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详细文言知识点)
《己所不欲_勿施于人》原文和译文
1、【原文】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颜渊问仁。
孔子说:"用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主持正义、捍卫道德、维护和平,这就是仁。
一旦做到了这一点,普天下的人都会崇敬你、追随你、向你学习。
为崇高理想而奋斗要靠的是自己,难道还能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其详?"孔子说:"违反礼法的事不要看、不要听、不要说、不要做。
"颜渊说:"我虽不才,愿照此办理。
"2、【原文】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仲弓问仁。
孔子说:"出门时要象会见贵宾一样庄重,使唤百姓就像承当重大祭祀一样严肃。
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于人。
在诸侯国做官、为诸诸侯做事不怨天尤人,在卿大夫家做官、为卿大夫做事不怨天尤人。
"仲弓说:"我虽不才,愿照此办理。
"3、【原文】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问智,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
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子夏曰:"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智,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译文】樊迟问仁,孔子说:"对人慈爱。
"问智,孔子说:"对人了解。
解读《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解读《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是孔子教育人们行为准
则的一条基本原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简单来说,就是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不要强加于别人。
这句话富含深刻的哲理,其背后的智慧与道德原则,
对我们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核心意义是尊重他人,它是儒家道德观念的
重要组成部分。
儒家思想主张人们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关心他人,尊重他人。
一个人,只有具备尊重他人的品质,才能真正成为社会中合格的一员。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了行为准则中的一个重要原则——恕道。
恕道即包容,包括了宽容、宽厚、宽容的含义。
一个人,在待人接物时,能
够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尊重他人的观点,理解他人的感受,这样才
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世界,没有完美的人。
人们总是会有缺点,会有不足。
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在自我完善的同时,尊重他人的不足,理解
他人的过错。
一个人,只有懂得尊重他人的不足,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才能立足于社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有自己的喜好。
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尊重他人的选择,尊重他人的个性。
只有这样,我们才
能真正地与他人相处融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复杂,教
育我们要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包容他人的不足。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
个世界上,立足于自己的位置,实现人生的价值。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包括文言知识归纳和人文拓展)完美修改版.概要
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
──雨果
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 容。 ──[黎巴嫩]纪伯伦
他什么是智,老师说:‘选拔正直的人安置到邪恶的人之上,能够 使邪恶的人变为正直的人’,这是什么意思呢?‛子夏说:‚这
句话的含义多么深广啊!舜做了天子,从群众中选拔人才, 任用了皋陶,不讲仁德的人就被疏远了。汤做了天子,从群
众中选拔人才,任用了伊尹,】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 行之者乎?‛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请读出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音。
Fán 樊 迟
Gāo yáo
皋 陶
hóng wǎng 弘 毅 枉
上古传说中的人物。 传说他是虞舜时的司 法官,后常为狱官或 狱神的代称。
文句翻译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愿承受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2、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所谓‚仁‛者,就是自己想要站得住,就要使 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要使别人通达。 3、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 选拔正直的人安置到邪恶的人之中,能够使 邪恶的人变为正直的人。
6、【原文】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 至矣。‛ 【译文】孔子说:‚仁的境界很远吗?只要 我想达到仁的境界,仁的境界就到了!‛
7、【原文】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抱负远大、 意志坚强,因为他担当的东西重,而且道路遥远。把在 天下实现仁作为自己必须担当的责任,不是很沉重吗? 到死才停止,不是很遥远吗?‛
钓鱼的哲学
两个钓鱼高手一起到鱼池垂钓,两人都大有收
获.
忽然间,鱼池附近来了十多名游客,这些人怎么 钓都毫无收获.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成语解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成语解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成语解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成语是一个以己字开头,以人字结尾的八字成语,它是一个复句式成语,且是一个不常用成语,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成语的意思,出处,用法等。
【成语释义】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成语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卫灵公》:“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感情色彩】中性
【成语结构】复句式成语
【成语用法】主谓式;作主语;用于劝戒之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己所不欲,毋加诸人
成语例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恕道的`核心。
双语例句
1. Do not do to others what you would not have them do to you.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来自《《现代汉英综合大词典》》
2. Confucius said: " do not impose on others what you yourself do not desire. "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3. The only law that all our constituent cultures would generally recognize is the Golden Rule.
我们全部的立宪文化能够普遍认可的唯一法律就是这样一个法则:己所不欲勿施予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和道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和道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释义:自己所不愿意接受的,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
《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欲:想要,希望。
施:加。
扩展资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原文出处
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
善男子,有一种法,菩萨摩诃萨常当守护。
何等一法?所谓己所不欲,勿劝他人。
如是一法,菩萨摩诃萨常应守护。
——《大乘遍照光明藏无字法门经》
其:大概、也许。
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欲:想,想做。
勿:不要。
施:施加。
于:介词,在。
人:这里解释为对方,与原文前面的“己”相对,己:自己的意思。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仲弓问孔子如何处世才能合乎仁道?孔子立即回答道:“一个人待人接物要严肃认真对待,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不论在朝在野都不要去发牢骚。
”仲弓感谢道:“我虽迟钝,但一定要牢记先生的话。
”
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出自《论语》.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名言.解释为自己不希望他人对待自己的.言行,自已也不要以那种言行对待他人.告诉我们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强加给别人,要懂得将心比心多多换位的为他人思考。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成语故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仲弓问孔子如何处世才能合乎仁道?孔子立即回答道:“一个人待人接物要严肃认真对待,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不论在朝在野都不要去发牢骚。
”仲弓感谢道:“我虽迟钝,但一定要牢记先生的话。
”[典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论语·颜渊》[释义]欲:希望;勿:不要;施:施加。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用法]作主语、宾语、分句;用于劝戒之语[近义词]己所不欲,毋加诸人[其它使用]◎你不愿意别人爱上你的太太,别人同样地不愿意你爱上他的太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成语解释:
成语名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成语拼音:jǐ suǒ bù yù,wù shī yú rén
成语解释: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典故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卫灵公》:“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成语例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恕道的核心。
高中语文人教《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释文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语出《论语·颜渊》,是孔子的弟子仲弓问仁时,孔子所作的回答。
其意思是说,自己不愿意遭受的事,不强加给别人。
孔子又将这八个字概括为一个字“恕”,它在根本点上是跟“仁”相同的,所以人们常常把它看成是仁的实践原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通常被人们看成是伦理的消极原则(即否定性的原则),因为它似乎只是强调人“不要”做什么。
其实,它暗含着一种积极的、正面的、肯定的伦理原则:己所欲,施于人。
孔子明确地把这种意思表述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就是说,自己想要站得住,就得让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要使别人通达。
在孔子那个时代,这一原则意味着:自己对臣下有所期望,就按照这个期望来事君;自己对儿子有所期望,就按照这个期望来事父;自己对弟弟有所期望,就按照这个期望来事兄;自己对朋友有所期望,就按照这个期望来对待朋友。
放到我们这个时代,这一原则可以浅显地理解为:自己期望幸福,所以使别人幸福;自己期望顺利,所以使别人顺利;自己期望得到尊敬,所以尊敬别人……明主旨本课所录选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孔子对“仁”的认识和态度。
孔子对“仁”的解释虽然多种多样,有“克己复礼为仁”,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仁”,有“爱人”是“仁”,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仁”,但是基本点有两个方面,一是把“礼”变为自觉,一是设身处地地体贴人、关爱人并且付诸行动。
“仁”的人生哲学思想是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
1.词语理解(1)通假字①举直错.诸枉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②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③知.者利仁通“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措安排、安置②向先前③智精明(2)一词多义①归⎩⎪⎨⎪⎧ 天下归.仁焉: 秦伯归.女五人: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臣请完璧归.赵: 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 ②事⎩⎪⎨⎪⎧ 今日之事.何如: 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③举⎩⎪⎨⎪⎧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举.类迩而见义远: 知理而后可以举.兵: 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戍卒叫,函谷举.: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答案 ①称许,赞许/出嫁/返回/归还/归聚 ②事情/事故,变故/事业/从事,实行/侍奉,服侍 ③举起,抬起/提出,举出/发动,出动/推荐,选拔/攻克,占领/拿,用/全,都(3)古今异义①樊迟问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 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不要去加在别人头上。
[出典] 《论语卫灵公》注:1、出处:(1).《论语·颜渊篇》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2).《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注释:(1)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这句话是说,出门办事和役使百姓,都要像迎接贵宾和进行大祭时那样恭敬严肃。
(2)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邦,诸侯统治的国家。
家,卿大夫统治的封地。
(3)事:从事,照着去做。
3、译文:(1)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
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
)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不怨恨什么;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不怨恨什么。
”仲弓说:“我虽然笨,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2)子贡问孔子:“有一句话可以让人终身收益的么?子曰:大概就是恕了,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儒家道德的信条,经历了两千余年的实践考验,而今愈益显出它的哲学智慧。
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
现在看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句话,就可以使天下太平。
据说国际红十字会总部里,就悬挂着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语录,体现了人类对美好人际关系的向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简单地说就是推己及人,它和中国民间常说的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别人想一想等等,指的都是一个意思。
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别人;自己希望怎样生活,就想到别人也会希望怎样生活;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自己希望在社会上能站得住,能通达,就也帮助别人站得住,通达。
总之,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对待他人。
弟子规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弟子规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典】: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释义】:将要施加给别人时,先反躬自问,如果连自己都不愿意,就应迅速停止。
设身处地为别人想,工作才能更加顺利《论语•卫灵公》记载:自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贡问老师:“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受用并践行呢?”孔子说:“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这也就是本节的四句话想要传达给我们的道理。
想要把一件事情加到别人身上的时候,先问问自己,如果这件事自己做的话愿不愿意,如果不愿意,那就不要强加给别人,而应该立即停止。
曹操刚刚起家的时候,和袁绍作战处于下风,部下们见此情景,很多人开始跟袁绍偷偷联络,为的是假如曹操失败了,自己还有退路。
经过官渡之战后,曹操彻底打败了袁绍。
这时候,曹操阵营里的很多人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因为他们之前只顾着为了自保而向袁绍示好,却忘了考虑,如果曹操胜利,自己写给袁绍的信件岂不是要落到曹操手里?这样的话,自己就等于被逼到悬崖边上,不但本来留的后路没有了,反而还会有性命之忧。
果然,曹操的大军缴获了很多来往书信,其中不少是曹操的一些部下写给袁绍的。
这时候,曹操却立即下令,把这些书信全部烧毁。
当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时,曹操说,谁都有家庭,上有老下有小,为了生存,做出一些事情也是情有可原。
而且当初我们的实力确实远不如袁绍,当时连我都不太相信能有今天,将心比心,这些所谓的通敌之人有留后路的想法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就这样,在打败袁绍之后,曹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稳定了军心,没有因为那些缴获的信件而让自己这一方产生内耗甚至是叛乱。
曹操的这种做法有他的政治目的,但同时也不得不说,他遵循了推己及人的原则,为那些曾经跟袁绍通信交往的部下着想,是曹操成功地保住自己的胜利果实的一大原因。
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一项重要原则。
在职场之中,也是如此。
能够真诚地为自己的领导或同事着想,可以让自己的工作更加顺利。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_《论语》_原文注释翻译解读延伸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文】子贡问曰:「有一言(1)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2)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注释】(1)一言:言,字。
一字或一句话。
(2)恕:宽容谅解。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翻译】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字可以一生奉行?」孔子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评析】人己关系如何摆正?平和的状态如何可得?忠恕是与人沟通交往不错的原则。
认同真诚、善良、宽容谅解等纯真本性的一面,明白那才是真正的自己,愿意尽心守护忠于本性(忠);以纯真本性才是人真正的自己,这样的原则,善待别人,受到别人不公平的对待,也还能以这样的原则忠告善导、宽容谅解别人,没有生出不合于纯真本性的怨恨、委屈、不平、报复等种种心,没有和对方一样对待、一般见识,只是希望对方也能舍弃后天形成的种种不纯,明白纯真本性(恕)。
道德、天地、忠恕似乎有所对应,忠恕大致指出合理对待天道、人?的方式。
恕的另一层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将心比心,自己管好自己,避免言行结怨。
恕的内涵很深,层面很广,是心性提高的途径,值得一生去实践领会。
人与人之间历史上多少冤怨难解,冤冤相报,没有尽头,就是因为人在迷中,不明道理,不识本性,没有本着忠恕原则待人,人己关系才无法摆正,而有纠缠、孽缘、矛盾。
争斗、妒嫉非人的本性,「退一步海阔天空」,以忠恕待人,必定会否定争斗、妒嫉,知道那是人后天形成的种种不纯,是应该去掉的东西,就算遭受打击,也能忍住不被带动,那么渐渐地也就能远离争斗、妒嫉,消除造成人己关系紧张的这些东西,这时海阔天空也就体现了忠恕升华的境界。
【延展】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迁怒,和以牙还牙、以暴易暴是相反的,体现的是能忍、不能忍,动心、不动心的差别,如果能明白道理、度量大、心平气和,自然就能忍住不动心,所以想法、心态不改变,光靠强忍是不行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出处及全文赏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出处及全文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故事大全、作文大全、教案大全、游戏大全、句子大全、诗词大全、家庭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tories, composition, lesson plans, games, sentences, poems, family educatio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primary education, other mode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出处及全文赏析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
己不所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的理解
己不所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的理解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句出自《论语》的名言,意思是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这句话强调了在与他人相处时要尊重他人的意愿和感受,不要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人。
这句话反映了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和宽容精神。
儒家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尊重他人的人格和权利,不做伤害他人的事情。
如果自己不愿意受到某种待遇,就不应该对别人施加同样的待遇。
在现实生活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提醒我们要尊重他人的选择和决定,不要试图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或行为。
只有在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总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句非常经典的名言,它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和宽容精神,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时刻铭记这句话,尊重他人的意愿和感受,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院题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摘要:中华先哲孔夫子的处世之道“一以贯之”,是为“忠”、“恕”,其中“恕”即要求推己及人;孔夫子曾说:“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是“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他这一条伦理格言的正确解说应该是:自己所不想要(不愿意要)的,不要(拿它)给予别人。
也即“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论语·公冶长》)、“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中庸》)》。
关键词:己所不欲所欲勿施于人姓名:杜跃菲专业班级:水利水电工程造价0902学号:2009071230指导教师:李瑞娟日期:2010年1月2日星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意是"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要施加给人家"。
它体现了儒家思想体系中极有价值的一个闪光点,原文出自《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有说出于《论语·颜渊篇》,是孔子经典妙句之一,亦是儒家文化精华之处.中国的《论语》就如同西方的《圣经》一般,是对一个民族或一个区域文化的概括和统领.《论语》分二十篇,其中的《颜渊篇》主要讲述了孔子对"仁"和"恕"的解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孔子所强调的是,人应该宽恕待人,应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现."恕"道是"仁"的消极表现,而其积极表现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所阐释的仁以"爱人"为中心,而爱人这种行为当然就包括着宽恕待人这一方面.《论语》中提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以上所理解的"人"是广义的,是指大众,然而《论语》诞生的那个时代"人"的定义通常是指狭义那方面,也就是指士以上的人,和"民"是相对而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前面写着的是"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这是在同一句话中叙述的,很明显这里的"民"是指被剥削阶级,劳动人民.用现在的语言来说,狭义的"人"是指奴隶主,即剥削阶级,而"民"是指奴隶,即被剥削阶级,所以这句话当然也就可以理解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人际关系原则适用于剥削阶级,而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关系却未必如此.这种理解并非无稽之谈,也并非完全不具可能性,然而,众所周知,孔子是鼎力推崇"仁"之士,此处的"人"应当是指广义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信条,然而在现实中许多人都不能恪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信条,一切以个人利益为中心,只顾及自身的感受,而忽略了他人的感受.无论是在处理人际关系,还是政治关系方面都应当毫不犹豫地认识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条经久不衰的人际关系原则的重要性。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 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 语矣。”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 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 乎?”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道:“有一个字而可以拿终身去实 践它的吗?”孔子说:“大概是‘恕’吧! 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不要加到别人身上。”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智,子曰:“知人。”樊迟未达。 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向 也吾见于夫子而问智,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何 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 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的私欲) 回复到礼,就是仁。有一天你做到了克己复礼,全天下 都会称许你是仁人。要做到仁靠的是自己,难道靠别人 吗?”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释文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语出《论语·颜渊》,是孔子的弟子仲弓问仁时,孔子所作的回答。
其意思是说,自己不愿意遭受的事,不强加给别人。
孔子又将这八个字概括为一个字“恕”,它在根本点上是跟“仁”相同的,所以人们常常把它看成是仁的实践原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通常被人们看成是伦理的消极原则(即否定性的原则),因为它似乎只是强调人“不要”做什么。
其实,它暗含着一种积极的、正面的、肯定的伦理原则:己所欲,施于人。
孔子明确地把这种意思表述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就是说,自己想要站得住,就得让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要使别人通达。
在孔子那个时代,这一原则意味着:自己对臣下有所期望,就按照这个期望来事君;自己对儿子有所期望,就按照这个期望来事父;自己对弟弟有所期望,就按照这个期望来事兄;自己对朋友有所期望,就按照这个期望来对待朋友。
放到我们这个时代,这一原则可以浅显地理解为:自己期望幸福,所以使别人幸福;自己期望顺利,所以使别人顺利;自己期望得到尊敬,所以尊敬别人……明主旨本课所录选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孔子对“仁”的认识和态度。
孔子对“仁”的解释虽然多种多样,有“克己复礼为仁”,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仁”,有“爱人”是“仁”,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仁”,但是基本点有两个方面,一是把“礼”变为自觉,一是设身处地地体贴人、关爱人并且付诸行动。
“仁”的人生哲学思想是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
1.词语理解(1)通假字①举直错.诸枉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②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③知.者利仁通“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措 安排、安置 ②向 先前 ③智 精明(2)一词多义①归⎩⎪⎨⎪⎧ 天下归.仁焉: 秦伯归.女五人: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臣请完璧归.赵: 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 ②事⎩⎪⎨⎪⎧ 今日之事.何如: 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③举⎩⎪⎨⎪⎧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举.类迩而见义远: 知理而后可以举.兵: 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戍卒叫,函谷举.: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答案 ①称许,赞许/出嫁/返回/归还/归聚 ②事情/事故,变故/事业/从事,实行/侍奉,服侍 ③举起,抬起/提出,举出/发动,出动/推荐,选拔/攻克,占领/拿,用/全,都(3)古今异义①樊迟问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者:周北南来源:《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11年第09期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有篇课文叫《〈论语〉十则》,它的第三则是: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根据我们的教学经验,这一则是十则中最难理解的句子,对初中生来说,尤其容易理解简单化甚至理解错误。
鉴于此,本文谈谈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感想。
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及其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很多学生简单理解为: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
语文教师在没有充分备课时也容易这样理解。
殊不知,这种理解实在是字面化、肤浅化。
商品社会告诉我们: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往往是别人想要的;自己想要的东西往往在别人手里。
人类社会丰富的物质财富正是通过不断交换商品来实现的。
可见,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也许正是别人需要的,这又怎能说“勿施于人”呢?因此,教师自己务必准确理解,准确地给学生讲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深刻含义。
孔子的意思当然不是指商品交换。
整个对话中,孔子要提倡的还是“仁”,而“仁”的主要表现在孔子看来又是“恕”。
“恕”又表现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同时,孔子又把“恕”解释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可见,孔子是从正反两面反复阐释“恕”的。
而“恕”又是以“仁”为前提。
因此,在理解这两个方面时,我们要以“仁”为基础,准确把握其含义。
孔子提倡的“仁”以“爱人”为中心,提倡整个社会要有仁爱的氛围。
所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是指在“爱人”的前提下,不要把不仁的事情强加给别人去做。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含义是指在“爱人”的前提下,自己成功了、通达了,尽力帮助别人成功和通达。
是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一个问题的正反两方面的阐释。
“己所不欲”,只是不能强加给别人;但是如果对方愿意,则不属于“施”的范围。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原文】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 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 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 【译文】仲弓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出门如同 接见贵宾一样恭敬谨慎,使唤百姓就像承当重大 祭祀一样严肃庄重。自己不愿承受的,不要加到 别人身上。在诸侯国做官,为诸侯做事不怨天尤 人;在卿大夫家做官,为卿大夫做事不怨天尤 人。” 仲弓说:“我冉庸虽然资质愚钝,愿意实践这 些话。”
孙叔敖幼年的时候,在一次游玩时,看见一条长 两个头的蛇,便杀死它并且埋了起来;(他)回 到家里就哭起来.母亲问他为什么哭,孙叔敖便回 答说:“听说看见长两只头的蛇的人是要死的,刚 才我看了两头蛇,所以害怕我会离开母亲而死去 的。” 他母亲说:“蛇现在在哪里?” 孙叔敖说:“我担心别人再看见它,把它杀了 埋起来了.” 他母亲说:“我听说对别人有恩德而又不为 人所知的人,老天会报答他的好处的,你不会死 的.” 等到孙叔敖长大成人后,做了楚国的令尹,还
《论语》段落有个核心问题, 这个问题是பைடு நூலகம்么?
“仁”
内 涵 措 施
效 果
朗读课文
什么是仁?
思 考
怎样实施仁? 施仁后会如何?
请读出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音。
Fán 樊迟
Gāo yáo hóng
皋 陶 弘毅
wǎng
枉
上古传说中的人物。传说他 是虞舜时的司法官,后常为 狱官或狱神的代称。
文句选译。 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不合乎礼的不要看,不合乎礼的不要,不合乎 译: 礼的不要说,不合乎礼的不要做。 2、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4、 【原文】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 乎?'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知识点教师版
一、通假字
1、问知.。
子曰;“知人。
”通“智”
2、举直错.诸枉:通“措”
3、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通“智”
4、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通“智”
二、词类活用
1、举直.错诸枉.:
形做名,正直的人,邪恶的人
2、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意动,认为……有利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使动,使……立;使……通达
4、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形做动,远离
三、特殊句式
1、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
(宾语前置)
2、富哉言乎(谓语前置)
3、选于众,举皋陶(状语后置)
4、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状语后置)
5、仁以为己任(省略句)
6、克己复礼为仁(判断句)四、重点词语
1、克.己复.礼为仁:克制;恢复。
2、克己复礼为仁,天下归.仁焉:
称许,赞许
3、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从事,做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想要
5、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字
6、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帮助
7、尧舜其犹病诸
....:大概;还;忧虑;
兼词,之乎
8、己欲达.而达.人:通达,得志;使动,
使……通达、
9、樊迟未达.:明白
10、我欲仁,斯.仁至矣:连词,那么
11、请事斯.语矣:代词,这
12、士不可以不弘.毅:抱负远大,意志
坚强
13、死而后已.:停止
1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
..仁,有杀身
..以成.仁:连词,来;损害;牺牲自
己;成就
15、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
处乐.:贫困;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