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力论文
物理就在我们身边(物理论文)
物理就在我们身边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物理学存在于物理学家的身边;物理学也存在于同学们身边;在学习中,同学们要树立科学意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经历观察、思考、实践、创新等活动,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训练科学的思维方式,不久你就会拥有科学家的头脑,为自己今后惊叹不已的发展,为今后美好的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
从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自然哲学,到牛顿时代的经典力学,直至现代物理中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都是物理学家科学素质、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维的有形体现。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一、汽车中的光学应用1、汽车驾驶室外面的观后镜是一个凸镜利用凸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和成正立、缩小、虚像的特点,使看到的实物小,观察范围更大,而保证行车安全。
2、汽车头灯里的反射镜是一个凹镜它是利用凹镜能把放在其焦点上的光源发出的光反射成为平行光射出的性质做成的。
3、汽车头灯总要装有横竖条纹的玻璃灯罩汽车头灯由灯泡、反射镜和灯前玻璃罩组成。
根据透镜和棱镜的知识,汽车头灯玻璃罩相当于一个透镜和棱镜的组合体。
在夜晚行车时,司机不仅要看清前方路面的情况,还要还要看清路边持人、路标、岔路口等。
透镜和棱镜对光线有折射作用,所以灯罩通过折射,根据实际需要将光分散到需要的方向上,使光均匀柔和地照亮汽车前进的道路和路边的景物,同时这种散光灯罩还能使一部分光微向上折射,以便照明路标和里程碑,从而确保行车安全。
4、轿车上装有茶色玻璃后,行人很难看清车中人的面孔茶色玻璃能反射一部分光,还会吸收一部分光,这样透进车内的光线较弱。
要看清乘客的面孔,必须要从面孔反射足够强的光透射到玻璃外面。
由于车内光线较弱,没有足够的光透射出来,所以很难看清乘客的面孔。
物理毕业论文浅谈惯性力
浅谈惯性力论文关键词:惯性物体惯性力物体受到惯性力加速下落直到与加速系接触,此时仍受到惯性力。
‘假如这里脱离了任何天体的引力,飞船在靠惯性飞行。
那么飞船里的人和一切物体都处于‘失重’状态,可以飘在空中,从手里松开的任何东西也不会往下落。
如果飞船又开动了火箭,以一定的加速度向前飞行,那么飞船里的人又感到有了‘重量’,原来在空中漂浮的东西又纷纷加速下落的情形。
’这说的是物体受到惯性力加速下落的情形。
‘如果把飞船看作加速系统,那么这个力的大小等于地板使人做加速运动的力,因而力的大小反映了人的惯性质量。
’这说的是物体受到惯性力与加速系接触的情形。
如果把飞船看作加速系统,那么人对飞船地板的压力的大小等于地板使人做加速运动的力,因而力的大小反映了人的惯性质量。
如果把飞船看作加速系统,人对地板的压力可以看作是人在加速系中受到惯性力产生的。
质量大的物体受到的惯性力大,质量小的物体受到的惯性力小。
加速度不同时,受到的惯性力不同。
此种情形是否可以当做施力与受力情形分析呢?在施力物体看来,受力物体具有惯性,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受力物体需要力。
当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相接触受力物体产生加速度时(例如,施力物体飞船,受力物体飞船里的人),从惯性力的角度分析,受力物体受到惯性力,质量大的物体(受到)惯性力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力小,因惯性力而产生的对施力物体的力也就(大或)小,在施力物体看来,改变受力物体运动状态时,产生相同的加速度,质量大的物体(受力物体)需要的力大,质量小的物体需要的力小。
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受到的惯性力也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受到的惯性力也小。
物体受到的力f=ma,物体受到的惯性力f=-ma.受到的力与惯性力方向相反数值相等。
在飞船中,人对飞船地板的压力与飞船地板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人对地板的压力可以看作是人受到惯性力产生的。
把飞船看作施力物体,飞船地板对人的支持力可以看作飞船施的力。
惯性力与支持力合力为零。
从虚功实做谈真理说服力论文
从虚功实做谈真理的说服力我们常说思想政治工作是务虚的。
因为我们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真理,“吃饭的家伙”不是有形的工具,而是无形的理论;工作的最终成果体现也是无形的,要通过人们积极性和工作主动性的提高来体现,是一种“虚功”。
真理之所以能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依据并能在实际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是因为真理本身具有吸引人、凝聚人、鼓舞人的力量。
真理反映事物规律,指示发展趋势,引导人们沿着正确的方向实践。
从这个意义上讲,信服和追求真理应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然而,在现实中问题又不那么简单。
当思想政治工作者宣讲人人都要相信马列主义、相信科学理论,听共产党的话时,很多人往往不以为然,认为是“唱高调”,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摆出一大堆理由反对。
法轮功问题就为真理的说服力敲响了警钟。
这说明任何真理要为广大群众所接受,除为自身具有正确性以外,还需要有科学的解释和说明。
对理论解释得透不透,对问题说明得深不深,直接影响真理的说服力。
对真理进行科学解释和说明的主力军是谁?是思想政治工作者。
江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强调要“加强有说服力的思想政治工作”。
笔者分析,目前有三种“说法”有悖于真理的说服力。
第一种情况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理论水平不高,只说远的,不说近的,对遥远的过去未来等等不着边际的事情侃侃而谈,对眼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解决方法闭口不谈,理论成了高高在上,无法触摸不能印证的东西。
第二种情况是只说别人已懂的,不说别人不懂的。
不厌其烦地重复别人耳熟能详的诸如“社会主义好“之类的大道理,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产生的适用理论却避而不谈,碰到问题绕道走。
第三种情况是说理的方式简单。
十分单纯地用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要求取代群众的要求、用一部分人的意愿代替另一部分的意愿。
直接的表现是“指示”多,“帮助”少;说“应该”的多,讲“探讨”的少。
以上三种情况,犯的都是从务虚再到务虚的错误,没有把思想政治工作这一“虚功”做到实处。
马克思有一段名言“理论一经群众掌握,就能变成物质力量。
力学原理的应用论文
力学原理的应用论文摘要本论文简要介绍了力学原理的基本概念与应用,并探讨了在实际工程中力学原理的重要性和应用效果。
通过列举实际案例,展示了力学原理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包括结构设计、材料力学、机械运动与控制、流体力学等。
研究结果表明,合理应用力学原理可以提高工程设计的安全性和效率,满足工程要求。
引言力学原理是研究物体平衡、运动和变形的基本理论。
在工程领域中,力学原理的应用十分广泛。
为了满足不同工程应用的需求,人们研究和发展了各种力学原理和方法,如静力学、动力学、弹性力学、塑性力学等。
本文旨在探讨力学原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以便更好地理解力学原理的重要性和效果。
力学原理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1.静力平衡原理:结构设计中,静力平衡是一个基本要求。
通过静力平衡原理,我们可以确定结构各部分的受力情况,从而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
2.弹性力学原理:弹性力学原理主要用于结构的变形计算。
通过弹性力学原理,可以计算结构在受力时产生的变形,并确定结构的刚度和变形情况,以优化结构设计和满足工程要求。
3.破坏力学原理:在结构设计中,破坏力学原理用于预测结构的破坏状态和承载能力。
通过破坏力学原理,我们可以评估结构的安全性,从而防止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破坏。
力学原理在材料力学中的应用1.应力应变关系:材料力学研究材料的应力和应变关系。
通过力学原理,我们可以得到类似胡克定律的应力应变关系,从而预测材料在受力时的变形情况。
2.破裂力学:破裂力学研究材料在受力时的破裂行为。
通过破裂力学原理,我们可以预测材料破裂的位置和破坏模式,帮助工程师选择合适的材料。
力学原理在机械运动与控制中的应用1.运动学原理:运动学原理用于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
通过运动学原理,我们可以确定机械系统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并设计合适的运动轨迹和控制方案。
2.动力学原理:动力学原理用于研究物体的力学相互作用。
通过动力学原理,我们可以计算机械系统在受力时的运动状态和力学性能,帮助优化机械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控制。
心理素质论文(5篇)
心理素质论文(5篇)心理素养论文(5篇)心理素养论文范文第1篇那么,究竟什么是心理素养,它主要由哪些因素构成,各因素间有什么联系,与其他素养是什么关系,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这些既是教育理论讨论必需解决的课题,也是心理教育实践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
在理论上,它事关怀理教育学这一亟待建立的新兴学科的规律起点、讨论内容及其归宿。
在实践上,它打算着心理教育的目的。
内容以及如何评估。
对于心理素养这一概念内涵的系统的特地论述,目前尚不多见,但从相关讨论的表述及人们的一般熟悉看,存在着三种不同的倾向。
其一是扩大化、泛化趋势,即将人的整体素养仅分为身心两种,将除生理素养以外的一切因素统统归之于心理素养这一概念的范畴之中。
诚然,德、智等方面的素养都得以心理素养为基础,体现着心理素养的功能,但其间究竟有着肯定的区分。
这一界定实际上混淆了心理素养与其他素养的界限,在实践中易导致心理素养教育所独有的目标。
内容。
功能的模糊乃至丢失,使人们误以为德育和智育实际上就可取代心理素养教育,因而不利于心理教育实践。
其二是,将心理素养狭义化,即将某一详细内容的心理教育等同于系统、全面的心理教育。
诸如,视心理素养教育就是自信念培育,或承受挫折力量的训练,或心理卫生教育等。
这些内容无疑都属于心理教育的范畴,但不宜将其中某一子系统与整个系统相等同。
假如在心理教育实践中厚此薄彼或单打一,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就难以发挥心理素养教育应有的功能。
其三是,视心理素养为全部心理现象所具有的水平、层次和质量。
这一观点无疑是符合心理科学的。
但鉴于心理现象是非常简单的系统,并且对心理现象的要素的理解、划分尚未完全统一,客观上各种心理因素本身所具有的教育的可能性及价值大小也不同,在心理教育中,有必要视其可能性和价值大小确定重点方面。
心理素养是心理教育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的界定将直接影响心理素养教育的实践,也事关人才培育目标的确立。
因此,心理素养的界定首先必需符合心理教育学的基本要求,留意处理与其他教育内容的关系,避开泛化或片面化;其次必需具有可操作性,有利于心理教育实践,同时还应兼顾社会对人的心理方面的现实要求。
申论行政执法力理利
申论行政执法力理利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行政执法在维护社会秩序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行政执法力的理利关系备受关注。
力即是执法的权力,理即是执法的依据,利即是执法的目标和效果。
行政执法力理利的统一与平衡关系着行政执法的公正性和效能性。
行政执法力是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能的重要手段,是行政机关对社会成员进行管理和规范的权力。
行政执法力具有独特性、专属性和强制性等特点。
独特性体现在行政执法力只属于行政机关,不同于其他组织和个人;专属性体现在行政执法力是行政机关独有的权力,不同于司法权和公民权;强制性体现在行政执法力具有强制执行的特点,行政机关可以依法采取强制措施来推动行政行为的实施。
行政执法力的行使必须有理,即必须有法律法规作为依据。
法律法规是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执法力的基础和边界,是行政执法的依据和规范。
行政执法力的理是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的体现。
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执法力时,必须依法行使,遵循法律的规定和程序,确保执法行为的合法性;同时,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执法力时,必须合理行使,遵循合理的原则和标准,确保执法行为的合理性。
行政执法力的目标是实现社会管理的理想状态,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行政执法力的利是行政执法的效果和影响。
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执法力时,必须考虑到执法行为的效果和影响,以实现社会治理的目标。
行政执法力的利涉及到社会稳定、公平正义、市场秩序、环境保护等方面。
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执法力时,必须综合考虑各方利益,权衡利弊,确保执法行为的效果和影响最大化。
行政执法力、理、利的统一与平衡关系着行政执法的公正性和效能性。
行政执法力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是行政执法的基础,也是行政执法的保障。
只有依法行使行政执法力,才能确保执法行为的公正性;只有合理行使行政执法力,才能确保执法行为的效能性。
行政执法力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的统一与平衡,有助于提高行政执法的公正性和效能性,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成员的合法权益和公共利益。
理力论文
质点系对任一动点的转动方程摘要:讨论了质点系对任一动点的转动方程以及在一些条件下的方程的简化。
假设A 是一个质点系,它由n 个质点组成,并且处在惯性坐标系Oxyz 中,O 为原点。
取其中的质点i ,则有i m 为质点i 的质量,i r为质点i 对固定点O 的矢径,e F为作用在质点i 上的外力。
由质点系动量矩定理可以得到:质点系对任一固定点动量矩的时间导数等于作用在质点系上的所有外力对同一点的力矩之和,所以有:e n i i i i n i i F r dt r d m r dt d ⨯=⨯∑∑==11 (1) 但是在实际的运用中,固定点的选取一般都比较困难,往往选取动点作为矩心。
这时有动坐标系ξηζ'O ,'O 为动坐标系原点,'i r 为质点i 对动点'O 的矢径。
先求质点系相对于动点转动的一般形式。
根据动量矩的定义,i m 动量矩为dt r d m r i i ni i '1'⨯∑=,对时间求导数,则 dt r d m r dt r d m r dt r d m dt r d dt r d m r dt d i i ni i i i i i i n i i i i n i i '21''2''1''1')( ⨯=⨯+⨯=⨯∑∑∑=== 其中dtr d i '2为质点i m 的相对加速度r a。
质点i m 的绝对加速度a a 等于相对加速度r a、牵连加速度e a 、科氏加速度c a 的矢量和,即:c e r a a a a a ++=,所以cn i i e n i i a n i i c e a i n i i i i n i i i i n i i F r F r F r a a a m r dt r d m r dt r d m r dt d ⨯+⨯+⨯=--⨯=⨯=⨯∑∑∑∑∑∑======1'1'1'1''21''1')(所以可以得到c ni i e n i i a n i i i i n i i F r F r F r dt r d m r dt d⨯+⨯+⨯=⨯∑∑∑∑====1'1'1''1' (2) a F 、e F 、c F分别为质点i m 受到的外力、牵连惯性力、科氏惯性力。
力学原理及应用的论文
力学原理及应用的论文引言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力学原理对于我们理解自然界的运动规律和应用于工程技术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基本的力学原理及其应用,并探讨其在不同领域的实际应用情况。
一、牛顿三大定律牛顿三大定律是力学的基石,对于我们理解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它们分别是: 1.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即合力为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第二定律:力和加速度的关系。
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3.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对于任何作用力,总有一个与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二、应力和应变应力和应变是弹性力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描述了物体在受力时的变形行为。
1. 应力:物体受到的外力在单位面积上的分布。
常见的应力类型包括拉应力、压应力、剪应力等。
2. 应变:物体的形状和尺寸在受到外力时发生的变化。
常见的应变类型包括线性应变、剪切应变等。
三、动力学动力学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力的关系,是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在应用方面,动力学在以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1. 机械工程:动力学可以用于分析机械系统的运动特性,优化机械结构和设计控制系统。
2. 航空航天工程:动力学可以用于飞行器的运动分析和飞行控制。
3. 汽车工程:动力学可以用于汽车的行驶特性、悬挂系统和制动系统的设计和控制。
四、静力学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力的平衡和分布的学科。
在现实生活中,静力学经常被应用于: 1. 建筑工程:静力学用于分析和设计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
2. 桥梁工程:静力学用于分析桥梁的受力情况,确保桥梁的安全和稳定性。
3. 土木工程:静力学用于分析土体的稳定性和设计地基、坝体等工程结构。
五、流体力学流体力学是研究液体和气体运动规律的学科。
它在许多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如: 1. 水力工程:流体力学用于分析水流的运动特性,设计水力发电厂、水道工程等。
理力优秀论文 自行车车轮运动时的力学分析和应用
图2自行车车轮运动时的力学分析和应用XX学号:10XXXX 专业:车辆工程(轨道交通)班级:1 任课教师:王斌耀内容摘要:本文结合了理论力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分析了车轮在骑行运动时的受力特点,并考虑了不同车胎在骑行中带来的不同的影响,方便人们在购买自行车时选择所需的自行车胎,以及车胎在生活中的保养方法。
关键词:自行车、车胎、分析、建议正文自行车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交通工具之一,其中蕴含着很多的力学原理,车胎作为自行车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在我们选择、保养时很有必要了解它的特性。
笔者这里主要分析了车胎部分的力学原理。
图1.各种各样的自行车1.车轮运动时的受力分析自行车的前轮后轮看似没有什么区别,都是相对于地面作纯滚动,但是它们的受力情况有着根本的区别,后轮作为主动轮,是整个车体的驱动部分,它的受力分析如图2 所示,后轮在车轴的部分有一个经过传导得到的来自于人的力偶M1;地面对车轮的力系是一个平面力系,可以简化为一个力偶M,以及滚动摩擦力F S,因为摩擦力的方向是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相反,主动轮动起来时,轮子最下面一点与地面接触.此点相对于地面来说是向后运动的,所以地面给后轮的滚动摩擦力向前,这个滚动摩擦力F S就是推动整个车向前的动力。
接下来是对前轮进行受力分析。
如图3所示,类似对图1的分析,由于前轮作为从动轮图3图4.一种车胎的花纹本身不会自发运动,因为后轮动了整个车身必然向前动起来(包括不会自发运动的前轮)因为地面不会动,那么前轮相对地面来说向前运动,所以地面给前轮的摩擦力向后,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向后的滚动摩擦力F S ’,整个车体受到的合力为向前的动力,为F=F S -F S ’-F K,其中,F K 为车体在运行过程中所受到的风阻力。
由此可见,在相同骑行者、相同路面、相同风力环境的情况下,影响车速的主要原因是车胎所受到的滚动摩擦力,即F S -F S ’。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当骑行者不再踩踏板的时候,两个轮子都变成了“从动轮”,这时的受力情况和图3一样,整个车体受到的力为与运动方向相反的阻力。
力学研究论文:经典力学论文15篇
力学课题研究论文经典力学论文15篇【摘要】人类从愚昧走向文明,从神学走向科学,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物理学起到了绝对重要的作用。
而物理学的第一次颠覆时刻就是经典力学的建立。
但创造历史的人们总是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历史的制约,重点论述了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关键词】经典力学力学经典力学论文经典力学论文:从经典力学到狭义相对论的启示经典力学到狭义相对论是物理学的巨大进步,其中涉及到两位重要的科学家,这两位科学家的身上我们能发现有什么共性的特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让我们先这两位科学家谈起。
牛顿,在中学时代寄宿在一位药剂师家中,学习到了很多化学、物理知识,毕业后,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花大量时间去思考自然哲学,光学和数学领域,最终23岁发明了微积分,创立了经典力学。
爱因斯坦,小开始就一直对数学、物理学不断追求,16岁开始思考有关相对论的问题,26岁建立了狭义相对论。
两人的成长历程来看,共同的特点是有兴趣,小就对科学孜孜不倦的追求,很早就开始思索科学问题,我们应该学习他们那种如饥似渴、锲而不舍、永不放弃的精神,我们惊叹万有引力和狭义相对论的想象力的同时,不禁要问它们的来源,关于两人的传记多次提到音乐,牛顿爱好风管,爱因斯坦爱好小提琴,音乐是科学研究的催化剂,我们可以认识到,培养多种兴趣,无论对于学习,或是其它事情,都会有极大的好处。
经典力学的建立中,我们可以认识到数学对于物理学的重要性,数学,是一门古老而又极其成熟的学科,它建立在逻辑推理的基础上,几乎是无懈可击,而其它学科,只有建立在数学的基础上,用数学形式去表述自身,才能建立起严谨正确的体系,经典力学正是用这一种数学方法,而取得了无比辉煌的成就,而后来的量子论、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无不不是建立在数学语言的基础之上,而使得物理学迅速成为一门仅次于数学的严谨学科,物理学的这一发展模式,对于其它学科,比如化学,生物等等,我们都有借鉴之处。
经典力学到狭义相对论,我们认识到了经典力学的局限性,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经典力学曾经取得无比辉煌的成就,它是不能也是不可能被抛弃的,它仍将在它适用的范围内大放光彩,我们必须认识到,每一个理论,都会有它的局限性,我们不能因为有了新的理论而抛下旧的理论,科学研究是一代代人的积累,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完善的过程。
经典力学论文15篇
经典力学论文15篇经典力学论文:浅谈高中生如何学好高中物理之经典力学【摘要】经典力学,作为高中物理的重要章节之一,在考试中也占据着较高的分值。
那么,如何让高中同学学好物理的经典力学是我们老师始终在关注的话题。
就此,本文针对高中生如何更好地学习高中物理之经典力学的学习方法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高中物理经典力学学习方法建议力学贯穿着整个高中物理的学习,同学学好经典力学的板块,有利于他们今后在物理方面的深化学习,让他们后续的物理学习变得更加简单。
当然,要学好某种学问讲究的是方法,方法对了,自然离胜利也就近了,下面就来共享我经过多年教学而提炼出的针对高中生对经典力学的学习方法及相关建议。
一、理解把握概念,巩固基础学问对于理科学习,假如仅仅靠死记硬背来学习理科学问的方法是不行取的。
尤其对于我们的物理学科,同学需要的是理解和记忆。
只有这样两项结合,同学才能把基础学问学的更扎实,才能得巩固所学的学问,只有基础学问把握坚固了,才谈得上更深化的学习。
就拿同学学习摩擦力来说,同学首先要把握的是摩擦力的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
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
其次通过定义需要总结出物体之间产生摩擦力必需要具备的条件:第一,物体间有相互接触、挤压;其次,接触面必需要粗糙;第三,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或者是相对运动。
我们不需要同学硬性的去记住这些定义以及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但是,同学需要通过理解的方式来把握我们所讲解的学问点。
再者,同学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去感受摩擦力的存在,领悟产生摩擦力所需要的条件。
比如,人在走路时,鞋底与地面的摩擦,在我们前进的时候也相对于地面发生了位移,也就是与地面发生了相对运动,而且地面也是粗糙的。
这样的例子既贴近生活,而且也包含了同学需要把握的学问。
让同学通过生活中的事例,理解学问,进而把握学问,是同学在物理学问的学习上应当具备的力量。
初二物理小论文〔优选9篇〕
初二物理小论文1. 《力与运动的关系》本文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探讨了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
作者通过一系列实验,验证了牛顿第二定律,即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同时,作者还讨论了摩擦力、重力等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 《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能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的基本原理之一。
本文以实例为载体,介绍了能量守恒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机械能守恒、热能守恒等。
通过分析这些实例,作者加深了同学们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3. 《光学现象解析》光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以生活中的光学现象为切入点,如折射、反射、透镜成像等,对光学现象进行了详细解析。
作者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光学原理。
4. 《电学基础》电学是现代科技的基础,本文从电荷、电流、电压等基本概念入手,介绍了电学的基本原理。
通过实验和实例,作者让同学们了解了电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路、电磁感应等。
5. 《热学探究》热学是研究热现象的学科,本文从热传递、热力学第一定律等基本概念入手,探讨了热学的基本原理。
通过实验和实例,作者让同学们了解了热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保温、散热等。
6. 《力学中的压强与浮力》压强和浮力是力学中的基本概念,本文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探讨了压强和浮力的关系。
作者以实例为载体,让同学们了解了压强和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潜水、气球等。
7. 《声音的传播与特性》声音是物理学中的一种波动现象,本文从声音的传播、特性等基本概念入手,探讨了声音的基本原理。
通过实验和实例,作者让同学们了解了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乐器、通信等。
8. 《磁学初步》磁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从磁场的概念、磁力线的分布等基本概念入手,介绍了磁学的基本原理。
通过实验和实例,作者让同学们了解了磁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磁铁、电磁感应等。
9. 《物理与生活》本文从多个角度探讨了物理与生活的关系,如物理在科技、医疗、环保等领域的应用。
通过实例和实验,作者让同学们了解了物理在提高生活质量、解决现实问题方面的重要性。
论文――高中物理生活中的力学问题在教学中的应用.
论文 高中物理生活中的力学问题在教学中的应用摘要:本文从物理模型、实例应用两方面对日常生活中的质点力学、刚体力学、流体力学的例子进行分析和讨论。
旨在让学生明白物理学的基础性,也使力学教学贴近生活,走进生活;亦可增强物理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日常生活 物理模型 实例应用 STS物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物理知识在现代生活、社会生产、科学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
力学是与日常生活关系最密切的物理学科之一,可以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力学几乎无处不在。
人们的衣食住行处处都与力学有着紧密的联系。
本文从质点力学、刚体力学、流体力学的物理机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力学问题,以及物理学与社会的联系,说明物理教学与实践的关系,使力学教学贴近生活,走进生活。
以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为将来的创新打下一定的基础[1]。
1 质点力学教学1.1 物理模型在很多实际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与所研究的问题无关或者所起的作用很小,我们就可以在尺度上把它看作一个几何点,而不必考虑它的形状和大小,它的质量可以认为就集中在这个点上,这种抽象化的模型,叫做“质点”。
例如,研究行星绕太阳运动时,虽然行星本身很大,但是它的半径比起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半径却小得多,因此我们在这些问题中就可以把行星看作质点。
但在研究它们(例如地球)自转时,就不能把它们看作质点了。
在一般情况下,一切物体都可以看作是质点的集合,所以,研究力学一般都从质点力学开始。
质点力学是力学研究的基础,在中学阶段物理课程中的力学部分也是建立在质点力学的基础上的。
如:牛顿定律、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理、动能定律、动能守恒定律、力矩、势能等等[2]。
1.2 实例应用1.2.1 走或跑的受力情况走或跑时,人体受的外力包括空气阻力、作用于身体总质心的重力以及地面支撑脚的力(简称为支撑反力)。
初中生数学学习理解力培养论文
浅析初中生数学学习理解力的培养策略“为理解而教”是当今教育界的共识. 如果学生的学习最终未能增进他对某个领域的理解,将所学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经验或问题解决结合起来,那么这样的学习很难说是“有效”的. 为了帮助初中学生学好数学,我们就必须想办法帮助学生克服数学理解障碍的问题,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一、帮助学生生成正确的数学表象在几何教学中,数学图形多样化,即使图形的形状、放置方式有多种变式,目的是让学生较快地形成正确的表象,这样可使学生视野变宽,不会局限于一种“标准形”. 教材上的几何图形往往比较规范、美观,殊不知,这也给学生带来一定的理解困难. 许多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往往用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图形进行教学,有的学生理解了,可以以不变应万变,但有的学生却受到这种处理方式的制约,产生理解障碍.数学教材中,数学概念、性质等都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如果让学生直接理解,学生一定会存在很大困难,所以,在教学中,应该为学生提供或者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系列的实物、模型、教具等,让学生观察,使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建立起理解数学对象的特征,获得具体的、直观的感知,对它们形成正确的表象,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各种各样、较高层次的理解活动,这样就可以少走一些弯路.二、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呈现知识的本质含义这一策略主要针对理解教材上的定理、公式、法则等,让学生从知识的来龙去脉中理解知识,从而把握新知识的本质含义. 为此,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题创设相应的教学情景.教学实践表明:阐明知识发生、探索的过程,用数学思想方法揭示各概念、命题的本质含义,对于学生理解课本内容是大有帮助的. 教材中的概念、规则等的差异并未明显叙述出来,都是隐含在其中的,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去研究、挖掘,帮助他们真正理解概念、公式、定理的实质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防止死套公式,张冠李戴. 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非常有帮助的,也是很有必要的,不仅可以使知识形象化,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利用多媒体的画、音、色等功能,可以显现黑板上难以显示的知识发生、发展等过程,从而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建构、内化. 如在进行“从不同的方向看”这一节内容的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播放足球射门、跳水比赛的精彩片段展示,从而引导学生发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现象.三、运用发散思维,帮助学生探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所谓发散思维,是指由某一条件或事实出发,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思考,产生出多种答案,即它的思考方向是向外散发. 许多学生理解不透数学知识的本质内涵,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生不能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即有联系型障碍. 为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知识,有没有与当前的学习内容相关的,是什么关系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在应用时应注意什么,前后知识的条件、结论有何关系等.例如:学生在学习“三角形相似”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想一想“全等三角形”与“相似三角形”有什么关系,其对应角、对应边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是怎么变化的,等等. 这样,学生就可以把这两个知识点联系起来,从更深的层次上理解它们,不至于产生理解障碍.四、通过正反辨析教学法揭示知识实质,增强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准确性和深刻性教材中的概念、法则往往指出了某些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而学生就容易停留在这些概念、法则表面意义上的理解,未能挖掘其内在的实质,这正是理解障碍产生的温床.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对相关概念、原理等从正反两方面加以比较辨别,找到容易混淆、模糊的地方,让学生进行辨析、排惑,同时,注意运用反例和特例,因为反例和特例具有鲜明的直观特征,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也易于为学生所接受,这也是促进学生理解的有效方法之一. 例如:学生学习“相似三角形和相似多边形”时,教师可以举一些特例提问学生,加深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理解,避免产生理解障碍. 如:①两个相似三角形一定是全等三角形吗?两个不全等三角形一定不是相似三角形吗?②底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吗?两个正三角形一定是相似三角形吗?③任意两个矩形一定相似吗?所有的正方形都相似吗?学生刚开始回答这些问题可能会出错,但是,正是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学生才能加深对“相似三角形和相似多边形”的理解.五、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自主探究来加深“理解”在数学学习中,学生总是对数学知识的现实原型和实际运用发生兴趣,而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生动活泼的关于数学问题的实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这些实例出发,通过他们的动手操作、思考、请教他人或者与同学一起探讨,探索出一些对他们来讲的新知识或规律,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促进、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在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提供一些现实数学模型,让学生通过数学建模活动以及自己的探索研究,亲身经历数学知识建构(或数学化)的过程,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一种好方式.以上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克服学生数学理解障碍的几点措施. 那么,从教师的角度讲,首先,教师要认识到“理解”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其次,教师在讲授新知识以前,一定要对学生的相关知识的理解情况有一个大体的了解,这样,教师才能防止学生理解障碍的产生,或针对学生的理解现状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对策. 再次,教师对学生关于每一知识点的理解应该有一个总体要求,学生应达到什么样的理解程度,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数.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和结束后,都应通过学生的表情、提问、回答、作业等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控学生的理解. 相信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定会克服学生数学学习理解力的障碍.。
理力学三本教学论文
理论力学三本教学探讨摘要:结合我国教育的特点,分析了理论力学三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提出了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及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理论力学三本教学的可行性。
关键词:三本教学理论力学双元制中图分类号:o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1(b)-0000-00理论力学课程是所有力学课程以及大多数工科专业后续专业课的基础,也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技术课。
它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其研究方法,学会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去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1]。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时显得非常吃力并且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虽然影响教学效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发现只要对理论力学教学方法进行一些改革,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发挥学生潜能, 提高理论力学三本教学效果仍然是可行的[2]。
1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等教育逐步朝着普及化方向发展;高等教育入学率逐年提高,人才培养目标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3]。
高校扩招导致的最直接结果是生源质量下降,我校是三本院校,招收的学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4]:一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一本类正规院校学生相比差距较大; 二是学习习惯、认知能力和生活习惯有不少不良之处;三是学生的思想、价值观与人格、心理发育较一本和二本类院校的学生有更多的不足。
同时理论力学课时不断减少,学生课后用于该课程的学习时间也大为减少,以上种种因素给理论力学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和负面影响[5]。
个人三本学生能力的下降及学习习惯的缺陷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最主要的因素。
1.1思维定式高中物理也学过部分力学,由于高考前的强化训练,学生对高中阶段的问题处理方法.做题思维根深蒂固,一方面轻视似曾相识的理论力学课。
一方面又无法灵活的吸收新知识新方法。
不能应用大学阶段学习的数学方法和理论力学理论来解决力学问题[1]。
引力与实验分析的论文(共5则)
引力与实验分析的论文(共5则)第一篇:引力与实验分析的论文如果在《挑战广义相对论及牛顿引力》提到的引力模型能够成立,就会得到万有引力常数G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值。
G值大小应受一下几个方面影响推论1在空间中,这种特殊实体的密度(这种密度在宇宙较小尺度上是均匀的,而在大尺度上是不均匀的,宇宙不同区域可以有不同密度)。
推论2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在足够小尺度上的排布,(可将这种尺度称为λ尺度)还必须说明的是G值与物质密度在某个范围成一定比例,当物质密度极大时就会引起G值发生变化(例如黑洞)其中,第一个推论很容易推得。
在这个模型中,原本单一的引力被定义成了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即两个物体分别受到一组大小不等的推力,毫无疑问,A到B的距离等于B到A的距离,而所谓“引力”则是这两组推力之差的效果合成。
针对推论2可以这样解释:建立系统1和2(AB之间连线CD之间连线与两系统重心位置连线互相垂直)A与B,C与D之间的距离在λ尺度内,两系统距离为K(K远大于λ值)设当系统1、2各只包含一个基本粒子在K距离上的引力大小为F,毫无疑问,当上述系统各包含两个粒子时,引力应变成2F。
根据推论2,G值与组成物质基本粒子在足够小尺度上的排布密切相关(A、B之间连线,C、D之间连线与两重心位置连线相重合,在这种情况下,1、2系统之间引力不再是2F,而变成F)继续对上述模型进行推广系统1和系统2各由N个粒子组成,H为与系统1和系统2重心位置的连线相垂直的平面。
把系统1和系统2中的粒子沿与两系统重心连线平行的方向投影到H平面上,可以在H上得到2N个点,但也许这2N个点中存在点与点重合的现象,所以在平面H上只能看到少于2N个的点,当点重合现象越严重,G值变小越明显,必须指出的是,同一系统中两个在平面H上投影重合点之间距离必须在λ尺度内,上述推论才能成立。
如果上述式子成立,为什么我们难以测量G值变化?回答是,看似实实在在的物质实际上是十分“空旷”,能满足上述条件的点的个数少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力与理的作文
力与理的作文在我们的生活中,力与理就像一对形影不离的好兄弟,时刻影响着我们的一举一动。
有时候,力能让我们迅速解决问题,而理则能让我们走得更远、更稳。
记得有一次,我和老爸去商场买东西。
在停车场,我们遭遇了一场小小的“车位之争”。
当时,我们好不容易发现了一个空车位,老爸正准备把车倒进去,突然一辆车从旁边窜了出来,横在了车位前面。
那司机还摇下车窗,冲着我们喊:“这车位我盯好久了,是我的!”我一看这架势,气不打一处来,心想:这也太不讲理了吧!我爸倒是比较冷静,下了车,走到那司机面前,礼貌地说:“兄弟,这车位我们也看到了,总得有个先来后到吧。
”那司机却不依不饶,大声说道:“我车都开到这了,就是我的!”说着还用力拍了拍自己的车门。
我在一旁忍不住了,说道:“你这是蛮不讲理,光有力气横冲直撞有啥用!”老爸拦住我,继续跟那司机讲道理:“大家都着急停车,可总得按规矩来吧。
如果都像你这样,停车场不得乱套了?”那司机似乎被老爸的话触动了一下,脸上的表情稍微缓和了一些,但还是嘴硬:“反正我今天就要这个车位!”就在局面僵持不下的时候,停车场的管理员走了过来。
了解了情况后,管理员严肃地对那司机说:“先生,这确实是人家先看到的车位,您这样强行占位是不对的。
我们停车场有规定,要遵守秩序。
”可能是管理员的话有了权威性,也可能是那司机自己觉得理亏了,他嘟囔了几句,最终还是把车开走了。
我们顺利地停好了车,往商场走去。
我一边走一边还在生气:“爸,刚才你就应该跟他硬刚,不能让他这么欺负人!”老爸笑了笑,说:“孩子,遇到事情不能只靠力气去争,得靠理。
如果刚才我跟他吵起来,甚至动手,事情只会越来越糟。
用道理去说服别人,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我听了老爸的话,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在商场里,我们买完东西准备回家。
在电梯口,又遇到了一件小事。
一个小朋友在电梯里蹦蹦跳跳,他的家长也不管。
我刚想提醒一下,老爸却先开了口:“小朋友,在电梯里可不能这样跳哦,不安全。
物理论文生活中的摩擦力论文
物理科技小论文
——生活中的摩擦力
一个物体与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在两个物体接触面会产生一种阻碍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列如:日常生活中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是靠汽车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向前行进的,滑擦面常分为滑动摩擦,滚动摩擦和静摩擦几种。
我们知道踢出去的足球会慢慢停下来,是由于摩擦力的作用。
木匠在把木板磨光滑的工作中,是用砂纸在木板上靠砂纸和木板产生摩擦力将木板打磨平滑的;汽车发动机发电;人们洗手时双手摩擦把手上的灰尘洗掉;洗衣机洗衣时转动使衣服和水产生摩擦;用板擦擦黑板都会产生摩擦力。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只要物体互相接触且有相对运动都会产生摩擦力。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有关接触面粗糙程度一样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常识,当自行车车胎气不足时候,骑起来更费力一些。
2、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压力大小有关,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如何增大摩擦力和减少摩擦力?
1、物体的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比如鞋底和轮胎的花纹。
汽车在路面行驶,轮胎与粗糙的地面接
触,这样摩擦力就能增大。
汽车行驶在雪水的路面,摩擦力就会减小。
所以雨、雪天就要注意安全。
2、减小接触面间的粗糙程度:风扇转轴要做得很光滑。
钟表加油可以减小摩擦力,使走时更准确。
滑冰场上,工作人员经常打扫冰面使它平整,可减小摩擦,加快滑冰的速度
通过以上的学习观察总结出,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两物体和表面的粗糙程度。
力与生活3000字物理论文
力与生活3000字物理论文美国科学家质疑“万有引力定律”,中国科学家的反映是“基本定律”不容质疑。
问题是“引力定律”是否是基本定律?基本定律又是什么涵义?基本定律就一定精确吗?北京青年报2001年5月18日有一篇名为《万有引力失灵了吗?》的报道(见网站《当代物理——物理论文集》的“国外新闻”栏目),我看了此报道之后,有感而发此篇议论。
我认为从表面意义上的角度,美国的科学家与中国的科学家的提法都对。
实际上美国与中国的科学家都把引力定律当作了“基本定律”,如果不把它当作“基本定律”,美国科学家也就不质疑它了;既然是确定的“基本定律”,中国科学家当然认为不容质疑了,而要寻找其他的解释。
[人的思维有一个缺点,一旦在现象事实方面有与原来理论有冲突(反常)的地方,为了保护原来的理论——也就是被科学哲学称为“范式或科学研究纲领”,就必然要寻找其它的理由来解释。
]问题在于引力定律是不是基本定律,如果不是,那我们为什么把它当作基本定律来运用。
基本定律就是理论体系的“公理”定律,是思考的出发点,是逻辑的原始出发点——原始大前提,不是由其他定律推导出来的定律。
而我认为引力定律不是基本定律,理由有二:其一,牛顿力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定律是其三定律。
而其三定律没有包含“重力”方面的内容,作为“重力”方面内容的补充,不得不把引力定律当作基本定律来运用了。
实际上,引力定律是牛顿三定律的(概念上的)“导出”定律,因为由于自由落体是加速运动,从其第一第二定律为出发点(牛顿力学理论真正的“范式或科学研究纲领”。
一定要注意,牛顿第二定律是其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从而认为自由落体运动的原因也是由于外力造成的,于是,就“发现”了万有引力。
所以,引力定律不是基本定律。
其二,仅从引力定律公式产生的过程角度来看,在牛顿时代以前及同时代,其他许多人已经得出了“太阳系”(仅仅在此范围)行星公转的向心加速度依距离太阳平方反比分布规律(真正的经验公式,不是基本定律)。
关于力与理的作文
英文版: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rce and ReasonIn the realm of physics, force and reason often go hand in hand. Force, defined as an interaction that changes the state of motion or shape of an object, is a tangible, measurable quantity. Reason, on the other hand, is the faculty of the mind that identifies, analyzes, and justifies principles. While these two concepts seem disparate at first glance, they are intimately connected i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In the natural world, force is everywhere. Gravity pulls objects towards the center of the earth, while electromagnetic forces bind atoms together. These forces operate according to strict laws that are invariant across time and space. Reason, on the other hand, is the tool we use to understand and navigate this complex world. It allows us to identify patterns, formulate hypotheses, and test them through observation and experimentation.The intersection of force and reason occurs when we seek to understand the underlying principles that govern natural phenomena. Newton's laws of motion, for example, describe how forces act on objects to change their motion. These laws are the product of reason, arrived at through careful observation and mathematical analysis. At the same time, they provide a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and predicting the behavior of object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forces.In the realm of human affair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rce and reason is equally important. Force, in this context, can refer to coercion or power, while reason is the faculty of rational thought. History is full of examples where force has been used to subjugate or oppress, often without the guidance of reason. However, it is when force is tempered by reason that we see the greatest advancements in society. Scientific revolutions, democratic movements, and social reforms have all been driven by a combination of force and reason.In conclus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rce and reason is fundamental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both the natural and social worlds. Force, whether it be the laws of physics or the power of coercion, operates most effectively when it is guided by reason. It is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these two forces that we are able to understand, predict, and shape the world around us.中文版:力与理的关系在物理领域,力与理往往携手共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力学小论文之
乒乓球中的力学原理
郭昊诚100770 乒乓球是我们的国球,我们对于乒乓球的理解远胜于世界,这也是我国乒乓始终保持全世界称霸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乒乓球比赛中,球的旋转,撞击,反弹,无不都符合着一定的力学原理。
所以,我们通过理论力学的学习,也可以对乒乓球比赛中的力学原理作出相应的讨论。
如图2所示:给物体施加一个偏离质心“ O ”点的作用力,物体就可在F的作用下既平动又产生旋转。
其转动效果由F对 O 点产生的力矩的大小决定。
由以上分析可知,要使乒乓球旋转起来,则要求给球施加一个不通过其球心的力的作用。
2、摩擦力与球的转动
从前面的分析可知,使球转动的关键在于作用在球上的力不通过球心,而这个力从何而来呢?这个力来源于球拍对球的摩擦力。
在拍击球的同时,使拍对球有相对运动就能产生摩擦力。
拍击球的瞬间向上拉动球拍,则球受弹力F和摩擦力f。
两个力的作用,F禅过球心不产生力矩,球在F弹力作用下向前飞行的同时,f’与球相切,产生使球逆时针旋转的效果,这即是乒乓球运动中的上旋球。
同理,只要在拍击球瞬间向不同方向拉动球拍,就会使球产生不同方向且与球相切的摩擦力。
实际上在乒乓球运动中的:切、削、搓、拉、带、提等技术动作都是指拍与球接触瞬间使拍与球产生侧向相对运动,从而使球受侧向摩擦力作用,而产生旋转。
3、伯努利原理与弧线球
在乒乓球飞行轨迹中,会出现许多轨迹不在同一竖直平面内的弧线球,类似足球中的香蕉球。
这些球为何会出现不同的各种弧线,主要原因是空气在作怪。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了解伯努利原理。
为此我们可以拿两条白纸,在两条自由下垂的白纸条之间吹气,发现两纸条会相互吸引,根据伯努利原理可知,流体流速大处压强小,而流速小处压强大,这样两纸片就受到侧向压力F 1 和F 2 的作用而吸引。
在乒乓球前进过程中,由于球的旋转也会产生类似情况,对下旋球来研究,球上方空气相对于球的流速小,而下方空气相对于球的流速大,这样就产生对球向下的侧向压力。
使球的飞行轨迹变低,而上旋球则刚好相反。
对侧旋球会出现侧向压力,这种侧向压力的作用使球的飞行方向侧转,类似于足球的香蕉球。
4、动量定理与接发球
乒乓球运动中,对付高速、强旋转球是非常困难的,如果对动量定理有较深刻的理解,加上平时的刻苦训练,对付起来也会容易一些。
动量定理告诉我们,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改变,可用以下公式说明: Ft =△(mv)当接高速强旋转球时,要对球进行减力,必须延长球与拍间的作用时间,而延长作用时间的方法,可以从选择球拍上着手,球拍选择软质的球拍,可延长作用时间,从而减小作用力F 。
而在球拍选好的情况下要减力,则要求运动员握拍要松持,这样也能对来球起到缓冲作用,从而减小球与拍间的作用,而不致使回球出界。
5、速度、加速度与攻防
乒乓球运动中,运动员在进攻时,要收到较好的进攻效果就必须使球有高速的运动和较强的旋转。
如何使球产生更大的速度呢?主要是增大拍对球的打击力。
从而使球产生较大的加速度,在瞬间使球产生一个较大的速度。
例如,设乒乓球质量为m,拍对球的打击力为F,则在这种打击力作用下产生的加速度为a(即a =F/m) ,如果作用时间为t,则有球速, v = at=Ft/m) 可见球速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拍对球的作用力。
而在防守时,则必须首先判断来球的速度、旋转和落点等,作好应对准备以争取反应时间,提高防守能力。
生活中的力学规律无处不在,只要我们愿意去发现,那么我们就会发现这个世界充满了不可思议,只有我们愿意去发现,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才能高人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