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第五章社会态度练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社会心理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doc

《社会心理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doc

《社会心理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1、一般认为,社会心理学诞生于1908年2、奥尔波特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4、勒温关于行为的著名公式是:B=f(P,E)。

其中,E的含义是个体所处的环境5、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映系统。

7、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

9、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中时尚属于社会层面的研究内容10、霍兰德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历史按顺序可划分为哲学思辨、经验描述和实证分析等三个阶段11、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期是经验描述阶段12、社会心理学的哲学思辨阶段从古希腊开始,延续到19世纪上半叶13、历史上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是围绕人性的哲学思辨14、经验描述阶段是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15、经验描述阶段的特点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人类的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16、实证分析阶段始于20世纪20年代17、实证分析阶段的特点是:社会心理学从描述研究转向实证研究,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从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19、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伦理原则是指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往往采用一些手段控制情绪和被试者,因而要特别注意因欺瞒与恫吓所产生的后果,尽力避免对被试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20、口头调查又称访谈法21、访谈可分为直接访谈与间接访谈,前者是面对面的访谈,后者是访谈者通过一定的中介进行的,常见的有电话访谈等22、关于访谈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访谈法就是普通的“聊天” 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研究者研究者应严格按照访谈问卷的顺序和原有问题提问24、关于参与观察,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参与观察的主要目的在于观察者的自我体验25、系统性原则不是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27、关于档案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心理咨询中考察求助者的个人成长报告,不属于档案法29、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是奥尔波特31、社会学习论的代表人物是班杜拉33、社会交换论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创始人是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34、关于社会交换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社会交换关系是建立在利益冲突基础上的人们的竞争性活动36、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假设不包括事物的意义在于得与失的权衡结果37、集体潜意识不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论的主要概念39、“集体潜意识”理论是由荣格提出来的40、霍妮认为男女间的心理差别是由文化因素决定的41、沙利文认为人际关系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源泉42、早在公元前328年,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指出,人在本质上是社会性的动物43、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44、我国的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是一种再社会化的机制45、对于再社会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对早期社会化及继续社会化过程中没有取得合格社会成员的个体的再教化46、观念不是社会化的载体47、个体的全部社会化是以语言社会化为前提的48、“性别”表示男女在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50、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和相应的心理状态51、企业家属于功利型角色52、角色承担者不得不退出舞台,放弃原有角色叫角色失败53、作为教师,既需要权威者的角色,又需要和学生作朋友的角色,这两种角色有时难以协调,这是角色间冲突55、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是镜我57、身份的特点不包括系统性59、自尊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60、社会知觉是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61、人的社会化过程,人的社会动机、态度、社会行为的发生都是以社会知觉为基础的63、自我图式是个体在已往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对自己的概括性的认识。

社会心理学-真题练习

社会心理学-真题练习

第一节概述单选题1-08052.根据霍兰德的观点,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期是在().A.社会折学阶段 B.哲学思辨阶段 C.经验描述阶段 D.实证分析阶段2—06052.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假设不包括()。

A.个体对事物采取的行动是以该事物对他的意义为基础的B.事物的意义源于个体与他人的互动,而不是存在事物自身中C.事物的意义在于得与失的权衡结果D.个体在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往往通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和修改事物对他的意义3—06052.“集体潜意识”概念是( )提出来的。

A.弗洛伊德 B.霍妮 C.沙利文 D.荣格4—06053.勒温(K.Lewin,1936)关于行为的公式是:B=f(P,E)。

其中E的含义是()。

A.行为B.个体 C.函数关系D.个体所处的情境5-06112.行为公式B=f(P,E)是( )提出来的。

A.詹姆士 B.麦独孤 C.奥尔波特 D.勒温6—06112对求助者的一些反社会的价值观,心理咨询师应该( )。

A.保持价值中立 B.向有关部门反映 C.不予干预 D.积极地引导和干预7—06113.霍兰德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历史按顺序可划分为( )等三个阶段。

A.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 B.哲学思辨、实证分析与经验描述C.实证分析、经验描述与哲学思辨 D.经验描述、实证分析与哲学思辨8-05113.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A.F.奥尔波特 B.勒温 C.特里普力特 D.麦独孤9—05112.关于访谈法,不正确的说法是().A.访谈法就是普通的“聊天”B.要取得访谈的成功,访谈者必须在双方的人际沟通中创造信任的氛围,取得被访者的积极配合C.访谈法也是直接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D.访谈过程是访谈者与被访谈者双方互相影响的过程10-05112.关于参与观察,不正确的说法是().A.观察者有可能获得更多的“内部”信息,且材料来源可能更加真实B.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可能会有一些负面的影响C.观察者隐瞒自己的身份,有助于减少被观察者的紧张感或唐突感D.参与观察的主要目的在于观察者的自我体验11—05112.“个体或群体重复获得相同奖赏次数越多,该奖赏对个体的价值越小",这是霍曼斯的社会交换论中的()。

04265社会心理学题集(附答案)

04265社会心理学题集(附答案)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的领域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定义)是:人在社会情境中的心理和行为及其本质和起因。

二、社会心理学的本质属性同物理、化学或生物、地理等科学学科一样,社会心理学本质上是一种科学性的研究,属于科学研究的领域。

社会心理学的科学属性,充分表现在其研究的科学过程中,其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过程,都是科学的,具有与其他科学学科同样的科学取向。

而有所不同的,是它们的研究对象。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

三、影响人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的主要因素(起因)1.他人的特点和行为人们的社会心理与行为,是与出现在人们社会情境中的他人密切相关的,他人的特点与行为,是引起人们相应的社会心理与行为的重要因素。

2.人们的认知过程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因此,人们的认知过程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和行为。

3.生态意义上的环境因素整个自然界,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意义上的环境,对我们的社会心理和行为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如,噪音、空气污染、过分拥挤等对我们的心境和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4.社会行为发生的文化背景人类的任何一种社会行为,都必然发生在某种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中,因此,为了更好地理解人们的社会行为,就应该充分考虑社会行为所发生的文化背景。

5.我们的生物及遗传因素四、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程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是一种缓慢的过程。

为了研究的方便,本书将其发展历程大致分为如下几个阶段:1.新学科的出现(1908—1924)1908年,心理学家麦独孤和社会学家罗斯(E.Ross)分别出版了取名为〈〈社会心理学〉〉的专著。

因此,有不少心理学家以此将1908年作为社会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1924年,弗罗德.阿尔波特(F.Allport)出版了〈〈社会心理学〉〉专著,其以实验为基础和基调并注重在社会情境中来研究个体的心理和行为,正是社会心理学随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2.青春期的发展(30年代—60年代)1930年前后,一批热心而杰出的学者,集结于社会心理学的旗帜之下,有力地推动了社会心理学的发展。

社会态度(社会心理学)

社会态度(社会心理学)

七、偏见
•什么是偏见? •偏见是怎样产生的? •如何能够减少偏见?
1 什么是偏见
偏见是对某一个体或团体所持有的一种不公平、不合 理的消极否定的态度。
偏见的认知成分是刻板印象 刻板化——是把同一个特征归属于群体的每一个人,
而不管群体成员中的实际差异。 刻板化并不一定是一种恶意的行为, 它常常只是简化
2 社会化: 学会宽容不仇恨 3 群体间平等直接接触: 熟悉的益处 4 再分类: 重新划分“我们”和“他们”的界限 5 社会影响: 制定有助于消除偏见的社会规范,营造良好
的助人气氛
*偏见的影响
1 性别刻板印象 性别歧视的认知基础: 性别刻板印象与差别尊重 性别刻板印象: 关于男性和女性所拥有的特质的刻板印象 女性容易低估自身的能力, 女孩更多在自己身上寻找失败的原
社会态度
一、什么是态度
1 含义: 态度是指个体自身对社会存在所持有的一种 具有一定结构和比较稳定的内在心理状态。态度包含 认知、情感、意向三个要素。
2 态度的特点 具体对象性 系统性 相对稳定性 内在性 社会性
二、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1 行为与态度一致吗?
正题阶段:态度是行为的预先倾向、内在准备状态, 因此,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了他的行为。
3 内化: 态度形成的最后阶段。在这一阶段中, 人的 内心已真正发生了变化, 个体完全从内心里相信并 接受了他人的观点, 并把它纳入了自己已有的价值 体系, 成为自己热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时, 态度就 比较稳固, 不易改变了。
四、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
1 社会环境影响 主要通过社会规范、准则的要求和约束, 各种
3 偏见与媒体
• 媒体在维护偏见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制度化作用。 • 媒体对男女性别角色的刻画 • 影响: 人们容易相信或接受经常目睹的事物, 如果

《社会心理学》习题以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习题以及答案

()1.个体的社会化有_________素质的基础A性别B生物遗传C个性D能力()2.个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是______的过程A截然相反B互不有关C辩证一致D互为矛盾()3.下边哪一项属于从横向的角度区分社会化A性别角色社会化B发展社会化C反向社会化D再社会化()4.下边哪一项属于预期社会化A.语言学习B.犯人改造C.成人教育D.岗前培训()5.个体对________的知觉和认知被称作自我意识A自己存在状态B自己健康状态C他人对自己评论D自己社会化状态()6.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此中第二个“吾”能够看作是A自我B主我C超我D客我()7.社会化的特色包含___________A.个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是辩证的一致过程B.个体的社会化一定在学校进行C.个体的社会化拥有能动性 D.社会化是个平生的过程()8.自我意识包含______A本我B主我C超我D客我(自我控制主要表此刻)9.__________A.发动作用B.创建作用C.发展作用 D.遏止作用()10.有关自我意识说法正确的选项是___________A.婴儿一出生就开始有自我意识B.从小在狼群中成长的狼孩有样有自我意识C.自我意识是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D.自我意识对个人的自我涵养有影响()11.一个有经验的警察,能够一看就发现混在人群中的小偷,这是因为__________认知者人品特色和价值观点的不一样会影响起认知结果认知者过去的经验不一样,其认知的结果也会有所不一样认知者人品特色和价值观点的不一样会影响其余认知结果认知者的情绪会影响个体的认知结果()12.印象是认知者以()为基础,对认知对象的属性进行剖析、判断后对其整体特色做出的主观理解。

A自己过去经验B自己心理特色C自我感觉D自我标准()13.印象形成过程中,认知者要对认知对象三方面的信息进行选择,下边哪一项不属于所需要的信息A自然特征B心理特征C社会特征D行为特征()14.社会特色信息一般是指认知对象的____________和所属集体A性别B人际关系C社会角色D智力特色(下边哪一项属于海德的朴实心理学因此为的)15.行为发生原由A情形归因B防守性归因C内在原由D外在原由()16.凯利的归因理论以为假如认知者与认知对象存在着亲近的利害有关关系,则认知者对他人行为失败的原由常常偏向于做A情境归因B内在归因C个人偏向原由D外在归因()17.个体依据外在的信息和线索来对自己或他人的内在状态或______进行解说与推断的过程,被叫做归因。

社会心理学期末单元测试习题与答案

社会心理学期末单元测试习题与答案

一、单选题1、社会态度是个人对特定对象以一定方式作出反应时所持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

A.态度B.生活方式C.内部心理倾向D.个性正确答案:C2、乡村教育守望者张玉滚老师扎根深山17载,把山路走成通天大道,说明态度具有()特点。

A.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倾向B.具有价值判断的成分和感情色彩C.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与持续性D.具有对象性正确答案:C3、张老师认为用知识改变大山里的孩子的命运是自己的职业宗旨所在,是自己的人生价值所在。

表达了他对孩子们淋漓尽致的爱和寄予的希望,做一名乡村教育守望者是他的人生理想。

张老师的事迹表明态度具有()。

A.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倾向B.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与持续性C.具有价值判断的成分和感情色彩D.具有对象性正确答案:C4、张老师的态度是指向黑虎庙小学的所有孩子们,指向大山深处的乡村教育事业。

这说明张老师的态度具有()。

A.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倾向B.具有对象性C.具有价值判断的成分和感情色彩D.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与持续性正确答案:B5、下列这些日常生活现象中,哪个符合认知不协调理论()A.广东是非常炎热的省份。

B.倚靠贴着“禁止吸烟”标志的墙,打开写着“吸烟有害健康”的香烟盒拿烟出来吸,吞云吐雾之间认为烟草的危害是小题大做了。

C.秋天是吃大闸蟹最好的季节。

D.西湖是江南非常著名的旅游胜地。

正确答案:B6、对于认知不协调理论的解释,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A.因为过度玩物丧志,所以年轻人要合理分配学习和娱乐时间。

B.妈妈说夏天不能喝冰水,特别是女孩子,于是我乖乖地喝温水。

C.当思想、态度和行为不一致会导致心理的紧张状态,会促使人在心理层面改变原有的信念、态度或行为,使思想、态度和行为平衡和协调。

D.老人的思维会比较僵化,所以社会对于老年人要提供更多的耐心、爱护和支持。

正确答案:C7、()就意味着在交往中互相尊重,一视同仁,这是和谐交往的基本前提。

A.平等原则B.真诚互助原则C.宽容原则D.信用原则正确答案:A8、陶行知先生的四颗糖的故事让我们学习到了人际交往中的()。

社会心理学第五章社会态度

社会心理学第五章社会态度

2021/8/5
11
父子二人看到一辆十分豪华的进口 轿车。儿子不屑地对他的父亲说: “坐这种车的人,肚子里一定没有学 问!”父亲则轻描淡写地回答:“说 这种话的人,口袋里一定没有钱!”
2021/8/5
12
“城市口水战”
北京
北京人看谁都是老百姓
北京更像一座皇家之城,雍容 大度而又气势夺人
政治决定经济
上海是奔放的
北京人喜欢说上海人的时尚太 肤浅,玩人家剩下的,没个性
2021/8/5
13
比如北京人形容愁眉苦脸为“一脸旧社会”,这种把具有 中国特色、带有革命气息或比较严肃的词语用于普通小事, 是只有北京人才有的“创举”。
与政治化倾向相关的还有就是北京人代代相袭的官本位、 重门第、重背景、重名分、讲体面的传统。北京话的“分”
2021/8/5
15
南京vs苏州
一个被称为中国最忧伤的城市,一个被称 为世界加工厂。一个身上只剩下省会的遮 羞布,盼着被直辖;一个默默地用经济砝 码去施加自己的影响力。
2021/8/5
16
济南vs青岛
济南作为政治、文化中心,学府林立、 (文房)四宝兴盛、民性柔顺而含蓄。受 传统文化熏陶深厚的济南人,在书、画、 文物古董、京剧甚至斗蟋蟀等这些中国传 统文化方面的爱好要远远强于青岛。
2021/8/5
30
(3)自我意识
内在自我的人较为关注自身的行为标准, 因此用他们的态度预测行为有较高的效度; 而公众自我意识高的人比较关注外在的行 为标准,所以难以用他们的态度对其行为 加以预测。
2021/8/5
31
(4)态度强度
与弱的态度相比,强烈的态度对行为的决 定作用更大(Petty, 1992)。但是怎样才 能使态度变强呢?戴维森(Davidson, 1982)发现,对态度对象仅仅要求更多的 信息就足以使人们态度的强度增加。

智慧树知到《社会心理学》2020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社会心理学》2020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测试1、在社会生活中,()是一种驱动人类思想和行为的巨大力量,当我们置身于某种情境时,似乎被某种魔力所控制,常常会变得身不由己。

A、关系B、结构C、情境D、互动答案:D第二章测试1、个体的()对自我认知其社会认知具有重要的影响。

A、自我认知B、环境认知C、情境认知D、人格特征答案:A2、人们在自我认知的时候为什么会产生聚光灯效应呢?()A、人们习惯性地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B、人们习惯于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C、透明度错觉D、情境导致自我认知偏差答案:ABC3、人们除了从自己的经历中习得无助,还有什么类型的习得性无助?()A、替代性无助B、书本性无助C、群体性无助D、情景性无助答案:ABCD4、自我服务偏见其实是个体维护()的一种手段,他是下意识地在保护自己。

A、自信B、自尊C、自省D、自主答案:B5、“察言观色”中的“观色”主要是指哪几个方面()A、面部表情B、静态的肢体语言C、口头语言D、互动中的人际距离答案:ABD6、通常我们会从角色,身份、社会比较、自尊、他人的评价以及文化六个方面来进行自我认知。

答案:√7、社会心理学家海德素有归因理论之父之称,他提出归因的二分法理论,这一理论是指人们在归因时通常将个体的行为归结为内部原因或者是外部原因。

答案:X8、人们有两套思维系统,分别是自动化思维系统和控制性思维系统。

答案:√9、长期处于稀缺思维的人,这种稀缺心态会给人们大脑增加大量带宽。

答案:X10、锚定效应是人们在控制化思维中下意识地使用的。

答案:X第三章测试1、攻击行为收到心理学家关注的原因之一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B、第二次世界大战C、中日战争D、解放战争答案:B2、二战中杀人如麻的纳粹军官声称他们之所以杀人,是因他们必须(),所以他们辩解自己无罪。

A、完成任务B、顺从长官C、服从命令D、尊重长官答案:D3、攻击的表现形式有()A、球员斗殴B、同事之间的相互中伤C、伊拉克战争D、其余选项都不是答案:ABC4、弗洛伊德(S.Freud)认为()是和人类的性本能联系到一起的,是来自于性压抑所产生的困扰状态。

社会心理学第五章社会态度练习题及答案教学文稿

社会心理学第五章社会态度练习题及答案教学文稿
▪ A 动机 B 印象 C 偏见 D态度
▪ 答案: ■
练习题(单选题)
7,当态度的三个成分发生矛盾时,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 )。 ▪ A认知 B情感 C意向 D行为
▪ 答案:
8,一个人的态度可以使他曲解事实,这是态度的( )功能。 ▪ A认知功能 B情感功能 C动机功能 D反现实功能
▪ 答案:
9,“推己及人”反映了印象形成中( )的偏见。 ▪ A晕轮效应 B刻板印象 C投射效应 D首因效应
▪ 答案: ■
练习题(单选题)
10,人们真正从内心深处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而彻底地转变 自己的态度,称之为( )。
▪ A服从 B同化 C内化 D改变
▪ 答案:
11,心理学研究表明,宣传恐怖程度和人们的态度变化呈 ( )。
▪ A服从 B同化 C内化 D泛化
▪ 答案:
5,既知道自己有抽烟的嗜好,又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于是用“世界上长寿 的吸烟者很多”来消除认知冲突,这是由于( )而改变了戒烟态度。
▪ A强调原认知因素 B改变原有认知 C改变行为 D添加新认知因素
▪ 答案:
6,个人对特定对象以一定方式作出反应时所持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部 心理倾向称之为( )。
社会心理学第五章社会态度练习 题及答案
练习题(单选题)
1,当对社会负有高度责任感的态度时,一个人只要有机会就常去从事志愿 服务,这表明态度具有( )。
▪ A自我保护功能 B价值表达功能 C知识功能 D调适功能
▪ 答案:
2,心理抵抗,指说服宣传中态度主体朝着与预期相反的方向发生变化、坚 持原来的态度。其原因除了自由的需要、心理惯性,还有是( )。
▪ A不规则关系 B倒U型曲线关系
C正比关系

社会心理学真题练习

社会心理学真题练习

第一节概述单选题1-08052.根据霍兰德的观点,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期是在()。

A.社会折学阶段 B.哲学思辨阶段 C.经验描述阶段 D.实证分析阶段2-06052.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假设不包括()。

A.个体对事物采取的行动是以该事物对他的意义为基础的B.事物的意义源于个体与他人的互动,而不是存在事物自身中C.事物的意义在于得与失的权衡结果D.个体在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往往通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和修改事物对他的意义3-06052.“集体潜意识”概念是()提出来的。

A.弗洛伊德 B.霍妮 C.沙利文 D.荣格4-06053.勒温(K.Lewin,1936)关于行为的公式是:B=f(P,E)。

其中E的含义是()。

A.行为B.个体 C.函数关系D.个体所处的情境5-06112.行为公式B=f(P,E)是()提出来的。

A.詹姆士 B.麦独孤 C.奥尔波特 D.勒温6-06112对求助者的一些反社会的价值观,心理咨询师应该()。

A.保持价值中立 B.向有关部门反映 C.不予干预 D.积极地引导和干预7-06113.霍兰德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历史按顺序可划分为()等三个阶段。

A.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 B.哲学思辨、实证分析与经验描述C.实证分析、经验描述与哲学思辨 D.经验描述、实证分析与哲学思辨8-05113.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A.F.奥尔波特 B.勒温 C.特里普力特 D.麦独孤9-05112.关于访谈法,不正确的说法是()。

A.访谈法就是普通的“聊天”B.要取得访谈的成功,访谈者必须在双方的人际沟通中创造信任的氛围,取得被访者的积极配合C.访谈法也是直接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D.访谈过程是访谈者与被访谈者双方互相影响的过程10-05112.关于参与观察,不正确的说法是()。

A.观察者有可能获得更多的“内部”信息,且材料来源可能更加真实B.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可能会有一些负面的影响C.观察者隐瞒自己的身份,有助于减少被观察者的紧张感或唐突感D.参与观察的主要目的在于观察者的自我体验11-05112.“个体或群体重复获得相同奖赏次数越多,该奖赏对个体的价值越小”,这是霍曼斯的社会交换论中的()。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全集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全集

社会心理学试题1一、单选题: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良好人际关系原则的是(C)。

(1.0分) P155A、相互性原则B、平等性原则C、强化原则D、交换性原则2、刻板印象具有(D)的意义,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

(1.0分) P120A、消极B、破坏性C、概括定型D、社会适应3、历史上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是围绕(D)的哲学争辩。

(1.0分) P92A、社会分层B、本能和教育C、遗传和环境D、人性4、首因效应的存在表明(B)很重要,个体对后续信息的解释往往是以其为根据来完成的。

(1.0分) P119A、印象形成B、第一印象C、信息加工D、印象管5、霍兰德(E. P. Hollander,1976)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历史按顺序可划分为(B)等三个阶段。

(1.0分) P91A、经验描述、实证分析与哲学思辨B、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C、哲学思辨、实证分析与经验描述D、实证分析、经验描述与哲学思辨6、社会行为是人对(B)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1.0分) P90A、周围环境B、社会因素C、现实生活D、即时情境7、美国心理学家罗特(J. Rotter)关于个体归因倾向的理论是(A)理论。

(1.0分) P123A、控制点B、稳定性C、可控性D、内外因8、在斯坦伯格(R. Sternberg,1988)的爱情三角形中,一见钟情属于(C)。

(1.0分) P170A、迷恋爱B、愚蠢爱C、浪漫爱D、空洞爱9、我国的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制度是一种(C)的机制。

(1.0分) P108A、终身社会化B、继续社会化C、再社会化D、早期社会化10、受(A)的影响,个体记住的,往往是对他有意义的或者是以前知道的东西。

(1.0分) P118A、图式B、自我意识C、遗忘曲线D、印象11、对肯定自我价值的他人,个体对其认同和接纳,并反过来予以肯定与支持。

这一现象说明了(B)。

(1.0分)P155A、人际关系的相互性原则B、人际关系的自我价值保护原则C、人际关系的交换性原则D、人际关系的平等性原则12、在海德的P-O-X态度转变模型中,O代表(C)。

组织行为学第五章《态度》习题及答案

组织行为学第五章《态度》习题及答案

组织行为学第五章《态度》习题及答案第五章《态度》1.下列不属于态度的功能的是()。

A.适应功能B.认知功能C. 自我防御功能D.调节功能E.价值表现功能解析:态度的功能适应功能、认知功能、自我防御功能和价值表现功能。

2.当态度的三个成分发生矛盾时,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A.认知B.情感C.意向D.行为E.感觉解析:一般来说,态度的各个成分之间是协调一致的,但在他们不协调时,情感成分往往占有主导地位,决定态度的基本取向与行为倾向。

3.个人对特定对象以一定方式作出反应时所持有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称之为()。

A.动机B.印象C.偏见D.态度E.需要解析: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人、观念、情感或者事件等)所持有的稳定的心理倾向。

4.个体态度的习得是通过联想学习、强化学习和观察学习而得以实现的。

其中,联想学习的理论基础是()。

A.海德尔(F.Heider)的认知平衡理论B.巴甫洛夫(I.P.Pavlov)的古典条件作用理论C.班杜拉(A.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D.凯尔曼(H. C. Kelman)的认知理论E.斯金纳(B.F.Skinner)的工具性条件作用理论解析: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是学习的一种基本形式,即基于联想学习。

5.个体态度的习得是通过联想学习、强化学习和观察学习而得以实现的。

其中,强化学习的理论基础是()。

A.海德尔(F.Heider)的认知平衡理论B.巴甫洛夫(I.P.Pavlov)的古典条件作用理论C.班杜拉(A.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D.凯尔曼(H. C. Kelman)的认知理论E.斯金纳(B.F.Skinner)的工具性条件作用理论解析:斯金纳认为人类的学习都是建立在操作和强化的基础上的。

6.科尔曼(H.Kelman)于1961年提出的态度改变认知理论认为,个体态度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经过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按其先后顺序依次为()。

A.认同、服从、内化B.服从、认同、内化C.认同、内化、服从D.服从、内化、认同E.内化、认同、服从解析:态度的形成过程主要经过三个阶段,即服从、认同和内化。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作业参考答案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作业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民族心理学、群体心理学 2(定性、沟通 3(自我概念、自尊 4(均衡理论、不协调理论 5(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6(岗前培训、沟通培训、管理人员开发7(共享、权威排序、对等互惠、市场定价 8(助人行为、亲社会行为 9(等级制的、寡头政治的 10(个体、群体、民族 11(个人的亲身经验、社会学习 12(总加法、累积法、等距法二、名词解释1(社会心理:比个体更高的社会层面,人类精神所在,并表现在不同的社会生活层面上。

2(同化:凯尔曼提出的对社会影响的三种反应之一,是指个体因为与他人或群体有关,从而接受这个人或群体的态度,这已接近于个人自己的态度。

3(集体无意识:荣格提出的,关键词是原始意象及其潜在意象。

4(霍桑效应:在进行社会心理学实验时,实验对象的兴趣、动机等中介变量也常常影响实验结果。

美国芝加哥电力公司在霍桑的一个工厂曾进行过工作条件与生产效率的实验研究,结果发现随着照明强度的增加,工人的生产效率提高了,但是当照明强度减弱时,工人的生产效率不但未降低反而也有所增加,后来经过调查发现之所以照明条件变差仍然使生产率提高,是因为工人们知道了自己在参加实验而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这就是著名的霍桑效应。

5(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洛斯需求层次论中人类主要动机中的一个重要动机。

认为人类具有成长、发展、实现人的全部潜力的需要。

6(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是人与人之间发生联系的最主要的形式。

有多种方式。

7(舆论:是大众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现象。

即公众意见。

加以解释。

8(人格:在科学心理学的范畴中,人格被界定为是在自然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下所形成的个体特有模式,这一模式是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统一体,它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心理品质。

9(心理健康:指的是个体既能适当地评价自我、接受自我,又能与他人和谐相处;既能适应自己所面临的不断变化发展着的现实环境,又能不断完善和保持自身的人格特征;同时具有良好的自我节制和调控能力,并在认知功能、情绪反应活动和意志行为方面都能处在比较积极的状态。

大学本科《社会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五)

大学本科《社会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五)

大学本科《社会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五)姓名: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一、单选题1.经典环境心理学问题研究包括(A)个方面。

A.五B.四C.二D.三2.人际关系的情感性包括相互接近,相互吸引,相互排斥和(C)A.相互安慰B.相互帮助C.相互疏离D.相互对立3.社会化的主体包括(D)方面。

A.一B.二C.三D.四4.心理学认为,从众有(B)种情况。

A.二B.三C.四D.五5.证人在陈述证言的时候条理清晰、滴水不漏的人比说话连贯毫无组织的人的证言(B)A.更值得参考B.可信度低C.更具有说服力D.可信度高6.提出基本焦虑这一概念的是(C)A.弗洛伊德B.阿德勒C.霍妮D.弗洛姆7.“有贼心没贼胆”是指(C)A.个人能力B.人的人生观C.人的个性特点D.人的价值观8.外界温度和人的攻击性行为的关系是(C)A.正U型相关B.正相关C.倒U型相关D.负相关9.在社会心理学正式出现之前,人们更多地是用一种(D)方式来对社会心理现象做研究。

A.哲学思辨B.实验C.实证分析D.经验性描述10.坐在教室后面对学生课堂活动进行观察的方式是(A)A.一般观察B.有目的式观察C.情景式观察D.参与式观察11.婴儿与大人最直接的接触是(C)A.喂养B.亲吻C.抚摸D.拥抱12.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群体思维产生的社会状况?(D)A.高凝聚力B.与外界隔离C.支配型领导D.对问题的解决有自己的想法13.《爱弥儿》的作者是(C)A.杜威B.裴斯泰洛奇C.卢梭D.洛克14.迈克尔·萨克斯作为一名法律心理学家,主要研究(A)心理学。

A.证人B.法官C.律师D.犯人15.旁观者介入的决策过程有是否注意到事件、是否将其看做紧急事件、(D)、提供帮助。

A.是否需要帮助B.是否真实C.是否有能力帮助D.是否承担责任16.认知对象的因素不包括(D)A.魅力B.知名度C.自我表演D.情绪情感17.社会态度的改变有三个阶段,分别是服从、认同和(A)A.内化B.协调C.臣服D.融合18.弗洛姆认为社会及其(A)的发展决定了自由。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为老婆整理)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为老婆整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0分)每通过一题奖励老婆一个哦,么么!开始咯!1.通俗心理学的关键是()。

A.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基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B.确定其他人的稳定的、基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C.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稳定的心理倾向的能力D.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一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在1966年,布雷姆提出了()。

A.对抗理论B.去个体化理论C.个性理论D.群体压力理论群体内聚力与群体绩效间的关系受到()的影响。

A.社会关系B.群体任务C.群体规模D.群体规范领导的应变理论是由()提出来的。

A.菲德勒B.坎贝尔C.亚当斯D.斯托纳()把失去控制的概念应用于拥挤。

A.奥尔特曼B.罗廷C.谢罗德D.格林伯格6.从沟通的方式,可以把沟通分为()。

A.直接沟通和间接沟通B.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C.当面沟通与非当面沟通D.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7.个体偏离群体的程度将受到()的影响。

A.个体本身的特点B.群体本身特点C.社会因素D.信息因素8.贝克威茨在1965年提出了()理论。

A.侵犯激起理论B.社会学习理论C.侵犯诱因理论D.挫折—侵犯理论9.()是归因治疗的一个基础。

A.凯利的归因模型B.自我障碍模型C.习得无望模型D.自我服务模型10.社会规范与角色的区别在于()。

A.社会性B.普遍性与特殊性C.社会学观点D.行为性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10分)每通过一题奖励老婆2个哦,么么!么么啊!1.社会心理学成为一门实验科学的标志是()。

A.开始运用实验B.依靠生活经验C.从描述现象转向揭示和利用规律D.不再依赖神秘的观念E.用数量分析补充对现象的质量分析态度形成的条件是()。

A.社会性B.需要C.外界环境D.社会实践E.社会化社会规范理论认为,与利他行为有关的社会规范主要有()。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答案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答案

《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指导2012.6。

10一、考试情况介绍(一)考试方式:期末考试采用半开卷、笔试考试的方式,允许考生携带一张A4纸(上面可用于记录知识要点)入场。

试卷分值为100分,比例占总成绩的70%,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二)试卷结构与试题类型:试题分为较难、适中、较易三个等级,分别占卷面总成绩的20%、40%、40%。

试题类型包括:1.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2.单项选择题(5道题,每题2分)3.名词解释题(5道题,每题5分) 4.简答题(3道题,每题10分)5.应用分析题或论述题(1道题,20分)二、复习范围以教材《社会学心理学教程》(乐国安主编,中央电大出版社2010年版)为依据,以电大在线课程端发布的形考作业题、期末复习指导(视频)、期末辅导(文本)为范围进行复习。

三、各章要点及重点习题第一章绪论1.1908 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和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各出版了一本社会心理学专著,标志着社会心理学终于从促使其诞生的社会学和心理学土壤中脱生出来,并走向独立。

2.由于研究使用的场合的不同,实验法分为()实验法和()实验法两种形式.3.实验法有别于其他研究方法的重要特点在于对所研究的情境给予一定程度的控制,突出()和()之间的关系。

4.观察法有多种形式,可分为()与()。

5.调查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2.简述调查法的种类及其优缺点。

(见教材)P9-10答:第二章社会化1.以内容为划分依据,社会化主要包括(道德)社会化、(政治)社会化和(法律)社会化。

P27—302.根据角色扮演者获得角色的方式不同,可以把角色分为(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3.根据角色扮演者受角色规范的制约程度的不同,可将角色分为()角色和()角色。

4.再社会化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形式:一是(),二是()。

3.城市移民群体为适应社会文化与生活方式的急剧变迁而主动进行的社会化过程属于(C)。

A.初级社会化B.预期社会化C.再社会化D.继续社会化1.下列角色中属于规定性角色的是()。

社会心理学__第五章_社会态度

社会心理学__第五章_社会态度

社会心理学
4
三、态度强度对行为的决定作用实验
2013-11-29
Davidson发现,对态度对象仅仅要求更多的信息就足 以使人的态度的强度增加。 在一项研究中,Kallgren先问了被试对一些问题的态 度,然后让他们参加环境保护活动,结果发现对环境 问题有丰富知识的被试态度与行为的一致性较高。 结果表明:增加态度强度的另一个途径是让个人参 与到态度对象中来,让人们参与某些事情是增强其态 度的有效手段,反过来也可用人们的参与程度来预测 态度与行为的一致性。


阶段三:内化(internalize)
个体就完全地从内心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从而彻底改 变自己的态度
17
五、 态度改变的方法
2013-11-29

(一) 说服宣传法 1. 说服宣传法 霍夫兰德(Hovland)等人1959年:“态度改 变——说服”模型 宣传说服法改变态度是一个“谁在什么样的情境 下通过什么方式向谁传达了什么信息?”的过程, 这一过程中的各个因素都会影响态度改变的效果
态度问题研究的实验总结
一、态度的特殊性水平实验
理查德·拉彼埃尔(Richard Lapiere)曾于1934年 做过一项著名的研究:他邀请一对中国留学生夫妇周 游美国,期间于251个地方住宿或就餐,但在一家旅 馆遭到拒绝。旅途中,这对夫妇还单独光顾了几家旅 馆和饭店,但从未被拒绝过。当时,美国人特别歧视 东方人,因此,拉彼埃尔事先认为那对中国夫妇在住 宿或就餐时遭拒绝的可能性比较大,但结果却与预期 明显不一致。六个月后,拉彼埃尔给他们停留过的每 一个地方都寄去了一份问卷,基本问题是:“你愿意 在你那里接待中国人做客人吗?”,在收到的回信中, 90%以上却又都明确回答不会。 结果表明:态度的特殊性越高,其行为越准确。

社会心理学练习题(有答案)

社会心理学练习题(有答案)

社会心理学课堂练习单选题:1. 本能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C )。

A.W.詹姆士B.F.奥尔波特C.W.麦独孤D.C.达尔文2. 在竞争的条件下,人们倾向于把他人的失败作( A )。

A.内归因B.情境归因C.外归因D.运气归因3. 态度的ABC模型中,B代表( D )。

A.行为B.情感C.认知D.行为倾向4. 鼓励老年人适当地参与社会活动,与他人保持必要的沟通,最重要的原因是沟通能( D )。

A.获得信息B.改善人际关系C.交流思想D.维持心理平衡5. 社会下层人士具有模仿社会上层人士的倾向,这是塔尔德所称的( C )。

A.上升律B.先内后外律C.下降律D.先外后内律6. 正常情况下,影响幸福感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B )。

A.事业成败B.人际关系C.财富水平D.学历水平7. 关于暗示,正确的说法是( D )。

A.男人比女人容易被暗示B.成年人比小孩容易被暗示C.独立性强的人容易被暗示D.自尊水平低的人容易被暗示8. 发现一个人有非常恶劣的品质,于是他的优点人们就看不见了或者看到优点也朝坏处想,这种现象称为( B )。

A.刻板印象B.光环效应C.首因效应D.近因效应9. 去个性化与侵犯行为之间是( A )。

A.正相关B.负相关C.零相关D.复杂相关10. 在海德的P-O-X模型中,如果出现不平衡的情况,个体会尽可能少地改变( C )的关系而维持态度平衡。

A.P-XB.O-XC.P-0D.X-O11. 根据凯利的三维理论,在特异性低、共同性低、一致性高的情况下,人们倾向于把原因归于( A )。

A.行为主体因素B.背景因素C.刺激客体因素D.沟通因素12. 关于分心对说服的影响,正确的说法是( D )。

A.分心削弱说服效果B.分心促进态度转变C.彼此没有影响D.其影响很复杂多选题:13、下列说法正确的包括( BCD )。

(A)动机强度和活动效率的关系呈U型曲线(B)中等强度的动机,活动效率最高(C)活动的最佳动机水平存在个体差异(D)活动的性质影响活动的最佳动机水平14、自我概念的功能包括( ACD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服从 B同化 C内化 D泛化
答案:
5,既知道自己有抽烟的嗜好,又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于是用“世界上长寿 的吸烟者很多”来消除认知冲突,这是由于( )而改变了戒烟态度。
A强调原认知因素 B改变原有认知 C改变行为 D添加新认知因素
答案:
6,个人对特定对象以一定方式作出反应时所持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部 心理倾向称之为( )。
答案: ■
第五章 人际吸引
练习题(多选题)
1,社会态度转变的方法有( )。
A提供真实信息 B说服宣传
C引导参与活动
D群体明确规定 E安排强制接触
答案:
2,偏见,是不正确态度。偏见具有( )的特征。
A内心矛盾冲突
B认知成分是刻板印象
C具有过度类化的倾向 D以先入为主做判断
E 基于有限或不正确的信息
答案: ■
第五章 人际吸引
练习题(多选题)
3,态度会随着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形成新的态度。 影响态度转变的因素有( )。
A宣传者的专业性 B宣传者的可信性 C接受者的自尊心 D接受者的原有态度 E宣传媒介
答案:
4,为了改变态度而进行的说服宣传需注意( )。
A要实事求是
B要晓以利害
C要有针对性
D要逐步提出要求 E要进行双方面宣传
第五章 社会态度
一,社会态度概述 二,社会态度的形成和改变 三,社会态度改变理论 四,偏见 五,社会态度的测量 ■
第五章 人际吸引
本章提要:
1,什么是态度 2,态度包含的心理成分 3,态度有何心理功能 4,凯尔曼的态度形成过程有哪三个阶段 5,什么是偏见,偏见有何特征 6,社会态度转变的主要方法 7,影响社会态度转变的主要因素 8,什么是社会态度转变的平衡理论 9,什么是社会态度转变的认知失调理论 10,列举社会态度测量主要方法 ■
练习题(单选题)
12,对他人形成印象时进行好恶评估的中心品质是( )。 A热情与冷淡 B智慧与愚笨 C真诚与虚伪 D宽容与狭隘
答案:
13,“我宁肯少活几年也要享受吸烟带给我的乐趣”,这种解除认知失调 的方法是( )。
A改变某一认知因素
B添加新的协调的认知因素
C强调某一因素的重要性 D改变行为
答案:
14,态度的核心是( )。 A、认知 B、情感 C、价值 D、意向
A投射效应 B承担社会角色 C维护自我形象 D刻板效应

答案:
3,人们真正从内心深处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而彻底地转变自己的态度, 称之为( )。
A泛化 B同化 C服从 D内化
答案: ■
第五章 人际吸引
练习题(单选题)
4,有些司机在有警察的情况下会规规矩矩地开车,不见交警就会随意变道、 超速。这说明他对交通法规的态度处在( )阶段。
答案: ■ ■
第五章 人际吸引
单选题: 1 B; 2 C; 3 D; 4 A; 5 D; 6 D; 7 B; 8 A; 9 C; 10 C; 11 B;12 A;13 C;14C
多选题: 1 ABCDE; 3 ABCDE;
2 BCDE; 4 ABCD ■ ■
A 动机 B 印象 C 偏见 D态度
答案: ■
第五章 人际吸引
练习题(单选题)
7,当态度的三个成分发生矛盾时,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 )。 A认知 B情感 C意向 D行为
答案:
8,一个人的态度可以使他曲解事实,这是态度的( )功能。 A认知功能 B情感功能 C动机功能 D反现实功能
答案:
9,“推己及人”反映了印象形成中( )的偏见。 A晕轮效应 B刻板印象 C投射效应 D首因效应
答案: ■
第五章 人际吸引
练习题(单选题)
10,人们真正从内心深处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而彻底地转变 自己的态度,称之为( )。
A服从 B同化 C内化 D改变
答案:
11,心理学研究表明,宣传恐怖程度和人们的态度变化呈 ( )。
A不规则关系 B倒U型曲线关系
C正比关系
D反比关系
答案: ■
第五章 人际吸引
第五章 人际吸引
练习题(单选题)
1,当对社会负有高度责任感的态度时,一个人只要有机会就常去从事志愿 服务,这表明态度具有( )。
A自我保护功能 B价值表达功能 C知识功能 D调适功能
答案:
2,心理抵抗,指说服宣传中态度主体朝着与预期相反的方向发生变化、坚 持原来的态度。其原因除了自由的需要、心理惯性,还有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