =90°,∴∠ADE +∠ADF =90°,即∠EDF =90°,∴△D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故答案为:△BDE ,△ADF ,90°;(2)△DEF 仍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连接AD ,∵∠BAC =90°,AB =AC ,D 为BC 的中点,∴∠ABC =∠C =45°,AD ⊥BC ,1==452BAD CAD BAC =o ∠∠,12AD CD BD BC ===,∴∠FAD =180°-∠CAD =135°,∠EBD =180°-∠ABC =135°,∴∠FAD =∠EBD ,在△BDE 和△ADF 中,BD AD EBD FAD BE AF =⎧⎪∠=∠⎨⎪=⎩,∴△BDE ≌△ADF (SAS ),∴∴DE =DF ,∠BDE =∠ADF ,∵∠ADF +∠BDF =∠BDA =90°,∴∠BDE +∠BDF =90°,即∠EDF =90°,∴△D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条件.7.(1)问题发现:如图1,ACB △和DCE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90ACB DCE ∠=∠=︒,连接AD ,BE ,点A 、D 、E 在同一条直线上,则AEB ∠的度数为__________,线段AD 、BE 之间的数量关系__________;(2)拓展探究:如图2,ACB △和DCE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90ACB DCE ∠=∠=︒,连接AD ,BE ,点A 、D 、E 不在一条直线上,请判断线段AD 、BE 之间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3)解决问题:如图3,ACB △和DCE 均为等腰三角形,ACB DCE α∠=∠=,则直线AD 和BE 的夹角为__________.(请用含α的式子表示)【答案】(1)90°,AD =BE ;(2)AD =BE ,AD ⊥BE ;(3)α【解析】【分析】(1)由已知条件可得AC BC =,CD CE =,进而根据∠ACB −∠DCB =∠DCE −∠DCB ,可得∠ACD =∠BCE ,证明△ACD ≌△BCE (SAS ),即可求得AD =BE ;∠BEC =∠CDA =135°;(2)延长AD 交BE 于点F ,同理可得△ACD ≌△BCE ,设∠FAB =α,则∠CAD =∠CBE =45°-α,根据∠ABE =45°+45°-α=90°-α,进而根据∠AFB =180°-∠FAB -∠ABE =180°-α-(90°-α)=90°,即可求解;(3)延长BE 交AD 于点G ,方法同(2)证明△ACD ≌△BCE ,进而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得直线AD 和BE 的夹角.【详解】(1)∵ACB △和DCE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90ACB DCE ∠=∠=︒,∴AC BC =,CD CE =,∠CDE =45°∴∠CDA =135°∵∠ACB −∠DCB =∠DCE −∠DCB ,∴∠ACD =∠BCE .在△ACD 和△BCE 中,AC BC ACD BCE CD CE ⎧⎪∠∠⎨⎪⎩===,∴△ACD ≌△BCE (SAS ),∴∠BEC =∠ADC =135°,AD =BE∴∠AEB =90°故答案为:90°,AD =BE(2)AD =BE ,AD ⊥BE ,理由如下,同理可得△ACD ≌△BCE ,则AD =BE ,延长AD 交BE 于点F ,设∠FAB =α,则∠CAD =∠CBE =45°-α∴∠ABE =45°+45°-α=90°-α∴∠AFB =180°-∠FAB -∠ABE=180°-α-(90°-α)=90°∴AD ⊥BE(3)如图,延长BE 交AD 于点G,∵ACB △和DCE 均为等腰三角形,∴AC BC =,CD CE =,∵∠ACB =∠DCE =α,∵∠ACB +∠ACE =∠DCE +∠ACE ,∴∠ACD =∠BCE .在△ACD 和△BCE 中,AC BC ACD BCE CD CE ⎧⎪∠∠⎨⎪⎩===,∴△ACD ≌△BCE (SAS ),∴∠CBE =∠CAD∵ACB DCE α∠=∠=∴∠CBA =∠CAB =()11180=9022αα︒-︒-∴∠GAB +∠GBA =()()CAD CAB ABC CBE ∠+∠+∠-∠,ABC CAB =∠+∠180α=︒-,∴∠AGB =180°-(∠GAB +∠GBA )α=,即直线AD 和BE 的夹角为α.故答案为:α.【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掌握旋转模型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8.已知:等腰Rt ABC 和等腰Rt ADE △中,AB AC =,AE AD =,90BAC EAD ∠=∠=︒.(1)如图1,延长DE 交BC 于点F ,若68BAE ∠=︒,则DFC ∠的度数为;(2)如图2,连接EC 、BD ,延长EA 交BD 于点M ,若90AEC ∠=︒,求证:点M 为BD 中点;(3)如图3,连接EC 、BD ,点G 是CE 的中点,连接AG ,交BD 于点H ,9AG =,5HG =,直接写出AEC △的面积.【答案】(1)68︒;(2)见解析;(3)36【解析】【分析】(1)由已知条件可得45D C ∠=∠=︒,对顶角AQD CQF ∠=∠,则DAC DFC ∠=∠,根据DAE CAB ∠=∠即可的DFC BAE ∠=∠;(2)过点B 作ME 的垂线交EM 的延长线于N ,证明AEC BNA △≌△,得AE BN =,进而可得AD NB =,再证明DAM BNM △≌△即可得证点M 为BD 中点;(3)延长AG 至K ,使得9GK AG ==,连接CK ,设AE 交BC 于点P ,先证明ABE ACD △≌△,进而证明AEG KCG △≌△,根据角度的计算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得BAD KCA ∠=∠,进而证明ABD CAK △≌△,再根据,90CAG ABD BAC ∠=∠∠=︒,证明AH BD ⊥,根据已知条件求得ABD S 最后证明AEC ABD S S = 即可.【详解】(1)设DF 交AC 于Q ,如图1,ABC 是等腰Rt ABC 和ADE 是等腰Rt ADE△45D C ∴∠=∠=︒AQD CQF∠=∠ 180,180DAQ D AQD QFC C CQF∠=-∠-∠∠=-∠-∠DAQ QFC∴∠=∠90BAC EAD ∠=∠=︒即BAE EAQ EAQ QAD∠+∠=∠+∠BAE QAD∴∠=∠DFC BAE∴∠=∠68BAE ∠=︒68DFC ∴∠=︒故答案为68︒(2)如图2,过点B 作ME 的垂线交EM 的延长线于N ,90N ∴∠=︒90AEC =︒∠ N AEC∴∠=∠90BAC ∠=︒90EAC NAB ∴∠+∠=︒90NAC ACE ∠+∠=︒NAB ECA∴∠=∠ABC 是等腰Rt ABC 和ADE 是等腰Rt ADE△,AB AC AD AE∴==又 AC AB=∴AEC BNA△≌△NB AE∴=AE AD= AD NB∴=90DAE ∠=︒90DAM ∴∠=︒DAM N∴∠=∠又DMA BMN∠=∠ DAM BNM∴△≌△DM BM∴=即M 是BD 的中点(3)延长AG 至K ,使得9GK AG ==,连接CK ,设AE 交BC 于点P,如图90BAC EAD ∠=∠=︒即BAE EAC EAC CAD∠+∠=∠+∠BAE CAD∴∠=∠ ABC 是等腰Rt ABC 和ADE 是等腰Rt ADE△,AB AC AE AD∴==在ABE △与ACD △中,AE AD BAE CAD AB AC =⎧⎪∠=∠⎨⎪=⎩∴ABE △≌ACD △(SAS )ABE ABD S S ∴=△△,BE CD=G 点是EC 的中点EG GC∴=AGE KGC ∠=∠ ,AG GK=AGE KGC ∴△≌△(SAS )∴,AE CK AEG KCG=∠=∠,AE KC AD ∴==ACK ACB BCE KCG∠=∠+∠+∠45AEC BCE=︒+∠+∠45ABC BAP=︒+∠+∠90BAE=︒+∠BAD=∠AKC ABD ∴△≌△(SAS )18BD AK ∴==,CAK ABD∠=∠90BAG CAG ∠+∠=︒90ABD BAG ∴∠+∠=︒即90AHB ∠=︒9AG =,5HG =954AH AG HG ∴=-=-=111843622ABD S BD AH ∴=⋅=⨯⨯=△36AEC AEG AGC GCK AGC ACK ABD S S S S S S S =+=+=== △△△△△△△∴AEC S 36=【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与判定,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性质,构造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类型三等腰手拉手9.已知:如图,在△ABC 中,AB =AC ,在△ADE 中,AD =AE ,且∠BAC =∠DAE ,连接BD ,CE 交于点F ,连接AF .(1)求证:△ABD ≌△ACE ;(2)求证:FA 平分∠BFE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SAS 证明结论即可;(2)作AM ⊥BD 于M ,作AN ⊥CE 于N .由(1)可得BD =CE ,S △BAD =S △CAE ,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1)证明:∵∠BAC =∠DAE ,∴∠BAC +∠CAD =∠DAE +∠CAD ,即∠BAD =∠CAE ,在△BAD 和△CAE 中,AB AC BAD CAE AD AE =⎧⎪∠=∠⎨⎪=⎩,∴△BAD ≌△CAE (SAS );(2)证明:如图,作AM ⊥BD 于M ,作AN ⊥CE 于N.由△BAD ≌△CAE ,∴BD =CE ,S △BAD =S △CAE ,∵1122BD AM CE AN ⋅⋅=⋅⋅,∴AM =AN ,∴点A 在∠BFE 平分线上,∴FA 平分∠BFE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的面积,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学会转化的思想,巧用等积法进行证明.10.如图,在等腰△ABC与等腰△ADE中,AB=AC,AD=AE,∠BAC=∠DAE=α,连接BD和CE相交于点P,交AC于点M,交AD于点N.(1)求证:BD=CE.(2)求证:AP平分∠BPE.(3)若α=60°,试探寻线段PE、AP、P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3)PE=AP+PD,见解析【解析】【分析】(1)由“SAS”可证△BAD≌△CAE,可得BD=CE;(2)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S△BAD=S△CAE,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AH=AF,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P 平分∠BPE;(3)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DA=∠CEA,由“SAS”可证△AOE≌△APD,可得AO=AP,可证△APO是等边三角形,可得AP=PO,可得PE=AP+PD,即可求解.(1)证明:∵∠BAC=∠DAE=α,∴∠BAD=∠CAE,又∵AB=AC,AD=AE,∴△BAD≌△CAE(SAS),∴BD=CE;(2)证明:如图,过点A作AH⊥BD,AF⊥CE,∵△BAD ≌△CAE ,∴S △BAD =S △CAE ,BD =CE ,∴12BD ×AH =12CE ×AF ,∴AH =AF ,又∵AH ⊥BD ,AF ⊥CE ,∴AP 平分∠BPE ;(3)解:PE =AP +PD ,理由如下:如图,在线段PE 上截取OE =PD ,连接AO ,∵△BAD ≌△CAE ,∴∠BDA =∠CEA ,又∵OE =PD ,AE =AD ,∴△AOE ≌△APD (SAS ),∴AP =AO ,∵∠BDA =∠CEA ,∠PND =∠ANE ,∴∠NPD =∠DAE =α=60°,∴∠BPE =180°-∠NPD =180°-60°=120°,又∵AP 平分∠BPE ,∴∠APO =60°,又∵AP =AO ,∴△APO 是等边三角形,∴AP =PO ,∵PE =PO +OE ,∴PE =AP +PD .【点睛】本题是三角形综合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角之间的关系,证明△BAD ≌△CAE 是解本题的关键.11.如图,在△ABC 和△ADE 中,AB =AC ,AD =AE ,∠BAC =∠DAE ,连接BD ,CE ,BD 与CE 交于点O ,BD 与AC 交于点F .(1)求证:BD =CE .(2)若∠BAC =48°,求∠COD 的度数.(3)若G 为CE 上一点,GE =OD ,AG =OC ,且AG ∥BD ,求证:BD ⊥AC.【答案】(1)见解析;(2)132°;(3)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BAC =∠DAE ,推出∠BAD =∠CAE ,从而结合“SAS ”证明△BAD ≌△CAE ,即可得出结论;(2)根据外角定理推出∠COD =∠OBC +∠BCA +∠ACE ,结合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推出∠COD =∠ABC +∠BCA ,最后在△ABC 中利用内角和定理求解即可;(3)连接AO ,根据题意确定△ADO ≌△AEG ,得到∠OAD =∠GAE ,AO =AG ,再结合题干条件推出△AOC 为等腰三角形,以及∠BOA =∠BOC ,从而根据“三线合一”证明即可.【详解】(1)证:∵∠BAC =∠DAE ,∴∠BAC +∠CAD =∠DAE +∠CAD ,即:∠BAD =∠CAE ,在△BAD 和△CAE 中,AB AC BAD CAE AD AE =⎧⎪∠=∠⎨⎪=⎩∴△BAD ≌△CAE (SAS ),∴BD =CE ;(2)解:∵∠COD =∠OBC +∠BCO ,∠BCO =∠BCA +∠ACE ,∴∠COD =∠OBC +∠BCA +∠ACE ,∵△BAD ≌△CAE ,∴∠ABD =∠ACE ,∴∠COD =∠OBC +∠BCA +∠ABD =∠ABC +∠BCA ,∵∠BAC =48°,∴∠ABC +∠BCA =180°-48°=132°,∴∠COD =132°;(3)证:如图所示,连接AO ,∵△BAD ≌△CAE ,∴∠ADO =∠AEG ,在△ADO 和△AEG 中,E A ADO A G E E D G D A O =⎧⎪⎨⎪∠==⎩∠∴△ADO ≌△AEG (SAS ),∴∠OAD =∠GAE ,AO =AG ,∴∠AOG =∠AGO ,∴∠OAD +∠DAG =∠GAE +∠DAG ,即:∠OAG =∠DAE ,∵∠DAE =∠BAC ,∴∠BAC =∠OAG ,在△ABF 和△COF 中,∠BAC =180°-∠ABD -∠AFB ,∠BOC =180°-∠ACE -∠CFO ,由(2)知∠ABD =∠ACE ,∵∠AFB =∠CFO ,∴∠BAC =∠BOC ,∴∠BOC =∠OAG ,∵AG ∥BD ,∴∠BOA =∠OAG ,∴∠BOA =∠BOC ,∵AO =AG ,AG =CO ,∴AO =CO ,即:△AOC 为等腰三角形,∵∠BOA =∠BOC ,∴OF⊥AC,∴BD⊥AC.【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悉“手拉手”模型的证明是解题关键.类型四手拉手综合12.现有一块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AOB,点N在其斜边AB上,点M在其最短直角边OA所在直线上.以MN为边作如图所示的等边△MNP.(1)如图1,当M在线段OA上时,证明:AM﹣AN=AP;(2)如图2当M在射线OA上时,试探究AM、AN、AP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并给出证明.【答案】(1)见解析;(2)AM+AN=AP,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在AB上取点C,使得AC=AM,则△ACM为等边三角形,结合“手拉手”模型证明△CMN≌△AMP,得到CN=AP,即可得证;(2)在射线AO上取点D,使得AN=AD,仿照(1)的过程证明△DNM≌△ANP,即可得到AP=DM,从而得出结论.【详解】证:(1)由题意可知,∠BAO=60°,如图所示,在AB 上取点C ,使得AC =AM ,则△ACM 为等边三角形,MC =MA ,∠CMA =60°,∵△NMP 为等边三角形,∴MN =MP ,∠NMP =60°,∴∠CMA =∠NMP ,∴∠CMA -∠NMA =∠NMP -∠NMA ,∴∠CMN =∠AMP ,在△CMN 和△AMP 中,M M CMN A P P A N M C M M =⎧⎪⎨⎪∠==⎩∠∴△CMN ≌△AMP (SAS ),∴CN =AP ,∴CN +AN =AP +AN =AC ,∵AC =AM ,∴AP +AN =AM ,∴AM -AN =AP;(2)AM +AN =AP ,理由如下:如图所示,在射线AO 上取点D ,使得AN =AD ,∵∠BAO =60°,∴△AND 为等边三角形,ND =NA ,∠DNA =60°,∵△NMP 为等边三角形,∴NM =NP ,∠MNP =60°,∴∠DNA =∠MNP ,∴∠DNA +∠ANM =∠MNP +∠ANM ,∴∠DNM =∠ANP ,在△DNM 和△ANP 中,N N DNM A P P A M N D N N =⎧⎪⎨⎪∠==⎩∠∴△DNM ≌△ANP (SAS ),∴AP =DM ,∵AN =AD ,DA +AM =DM ,∴AN +AM =AP.【点睛】本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掌握双等边三角形中“手拉手”模型是解题关键.13.已知:△ABC 与△BDE 都是等腰三角形.BA =BC ,BD =BE (AB >BD )且有∠ABC =∠DBE.(1)如图1,如果A 、B 、D 在一直线上,且∠ABC =60°,求证:△BMN 是等边三角形;(2)在第(1)问的情况下,直线AE 和CD 的夹角是°;(3)如图2,若A 、B 、D 不在一直线上,但∠ABC =60°的条件不变则直线AE 和CD 的夹角是°;(4)如图3,若∠ACB =60°,直线AE 和CD 的夹角是°.【答案】(1)证明见解析;(2)60;(3)60;(4)60;【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得∠ABC =∠DBE =60°,从而得ABE DBC ∠=∠;通过证明ABE CBD ≌,得BAE BCD ∠=∠;通过证明BAM BCN ≌,得BM BN =,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分析,即可完成证明;(2)结合题意,通过证明ABC 为等边三角形,得60BAC BCA ∠=∠=︒;结合(1)的结论,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推导得120AOD ∠=︒,从而完成求解;(3)同理,通过证明ABC 为等边三角形,得60BAC BCA ∠=∠=︒;通过证明ABE CBD ≌,得BAE BCD ∠=∠;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推导得120AOD ∠=︒,从而完成求解;(4)根据题意,通过证明ABC 为等边三角形,推导得ABE CBD ∠=∠,通过证明ABE CBD ≌,得BAE BCD ∠=∠,结合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计算,即可得到答案.【详解】(1)∵∠ABC =∠DBE =60°∴18060MBN ABC DBE ∠=︒-∠-∠=︒,ABE ABC MBN ∠=∠+∠,DBC DBE MBN∠=∠+∠∴ABE DBC∠=∠∵BA =BC ,BD =BEABE △和CBD 中BA BC ABE DBC BE BD =⎧⎪∠=∠⎨⎪=⎩∴ABE CBD≌∴BAE BCD∠=∠BAM 和BCN △中60BAE BCD AB BC ABC MBN ∠=∠⎧⎪=⎨⎪∠=∠=︒⎩∴BAM BCN≌∴BM BN=∴BMN △为等边三角形;(2)∵∠ABC =∠DBE =60°,BA =BC∴ABC 为等边三角形;∴60BAC BCA ∠=∠=︒根据题意,AE 和CD 相交于点O∵BAE BCD∠=∠∴AOD OAC ACO OAC BCA BCD OAC BCA BAE∠=∠+∠=∠+∠+∠=∠+∠+∠∵OAC BAE BAC∠+∠=∠∴120AOD BAC BCA ∠=∠+∠=︒∴18060AOC AOD ∠=︒-∠=︒,即直线AE 和CD 的夹角是60︒故答案为:60;(3)∵∠ABC =∠DBE =60°,BA =BC∴ABC 为等边三角形;∴60BAC BCA ∠=∠=︒∵ABE ABC MBN ∠=∠+∠,DBC DBE MBN ∠=∠+∠,∠ABC =∠DBE =60°∴ABE DBC∠=∠∵BA =BC ,BD =BEABE △和CBD 中BA BC ABE DBC BE BD =⎧⎪∠=∠⎨⎪=⎩∴ABE CBD≌∴BAE BCD∠=∠如图,延长AE ,交CD 于点O∴AOD OAC ACO OAC BCA BCD OAC BCA BAE∠=∠+∠=∠+∠+∠=∠+∠+∠∵OAC BAE BAC∠+∠=∠∴120AOD BAC BCA ∠=∠+∠=︒∴18060AOC AOD ∠=︒-∠=︒,即直线AE 和CD 的夹角是60︒故答案为:60;(4)∵BA =BC ,∴ACB CAB∠=∠∵∠ACB =60°∴60ACB CAB ∠=∠=︒∴ABC 为等边三角形∵BD =BE ,∠ABC =∠DBE∴60DBE ∠=︒∵ABE ABC CBE ∠=∠-∠,CBD DBE CBE∠=∠-∠∴ABE CBD∠=∠ABE △和CBD 中BA BC ABE DBC BE BD =⎧⎪∠=∠⎨⎪=⎩∴ABE CBD≌∴BAE BCD∠=∠分别延长CD 、AE ,相较于点O ,如下图:∴AOF OAC ACO OAC BCA BCD OAC BCA BAE∠=∠+∠=∠+∠+∠=∠+∠+∠∵OAC BAE BAC∠+∠=∠∴120AOF BAC BCA ∠=∠+∠=︒∴18060AOC AOF ∠=︒-∠=︒,即直线AE 和CD 的夹角是60︒故答案为:60.【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全等三角形、补角、三角形外角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等边三角形、全等三角形、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从而完成求解.14.在 ABC 中,AB =AC ,点D 是直线BC 上一点(不与B ,C 重合),以AD 为一边在AD 的右侧作 ADE ,使AD =AE ,∠DAE =∠BAC ,连接CE .(1)(请直接写出你的结论)如图1,当点D 在线段BC 上:①如果∠BAC =90°,则∠BCE =°;②如果∠BAC =100°,则∠BCE =°;(2)设∠BAC =α,∠BCE =β.①如图2,当点D 在线段BC 上移动,则α、β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②当点D 在直线BC 上移动,则α、β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画出图形,并直接写出你的结论.【答案】(1)①90;②80;(2)①α+β=180°,理由见解析;②图见解析,α+β=180°或α=β【解析】【分析】、(1)①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C=∠ACB=45°,由“SAS”可证△BAD≌△CAE,可得∠ABC=∠ACE=45°,可求∠BCE的度数;②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BD=∠ACB=40°,由“SAS”可证△ABD≌△ACE得出∠ABD=∠ACE=40°,则可得出结论;(2)①由“SAS”可证△ABD≌△ACE得出∠ABD=∠ACE,再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即可得出结论;②分两种情况画出图形,由“SAS”可证△ABD≌△ACE得出∠ABD=∠ACE,再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①∵AB=AC,∠BAC=90°,∴∠ABC=∠ACB=45°,∵∠DAE=∠BAC,∴∠BAD=∠CAE,∵AB=AC,AD=AE,∴△BAD≌△CAE(SAS)∴∠ABC=∠ACE=45°,∴∠BCE=∠ACB+∠ACE=90°,故答案为:90;②∵∠BAC=100°,AB=AC,∴∠ABD=∠ACB=40°,∵∠BAC=∠DAE,∴∠BAD=∠CAE,在△ABD和△ACE中,∵∠BAD=∠CAE,∵AB=AC,AD=AE,∴△ABD≌△ACE(SAS),∴∠ABD=∠ACE=40°,∴∠BCE=∠ACE+∠ACB=40°+40°=80°,故答案为:80.(2)①α+β=180°,理由:∵∠BAC=∠DAE,∴∠BAC﹣∠DAC=∠DAE﹣∠DAC.即∠BAD=∠CAE.在△ABD与△ACE中,AB AC BAD CAE AD AE =⎧⎪∠=∠⎨⎪=⎩,∴△ABD ≌△ACE (SAS ),∴∠B =∠ACE .∴∠B +∠ACB =∠ACE +∠ACB .∵∠ACE +∠ACB =β,∴∠B +∠ACB =β,∵α+∠B +∠ACB =180°,∴α+β=180°.②如图1:当点D 在射线BC 上时,α+β=180°,连接CE,∵∠BAC =∠DAE ,∴∠BAD =∠CAE ,在△ABD 和△ACE 中,AB AC BAD CAE AD AE =⎧⎪∠=∠⎨⎪=⎩,∴△ABD ≌△ACE (SAS ),∴∠ABD =∠ACE ,在△ABC 中,∠BAC +∠B +∠ACB =180°,∴∠BAC +∠ACE +∠ACB =∠BAC +∠BCE =180°,即:∠BCE +∠BAC =180°,∴α+β=180°,如图2:当点D 在射线BC 的反向延长线上时,α=β.连接BE ,∵∠BAC=∠DAE,∴∠BAD=∠CAE,又∵AB=AC,AD=AE,∴△ABD≌△ACE(SAS),∴∠ABD=∠ACE,∴∠ABD=∠ACE=∠ACB+∠BCE,∴∠ABD+∠ABC=∠ACE+∠ABC=∠ACB+∠BCE+∠ABC=180°,∵∠BAC=180°﹣∠ABC﹣∠ACB,∴∠BAC=∠BCE.∴α=β;综上所述:点D在直线BC上移动,α+β=180°或α=β.【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及性质是关键.15.小明同学发现这样一个规律:两个顶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如果具有公共的顶角的顶点,并把它们的底角顶点连接起来则形成一组全等的三角形,小明把具有这个规律的图形称为“手拉手”图形.(1)问题发现:如图1,若△ABC和△ADE均是顶角为40°的等腰三角形,BC、DE分别是底边,求证:BD=CE;(2)拓展探究:如图2,若△ACB和△DCE均为等边三角形,点A、D、E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BE,则∠AEB的度数为;线段BE与AD之间的数量关系是;(3)解决问题:如图3,若△ACB和△DC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DCE=90°,点A、D、E在同一条直线上,CM为△DCE中DE边上的高,连接BE,请判断∠AEB的度数及线段CM、AE、B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人教版八年级音乐 全等乐谱之手拉手模型和半角模型 专题讲义

人教版八年级音乐 全等乐谱之手拉手模型和半角模型 专题讲义

人教版八年级音乐全等乐谱之手拉手模型和半角模型专题讲义简介本专题讲义介绍了人教版八年级音乐课程中的全等乐谱之手拉手模型和半角模型。

通过研究这些模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演奏音乐。

全等乐谱之手拉手模型全等乐谱是一种音乐符号写法,用于表示乐曲中的相同节奏部分。

手拉手模型是其中的一种形式,通过两只手的互相对应来表示乐谱中的音符。

学生可以使用双手来模拟演奏全等乐谱中的乐谱部分,从而更好地理解音符之间的关系和演奏技巧。

半角模型半角模型是全等乐谱的另一种形式,它使用简化的音符符号来表示乐谱中的音符。

相比于手拉手模型,半角模型更为简洁,适合初学者理解和演奏音乐。

学生可以通过研究半角模型,快速掌握简单乐曲的演奏方法。

研究目标与意义研究全等乐谱之手拉手模型和半角模型有以下目标和意义:1. 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音乐中的乐谱符号和节奏。

2. 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音乐练惯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方法和步骤教学全等乐谱之手拉手模型和半角模型可采用以下步骤:1. 教师简要介绍全等乐谱之手拉手模型和半角模型的概念和作用。

2. 将乐谱示例投影或分发给学生,让他们观察并理解手拉手模型和半角模型的符号表示。

3.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手拉手模型和半角模型,模拟演奏简单的乐曲。

4. 学生进行个人练,并在小组内互相演奏,加强团队合作和交流。

5. 教师进行集体演奏指导和评价,帮助学生改进演奏技巧。

课后拓展学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课后拓展:1. 自主研究更多全等乐谱的其他形式和应用场景。

2. 尝试演奏更复杂的乐曲,提升音乐技巧和演奏能力。

3. 参加学校或社区的音乐活动,展示所学的全等乐谱演奏技巧。

通过学习全等乐谱之手拉手模型和半角模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演奏音乐,培养音乐练习习惯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音乐表现能力。

此专题讲义将为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实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之手拉手模型和半角模型专题讲义一、什么叫半角模型
定义:我们习惯把过等腰三角形顶角的顶点引两条射线,使两条射线的夹角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一半这样的模型称为半角模型。

常见的图形为正方形,正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解题思路一般是将半角两边的三角形通过旋转到一边合并形成新的三角形,从而进行等量代换,然后证明与半角形成的三角形全等,再通过全等的性质得出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解决问题。

二、基本模型(1)——正方形内含半角
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BC、CD边上的点,∠EAF=45°,求证:EF=BE+DF。

三、基本模型(2)——等边三角形内含半角
四、基本模型(3)——等腰直角三角形内含半角
手拉手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