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初中物理八上 5.2 探究物质的密度 学案

合集下载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上 5.2 探究物质的密度 教案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上 5.2  探究物质的密度  教案

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通过实验的设计、操作,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步骤。

2.比值定义法的使用。

3.密度概念及单位。

过程与方法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去鉴别不同的物质,并分享成功的喜悦。

再通过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进一步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从而建立密度的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从简单的认知到思维的拓展,引发思考,再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的品格和相互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1.实验的设计及操作。

2.密度的定义及单位。

教学难点:实验的设计及数据的分析和密度概念的建立。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日常生活一些常见的物质的鉴别引入话题。

【板书】§5.2 探究物质的密度二.新授【过渡】生活中利用颜色、气味、味道等鉴别不同种物质,这些都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属性,物理学中如何鉴别不同的物质呢?【师生互动】鉴别给定的“金币”。

【引语】“金块”质量太小,所以不是真的金币。

讲的更具体应该是等体积的金块的质量比老师手里的“金币”质量大的多。

那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板书】一.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1、提出问题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2、猜想与假设【点名回答】点名回答,教师做出评价【过渡】那质量和体积是不是他所说的这样呢?我们得用实验去验证。

3、设计实验与指定计划【提问】这个实验需要哪些器材呢?【分析】天平,刻度尺,量筒,木块,铝块。

【实验步骤】A、检查实验器材B、调节天平平衡C、用天平测出物块木块的质量D、用刻度尺和量筒测出物块的体积E、计算出每个物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F、分析比值得出结论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思考】得到物体的质量与体积后我们怎么才能找到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呢?【学生活动】据算每组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结论】同一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不同的。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2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2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2《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二节《探究物质的密度》。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密度的概念、密度公式及其应用,并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密度。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2. 能设计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并进行数据分析。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密度的概念、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难点: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包括不同物质样品、天平、量筒等)。

学具:笔记本、实验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如水、铁、棉花等)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同样体积的水和铁,铁会更重?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密度。

2. 概念讲解:讲解密度的定义:密度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

讲解密度公式:ρ = m/V,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3. 实验探究: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

实验步骤如下:a. 每组选择一种物质,用天平测量其质量。

b. 将量筒中倒入适量清水,读出示数V1。

c. 将物质样品放入量筒中,使其完全浸没在水中,读出新的示数V2。

d. 计算物质的密度:ρ = (m/V2 m/V1)。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密度计算的例题,如:“已知一块铁的质量为200g,体积为50cm³,求铁的密度。

”5. 随堂练习:安排学生完成一道关于密度计算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密度公式的应用:讲解如何利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已知某容器中液体的质量为1kg,密度为1g/cm³,求该容器的体积。

”7. 板书设计:板书密度公式及其应用,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8. 作业设计:布置一道关于密度计算的作业题,如:“已知某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求该物质的密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5_2探讨物质的密度教案2新版粤教沪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5_2探讨物质的密度教案2新版粤教沪版

探讨物质的密度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术一、实验探讨不同物质和相同物质体积与质量比值的关系。

二、明白得密度概念,公式和单位。

会进行单位的换算。

3、会用密度知识说明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进程与方式一、通过实验探讨发觉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实相同的,不相同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样是不同的。

二、领会用比值概念法概念物理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育学生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的学习适应,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爱好。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物体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探讨,明白得密度的含义。

难点:能用密度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分析、判定。

三、教学预备天平,砝码,体积相同的木块、铁块、铝块(或其他的物体),铜丝、铁丝、铝丝四、教学进程(一)新课引入:一、若是你是设计师,在设计制造飞机时,你会选择什么样的材料?你什么缘应选择这些材料?二、有同窗说,“铁块比木块重”这句话对吗?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熟悉到,不同的物质即便体积相同,质量也不一样,并由此引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那个课题。

(二)新课教学一、探讨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1)猜想与假设学生就“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有什么关系?”,提出自己的猜想。

可能猜想:物体的体积越大,质量也越大。

质量与体积是不是成正比。

……2)制定打算与设计实验围绕要探讨的的课题,可设置以下问题进行试探。

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选择哪些测量工具?选取哪些物质作为研究对象?选取的物质种类是多一些好,仍是少一些好?在选取研究对象上还有什么具体要求?实验步骤有哪些?记录数据的表格如何设计?关于以上问题,在学生充分试探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全部同窗交流,明确实验的思路和做法,以保证下面实验的顺利进行。

3)进行实验与搜集证据学生分组实验,把同种物质的物块增加至3块,部份小组测量水和酒精等液体。

4)分析与论证实验终止后,把各组测得的数据汇总起来,通过实物投影展现给所有同窗,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2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2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密度概念、公式、单位、测量方法等。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3.教师解答学生疑问,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4.强调密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物理学科的兴趣。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完成课后习题5.2中的第1、3、5、7题,巩固密度概念、公式及单位换算知识。
3.介绍密度与温度、压力等物理量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密度变化的规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个未知密度的物体,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测量该物体的密度。
2.学生讨论实验步骤、所需仪器和测量方法,制定实验方案。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学生完成实验,记录实验数据,计算物体的密度。
要求:仔细审题,规范书写,注意运算过程的准确性。
2.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释以下现象:
(1)为什么冰块能浮在水面上?
(2)为什么油轮比同样体积的货轮载重量大?
要求:用简洁的语言说明原因,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3.设计一项实验,验证密度与温度的关系。要求如下:
(1)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和材料。
(5)拓展延伸:介绍密度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实验操作、数据分析、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表现,给予及时反馈。
(2)终结性评价:通过测试、作业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密度知识的掌握程度。
(3)综合素质评价:结合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小组合作、学习态度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4.教学策略:
(1)针对不同学生,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2 探究物质的密度 教案设计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2 探究物质的密度  教案设计

5.2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2)会进行密度单位的换算。

二、过程与方法(3)通过实验、测量、计算、分析和比较,发现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4)经历密度概念建立的过程,领会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通过实验探究,养成讨论、交流和互相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经历建立密度概念的实验探究过程,领会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理解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难点: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及正确理解密度公式。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演示法【教学器材】托盘天平、直尺、木块、铁块【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引导学生进行物体质量比较时,注意控制【实验引入】1、辨别以下物体分别是什么物质?说说其特征。

2、用手感受它们的轻重,体会它们所含物质的不同,质量也不一样。

【引出】物体即使体积相同,因所含物质不同,质量也不一样。

【讨论】“铁块的质量比木块大”是否正确?颜色、味道、气味、弹性、磁性、导热性、密度……比较物体的质量,要确定两个因素:物质。

控制变量法。

乙乙乙A.ρ甲>ρ乙>ρ丙,且ρ丙>ρ水B.ρ甲>ρ乙>ρ丙,且ρ丙<ρ水C.Ρ丙>ρ乙>ρ甲,且ρ丙=ρ水D.ρ乙>ρ甲>ρ丙,且ρ丙>ρ水分析:有图可知所以:ρ乙=ρ水又因:ρ甲>ρ乙>ρ丙可得:ρ甲>ρ乙>ρ丙,且ρ乙=ρ水。

选项中只有B相匹配。

图像信息题的解题方法。

注意各坐标代表的物理量及单位。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通过《5.2探究物质的密度》的教学,需要做以下反思。

本节课教学中,学生有没有形成独立自主探究学习?有没有发散学生学习思维?知识内容有没有得到突破?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如何?学习密度知识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如何组织学生帮助其他同学一同学习?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掌握密度知识,解决问题。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2探究物质的密度导学设计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2探究物质的密度导学设计

第五章我们周围的物质5.2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材解读从知识的角度来看,密度的概念是进一步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后面学习液体压强、浮力时,都要用到密度知识。

从过程和方法的角度来看,本节课是典型的全程科学探究,对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领悟和学习科学探究方法,逐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

在此过程中运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和利用比值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是后面学习中经常用到的方法。

所以,不管是从知识方面,还是从方法方面,本节课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节的编写思路是:首先用一段文字和赛车的图片,引出问题——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有什么关系?然后,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得出结论、评估等科学探究过程,发现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进而得出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2.会进行密度单位的换算。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测量、计算、分析和比较,发现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2.经历密度概念建立的过程,领会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养成讨论、交流和互相合作的良好习惯。

重难点处理重点: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建议利用学生熟悉的知识通过类比和知识的迁移来建立密度的概念。

例如利用20条腿5只青蛙=4条腿/只青蛙,即每只青蛙4条腿来引导得出:mV表示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定义为:密度。

难点: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表示物质的一种特性。

教学时建议做好实验,获得比较准确的数据,并经历比较、分析数据的过程,这是从根本上突破这一难点的有效途径。

(续表)实验方法实验方案1:通过小组实验测量不同体积的铁块和木块的质量和体积,记录数据,求出各自的质量与体积之比。

实验方案2:测出体积成倍数关系的同种液体的质量,分析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

教学建议本节展示的实验是一个环节较全的实验探究,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八年级物理上册5_2探讨物质的密度学案新版粤教沪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5_2探讨物质的密度学案新版粤教沪版

5.2 探讨物质的密度【学习目标】1.会通过实验探讨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2.明白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单位。

3.会测量物体的密度。

————————行为提示: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用双色笔将行为动词画上记号。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 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自主阅读教材P 116~117的内容,独立试探并完成:友情提示:1.不能说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2.同种物质的密度没必要然相同,例如冰和水;密度相同的也没必要然是同种物质,例如煤油和酒精、冰如蜡。

归纳总结:公式ρ=m V告知咱们,物质的密度等于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但物质的密度与其质量和体积的大小无关。

独立完成知识板块一、二,教师巡视,依照完成情形挑选2组同窗率领大伙儿别离学习知识板块一、二 ,其他同窗补充或纠错。

给每组分发器材,组织好方案的探讨活动,学生观看和体验发生的现象并讨论其缘故,教师选择一组在全班进行展现讲解,师生一路评估,得出一致性的结论。

对照学习目标试探:1.今天我学到了些什么知识?2.我把握了哪些研究方式?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1.动手操作取体积别离为10cm3、20 cm3、40cm3的三个铝块,用天平别离测出它们的质量,并求每一个铝块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填入表一中。

表一铝块m/g V/cm3mV/(g·cm-3)1 27 102 54 203 108 40表二铁块m/g V/cm3mV/(g·cm-3)1 78 102 156 203 312 40再取体积别离为10cm3、20cm3、40cm3的三个铁块,用天平别离测出它们的质量,并求出每一个铁块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填入表二中。

试探:(1)分析表一(或表二)的数据,能够取得的结论是什么?答: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必然值。

(2)综合分析表一和表二的数据,能够取得的结论是什么?答:①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不相等;②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样不同。

八年级物理上册 5.2 探究物质的密度导学案1 (新版)粤教沪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5.2 探究物质的密度导学案1 (新版)粤教沪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5.2 探究物质的密度导学案1(新版)粤教沪版5、2探究物质的密度班别小组姓名(第1课时)【学习目标】1、会使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2、尝试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3、会用物理量的“比值”法来认识物质特性,会用图像法研究物理问题、【预习导学】阅读课本“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一、提出问题观察图5-9“对质量大小的争论”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完成下面问题、1、一杯水和一桶水,质量哪个大?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答案一桶水的质量大,因为物质的种类相同时一桶水的体积大、2、铁块的质量一定比木块的质量大吗?物体质量的大小可能与什么有关?答案不一定、物体质量的大小可能与物质的种类及其体积有关、3、由此提出问题: 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大小与体积有什么关系?二、你的猜想4、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质量与体积可能有什么关系?它们的比值可能怎样?答案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大,它们各自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可能是相同的、5、不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可能怎样?答案不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可能是不相同的、三、你的实验方案6、器材: 两块体积不同的长方体木块、两块体积不同的实心铁块、天平、刻度尺、量筒、7、为什么要选取多种物质作为研究对象?答案多选一些物质是为了多次测量,总结规律,避免结论的偶然性、8、怎样测量木块和铁块的质量?答案用天平分别测出铁块和木块的质量、9、怎样测量长方体木块的体积?怎样测量铁块的体积?答案用刻度尺测出木块的边长,算出体积;用量筒和水测出铁块体积、10、根据以上分析,请你设计一个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研究对象质量m/g体积V/cm3质量与体积的比值/(g/cm3)木块铁块【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小组长分配好实验任务、1、选取器材:选择实验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仪器是否有破损,将器材放在桌面上准备进行实验、2、实验测量:(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测量出它们的质量,将结果记录在你所设计的表格中、(2)用刻度尺测量出木块的边长,算出它们的体积;用“排水法”测量出铁块的体积,将结果记录在你所设计的表格中、(3)计算出它们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然后进行分析和比较、3、描绘图像:整理好实验器材,依据你们所测的实验数据在下面的坐标中进行描点,作出木块和铁块的m-V关系图像、。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5.2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5.2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1.密度概念:讲解密度的定义,即单位体积内物质的质量,强调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2.密度公式: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质量、体积知识,推导出密度公式:密度=质量÷体积。
3.密度单位:介绍密度的国际单位制(kg/m³),并说明常用单位及换算关系。
4.物质密度特点:通过举例,讲解不同物质的密度差异,引导学生了解密度在鉴别物质种类方面的作用。
5.预习提示:
a.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浮力与密度的关系。
b.准备相关实验器材,为下一节课的实验做好准备。
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与同学讨论,或向老师请教,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3.拓展延伸:
a.案例分析:选取一个与密度相关的实际案例(如船舶设计、液体浓度检测等),分析密度在其中的作用,并撰写分析报告。
b.探究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一次关于密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探究活动,活动形式不限,如调查、实验等。
4.思考题:
a.请思考:密度能否完全确定一个物质的种类?为什么?
b.如果给你一个未知物质的样品,你会如何利用密度知识来鉴别它?
针对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5.2探究物质的密度这一章节,学情分析如下: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质量、体积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质量、体积测量,为学习密度打下了基础。但在理解抽象的密度概念、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以及实验操作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困难。
在此背景下,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1.强化密度概念的理解,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形象的解释,帮助学生建立起密度是物质特性的观念。
2.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质量、体积知识,自主推导出密度公式,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2 探究物质的密度 教案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2 探究物质的密度  教案

课题:5.2 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经历密度概念建立的过程,领会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2.理解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3. 会查密度表,会进行密度单位的换算。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测量、计算、分析和比较,发现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不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相同的。

2.经历密度的概念建立的过程,领会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敢于大胆提问,乐于主动探究日常现象中的物理道理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密度概念理解、公式、单位。

教学难点:密度概念的建立。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播放视频:播放警察利用DNA技术找到丢失婴儿的案例。

归纳:DNA是人的特征,可以通过DNA辨别人(即人⇔DNA 一对一,人长大也不变)。

用新闻视频创设可信、奇妙的情境。

2、活动一:初步辨别物质问题:如何辨别物质?物质有何特征?木方和铁钉让学生辨别哪种物质是铁,哪种是木。

(通过外观)同体积且外面包纸的木方、铁块,让学生辨别物质。

(通过质量)大木块和小铁块。

让学生思考单凭质量不能确定就是铁。

(结合体积)通过活动感知物质、质量、体系的联系。

并由此引出物质与物体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个课题。

二、新课教学归纳引导:(1)由小木块变为大木块,体积改变、质量也在变。

(2)质量、体积变化中应该有某种对应关系。

(3)m、v变化中对应的关系帮助我们辨别的。

活动二:深入探究初识物质的密度(一)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1、提出问题: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有什么关系?2、猜想与假设:回顾引导:数学知识回顾:两个量如a、b间的常见数学变化规律有(1)a随着b的增大而增大(或减小);(定性)(2)a与b成正比(或反比);(定量)(3)其它具体关系。

3、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引导:要研究质量跟体积的数量关系,首先要把质量、体积的数值测出来。

(1)选择研究对象:如果只选择一个物体为研究对象,只测量它的质量、体积能否达到目的?(2)选择器材:实验中测质量、体积应选择哪些测量工具?归纳学生回答:质量用天平测量;体积可以先用刻度尺测量出长、宽、高,然后根据长方体体积=长×宽×高进行计算。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5.2探究物质的密度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5.2探究物质的密度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5.2探究物质的密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二节,主要涉及物质的密度的概念、测量方法以及密度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密度 = 质量 / 体积。

2. 学习使用密度计测量物体的密度。

3. 探究密度的应用,如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

2. 学生能够使用密度计测量物体的密度,并能够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密度的概念、密度的计算方法、密度计的使用。

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讲义、PPT、实验器材(如密度计、物体、液体等)。

学具:课本、笔记、实验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引发学生对密度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密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示例说明密度的计算方法。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密度计测量不同物体的密度,并记录数据。

4. 分析: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探讨密度的特点和规律。

5. 应用:介绍阿基米德原理,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物体浮沉条件。

六、板书设计1. 密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密度计的使用方法。

3. 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简述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物体的密度,并解释结果。

3. 请解释阿基米德原理的含义,并给出一个实例。

答案:1. 密度是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计算公式为:密度 = 质量 / 体积。

2.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的物体密度为X kg/m³,说明该物体在实验条件下的密度为X kg/m³。

3. 阿基米德原理是指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所排开液体的重量,一个实例是在水中浮动的船只,船只所受的浮力等于船只排开的水的重量。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5.2探究物质的密度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5.2探究物质的密度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5.2探究物质的密度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验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引入密度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密度的存在。

这个步骤非常重要,因为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让他们对密度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在实验中,我会选择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水、盐和糖,让学生观察它们在容器中的不同表现,从而引出密度的概念。

2. 讲解密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在这个环节中,我会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密度的定义,并介绍密度的计算方法。

我会尽量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密度,比如比较相同体积的水和冰的质量,让学生理解密度是质量和体积的比值。

同时,我会给出密度的计算公式,并解释每个符号的含义。

3. 小组讨论和实际物品的密度实验:在这个环节中,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通过实际物品的密度实验来加深对密度的理解。

我会让学生自己选择一些物品,如苹果、书本和球等,然后用实验器材测量它们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出密度。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密度的概念,并能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物品中。

4. 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活动重难点部分,我会重点讲解如何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我会给学生一些实际问题,如如何判断一个物体的密度是大于水、小于水还是等于水,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密度知识进行解答。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在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环节,我会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鼓励他们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我会让学生思考一下,本节课他们学到了什么,对密度的理解有什么提高,并鼓励他们尝试用密度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我还会给学生布置一些拓展延伸的作业,如查找一些关于密度应用的实际例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2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2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

教案: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5.2 探究物质的密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二节,主要涉及密度的概念、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

2. 密度公式:ρ = m/V,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3. 密度公式的变形:m = ρV,V = m/ρ。

4. 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密度计、密度测量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公式及其变形。

2. 能够运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物体密度、判断物体是否均匀等。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密度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难点:密度公式的变形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包括天平、砝码、量筒、水等)。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测量盐水的密度,引导学生思考密度的概念和意义。

2.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密度的定义、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并通过示例进行解释。

3.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

4.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一道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步骤,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密度公式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教师巡回指导。

6. 课堂小结:7.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包括课本上的练习题和拓展题目。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

密度公式:ρ = m/V,m = ρV,V = m/ρ密度公式的应用:测量物体密度、判断物体是否均匀等。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课本上的练习题:第67页的5、6、7题。

2. 拓展题目:运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未知液体的密度。

答案:1. 课本练习题答案。

2. 拓展题目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在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 5.2探究物质的密度(导学案)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 5.2探究物质的密度(导学案)

自主学习型物理导学案姓名班级日期主备人:刘墉§课题 5.2探究物质的密度【学习目标】1. 经历密度概念建立的过程,领会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2. 理解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3. 会进行密度单位的换算。

【新课学习】知识点一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1. 猜想假设: 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呢?2. 实验器材:形状规则大小不同的木块、铁块、、。

3.实验步骤:(1)测量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木块、铁块的体积,可以先用刻度尺测出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根据体积公式V= ______进行计算。

(2)实验室用测出大小不同木块、铁块的质量;天平的使用:首先将天平放在_______桌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边的_________处;调整衡量两边的_________,使天平在水平位置平衡;将物体放在_____盘,砝码放在____盘,并调节______;最终物体的质量等于_____质量加_____在标尺上的读数。

4.实验记录如下表:5.分析与论证(每个实验组派代表讲述,通过实验你们的发现或者收获)(1)对比实验1和2,3和4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同种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________的。

(选填“相同”或者“不同”),并且体积越大,质量__________。

(2)对比实验1和3, 2和4实验数据,不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________的。

(选填“相同”或者“不同”)6.得出结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________的;且同种物质其质量与体积成____比;不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_____的。

知识点二密度1、定义:物理学上把某种物质_____与______的比值叫做密度。

2、公式:体积质量密度=字母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密度单位及换算:1×103kg/m3 =_______g/cm3 2.7g/cm3 =___________kg/m34、密度的物理意义:要点诠释:(1)同种物质,在一定状态下密度是定值,它不随质量大小或体积大小的改变而改变。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2《探究物质的密度》导学案(含答案)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2《探究物质的密度》导学案(含答案)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2《探究物质的密度》导学案(含答案)一、情景引入我们都知道:花生油和水混在一起,过一会儿,油总是浮在上面,这反映物质的一种什么特性?同体积的铁块和木块,放在秤上称称,总是发现铁比木块质量大(俗话说比较“重”),这又反映了什么?组成物体的物质总是充满神奇,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

二、教材研究问题1——什么是物质的密度?下面是小华同学在探究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时记录的数据:(1)分析比较序号为的数据可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2)分析比较序号为1、2、3与4、5、6及7、8、9的数据可知:对于同种物质,是一定的,而对于不同种物质,是不同的,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识到: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物理学中用来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

它反映了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如铁和木),它的质量是不同的(铁比木质量大),也就是说物体所含物质是不同的(铁含的物质多,铁的“密度”大。

)问题2——怎样测量小石块的密度?物理学中,将某种物质的,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小华学习了密度的概念后,想测量小石块的密度,则它必须测量出小石块的和才能算出小石块的密度;采用的计算公式是:。

实验器材:小石块、尺子、细线、弹簧测力计、天平、温度计、量筒、量杯、水、细沙、烧杯、镜子小华实验时测量小石块质量的器材应该采用:。

小华实验时测量小石块体积的器材应该采用:。

简单地写出小华测量小石块的实验步骤:三、典例分析关于公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量大的物质,密度一定大B、物体的密度与体积成反比C、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只与物质种类有关,而与质量、体积无关D、以上都不对解析:这是一道易错题,部分同学会以为ρ会与m成正比,与v成反比,这是对密度的误解。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当一种物体的m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物质的密度
一、新课导入
二、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提出问题:每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猜想与假设
(1)铁块的质量比木块的质量大?
(2)一小铁块的质量会比一大块木块的质量还大吗?
(3)比较两个物体质量,不能只看什么材料,还要考虑它们的体积大小,还要通过实验来试一试。

3.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1)要研究质量和体积的数量关系,首先要测出物质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复习体积的测量:测量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可以先用刻度尺测出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根据体积公式V= ______进行计算。

(3)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用________;天平的使用:首先将天平放在_______桌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边的_________处;调整衡量两边的_________,使天平在水平位置平衡;将物体放在_____盘,砝码放在____盘,并调节______;最终物体的质量等于_____质量加_____在标尺上的读数。

4.进行实验:
(1)实验器材:天平、被测物体(木块、铁块)、刻度尺(测量物体体积)
(2)小组讨论、交流,设计实验步骤。

(2)实验安排:由相邻的两个实验小组通过分工合作来完成实验任务。

(3)实验表格及数据 (1)对比实验1和2,3和4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同种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________的。

(选填“相同”或者“不同”),并且体积越大,质量__________。

(2)对比实验1和3, 2和4实验数据,同种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________的。

(选填“相同”或者“不同”)
6.得出结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________的;且同种物质其质量与体积成____比;不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_____的。

三、引入密度
1.定义:物理学上把某种物质_____与______的比值叫做密度。

2.公式: 体积
质量密度 字母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密度单位及换算:1×103kg/m 3 =_______g/cm 3 2.7g/cm 3 =___________kg/m 3
4.密度的物理意义:
四、课堂小结
实验次数 物质名称 质量m/g 体积V/cm3
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m/V
1 木块 2
3 铁块 4
探究物质的密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