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五单元第一课时 5以内的加减法_冀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课设计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5以内的加减法》

说课稿

一.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

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说教材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本课是冀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加法与减法(一)第1小节的内容。这是认识加法的第一课时。教材将加法的初步认识和5以内的加法安排在一起进行教学,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把两个数合起来是多少”用加法计算,并会用摆一摆,数一数的方法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教材通过主题图的问题是“一共做了几朵花”,通过把左右两边的花片合在一起,让学生在说和数的过程中理解加法的含义,就是表示“合起来”。通过学生的数数,知道了一共有5只。可以用3+2=5这个算式来表示,渗透了不同的含义的事情可用一个抽象的算式来表达的数学思想,使学生初步感受、体会数学抽象的作用及数学的简洁美。接着,教材安排了认一认,认识加号,并且学会正确读算式。

1.教学目标

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计算算式的过程,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基于以上认识,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与技能:通过熟悉的情境和操作活动,经历把两部分合在一起转化为加法计算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体会加法的意义。认识+,会读、会写加法算式,会根据直观图进行加法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动手操作和交流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加法计算的兴趣。

2.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感知加法的意义,学会5以内数的加法。

难点: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够正确列出加法算式计算。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本节课首先以生活中的例子为背景,引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用符号代替法来代替实物,再让学生动手操作,根据之前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用数字来表示这些符号,进而进行加法的学习,最后请同学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并列出算式,使学生更加深化对加法的学习。采用“情景学习——解决问题拓展思维——课外延伸”的教学方法。

2.学法:新课程倡导“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方法,但是根据一年级学生的情况,在注重学生主体的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对学生的不断引导。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进行本节课的学习。

三.说教学流程:

本节课主要由二个环节来完成: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合在一起”的过程

1.新课导入。

以3名同学帮老师做奖励给表现好的同学的花朵导入新课,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自然过渡到下一个数学情境中,为提出加法问题做铺垫。

2.说一说,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3名同学做了3朵红花,2朵黄花。你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3.摆一摆,并把摆的过程和同学交流。

先摆出3个红色花片,又摆出2个黄色花片,合起来是5个花片。

(这一环节的重点是让学生尽快感受到把两个数合起来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问题意识。)

(二)揭示加法,在算式中理解合并。

1.认识加法算式,明确加法的意义

谈话:把花片合起来,把做的花朵合起来,可以用加法算式来表示。板书3+2=5 学生齐读算式:3加2等于5. 教师讲解:算式中的“+”叫做加号。请你用自己熟悉的物品,说一说3+2=5.

(这里的认一认环节属于纯知识性的教学。所以我运用了讲解法来引导学生读一读加法算式,认一认加号,举例说一说3+2=5意义。目的是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2.说一说生活中可以用3+2=5表示的例子。

3.自己尝试用加法算式表示做纸花的同学。

四.说板书设计。

这个板书包括了两个情境图引出的问题以及根据情景图列出的算式,着重突出了加法算式和“+”。整个板书既体现了教学的主要环节,又突出了知识要点,比较简单明了。另外为了更加醒目,我把“+”红色粉笔书写,提示学生这是需要重点认知的符号。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地过程和结果。学生地合作交流意识不是天生地,而是要靠教师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因此,在本节课地教学中,我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培养了学生地听课习惯和合作意识。

另外,在本节课地教学中,我还通过让学生摆一摆,说一说,猜一猜等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地进行数学活动地机会。同时在活动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地数学能力和情感态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