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公共气象服务水平,增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合集下载

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意见

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意见

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气象局•【公布日期】2017.12.29•【文号】气发〔2017〕89号•【施行日期】2017.12.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正文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意见气发〔2017〕8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各直属单位,各内设机构:气象防灾减灾救灾是气象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国家防灾减灾救灾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是国家公共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指导各级气象部门做好新时代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更好地发挥气象在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中的作用,提出以下意见。

一、党的十九大和《意见》对气象防灾减灾救灾的新要求党的十九大指出,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意见》提出,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落实《意见》相关要求,做好新时代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要求气象部门在发展理念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树立灾害风险管理和综合减灾意识;在工作目标上,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战略安排,着力提高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法治化、规范化、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气象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在体制机制上,以“两个坚持、三个转变”为指导,突出完善统筹协调、属地管理、综合减灾、社会力量和市场参与的体制机制;在能力建设上,强化灾害监测预报、突发灾害预警、灾害风险防范、灾后救援保障和灾害依法管理能力,提高科技支撑水平,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在重点任务上,强化重点地区、重要行业、重大工程的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统筹谋划城市、乡村、海洋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重点做好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能力提升和应用;在保障措施上,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法治保障,加大经费投入,强化人才保障。

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增强百姓防灾减灾意识

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增强百姓防灾减灾意识

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增强百姓防灾减灾意识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愈发明显,自然灾害频发成为了现代社会的一大隐患。

为了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增强百姓防灾减灾意识,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气象监测系统是防灾减灾工作的第一道防线,必须保证其准确性和完整性。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一套完善的气象监测网络,包括地面气象观测站、卫星遥感、雷达监测等多种手段。

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监测手段也需要不断更新升级。

应该加大对气象监测设备的投入,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提高监测设备的精度和覆盖范围,确保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气象信息。

在气象预警系统方面,应该加强对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警能力。

通过对气象数据进行分析和研判,及时发布各类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帮助公众做好防范准备,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加强对重大自然灾害的预警和预报能力,避免灾害事故的发生。

二、加强气象服务能力气象服务是指利用气象信息为社会生产生活提供服务的工作。

要加强气象服务能力,就需要提高气象部门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

在服务环节,可以加强对公众的气象科普宣传,使他们更好地了解天气变化的规律,增强自我防灾意识。

在气象服务方面,可以加大对农业和生产行业的气象服务力度,帮助农民做好农业生产的决策。

还可以加强气象信息的推送,通过手机APP、电视等多种渠道向公众及时发布气象信息,提高气象服务的覆盖面和及时性。

三、完善应急预警和救援体系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就需要完善应急预警和救援体系。

通过完善气象预警体系,及时向公众发布灾害预警信息,引导公众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保证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要健全灾害救援预案,组织好救援力量,提高救援效率,最大程度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四、加强气象科普宣传为了提升百姓防灾减灾意识,必须加强气象科普宣传工作。

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普及教育活动,向公众传递气象知识和防灾减灾技能。

加强对学校和社区的气象科普宣传工作,让公众充分理解气象知识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提高自我防灾减灾的能力。

气象局工作总结范文(3篇)

气象局工作总结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气象工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本年度,我局在上级气象部门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气象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气象工作的服务保障作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全面提升气象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现将本年度气象局工作总结如下:二、工作回顾(一)气象监测预警能力显著提升1. 加强气象观测基础设施建设。

本年度,我局加大对气象观测基础设施的投入,新增了一批气象观测站点,提高了气象观测的覆盖面和密度。

2. 提升气象观测数据质量。

通过加强观测员培训、完善观测设备、优化观测数据处理流程等措施,提高了气象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加强气象预报预警能力。

充分利用现代气象科技手段,提高气象预报预警的准确率和时效性。

本年度,我局成功预报了多次强降水、台风等灾害性天气过程,为政府决策和公众防灾减灾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气象服务保障能力明显增强1. 深化气象服务领域。

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求,拓展气象服务领域,为农业、交通、水利、能源等行业提供专业气象服务。

2. 提高气象服务产品水平。

创新气象服务产品形式,丰富气象服务内容,提高气象服务产品的实用性和可读性。

3. 加强气象灾害防御。

充分发挥气象预警作用,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三)气象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1. 加强气象科技人才培养。

加大气象科技人才培养力度,提高气象科技队伍的整体素质。

2. 推进气象科技创新。

支持气象科研项目,鼓励科技创新,提高气象科技水平。

3. 加强气象科技交流与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气象科技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四)气象科普宣传教育深入开展1. 加强气象科普宣传教育队伍建设。

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气象科普宣传人才,提高气象科普宣传水平。

2. 拓展气象科普宣传渠道。

2023年气象服务工作总结

2023年气象服务工作总结

2023年气象服务工作总结2023年气象服务工作总结1今年,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气象部门的决策部署,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质量引领、创新驱动,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广东省气象现代化年度考核评价和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组织的“政府公共服务公众评价”均名列全省第一。

一、重创新、提质量,气象服务民生成效再上新台阶(一)着力做好各项气象保障服务,防灾减灾效益显著。

面对“入汛早、雨量多、雨强大、初台早、台风多”复杂天气以及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等带来的严峻防灾形势,提前部署、靠前服务,报送气象信息快报79期,发布各类预警266次,圆满完成8个台风、13场大范围暴雨等灾害天气以及春运、文博会等20多项重大活动的保障服务,未发生因气象灾害导致的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获得市领导批示11次,常务副市长吕锐锋批示:“气象工作令人满意”。

(二)着力创新公共气象服务,惠民成效显著。

推出“深圳气象伴您一路平安回家”京珠北春运现场气象服务,多方式播报天气和分享路况广受好评,市长许勤批示:“很好,多种渠道及时发布气象信息,更好地服务于民”。

创新台风预警信号预发布服务,对涉及停课、停工的台风黄色、橙色和红色预警提前2小时告知,让全社会早知道、早防御。

推出“点对点”城市积涝风险预报和10个旅游景点及分海域精细化气象监测与风浪预报产品,交通主干道气象预报拓展至泛华南15个省,多方位服务公众安全出行和休闲。

高质量提前完成4项市政府民生实事、11项公共服务白皮书任务,2项民事实事获得“南都街坊口碑top10”金奖,公共服务白皮书完成成效好获得“金秤砣”奖。

气象服务标准化试点成果在地铁、港口、旅游等10多个重点行业的防灾应急中广泛应用,“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中介支撑、社会参与”服务模式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服务对象高度认可,顺利通过中期评估,并向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上海市气象局等行业单位介绍经验。

(三)着力解决气象信息“收得快、看得懂、用得上”,取得新突破。

对增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分析

对增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分析

对增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分析【关键词】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分析我国热带气旋的出现比率很高,灾害会带来很大的损失。

世界平均每年发生约80个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8级以上的热带气旋,然而每年大概有7个热带气旋在我国的沿海城市登陆。

洪涝是国内出现比率最多且带来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

因此,相关的专家学者针对气象系统的防灾减灾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经实践及分析总结出一系列针对于气象防灾减灾能力的相应问题,具体内容如下文所述:1 国内气象事业进程为防灾减灾打好基础要促进气象灾害测检预警系统的构建,气象灾害的应急测检强度有明显的提升。

国内气象局强化气象测检预警等相关设施的构建,根据要求进行业务技术模式革新已经有较为理想的效果。

现在,国内已构建了全新的天气雷达系统、地域性测检以及卫星系统,与国内的两千多个县、市相结合的气象通信网络,构建了十分整体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短期预报逐渐变为精准化,气候模式的分析也获得进展,暴雨、大风、高温、沙漠化等预警预报程度有了显著的提升;进一步的构建了生态和农业气象。

而且还构建了移动气象的应急测检系统等一系列装备,这样就能够在突发事件中第一时间赶赴实践现场且对气象因素实施测检,为突发事件的解决给出气象数据。

现在,国内的气象系统正在逐渐配置这种移动气象测检设备,因此应急服务能力也会随之得到深化。

2 强化气象应急管理模式2.1 深化防患于未然的理念国家气象局一直将气象应急措施作为评定气象工作效果的核心指标,认真贯彻我国一些应急工作的部署,多层次提升对保障及应急措施的核心性。

在深化气象应急工作上,主要促进气象应急管理模式的构建,持续提升气象应急相应服务的迅捷性。

全面发挥双重管理以系统管理为核心的优势,应急管理办公室主要负责气象应急的指挥及调动等,国家气象局灾害测检中心,主要对气象灾害的监控、预警还有气象灾情的分析以及评估。

对于强烈极短的天气气候情况,国家气象局每年提前进行汛前检验,持续深化对各级气象应急部门能力的测检,所有气象系统常规及应急处理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从而相互协调的能力也有了显著的提升。

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措施

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措施

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措施一、着力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预报水平(一)加强气象灾害综合监测系统建立。

进一步完善全市综合气象监测网络。

气象、农业、水利、林业、国土、环保、旅游、电力、交通运输等部门要加强合作。

构建地面、高空、空间相结合的气象灾害立体监测体系,着力提高对灾害性天气的监测能力。

(二)加强气象灾害预报预警。

进一步完善市县两级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体系。

完善新一代可视化、人机交互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平台。

大力推广运用先进的预报预警技术,重点加强暴雨、大雾、雷电、大风、冰雹等气象灾害的短时临近预报,全面提高预报的精细化水平。

加强对灾害性天气事件的会商分析,做好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的预报和趋势预测,实现对各种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的实时动态诊断分析、风险分析和预警预测。

二、全面落实各项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措施(三)切实抓好气象灾害普查和隐患排查。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防灾减灾有关规划和要求。

认真做好气象灾害普查和隐患排查工作,建立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

加强气象灾害分析评估,根据灾害分布情况、主要致灾因子等,逐步建立气象灾害风险区划。

深入查找在抗灾减灾工程设施、技术装备、物资储藏、组织体系、抢险队伍等方面存在隐患和薄弱环节,并及时整改到位。

(四)依法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

气象部门要依法开展城市规划、重大根底设施建立、公共工程建立、重点领域或区域开展规划的气候可行性论证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

开展改革、水利、农业、林业、国土、建立、交通运输、能源等部门在规划编制和工程立项中要统筹考虑气候可行性和气象灾害的风险性。

(五)抓紧制订和实施气象灾害防御规划。

各县市区要组织有关部门结合实际抓紧编制和实施气象灾害防御规划。

优化、整合各类资源,统筹规划防范气象灾害应急根底工程建立。

(六)加强防灾减灾根底设施建立。

加强江河堤防、水库、城市排水设施、紧急避难场所等防灾根底设施建立。

充分发挥工程设施的防灾抗灾作用。

气象部门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新建、扩建、改建的建(构)筑物防雷装置的竣工验收,并加强检测、监视和管理。

气象事业规划的工作方案(2篇)

气象事业规划的工作方案(2篇)

气象事业规划的工作方案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气象事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____年,我们将以科学精神和务实作风,制定和实施全面的气象事业规划,以应对全球变暖、极端天气等气象挑战,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1. 加强观测和预报:提高气象观测和预报能力,准确有效地预测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为国家和社会提供及时、准确的气象信息。

2. 优化服务体系:建立现代化的气象服务体系,提供个性化、精确的气象服务,满足社会各个层面对气象信息的需求。

3. 推动科技创新: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推动气象科技创新,提升气象科学研究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

4. 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气象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共享气象信息和技术,提高国际气象合作水平,推动全球气象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重点工作1. 提高气象观测和预报能力- 更新和完善气象观测设备,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 加强气象预报模型的研发和优化,提高预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推动气象监测和预报技术的信息化建设,提高数据的处理和传输效率。

- 建立和完善气象观测和预报质量评估机制,保证观测和预报的质量。

2. 建立现代化的气象服务体系- 搭建个性化气象服务平台,满足各行业、各层面对气象信息的个性化需求。

- 加强与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提供实时、精准的气象服务支持。

- 推广气象智能终端设备,提供更便捷的气象信息查询和服务。

- 加强社会气象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气象科学的认识和理解。

3. 加强气象科技创新- 加大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研究力度,提升气象科学研究水平。

- 推动气象遥感技术的应用,提高气象观测的空间分辨率和时空覆盖能力。

- 加强气象数值模式的优化和改进,提高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 深化气象大数据研究,开展气象数据挖掘和分析,挖掘气象数据的潜在价值。

4. 拓展国际合作- 加强与国际气象组织的合作,参与全球气象科学研究和气象监测网络建设。

成都市大城市气象服务工作情况介绍

成都市大城市气象服务工作情况介绍

建立了全市300多个乡镇的成都市
乡镇精细化预报显示平台。
成都市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 警平台,能完成对山洪地质灾害气 象风险短临、短期预警产品的制作。 成都市城市暴雨内涝预报预警 系统,实现城市暴雨内涝情况动 态、直观展示,可准确定位、发 布警示信息、网上实时查询。
3
加快建设环境气象预报服务系统
移动雷达车
风廓线雷达
负氧离子站
移动应急指挥车
2
精细化预报服务系统建设取得进展
建成市县一体化气象数据支撑环境、高性能计算机和海量存储系 统、高清视频预报会商系统、新一代卫星遥感应用系统、气象信息共 享系统等现代化业务系统。研究开发了精细化预报显示系统、城市内 涝预报预警系统、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平台、森林火险监测服 务系统等。

贴近社会公众需求,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
1
丰富气象服务产品
预警、7天天气预报、主城区逐6小时预报、气象生活指数预报、空
气质量预报、道路交通预报、旅游气象等丰富多样的气象服务产品
针对社会公众的不同需求,依托精细化预报技术,提供灾害性天气
空气质量预报
旅游气象
道路交通预报
天 天 气 预 报
气 象 生 活 指 数 预 报
开展了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彭州磁峰镇“龙门山脉”牌猕猴桃是成都 市首个获得气候认证的农产品。
龙泉驿、新津、金堂等地开展了桃花、梨花、油菜等花期预报服务,双流、 温江、蒲江、彭州等地根据本地特色农产品开展蔬菜、枇杷、猕猴桃、草莓、 葡萄、大蒜、花木、中药材、脐橙保鲜等专业气象服务,新都、大邑开展了乡 村旅游服务。
业点规范化、信息化改造。开展全年常态化人工影响作业,作 业面积基本覆盖成都全域。
人影指挥调度系统

提升公共气象服务水平,增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最新文档资料

提升公共气象服务水平,增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最新文档资料

提升公共气象服务水平, 增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气象事业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至十二五期间,中国气象事业要按照“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台站”的要求,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气象事业现代化体系,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从气象大国向气象强国的跨越,推动气象事业科学健康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一流的气象服务和保障。

1.公共气象服务发展目标新一代气象服务体系的总体战略目标是:以气象基本业务系统为主要依托,以资料与信息共享为主要特征,实现服务手段现代化、服务产品专业化、服务队伍专职化、服务管理规范化。

中国现代公共气象服务系统建设的主要目标就是提高气象信息覆盖面、提高气象服务满意度、提高气象服务效益。

公众气象服务是通过各种媒体为社会公众提供的气象服务。

公众气象服务的对象是社会, 是广大社会公众。

公众气象服务是 重要措施, 是公益性气象服务的重要体现。

公众气象服务一方面 要从规范公众的防灾减灾行为着手, 提高社会公众的防灾减灾意 识,使全社会在气象灾害到来之际都能采取自觉、科学、规范的 防灾避灾行动;另一方面,要从提高全民生活水平着手,制作更 加贴切人民生活和实际的气象服务产品。

建设现代气象业务体 系,最根本的就是提升气象业务水平、 科技实力和全面服务能力, 巩固和加强气象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作用, 为经济社会 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为人民福祉安康提供服务。

坚持“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理念,以增 强气象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服务能力为核心, 我国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需求为目标, 完善公共气象 服务业务系统、 气象预测预报预警业务系统和综合气象观测业务 系统;提供气象信息、防御气象灾害、应对气候变化和开发利用 气候资源;做好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专业气象服务。

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扩大气象服务覆盖面、 增加公共气象服务产 品、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质量上。

2024年气象局领导述职报告

2024年气象局领导述职报告

2024年气象局领导述职报告尊敬的全体工作人员:大家好!我是2024年气象局的领导,今天我来向大家述职。

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在面对各种自然灾害的挑战中,不断学习与进步,研发出更加先进的技术手段,不断提升本单位的防灾减灾能力和天气预报水平,在新时代复兴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一、工作总体情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气象局始终以公众利益为宗旨,紧紧围绕推进现代化建设,不断深化改革,提高预报能力,增强服务水平,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增强气象信息化建设,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二、防灾减灾工作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单位在防灾减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我们不断加强学习和研究,积极推进气象科技创新。

我单位研发的智能预警系统在洪灾、山洪、暴雨、暴风雪等自然灾害中,成功提前掌握预警信息,加强宣传教育和预案编制,有效应对自然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了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天气预报工作我单位一直以来以服务群众为宗旨,把天气预报作为重要的服务工作来加强管理,为广大群众和企业提供优质、准确的天气信息服务。

过去一年,我单位进一步加强技术和资料储备,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

我们不断改进预报流程,优化预报模型,提高预报准确性和时效性。

我单位成功实现了对近地海洋及陆面数据的全面采集和分析,并很好地发挥了数据在短时预报、中期预报和长期预报中的应用优势。

四、自然资源环境监测我单位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自然资源环境的监测工作。

我们采用科学的监控手段,建立了科学严谨的数据采集和处理体系,提供准确、及时的自然资源环境信息,为国家环保管理和生态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

我单位积极开展大气、水文、地质、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以便更好地为社会提供各项服务。

五、气象公共服务我们气象局一直以来都非常注重为公众提供便捷的气象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保驾护航。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加强了与其他部门的合作,为不同领域、不同应用领域提供了更多的服务,包括旅游、交通等方面。

气象防灾减灾活动总结7篇

气象防灾减灾活动总结7篇

气象防灾减灾活动总结7篇篇1一、引言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气象灾害的频发性和严重性愈发引人关注。

为了提高公众对气象防灾减灾的认识和应对能力,本单位近期举办了一系列气象防灾减灾活动。

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以期为未来工作提供借鉴。

二、活动概述本次气象防灾减灾活动旨在提高公众对气象灾害的防范意识,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增强应对气象灾害的能力。

活动形式包括线上宣传、线下讲座、应急演练等。

参与对象包括社区居民、学校师生、企事业单位员工等。

三、活动实施1. 线上宣传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发布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包括灾害类型、预警信号、应对措施等。

同时,开展在线问答互动,解答公众疑问,提高公众对气象防灾减灾的认识。

2. 线下讲座组织专家团队,在各类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开展气象防灾减灾知识讲座,现场解答疑问,普及防灾减灾知识。

3. 应急演练联合相关部门,组织公众参与气象灾害应急演练,提高公众应对气象灾害的实战能力。

四、活动成效1. 提高公众意识通过本次活动,公众对气象防灾减灾的认识得到了显著提高,对气象灾害的警惕性和应对能力得到了增强。

2. 普及防灾知识活动普及了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包括灾害预警、应急处理、灾后自救等方面,提高了公众的自我防范能力。

3. 增强应对能力通过应急演练,公众对应对气象灾害的流程和要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实战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五、问题与建议1. 宣传广度不够尽管本次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有一部分人群未得到有效宣传。

建议进一步拓宽宣传渠道,加大宣传力度。

2. 活动形式单一当前活动形式主要以讲座、宣传为主,形式较为单一。

建议丰富活动形式,如开展互动性强、参与度高的游戏、竞赛等活动,提高公众参与度。

六、未来工作展望1. 加强宣传力度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拓展宣传渠道,提高宣传效果。

2. 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形式,开展更多互动性强、参与度高的活动,提高公众参与度。

3. 加强合作与交流加强与相关部门、专家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气象防灾减灾工作。

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增强百姓防灾减灾意识

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增强百姓防灾减灾意识

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增强百姓防灾减灾意识气象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气象服务的能力与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财产安全。

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和自然灾害的频发,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增强百姓防灾减灾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提升气象服务能力和增强防灾减灾意识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提升气象服务能力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了提高气象服务能力,首先需要加强气象观测和预报的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建设气象观测站点、卫星遥感系统、气象雷达等现代化气象观测设备,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气象观测网络。

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高数据采集和分析的精准度和时效性,为气象预报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支持。

2. 完善气象预警系统建立健全的气象预警系统是提升气象服务能力的关键。

通过加强气象预警技术和手段,及时发布各类气象预警信息,提高对自然灾害的预警能力和准确性。

加强对灾害风险评估和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研究和制定,提高对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

3. 加强气象人才培养气象服务能力的提升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撑,因此加强气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是非常必要的。

除了推动相关专业学科的发展外,还应加大对气象工作者的培训力度,使他们具备更新换代的气象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气象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二、增强防灾减灾意识1. 宣传气象科普知识增强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需要加强气象科普知识的宣传普及。

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向广大民众灌输气象知识,让他们了解不同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和特点,及时了解气象预警信息,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2. 开展社区防灾减灾宣传活动社区是民众生活的重要场所,开展社区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

通过举办气象知识讲座、开展模拟应急演练、策划防灾减灾主题活动等形式,引导居民了解灾害风险和防灾减灾知识,提高自救互救的意识和能力。

3. 强化教育培训在学校教育和社会培训中加强防灾减灾教育,将防灾减灾意识融入日常教学和培训中。

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计划

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计划

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计划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计划1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理念,紧紧围绕“两个体系”建设和气象防灾减灾这个中心,在提高基础业务、气象服务质量与水平及气象现代化建设上树立标杆、争先创优;在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中营造亮点、谋求发展。

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扎扎实实地做好我局各项工作。

为此,我局度工作安排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一、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要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为重点,以廉政教育为关键,认真落实八项规定要求,加强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建设。

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和基本教育学习,以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为龙头,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反腐倡廉工作的各个环节,用制度规范干部的从政行为,形成利用制度管人、按照制度办事、依靠制度理财的有效机制。

加强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建设,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二、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搞好干部职工的素质培训工作。

以培养政治过硬、懂业务、善管理的领导干部为重点,有计划、有安排的加强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制定一线高级专门人才选拔、培养、使用管理办法,实行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业务述职制度,为业务人员搭建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舞台,以此增强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

三、进一步抓好基础业务建设,认真实施业务体制改革的要求,继续保持测报工作的高水平、高质量。

牢固树立基础业务是气象事业发展的“生命线”意识,狠抓基础业务质量不放松,努力提高基层业务人员熟练运用和维护自动化观测仪器装备的水平,加大一线人员的业务学习力度,积极开展基础业务技术练兵和业务竞赛活动,严格执行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保证基础业务稳步发展。

继续加强公共气象服务工作,进一步提高气象服务水平,特别做好灾害多发期、敏感时期的气象服务工作,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充分利用省、市两级气象预报指导产品,结合本地天气实况,及时发布适用于当地的公众气象服务产品和决策服务产品。

气象服务年度总结

气象服务年度总结

一、引言2023年,我国气象服务事业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提升气象服务保障能力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现将2023年气象服务工作总结如下:一、工作亮点1. 气象服务满意度提升2023年,全国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达到92.4分,较上年提高1.5分。

气象信息为公众挽回了5600亿元的损失,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和显著成效。

2. 气象服务覆盖面扩大气象服务涵盖了70多个国民经济行业大类,用户数量近4万,同比增长9.8%。

同时,向150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300万农机手提供了精细化预报预警,建设了116个特色农业气象中心和1000多个高标准农田气象观测站。

3. 恶劣天气影响路段事故数量下降通过与公安、交通运输部门的联合优化,218条恶劣天气高影响路段的事故数量同比下降50%,减少了43亿元的经济损失。

4. 决策气象服务规范提升海北州气象局制定印发《海北州气象局决策气象服务周年方案》《海北州气象局农(牧)业气象服务周年方案》《海北州气象局生态气象服务周年方案》等,全面部署气象服务工作。

州县两级气象部门服务产品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并实行服务产品按季通报考核制度。

5. 农业气象服务科技支撑加强《农(牧)业气象服务周年方案》要求州县两级业务人员加强沟通交流,学习先进的技术方法和服务手段,强化农(牧)业气象服务科技支撑;深化与农牧、乡村振兴、应急管理等涉农涉灾部门的合作,强化信息共享,完善农(牧)业气象服务技术指标,提高农业气象服务质量。

二、工作成效1. 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显著提升2023年,我国气象部门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成功应对了洪涝、干旱、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灾害损失。

2. 气象服务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可靠的天气气候预报在提供安全和便利之外,还带来了巨大的隐性经济价值。

2023年,气象服务为我国经济社会挽回损失5600亿元。

持续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持续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持续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023年,全球气候变化依然持续加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极大的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持续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变得尤为必要和重要,这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也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稳定。

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是指利用气象预报技术和防灾减灾手段,及时提供有关天气情况和天气变化趋势,预测自然灾害的发生时间、范围和强度,从而引导社会各界采取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的损失。

第一,持续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能够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从而更有效地应对自然灾害。

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自然灾害的频率和强度越来越大,这就需要人民群众具备一定的防灾减灾知识和能力,以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的挑战。

通过持续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人民群众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然灾害的发生规律,从而更有效地采取适当的防灾减灾措施,减小灾害损失。

第二,持续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可以有效地提高国家的防灾减灾能力和水平,增强国家的灾害应对能力。

国家是居民的保护伞,其能否有效地应对自然灾害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治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通过持续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国家可以更及时地掌握自然灾害的趋势和规律,制定有效的防灾减灾预案,树立起较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和技术保障体系,提升国家的应对能力和水平。

第三,持续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可以深入研究气候变化的趋势和变化规律,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积极贡献。

气候变化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应对,而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则是我们了解气候变化趋势和掌握气候变化规律的重要途径。

通过持续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气候变化的趋势和变化规律,以此为基础,研究出全球气候治理的有效手段和措施,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积极贡献。

综上所述,持续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是我们应对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的一个重要途径,既有助于提高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也有助于提升国家的应对能力和水平,同时还有助于深入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和变化规律,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贡献。

2024年气象服务中心工作计划(二篇)

2024年气象服务中心工作计划(二篇)

2024年气象服务中心工作计划1、坚持公共气象服务方向,完善现代业务服务体系。

一是要切实加强防灾减灾气象服务工作。

提高气象灾害预测预报预警业务能力和水平,提升气象灾害防御效益;全面拓展气象服务领域,积极开展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气候论证和农业气象服务业务;切实加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发布工作,巩固完善和扩大“12121”电话、手机短信服务面,扩大其宣传面。

提升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播出质量,扩大气象信息覆盖面,建立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气象灾害应急工作机制。

二是进一步加强监测网络建设,主要是加强自动站建设。

按照规划我市在未来三年内自动气象站将达____个,结合山洪地质灾害非工程措施的实施,明年计划新建自动气象站____余个,改造自动气象站____个。

三是要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业务质量。

要加强技术学习和培训,开展岗位练兵、劳动竞赛活动,提高业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自动雨量站的监控和管理,实行____小时不间断的监控;确保自动雨量站的正常运行加强情报服务工作(灾情、雨情、农情);继续抓好长、中、短期及重要气象信息的发布,做到及时、准确、周到、贴近生活,力争基础业务质量进入全市前列。

四是充分发挥气象科技优势,积极探索气候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要积极开展气候资源普查,摸清气候资源家底,建立本地气候资源数据库;要积极开展气象可利用资源即风、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资源的专项调查评估和开发利用工作;要积极开展重大建设项目气候论证和气候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2、增强预测预报预警能力,提高公共气象服务水平。

进一步完善公共气象服务业务平台、公共气象服务信息发布平台及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系统,提高业务平台的预测预报预警能力,切实加强和规范气象志愿者队伍管理,加大培训力度,充分发挥乡镇气象志愿者(信息员)队伍的作用。

3、加大依法行政力度,认真履行行政职能责任。

一是要认真学习、宣传____《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办法》和《省雷电灾害防御条例》,提高全民雷电安全意识。

坚持公共气象服务发展方向落实防灾减灾这一首要任务

坚持公共气象服务发展方向落实防灾减灾这一首要任务

个 地 级 以上城 市实 现 落地 。 中国天 气 网 日最高 浏览 量超 过 2 6 8 6万 页 。每 年 免 费 发 送 预 警 短 信数 由 2 0 0 7年 的 1 2亿 多 条 增 加 到 2 0 1 1年 的
4 3亿 多 条 。在农 村 , 建 成 高音 预警 喇 叭 2 1 . 5万
战 略方 向 , 坚 持 将 气 象 防 灾 减 灾 作 为 公 共 气 象
服 务 的首要 任务 。
各 级气 象部 门坚持 “ 以需 求 为 牵 引 、 以 服务 为引领 ”, 千方百计提高气象预报预测能力 , 不 断适应 防 灾 减 灾 需 求 , 推 进 气 象 预 报 向气 象 灾 害监测 预 报 预 警 延 伸 , 灾 害 性 天 气 预 报 能 力 明 显提 高, 气 象灾害 风险管 理意识不 断增 强 , 交 通、 能 源等 气象 服务 的专 业 化水 平 显 著 提 升 , 综
预警信息 的覆 盖面 和时效 性进一 步增 强。 目
前, 中 国气 象频 道 在全 国 3 0个 省 ( 区、 市) 的3 0 5
系列 重大 决 策 和 战 略 部 署 要 求 , 中 国气 象 局
党组 带 领 广 大 气 象 工 作 者 在 实 践 中 探 索 和 前
进, 明确 了公 共 气 象 服 务 引 领 气 象 事 业 发 展 的
发 展 了延 伸 期预 报业 务 , 强 化 了月 、 季 尺度 气 候 预 测业 务 , 稳 步 推进数 值 预 报 核 心技 术 发 展 , 专
业 化 的预报 预测 业务 技 术 体 系不 断 完 善 。天 气
预 报准 确率 稳 步 提 高 , 晴雨预报准确率从 2 0 0 7 年的 8 4 . 9 % 提高 到 2 0 1 1年 的 8 7 . 1 % 。 同时 , 气

气象防灾减灾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气象防灾减灾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气象防灾减灾高质量发展的意义摘要:一、引言1.气象防灾减灾的重要性2.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二、气象防灾减灾高质量发展的内涵1.提高气象预报准确率2.强化防灾减灾体系建设3.加强科技创新与应用4.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与能力三、气象防灾减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1.保障人民生命安全2.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3.提升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四、实现气象防灾减灾高质量发展的途径1.完善政策法规体系2.加强部门协同与国际合作3.加大资金投入与人才培养4.推进气象防灾减灾普及与宣传五、结论1.气象防灾减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2.共同努力,共创美好未来正文:气象防灾减灾高质量发展的意义日益凸显,它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新时代,我们要深刻认识气象防灾减灾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积极探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途径,共同守护美好家园。

气象防灾减灾高质量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气象预报准确率,强化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加强科技创新与应用,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与能力。

提高气象预报准确率是防灾减灾的基础,只有预报准确,才能为防灾减灾提供有力保障。

强化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旨在形成一套完善的防灾减灾机制,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迅速响应,有效减轻灾害损失。

科技创新与应用是防灾减灾发展的动力,有助于提高防灾减灾成效。

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与能力,让每个人都能成为防灾减灾的宣传者、实践者,共同维护社会安定。

气象防灾减灾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灾害发生时,及时、准确的预报能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依据,有效减少人员伤亡。

其次,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防灾减灾工作到位,能降低企业停产、交通受阻等带来的经济损失,保障国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最后,提升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能力。

通过高质量发展,我们能不断提高防灾减灾水平,增强国家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实现气象防灾减灾高质量发展的途径有多种。

首先,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为防灾减灾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2024年气象防灾减灾年度工作总结

2024年气象防灾减灾年度工作总结

2024年气象防灾减灾年度工作总结2024年是我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关键一年。

面对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形势,我们紧紧围绕国家防灾减灾战略目标,扎实推进气象防灾减灾各项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现将2024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一、加强监测预警能力2024年,我们进一步完善了气象监测网络,提升了监测预警能力。

通过加强气象观测站点建设,新增了一批自动气象站,提高了观测数据的质量和时效性。

同时,我们加大了气象雷达和卫星遥感设备的更新力度,提高了对灾害天气的监测精度和时效性。

在气象预警方面,我们进一步提高了预警准确性和及时性。

通过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建立了更加科学的预警机制,实现了预警信息的精准发布和快速传达。

通过引进先进的气象预警技术和手段,我们在2024年准确预警了多起重大天气灾害,并及时采取了应急措施,有效减少了灾害损失。

二、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2024年,我们加强了气象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在气候变化研究方面,我们深入开展了气候模式模拟和预测研究,提升了对气候变化规律的认识。

通过建立气候变化监测和评估体系,我们及时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趋势和影响,为相关部门制定气候适应和减灾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灾害天气预测研究方面,我们加强了对强降水、暴雨、台风等灾害天气的研究,提升了对其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的认识。

通过开展多项灾害天气预测技术研究,我们提高了对灾害天气的预测准确性和时效性,为相关部门提供了更精准的预警信息。

三、加强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2024年,我们加大了气象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力度,提升了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通过开展气象防灾减灾专题宣传活动,我们向社会公众普及了气象防灾减灾知识,提高了公众自我保护意识。

通过制作宣传材料、举办宣传展览等形式,我们加深了公众对气象灾害的认识,增强了公众防灾减灾的行动意识。

通过加强与学校、社区等基层组织的合作,我们推动了气象防灾减灾知识进校园、进社区的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防灾减灾的重要性。

提升气象科普服务供给能力研究——以上海为例

提升气象科普服务供给能力研究——以上海为例

提升气象科普服务供给能力研究——以上海为例
朱晔;朱定真
【期刊名称】《科技视界》
【年(卷),期】2024(14)7
【摘要】超大城市生产和人口高度聚集,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受极端气象灾害影响的放大效应明显,对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提出更高要求,而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媒体融合则为气象科普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机遇。

以上海为例,回顾上海气象科普发展历史和特点,基于电信用户数据和问卷调查数据,研究超大城市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的服务属性和特征,发挥气象科技发展、机构改革机遇、新媒体融合等优势,分析气象科普高质量供给引领气象服务新需求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提升超大城市气象科普服务能力的应对策略。

【总页数】6页(P1-6)
【作者】朱晔;朱定真
【作者单位】上海市气象局宣传科普与教育中心;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32
【相关文献】
1.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增强百姓防灾减灾意识——以德州市公共气象服务现状为例
2.突出气象科普宣传提升气象服务“三农”能力和水平
3.提升气象科普服务能力,发挥气象服务公益性质
4.全媒体时代气象科普传播策略研究——以黑龙江省
气象服务中心为例5.科普场馆特种影院科普功能提升策略研究——以上海科技馆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升公共气象服务水平,增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摘要:气象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提高气象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既是实现气象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求。

本文就如何建立我国现代气象业务体系中的公共气象服务与气象防灾减灾略作探讨,以期推动我国公共气象服务的快速、健康发展。

关键词:提升服务水平完善灾害防御体系
建设气象事业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一五至十二五期间,中国气象事业要按照“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台站”的要求,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气象事业现代化体系,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从气象大国向气象强国的跨越,推动气象事业科学健康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一流的气象服务和保障。

1.公共气象服务发展目标
新一代气象服务体系的总体战略目标是:以气象基本业务系统为主要依托,以资料与信息共享为主要特征,实现服务手段现代化、服务产品专业化、服务队伍专职化、服务管理规范化。

中国现代公共气象服务系统建设的主要目标就是提高气象信息覆盖面、提高气象服务满意度、提高气象服务效益。

公众气象服务是通过各种媒体为社会公众提供的气象服务。

公众气象服务的对象是社会,是广大社会公众。

公众气象服务是为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人民谋福利的重要措施,是公益性气象服务的重要体现。

公众气象服务一方面要从规范公众的防灾减灾行为着手,提高社会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使全社会在气象灾害到来之际都能采取自觉、科学、规范的防灾避灾行动;另一方面,要从提高全民生活水平着手,制作更加贴切人民生活和实际的气象服务产品。

建设现代气象业务体系,最根本的就是提升气象业务水平、科技实力和全面服务能力,巩固和加强气象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为人民福祉安康提供服务。

坚持“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理念,以增强气象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服务能力为核心,以满足我国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需求为目标,完善公共气象服务业务系统、气象预测预报预警业务系统和综合气象观测业务系统;提供气象信息、防御气象灾害、应对气候变化和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做好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专业气象服务。

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扩大气象服务覆盖面、增加公共气象服务产品、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质量上。

2.公共气象服务发展面临的新要求
气象服务问题始终是气象工作的核心问题。

公共气象服务是气象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气象服务的关键和核心之一。

公共气象服务是政府公共服
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

探讨如何建立我国现代气象业务体系中的公共气象服务是实现我国气象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中国是世界上气象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台风、暴雨(雪)、雷电、干旱、大风、冰雹、大雾、霾、沙尘暴、高温热浪、低温冻害等灾害时有发生,由气象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泥石流、山洪以及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农作物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也相当严重,对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生活以及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由于气象与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的内在联系日益紧密,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气象服务的内涵和外延发生深刻变化,应重视专业气象服务工作。

因此新一代气象服务体系的能力必须适应政府的重大决策、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需要,运用高科技手段,开展涵盖决策服务,以公共服务系统为核心,形成多层次的网络结构,再根据各地的特色需求,相互补充,提高服务效率,避免重复,浪费资源。

3.气象服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为适应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力度加大,国外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规模的扩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给我国的气象服务带来一系列新机遇、新挑战、新需求、新任务、新要求。

气象服务如何推动企业、农业科技进步,适应产业结构调整,是气象业务必须考虑的重要方面,要适应新的形势发展,气象部门要不断深化对现代气象业务体制的研究和探索,不断强化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对现代化建设、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等各项气象工作的统领作用。

3.1加快完善气象服务体制
对照全球蓬勃发展的气象服务,我国气象服务并没有在技术方面上落伍,而是在气象服务体制上显得有些不相适应。

当前,我国的气象业务体制无论是国家一级还是县一级,都是由国家和当地政府双重管理,业务技术体制在业务机构、业务分工、业务内容上与新的发展需求有很多不相适应,表现在众多的重复工作,造成很大的人力资源浪费。

因此存在着许多的弊端,这与服务体制不够完善有关,而运行机制则取决于新的服务观念和新型经济关系的确立。

3.2加快建设发展现代化气象业务体系
气象服务商业化是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大趋势,因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公共气象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

特别是在提供定时、定点、定量预报方面,在有针对性的防灾决策、气候评估、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以及气象信息获知等方面,公众对气象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气象业务技术体制又制约着现代化气象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目前我国的气象业务专业体系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还有待于进一步调整。

例如:我们现在的气象预报服务比较单一,天气预报侧重在短时的天气和定性的天气预报之上。

在定时、定点、定量预报方面和有针对性的防灾决策等方面比较欠缺。

这就迫使我们要加快建立我国新一代公共气象服务系统,实现服务产品多样化,服务手段基本现代化,服务产品加工专业化,服务人才队伍专业化,服务管理法规化。

3.3加快气象人才队伍建设
随着专业气象服务的需求日益迫切,发展压力越来越大,气象部门作为一个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气象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国家整体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实施人才强局战略,就是要在气象部门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的总体要求,是应对日益激烈的气象领域的国际竞争、实现从气象大国向气象强国跨越的必然选择。

人才是气象事业最宝贵的发展资源,因此,气象部门要加快推进人才结构调整,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促进人才合理分布,发挥人才队伍的整体功能。

以提高创新能力和弘扬科学精神为核心,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具有高水平的气象专家。

加大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力度。

大力抓好青年人才队伍建设。

培养造就一大批素质优良、勇于创新的青年人才,建立和完善各类青年人才工作制度,支持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

4.谋划如何发展公共气象服务
建设全面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是公共气象服务系统、气象预报预测系统、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建设的支撑和保障,是与三个系统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其建设与发展必须服务和服从于三个系统建设。

我们要始终坚持公共气象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服务这个宗旨,坚持面向民生、面向生产、面向决策,认真履行职能,并以此来统揽和引领气象事业发展全局。

始终把气象现代化建设作为兴业之路,切实加强公共气象服务、气象预报预测和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建设。

努力实现气象服务“无所不在,无微不至”,做到服务准确、及时、优质、高效,切实当好决策气象参谋,切实加强应急气象保障。

发挥气象灾害的监测系统效益,坚持公共气象发展方向,加快我国公共气象服务系统建设,努力提高气象服务的能力、质量和效益。

同时要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和“预防、预案、预报、预警”四落实的要求,加快建立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体系。

加强与其它部门的沟通合作。

实现设施共建,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公共媒体的资源和优势,进一步提高气象服务的覆盖面,同时完善重大灾害天气预警信息发布预案机制,处理好决策服务和公众服务之间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