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用法归纳
文言文实词的用法归纳
文言文实词的用法归纳在咱们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实词可是个相当重要的角色!就像盖房子的砖头,少了它们可不行。
那今儿个,咱们就来好好唠唠这文言文实词的用法。
先来说说“爱”这个字。
它在文言文里的意思可丰富啦!有时候表示喜爱,比如“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这里的“爱”就是喜欢的意思。
还有的时候表示吝啬,像“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这里的“爱”指的是舍不得、吝啬。
再讲讲“安”。
“安”能表示安稳,像“风雨不动安如山”;也能表示怎么,比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我想起之前给学生们讲这实词用法的时候,有个特别好玩的事儿。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在黑板上写下了“走”这个字,然后问大家在文言文里“走”是什么意思。
有个小同学特别积极,站起来就说:“老师,我知道,走就是走路呗!”其他同学听了都哈哈大笑。
我笑着说:“孩子呀,在文言文里,‘走’可不是咱们现在说的走路,而是跑的意思哟。
比如‘两兔傍地走’,这里的‘走’就是跑。
”那小同学恍然大悟的表情,我到现在都还记得清清楚楚。
接着说实词“兵”。
它可以指兵器,像“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也可以指士兵,比如“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朝”这个实词也很有趣。
它能表示早晨,像“朝服衣冠”;还能表示朝廷,比如“于是入朝见威王”。
还有“曾”字,它当“竟然”讲的时候,比如“而计其长曾不盈寸”,这种用法是不是很特别?咱们再看看“乘”。
它可以是乘车、乘船的意思,像“公与之乘”;也能表示趁着,比如“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除”这个字,有台阶的意思,比如“扶辇下除”;也有任命、授职的意思,像“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说到这,我又想起一件有趣的事儿。
有一次课堂小测验,我出了一道关于实词“当”的题目,问“当是时”里“当”的意思。
有个同学写的是“应当”,结果就答错啦。
我给他讲解的时候,他那懊悔的小模样,还一个劲儿地拍自己的脑袋,说:“哎呀,我怎么就没好好想想呢!”“道”这个实词,含义也不少。
能指道路,像“会天大雨,道不通”;也能指道理,比如“伐无道,诛暴秦”。
文言文实词特殊用法整理
文言文语法现象整理一、古今异义1. 其他祖父..积( 祖父和父亲 )2. 吾祖死于是..( 在这件事上 )3. 汪然出涕.曰( 眼泪 )4. 而乡邻之生日..蹙( 生活一天天地)5. 阡陌交通..( 交错相通 )6.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更不必说)7. 牺牲..玉帛,不敢加也( 猪、牛、羊等祭祀品 )8.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它们的果实 )9. 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 妻子和儿女 )10. 今齐地方..千里( 土地方圆)11.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困苦不堪 )12. 又安敢毒.耶 ;若毒.之乎( 怨恨 )13. 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值得可惜)14. 至若春和景.明( 阳光 )15.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朝廷 )16. 余悲.之( 同情 )17. 永之人争奔走..焉( 争着做 )18. 君将哀.而生之乎( 可怜 )19. 以尽吾齿.( 岁月 )20. 复前行,欲穷.其林( 走到尽头(尽))21.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与世隔绝的地方 )22.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请)23. 未果,寻.病终( 不久 )24. 后遂无问津.者( 渡口 )25. 衣食所安.( 养生的 )26.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扩大 )( 规模 )27. 薄.暮冥冥( 迫近 ) 28.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栖止 )( 水中美丽的游鱼)29. 或异二者之为.( 行为 )30. 是进.亦忧,退.亦忧( 做官 )( 隐居 )31. 微.斯人,吾谁与归.( 没有 )( 归依 )32. 舜发.于畎亩之中( 被推荐 )33. 陶后鲜.有闻( 少 )34. 坐.盗( 犯....的罪 )35.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映)36. 以其境过清.( 冷清清 )37. 小大之狱.( 诉讼案件 )38. 亭亭净植.( 竖立 )39.悄怆幽邃.(深)40.濯.清涟而不妖(洗涤)41.惟吾德馨.(香气,指人的品德高尚)42.小信未孚.(相信)43.去国.怀乡(京都)二、通假字44.缚者曷.为者也(同“何”什么)45.圣人非所与熙.也(同“嬉”戏弄)46.曾.益其所不能(同“增”增加)47.困于心,衡.于虑(同“横”梗塞)48.入则无法家拂.士(同“弼”辅佐)49.但手熟尔.(同“耳”罢了)50.诎.右臂支船(同“屈”弯曲)51.左手倚一衡.木(同“横”横着的)5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同“拣”挑选)53.止.有剩骨(同“只”只是)54.比其反.也(同“返”返回)55.公输盘不说.(同“悦”快乐)56.邹忌脩.八尺有余(同“修”长)57.徐公来,孰.视之(同“熟”仔细)58.无或.乎王之不智也(同“惑”感到奇怪)59.一日暴.之,十日寒之(同“曝”晒)60.属.予作文以记之(同“嘱”嘱咐)61.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同“谪”调发)62.为天下唱.(同“倡”倡导)63.固以.怪之矣(同“已”已经)64.将军身被.坚执锐(同“披”披着)65.便要.还家(同“邀”邀请)66.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同“圆)三、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67.不蔓.不枝.(生枝蔓)(长枝节)68.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名)69.驴不胜怒,蹄.之(踢)70.见其矣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3、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珍惜)4、古之遗爱也(恩惠)5、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通“薆”隐藏)6、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吝啬)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安全)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6、沛公安在?欲安所归乎(哪里)7、衣食所安(养生)8、君安与项伯有故(怎么)9、既来之,则安之(使……安定被1、秦王复击轲,被八创(遭受)2、妆成每被秋娘妒(表示被动)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散着)5、一日昼寝帐中,被落于地(被子)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倍1、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一倍,与原数相同)2、每逢佳节倍思亲(愈发,更加)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通“背”违背)4、倍屏而立(背向)本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2、盍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础)3、此之谓失其本心(本来、原来)4、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5、本末倒置(树根,引申为主要的)6、抑本其成败之迹(追究、考查)鄙1、蜀之鄙有二僧(边界地方)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3、鄙人(自称的谦辞)4、孔子鄙其小器(轻视)兵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军队)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4、左右欲兵之(用武器杀人)病1、臣欲奉召奔驰,则刘病日笃(疾病)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4、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心、忧虑)5、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损害)6、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责备,羞辱)察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考虑)3、虽不能察,必以情(了解、弄清楚)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洁净的样子)5、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加倍)6、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7、人至察则无徒(精明)朝(cháo)1、朝服衣冠(zhāo、早晨)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上朝)3、序八州而朝同列(使……朝拜)4、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5、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6、期年不听朝(朝政)7、坐南朝北(对、向)曾1、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2、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竟然)3、是高、曾时为一倍(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4、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乘(chéng)1、乘犊车,从吏卒(乘坐)2、乘鄂渚而反顾兮(登上)3、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凭借)4、自京师乘风雪(趁、冒着)5、致万乘之势(shè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6、以乘韦先(四)诚1、帝感其诚(真心真意)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150个文言实词的用法
150个文言实词的用法
介绍
这份文档将介绍150个文言实词的用法。
文言实词指的是在文言文中表示具体事物的词汇,与虚词相对。
这些实词在文言文中发挥重要作用,了解它们的用法对于理解和阅读文言文非常有帮助。
用法示例
以下是150个文言实词的用法示例:
1. 人 - 表示人类,如:“人生如梦,一尘不尽。
”
2. 山 - 表示山脉或山体,如:“青山绿水,如画如诗。
”
3. 水 - 表示水流或湖泊,如:“江水东逝,一去不返。
”
4. 风 - 表示风力或风的吹拂,如:“吹皱一池春水,绿风扶柳花如雪。
”
5. 天 - 表示天空或,如:“天地万物,皆有定数。
”
依此类推,以下是其他实词的用法示例:
...
注意事项
- 文言实词的用法可能因上下文而有所不同,请在阅读文言文时注意理解上下文意思。
- 本文档提供的用法示例仅供参考,具体用法应根据具体文言文来判断。
- 若遇到不能确定的用法,可进一步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人士。
总结
本文档介绍了150个文言实词的用法示例,这些实词在文言文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阅读并理解这些实词的用法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文言文。
请注意,本文档提供的示例仅供参考,请根据具体的文言文来理解和应用这些实词的用法。
如果遇到不能确定的用法,请进一步查阅相关文献或请教专业人士。
初中语文文言实词归纳总结
初中语文文言实词归纳总结文言实词是文言语言中表示实际事物或者具体动作意义的词语。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文言实词的归纳总结对于掌握文言文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初中语文文言实词进行归纳总结,并给出相关例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言实词。
一、名词类实词名词类实词是最常见的文言实词,用来指代具体的人、物、地点等。
例:人—君、臣、妾、儿、子、叟、童、众物—金、玉、车、马、刀、枪、书、画、楼、船地点—宫、府、城、墙、屋、台、阁、床、坛、井二、动词类实词动词类实词是用来表示具体动作或变化的词语。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实词中的动词多为双音节词,并且没有时态变化。
例:走、跑、飞、行、叹、吟、哭、啼、悲、笑、斥、喻、怒、思、忆三、形容词类实词形容词类实词用来描述人或物的属性、特征、状态等。
例:善、恶、美、丑、高、矮、大、小、长、短、远、近、热、寒、明、暗、快、慢四、副词类实词副词类实词主要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和句子等,表示行为、状态、程度等。
例:今、昔、故、平、已、将、频、神、岂、必、非、亦、甚、终、遥、颇、差、还五、连词类实词连词类实词用于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起到衔接作用。
例:与、及、或、若、至、因、所、以、乃、故、宜、亦、则、庶、孰六、代词类实词代词类实词用来代替人或物,并起到指代作用。
例:尔、彼、吾、余、其、此、是、非、自、何、方、若、维、我、之、法七、量词类实词量词类实词用来表示物体的数量、容量或者程度。
例:千、万、亿、寸、尺、斛、石、升、合、矢、寻、里、丈、铢通过以上的归纳总结,我们可以看到文言实词在文言文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掌握这些实词,对于学习和理解文言文的内容会有很大的帮助。
在实际运用中,我们需要注意实词的用法和搭配,避免使用错误或不当的表达方式。
通过多读多写,不断积累和运用文言实词,我们的文言文水平会有显著的提高。
总结起来,初中语文文言实词主要包括名词类实词、动词类实词、形容词类实词、副词类实词、连词类实词、代词类实词以及量词类实词。
(完整版)初中常见文言文实词虚词用法
(完整版)初中常见文言文实词虚词用法实词1.<形> 安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风雨不动安如山。
”安2.<形> 安逸。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动> 养。
《曹刿论战》:“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所安:养生的东西。
)4.<副> 表疑问或反问。
《木兰诗》:“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可译为“怎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子非鱼,安知鱼之乐?”《隆中对》:“君谓计将安出?”《马说》:“安求其能千里也?”5.<代> 表处所。
可译为《行路难》:“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哪里”,“什么地方”。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
本 1.<名> 根源,起初。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请循其本。
”2.<副> 本来,原来。
《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愚公移山》:“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鱼我所欲也》:“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天性,天良。
)比1.<动> 靠近。
《核舟记》:“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2.<动> 比较。
《隆中对》:“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3.<动> 比拟,认为《隆中对》:“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和……一样。
4.<介> 及,等到。
《陈涉世家》:“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鄙 1.<形> 鄙陋,目光短浅。
《曹刿论战》:“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毕 1.<动> 完毕。
《送东阳马生序》:“录毕,走送之”。
2.<副> 尽;都;全。
《愚公移山》:“吾与汝毕力平险”。
《口技》:“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实词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中考语文文言文
实词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中考语文文言文一、文言实词归纳:(基本篇目)二、通假字归纳:(1)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已经。
)——《陈涉世家》(2)苟富贵,无相忘。
("无"通"毋":不要。
)——《陈涉世家》(3)为天下唱。
("唱"通"倡":倡导,发起)——《陈涉世家》(4)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通"披":穿着)——《陈涉世家》(5)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粘上)——《木兰诗》(6)出门看火伴。
(“火”通“伙”:伙伴)——《木兰诗》(7)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诎"通"屈":弯曲). ——《核舟记》(8)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有”通“又”:还有)——《核舟记》(9)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通“拣”:挑选)——《核舟记》(10)虞山王毅叔远甫。
(“甫”通“父”:男子美称)(11)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横”:横放)——《核舟记》(12)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厝"通"措":置放)——《愚公移山》(13)指通豫南。
(“指”通“直”:一直)——《愚公移山》(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反”通“返”:往返)——《愚公移山》(15)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愚公移山》(16)汤熨之之所及也。
(“汤”通“烫”:用热水焐)——《扁鹊见蔡桓公》(17)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还"通"旋":回转、掉转)——《扁鹊见蔡桓公》(18)火齐之所及也。
("齐"通"剂":药剂,汤药)——《扁鹊见蔡桓公》(19)必能裨补阙漏。
120个重点文言实词及例句翻译及18个虚词详细用法
120个重点文言实词及例句翻译及18个虚词详细用法考纲要求的120个重点文言实词及例句翻译1.爱,ài(1)名词,恩惠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
”(2)动词①给人恩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史记·陈涉世家》)——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韩愈《师说》)——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子鱼论战》)——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⑤通“薆”,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邶风·静女》)——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谢庄遂安。
(《冯婉贞》)——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①安身——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三国演义·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④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文言文实词常见用法汇总
文言文实词常见用法汇总1、爱:①爱,亲爱,友爱。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故以其爱不若燕后。
”《韩非子•五蠹》:“非疏骨肉爱过客也。
”②亲爱的,心爱的。
李朝威《柳毅传》:“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
”③爱护,爱戴。
《史记•陈涉世家》:“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④怜惜,爱惜。
《左传•子鱼论战》:“若受重伤,则如勿伤。
”苏洵《六国论》:“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⑤舍不得,吝啬。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又:“吾何爱一牛?”⑥喜爱,爱好。
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2、按:àn ①用手摁压。
《梦溪笔谈•活板》:“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②抚,握。
《五人墓碑记》:“缇骑按剑而前。
”③控制,抑止;放下。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④查看,巡察。
高启《书博鸡者事》:“部使者臧,新贵,将按郡至袁。
”⑤核查,查验。
张溥《五人墓碑记》:“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按语”即本此义。
3、白:bái ①白色。
《史记•鸿门宴》:“我持白璧一双,欲献大王。
”[白丁]无功名的人。
刘禹锡《陋室铭》:“往来无白丁。
”②光亮,明亮。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③纯洁,皎洁。
白居易《琵琶行》:“唯见江心秋月白。
”④明白;洗雪。
高启《书博鸡者事》:“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也。
”⑤禀告,告诉。
柳宗元《童区寄传》:“虚吏白州,州白大府。
”4、拜:bài ①表示恭敬的礼节,跪地,两手合抱于胸前。
《史记•鸿门宴》:“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②拜访,拜见。
《孔雀东南飞》:“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
”③拜谢。
《左传•之战》:“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④授予官职。
《后汉书•张衡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⑤接受官职。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于是辞相印不拜。
”⑥敬词(有时含上奏、上进之意)。
《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郡王穆莳拜手书’。
高考文言文复习:必修课本中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
高考文言文复习:必修课本中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基础试题04-18 0559高考文言文复习:必修课本中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①名词活用作动词1、填然鼓之(敲起鼓)《寡人之于国也》2、树之以桑(种植)《寡人之于国也》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穿)《寡人之于国也》4、然而不王者(称王,此处指一统天下)《寡人之于国也》5、王无罪岁(归罪,归咎)《寡人之于国也》6、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吃)《寡人之于国也》7、非能水也(游泳)《劝学》8、履至尊而制六合(登上)《过秦论》9、序八州而朝同列(排列座次)《过秦论》10、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用破瓮做,用草绳系)《过秦论》11、吾师道也(学习)《师说》12、师道之不复或师焉,或不焉则耻师焉(从师)《师说》13、君子不齿(并列、排列)《师说》②动词使动用法1、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使….迁移)《寡人之于国也》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使…弯曲)《劝学》3、外连横而斗诸侯(使……争斗)《过秦论》4、伏尸百万,流血漂橹(使……漂浮)《过秦论》5、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使……削弱)《过秦论》6、吞二周而亡诸侯(使……灭亡)《过秦论》7、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使……愚蠢)《过秦论》8、序八州而朝同列(使…….朝拜)《过秦论》9、约从离衡(使……离散)《过秦论》10、以弱天下之民(使……弱)《过秦论》11、却匈奴七百余里(使……退却)《过秦论》③意动用法1、吾从而师之(以……为师)《师说》2、孔子师郯子(以……为师)《师说》3、.而耻学于师(以……为耻)《师说》4、则耻师焉(以……为耻)《师说》5、不耻相师(以……为耻)《师说》④名词用作状语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向上;向下。
)《劝学》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天)《劝学》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像席子一样、像包裹一样、像布袋一样)《过秦论》4、内立法度,……外连横而斗诸侯。
(在国内、在国外)《过秦论》5、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以下是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1.之:表示连词的作用,连接前后两个句子的主语。
例如:人之初,性本善。
2.不:表示否定。
例如:不去非要。
3.有:表示存在。
例如:爱而不得,虽富而无。
4.为:作为。
例如:人为万物。
5.以:用于表示手段、方式、目的。
例如:以人为鉴。
6.于:表示在。
例如:公然于众。
7.是:表示肯定。
例如:是岁暮之时。
8.也:表示肯定。
例如:义弘而不犹也。
9.以为:认为。
例如:以为无事。
10.之一:表明所提及的事物属于一些范围中的一个。
例如:人之一11.时:表示时间。
例如:花开时。
12.天:表示自然界。
例如:天寒地冻。
13.然:表示转折性的词语。
例如:明哲保身,必然酬对。
14.如:比喻,表示相似。
例如:饥者易怒如蜂。
15.自:表示从一些地方开始。
例如:自山中来。
16.不可:不能。
例如:事情不可违背。
17.不得:不能。
例如:不得而知。
18.必:表示肯定。
例如:必有灵谷。
19.当:表示应该。
例如:不当言。
20.非:表示不是。
例如:非汉不可。
21.无:没有。
例如:于无声处听惊雷。
22.人:表示人类的含义。
例如:人寿年丰。
23.之间:表示范围。
例如:天地之间。
24.自己:表示自身。
例如:以身作则。
25.然后:表示一个动作发生的时间。
例如:其言未然,然后。
</p>26.一种:表示一种类型或性质。
例如:此言一种者</p>27.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或令人吃惊的情况。
</p>28.基本上:表示基础或根本。
</p>29.首先:表示首要。
</p>30.反而:表示与预期情况相反。
</p>31.据说:表示根据传闻或他人说法。
</p>32.命中:表示预测或预计。
</p>33.涉及:表示涉及到一些范围或领域。
</p>34.决不:表示坚决拒绝或不允许。
</p>35.瞬间:表示非常短暂的时间。
文言文几个虚词实词用法
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4、表示递进关系的连词。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
①以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冯婉贞》)
②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③敏而好学。(《<论语>十则》)
4、结构助词,提前宾语的标志。
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爱莲说》)
②何陋之有?(《陋室铭》)
③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而
一、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可译为“又”“而且”“也”等,有时也可不译。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之
一、代词
1、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
①公与人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
④醒侯故使之问之。(《扁鹊见蔡醒公》)
2、指示代词,指代事物,译作“它”、“它们”或直译事物名称。
2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同上)
23、后遂无问津者(探访)(同上)
24、芳草鲜美(鲜嫩美丽)(同上)
25、不足为外人道也(不值得)(同上)
26、会宾客大宴(适逢)《口技》
27、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但)(同上)
28、妇抚儿乳(喂奶)(同上)
29、一时齐发(同一时候)(同上)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文言文实词虚词用法
文言文实词虚词用法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文学语言,其特点是句式复杂,用词精确。
在文言文中,实词和虚词的用法有其独特之处。
实词是指有实在含义的词语,而虚词则是指没有明确含义的词语。
本文将就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用法进行探讨。
一、实词的用法1. 名词的用法名词在文言文中主要用来表示人、物、事物的名称。
名词在句子中常作主语、宾语或表语,如:“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论语·为政篇》)。
2. 动词的用法动词在文言文中用来表示动作或状态。
动词的活用形式多样,常见的有独立主格、否定形式等。
例如:“欲速则不达”(《论语·学而篇》)。
3. 形容词的用法形容词在文言文中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性质或状态。
形容词有前置式和后置式两种形式。
前置式形容词在名词之前修饰名词,如:“红颜弃如污”(《红楼梦》),后置式形容词在名词之后修饰名词,如:“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庄子·外物》)。
4. 量词的用法量词在文言文中用来表示数量或程度。
量词常与名词连用,构成量词短语。
例如:“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论语·雍也》)。
二、虚词的用法1. 介词的用法介词在文言文中用来表示空间、时间、原因、方式等关系。
介词常与动词或名词连用。
例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道德经》)。
2. 连词的用法连词在文言文中用来连接句子或短语,起到衔接句子的作用。
常见的连词有“而”、“乃”、“兮”等。
例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3. 助词的用法助词在文言文中起到辅助语法功能的作用,常用来表示时态、语气、否定等。
例如:“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论语·为政篇》)。
4. 语气词的用法语气词在文言文中用来表示说话人的情感、语气或口吃等。
常见的语气词有“哉”、“乎”、“耶”等。
例如:“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论语·为政篇》)。
综上所述,实词和虚词在文言文中有着不同的用法。
初中语文文言文实词用法总结
初中语文文言文实词用法总结关键信息项:1、实词名称2、常见释义3、例句4、特殊用法及解释11 爱常见释义:喜爱,喜欢。
例句:“晋陶渊明独爱菊。
”(《爱莲说》)特殊用法及解释:“爱”有时作“吝啬,舍不得”讲,如“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齐桓晋文之事》)111 安常见释义:①安稳,安定。
②安全,平安。
③安逸。
例句:“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然后得一夕安寝。
”(《六国论》)“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论语·学而》)特殊用法及解释:“安”作疑问代词时,意为“哪里,怎么”,如“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112 被常见释义:①被子。
②覆盖。
③遭受,蒙受。
例句:“翡翠衾寒谁与共?”(《长恨歌》)“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荆轲刺秦王》)特殊用法及解释:“被”通“披”,意为“穿,披”,如“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12 倍常见释义:①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
②更加,倍加。
例句:“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过秦论》)“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121 本常见释义:①草木的根或茎干。
②根本,基础。
③本来,原来。
例句:“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谏太宗十思疏》)“本末倒置。
”“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122 鄙常见释义:①边疆,边远的地方。
②庸俗,浅陋。
③轻视,看不起。
例句:“蜀之鄙有二僧。
”(《为学》)“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孔子鄙其小器。
”(《训俭示康》)13 兵常见释义:①兵器,武器。
②军队。
③战争,军事。
例句:“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过秦论》)“可汗大点兵。
”(《木兰诗》)“兵旱相乘,天下大屈。
”(《论积贮疏》)131 病常见释义:①疾病。
②困苦,困乏。
③毛病,缺点。
④担心,忧虑。
例句:“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扁鹊见蔡桓公》)“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文言文实词虚词归纳整理高中
文言文实词虚词归纳整理高中而1.连词:(1)转折关系。
“但、却”。
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2)修饰关系。
“位于状语和谓语之间”。
例:吾尝跂而望矣。
(3)假设关系。
“假如、如果,主谓之间”。
例:死而有知。
(4)并列关系。
“又、而且”。
例:蟹六跪而二螯。
(5)承接关系。
“于是、就”。
例:撞而破之。
(6)递进关系。
“并且、而且”。
例: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7)因果关系。
“因而、因此”。
例: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8)目的关系。
“来、用来”。
例: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2.代词:第二人称代词,译为“你的”。
例:某所,而母立于兹。
偶尔也做主语,译为“你”。
3.通假字:通“如”,译为“好像、如同”。
4.固定结构:(1)而已:放在句末,相当于“罢了”。
(2)而后:才、方才。
(3)既而:不久、一会儿。
▲注意:判断“修饰关系”和“承接关系”时,看前后两个动作发生的时间是否一致。
动作同时进行为修饰关系,动作有先后为承接关系。
何1.疑问代词:(1)作宾语,“什么、哪里”。
何+动词/介词构成动词/介词的宾语后置。
例:大王来何操?(2)作谓语,“为什么”。
后常与“哉、者、也”等连用,用于询问原因。
例:余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为之,何哉?(3)作定语,“什么”。
何+名词。
例:何人?何物?何时?何地?何事?(4)做主语,“什么”。
例:何谓阁子也?2.副词:(1)程度副词,“多么”。
何+形容词。
例:开国何茫然?(2)疑问副词,“怎么、为什么、何必”。
何+动词,位于句首。
例:何不按兵束甲。
3.固定结构:(1)何如:“怎么样、怎样”,等同于“奈何、若何”。
(2)无何:不久、没多久。
(3)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拿什么、凭借什么”。
(4)何乃:怎能。
(5)何之:等于“之何”,译为“到什么地方”,此处“之”作动词“到”。
乃1.副词:(1)承接关系,“就、于是、才”。
例:度我入军中,公乃入。
(2)转折关系,“却、竟然、反而”。
初中语文文言文实词用法总结
初中语文文言文实词用法总结文言文是初中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词则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
掌握常见实词的用法,对于准确理解文言文的含义、读懂古代文学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就为大家总结一些初中语文常见文言文实词的用法。
一、“爱”“爱”在文言文中常见的用法有:1、喜爱,喜欢。
如“晋陶渊明独爱菊”(《爱莲说》)中的“爱”就是“喜爱”的意思。
2、爱护,爱惜。
“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中的“爱”表示“爱护”。
二、“安”“安”的常见用法有:1、怎么,哪里。
“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这里的“安”是“怎么”的意思。
2、安稳,安定。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安”表示“安稳”。
三、“被”“被”主要有以下两种用法:1、表示被动。
“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中的“被”就是“被”字表被动的用法。
2、通“披”,穿。
“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这里的“被”通“披”,意思是“穿着”。
四、“本”“本”常见的用法有:1、草木的根或茎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中的“本”指本来。
2、根本,基础。
“本末倒置”中的“本”就是“根本”的意思。
五、“比”“比”常见的用法包括:1、靠近,挨着。
“其两膝相比者”(《核舟记》)中的“比”就是“靠近”。
2、比较。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隆中对》)中的“比”是“比较”的意思。
六、“鄙”“鄙”的常见用法有:1、边疆,边远的地方。
“蜀之鄙有二僧”(《为学》)中的“鄙”指边远的地方。
2、目光短浅。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中的“鄙”表示“目光短浅”。
七、“兵”“兵”常见的意思有:1、兵器,武器。
“兵革非不坚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兵”指兵器。
2、军队。
“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中的“兵”是“军队”的意思。
八、“病”“病”常见的用法有:1、生病,患病。
“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中的“病”就是“生病”。
2、疲劳,困苦不堪。
高中文言文的实词用法总结
高中文言文的实词用法总结高中文言文的实词用法总结(1)名词。
①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核舟记》)②高度。
孔子长九尺有六寸。
(《史记》)③长处,专长。
兼花之长而各去其短。
(《芙蕖》)(2)形容词。
①长的。
北市买长鞭。
(《木兰诗》)②高的。
今日被驱谴,小姑如我长。
(《孔雀东南飞》)③久。
天长地久有时尽。
(《长恨歌》)④远。
道阻且长。
(《诗经》)⑤大。
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南史》)⑥辽阔。
秋水共长天一色。
(《滕王阁序》)(3)动词。
擅长。
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
(《冯婉贞》)(4)副词。
常,经常。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zhǎng(1)动词。
①生长。
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
(《采草药》)②抚育。
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祭十二郎文》)③增进。
教学相长。
(《学记三则》)(2)形容词。
①年龄大。
孰与君少长。
(《鸿门宴》)②排行第一的。
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
(《石钟山记》)(3)名词。
头领。
以三宝勇而多艺,推为长。
(《冯婉贞》)朝cháo(1)动词。
①诸侯在春天拜见天子,或臣属在早晨拜见国君。
引申为朝见。
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
(《左传》)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拜访。
临邛令谬为恭敬,日往朝相如。
(《史记》)③归。
江汉朝宗于海。
(《尚书》)(2)名词。
①朝廷。
于是入朝见威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②朝代。
指整个王朝,也指某一皇帝的一代。
三顾茅庐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蜀相》)③政事。
期年不听朝。
(《吕氏春秋》)(3)介词。
对,向。
坐南朝北。
Zhāo(1)名词。
早晨。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三峡》)(2)量词。
天,日。
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孟子·告子下》)乘chéng(1)动词,①驾,坐。
乘犊车,从吏卒。
(《赤壁之战》)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石钟山记》)②升,登。
乘鄂渚而反顾兮,欤秋冬之绪风。
(《涉江》)③趋,顺应。
中考常考文言实词及用法举例
fèng
①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鱼我所欲也》)
②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③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①侍奉
②接受
③供养
故
gù
①温故而知新(《论语》十二章)
②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③故余虽愚(《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①学过的知识
②原因,缘故
③所以,因此
观
guān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②则有去国怀乡(《岳阳楼记》)
①国家
②国都
过
guò
①人恒过然后能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③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①犯错误
②副词,过于
③过错
和
hé
①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②政通人和(《岳阳楼记》)
③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③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④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
①观赏
②景色,景象
③阅读
④看
归
guī
①太守归而宾客从也(《醉翁亭记》)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③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记》)
①回去,返回
②归依
③聚拢
国
guó
①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今当远离(《出师表》)
③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④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①应当
②将要,就要
③当今,现在
④介词,在,在……的时候
初中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
初中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2. 卑:1、低下(先帝不以臣卑鄙)3. 被:1、同“披”,穿(皆被绮绣)4. 本:1、本来,原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出师表》5. 比:1、靠近(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禇中《核舟记》)2、比较(曹操比于袁绍,《隆中对》)3、比拟,认为和……一样(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隆中对》)4、及,等到。
(比至陈《陈涉世家》)6. 鄙:1、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7. 毕:1、完毕(录毕,走送之《送东阳马生序》)2、全,都(群响毕绝《口技》)8. 别:1、分开(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2、区别(与世无别《山市》)3、离别,告别(结友而别《孙权劝学》)4、另,另外(鞭数十,驱之别院《童趣》)9. 兵:1、兵器、武器(兵甲已足《出师表》)2、军队(昨夜见军帖《木兰诗》)10. 病:1、生病(寻病终《桃花源记》)2、病(病树前头万木春)11. 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2、用鞭打(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12. 曾:1、通“层”(荡胸生层云)2、通“增”,增加(曾益其所不能)3、竟然(曾不吝情去留)13. 尝:1、曾,曾经(未尝识书具《伤仲永》)14. 长:1、长(北市买长鞭《木兰诗》)2、长度,高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3、高,高大(高者挂罥长林梢《茅屋被秋风所破歌》)4、长久,时间长(但愿人长久《水调歌头》)5、广阔,大片(而或长烟一空《岳阳楼记》)6、时常,总是(何事长向别时圆《水调歌头》)7、拉长(常有高猿长啸《三峡.》)8、长跪,直身而跪(长跪而谢之曰《唐雎不辱使命》)15. 朝:1、朝廷(于是入见威王《邹》)2、朝拜(皆朝于齐《邹》)16. 诚:1、诚心(帝感其诚)2、实在,确实(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17. 出:1、出去;出来(不复出焉《桃花源记》)2、发出(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升序》)3、拿出(皆出酒食《桃花源记》)4、产生(君谓计将安出《隆中对》)5、生长出来(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6、出现,露出(出没于鲸波万刃中《观潮》)7、发、起(方其出海门《观潮》)8、使出来(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大道之行也》)9、指在国外(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死》10、脱离(方出神《童趣》)18. 初:1、起初,开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专项突破——文言实词1.爱①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动词,爱护)②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 (动词,爱惜)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动词,吝惜)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动词,喜欢,爱好)⑤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通“薆”,隐藏)爱:同“薆”,隐藏。
见:同“现”,出现。
说:通“悦”,喜爱2.安①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形容词,安稳)②然后得一夕安寝(《六国论》) (形容词,安逸,舒服)③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疑问代词,哪里,什么地方)④君安与项伯有故 (疑问副词,怎么 )⑤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使……安定)【释义:既:已经;来之:使之来;安之:使之安。
原意是已经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
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心来。
】3.被①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荆轲刺秦王》)(蒙受,遭受)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 (介词,表被动)③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动词,通“披”,披散)④被明月兮佩宝璐(《涉江》)(动词,通“披”,穿)【身上披挂着珍珠佩戴着美玉】4.倍①尤倍重于三十年前(《〈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加倍)【比三十年前更是加倍重大。
】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动词,通“背”,违背)【希望你详细向项王说明,我是不敢背叛项王的恩德的。
】5.本①自言本是京城女(《琵琶行(并序)》)(本来,原来)②父母者,人之本也(《屈原列传》)(本源)③摇其本以观其疏密(《种树郭橐驼传》)(树干)④今存其本不忍废(《〈指南录〉后序》)(稿本,诗稿)⑤君子务本(《论语•学而》)(根本)⑥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本着,按照)【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难道是因为取得天下艰难而失去容易吗?还是探究他的成败过程都出自人为的原因呢?】6.鄙①越国以鄙远(《烛之武退秦师》)(边邑,这里用作动词,以……为边邑)【越过别国而以远处地方为自己的边邑。
】②蜀之鄙有二僧(《为学》)(名词,边远的地方)③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孔雀东南飞(并序)》)(轻贱)④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浅薄,鄙陋)7.兵①可汗大点兵(《木兰诗》)(军队,士卒)②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兵器)③兵旱相乘,天下大屈(《论积贮疏》)(战争)【战争、旱灾相继而来,社会的财富极其缺乏。
其中“屈”通“缺”。
】8.病①病万变,药亦万变(《吕氏春秋•察今》) (疾病)②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担心忧虑)【君子只担心自己没有能力,不会担心别人不赏识自己】③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廉颇蔺相如列传》)(有病,患病)④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困苦不堪)8.察①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石钟山记》)(细看,观察)②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赤壁之战》)(详审,细究)【刚才我察看众人的议论,是专门想贻误将军】③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mén mén者乎(《屈原列传》)(洁净的样子)【察察:洁净的样子。
汶汶:浑浊的样子。
者乎:复合语气词。
一个人,谁又能用清净洁白的身体,去受脏物的污染呢?(定语后置)】④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陈情表》)(察举,考察后予以推荐)⑤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齐桓晋文之事》)(看得清)【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而看不到一车柴草。
比喻只看到小处,看不到大处。
】9.朝①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名词,朝廷)②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名词,朝代)③朝歌夜弦,为秦宫人(《阿房宫赋》)(名词作状语,在早晨)④先轸朝,问秦囚(《殽之战》) (动词,拜访,拜见)【先轸朝见襄公,问起秦国的囚徒哪里去了。
】⑤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上朝,朝见)10.曾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动词通“增”,增加)【这样便可以震动他的心意,坚韧他的性情,增加他所缺少的才能。
所以:用……的方法】②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并序)》)(副词,曾经)③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信陵君窃符救赵》)(副词,表示出乎意料,相当于“竟”“却”)④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用在否定副词“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11.乘①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动词,乘坐)②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涉江》)(动词,登上)【在鄂渚登岸,回头遥望国都,对着秋冬的寒风叹息】③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陈涉世家》)(量词,辆)④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介词,趁着)【趁着有利时机和便利的机会,征服天下】⑤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殽之战》)(古代兵车一辆叫一乘,这里用作名词,指兵车)【秦军经过周都城的北门。
(兵车上)左右两边的战士都脱下战盔,下车(致敬),接着有三百辆兵车的战士刚下车又一跃而上。
】⑥兵旱相乘,天下大屈(《论积贮疏》)(动词,相连,相依)【战争、旱灾相继而来,社会的财富极其缺乏。
其中“屈”通“缺”。
】13.诚①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连词,假如,果真)【果真能得到樊将军的首级和燕国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必然说见我,我才能成功报答太子。
】②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六国论》)(副词,确实)【战败而亡国,实在是不得已的。
诚:确实。
得:可以。
已:止。
】③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愚公移山》)(形容词,真诚)④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谏太宗十思疏》)(真诚的心意)【(因为)在深深忧患当中一定会竭尽诚意对待臣民】成功以后,就放纵自己情感傲慢地对待别人。
14.除①扶辇下除,触柱折辕(《苏武传》)(名词,台阶)【扶着皇上的车驾下殿阶,碰到柱子,折断了车辕。
】②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记》)(动词,修治,整理)【就清理已废的魏阉生祠的旧址来安葬他们】③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陈情表》)(动词,任命官职)【朝廷又特地颁下诏书,认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恩,认命我为洗马。
洗马:官名,太子的属官】④手长铲,为除不洁者(《左忠毅公逸事》)(动词,清除)【手拿着长铲,装做打扫垃圾的人】⑤爆竹声中一岁除(《元日》)(动词,逝去,过)15.辞①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木兰诗》)(动词,告别,辞别)②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动词,计较)【干大事的人可以不考虑细微末节,行大礼不避小的责备】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廉颇蔺相如列传》)(道歉)【秦王怕他(相如)真的把玉壁撞碎,便向他道歉】④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送东阳马生序》)(名词,言辞,文辞)【写一封长信作为见面礼,(信中)言辞十分顺畅透彻。
撰,写。
书,信也。
以为,用以作为之省略。
贽,礼物。
畅,通顺。
达,说理透彻。
】⑤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借口,理由)【君子痛恨那种不肯实说自己想要那样做而又一定要找出理由来为之辩解的作法】⑥使皇武子辞焉(《殽之战》)(动词,告诉)⑦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屈原列传》)(文辞,这里指文学)【楚国出现了宋玉、唐勒、景差等人,都爱好擅长文辞,凭着辞赋好而被人称道。
见:表被动】⑧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辞》)(古代的一种文体)【回去吧。
来:助词,无义兮:语气助词。
辞:文体。
】⑨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赤壁之战》)(言辞,这里指命令)【近来我奉皇帝命令讨伐有罪的人,军旗指向南方,刘琮投降。
】⑩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琵琶行(并序)》)(动词,推辞,拒绝)【请不要推辞坐下来再弹一曲;我要为你创作一首《琵琶行》】16.从①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跟随)②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并序)》)(动词,参与)【是说随着时间的流失,容颜逐渐老去了】③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依顺,听从)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过秦论》)(名词,通“纵”,特指合纵,战国时六国联合反对秦国的联盟) 【因此,军队离散,盟约解除,各诸侯国争着割地来贿赂秦国。
】⑤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桃花源记》)(介词,表示地点,相当于“自”“由”)⑥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使……跟从率领 )【沛公(刘邦)第二天率领百余人(骑马而来),拜见项王(项羽)。
】17.殆①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石钟山记》)(副词,大概)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形容词通“怠”,精神困倦而无所得)【学习而不知道思考,就会被知识表象所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对学习有害】③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梦溪笔谈》)(副词,几乎,近乎)④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庄子•秋水》)(危险)18.当①当窗理云鬓(《木兰诗》)(面对,向)【对着窗子整理像乌云一样柔美的头发】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门宴》)(抵挡)③惴惴恐不当意(《促织》)(符合)④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捕蛇者说》)(抵,相抵)⑤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过秦论》)(在……时候)【在这个时候,是商鞅辅佐秦孝王,在国内建立法度,】(对国外实施连横策略对付各诸侯)⑥北邀当国者相见(《〈指南录〉后序》)(动词,主持,掌管)【元军邀约宋朝主持国事的人前去相见】⑦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动词,占据,把守)【(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着关口,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
(形容地势十分险要)】⑧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赤壁之战》)(应当)⑨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苏武传》)(动词,判处)⑩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孔雀东南飞(并序)》)(副词,必定,一定) 19.道①有碑仆道,其文漫灭(《游褒禅山记》)(道路)②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动词,取道)【从郦山下,经过芷阳抄小路逃跑。
】③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六国论》)(名词,方法,途径)【贿赂秦国导致自己力量减弱,这就是六国破灭的原因道理啊。
】④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道义,正道)【攻打没有王道的人,诛伐残暴的秦朝】⑤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志向)【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⑥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送东阳马生序》)(说)【我特地将自己求学的艰难告诉他。
“为学”:“求学、做学问”,“为”动词,“做、行、从事……”】⑦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这里指风尚)⑧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道理,规律)⑨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论语•微子》)(名词,主张,学说)【(自己)的道义已经行不通了,(自己)早已是知道】20.得①白马令李云以谏受罪,秉争之不能得(《后汉书•杨秉传》)(成,成功)②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获得,具备)【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于是就能达到很高的精神境界,智慧就能得到发展,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