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与基础美术教育需求对接的实效研究-2019年精选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高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与基

础美术教育需求对接的实效研究

2004 年,时任教育部师范司司长管培俊在《关于教师教育

改革发展的十个观点》一文中提出:“……要认识到教师教育是

大学的使命,强调大学尤其是高水平大学对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教育教学第一线密切结合,否则,教育学科就得不到创新、加强和发展。”这一观点,很好地概括了师范教育工作的一个重点,就是与时俱进,配合基础教育的需要。现有的教师培养和当前的基础教育需要紧密结合,两者和谐同步地发展。长期以来,高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受“美术学院”办学模式影响太大,

师的责任。师范院校一定要与中小学校密切结合,与中小学

美术专业课程+教育学基础课程=高师美术教育”的人才培养

模式积弊太深,以至影响了基础美术教育的发展。高师美术教育作为培养新型师资的摇篮,理应深情“凝望”基础教育需求,注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为基础教育做好服务工作。那么,在新课程知识背景下,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应具备哪些知识与技能?当今高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上的症结何在?高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怎样满足基础美术教育需求?本文试图针对以上问题,采取实证研究与比较研究的方法展开论述。

、关注基础美术教育的需求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

准(实验稿)》(以下简称《美术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性质和价值做出了定义:“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其价值体现在“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美术课程标准》同时指出,本次课程改革要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

思路和方法,要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考虑。因此,《美术课程标准》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了“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

计?应用”“综合?探索” 四个学习领域。这一标准的提出,明确了美术教育的方向,同时也间接指出了美术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围绕《美术课程标准》,基础美术教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是教材的改革。美术教材是美术教学知识传授的载体,其教学内容体现了对美术教师知识结构的要求。目前,在全国广为使用的美术教材有“人美版”“人教版”和“湘版”教材。对此,笔者以湘版初中美术教材为调查对象,对初中美术课程内容进行了统计。结果如下(表1)。

从表1 中可以发现,初中阶段的美术课程内容是十分多样

的。笔者做了大致分类:在初中阶段美术课程48 课中,课程内容分为4大门类,比重最大的是“绘画”,分8 种类型,共17

课,占总课数的35.4%;与此相当的是“设计”,分7 种类型,共

15 课,占31.2%;其次是“手工制作”,分6 种类型,共9

课,占总课数的18.8%;最后是“欣赏”,分3种类型,共7课,

占总课数的14.6%。

在《美术课程标准》中,“综合?探索”是学习领域之一,

该模块在第四学段(7-9 年级)的阶段目标是“调查、了解美术与传统文化及环境的关系,用美术的手段进行记录、规划与制作;通过跨学科学习,理解共同的主题和共通的原理”。因此,现阶段的中学美术课程不仅仅局限于美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学习,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美术课需要更多地综合其他学科的知识。为此,笔者对中学阶段美术课程内容涉及其他

学科的知识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如下(表2):

从表2 中可以发现,初中阶段的美术课程内容是十分多样的,涉及的其他学科达到19门,涉及次数共59 次。其中涉及频

率最高的为文学,涉及10 次,其次是社会学,涉及9次。这些

学科大部分具有人文性质,如文学”“社会学”“民俗文

化”“历史”“收藏鉴赏”等11 类。在初中阶段,人文学科在

美术课程内容中涉及次数共38 次,占总数的64.4%,即占涉及

学科总数一半以上的比例。

二、正视普通高校美术师范教育现行课程设置的弊端

为诊断普通高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与基础美术教育需求对接的弊端所在,笔者在全国范围内抽取了20

所普通高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方案,把课程分为美术基础技能、人文素质教育二类,与基础教育需求分类比较,结果分析如下(表3、表4):

一)专业技能课程过于强调方向性

表3 反映出各高校美术师范教育的美术技能课程设置门数有6 至10 门不等,平均每个学校开设的美术技能课程为除两所学校未

7 门。设置专业方向外,其他18 所院校均设有专业方向课程,其中

最多的方向课时甚至达到了1296 课时,占到总学时的一半以上。

对比表1中的初中美术课程48课,除“欣赏”模块的7 课外,其他41课涉及到美术技能21个不同门类,相较于大学所教美术技能课程平均7 门,初中的美术教学需要的美术技能是大学美术技能课程无法满足的。

现行各高校美术师范教育的美术技能课程学习时间安排并不少,许多院校的美术技能课程都占到总学时的一半左右,但为什么不能满足基础教育需求呢?其主要原因是培养目标不明确,国画、油画、水彩等方向课程占用了大量课时。专业技能课程中除中国画外,其他方向课程在初中美术课程中没有与之直接对应的课程内容。对比表1 中的课程分类,美术技能课程学习集中在绘画类,设计与手工制作类课程都是点到为止,设计类课程开设面窄,有些是作为任选课开设,手工制作类课程除雕塑课程外,几乎所有学校都没有开设,从而导致高校美术技能课程设置与初

中美术课程要求脱节的现状。当今,基础美术教育需要的是美术技能宽广型的教师,而不是美术技能专攻型的画家。

人文素质课程缺乏延展性

笔者在统计普通高校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人文素质课程表4 时,将各高校公共必修基础课中的政治素养课划入到了人文素质学习领域,所以从人文素质课程比例反映结果来看最为平均,基本维持在

7.5%-11.8%之间,课程安排平均6 门左右。而比照表2,初中美术课程所涉及的学科达到了19 门,其中人文类的课程占11 门,涵盖了哲学、文学、历史、除美术外的艺术学科等众多领域。初中美术多元的人文素质课程要求在高校课程设置中却未有体现,除去几门基础的公共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