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儿童的主要特点及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期刊资讯网

智障儿童的主要特点及研究

2009-04-1614:52来源:作者:论文库网友评论0条浏览次数194

摘要一般来说,智障儿童的语言、动作缓慢,智力发育迟缓,对周围事物和声音反应迟钝,身体素质较差,小肌肉群欠发达。有的特别容易兴奋,多动、注意力不集中。有的表现为少动,或经常萎靡不振。因此,智障儿童音乐教育决不能照搬普通音乐教育的模式,应该在课程设置、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有别于普通音乐教育,具有自己的特殊性。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其音乐康复和音乐审美的价值。本文将就课程设置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视听治疗课、律动训练课、综合主题课、生态导向课、自主实践课。这些课程设置与实施过程与普通音乐课程相比,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突出特殊音乐教育的康复训练价值,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和自立能力。

关键词智障儿童主要特点音乐课程

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教育体系过程中,智障儿童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特殊群体,我们应该关心地面对这个群体,积极地研究他们的教育问题。有一个大家熟知的典型例证:智残人舟舟的智商仅相当于三四岁儿童的水平,甚至不能从一数到十。但他在指挥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演奏《北京喜讯到边塞》、《拉德斯基进行曲》时,却表现出超乎寻常的音乐才华,赢得了阵阵喝彩。这足以说明音乐教育对于智障儿童有着特殊的教育价值和积极的矫治作用。但令人遗憾的是,当人们把音乐教改的聚焦点集中在普通音乐教育的时候,特殊儿童音乐教育(包括智障儿童音乐教育)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这一领域,许多老师基本上是照搬普通音乐教育的模式,或沿用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为了改变特殊儿童音乐教育的现状,呼吁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重视对特殊儿童音乐教育的研究。我们承担了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湖南省特殊儿童音乐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的研究工作。在对湖南省特殊儿童音乐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之后,我们对特殊儿童音乐教育的性质、特点、教育价值,以及特殊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在此基础上,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各类特殊儿童的音乐教育进行了探讨。本文将根据智障儿童的主要特点探讨其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

智力障碍是一种常见的残疾,定义多种多样,至今没有普遍公认的定义。美国智障协会(AAMR)对智力障碍进行过多次定义,例如2002年的最新定义是:智力障碍是一种以在智力功能和适应性行为上都存在显著限制为特征的障碍。适应性行为表现为概念的、社会

的和应用性的适应性技能,智力障碍发生于18岁之前1。任何国家、种族都有相当数量的智障儿童。

1987年我国进行的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中对智力残疾下的定义是:人的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并显示出适应行为的障碍。智力残疾包括:在智力发育期间(18岁之前),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的精神发育不全或智力迟缓;智力发育成熟后,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的智力损害或老年期的智力明显衰退。

从以上两条定义可以看出,不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对于智力障碍的定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智力低下和适应行为障碍。但是我国的学者认为智力障碍不仅发生在18岁以前,它还可以发生在人的任何一个年龄阶段。这样的定义就更准确地表述了智力障碍者的特征。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智能迟缓协会(AAMD)的智力残疾(现称为智力障碍)分级标准,按其智商(IQ)及社会适应行为,可划分为四个等级:一级智力残疾(极重度)、二级智力残疾(重度)、三级智力残疾(中度)和四级智力残疾(轻度)。根据智障儿童等级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就学形式。例如,轻度智障儿童可以选择随班就学,而中度以上的智障儿童可以选择到特殊教育学校就学或在普通学校的特殊教育班进行学习。本文主要以在特殊教育学校中接受教育的智障儿童为研究对象。

一、智障儿童的主要特点

(一)生理特点。

第一,一般来说,智障儿童的语言、动作缓慢,智力发育迟缓,对周围事物和声音反应迟钝,身体素质较差,小肌肉群欠发达。

第二,有的智障儿童特别容易兴奋,经常活动不停、多动、注意力不集中。

第三,有的智障儿童表现为少动,或者说经常萎靡不振。这类儿童好像整天睡不醒似的,一坐下来就想睡,表现为过分的安静。

第四,智障儿童有特殊面容。在听课的过程中,笔者仔细观察了他们的面部:有的很肥大,有的眼睛斜视或对视。

(二)心理特点。

第一,认知能力很弱,感知过程不积极,难以区分相似的东西,重者甚至对冷热觉、痛觉迟钝等。

第二,易疾劳,注意力易分散。记忆的速度慢,记忆的内容不准确且不牢固。

第三,思维贫乏、刻板,对数量、时间、空间等抽象概念领会迟钝,以形象思维为主。

第四,情绪反应降低,对挫折的耐受力低。他们受了挫折后往往容易悲观,产生过激的行为。

第五,学习兴趣低弱、词语贫乏不连贯。笔者在某特殊学校进行调查的时候,就发现小学三年级某班只有2个人会用简单的词句说话,有一半以上的儿童完全不能开口说话。

第六,行为固执、刻板、墨守成规,缺乏动力。

二、智障儿童音乐课程设置研究

根据以上所谈到的智障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笔者认为,智障儿童音乐教育决不能照搬普通音乐教育的模式,应该在课程设置、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有别于普通音乐教育,具有自己的特殊性。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其音乐康复和音乐审美的价值。以下将就课程设置问题进行探讨。

(一)视听治疗课。智障儿童的注意力易分散且记忆力不牢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记忆行为偏差,是因为在其心理过程中有一种或多种记忆缺陷或不足,从而造成认知过程受阻,导致学习记忆障碍。因为记忆缺陷与各种视觉或听觉加工过程有密切关系,所以应该把视觉记忆和听觉记忆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这样就能抓住智障儿童的注意力,有效地培养其记忆力。视听治疗课是根据这一原理而设计一种综合的音乐活动课,它使智障儿童通过视、听等多种感觉来学习、感受音乐,培养他们的学习注意力,克服其记忆困难的缺陷。

巴格斯基(Bugeliki,1979)认为,视觉刺激的特征经视觉感官吸收后能形成表象,视觉表象一经形成就有助于学习知识和增进记忆。高更(Gagne,1985)认为表象是内在空间的信息表征,它能减轻记忆过程的负荷。里德(Reed,1988)也认为利用视觉表象的确能促进学习,而且所形成的表象越生动越奇怪,则越能增进记忆。可见通过视觉刺激智障儿童的大脑对记忆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反复聆听音乐让智障儿童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并使大脑皮层的兴奋点较长时间的不脱离教学活动,同时使大脑皮层保持相应的觉醒状态。通过听觉的不断刺激,智障儿童既享受了音乐的美,调节了情绪、情感,又弥补了他们脑神经的缺陷。同时用音响不断刺激他们的听觉,能够提高他们对事物的反应能力,加快知觉速度。

在教学中所选用的音乐要贴近他们的生活,应尽量以儿歌为主。要注意与生活中有形象的东西相联系,如动物、阳光、花朵、水等。因为这些东西他们平时都能直接接触到,这样有助于他们感知抽象的音乐。另一方面要以综合活动的形式来组织教学,例如,音乐游戏、音乐竞赛、音乐谜语、音乐表演,音乐故事,等等。在这些活动中将视觉、听觉有机结合起来,促使脑、口、手、足多部位的综合性活动,使全身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有利于增强智障儿童的中枢神经系统对动作的控制能力和协调能力。

(二)律动训练课。律动训练课,就是在音乐教师的引导下,根据音乐的旋律和节奏,通过智障儿童的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智障儿童的语言能力发展缓慢,识字能力不强,特别是低年级的智障儿童,很难流利地说出一句话,这给唱歌、识谱、器乐等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采用律动训练课就能补偿他们在这些方面的缺陷。

律动既可以通过拍手、跺脚等身体局部的运动来练习,也可以通过全身各器官的综合运动来训练。一般以局部的身体律动开始,逐渐增大难度,过渡到全身的律动。采用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不会让智障儿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