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性别认同现状的研究

合集下载

中班幼儿性别概念认知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

中班幼儿性别概念认知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

中班幼儿性别概念认知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摘要:中班是幼儿掌握性别概念并形成良好性别偏好的初始和关键时期。

近年来,幼儿性别教育日趋受到社会及家庭的重视,性别角色的形成正是幼儿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结合西安市某所幼儿园的中班幼儿性别概念认知现状,根据调查中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原因剖析,提出提升中班幼儿性别概念认知的教育建议。

以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性别认知,树立正确的性别角色观,为其日后处理性别关系奠定基础。

关键词:中班幼儿;性别;性别角色;性别概念一、中班幼儿性别概念认知现状中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1.中班幼儿性别概念认知水平不平衡且存在认知偏差从笔者的调查分析来看,中班幼儿已形成正确的性别认同,但是性别稳定性与性别恒常性认知还有待提升;幼儿对自身性别认知的正确率要高于对他人的性别认知;幼儿之间因家庭环境、性格、年龄、理解能力等不同因素导致认知差异,幼儿性别认知能力高低不一,有的幼儿能很清晰地表达男女性别从生理上的差异,有的幼儿在对他人性别认同上依旧存在困惑,不同幼儿性别概念认知存在显著差异。

受访的幼儿在性别概念认知上体现出了个体在发展水平中的不平衡。

2.中班幼儿对性别概念认知体现思维的简单性与直观性在访谈结果整理中发现,幼儿对性别概念认知较为浅薄,他们的解释仅停留在表面,难以从事件的内在层面分析原因。

例如在测查性别认同中,幼儿都能作出辨别自己或他人性别,但问起缘由,他们只能从外貌、发型等外显条件作出解释,他们难以从生理属性来解释性别不同的原因。

在提问“为什么你长大后不能变成男孩子?”,幼儿的回答仅有明显主观色彩,多数幼儿会依据个人的想象或情绪来判断。

这与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也有直接关系。

3.中班幼儿未形成完整性别恒常性认知,对性别角色存在刻板印象研究结果表明,中班幼儿在这一时期,性别恒常性认知开始发展:大部分幼儿开始意识到一个人不论外在发生何种变化,其性别都保持一致,但当改变他人的外部双特征条件时,幼儿会出现严重理解偏差。

3-6岁幼儿性别意识发展特点的研究

3-6岁幼儿性别意识发展特点的研究

摘要3-6岁是幼儿性别意识发展的关键期,能否正确理解并形成良好的性别意识关系到个体一生的性别角色发展。

当现如今社会上出现这样一种现象,男孩越来越没有男孩的样子,女孩越来越没有女孩的样子,对此还存在着很多的争论。

本次研究以手绘的图片为载体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进行实验,随机抽取了黄岛区10所幼儿园中的160名幼儿进行实验,其中3岁、4岁、5岁、6岁幼儿各40名。

通过对幼儿进行性别意识、性别认同能力和性别稳定性三个维度的实验,得出以下结论:(1)在幼儿的性别意识发展中,存在年龄特点。

3岁幼儿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性别认同能力,基本能够辨别男女两性的不同,4-6岁幼儿对性别同一性的认知发展基本处于同一个水平,即能够达到对性别同一性的完全认知。

3-4岁时,大部分幼儿已经具备了性别稳定性,但是这种能力还不太稳定,容易受到外界的暗示而改变自己的看法。

到了5-6岁,幼儿的性别稳定性已经发展的很好了,不会再轻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而性别恒常性是幼儿从5岁开始获得的,3-4岁的幼儿还不能具备准确的性别恒常性,甚至有倒退现象。

5岁时幼儿性别恒常性迅速发展,6岁时性别恒常性趋于稳定,达到成熟。

(2)在幼儿的性别意识发展中,不存在明显的性别特点因此,在促进幼儿性别意识发展的过程中,要注意到不同年龄段幼儿性别意识发展的特点。

针对不同年龄幼儿性别意识发展的特点,来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从而提高幼儿的性别意识。

关键词:幼儿性别认同;幼儿性别稳定性;幼儿性别恒常性Abstract3-6 years old is the key period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gender consciousness, whether or not to correctly grasp the formation of a good gender awareness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gender roles in life, but also to a certain extent affect the happiness of life. There is still a lot of debate about the phenomenon of boys becoming less boys and girls becoming less girls. This study used hand-drawn pictures as a carrier to experiment with children of different ages, and randomly selected 160 children from 10 kindergartens in Huangdao District to carry out the experiment, including 40 children aged 3,4,5 and 6 years each. Through the experiment of three dimensions of gender awareness, gender identity ability and gender stability,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drawn:(1) Age characteristics exist in the development of young children's gender awareness.Three-year-old children already have the preliminary gender identity ability, basically can distinguish the gender difference between men and women ,4-6-year-old children's cognitive development of gender identity is basically at the same level, that is, can achieve a complete understanding of gender identity. At age 3-4, most young children already have gender stability, knowing that their gender will not change with the environment and time, but this ability is not very stable, easy to be implied by the outside world to change their views. By the age of 5-6, the child's gender stability has developed very well, will no longer be easily affected by the outside world. and gender constancy is acquired by young children from the age of 5, and children aged 3-4 years can not have accurate gender constancy or even retrogression. At the age of 5, children's gender constancy develops rapidly, and at the age of 6, gender constancy tends to stabilize and reach maturity.(2)There are no obvious gender characteristics in the development of young children's gender awarenessTherefore,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gender awareness,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gender awareness in different age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gender awareness in different ages, the corresponding education plan is formulated to improve children's gender awareness.Keywords: Sex identity of young children; Sex stability of young children; Sex constancy of young children目录引言 (1)一、问题提出 (1)二、研究意义 (1)(一)理论意义 (1)(二)实践意义 (1)三、文献综述 (2)(一)概念界定 (2)(二)相关研究综述 (2)四、研究计划 (4)(一)研究目的 (4)(二)研究内容 (4)(三)研究对象 (4)(四)研究工具 (4)(五)研究方法 (5)一、幼儿性别意识发展特点的研究结果 (5)(一)3-6岁幼儿性别意识发展的年龄特点 (5)(二)3-6岁幼儿性别意识发展的性别特点 (8)(三)幼儿获得性别意识相关知识的途径 (9)二、影响幼儿性别意识发展的因素 (10)(一)幼儿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 (10)1. 受到成熟的限制 (11)2. 经验对幼儿性别意识发展的影响 (11)(二)家长对幼儿进行性别教育的意识薄弱 (11)(三)幼儿园性别教育不足 (12)三、促进幼儿性别意识发展的建议 (13)(一)适当进行教育 (13)(二)加强对家长的专业理论指导 (15)(三)增强教师对幼儿性别意识发展的重视程度 (15)结语 (17)参考文献 (18)致谢 (19)附录一:实验材料 (20)附录二:《幼儿性别意识发展访谈提纲》 (21)附录三:实验打分表 (22)引言一、问题提出3-6岁是幼儿性别意识发展的关键期,对这一时期幼儿性别意识发展的特点,国内外研究者做了大量的研究。

幼儿性别角色教育的问题研究

幼儿性别角色教育的问题研究

幼儿性别角色教育的问题研究【摘要】幼儿性别角色教育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

本文首先从性别角色的形成入手,探讨了幼儿性别角色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通过分析影响幼儿性别角色教育的因素,提出了改进幼儿性别角色教育的建议。

进一步强调了幼儿性别角色教育的重要性,并对未来研究的方向进行展望。

最后对研究的结论进行了总结,强调了对幼儿性别角色教育问题的深入研究的必要性。

本文旨在引起社会对幼儿性别角色教育的重视,为保障幼儿全面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关键词:幼儿、性别角色教育、形成、现状、问题、影响因素、建议、重要性、未来研究、结论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幼儿性别角色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性别平等、性别认同等重要议题。

在当今社会,性别角色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为性别角色对于幼儿的性别认知和性别身份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随着社会发展和性别意识的提高,人们对于幼儿性别角色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

性别不再仅仅是生理上的区别,而是涉及到个体在社会中的定位、角色和责任。

对幼儿进行性别角色教育,不仅可以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性别身份,还可以促进性别平等意识的培养。

幼儿性别角色教育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如传统性别观念的束缚、教育资源的不平衡等。

有必要对幼儿性别角色教育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以促进幼儿性别角色教育的健康发展。

1.2 研究意义幼儿性别角色教育一直是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其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幼儿阶段是性别角色认知和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对幼儿进行性别角色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性别身份,建立积极的性别角色认知,有助于塑造健康的性别身份认同。

性别角色教育不仅对幼儿个体的发展成长具有积极影响,也对社会整体的性别平等和性别意识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性别角色教育的研究可以帮助家庭、幼儿园和学校等教育机构更好地开展性别平等教育工作,指导教育者在实践中科学有效地进行性别角色教育,促进性别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幼儿园性别教育的评估与研究

幼儿园性别教育的评估与研究

幼儿园性别教育的评估与研究一、背景介绍幼儿园性别教育旨在帮助孩子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性别身份,并尊重他人的性别身份,从而促进他们在社会性别角色发展中的健康成长。

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性别教育不仅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也对他们今后的社会适应能力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评估和研究幼儿园性别教育的实施情况和效果,对于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保障孩子的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评估指标1.幼儿对性别的认知:评估幼儿是否已经意识到自己和别人的性别,以及对不同性别的人和事物有什么认知和看法。

例如,幼儿能否正确辨别男女厕所、同性恋家庭和异性恋家庭、男女性别角色分工等。

2.性别认同感:评估幼儿对自己的性别是否有明确的认同感,并了解他们对性别角色的认知和态度。

例如,幼儿是否会在玩具、衣服、角色扮演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偏好或限制。

3.性别角色扮演:评估幼儿在玩耍、表演等活动中是否参与性别角色扮演,以及如何表现出和自己性别相符合或不符合的行为。

例如,幼儿是否愿意扮演异性的角色,或者是否会拒绝与异性的角色进行互动。

4.性别平等意识:评估幼儿是否具备性别平等意识,包括尊重不同性别的个体、拒绝性别歧视、反对性别暴力等。

例如,幼儿是否能够认识到女性在工作、学习和社交等方面的能力和重要性,以及男女在担任家庭角色方面的平等性。

5.家校合作:评估幼儿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合作情况,包括是否已经建立和睦、有效的家校沟通渠道,并了解家长在性别教育方面的态度和观念。

例如,学校是否定期组织家校互动活动或研讨会,鼓励家长参与幼儿性别教育。

三、评估方法1.问卷调查:以幼儿园老师、家长和幼儿为调查对象,通过有针对性的问卷,了解他们对性别教育的认知、态度和评价。

2.观察记录:通过日常观察、课程观察等方式,记录幼儿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和表现,来评估他们的性别认知、角色扮演和性别平等意识等。

3.案例研究:通过深入挖掘个别孩子的性别发展过程和家庭环境等背景,来分析幼儿性别教育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探究可能的改进措施。

《2024年角色游戏中幼儿性别角色认同和教师介入的研究——基于性别双向化理论的视角》范文

《2024年角色游戏中幼儿性别角色认同和教师介入的研究——基于性别双向化理论的视角》范文

《角色游戏中幼儿性别角色认同和教师介入的研究——基于性别双向化理论的视角》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对性别认知的深入理解,性别角色认同问题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在幼儿教育中,角色游戏作为儿童早期发展的重要活动之一,对幼儿性别角色认同的形成具有深远影响。

然而,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幼儿性别角色认同的引导和教育往往存在一定的问题。

因此,本文将从性别双向化理论的视角出发,探讨角色游戏中幼儿性别角色认同的现状、问题及教师介入的策略。

二、角色游戏中幼儿性别角色认同的现状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模仿、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来体验社会生活。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逐渐形成对性别角色的认知。

然而,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幼儿在性别角色认同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方面,部分幼儿过于固守传统的性别角色观念,认为男孩应该喜欢玩具车、打仗游戏等“男性化”的活动,女孩则应该喜欢娃娃、做饭等“女性化”的活动。

另一方面,一些幼儿在性别角色认同上存在困惑和迷茫,无法明确自己的性别角色定位。

三、性别双向化理论性别双向化理论认为,性别认同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可以随着环境和个体经历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这一理论强调了性别角色的多样性和流动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幼儿的性别角色认同。

在性别双向化理论的视角下,幼儿应当被鼓励尝试各种类型的活动,以形成自己独特的性别认同。

四、教师介入的角色与策略教师在引导幼儿形成正确性别角色认同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首先,教师应当树立性别平等的观念,尊重每个幼儿的个性和兴趣爱好,避免将固定的性别角色观念强加给幼儿。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多样化的角色游戏活动,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类型的社会角色,以促进其性别角色的多元化发展。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合作,共同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利于其性别角色认同发展的环境。

五、教师介入的策略实践1. 营造宽松的班级氛围:教师应努力营造一个尊重差异、鼓励探索的班级氛围,使幼儿在游戏中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心理发展中的性别认同研究

心理发展中的性别认同研究

心理发展中的性别认同研究性别认同是指个体对自己属于男性还是女性的主观感受和意识,它是人们对自身性别角色的认同与适应的过程。

性别认同研究一直是心理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它对于理解个体的性别认知、性别差异以及性别角色的形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儿童时期到青少年期的不同阶段,探讨心理发展中的性别认同研究。

一、儿童时期的性别认同研究儿童时期是性别认同形成的关键阶段,儿童对自己和他人的性别开始有较为清晰的认意识。

早期的研究发现,3-7岁的儿童常常以生理特征为依据判断性别,例如男孩认为长发的人是女孩,穿裙子的人是女孩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开始更加关注性别角色,即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性别期望表现。

研究发现,5-7岁的儿童通常对性别角色具有明确的认知,并且开始采取社会中所认可的性别行为。

二、青少年时期的性别认同研究青少年时期是性别认同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重要时间段。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开始对自己的性别身份、性别角色以及与异性和同性的关系产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反省。

研究表明,青少年时期的性别认同不仅受到基因和生理发育的影响,还受到社会文化环境和个体的心理特征的作用。

三、性别认同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随着社会对于性别认同的重视,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探讨性别认同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有研究发现,性别认同的不一致和不稳定与心理健康问题存在一定的关联。

例如,对于性别认同不一致的青少年来说,他们可能面临着较高的抑郁、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

因此,性别认同相关的心理问题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以促进个体健康的心理发展。

四、性别认同的个体差异研究性别认同的形成和发展是个体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

研究发现,性别认同的形成受到家庭环境、同伴关系以及学校教育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同时,个体的性格、价值观和自我概念也会对性别认同产生影响。

因此,深入理解个体差异对于有效推动性别认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性别认同的跨文化研究性别认同是一个跨文化的心理现象。

小班幼儿性别认同的教育现状研究

小班幼儿性别认同的教育现状研究

小班幼儿性别认同的教育现状研究当前社会对于性别认同的教育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这其中包括了小班幼儿的性别认同问题。

研究发现,小班幼儿的性别认同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

首先,小班幼儿对于性别的认知崇尚于二元性别思维,即只存在男性和女性两种性别。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常常会在某些行为和职业上给予男女不同的性别刻板印象,这引导了小班幼儿固有的二元性别思维。

教师对性别的差异性研究不足,以感性认识调整教学,导致其在性别意识启蒙的关键时期出现了错误的标签和识别方法。

其次,小班幼儿的性别角色认同受到政治、文化、宗教、教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某些文化和宗教背景下,男女性别角色分工、性别行为准则、性别态度等有所不同,而这种认知和态度会对小班幼儿的性别认同和性别表现形成强大的影响。

因此,应该重视各种文化因素和社会背景对于性别教育的影响,并采取适合不同文化和国情的性别教育方式。

再者,小班幼儿的性别认同常常会受到社会和家庭环境的影响。

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和家庭结构的多样化,使得小班幼儿的性别认同和性别角色表现也变得多样化。

有些家庭中,父母会明确地强调性别差异性,而有些家庭中则会采取完全开放、自由的教育方式。

这种家庭环境的影响使得小班幼儿的性别认同变得复杂和多变,需要教育者采取差异化的教育方法。

针对以上问题,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促进小班幼儿的性别认同教育。

首先,应该引导教师摆脱自身的性别偏见和固有的性别认知,确保教育过程中不给予不合理的性别标签、刻板印象和差别化的行为要求。

其次,应该采取多元化的性别教育策略,包括性别差异教育和性别平等教育。

在性别差异教育中,应该根据小班幼儿的不同生理和心理发展阶段,引导其了解和认知男女性别差异,但同时应该强调性别差异不应该成为强制的行为标准。

在性别平等教育中,应该强调男女平等,并鼓励小班幼儿在不同领域发挥其个人才华和能力。

总之,要解决小班幼儿性别认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教育者对于性别认知和性别角色认同的教育有清晰的认识和深入的研究,同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教育策略,引导小班幼儿在性别认同问题上发展健康的性别认知和性别角色恰当表达。

幼儿性别角色教育的问题研究

幼儿性别角色教育的问题研究

幼儿性别角色教育的问题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当前社会中,幼儿性别角色教育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进步,人们对幼儿性别角色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

幼儿性别角色教育的问题仍然存在诸多挑战和困扰。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往往受到来自家庭、学校、媒体等多方面的影响,导致其性别角色认知存在偏差或固化。

这种现象不仅影响幼儿个体的发展,也可能对整个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在幼儿教育的实践中,性别角色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传统的性别观念和角色刻板印象仍然存在,影响着幼儿性别角色认知的形成和发展;性别歧视和性别偏见现象时有发生,给幼儿的性别角色教育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对幼儿性别角色教育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幼儿性别角色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可以为今后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也可以促进幼儿性别角色教育的发展和进步,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塑造提供更好的保障。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幼儿性别角色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幼儿性别角色认知的因素,总结幼儿性别角色教育的方法和策略,归纳幼儿性别角色教育的实践案例,探讨性别角色教育与幼儿发展的关系。

通过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幼儿性别角色教育的重要性,指导未来的研究方向,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为提升幼儿性别角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希望通过本研究,可以为幼儿性别角色教育的改进和创新提供参考,推动幼儿教育领域的发展,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1.3 研究意义幼儿性别角色教育是当前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个话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性别角色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重要认知模式,对其后续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性别认同都具有深远影响。

通过对幼儿性别角色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可以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性别认知,促进其健康成长。

幼儿性别角色教育的意义还在于促进性别平等和社会公正。

在当今社会,性别歧视和性别刻板印象仍然存在,通过对幼儿进行性别角色教育,可以帮助他们认识到男女平等、性别多样的重要性,从小培养他们独立、自信、包容的性别观念,为构建一个更加平等和和谐的社会奠定基础。

儿童性别认同的形成与发展研究综述

儿童性别认同的形成与发展研究综述

儿童性别认同的形成与发展研究综述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性别认同起着重要作用。

性别认同是个体对自己是男性还是女性的认知和体验,是社会性别角色形成的基础。

本文将综述儿童性别认同的形成与发展的研究,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

一、性别认同的形成儿童性别认同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涉及到生物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体经验的相互作用。

研究表明,生物因素在性别认同的形成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婴儿期的性别差异和性别角色行为的发展。

社会因素则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文化等环境对儿童的性别认同产生影响。

个体经验的影响则来自于儿童自身的性别认同体验和认知发展。

二、影响儿童性别认同的因素1. 家庭因素:家庭是儿童性别认同的重要环境。

父母对儿童的性别角色期望和性别角色行为的引导会对儿童的性别认同产生影响。

研究发现,父母对性别认同的支持和性别相关的教育方式,能够促进儿童性别认同的形成。

2. 学校因素:学校是儿童性别认同形成的重要社会环境。

教育者对性别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教育内容的性别差异化,能够影响儿童性别认同的发展。

3. 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对儿童性别认同的塑造起着重要作用。

性别刻板印象的传递和社会对性别角色的期望,会影响儿童的性别认同发展。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性别认同差异也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三、性别认同的发展过程性别认同的发展过程中,儿童会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性别身份,并开始表达对自身性别身份的认同。

在幼儿期,儿童开始对性别进行分类,能够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性别身份。

在青少年期,性别认同的巩固与性别角色的接纳与实践密切相关。

四、异常性别认同的研究在性别认同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异常情况,其中最常见的是性别认同紊乱。

性别认同紊乱是指儿童对自己的性别身份产生困惑或不适。

研究发现,性别认同紊乱可能与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多重因素有关。

总结:本文综述了儿童性别认同的形成与发展的研究。

性别认同是个体对自己性别身份的认知和体验,是社会性别角色形成的基础。

幼儿性别角色教育的问题研究

幼儿性别角色教育的问题研究

幼儿性别角色教育的问题研究【摘要】幼儿性别角色教育是指对幼儿进行性别角色认知、态度和行为的培养。

影响因素包括家庭、社会、学校等环境。

目前幼儿性别角色教育存在性别刻板印象强化、性别歧视等问题。

改进策略包括加强教师培训、推动家庭教育等。

幼儿性别角色教育的重要性在于促进性别平等、培养健康性别观念。

未来应加强跨学科合作、关注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研究。

结论可总结为幼儿性别角色教育有待进一步规范与完善,以促进社会性别平等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性别角色教育,定义,影响因素,现状,存在问题,改进策略,重要性,未来研究,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幼儿性别角色教育是指通过各种方式,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对幼儿进行性别角色的认知、认同和表现的教育过程。

性别角色是指社会对男性和女性所赋予的行为、性格、兴趣等方面的期望和要求。

幼儿时期是性别角色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性别角色教育的重要阶段。

研究背景部分主要介绍幼儿性别角色教育的相关背景信息,包括性别角色认知的发展和影响因素、儿童性别角色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当前社会对性别角色教育的关注程度。

了解幼儿性别角色教育的背景,有助于深入研究幼儿性别角色教育的定义、影响因素、现状以及改进策略,为完善幼儿性别角色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针对幼儿性别角色教育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有助于促进儿童性别认知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性别平等意识的提升。

部分将深入探讨上述问题,为全面理解幼儿性别角色教育奠定基础。

1.2 研究意义幼儿性别角色教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性别角色在幼儿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幼儿的性别认同、自我认知、行为方式等方面都有影响。

通过性别角色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性别认知,促进其性别角色身份的健康发展。

性别角色教育对于幼儿的社会化过程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性别角色教育可以帮助幼儿正确理解社会中的性别差异,以及如何在这种差异中合理地定位自己。

这对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情绪管理能力等方面都有积极的影响。

幼儿园性别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

幼儿园性别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

幼儿园性别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观念的改变,性别教育在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性逐渐受到广泛。

幼儿园作为个体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性别教育的开展对于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

然而,当前我国幼儿园性别教育的现状并不乐观,存在诸多问题。

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幼儿园性别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为改进幼儿园性别教育提供参考。

性别教育是指根据性别特征和差异,有针对性地引导个体发展自身潜能的教育。

在幼儿园阶段,孩子们开始形成自我意识和社交技能,这一阶段的性别教育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具有关键作用。

良好的幼儿园性别教育可以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学会尊重自己和他人,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社交技能和自信心。

然而,当前我国幼儿园性别教育存在教育内容不全面、教育方式单教师缺乏专业培训等问题,亟待改进和完善。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对幼儿园教师、家长和儿童进行了调查。

问卷调查主要收集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对幼儿园性别教育的看法、态度和经验等方面的数据。

访谈则主要针对幼儿园儿童,了解他们对性别教育的认知和感受。

本研究还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以了解幼儿园性别教育的相关研究现状和进展。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幼儿园在开展性别教育时,主要男女生理差异和基本礼仪方面的内容,缺乏引导孩子们了解社会性别角色、性别平等和尊重等方面的内容。

这种教育内容的不全面可能导致孩子们在面对性别问题时缺乏全面的认识和思考。

调查发现,幼儿园性别教育的方式主要以传统讲授为主,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

这种单向的教育方式容易使孩子们产生厌倦情绪,影响教育效果。

调查结果显示,幼儿园教师普遍缺乏性别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很少接受过专门的培训。

这使得教师在开展性别教育时往往力不从心,无法有效地引导孩子们正确认识性别问题。

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当前我国幼儿园性别教育存在教育内容不全面、教育方式单教师缺乏专业培训等问题。

为了改进幼儿园性别教育的现状,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幼儿园应将性别教育纳入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孩子们的性别平等意识。

关于3——4岁幼儿性别认同的调查

关于3——4岁幼儿性别认同的调查

关于3——4岁幼儿性别认同的调查关于3——4岁幼儿性别认同的调查摘要:性别认同是对一个人在基本生物学的特征上属于男性或者女性的认知和接受,即理解解性别。

包括正确使用性别标签,理解性别的稳定性。

社会成员公认的适合与男性或女性的动机、价值、行为方式和性格特征等,反映了文化或亚文化对不同性别的成员行为适当性的期望。

在长沙师范附属幼儿园小五班的调查发现,幼儿在性别认同的过程中出现了两种情况:一是有部分幼儿未能分清自己的性别或是对自己的性别认识模糊不清;二是部分幼儿产生异于自己性别的态度、情感、行为方式等。

小班幼儿处于性别认同的重要时期,幼儿很可能因为性别认同偏差导致他们不能健康成长,所以应该引起教育界与所有的家长的重视。

关键词:幼儿、性别认同、性别认同偏差、性别认同教育一、引言性别认同有两个方面的定义:一个是以性生理为依据,科尔伯格认为,性别认同指个体对自己性别状态的认识、理解或自我意识;一个是以社会性别为依据,海登认为,性别角色认同意指个人认同他或她自己的性别群体的理想的心理结构,它具体表现在适合个人性别的行为、态度、情感上。

其他学者对性别认同也有一些观点,林崇德认为性别认同是对一个人在基本生物学特征上属于男或者女的认知和接受,及理解性别,主要是从生物学与心理学的角度来阐述。

包括能够正确的使用性别标签,理解性别的稳定性,理解性别的坚定性,理解性别的发生基础。

性别角色认同是对一个人具有男子气与女子气的直觉与信念。

认同是精神分析理论的术语,指一个人接受并内化另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信念的过程。

性别认同的发展大多数是从2-2.5岁开始,3到4岁幼儿是形成性别认同的关键期,但是3到5岁地幼儿还不能理解性别的坚定性。

我在长沙师范附属幼儿园实习时观察发现,大多数幼儿能够分清自己的性别,并且能够做出符合自己性别的行为动作,但仍然有一部分幼儿尚不能分清自己的性别,或是对性别的概念模糊不清,又或者对自己性别的认识不够坚定,容易受人暗示。

幼儿园性教育的实践与反思 幼儿园性教育

幼儿园性教育的实践与反思 幼儿园性教育

幼儿园性教育是指幼儿园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对幼儿进行性别角色、性别意识和性别认知等方面的教育。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观念的更新,幼儿园性教育也逐渐成为教育界和家长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探讨幼儿园性教育的实践与反思,旨在通过对幼儿园性教育的实践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对其进行深刻的反思与探讨。

一、幼儿园性教育的现状(一)性别角色刻板印象普遍存在在幼儿园中,很多教师和家长依然存在着对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认为男孩应该勇敢、强壮,女孩应该文静、温柔,导致了对幼儿的性别角色认知产生了偏颇。

(二)性别歧视意识有待消除在一些幼儿园中,仍然存在着对某一性别的偏爱或偏见,导致性别歧视意识的存在。

在玩耍中可能会出现男孩子被允许大胆活泼,而女孩子被要求保持文静的现象。

(三)性教育知识不足部分幼儿园教师对性教育知识了解不足,对于如何向幼儿进行性教育也产生了困惑,导致在日常教学中忽略了对幼儿性别意识的培养。

二、幼儿园性教育的实践(一)建立性别平等意识应当通过各种方式向幼儿传达性别平等的理念,打破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引导幼儿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和活动。

(二)打破性别歧视行为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应当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不做出对某一性别的偏爱或偏见,避免给幼儿带来性别歧视的心理暗示。

(三)注重性教育知识的培养教师应不断学习和更新性教育知识,提高对幼儿性教育的专业素养,同时适时、得体地向幼儿传递性教育知识,帮助幼儿正确、健康地认知自己的性别和生理发育。

三、幼儿园性教育的反思(一)意识形态的影响在幼儿园性教育中,由于教师的个人意识形态和生活经验的影响,很容易在意识形态上出现扭曲,导致对幼儿性别角色的认知产生了偏差。

(二)教师个人素养的影响一些教师在性教育方面的个人素养不足,导致了他们在日常教学中对性教育知识的忽视,甚至在言行举止中带给幼儿错误的性别观念。

(三)家庭教育观念的传递一些家庭对于性教育的观念和传统习俗仍然存在偏差,这就需要幼儿园在性教育方面进行引导和教育,打破过时的性别认知观念。

幼儿性别角色发展研究报告

幼儿性别角色发展研究报告

幼儿性别角色发展研究报告
幼儿性别角色发展是指幼儿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性别认知和性别行为模式。

性别角色是指社会对于男性和女性所预期的行为、特质和角色模式。

幼儿性别角色发展研究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性别认知发展:幼儿在3-4岁左右开始认识到自己的性别,并逐渐理解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差异,包括外貌、兴趣、能力等方面的差异。

2. 性别行为模仿:幼儿通过观察和模仿父母、同伴和媒体中的性别行为,逐渐学习到男性和女性在行为上的差异,例如玩具选择、游戏方式和社交行为等。

3. 性别规范塑造:社会文化因素对于幼儿性别角色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中存在的性别规范会对幼儿的行为和期望产生影响,进而塑造他们的性别角色。

4. 性别身份认同:幼儿在3-5岁时开始形成自己的性别身份认同,逐渐认可并接受自己所属的性别。

研究表明,幼儿性别角色发展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物学、社会化环境、家庭教养方式和同伴关系等。

在性别角色发展过程中,家庭和教育机构的支持和引导对于幼儿的性别角色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报告的结论部分可以包括:
1. 幼儿在3-5岁时开始出现性别认知的发展,能够区分男性和女性的特征和行为。

2. 幼儿在性别角色发展中主要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性别行为模式。

3. 家庭和社会环境中的性别规范对于幼儿性别角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4. 幼儿的性别身份认同在3-5岁时逐渐形成,并且会受到家庭和环境的影响。

总之,幼儿性别角色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进一步的研究可以探索影响幼儿性别角色发展的具体因素,并提出相关的教育和家庭指导策略。

学前儿童性别教育的研究现状及其启示

学前儿童性别教育的研究现状及其启示

学前儿童性别教育的研究现状及其启示学前儿童性别教育的研究现状及其启示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性别平等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议题。

性别教育作为性别平等的一部分,从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学前儿童性别教育作为性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儿童的性别认知、性别角色建构和性别平等意识的养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学前儿童性别教育的研究现状,分析现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启示。

一、学前儿童性别教育的研究现状1.性别认知发展学前儿童的性别认知发展主要包括性别辨别、性别一致性和性别稳定性三个阶段。

研究发现,学前儿童通常在三岁左右能够辨别出自己和他人的性别,但在性别一致性和性别稳定性的理解上存在一定差异。

2.性别角色建构学前儿童在性别角色建构方面受到了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家庭和学校是学前儿童性别角色建构的两个重要环境。

家庭中,父母的性别认知、性别角色分工等对儿童的性别角色建构具有重要影响。

学校中,老师性别角色的塑造和教育活动的开展对儿童的性别角色建构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3.性别平等教育学前儿童性别平等教育旨在促进性别平等意识和性别平等行为的养成。

研究发现,目前学前儿童性别平等教育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性别的无意识偏见和社会对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上。

这些问题导致了性别平等意识的缺乏,影响了性别平等教育的有效实施。

二、现有问题分析1.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学前儿童在社会环境中不可避免地接触到了性别角色刻板印象,这些刻板印象限制了儿童对性别的理解和自我定位。

例如,男孩被灌输着强壮、勇敢的形象,女孩则被期望温柔、依赖的特质。

2.性别意识培养不足许多学前教师存在性别意识培养不足的问题,他们对于性别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于学前儿童性别认知的发展规律了解不深,导致性别教育内容和方法的不合理。

3.教师性别偏见部分学前教师存在性别偏见,对学生的性别表现给予了特定评价,从而对学生形成了固定的性别角色期望。

这种偏见会影响学前儿童的性别认同和自尊心的建立。

幼儿性别角色研究

幼儿性别角色研究

幼儿性别角色研究在当今社会,幼儿性别角色研究已经成为心理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等多个学科的重要点。

对于幼儿性别角色的认知和理解,不仅有助于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引导幼儿健康成长,也有助于促进社会性别平等与和谐。

本文将从幼儿性别角色研究的历史背景、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讨论和结论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研究背景幼儿性别角色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自那时以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这一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目前,幼儿性别角色研究已经成为发展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探讨的主题包括幼儿性别角色的认知、发展过程和影响因素等。

二、研究方法在幼儿性别角色研究中,研究者通常采用多种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

问卷调查主要用于收集儿童对于性别角色的认知和态度,访谈则能更深入了解儿童对于性别角色的理解,而观察法则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儿童在实际生活中的行为表现。

这些方法在不同的研究中被广泛采用,为幼儿性别角色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研究结果幼儿性别角色研究揭示了多个重要发现。

首先,研究发现幼儿对于性别角色的认知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例如,许多男孩在早期就表现出对于男性角色的偏好,而女孩则更倾向于选择女性角色。

其次,研究还发现幼儿对于性别角色的认知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对于性别角色的认知和行为表现也会发生变化。

四、讨论对于幼儿性别角色研究的结果,我们应该进行解释、分析和对比。

首先,幼儿对于性别角色的认知和态度可能受到基因、环境和心理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这需要我们在未来的研究中进一步探讨。

其次,我们需要幼儿性别角色发展的连续性,了解从婴儿期到幼儿期的过渡和发展。

此外,还可以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幼儿性别角色的表现和差异,以揭示文化因素对幼儿性别角色发展的影响。

同时,我们还应该认识到当前研究的局限性,例如样本的代表性、研究方法的可靠性和结论的可推广性等问题。

这些都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加以改进和完善。

儿童发展中的性别认同问题与解决策略

儿童发展中的性别认同问题与解决策略

儿童发展中的性别认同问题与解决策略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性别认同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发展领域。

性别认同可以理解为个体对自己的性别身份的感受和理解。

对于儿童来说,性别认同的形成与巩固对于他们的身心发展、社交关系以及自我认知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然而,儿童发展中的性别认同问题也存在一些困惑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性别认同问题并提供解决策略。

一、性别认同问题的现象及原因1.儿童性别认同的形成过程儿童的性别认同形成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儿童早期(2-3岁)和儿童晚期(4-6岁)。

在早期阶段,儿童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性别,并开始通过模仿家庭成员和同伴的行为来学习性别角色。

在晚期阶段,儿童会更加稳定地形成对自己性别的认同,并认可自己所属的性别群体。

2.性别认同问题的表现在性别认同形成的过程中,部分儿童可能会出现性别认同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1)性别不一致:儿童对自己的性别身份出现困惑,对原生性别产生怀疑或不符合社会对应的性别指导行为。

(2)性别角色刻板化:儿童对性别角色有刻板的认知,认为男孩应该做某些事情,女孩则应该做另外一些事情。

(3)性别歧视:儿童出现对异性的偏见和歧视,如认为某些性别的玩具或活动只适合特定性别。

3.性别认同问题的原因性别认同问题的产生是多重原因的综合结果。

可能的原因包括但不限于:(1)家庭环境:家庭对性别角色的刻板期望和性别歧视言论对儿童的性别认同产生影响。

(2)社会影响:社会文化中对性别角色的刻板要求和期望,以及同伴之间的沟通互动对儿童性别认同产生影响。

(3)媒体影响:电视、网络等媒体中呈现的性别刻板形象和性别角色刻画也会对儿童的性别认同产生影响。

二、儿童性别认同问题的解决策略1.家庭教育家长在帮助儿童解决性别认同问题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家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引导和支持儿童的性别认同发展:(1)提供平等的机会:家长应该为儿童提供公平的机会来接触不同领域的活动,消除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

(2)开放的对话:家长应鼓励儿童对性别话题进行提问或讨论,尊重和接纳儿童的观点,并提供合适的解释和引导。

幼儿园中的幼儿性别意识教育研究

幼儿园中的幼儿性别意识教育研究

幼儿园中的幼儿性别意识教育研究幼儿园是孩子们最初接触社会的地方,性别意识的培养在幼儿园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中的幼儿性别意识教育,并介绍一些有效的教育方法。

一、性别意识的培养背景幼儿性别意识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结果,包括社会文化、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等。

性别意识是指幼儿根据自己和他人的生理性别特点,区分男女并形成对自己和他人性别的认同和观念。

性别意识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关系到他们的身心健康以及社交能力的培养。

二、幼儿性别意识教育的现状尽管幼儿性别意识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但实际情况却不尽如人意。

在一些幼儿园中,对性别教育的重视不够,教育内容单一,往往只停留在男生穿蓝色衣服,女生穿粉色衣服的表面上,缺乏深入的探讨和培养。

三、幼儿性别意识教育的重要性1. 形成性别平等观念:幼儿性别意识教育应当培养孩子们的性别平等观念,让他们明白男女平等、没有性别优劣之分。

2. 培养自尊心和自信心:通过性别意识教育,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

3. 培养人际交往能力:性别教育有助于幼儿学会与异性合作、交往,培养友善、合作的品质。

四、幼儿性别意识教育的具体方法1. 设计多样化的活动:结合幼儿园日常活动,提供丰富多样的性别意识教育活动,如角色扮演、游戏、绘画等。

2. 引导正面性别认同:尊重幼儿自由选择的权利,鼓励男女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和角色,避免将某些活动和角色限制在男性或女性。

3. 提供性别平等的教育环境:营造平等的教育环境,避免性别歧视和刻板印象的存在,倡导男女之间的合作和互助。

4. 教师榜样引领:教师作为孩子们的引路人,应当注重自身的言谈举止,避免对性别有偏见和刻板印象的言辞和行为。

五、幼儿性别意识教育的效果评估在幼儿性别意识教育中,效果评估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通过观察和评估,可以掌握幼儿性别意识的发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综上所述,幼儿园中的幼儿性别意识教育对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儿童在三到六岁阶段的性别认同和性别角色

儿童在三到六岁阶段的性别认同和性别角色
相对稳定性
三到六岁儿童的性别认同处于发展阶段,但已经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他们能 够明确表达自己的性别认同。
可变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环境的变化,儿童的性别认同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需要 给予儿童足够的支持和引导,以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积极的性别认同。
03
三到六岁儿童性别角色的 塑造
家庭对性别角色的影响
儿童在三到六岁阶 段的性别认同和性 别角色
目 录
• 儿童性别认同和性别角色的定义 • 三到六岁儿童性别认同的发展 • 三到六岁儿童性别角色的塑造 • 性别认同和性别角色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 如何培养健康的性别认同和性别角色 • 研究方法和未来展望
01
儿童性别认同和性别角色 的定义
性别认同的定义
媒体对性别角色的影响
广告与媒体形象
媒体中的广告和形象塑造往往强化传 统的性别角色定位。家长应注意筛选 孩子接触的媒体内容,避免过度暴露 于强调性别刻板印象的广告和节目。
媒体内容的影响
孩子通过观看动画片、电视剧等媒体 内容,会接触到不同的性别角色形象 。家长应引导孩子正确理解媒体内容 中的性别角色,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 独立思考能力。
对学业成绩的影响
性别认同和性别角色对儿童学业成绩也有一定影响。
在某些文化背景下,男孩和女孩在学业上被赋予不同的期望和要求,这可能导致男 孩在数学和科学方面表现更好,而女孩在语言和文学方面表现更佳。
家长和教师应当关注儿童的个性差异和兴趣爱好,鼓励他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挥 潜力,提高学业成绩。
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家庭教育
研究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儿童性 别认同和性别角色的影响,探 讨如何通过家庭教育促进儿童 健康发展。
政策制定
基于研究成果,为政府和相关 机构制定儿童性别认同和性别 角色的相关政策和教育方案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性别认同现状的研究
——以成都市金苹果幼儿园为例
摘要
本文通过图片调查法,选取成都市一所幼儿园的大中小三个班,了解三个年龄阶段的幼儿性别认同的现状。

通过对比不同年龄班产生的性别认同的差异,以期研究结果可以帮助大中小不同年龄阶段幼儿性别角色认同提供理论依据,为广大幼教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建议和帮助。

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性别概念的发展越来越稳定。

2、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性别稳定性的水平逐步提高。

3、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性别恒常在性别方面有显著的差异,女性发展水平略高。

关键词:性别认同,性别角色,性别教育
The Study on the Status of Children 's Gender Identity
--base on Golden Apple infants' school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picture investigation method, select a kindergarten in Chengdu, three classes, to understand the three age stages of the status of child sex identity. By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s of gender identity in different age classes, the study results can help the children 's gender roles in different age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majority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workers to provide advice and help.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drawn from the study:
1, children with age, the development of gender concepts more and more stable.
2, children with age, the level of gender stability gradually increased.
3, children with age, gender constant in the gender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women's development level is slightly higher.
Key Words: Gender identity, gender stability, gender persistence
1 问题的提出
1.1 选题意义
1.1.1 理论意义
国外研究者在上个世纪中叶已经开始进行学前幼儿性别认同有关问题的研究,相关研究人员就是哪些因素在影响学前儿童性别角色认同的形成进行过一定的探讨。

我国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开展的相对较晚,本人通过借鉴国内外前辈的研究成果,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工作进行一些梳理,力求为教育者在学前儿童性别认同和关于性别教育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1.1.2 现实意义
性别角色认同对人最为直接的影响,就是一个人对自我和对他人的社会角色定位。

所以,幼儿性别角色教育的开展,对学龄前幼儿养成自立、完整的人格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对幼儿人格的塑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每一个社会人,性别认知观念形成的关键期就是学前阶段,性别角色认同也在同一时期。

在学前期开展关于性别角色认同的研究,对性别教育在幼儿园的开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意识的性别教育现阶段在我国是比较缺乏的,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幼儿园教育。

所以开展如下讨论,期望能够为家长和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对幼儿性别教育的开展提供一些建议。

1.2 选题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文的研究有如下几个目的:
(1)本文随机抽选成都金苹果幼儿园展开调查,探讨幼儿园幼儿性别角色认同的现状;
(2)从该幼儿园出发,开展性别教育的相关讨论,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和建议。

2.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
2.1.1 性别与性别角色
常规的性别定义,一分为两种:生理性别、社会性别。

生理性别一般来说,是男女生物学意义的上的差别,通常体现在生理结构、机能两个方面。

换句话说生理性别就是生下来就有固定的性别属性。

而社会性别则是根据不一样的文化背景、社会风气,幻化成不一样的性别认同观点,基于此所形成的非生理上的性别
差异。

社会性别的一般体现,就是在固定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被社会赋予的不同性别的体现特征和行为方式。

换句话说,就是后天习得的性别差异。

社会性别是本文研究的主要性别定义,是依据男女在社会性方面的不同所划分出的定义。

依据常规的定义,性别角色即是以两性差异为依据所划分的社会角色,基于此,它也存在着不同概念的界定。

张积家的观点是,个人在解剖学和生理学特征的基础上,性别角色是一定的社会文化的两性规范下形成的性格、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上的特征。

而陈竞芳指出,基于社会对男女不同性别所期待的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换句话说,性别角色就是在社会规范下,要求于不同性别进行相应性别行为的规范的总和。

此外,性别角色是指主体除了解自己在生物学上的归属以外,还应了解他所属的社会所规定的,适合于某一性别的个性特征、行为特征及社会功能,并以这种关于性别的社会文化标准去指导自己的行为,评价他人的行为。

而李林则根据于相关定义提出,在处于当下的社会氛围中,人们对男女两性的性别角色以及依据社会性别角色对性别持有的刻板的观点和看法,称之为性别刻板印象。

2.1.2 性别认同与性别角色认同
鉴于性别本身就有生理性别、社会性别这样的差异,所以,对“性别角色认同”的定义也会有不同的两个类型。

根据刘宇博的观点,对于性别认同的定义应该也分为两个方面,第一类依据生理性别来确定性别认同。

Kohlberg的观点是,性别认同是个体基于对自身性别状态的认识、理解产生的对自我意识的理解和表达。

Schaffer在一九九六年则提出,个体能够做出对不管是自己、还是他人性别的正确认识才能称之为性别认同。

第二类以心理性别为依据来确定认同,学者Sherif提出,所有的概念包括性别概念,应当被纳入社会范围下展开讨论;海登在一九八七年提出,性别角色认同是个体认同他或她自身的性别群体的理想的心理结构,具体表现为适合个体性别的行为、态度和情感上。

林崇德的观点是,性别认同指个体获得真正的性别角色,即根据社会文化对男性、女性的不同要求而形成相应的动机、态度、价值观和行为,并发展人格、性格方面的男性特征和女性特征; 这种定义想表达的是,某一个人在生理性别的基础上所表现的性别行为模式,比较理想的情况就是符合当今社会规范,符合普罗大众的价值取向。

经过查阅文献后发现,其实在人格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