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致因理论》PPT课件 (2)
合集下载
《事故致因理论》PPT课件
![《事故致因理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74fba03dd36a32d72758117.png)
事故
加害物
伤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接 触
人
第二种简单模型
5、系统安全理论
• 该理论是二十世纪五十到六十年代在美 国研制洲际导弹的过程中产生的。
• 系统安全指在系统寿命周期内应用系统 安全管理及系统安全工程原理,识别危 险源(Hazard),并使其危险性(Risk) 减至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 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
事故致因理论
5)眼部受伤较重,有可能失明的。 6 )手部伤害:大拇指扎断一节,食指、中指、无 名指、小拇指任何一只扎断两节或任何两只各断一节的, 局部肌腱受伤严重,引起机能障碍,不能自由伸屈、残 废的。 7 )脚部伤害:脚趾断二只以上的局部肌腱受伤严 重,引起机能障碍,不能行走自如,可能残废的。 8)内部伤害:内脏损伤、内出血或伤及腹膜等。 9 )凡不在上述范围内的伤害,经医生诊断后,认 为受伤较重,可根据实际情况参考上述各点,由企业行 政部门会同工会提出初步意见,报当地劳动部门审查确 定。
事故致因理论
2、事故链的组成: [附录6-3 事件及后果] 损失 事故或事件的影响 直接原因 间接原因 根本原因
事故致因理论
隐 患 根 本 原 因 间 接 原 因 损失 直 接 原 因
多米诺骨牌理论——事故链
事故致因理论
1) 损失(损失原因模式) 损失可被定义为资源的不必要的浪费,包括:
4、、轨迹交叉理论
• 人的运动轨迹与物的运动轨迹发生意外 交叉。即人的不安全因素和物 的不安全 状态发生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
说相遇时,则将在此时间和空间发生事
故。
事故致因模型
物、包括环境
不安全状态
起因物
加害物
伤害
【安全课件】第二部分事故致因理论
![【安全课件】第二部分事故致因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59efd988168884868662d6ed.png)
48
危害; ❖ 后者导致意外事件(包括无伤亡的未遂事故)
和由此产生的人员伤亡的事件。 ❖ 这五因素连锁反应构成了事故。
10
❖ 核心:安全管理工作的中心是防止人的不安 全行为,消除机械或物质的危害,
❖ 这就必须加强探测技术和控制技术的研究。
11
2.3 管理失误论
❖ 这一事故致因模型侧重研究管理上的责任, 强调管理失误是构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7
2.2.2 多米诺骨牌原理
❖ 海因里希提出,并经一些专家多年的改进认 同,
8
构成事故因果顺序的五因素是:
❖ 1、社会环境和管理; ❖ 2、人为失误(或过失); ❖ 3、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 ❖ 4、意外事件; ❖ 5、伤亡(后果)。
9
❖ 解释: ❖ 社会环境和管理欠缺促成了人为失误; ❖ 人为失误又造成了不安全行为或机械、物质
40
2.7.3 海尔模型 。
❖ 当人们对事件的真实情况不能做出响应时, 事故就会发生,但不一定造成伤害后果
41
❖ 该模型集中于操作者与运行系统的相互作用。 该模型是一个闭环反馈系统,清楚显示出以 下四大方面的相互关系:
❖ 1、察觉情况,接受信息; ❖ 2、处理信息; ❖ 3、用运动改变形势; ❖ 4、新的察觉、处理、响应。
44
❖ 意外(偶然)事件之所以触发,是由于生产 中环境条件存在着危险因素即不安全状态, 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共同构成事故 的直接原因。这些物质的、环境的以及人的 原因是由于管理上的失误、缺陷、管理责任 所导致,是造成直接原因的间接原因。
45
❖ 形成间接原因的因素,包括社会经济、文化、 教育、社会历史、法律等基础原因,统称为 社会因素。
16
2.4 扰动起源论
危害; ❖ 后者导致意外事件(包括无伤亡的未遂事故)
和由此产生的人员伤亡的事件。 ❖ 这五因素连锁反应构成了事故。
10
❖ 核心:安全管理工作的中心是防止人的不安 全行为,消除机械或物质的危害,
❖ 这就必须加强探测技术和控制技术的研究。
11
2.3 管理失误论
❖ 这一事故致因模型侧重研究管理上的责任, 强调管理失误是构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7
2.2.2 多米诺骨牌原理
❖ 海因里希提出,并经一些专家多年的改进认 同,
8
构成事故因果顺序的五因素是:
❖ 1、社会环境和管理; ❖ 2、人为失误(或过失); ❖ 3、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 ❖ 4、意外事件; ❖ 5、伤亡(后果)。
9
❖ 解释: ❖ 社会环境和管理欠缺促成了人为失误; ❖ 人为失误又造成了不安全行为或机械、物质
40
2.7.3 海尔模型 。
❖ 当人们对事件的真实情况不能做出响应时, 事故就会发生,但不一定造成伤害后果
41
❖ 该模型集中于操作者与运行系统的相互作用。 该模型是一个闭环反馈系统,清楚显示出以 下四大方面的相互关系:
❖ 1、察觉情况,接受信息; ❖ 2、处理信息; ❖ 3、用运动改变形势; ❖ 4、新的察觉、处理、响应。
44
❖ 意外(偶然)事件之所以触发,是由于生产 中环境条件存在着危险因素即不安全状态, 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共同构成事故 的直接原因。这些物质的、环境的以及人的 原因是由于管理上的失误、缺陷、管理责任 所导致,是造成直接原因的间接原因。
45
❖ 形成间接原因的因素,包括社会经济、文化、 教育、社会历史、法律等基础原因,统称为 社会因素。
16
2.4 扰动起源论
事故致因理论简介ppt课件
![事故致因理论简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ed54e106137ee06eef918b5.png)
下面介绍几种主要事故致因理论,通过 下述理论可以了解人类对事故的认识以及对 其控制的发展过程。
精选ppt
3
一、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精选ppt
4
事故频发倾向是指个别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
的个人的内在倾向。事故频发倾的工人是事故频发倾向者,他们
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原因。如果企业
精选ppt
18
(3)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险源和危 害,但可以减少来自现有危险源的危险 性,宁可减少总的危险性而不是只彻底 去消除几种选定的危险。
(4)由于人的认识能力有限,有 时不能完全认识危险源和危险,即使认 识了现有的危险源,随着生产技术的发 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能源 的出现,又会产生新的危险源。
精选ppt
9
(三)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 海因里希把工业伤害事故的发生、发展
过程描述为具有一定因果关系的事件的连锁, 即:
( 1 )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 ( 2 )事故的发生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 或物的不安全状态。 ( 3 )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 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 ( 4 )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或者 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
精选ppt
10
海因里希将事故因果连锁过程概括为以下五 个因素:
(1)遗传及社会环境。遗传因素及社 会环境是造成人的性格上缺点的原因。遗传 因素可能形成鲁莽、固执等不良性格;社会 环境可能妨碍教育、助长性格的先天缺点发 展。
(2)人的缺点。人的缺点是使人产生 不安全行为或造成机械、物质不安全状态的 原因,它包括鲁莽、固执、过激、神经质、 轻率等性格上的先天缺点,以及缺乏安全生 产知识和技术等后天的缺点。
精选ppt
19
由于受技术、资金、劳动力等因素的 限制,对于认识了的危险源也不可能完全 根除。由于不能全部根除危险源,只能把 危险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即可接受的危 险。
精选ppt
3
一、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精选ppt
4
事故频发倾向是指个别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
的个人的内在倾向。事故频发倾的工人是事故频发倾向者,他们
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原因。如果企业
精选ppt
18
(3)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险源和危 害,但可以减少来自现有危险源的危险 性,宁可减少总的危险性而不是只彻底 去消除几种选定的危险。
(4)由于人的认识能力有限,有 时不能完全认识危险源和危险,即使认 识了现有的危险源,随着生产技术的发 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能源 的出现,又会产生新的危险源。
精选ppt
9
(三)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 海因里希把工业伤害事故的发生、发展
过程描述为具有一定因果关系的事件的连锁, 即:
( 1 )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 ( 2 )事故的发生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 或物的不安全状态。 ( 3 )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 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 ( 4 )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或者 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
精选ppt
10
海因里希将事故因果连锁过程概括为以下五 个因素:
(1)遗传及社会环境。遗传因素及社 会环境是造成人的性格上缺点的原因。遗传 因素可能形成鲁莽、固执等不良性格;社会 环境可能妨碍教育、助长性格的先天缺点发 展。
(2)人的缺点。人的缺点是使人产生 不安全行为或造成机械、物质不安全状态的 原因,它包括鲁莽、固执、过激、神经质、 轻率等性格上的先天缺点,以及缺乏安全生 产知识和技术等后天的缺点。
精选ppt
19
由于受技术、资金、劳动力等因素的 限制,对于认识了的危险源也不可能完全 根除。由于不能全部根除危险源,只能把 危险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即可接受的危 险。
第二章-事故致因理论PPT课件
![第二章-事故致因理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bd9a7487f1922791788e851.png)
.
15
第一节 概述
5、事故处理情况 (1)对事故钱的异常征兆是否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反 应; (2)一旦翻身事故,是否能迅速地采取有效措施,防 止事态恶化和扩大事故; (3)抢救措施和对负伤人员的急救措施是否妥善。
.
16
第一节 概述
(1)伤害部位
头、脸、眼、鼻、口、耳、牙、上肢、手、中枢 神经等
(2)伤害种类
.
37
第二节 海因里希工业安全理论
三、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
海因里希首先提出了事故因果连锁论,用以阐明导致伤 亡事故的各种原因及与事故间的关系。该理论认为,伤 亡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一连串事件按 一定顺序互为因果依次发生的结果。
A1
A2
A3
A4
事故
.
38
第二节 海因里希工业安全理论
多米诺骨牌理论
包括:可见损失、不可见损失
.
33
第二节 海因里希工业安全理论
海因里希法则又称“海因里希安全法则”或“海 因里希事故法则”,提出的300∶29∶1法则。这 个法则意思是说,当一个企业有300个隐患或违 章,必然要发生29起轻伤或故障,在这29起轻伤 事故或故障当中,必然包含有一起重伤、死亡或 重大事故。
(7)防止事故的方法与企业生产管理、成本管 理及质量管理的方法类似。
(8)企业领导者有进行安全工作的能力,并且 能把握进行安全工作的时机,因而应该承担预防 事故工作的责任。
(9)专业安全人员及车间干部、班组长是预防 事故的关键,他们工作得好坏对能否做好预防事 故工作有重要影响。
.
28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二节 海因里希工业安全理论
.
4
事故致因理论PPT幻灯片课件
![事故致因理论PPT幻灯片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0e2176bbb68a98271fefa85.png)
10事故是许多相互关联的
事件顺序发展的结果,这些事件可分为人和物(包括环境) 两个发展系列•与,该人当理的人论不的反安不映全安了行全绝为行大和为多物和数的物事不的故不安全状态在 各自的发展过安程全中状,态在有一关定的时,间在、人空、间物发生了接触,使 能量”逆流”于两人大体系时列,中伤,害彼事此故往就往会互发为生。
• 系统理论有多种事故致因理论模型,其中具有代表 性系统理论是瑟利模型和安德森模型。
13
瑟利模型
• 该模型从人、机、环境的结 合上对危险从潜在到显现从而 导致事故和伤害进行了深入细 致的分析。这将给人以多方面 的启示,为了防止事故,关键 在于发现和识别风险。
14
安德森模型
• 瑟利模型实际上研 究的关系式在客观已 经存在潜在危险(存 在于机械的运行和环 境中)的情况下,人 与危险之间的相互关 系、反馈和调整控制 的问题。 • 瑟利模型仅仅是针 对某一具体的危险线 索提问,而安德森模 型是针对整个系统提 问。
12
系统理论
• 系统理论:把人、机械和环境作为一个系统(整体), 研究人、机、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反馈和调整, 从中发现事故的致因,揭示出预防事故的途径。
• 系统理论着眼于下列问题的研究,即机械的运动情 况和环境状况如何,是否正常;人的特性(生理、 心理、知识技能)如何,是否正常;机械的特性和 人的特性是否相容配;人的行为响应时间与系统允 许的响应时间是否相同。
因果,互相转化,
•人失误占绝对地位,纵然伤 亡事故不安由全于状机态械或起物因质物引起致害物 的伤害,但机械和物质都是
社会因素 安全缺陷由人设计或维护的,所以要
事故
发挥人的主动性。
不安全行为 肇事人 受害人
11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事件顺序发展的结果,这些事件可分为人和物(包括环境) 两个发展系列•与,该人当理的人论不的反安不映全安了行全绝为行大和为多物和数的物事不的故不安全状态在 各自的发展过安程全中状,态在有一关定的时,间在、人空、间物发生了接触,使 能量”逆流”于两人大体系时列,中伤,害彼事此故往就往会互发为生。
• 系统理论有多种事故致因理论模型,其中具有代表 性系统理论是瑟利模型和安德森模型。
13
瑟利模型
• 该模型从人、机、环境的结 合上对危险从潜在到显现从而 导致事故和伤害进行了深入细 致的分析。这将给人以多方面 的启示,为了防止事故,关键 在于发现和识别风险。
14
安德森模型
• 瑟利模型实际上研 究的关系式在客观已 经存在潜在危险(存 在于机械的运行和环 境中)的情况下,人 与危险之间的相互关 系、反馈和调整控制 的问题。 • 瑟利模型仅仅是针 对某一具体的危险线 索提问,而安德森模 型是针对整个系统提 问。
12
系统理论
• 系统理论:把人、机械和环境作为一个系统(整体), 研究人、机、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反馈和调整, 从中发现事故的致因,揭示出预防事故的途径。
• 系统理论着眼于下列问题的研究,即机械的运动情 况和环境状况如何,是否正常;人的特性(生理、 心理、知识技能)如何,是否正常;机械的特性和 人的特性是否相容配;人的行为响应时间与系统允 许的响应时间是否相同。
因果,互相转化,
•人失误占绝对地位,纵然伤 亡事故不安由全于状机态械或起物因质物引起致害物 的伤害,但机械和物质都是
社会因素 安全缺陷由人设计或维护的,所以要
事故
发挥人的主动性。
不安全行为 肇事人 受害人
11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事故致因理论93572PPT课件
![事故致因理论93572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b9be289c281e53a5902ff5a.png)
3、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H)。所谓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指 那些曾经引起过事故,或可能引起事故的人的行为,或机械、物质的状态,它们是造成 事故的直接原因。例如,在起重机的吊荷下停留、不发信号就启动机器、工作时间打闹 或拆除安全防护装置等都属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没有防护的传动齿轮、裸露的带电体、 或照明不良等属于物的不安全状态。
事故致因理论
安全132 韩旭
.
什么是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致因理论是从大量典型事故的本质原因的 分析中所提炼出的事故机理和事故模型。这些 机理和模型反应了事故发生的规律性,能够为 事故原因的定性,定量分析,为事故的预测预防 和改进安全管理工作,从理论上提供科学的,完 整的依据。
.
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
博德的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同样为五直接原因
4 )事故
5 )损失
.
能量转移理论
事故能量转移理论是美国的安全专家哈登(Haddon)于1966年提出的 一种事故控制论。其理论的立论依据是对事故的本质定义,即哈登 把事故的本质定义为:事故是能量的不正常转移。这样,研究事故 的控制的理论则从事故的能量作用类型出发,即研究机械能(动能、 势能)、电能、化学能、热能、声能、辐射能的转移规律;研究能 量转移作用的规律,即从能级的控制技术,研究能转移的时间和空 间规律;预防事故的本质是能量控制,可通过对系统能量的消除、 限值、疏导、屏蔽、隔离、转移、距离控制、时间控制、局部弱化、 局部强化、系统闭锁等技术措施来控制能量的不正常转移。
海因里希因果连锁论又称海因里希模型或多米诺骨牌理论,该理论 由海因里希首先提出了,用以阐明导致伤亡事故的各种原因及与事 故间的关系。该理论认为,伤亡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 尽管伤害可能在某瞬间突然发生,却是一系列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 在该理论中,海因里希借助于多米诺骨牌形象地描述了事故的因果 连锁关系,即事故的发生是一连串事件按一定顺序互为因果依次发 生的结果。如一块骨牌倒下,则将发生连锁反应,使后面的骨牌依 次倒下
事故致因理论
安全132 韩旭
.
什么是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致因理论是从大量典型事故的本质原因的 分析中所提炼出的事故机理和事故模型。这些 机理和模型反应了事故发生的规律性,能够为 事故原因的定性,定量分析,为事故的预测预防 和改进安全管理工作,从理论上提供科学的,完 整的依据。
.
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
博德的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同样为五直接原因
4 )事故
5 )损失
.
能量转移理论
事故能量转移理论是美国的安全专家哈登(Haddon)于1966年提出的 一种事故控制论。其理论的立论依据是对事故的本质定义,即哈登 把事故的本质定义为:事故是能量的不正常转移。这样,研究事故 的控制的理论则从事故的能量作用类型出发,即研究机械能(动能、 势能)、电能、化学能、热能、声能、辐射能的转移规律;研究能 量转移作用的规律,即从能级的控制技术,研究能转移的时间和空 间规律;预防事故的本质是能量控制,可通过对系统能量的消除、 限值、疏导、屏蔽、隔离、转移、距离控制、时间控制、局部弱化、 局部强化、系统闭锁等技术措施来控制能量的不正常转移。
海因里希因果连锁论又称海因里希模型或多米诺骨牌理论,该理论 由海因里希首先提出了,用以阐明导致伤亡事故的各种原因及与事 故间的关系。该理论认为,伤亡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 尽管伤害可能在某瞬间突然发生,却是一系列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 在该理论中,海因里希借助于多米诺骨牌形象地描述了事故的因果 连锁关系,即事故的发生是一连串事件按一定顺序互为因果依次发 生的结果。如一块骨牌倒下,则将发生连锁反应,使后面的骨牌依 次倒下
第二章事故致因理论 ppt课件
![第二章事故致因理论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570744c51e79b89680226d9.png)
事故预测所要做的工作: ➢ 在认识事故发生规律的基础上,充分了解、掌握各种
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它们的因果关系; ➢ 推断它们发展演变的状况和可能产生的后果。 事故预测的目的:
在于识别和控制危险,预先采取对策,最大限度地减 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第三节、事故模式理论
1. 事故模式理论:是人们对事故机理所作的逻 辑抽象或数学抽象,是描述事故成因、经过 和后果的理论,是研究人、物、环境、管理 及事故处理这些基本因素如何作用而形成事 故、造成损失的理论。
派的各种劳动,发生交通事故或意外事故的; ➢ 企业以临时工棚作为集体宿舍而发生倒塌的;
第一节 事故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比照工伤类(10条):
❖ 因公出差期间或调动工作往返途中发生意外事故的; ❖ 在工作中负伤而当时并未感觉或确诊,事后伤痛发作不能正常工作,
这种情况下应有当时的就诊记录或第三者的旁证; ❖ 工伤医疗终结后调到另一个企业工作,由于旧病复发的; ❖ 由于加班至深夜不能回家,在工作地点睡眠发生意外事故; ❖ 伤残军人转入企业工作后,因旧病复发的; ❖ 在政治运动和日常工作中,由于坚持原则,向敌对分子或错误行为进
➢ 1919年,英国的格林伍德(M.Greenwood)和伍兹 (H.Woods) 经统计分析发现工人中的某些人较其他 人更容易发生事故。进而,在1939年,法默(Farmer) 等人据此提出了事故频发倾向的概念。
第三节、事故模式理论
➢ 事故频发倾向是指个别人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 的人的内在倾向。-工厂中少数工人具有事故频发倾 向,他们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行斗争而遭受伤害的; ❖ 在本单位集体食堂就餐发生非本人责任的食物中毒的; ❖ 参加本企业组织或代表本企业参加体育比赛发生意外事故的; ❖ 参加企业组织或受企业指派参加展览会、政治运动期间发生事故的; ❖ 到医院就医发生严重医疗事故的。
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它们的因果关系; ➢ 推断它们发展演变的状况和可能产生的后果。 事故预测的目的:
在于识别和控制危险,预先采取对策,最大限度地减 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第三节、事故模式理论
1. 事故模式理论:是人们对事故机理所作的逻 辑抽象或数学抽象,是描述事故成因、经过 和后果的理论,是研究人、物、环境、管理 及事故处理这些基本因素如何作用而形成事 故、造成损失的理论。
派的各种劳动,发生交通事故或意外事故的; ➢ 企业以临时工棚作为集体宿舍而发生倒塌的;
第一节 事故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比照工伤类(10条):
❖ 因公出差期间或调动工作往返途中发生意外事故的; ❖ 在工作中负伤而当时并未感觉或确诊,事后伤痛发作不能正常工作,
这种情况下应有当时的就诊记录或第三者的旁证; ❖ 工伤医疗终结后调到另一个企业工作,由于旧病复发的; ❖ 由于加班至深夜不能回家,在工作地点睡眠发生意外事故; ❖ 伤残军人转入企业工作后,因旧病复发的; ❖ 在政治运动和日常工作中,由于坚持原则,向敌对分子或错误行为进
➢ 1919年,英国的格林伍德(M.Greenwood)和伍兹 (H.Woods) 经统计分析发现工人中的某些人较其他 人更容易发生事故。进而,在1939年,法默(Farmer) 等人据此提出了事故频发倾向的概念。
第三节、事故模式理论
➢ 事故频发倾向是指个别人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 的人的内在倾向。-工厂中少数工人具有事故频发倾 向,他们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行斗争而遭受伤害的; ❖ 在本单位集体食堂就餐发生非本人责任的食物中毒的; ❖ 参加本企业组织或代表本企业参加体育比赛发生意外事故的; ❖ 参加企业组织或受企业指派参加展览会、政治运动期间发生事故的; ❖ 到医院就医发生严重医疗事故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缺陷叫间接隐患。
三、危险源与事故隐患
精选PPT
8
危险源
危险源的存在是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根源。 第一类危险源
是指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 危险物质,这是事故发生的前提,决定事故后果的严 重程度。 第二类危险源
是指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 因素,主要指人、物和环境,这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 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超负荷
使用环境不良 操作错误
维修检查不周
使用缺陷
事故隐患
事故隐患的形成过程
10
第三节 事故发生的原理
二、事故因果连锁关系
1. 可能造成能量逸散失控的事故隐患可以归纳为: 人的 物的 环境的 管理的 2.因果连锁理论:
精选PPT
11
管理失误 物不安全状态 人不安全行为 环境人不安全条件
事故隐患 能量或危险物质逸散失控
事故
图2-3 事故因果连锁关系模型
精选PPT
12
一 事故的基本概念
1. 事故
人们在实现其目的的行动过程中,突然发生 了与人的意志相违背的,迫使其有目的的行动暂 时或永久停止的事件。
事故的范畴十分广泛,它包含: 生产事故和 非生产事故。
精选PPT
安全系统工13 程
一 事故的基本概念
精选PPT
9
第三节 事故发生的原理
一、事故隐患的形成
事故隐患是措施失效,是事故的触发因素, 只要将导致失效的因素消除就可以保证其不至于失控而导致事故。 导致措施失效的原因有哪些:设计缺陷、制造缺陷、使用缺陷、事故隐患
选材不当
使用条件预计错误 强度预计不准
结构缺陷
设计缺陷
制造缺陷 加工方法缺陷 使用材料缺陷 安装配合缺精选陷PPT
一、生产与事故
2.技术进步与事故 1)提高生产,推动了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
生产活动的两种结果:成功、失败 2)新技术应用中又往往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事
故。如蒸汽机(锅炉)、电、火药。 3)所以:有效控制能量和新设施设备事故预防是
安全工作要考虑的重点。
精选PPT
3
第一节 能量与危险源
二、事故是能量生逸散失控的结果
2. 事故的偶然性
从本质上讲,事故是一个随机事件,即在一 定的生产条件下,事故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 发生。
事故的偶然性是客观存在的,但更重要的是, 其偶然性的背后却存在着必然的规律性。在安全 生产管理中就是要善于从偶然性中找出其必然性, 认识事故发生的规律,及时地把事故消灭在萌芽 之中,所以说,在安全生产管理中,认识事故的 规律是很重要的。
精选PPT
5
第一节 能量与危险源
三、能量逸散失控造成伤害的形式与过程
1. 能量逸散失控导致伤害事故: 2. 能量逸散失控和能量转换共同作用导致事故
四、影响因素:
接触能量大小 接触能量的时间与频次 能量集中程度; 接触能量的部位。
五、能量与危险源
精选PPT
6
第二节 能量逸散失控的原因
2. 生产事故
生产事故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突然发生 的伤害人体,损失财物,影响生产正常进行的意 外事件。
生产事故的分类方法很多: 按事故后果的对象分为:设备事故,伤亡事 故,未遂事故; 实际应用中应用最多的则是按照493号令的标 准进行分类。
精选PPT
安全系统工14 程
二 伤亡事故的特征
1. 事故的因果性
必然引起别的现象的事件就是原因;而由原 因所以前的别的现象就是结果。
事故是相互联系的许多原因的结果。这种相 互依存与制约的关系就是因果关系。
事故的因果性启发我们:在制定预防措施时, 应该尽最大努力掌握造成事故的直接和间接原因, 升入剖析其根源,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精选PPT
安全系统工15 程
二 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事故的特征
一、能量逸散的原因分析
只有弄清导致能量逸散失控的原因,才能抓住事故 的本质和主要矛盾,才能有效地控制事故:能量传 递转换过程中:
能量-----触发------隐患-----触发------事故 1. 由于某些因素造成逸散失控; 2. 能量逸散失控后成为危险状态; 3. 危险状态又经过某些因素的触发导致事故发生。
生产中能量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1)当人的活动处于非正常状态时: 2)当机器工具设施设备材料动力及环境物质等由
于本身的缺陷或外因引起非正常运转时: 3)生产活动中经常遇到的各种能量形式有:
精选PPT
4
第一节 能量与危险源
二、事故是能量生逸散失控的结果
生产中能量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 3)生产活动中经常遇到的各种能量形式有: 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物质;辐射 人体的能量交换 4)事故与能量 生产过程==能量交换过程; 生产事故==能量失控 事故控制==能量控制 控制对象:人;机器工具设施设备材料动力及环境物质
同时,对潜在事故的预测也是非常重要的。 所谓预测,就是根据以往的经验和知识,建立预 测模型,通过对预测模型的技术,得知事故潜在 的危险性。
精选PPT
安全系统工17 程
三 事故法则
所谓事故法则,常称为300:29:1法
则,是由美国一位安全工程师亨瑞齐氏于
安全系统工程
第二章 事故发生原理
西南科技大学安全工程系
精选PPT
1
第一节 能量与危险源
一、生产与事故
1.生产活动与事故 1)生产活动过程就是系统能量传递、转换
与做功的过程。 生产活动的两种结果:成功、失败
2)生产活动规模越来越大,输入的能量越 大,可能的伤害和损失就越大。
精选PPT
2
第一节 能量与危险源
精选PPT
安全系统工16 程
二 伤亡事故的特征
3. 事故的潜在性和预测性
事故的发生是不能脱离时间而存在的,在作 业发生的整过时间内,不安全隐患是客观存在的, 如果条件成熟就会显现而导致事故,否则就暂时 不与显现----任何活动中都存在发生事故的可能, 这就是事故的潜伏性。
事故的潜在性启示我们,必须注意事故潜在 的危险。
精选PPT
7
第二节 能量逸散失控的原因
二、触发因素与事故隐患
1. 生产过程需要采取限制和屏蔽措施控制能量逸散,即控 制危险源:
2. 实际过程中,各种触发因素可能导致这些控制措施失效, 进而转化为事故。
3. 引起能量因素失控转化为事故的触发因素成为事故隐患
事故隐患的种类:人,物,环、管;
人、机、环境匹配上的缺陷,叫直接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