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塑性变形原理第三章金属塑性变形的力学基础

合集下载

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行为及其动力学机理

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行为及其动力学机理

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行为及其动力学机理金属材料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材料之一,其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日常生活中。

金属材料的主要特点是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机械性能,如强度、韧性、延展性等。

其中,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行为及其动力学机理是研究金属材料力学性质的重要方面。

一、塑性变形行为的概念与表现形式金属材料在受到外部力的作用下,会出现形变现象,这种形变称为塑性变形。

塑性变形是金属材料力学性质的重要表现形式,它是由原子、离子或分子的有序结构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有序形变过程。

塑性变形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弹塑性和纯塑性两类。

弹塑性是指金属材料在受到外部力的作用下,表现出一定的弹性变形和一定的塑性变形,弹性变形在外力消失时能够恢复原状。

纯塑性是指金属材料在受到外部力的作用下,表现出完全的塑性变形,一旦停止外力作用,塑性变形就不可逆转。

二、金属材料塑性变形的动力学机理金属材料塑性变形的动力学机理主要包括滑移和剪切。

滑移是指晶格内部原子、离子或分子在外部应力作用下,在一定的晶格面和方向上沿晶格平面错开,使得整个晶体沿应力方向发生了塑性形变。

可以把滑移想象成晶格平面的滑动,其中滑动较容易发生的是(111)面和(100)面。

滑移不仅适用于单晶材料,也适用于多晶和多晶固溶体材料。

剪切是指在晶体中沿着一个晶面剪切另一个晶面而引起塑性形变。

剪切主要涉及到晶界和变形区的相互作用,其中晶界可以作为剪切面。

剪切的能量消耗要比滑移大得多,但是它对温度敏感性比滑移小,容易引起大规模位错滞后和晶界移动。

在金属材料中,滑移和剪切是相互竞争的,它们的作用对金属的塑性变形和强度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金属材料塑性变形的调节和增强方法金属材料塑性变形的调节和增强主要包括合金化、微结构控制和纳米加工等方法。

合金化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通过合理选择合金元素来控制晶体结构和化学成分,从而调控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

例如,添加易形变的合金元素可以促进位错堆积,增加位错密度和位错强度,从而提高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

塑性变形的力学基础

塑性变形的力学基础

塑性变形的力学基础录入: 151dreamhow 来源: 日期: 2008-2-6,10:14金属成形时,外力通过模具或其它工具作用在坯料上,使其内部产生应力,并且发生塑性变形。

由于外力的作用状况坯料的尺寸与模具的形状千差万别,从而引起材料内各点的应力与应变也各不相同。

因此必须研究变形体内各点的应力状态、应变状态以及产生塑性变形时各应力之间的关系与应力应变之间的关系。

一、点的应力与应变状态在变形物体上任意点取一个微量六面单元体,该单元体上的应力状态可取其相互垂直表面上的应力来表示,沿坐标方向可将这些应力分解为九个应力分量,其中包括三个正应力和六个剪应力,如图 1a 所示。

相互垂直平面上的剪应力互等,t xy=t yx,t yz=t zy,t zx=t xz。

因此若已知三个正应力和三个剪应力,那么该点的应力状态就可以确定了。

改变坐标方位,这六个应力分量的大小也跟着改变。

对任何一种应力状态,总是存在这样一组坐标系,使得单元体各表面上只有正应力而无剪应力,如图 1b 所示。

这三个坐标轴就称应力主轴,三个坐标轴的方向称主方向,这三个正应力就称为主应力,三个主应力的作用面称为主平面。

图1 点的应力状态a)任意坐标系b)主轴坐标系三个主方向上都有应力存在称为三向应力状态,如宽板弯曲变形。

但板料大多数成形工序,沿料厚方向的应力s t与其它两个互相垂直方向的主应力(如径向应力s r与切向应力s q)相比较,往往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如拉深、翻孔和胀形变形等,这种应力状态称为平面应力状态。

三个主应力中只有一个有值,称为单向应力状态,如板料的内孔边缘和外形边缘处常常是自由表面,s r、s t为零。

除主平面不存在剪应力之外,单元体其它方向上均存在剪应力,而在与主平面成45°截面上的剪应力达到极值时,称为主剪应力。

s1≥s2≥s3时,最大剪应力为t=±(s1一s3)/2,最大剪应力与材料的塑性变形关系很大。

塑性变形的力学基础课件

塑性变形的力学基础课件
1.变形时摩擦的分类
1.干摩擦:指工件与工具接触面间没有任何其它 介质和薄膜,仅是其金属与金属之间的摩擦。
2.液体摩擦:工具与工件的接触面间被润滑油完全隔开
,两表面的相对滑动阻力只与液体的性质和速度梯度有关,而 与接触面状态无关时,这种摩擦称为液体摩擦。
3.边界摩擦定义:工具与工件的接触面间仅存在厚度小 于1μm的润滑剂吸附层的润滑摩擦称为边界摩擦或吸附摩 擦。
二、变形的力学图示
1.定义
把变形过程中的应力图示和变形图示两 者放在一起合称为变形力学图示。
注意:
应力图示与变形图示的符号往往不一致。
应力图示和变形图示之间的关系:
从各主应力中把 m 扣除,余下的应力分量与
塑性变形相对应。
即:变形图示符号与 1m ,2m ,3m符号
相对应。
与主变形相对应的应力图示
1.最大咬入角法:
根据 b tanmax 便可求出 b

max
arccos 1
hmax D
2.轧件强迫制动法
在轧件后端作用一制动力Q,强迫轧件在转 动的轧辊间停下来,在开始打滑瞬间测定制动 力Q和轧制力P。
2
Q tan
s
2P 1 Q
tan
2P
式中φ在计算中常取φ=
2
3.轧制力矩法
测定前滑为零时的纯轧力矩M和轧制力P, 按下式计算:
2 n
总延伸系数与平均延伸系数间的关系为:
z
F0 Fn
n
平均延伸系数
n
z
n
F0 Fn
轧制道次与断面积及平均延伸系数的 关系为 :
n lnF0 lnFn
ln
1.5 外摩擦
一、塑性加工中摩擦的特点

第3章金属塑性变形的力学基础之屈服准则

第3章金属塑性变形的力学基础之屈服准则
1924年汉基(H.Hencky) NWPU
变形体单位体积内的总弹性变形能
1 1 m
m
3
1 An = ij ij 2
体积变化引起的单位体积弹性变形能
2
3 AV = m m 2
2 m m
m
3
m
18
3.6 形状变化引起的单位体积弹性变形能
3.6 Deformation energy per unit volume induced by shape change
max min s 2 K
10
2.3 任意应力状态下的Tresca屈服准则
2.3 Tresca yield criterion of any stress state
x xy xz yx y yz zx zy z
形状变化引起的单位体积弹性变形能
NWPU 广义胡克定律
A An AV
1 3 = ij ij m m 2 2
1 A [( x y )2 ( y z )2 ( z x )2 6( xy 2 yz 2 zx 2 )] 12G 1 2 1 2 1 E J2 G 19 2G 2 1 6G 3E
第四节 屈服准则
Part 4. Yield Criterion
P105-P116
1
本节主要内容 Contents
NWPU
1. 2.
基本概念★ ★Concepts 屈雷斯加屈服准则★ ★ ★ Tresca yield criterion
掌握标准 ★ ★ ★要求熟练掌 握并能应用 ★ ★要求熟练掌握 ★ 要求了解
等倾线定义 任意应力矢量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俞汉清 陈金德主编``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俞汉清 陈金德主编``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复习指南第一章绪论1、基本概念塑性:在外力作用下材料发生永久性变形,并保持其完整性的能力。

塑性变形: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取消后,物体的变形不能完全恢复而产生的永久变形成为塑性变形。

塑性成型:材料在一定的外力作用下,利用其塑性而使其成形并获得一定的力学性能的加工方法。

2、塑性成形的特点1)其组织、性能都能得到改善和提高。

2)材料利用率高。

3)用塑性成形方法得到的工件可以达到较高的精度。

4)塑性成形方法具有很高的生产率。

3、塑性成形的典型工艺一次成形(轧制、拉拔、挤压)体积成形塑性成型分离成形(落料、冲孔)板料成形变形成形(拉深、翻边、张形)第二章金属塑性成形的物理基础1、冷塑性成形晶内:滑移和孪晶(滑移为主)滑移性能(面心>体心>密排六方)晶间:转动和滑动滑移的方向:原子密度最大的方向。

塑性变形的特点:① 各晶粒变形的不同时性;② 各晶粒变形的相互协调性;③ 晶粒与晶粒之间和晶粒内部与晶界附近区域之间变形的不均匀性。

合金使塑性下降。

2、热塑性成形软化方式可分为以下几种:动态回复,动态再结晶,静态回复,静态再结晶等。

金属热塑性变形机理主要有:晶内滑移,晶内孪生,晶界滑移和扩散蠕变等。

3、金属的塑性金属塑性表示方法:延伸率、断面收缩率、最大压缩率、扭转角(或扭转数)塑性指标实验:拉伸试验、镦粗试验、扭转试验、杯突试验。

非金属的影响:P冷脆性 S、O 热脆性 N 蓝脆性 H 氢脆应力状态的影响:三相应力状态塑性好。

超塑性工艺方法:细晶超塑性、相变超塑性第三章金属塑性成形的力学基础第一节应力分析1、塑性力学基本假设:连续性假设、匀质性假设、各向同性假设、初应力为零、体积力为零、体积不变假设。

2、张量的性质1、存在不变量,张量的分量一定可以组成某些函数f(Tij),这些函数的值不随坐标而变。

2、2阶对称张量存在三个主轴和三个主值;张量角标不同的分量都为零时的坐标轴方向为主轴,三个角标相同的分量为值。

塑性力学知识点

塑性力学知识点

《塑性力学及成形原理》知识点汇总第一章绪论1.塑性的基本概念2.了解塑性成形的特点第二章金属塑性变形的物理基础1.塑性和柔软性的区别和联系2.塑性指标的表示方法和测量方法3.磷、硫、氮、氢、氧等杂质元素对金属塑性的影响4.变形温度对塑性的影响;超低温脆区、蓝脆区、热脆区、高温脆区的温度范围补充扩展:1.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的强度硬度增加,而塑性韧性降低的现象称为:加工硬化2.塑性指标是以材料开始破坏时的塑性变形量来表示,通过拉伸试验可以的两个塑性指标为: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3.影响金属塑性的因素主要有:化学成分和组织、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应力状态(变形力学条件)4.晶粒度对于塑性的影响为:晶粒越细小,金属的塑性越好5.应力状态对于塑性的影响可描述为(静水压力越大):主应力状态下压应力个数越多,数值越大时,金属的塑性越好6.通过试验方法绘制的塑性一一温度曲线,成为塑性图第三章金属塑性变形的力学基础第一节应力分析1.塑性力学的基本假设2.应力的概念和点的应力状态表示方法3.张量的基本性质4.应力张量的分解;应力球张量和应力偏张量的物理意义;应力偏张量与应变的关系5.主应力的概念和计算;主应力简图的画法J =O +O +O公式(3-14)应力张量不变量的计算J =-9 O +o o +O O )+T 2 +T 2 +T 2 ...................................................... 2兀y y z z兀冲yz小J =OOO + 2T T T - (OT 2 +o T 2 +O T 2 ) 3 兀 y z xy yz zx x yz y zx z xy公式(3-15)应力状态特征方程o 3 - J o 2 - J a -J = 01 2 3(当已知一个面上的应力为主应力时,另外两个主应力可以采用简便计算公式(3-35)・・・・・・・・ 的形式计算)6 .主切应力和最大切应力的概念计算公式(3-25)最大切应力T = 1(o -o ) max 2 max min7 .等效应力的概念、特点和计算主轴坐标系中公式(3-31) o =上T 1 =上 J(o -o )2 + (o -o )2 + (o -o )2 = J3J' :2 8弋 2 1 2 ............................. 2 3 3 1 , 2任意坐标系中公式(3-31a) o =工《(o -o )2 + (o -o )2 + (o -o )2 + 6(T 2 +T 2 +T 2) ............................................... 2 2 * 兀 ' ' z z x xy yz. zx8 .单元体应力的标注;应力莫尔圆的基本概念、画法和微分面的标注 9 .应力平衡微分方程 第二节应变分析1 .塑性变形时的应变张量和应变偏张量的关系及其原因2 .应变张量的分解,应变球张量和应变偏张量的物理意义3 .对数应变的定义、计算和特点,对数应变与相对线应变的关系4 .主应变简图的画法5 .体积不变条件公式(3-55)用线应变0=8 +8 +8 = 0 ;用对数应变(主轴坐标系中)e +G +e = 0 xy z ..........................1 (2)36 .小应变几何方程S u1 ,S u S v.8 =—;丫 二Y =-(——+ x S x xy yx2 S y S x 公式(3-66) 8 S v =—;Y 二Y 1 ,S v S 叭 =-(—+ ——)• ••••••• yS y yz zy2 S z S yS w1 ,S w S 8 =-;Y 二Y =一(——z S z zx xz2 S x S z第三节 平面问题和轴对称问题1.平面应变状态的应力特点;纯切应力状态的应力特点、单元体及莫尔圆公式(3-86) o =o =十(o +o ) =o..................... z2213 m第四节屈服准则 1 .四种材料的真实应力应变曲线 2 .屈雷斯加屈服准则 公式(3-96) T =乙=K ・・・・・・・・ - max 2 3.米塞斯屈服准则 公式(3-101) (o —o )2 + (o —o )2 + (o —o )2 + 6(T 2 +T 2 +T 2) = 2o 2 = 6K 2.................................................. 无 y y z z 无盯 yz zxs(o —o )2 + (o —o )2 + (o —o )2 = 2o 2 = 6K 24 .两个屈服准则的相同点和差别点5 . o 1-orBo s ,表达式中的系数p 的取值范围 第五节塑性变形时应力应变关系 1 .塑性变形时应力应变关系特点 2 .应变增量的概念,增量理论 公式(3-125) d £ =o 、d 九• • •••••••IJ IJ公式(3-129) d £ =丝[o - 1(o +o )] ; d y =3竺T ........................ x o x 2y zxy2 o xy d £ = =[o - -(o +o)]; y o y 2 x z d yyz 人 d £「1 /d £ = =[o --(o z o z 2x+o y )l ;,3 d £dy = 一 =T zx 2o zx 3.比例加载的定义及比例加载须满足的条件 第六节塑性变形时应力应变关系 1.真实应力应变曲线的类型第四章金属塑性成形中的摩擦1.塑性成形时摩擦的特点和分类;摩擦机理有哪些?影响摩擦系数的主要因素2.两个摩擦条件的表达式3.塑性成形中对润滑剂的要求;塑性成形时常用的润滑方法第五章塑性成形件质量的定性分析1.塑性成形件中的产生裂纹的两个方面2.晶粒度的概念;影响晶粒大小的主要因素及细化晶粒的主要途径3.塑性成形件中折叠的特征第六章滑移线场理论简介1.滑移线与滑移线场的基本概念;滑移线的方向角和正、负号的确定2.平面应变应力莫尔圆中应力的计算;o = o —K sin 23公式(7-1) o =o + K sin23................ y mT = K cos 233.滑移线的主要特性;亨盖应力方程公式(7-5) o —o = ±2K3................ ma mb ab4.塑性区的应力边界条件;滑移线场的建立练习题一、应力-2 0 0 -1、绘制o ij= 0 4 -1的单元体和应力莫尔圆,并标注微分面。

第三章 金属塑性变形的物理基础

第三章 金属塑性变形的物理基础

(1)塑性的基本概念
什么是塑性? 塑性是金属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永久变形 而不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
塑性与柔软性的区别是什么? 塑性反映材料产生永久变形的能力。 柔软性反映材料抵抗变形的能力。
塑性与柔软性的对立统一
铅---------------塑性好,变形抗力小
不锈钢--------塑性好,但变形抗力高 白口铸铁----塑性差,变形抗力高
塑性指标的测量方法
拉伸试验法 压缩试验法 扭转试验法 轧制模拟试验法
拉伸试验法
Lh L0 100%
L0 F0 Fh 100%
F0
式中:L0——拉伸试样原始标距长度; Lh——拉伸试样破断后标距间的长度; F0——拉伸试样原始断面积; Fh——拉伸试样破断处的断面积
%
晶粒5 晶粒4 晶粒3
晶粒2
晶粒1
位置,mm
图5-6 多晶铝的几个晶粒各处的应变量。 垂直虚线是晶界,线上的数字为总变形量
四、合金的塑性变形
单相固溶体合金的变形 多相合金的变形
§3. 2 金属塑性加工中组织和性能变化 的基本规律
一、冷塑性变形时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变化 二、热塑性变形时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变化
2200
N/mm2
图4-6 正压力对摩擦系数的影响
0.5
μ
0.4
0.3
0.4
0.2 0.2
0.1
0

200
400
600
800
图4-7 温度对钢的摩擦系数的影响
0
400
600
800 ℃
图4-8 温度对铜的摩擦系数的影响
测定摩擦系数的方法
夹钳轧制法 楔形件压缩法 塑性加工常用摩擦系数 圆环镦粗法

3-1 金属的塑性变形

3-1 金属的塑性变形

18
四、纤维组织
材料在压力加工中产生塑性 材料在压力加工中产生塑性 压力加工 变形时, 变形时,基体金属的晶粒形状和 沿晶界分布的杂质形状都发生了 变形,它们都将沿着变形方向被 变形, 拉长,呈纤维形状。 拉长,呈纤维形状。这种结构叫 纤维组织。 纤维组织。 纤维组织是变形后所形成的带有方向性的晶粒。 纤维组织是变形后所形成的带有方向性的晶粒。 是变形后所形成的带有方向性的晶粒
后 退
12
二、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多晶体是多个位向不同变形总和,除了晶内变形外, 多晶体是多个位向不同变形总和,除了晶内变形外, 是多个位向不同变形总和 还有晶间变形,及晶粒间互相移动及转动。 还有晶间变形,及晶粒间互相移动及转动。
特点: 特点:
变形过程复杂。 变形过程复杂。 变形抗力比单晶体大的多。 变形抗力比单晶体大的多。 多晶体塑变以晶内为主,晶间很小。 多晶体塑变以晶内为主,晶间很小。
5
3.挤压 3.挤压
金属坯料在挤压模内被挤出模孔而变形, 金属坯料在挤压模内被挤出模孔而变形,从 挤压模内被挤出模孔而变形 而获得所需制件的加工方法。 而获得所需制件的加工方法。 正挤压:金属流动方向与凸模送进的方向相同。 正挤压:金属流动方向与凸模送进的方向相同。 方向相同 反挤压:金属流动方向与凸模送进方向相反 方向相反。 反挤压:金属流动方向与凸模送进方向相反。 采用机械化生产方法具有很高的生产率。 采用机械化生产方法具有很高的生产率。
22
2) 金属组织的影响
纯金属和非饱和固溶体可锻性好。 纯金属和非饱和固溶体可锻性好。 可锻性好 金属化合物是硬脆的组成相, 金属化合物是硬脆的组成相,组织中的金属化合 是硬脆的组成相 物越多,可锻性越差。 物越多,可锻性越差。 比如纯铁、纯铜、纯铝、具有单相铁素 比如纯铁、纯铜、纯铝、 体或单相奥氏体的钢具有良好的可锻性, 体或单相奥氏体的钢具有良好的可锻性,但 是具有网状渗碳体的过共析钢可锻性较差。 是具有网状渗碳体的过共析钢可锻性较差。 铸铁中由于含有大量的渗碳体或石墨, 铸铁中由于含有大量的渗碳体或石墨, 其可锻性非常差,铸铁是根本不能锻造的。 其可锻性非常差,铸铁是根本不能锻造的。

第三章 金属的塑性变形

第三章 金属的塑性变形
发生再结晶的最低温度称再结晶温度。

纯金属的最低再结晶温度 与其熔点之间的近似关系: T再≈0.4T熔 其中T再、T熔为绝对温度.

金属熔点越高, T再也越高.
T再与ε的关系
T再℃ = (T熔℃+273)×0.4–273,如Fe的T再=(1538+273)×0.4–273=451℃
影响再结晶退火后晶粒度的因素
钛合金六方相中的形变孪晶
奥氏体不锈钢中退火孪晶
二、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分析单晶体的塑性变形,实际上就是分析 晶内变形。 单晶体塑性变形的主要方式有滑移和孪晶。 根据晶体结构 理论,任何一块单 晶体都包含有若干 不同方向的晶面。
外 力 在 晶 面 上 的 分 解 切 应 力 作 用 下 的 变 形 锌 单 晶 的 拉 伸 照 片
580º C保温8秒后的组织
580º C保温15分后的组织 700º C保温10分后的组织
第四节
金属的热加工
• 一、冷加工与热加工的区别
• 在金属学中,冷热加工的界限是以再结晶温
度来划分的。低于再结晶温度的加工称为冷 加工,而高于再结晶温度的加工称为热加工。
轧制
模锻
拉拔
• 如 Fe 的再结晶温度为451℃,其在400℃ 以下的加 工仍为冷加工。而 Sn 的再结晶温度为-71℃,则其 在室温下的加工为热加工。 • 热加工时产生的加工硬化很快被再结晶产生的软化 所抵消,因而热加工不会带来加工硬化效果。
铁素体变形80%
碎拉长的晶粒变为完整
的等轴晶粒。
650℃加热
• 这种冷变形组织在加热
时重新彻底改组的过程
称再结晶。
670℃加热
• 再结晶也是一个晶核形成 和长大的过程,但不是相 变过程,再结晶前后新旧 晶粒的晶格类型和成分完 全相同。

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基础第3章 金属的塑性变形

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基础第3章 金属的塑性变形
42
吊钩内部的纤 维组织 (左:合理; 右:不合理, 应使纤维流线 方向与零件工 作时所受的最 大拉应力的方 向一致)
43
3)热加工常会使复相合金中的各个相沿着加工变形 方向交替地呈带状分布,称为带状组织。 带状组织会使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产生方向性,特 别是横向塑性和韧性明显降低。一般带状组织可以通过 正火来消除。
滑移面 +
滑移方向
=
滑移系
原子排列 密度最大的 晶面
滑移面和 该面上的一 个滑移方向
三种典型金属晶格的滑移系
晶格 滑移面 {110}
体心立方晶格 {111} {110}
面心立方晶格
密排六方晶格
{111}
滑移 方向
滑移系
6个滑移面
×
2个滑移方向
=
12个滑移系
BCC
4个滑移面
×
3个滑移方向
=
12个滑移系
35
这是因为此时的变形量较小,形 成的再结晶核心较少。当变形度 大于临界变形度后,则随着变形度 的增大晶粒逐渐细化。当变形度 和退火保温时间一定时,再结晶 退火温度越高,再结晶后的晶粒 越粗大。
36
再结晶晶粒大小随加热温 度增加而增加。
临界变形度处的再结晶 晶粒特别粗大
变形度大于临界变形 度后,随着变形度的增 大晶粒逐渐细化
41
(2) 出现纤维组织 在热加工过程中铸态金属的偏析、 夹杂物、第二相、晶界等逐渐沿变 形方向延展,在宏观工件上勾画出 一个个线条,这种组织也称为纤维 组织。纤维组织的出现使金属呈现 各向异性,顺着纤维方向强度高, 而在垂直于纤维的方向上强度较低。 在制订热加工工艺时,要尽可能使 纤维流线方向与零件工作时所受的 最大拉应力的方向一致。

金属塑性变形的物理基础

金属塑性变形的物理基础

第二节金属热态下的塑性变形
01
02
03
04
第二节金属热态下的塑性变形 1.热塑性变形时软化过程
23% Option 1
30% Option 2
热塑性变形时软化过程
静态回复 在较低的温度下、或在较早阶段发生转变的过程称为静态回复。它是变形后的金属自发地向自由能降低的方向转变的过程。
静态再结晶 在再结晶温度以上,金属原子有更大的活动能力,会在原变形金属中重新形成新的无畸变等轴晶,并最终取代冷变形组织,此过程称为金属的静态再结晶。
01
02
03
04
05
06
3.合金的塑性变形
(一) 单相固溶体的塑性变形 2 固溶强化 (3)屈服和应变时效 现象:上下屈服点、屈服延伸(吕德斯带扩展)。 预变形和时效的影响:去载后立即加载不出现屈服现象;去载后放置一段时间或200℃加热后再加载出现屈服。这种现象叫做应变时效。 原因:柯氏气团的存在、破坏和重新形成。
在孪生变形时,所有平行于孪生面的原子平面都朝着一个方向移动。每一晶面移动距离的大小与它距孪生面的距离成正比。每一晶面与相邻晶面的相对移动恒等于点阵常数的若干分之一。
01
晶体以何种方式变形,取决于那张变形需要的切应力低。
02
常温下滑移切应力低于孪生,很低温度下,孪生低于滑移。
03
变形速度的增加可促使晶体的孪生化,如高速冲击。
热轧和热挤时,动、静态回复和再结晶的示意图。
图4-10 动、静回复和再结晶示意
热塑性变形机理
第二节金属热态下的塑性变形 2.热塑性变形的机理 变形机理主要有:晶内滑移、晶内孪生、晶界滑移和扩散蠕变。 一般来说,晶内滑移是最主要和常见的;孪生多在高温变形时发生,但对刘芳晶系金属,这种机理起重要作用。晶界滑移和扩散蠕变只在高温变形时才发挥作用。 (1)晶内滑移 热变形的主要机理仍然是晶内滑移。高温时原子间距加大,热振动和扩散速度增加,位错滑移、攀移、交滑移及节点脱锚比低温容易;滑移系增多,滑移灵便性提高,各晶粒之间变形更加协调;晶界对位错运动阻碍作用减弱。

第三章 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

第三章 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

二、再结晶 1. 再结晶过程及其对金属组织、性能的影 响 变形后的金属在较高温度加热时,由于原 子扩散能力增大,被拉长(或压扁)、破碎的 晶粒通过重新生核、长大变成新的均匀、细小 的等轴晶。这个过程称为再结晶。变形金属进 行再结晶后,金属的强度和硬度明显降低,而 塑性和韧性大大提高,加工硬化现象被消除, 此时内应力全部消失,物理、化学性能基本上 恢复到变形以前的水平。再结晶生成的新的晶 粒的晶格类型与变形前、变形后的晶格类型均 一样。
二、再结晶 1. 再结晶过程及其对金属组织、性能的影 响 变形后的金属在较高温度加热时,由于原 子扩散能力增大,被拉长(或压扁)、破碎的 晶粒通过重新生核、长大变成新的均匀、细小 的等轴晶。这个过程称为再结晶。变形金属进 行再结晶后,金属的强度和硬度明显降低,而 塑性和韧性大大提高,加工硬化现象被消除, 此时内应力全部消失,物理、化学性能基本上 恢复到变形以前的水平。再结晶生成的新的晶 粒的晶格类型与变形前、变形后的晶格类型均 一样。
3.3 塑性变形后的金属在加热时组织和性能的 变化 金属经塑性变形后,组织结构和性能发生 很大的变化。如果对变形后的金属进行加热, 金属的组织结构和性能又会发生变化。随着加 热温度的提高,变形金属将相继发生回复、再 结晶和晶粒长大过程。
一、回复 变形后的金属在较低温度进行加热,会发生回复 过程。 产生回复的温度T回复为: T回复=(0.25~0.3)T熔点 式中T熔点表示该金属的熔点, 单位为绝对温度 (K)。 由于加热温度不高, 原子扩散能力不很大, 只是 晶粒内部位错、空位、间隙原子等缺陷通过移动、复 合消失而大大减少,而晶粒仍保持变形后的形态, 变 形金属的显微组织不发生明显的变化。此时材料的强 度和硬度只略有降低,塑性有增高,但残余应力则大 大降低。工业上常利用回复过程对变形金属进行去应 力退火、以降低残余内应力,保留加工硬化效果。

第03章 第01节 应力分析

第03章 第01节 应力分析

斜微分面上应力
2、预备知识
设斜面的面积为dF,截面在 三个坐标轴上的投影分别为: x面、y面、z面。
x面 dAx——ldF
y面 dAy——mdF z面 dAz——ndF
D
m
斜微分面上应力
3、求解 斜面全应力S及沿三轴分量Sx,Sy,Sz,由ΣFx=0
sx dF x dAx yxdAy zx dAz 0
物体在塑性变形前后的体积不变。
关键基本条件
塑性力学基本假设
基本研究内容
应力分析
本构方程
应变分析
屈服准则
应力基本概念
外力和内力 作 用 力 面力 反作用力 摩 擦 力 重 体力 力
外力

内力
惯 性 力
知识背景
NWPU
应力的提出
位面积上的作用力 F A
一般受力状态下的应力
三维空间一点的应力状态
4、分量的方向 正应力的符号与材料力学规定相同,即拉应力为 正、压应力为负。切应力不同。 正面:外法线指向坐标轴的正向的面 负面:外法线指向坐标轴的反向的面 正面上:沿轴正向的切应力分量为正, 沿轴反向的切应力分量为负; 负面上:沿轴反向的切应力分量为正,
沿轴正向的切应力分量为负。
三维空间一点的应力状态
1、思想方法 表示任意截面的应力;(无限) 特殊截面应力分量。 (有限)
三维空间一点的应力状态
2、应力分量
特殊截面:过变体内 任意点Q切取矩形单 元体,且置于x,y,z坐 标中,棱边分别平等 于x,y,z轴,取矩形单 元体中三个相互垂直 的面为特殊截面。
三维空间一点的应力状态
方便数学处理
(求导和函数处理)
塑性力学基本假设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第三章金属塑性成形的力学基础第六节真实应力应变曲线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第三章金属塑性成形的力学基础第六节真实应力应变曲线
按σ1>σ2>σ3,排列, σ1=0 换算:σ1=0, σ3=p, ∈2=0, σ2=p/2
润滑(无摩擦)

1 ( 1 2 ) 2 ( 2 3 ) 2 ( 3 1 ) 2 2 3 1 p 2 p 2 2 p (0 ) ( p) ( p 0) 2 2 2 2
2、变形速度对真实应力-应变曲线的影响
速度增加→位错运动加快→ 需要更大的切应力→流动应力提高 速度增加→硬化得不到恢复→ 流动应力提高 但如果速度很大→温度效应大→ 流动应力降低
在冷变形时,温度效应显著,强化被软化所抵消,最终表现出的是: 变形速度的影响不明显,动态时的真实应力—应变曲线比静态时略高 一点,差别不大。
3 (1 2 ) 2 (2 3 ) 2 (3 1 ) 2 2 2 3 2 2 2 3 ( 3 0) (0 3 ) (3 3 ) 3 2 记录下p和∈3,按上式算出 和 ,画出 ~ 曲线。
在单向应力状态下,由于
2 3 3 1.155 3 Y p 0.866 p 3 2 可将p和∈3换算成单向压缩状态时的Y和∈,得出单向压缩时的Y~∈ 曲线
基于拉伸实验确定真实应力-应变曲线
2、真实应力-应变曲线 真实应力-应变曲线的绘制 Y- ε曲线, Y- ψ曲线:以σ- ε曲线为基础
A0 l 1 A l0
A A 0 1
P P Y (1 ) (1 ) A A0

A0 A l A 1 1 0 A0 A0 l 1
相对线应变:
基于拉伸实验确定真实应力-应变曲线
1、标称应力(名义应力、条件应力)-应变曲线
标称应力-应变曲线上的三个特征点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第三章金属塑性成形的力学基础第五节应力应变关系(本构关系)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第三章金属塑性成形的力学基础第五节应力应变关系(本构关系)

1 2 3
(1 m ) ( 2 m ) ( 3 m )
根据Levy-Mises方程
d 1 d 2 d 3 d ( 1 m ) ( 2 m ) ( 3 m )
第五节 塑形变形时的应力应变关系
塑性变形时应力与应变的关系称 为本构关系,其数学表达式称为 本构方程或物理方程。
主要内容:



5.1 弹性变形时的应力应变关系 5.2 塑性变形时应力应变关系特点 5.3 增量理论 5.4 全量理论 5.5 应力应变顺序对应规律
5.1 弹性变形时的应力应变关系
5.1 弹性变形时的应力应变关系
在弹性变形中包括改变体积的变形和改变形状的变形。前者与应力球 张量成正比,后者与应力偏张量成正比,写成张量形式:
比列及差比形式:
x y y z z x xy yz zx 1 x y y z z x xy yz zx 2G
x y

d y - d z
y z
d z - d x d z x
d x d ( x m )
d x d y d( x m y m ) d ( x y )
(d x d y )2 ( x y )2 d2
1 d ij' d ij' d ij' 1 1-2 2G d ij d ij' d ij' d m ij 2G E d 1-2 d m m E
增量理论特点:

Prandtl-Reuss理论与Levy-Mises理论 的差别在于前者考虑弹性变形而后者 不考虑 都指出了塑性应变增量与应力偏量之 间的关系 整个变形由各个瞬时变形累加而得, 能表达加载过程的历史对变形的影响, 能反映出复杂的加载情况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第三章金属塑性成形的力学基础第二节应变分析-无动画版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第三章金属塑性成形的力学基础第二节应变分析-无动画版
2 3 2 3 2 ( 1 ) ( 1 ) 1 3 2 2
四、点的应变状态与应力状态的比较
6.主应变图
主应变图是定性判断塑性变形类型的图示方法。主应变图只 可能有三种形式
广义拉伸:挤压和拉拔 广义剪切:宽板弯曲、无限长板镦粗、纯剪切和轧制板带 广义压缩:展宽的轧制和自由镦粗;
一、位移和应变
对应的各阶段的相对应变为
l1 l0 01 l0
显然
l2 l1 12 l1
l3 l2 23 l2
03 01 12 23
一、位移和应变
③对数应变为可比应变,工程应变为不可比应变。
假设将试样拉长一倍,再压缩一半,则物体的变形程 L 度相同。 拉长一倍时 压缩一半时

因此,工程应变为不可比应变。
二、应变状态和应变张量
现设变形体内任一点 a(x,y,z)应变分量为

ε 。由a引一任意方向
ij
线元ab,长度为r, 方向余弦为l,m,n。 小变形前,b可视为a点无 限接近的一点,其坐标为 (x+dx,y+dy,z+dz)
四、点的应变状态与应力状态的比较
一、位移和应变
=
+
单元体变形
=
纯切应变
+
刚体转动
切应变及刚性转动 设实际偏转角为αxy,αyx,
xy yx xy xy yx xy
1 2
xy xy z yx yz z 1 z ( yx xy ) 2
四、点的应变状态与应力状态的比较
将八面体剪应变γ8 乘以系数 ,可得等效应变(广 2 义应变、应变强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
(i,j=x,y,z)
. . z
(对称张量,9个分量,6个独立分量。)
三、张量和应力张量
应力分量图示
图1-2 平行于坐标面上应力示意图
➢ 应力的分量表示及正负符号的规定
ij xx 、 xz ……
(便于计算机应用)
i——应力作用面的外法线方向(与应力作用面的外
法线方向平行的坐标轴)
j——应力分量本身作用的方向
应力偏张量:只能使物体产生形状变化,而不能产生体积变化。 应力球张量:不能使物体产生形状变化和塑性变形,而只能产生体积变化。
xx
yx
zx
ij xy yy zy
xz
yz
zz
xx
m
yx
xy yy m
zx zy
0
m
0
m
0 0
xz
yz
zz
m
0
0
m
预备知识:
当 i=j 时为正应力
i、j同号为正(拉应力),异号为负(压应力)
当 i≠j 时为剪应力
i、j同号为正,异号为负
➢应力的坐标变换(例题讲解)*
实际应用:晶体取向、织构分析等
➢应力莫尔圆**:
二维应力莫尔圆与三维应力莫尔圆 掌握如何画、如何分析(工程力学已学,看书)
四、主应力、应力张量不变量和应力椭球面
设想并证明主应力平面(其上只有正应力,剪应力 均为零)的存在,可得应力特征方程:
3 I1 2 I2 I3 0
( 3 I1 2 I2 I3 0)
( 1)( 2)( 3) 0
应力不变量
式中
I1 x y z 1 2 3
I2
x yx
xy y
y zy
yz z
z xz
zx x
x
y
y z
z
x
2 xy
2 yz
2 zx
1 2 2 3 31
x xy xz I3 . y yz
. . z
1 2 3
➢ 讨论:
1. 可以证明,在应力空间,主应力平面是存在的; 2. 三个主平面是相互正交的; 3. 三个主应力均为实根,不可能为虚根; 4. 应力特征方程的解是唯一的; 5. 对于给定的应力状态,应力不变量也具有唯一性; 6. 应力第一不变量I1反映变形体体积变形的剧烈程
➢ 应力可以进行分解 Sn n 、n (n—normal,法向)
某截面(外法线方向为n)上的应力:
全应力(stress) 正应力(normal sress) 剪应力(shear stress)
Sn n n n x y z n x y z
或者
S
n n
ijlil j ijli
n
S
2 n
➢ 最大剪应力(maximun shear stress):
通常规定:
1 2 3
则有最大剪应力:
m
ax
1
2
3
或者: 其中:
且有:
max max{12 , 23 , 31 }
12
1
2 2
, 23
2
3 2
, 31
3
1 2
12 23 31 0
六、应力偏张量和应力球张量:
应力张量=应力偏张量+应力球张量。
2 n
(求和约定的缩写形式)
二、点的应力状态
➢ 一点的应力状态:是指通过变形体内某点的单元体所 有
截面上的应力的有无、大小、方向等情况。
➢ 一点的应力状态的描述:
数值表达:x=50MPa,xz=35MPa
图示表达:在单元体的三个正交面上标出(如图
1-2)
张量表达:
ij
x
.
xy y
xz
y
第3章 金属塑性变形的力学基础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应力分析 应变分析 平面问题和轴对称问题 屈服准则 塑性变形时应力应变关系 真实应力-应变曲线
几个基本概念
➢ 弹性(elasticity):卸载后变形可以恢复特性, 可逆性
➢ 塑性(plasticity):物体产生永久变形的能力, 不可逆性
度,与塑性变形无关;I3也与塑性变形无关;I2与塑性 变形无关。 7. 应力不变量不随坐标而改变,是点的确定性的判据。
➢ 主应力的求解(略,见彭大暑《金属塑性加工力学》教材) ➢ 主应力的图示
五、主切应力和最大切应力
➢ 主剪应力(principal shear stress):极值剪应力(不为零) 平面上作用的剪应力。主应力空间的{110}面族。
影响大(加工硬化、晶粒细化、位错密度增加、形成织构等) ➢ 变形机理:弹性变形——原子间距的变化;
塑性变形——位错运动为主 ➢ 弹塑性共存:整体变形中包含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塑性变
形的发生必先经历弹性变形;在材料加工过程中,工件的塑
性变形与工模具的弹性变形共存。
第一节 应力分析
一、外力和应力
外力(load)与内力(internal force) 外力P:施加在变形体 上的外部载荷。 内力Q:变形体抗衡外 力机械作用的体现。
应力(stress)
➢ 应力S 是内力的集度 ➢ 内力和应力均为矢量
lim S
P
A0 A
➢ 应力的单位:1Pa=1N/m2 =1.0197kgf/mm2
1MPa=106 N/m2
➢ 应力是某点A的坐标的函数,即受力体内不同点 的应力不同。
➢ 应力是某点A在坐标系中的方向余弦的函数,即 同一点不同方位的截面上的应力是不同的。
这组截面的方向余弦为:
1
lx ly lz 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4o44'
正应力
8
1 3
(1
2
3)
1 3
I1
剪应力
8
1 3
(1 2 )2 ( 2 3)2 ( 3 1)2
总应力
P8
2 8
2 8
八面体上的正应力与塑性变形无关,剪应力与塑性变形有
关。
八面体应力的求解思路:
ij (i, j x, y, z) 1, 2, 3 8,8 I1, I2
➢ 屈服(yielding):开始产生塑性变形的临界状态 ➢ 断裂(fracture):宏观裂纹产生、扩展到变形体
破断的过程
弹性、塑性变形的力学特征
➢ 可逆性:弹性变形——可逆;塑性变形——不可逆 ➢ -关系:弹性变形——线性;塑性变形——非线性 ➢ 与加载路径的关系:弹性——无关;塑性——有关 ➢ 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弹性变形——无影响;塑性变形——
y
N
l cos(N, x) cos
A
m cos(N, y) cos
x
l2 m2 1
xy
x
O yx
y
B
OA AB cos AB cosN, x AB l
OB AB cos AB cosN, y AB m
二维坐标系推广到三维坐标系
七、八面体应力和等效应力
即主应力空间的{111}等倾面上的应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