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澍 威尼斯双年展
王澍的设计之路

人生经历王澍,1963年11月4日出生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乌鲁木齐市。
[1] 成长于新疆、北京、西安。
小学、初中均毕业于铁一局西安子弟学校。
1981年毕业于中铁一局西安中学。
1981年后游学江南。
1981年被东南大学(时称南京工学院)建筑系录取。
1985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建筑系获学士学位。
1988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获建筑学硕士学位(导师:齐康院士)。
1988至1995年在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工作。
1990年建造的海宁青少年宫是王澍的处女作。
2000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获博士学位(导师:卢济威),建筑设计与理论专业城市设计方向。
职业生涯1988年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硕士毕业后,他来到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从事旧楼改造,及环境与建筑关系的研究。
1997年王澍与妻子陆文宇一起成立了“业余建筑工作室”。
在一篇叫做《业余的建筑》的文章里,王澍阐释“业余”:“强调一种建筑观是业余的,实际上就是在强调自由比准则有更高的价值,并且乐于见到由于对信用扫地的权威的质疑所带来的一点小小的混乱。
”业余工作室只有六个人:王澍夫妇和王澍的四个弟子,他们通常要和一些大型设计院合作,来完成全部的施工图设计。
行内的规矩是,工作室做好设计方案,设计院配一套施工图,就动土开工了。
陆文宇不放心,和设计院达成了“新规矩”:第一遍做好的施工图得拿回工作室补充、完善,再请设计院二次矫正,然后给回工作室最终检查、定案。
别人只做一道的工序,“业余工作室”得做四道。
2000年,王澍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取得博士学位后开始担任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扎根杭州深度耕耘。
2002年,他出版了专著《设计的开始》。
2011年,王澍成为第一位担任哈佛大学研究生院“丹下健三客座教授”的中国本土建筑师2011年底,王澍受聘哈佛大学研究生院丹下健三荣誉教授,做了题为“自然形式的叙事与几何”的演讲,他对着台下怒吼:“I tell you the truth! China wants to become America!China wants to become America! China wants to become America!”(我告诉你们真相!中国就是想变成美国!中国就是想变成美国!中国就是想变成美国!)。
王澍作品解析

丌要以为这仅是在尺度上叏胜。 如果亯临这木墙和钢柱间长长癿 廊道,佝会収现“木墙”原是一 扇扇通高癿“巨门”。在许多扇 门板癿脚下,细心癿佝还会収现 长长癿插销,当佝得知这些“巨 门”竟然可以一扇扇打开,定会 受有一番惊喜。二维癿平面转而 成了通向受一丧未知空间癿通道。 显然,设计帅对艺术空间癿创造 往往需要观赏者癿体验和阅读来 完成。所谓移步换景,空间癿知 视,是在时间癿向度上完成癿。 有亰说这些巨幅癿门象征着叕老 庖铺癿“门板”,此意象丌妨看 作是对宁波历叱悠久癿商丒文化 癿一种暧昧癿隐喻。这种“文脉 主义”弅癿览读,使这丧实体空 间有了更为丩富癿内涵。
主要作品-1
■南京华侨大厦(1985-1987,巫建成); ■杭州国旅航空售票外(1989,建成幵巫拆毁); ■海宁市青少年宫(1988-1989,巫建成); ■杭州丨国美术孥院国际画廊(1991,建成幵将拆毁); ■杭州孤山室内小剧场(1991,建成幵巫拆毁); ■杭州斗乐桥亰防地道叔(1991,建成幵巫拆毁); ■丨国美术孥院杭州湖滨校园改造觃划(1993,斱案); ■丨国美术孥院雕塑系馆(1993,斱案); ■丨国杭州虎跑禅心茶道园(1994,斱案); ■一丧退休建筑教帅癿住宅(1996-1999,斱案); ■自宅室内(1997,巫建成); ■浙江海宁陇默艺术工作室(1998,巫建成); ■苏州大孥文正孥院图乢馆(1998-2000,巫建成); ■上海南京东路顶层画廊(1999-2000,巫建成)。 ■杭州墙门(雕塑)(2000年,巫建成); ■杭州垂直院宅 (钱江时代)( 2001年,巫建成); ■杭州一分为二(雕塑)(2001年,巫建成); ■宁波当代美术馆(2002-2003年,巫建成);
荣获奖项
2003年,“垂直院宅-钱江时代高层住宅群”项目获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觅银奖; 2004年,苏州大孥文正孥院图乢馆项目荣获丨国建筑艺术奖。 2005年,宁波五散房项目荣获HOLCIM豪瑞可持续建筑大奖赛亚太地区荣觋奖。 2005年,丨国美术孥院象山校园一期工程获丨国建筑艺术年鉴孥术奖。 2008年,“垂直院宅-钱江时代高层住宅群”项目获德国全球高层建筑奖提名。 2010年,作品“衰朽癿穹隆”获该年度威尼斯双年展特别奖。 2010年,不妻子陆文宇一起荣获德国谢林建筑实践大奖。妻子是王澍在东南大孥读 乢时癿同孥,也是他“丒余建筑工作室”唯一癿合伙亰。 2011年,荣获法国建筑孥院釐奖。 2011年底,王澍叐聘哈佛大孥研究生院丹下健三荣觋教授,在哈佛大孥作题为“自 然形弅癿叒事不几何”癿演讲,其间他对着台下怒吼:“I tell you the truth! China wants to become America! China wants to become America! China wants to become America!”(我告诉佝们真相!丨国就是想发成美国!丨国就是想发成美国!丨 国就是想发成美国!)。 2012年,荣获丐界建筑孥最高奖项普利兹兊奖[5],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癿丨国籍亰 士,也是继1983年贝聿铭乊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癿华亰建筑帅,丐界第4年轻癿普 利茨兊获奖者。
建筑师王澍的困扰

建筑师王澍的困扰:从来没有这么多机构想颁奖给王澍——当他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后,他们蜂拥而来。
能推掉的,王澍尽量推掉,只是偶尔配合。
2012年10月,王澍去美国接受《华尔街日报》颁给他的“2012年全球创新人物奖”。
领奖的时候,他顺便去了一趟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那地方他已去过多次,每次都有新收获。
这回正在展览绘画上的中国园林,他看到了三十一幅文徵明画的拙政园中的八幅,和一张北宋时期佚名的园林大画,“难得一见”。
“每回出去旅行,心里都在滴血。
”王澍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好东西都留在国外了。
”他自诩“后锋建筑师”想从这些传统绘画里探索未来。
王澍对“先锋”的定义是“跟着国外最新的潮流跑”:“但面对传统这个问题,包括国外有探索性的建筑师,都无从下手。
我觉得后锋比先锋更有挑战性。
"别人忙着接项目、建地标的时候,王澍在工地上和工人们打了十年交道。
“找不到潮流的方向时,他们就要来看一看王澍在干什么。
”王澍习惯了不着急,他清楚自己“在中国建筑界一直有个特殊的位置”,“当所有人都忙完了,想安安静静讨论点深度的东西时,就会找到我。
”普利兹克奖让他终于从各类质疑中抽离,转而身价倍增,不少地产商都希望能找来王澍设计,至少是“挂个名字”。
“这并不等于他不要钱,也不等于他抗拒商业设计。
”许江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王澍也做过商业建筑——杭州的“钱江时代”公寓。
但大多数时候,王澍还是会像以前那样推掉那些地产商:“我做不到像有些人,既能在赚钱的圈子里头混一圈,又跑回非赚钱的圈子里混一会儿。
我没有这么高的智商。
”除了土特产,还有什么是纯中国的?南方周末:你曾说北京、上海不是你心目中的中国,它们什么时候开始不是的?王澍:我们整个一百年的变革,目的就是为了让中国变成另外一个我们想象中的国家。
这个国家不管是资本主义的版本,还是共产主义的版本,都是西方模式。
打造到现在,我觉得很成功,它基本上可以不叫中国了。
当一个国家失去文化属性的时候,你就失去了扎根在文化里的基本的感觉和尊严。
当代建筑设计思潮——王澍

瓦爿(wǎ pán)墙 瓦爿墙是浙东地区民间的,以就地取材的各种旧砖、旧瓦等废旧建筑材料为主材,草筋黄泥或黄泥加白石灰为黏结辅料,采用层层叠砌的工艺砌 筑而成的一种墙体。
钱江时代
宁波博物馆
南宋御街
第一,要想做好,至少三年,设计之前,必须有至少半年 的时间做深入调研; 第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决不做强制拆迁,保持足够数量的原住民,要保 持生活的魅力; 第三,不做假古董。
个人简介
1963年, 出生于中国新疆乌鲁木齐
1985年, 南京工学院建筑系本科
1988年, 南京工学院建筑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1997年, 创办业余建筑工作室,中国杭州 2000年, 上海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获博士学位 2000年, 中国美术学院任教,中国杭州 2003年, 中国美术学院建筑系主任,教授,中国杭州 2007年, 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中国杭州 2011年, 哈佛大学研究生院丹下健三荣誉教授
2010年, 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之宁波滕头馆
2010年, 衰朽的穹隆(The decay of Dome,威尼斯双年展之第十二届国际建筑展参展作品) 2015年, 艾青纪念馆新馆
个人荣誉
2003年,“垂直院宅-钱江时代高层住宅群”项目获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银奖;
2004年,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项目荣获中国建筑艺术奖。
2005年,宁波五散房项目荣获HOLCIM豪瑞可持续建筑大奖赛亚太地区荣誉奖。 2005年,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园一期工程获中国建筑艺术年鉴学术奖。 2008年,“垂直院宅-钱江时代高层住宅群”项目获德国全球高层建筑奖提名。 2010年,作品“衰朽的穹隆”获该年度威尼斯双年展特别奖。 2010年,与妻子陆文宇一起荣获德国谢林建筑实践大奖。 2011年,荣获法国建筑学院金奖。 2012年,荣获建筑学最高奖项普利兹克奖,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籍人士。 2014年,与同为建筑师的妻子陆文宇当选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2015年度国际资深荣誉会员。
解读王澍

• 王澍虽然只在中国本土做设计,但是并不 代表他不关注世界,他担任哈佛大学的访 问教授,每年都会往返中美数次,他的这 种经历有助于他了解国外建筑以及让国外 建筑界了解他。
中国美术学院杭州湖滨校园改造规(1993, 方案)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馆(1993,方案) 中国杭州虎跑禅心茶道园(1994,方案) 一个退休建筑教师的住宅(1996——1999, 方案) 自宅室内(1997,已建成) 浙江海宁陈默艺术工作室(1998,已建成)
环保的设计理念
瓷屋
项目概况
• 位于浙江金华建筑艺术公园 • 基地为总长 2 200m、平均宽度约 80m 的 带状条形地块。 • 该公园是由金东新区政府实施的义乌江北 岸滨江绿化带建设工程之一。 • 公园内建设 16 座小型公建,由 10 位来自 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年龄段的外国建筑师 以及 6 位中国建筑师与艺术家完成方案设 计。
三。牛刀小试
• 2003年,王澍设计了一组名为“五散 房”的小建筑,初次试验了“瓦爿墙” 和混凝土技术的结合。
四。推广
• 2004年至2007年间,“瓦爿墙”这个试验 被放大推广在杭州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园 的建造中。 • 2006年,威尼斯双年展,瓦园。
五。应用
• 2007年,王澍将经过反复试验的“瓦爿墙” 技术运用到宁波博物馆24米高的墙面上, 这是他的理念第一次被政府投资的大型公 共建筑所接受。
解读王澍
作再我 室是首 就建先 是筑是 业师文 余,人 建我, 筑的然 。工后
• • • • • •
他是第一位获得全球建筑界最高荣誉的中国公民; 他是最具有文人气质的中国本土建筑师; 他身处俗世之中,要建立现实中的乌托邦; 他站在体制之外甘愿做业余的建筑师; 他用平凡细微消解权势,用青瓦白墙保存记忆; 他努力在复兴本土建筑的进程中寻找一条通往未 来的路;
骈枝的苦恼阅读答案

骈枝的苦恼阅读答案【篇一:语文二轮专题辅导与训练专题检测卷论述类文本阅读-江苏专用】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专题检测卷(七)(45分钟 54分)断想郭佳音③当然,对这部作品来说,最为重要的,还是作者那“跟拍”式的想像力。
“跟拍”是电影术语,也就是跟镜头,是拍摄时适应动体的动作,好比在近距离拍摄汽车时,就要采取与驶车的速度相应的移动相机的方式,这会使周围环境的动态更加引人注目。
罗琳的想象力最大的特色和成功之处,就在于“身临其境”,在于以这种“跟拍”式的视角充分表现魔法世界的神奇。
这部作品的万能视角并不是“上帝化”的。
她仿佛与我们一起用新鲜的眼神张望着这神奇、美丽,而有时又充满了悲伤和凶险的魔法世界,由于作者和读者间保持了一致和相对静止,她的描写也就越发生动可感。
她写“三把扫帚”酒吧,读者就仿佛也身处那个温暖、热闹的环境,大口喝着美味的“黄油啤酒”;她写魔法部,我们也感觉到了庄严、忙碌一如现实世界的政府部门般的氛围;她写霍格沃茨学校中的“禁林”,让读者们也觉得神秘和一阵阵恐惧。
她并不用“理所当然”来讲述一个陌生的故事,而是用耐心的、逐步的节奏来写作——主人公刚到霍格沃茨上学的时候,他不太了解这个魔法世界,我们也不太了解;当他已经熟知这个世界的一切,能够熟练使用各种魔法的时候,我们亦对一切习以为常。
这种想象力极富感染力,同时又是细腻的、没有进攻性和强迫性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2.文章第③段为什么说“这种想象力极富感染力,同时又是细腻的、没有进攻性和强迫性的”?(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章太炎张中行提起章太炎先生,我总是先想到他的怪,而不是先想到他的学问。
王澍作品赏析

“建筑师,首先得是个文人。”——王澍 “我不做建筑,只做房子。房子就是业余的建筑。”——王 澍
这是王澍喜欢说起的两句话,在我看来这基本上是王澍的建筑观。前一句, 表现出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与认同。王澍学贯东西方,无论是苏州的园 子还是白居易、李渔等文人的文章,都在感染、召唤着他。后一句,则道出 他对当下的批判。把建筑看的太神圣是会曲解建筑、扭曲建筑的。抱着平常 心,真心诚恳的对待建筑。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问题。把乐趣带进建筑 里,开开心心的设计。
图书馆面向城市的界面
而在建筑的内部,所有的内部设计,都非常现代主义:线条感极强的灯、屋顶的水泥质感、 管道和线路的裸露。
5、垂直院宅——“钱江时代”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艺术的 融会贯通,将江南庭院元素搬到了空中, 在二十多层的高层住宅上实现了合院住宅 的感觉。
独特的双层“盒子”结构设计、罕见 的空中庭院花池、大面积的公共活动空 间,带来高层住宅与自然声息相通的踏 实感受。
狭窄悠长的廊道
宁波五散房——茶室1
茶室采用合院形态,6米高的院子中围着一个3米高 的青砖台,种着两棵大树,树影随风移动,建筑的 灵感来自民间的花格窗和瓷器中的冰裂纹。
通往入口的小径
五散房之茶室入口处
不规则窗的开启
茶室室内
宁波五散房——茶室2
另一个茶室的屋面由钢构玻璃建造,南面有一小 荷塘,经一小桥直入。
主入口选择在所临的干道上,通过一条坡 道将校园入口与图书馆的入口紧密联系起 来,很有引导性。入口体块与主体建筑错 开一定角度,丰富了立面的视觉效果。
图书馆最主要的部分是阅览区,将阅览区置于建筑的南面,既保证了 采光,而且南面临水,创造了较安静的环境。
局部写照
王澎作品

宁波五散房(2003-2006,已建成 瓦园(2006,威尼斯建筑双年展) 杭州中山路综合保护与有机更新工程(2007-2009,已建成) 王澍设计的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第二期
宁波美术馆(已建成)
南宋御街陈列馆(2009,已建成) 2010年中国世博会宁波滕头案例馆(已建成)
王澎作品
在经历改革开放与数年的财富积累后, 中国成为最大的美元外汇储备国家。经 济的发展必然带动不动产建筑业的大规 模投入以及产业化规范化发展。
大量的地标性建筑在古老的京都屡见 不鲜,似乎当权者认为那代表着国际化 的都市与世界的前沿,大量的破坏性拆 迁、改建使原本已经面目全非的文明古 国再不复昔。
作品及多篇专业论文陆续发表如下国内书刊:
建筑群敏感的随山水扭转偏斜,场地原有 的农地、溪流和鱼塘被小心保持……回望中国传 统园林院落式的大学建筑原型,象山新校园最 终呈现为一系列"面山而营"的差异性院落格局。 中国传统园林的精致诗意与空间语言被探索性 的转化为大尺度的淳朴田园。
【宁波五散房】
五散房为分布在宁波鄞州公 园各处的小公建,总面积 2000余平方米。它们有着艺 术的概念,却不奢华,在一 个广袤的田野里产生,却与 城市贴切地交融在一起,形 成闲趣、随适005年10月落成, 美术馆是由轮船码 头航运大楼改建而 成,建筑面积23100 平方米,规模仅次 于北京中国美术馆。 美术馆于2008年10 月11日正式开馆, 开馆以来,平均每 天都有200人光临这 个艺术殿堂。
士生导师。王澍喜欢阅读、箫管,擅长书法和山
水画,执着践行中国本土建筑学理念,享有“中
国最具文人气质的建筑家”美誉。代表作品有世
博会宁波滕头案例馆、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 和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园等。
王澍代表作品衰变的穹顶

王澍代表作品衰变的穹顶2010年8月29日,王澍作为首个以个人身份参加最核心的专题展的建筑师,凭借作品“衰变的穹顶”(Decay of Dome)获得了该届展览的特别荣誉奖。
而此前,中国建筑师参加的都是非核心的国家馆展示或外围展,上一次获得核心展大奖还是8年前,中国与亚洲多国建筑师合作的项目。
简洁小木条理念打动老外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是当今世界建筑界最重要的展事,王澍获得特别荣誉奖,是中国力量继8年前“长城脚下的公社”项目获双年展“建筑推动大奖”后,第二次获得专业大奖。
当年,王澍也参与了“长城脚下的公社”项目,但该作品是由亚洲建筑师合作完成的。
作为纯“中国造”的建筑师,此次他获得个人大奖,暗示了中国建筑师力量的崛起。
对于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的很多建筑师可能并不在意。
他们不关注甚至不太了解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因为他们“喜欢跟自己玩”。
在很多并不需要特殊创意也能生存得不错的建筑师看来,重要的是眼前和市场。
不过,至少现在有人愿意走出这个封闭圈子,跑出去和国际友人“玩”,并且玩出了名堂,赢得了喝彩,他就是王澍。
“衰变的穹顶”为什么能获得威尼斯建筑双年展评委会的青睐?乍看“穹顶”,会觉得这是个简单得有些简陋的作品。
由上百根细小木条搭成的“穹顶”,亦中亦西,兼具中国东方文化旨趣和西方宗教建筑特点的建筑。
“建筑成本”也就值五六千元。
“穹顶”完成的效率也令人称奇,在威尼斯,王澍和3名助手花了3天就建成了。
评委会对作品的评语是:作品针对中国快速现代化的现状,特别有价值。
因为它可以快速搭建与拆卸,轻盈简洁,对建筑环境零负担,用料环保,富有美感。
似中似西不可思议的失重“这个作品看似简单,可解读的意思至少有四五层。
”王澍说:“作品搭建方式吸取中国传统建造方式,形式特点则采用西方穹顶结构。
类似于十字架的构件,在似像非像之间,形成中西文化交融的美感。
从选材上,这又是一种生态建造,是用边角小料搭构的,每个材料都很细,很小,很便宜,很普通,也很智慧。
王澍_建筑的诗意与创意

再以一条曲折的竹桥将人带上瓦 上,由于文化信心的动摇导致了建
顶,另一侧竹材长廊,油画家许江 筑的无差别。先人几千年积淀的成
的一组油画构成了“瓦园”的空间 果,消失只需用两天。近几年,人
艺术。6 万块旧瓦漂洋过海在威尼 们从快速建设回归到深思熟虑,原
斯展示新的“生命”。“瓦园”的 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国
展示 / 人物
上了人生的第一征程。南京工学院是现在东南
大学的前身,或许并没有太多人知道,这里
拥有中国最古老的建筑系,而中国受西方影响
的四位近代建筑大师中有三位都是出自这所高
等学府。杨廷宝、童俊、刘敦正,这些理
论与设计兼备的优秀建筑师,对王澍之后的学
术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王澍更推
崇童俊,称他为最具真正中国文人气质和气节
无 本 土 可 言 。”
质 ’。”
王澍对于本土建筑学有着深刻
创意讲究的就是“品质”,这
的反思。他提到,一个在东京旅居 一点王澍非常自信。在王澍看来,
多年的朋友回来后感叹中国的大城 “创意”是中国一直在从事的事
市的建筑已经变得和世界上的国际 情,只是在近几年真正地被作为产
城市越来越相像了。传统和现代两 业提了出来:“中国搞创意产业和
王澍将工作和爱好划上了等 号,这也许是所有成功人士共同的 特点。这位建筑教授经常研读《论 语》、《 营 造 法 式 》,并 且 勤 于 山 水画、古琴和书法,他钟爱当代艺 术运动,也研究唐宋古典艺术,他 通过他的建筑与建筑以外的东西所 做的,是研究与探索中国建筑的语 言、形态和精神。一个建筑师也许 在忙碌的工作之余用这样的方式来 陶冶自己的并不多,“我写的每一 篇学术论文都是处于幻想和小说的 状态。”给本科生上课,这在一线 的著名建筑师中,王澍几乎是唯一 一人。受到王老师的影响,他的学 生也纷纷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 注重对自己情趣的培养。他所追求 的正是古人所推崇的道器结合的教 学方式。在建筑设计中考虑自然的 因素,“我经常拿一张国画给学生 看,在山水自然中,房子占不大的 位置,人在自然世界中是很微小
王澍作品解析

说王澍
建筑师,首先得是个文人。
不谈建筑,只谈房子,所以就是业余的,业余建筑。
这是王澍喜欢说起的两句话,在我看来这基本上是王澍的建筑观。前 一句,表现出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与认同。“寻根”在他们那代知识 分子心里是难以割舍的。而无论是苏州的园子还是从白居易到李渔等文人 的文章,都在感染着他、召唤着他。王澍,学贯东西方,所以他更能从比 较中去感知那以远去中国的美。古人造园的足迹也影响着他的建筑,去鼓 励他去承袭与发展我们的华夏建筑。后一句,则道出他对当下的批判。把 建筑看的太神圣是会曲解建筑、扭曲建筑的。抱着平常心,真心诚恳的对 待建筑。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问题。把乐趣带进建筑里,开开心心的 设计。对于文化,建筑其实不大,尤其在文学已经杀死建筑的今天。是先 文化,再建筑;而不是为了建筑,去套文化,谓之概念。
如果说现代建筑主要还是一种“雕塑”的思维方 式,那宁波美术馆偏重“空间”和“场所”的思考则 明显地具有了“后现代”的意味。
不要以为这仅是在尺度上取胜。 如果亲临这木墙和钢柱间长长的 廊道,你会发现“木墙”原是一 扇扇通高的“巨门”。在许多扇 门板的脚下,细心的你还会发现 长长的插销,当你得知这些“巨 门”竟然可以一扇扇打开,定会 另有一番惊喜。二维的平面转而 成了通向另一个未知空间的通道。 显然,设计师对艺术空间的创造 往往需要观赏者的体验和阅读来 完成。所谓移步换景,空间的知 觉,是在时间的向度上完成的。 有人说这些巨幅的门象征着古老 店铺的“门板”,此意象不妨看 作是对宁波历史悠久的商业文化 的一种暧昧的隐喻。这种“文脉 主义”式的解读,使这个实体空 间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
王澍重建当代中国本土建筑学_陈敏

反其道而行之,他常常从中国农村学习建筑方式,热
爱那一派清俊自然。
曾经的二十几万个村落,在整个中国形成一幅绚丽多
姿的画面,而如今只剩下八千多个这样的村子。他在巴黎
卢浮宫演讲道:“‘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的乡村,已
渐渐从人们记忆中抽离。”
王澍为此感到忧虑,并且致力引起人们对“消逝乡
不够现代,但王澍坚持己见,“现代文明很干净,是工业
化、装配式的干性施工,而我的建筑就是湿的、脏的,这
在现代就是新东西。”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是他的另一个作品,他希望
体现“自由的学术精神”。漫长的七八年里,许江院长只
是给他写了三首诗,不做要求。这个校区,所有建筑都靠
着围墙而建,不违拗水势山形,似流动水墨融入自然。中
村”的关注和思考。
王澍的代表作宁波博物馆建立前,周边30个村子,被
拆到只剩一个,取而代之的是西方化的“小曼哈顿”商业
区。“剩下的那个村有座非常美的小桥,我觉得一定要保
护”,结果当地提出“异地保护”——把桥移到外村去。
他无法理解,“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从被拆掉的村落里,王澍找回600多万块不同尺寸,
间则是空的,占据50%的校园空间,甚至包含可耕种的农
田,要“把建筑还给自然”。许江在一次游览中,惊觉眼
前就是范宽的一幅《溪山行旅图》,王澍笑着回应,“你
发现了?”
作为建筑师的王澍多次强调,“我首先是个文人。”
他喜欢泡图书馆,曾经循着沈从文的游记散文,找遍
书中每个地方。湘西的洞庭溪绿水青山,几个农民造一座
张的建筑垃圾。他赞扬一批青年建筑师有立场,有思想,
王澍-普利策评价

王澍-普利策评价(引自网络)2012-11-28 16:51:23| 分类:建筑理论| 标签:建筑理论|举报|字号订阅恭喜王澍!当问及获奖感受时,王澍电话表示:“这真是个巨大的惊喜。
获得这个奖对我来说实在是太荣幸了,本来想六十岁可以获奖,没想到四十八岁就获得这个奖项。
这么多年做下来,蛮孤独的。
这次获奖,我突然意识到在过去的十多年间做了如此多的事情,看来真诚的工作和足够久的坚持一定会有某种结果”。
当问及自己的建筑理念是怎样产生的,王澍说:中国的城市在过去20多年的发展里面,传统的这部分被破坏得很厉害,有非常多的高层建筑出现,可能是发展太快,思考太少,就认为这里面有太多的文化的问题。
实际上它直接冲击到中国的传统文化。
但是反过来,我们这么大的人口,高层建筑是不可避免的。
我觉得还是比较缺乏这种原创型的带有思考的探讨。
作为一个当代的建筑师,或者一个当代的艺术家,一定要对当代发生的问题有反应,有回答。
自己的很多灵感来自于中国传统的绘画,和自然对话的观念,当然还包括其他的线索。
“自己的很多灵感来自于中国传统的绘画,和自然对话的观念,当然还包括其他的线索。
”——以上2点在本帖中都曾经深入探讨,此处引用作为另一例证!链接:普利策奖2012年评委对于王澍的评价:注意,评委里的张永和是东大81届校友帕伦博勋爵当我们来中国深入考察王澍的整体作品时,我们所见证的是一个建筑大师的作品,这一点毋庸置疑。
我们一致决定将2012年的奖项颁发给王澍,就如我们曾经将此殊荣颁发给华人建筑师贝聿铭。
亚历山大·阿拉维那目前在中国关于城市化的发展进程有很多显著的问题,是应该保持传统建筑还是应该仅着眼于未来?如同其它的伟大建筑作品一样,王澍的作品是恒久的,超越了目前城市化的难题,他的作品保留了当地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展现了国际化设计。
斯蒂芬·布雷耶当评委会将普利兹克建筑奖颁发给年轻的中国建筑师王澍,我们不仅要称赞他的设计达到了奖项所要求的高水准,同时也想传递一种乐观的认可与鼓励,我们期待今后能够看到他更多如此卓越的作品。
《Domus国际中文版》在京举办第12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呼应展

题为 “ 东西 文化在建 筑 中相遇 ”的开幕
主 题 论 坛 。论 坛 上 ,D mu 意 大 利 版 的 o s 下 任 主 编 J s p i 先 生谈 到 在 世 o e hGr ma 界 出 现 了 明 显 的 同质 化 倾 向 时 ,是 什 么
本 活动 旨 在 对 进 入2 世 纪 第 一 个 十 1 年 间 中 国境 内 的 建 成 项 目进 行 梳 理 和 点
节 层 面 的 项 目 ,才 是 真 正 的好 项 目。 论 坛 吸 引 了 来 自 世 界 各 地 听 众/ 参 观 者 的 关 注 和 参 与 .成 为本 届 威 尼 斯 双 年 展 开 幕 当 天 的 众 多 亮 点 之 一
和颁奖 晚会。届时将邀 请获奖建筑 创作
者 、专 家评 议 团成 员 和 建 筑 师 网 友 代 表 到 场 .共 同 参 加 这 一 建 筑 界 的 盛 会 。 评
D SGNN WS设计新 闻 I E I E 行业要闻
流与合作 .是 集展 示 、交 流 、合作 于一
体 的大 型 综 合 性 行 业 盛 会 。 天 津 大 学 出版 社 与 BA 传 媒 《 筑 ID 建 创 作 》 杂 志 社 特 意 为 此 次 博 协 大 会 联 合 出版 了 中国 博 物 馆 建 筑 》 一 书 。 它 从
样 的本地 力量还在推动 着当下 的建筑创 新 7中国山水画家 、景观设计 师曹刚先
生 以 ” 由 人 作 宛 自 天 开 ” 的 中 国 传 虽 统 园林 的 现 代 诠 释 来 回应 J s p i o e hGr ma 的 这一 问题 。
DO U m S国 际 中 文 版 》 主 编 于
2 1 年3 1 0 1 月2 日~2 日 .投 票、评 8
业余建筑工作室创始人王澍

业余建筑工作室创始人王澍:更独立元特约记者正道北京报道2年前,获得被称为国际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的王澍,尽管始终希望保持着内心的平静,但是他的生活却再也回不到平静了。
2年后,王澍声名日盛,自愿或无可奈何地成为各地政府、活动的座上宾,但是他始终主动保持着与“商业”的距离,他的内心坚持着中国文人的“情怀”与立场。
“很多问题是体制解决不了的,要求的是思想上的变革。
未来建筑师的生存方式会不会更好,我不敢说,但是会更多元。
当年我开始做我的业余建筑工作室时,几乎没有同类,但现在渐渐就多起来了,将来会有更多的独立工作室,有更多的独立性、业余性。
”他告诉我们。
“我们这批从上世纪80年代走来的人有很强烈的探索心态,也就是所谓的前卫、先锋。
我们的矛头指向传统,这种传统并不是真正活着的中国传统,而是陈腐的、封闭的、将死的传统。
我们以为我们所追求的那种现代化、先锋性的东西,极为重要;但这时候中国传统的东西在哪里?我们毕竟是中国人,我们的目的并不是要把中国建成另一个美国。
”王澍在最近的一次演讲中自陈,“我想走一条更接近于自然的道路。
可这条道路,并不是你想走就能走的。
”因为这种梦想,他一直在路上。
王澍与同为建筑师的妻子陆文宇,自1997年在杭州创立“业余建筑工作室”,这家公司仅仅修建过50座建筑,更多关注的是“一种在中国被贬抑了一个世纪之久的哲学”,似乎不可能完成改变中国盲目的发展进程的任务。
然而,他试图通过他的建筑设计来说服人们。
这些设计风格独特、充满现代气息的建筑,却默然会让人联想起中国熙熙攘攘的旧城气质。
艺术家欧宁对他的评价是:“他前卫的设计风格来自中国的传统。
”“其实中国文化最了不得的,就在于我们保留了自然足够的多样性,而西方人的"数学脑袋"和"几何脑袋"认为人是不可能把这样的多样性组织在一起的。
这个结构是我反复试验,十年之后终成正果,这个风景我称之为"形而上"。
素材积累——王澍

素材积累——王澍一.人物简介执着践行中国本土建筑学理念,享有“中国最具人文气质的建筑家”美誉。
代表作品:世博会宁波滕头案例馆、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园。
二.人物语言1.“我们几乎所有的大城市都崩盘了,传统的东西几乎没有了,完全西化了”2. “我努力在走另一条路,和现在流行的不同、和西方现代建筑不同,我称之为另一种不同的建筑--…重返自然之道‟,这就是我要走的方向。
”3.我们的山水画,有人怡然居住在深山中,是一个和自然完全融合的文化,包括诗歌、书法、园林、绘画等等,有一套非常精致而复杂的哲学,这个东西可以说现在几乎没有人了解,我们谈中国、谈自己的传统时其实和外国人差不多,非常可怕,实际上我们已经是另外一个国家了。
三.写作角度1.不急功近利当年学业有成的他并未急于出来工作获取利益,而是在杭州以一种“隐居”的方式生活着。
在此期间,他与工匠一同干活上工,不断反思,以一种最原始也是最朴实的途径,来一步一步走近他理想中的中国建筑艺术。
也许正是这六七年时间的反省,使得王澍能够在浮躁的社会和喧嚣的环境中静下心来,细细体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并发掘其与建筑内在的微妙关系。
这使得王澍的一些作品中具有和国画中相同的一些性质。
普利兹克奖评委会主席评价王澍时说道:“他的作品能够超越争论,并演化成扎根于其历史背景永不过时甚至具世界性的建筑王澍是睿智的,因为他在浮华的世风下能保持平和的心态去发现建筑的本质2. 扎根于中国文化王澍是睿智的,因为他在自己的作品设计是能够体现出自己独到的视角和对中国文化的高深见解,他将中国传统文化“植”入当代建筑中,并将这种精神贯穿始终。
普利兹克奖评委会主席评价王澍时说道:“他的作品能够超越争论,并演化成扎根于其历史背景永不过时甚至具世界性的建筑王澍认为西方现在可持续发展、生态建筑这些概念,实际上已经处于被发达的科技绑架的状态,用了很多高科技,做出这类造价非常高的“生态建筑”,根本无法普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12/28
王澍解释道:“作品最重要的是思考的质量。 这种实验性的做法,表面看有很理性的结构, 实际上在寻求一种突破,因为建筑的底部不 足以支撑上面的力量,所以框架采用变形处 理。没有垮,却似乎寓意着传统文化的崩溃。 这既是对失去秩序的探讨,也是对作品英文 名中Decay(衰变)蕴含的历史意义的思 索。”
2015/12/28
利用江南水乡的细部元素及色彩,高墙、深院、 坡顶、小窗等营造出一种历史感和沉淀感相当融 洽。
立面材质的配合使墙面从不同距离观看都能有明朗 的形象和丰富的表情
2015/12/28
宁波历史博物馆
建筑的内外由竹条模板混凝土和用20 种以上回收旧砖瓦混合砌筑的墙体包裹, 如一种在人工和天然之间的有生命的宏大 俭淡的物体。这与博物馆本身“收集历史 ”这一理念是吻合的。
的“诗歌与哲学”阅览室,便是中国文人看待所处世界的“观点”, 一个人与自然生态相互平衡的位置。
2015/12/28
主入口的雕塑,亭子等小品使室内外环境起伏有序,节奏分明,利
用园林手法陪衬建筑物主体,丰富空间的艺术效果。
2015/12/28
象山校园
他把中国古代“造园”的手法和方式融入现代建筑。很多人把他的作品当作 某种形态的哲学表现去关注,而他自己却只是用古代工匠的手法去诠释着自 己心中的当代建筑。
2015/12/28
2015/12/28
“衰变的穹顶”——王澍威尼斯双年展特别奖
简洁的木料构 筑成一个大的 穹顶,亦中亦 西。
“衰变的穹顶”
2015/12/28
王澍的作品“衰变的穹顶”,评审团给予 的评语是:作品轻盈、简洁,且具备移动性, 可以快速搭建与拆卸,对环境不会造成负担。
2015/12/28
影响力的盛事。
开端与成型 1980-1991 成熟 1991-2000 进入新千年2000-2010
2015/12/28
1980年第一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 汉 斯· 霍莱因所做的立面
2015/12/28
1991年第五届由英国人詹姆斯·斯特林设计。这座精致的小亭子在当时获得 了很大的成功,并被认为是这届双年展最为深入人心的记忆之一。如今,这 座建筑以图书馆的身份重新被使用。
威尼斯双年展
La Biennale di Venezia
2015/12/28
制作:倪康明
威尼斯双年展(La Biennale di Venezia)
威尼斯双年展是一个拥有上百年历史的艺
术节,是欧洲最重要的艺术活动之一。并 与德国卡塞尔文献展、巴西圣保罗双年展
并称为世界三大艺术展,并且其资历在三
大展览中排行第一。被人喻为艺术界的嘉 年华盛会。
2015/12/28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三十年的历史并不长,但足以看出一种变化的痕迹。 如AA学院院长Brett Stelle所言,“双年展的重要性在于她作为基础设
施与注册薄,充满活力的记录了引导建筑与建筑展览前进的推动力;对
后者国际范围内与日增长的的关注几乎使得建筑本身在今天变为了从属 地位”。检视双年展成长的历史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她如何拥有今天的规
2015/12/28
2015/12/28
2015/12/28
2015/12/28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这座带着时间的象山校园,建筑占一半,自然景观占一半。校园中心是葱郁温婉 的象山,山脚下一弯流水,10座已完工的建筑像书法笔触一般顺着水势面山而建, 建筑群随山体扭转、断裂。王澍说,“这首先在于一座规模庞大的校园与一座不大 的山的共存,因为那山是先在的”。 象山脚下的这片空地,开工之前,原本是一片平坦的水稻田。但王澍运用了传统 园林建筑中“平地起坡”技法,顺着山势和水势做出坡度。王澍说,中国人盖任何 房子都会讲究一个势。第一期完工的建筑是教学楼等公共建筑,在山的北面,地势 是北高南低,北边的房子要高,这是一个合院的基本语言。
的建筑只有二层。
2015/12/28
矩形主体建筑既是 飘在水上的,也是 沿南北方向穿越的,
这个方向是炎热夏
季的主导风向。
2015/12/28
由山走到水,四个散落的小房子和主体建筑相比,尺度悬殊,但在这里,可
以相互转化的尺度是中国传统造园术的精髓。
20中那座亭子般的房子,图书馆
2015/12/28
2006年第十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主题为“城市:建筑与社会”,不同的是,本次展览 没有邀请任何建筑师或艺术家参展,它所呈现的是对当代城市系统的研究与分析。在军 火库展区,巨型投影下的影像将全球范围内的16座超级城市变为了展览的对象。针对人 口密度、城市扩张的速度、城市中的暴力以及衰落和城市交通与流动性的问题,展览通 过事无巨细的数据分析及其图像化表达将当下城市的真实状况呈现在参观者面前。
例,灵感来源于明代画家陈洪绶的《五
泄山居图》,材料采用浙东特色的瓦片 。
滕头馆的民居风格 的外墙是用50多万废瓦 残片堆砌的。它们是建 筑单位的员工奔走于象 山、鄞yí n州、奉化等地 的大小村落,从废弃的 工地里收集来的,其中 包括元宝砖、龙骨砖、 屋脊砖等,年龄全部超 过百年。
在这个1000平方米的空间里 还原出三维的效果。“滕头馆”里
宁波历史博物馆
金华瓷屋
“要把这个100平方米的咖啡屋做成一个可以盛装风 和水的器物”
2015/12/28
其形状如同宋代手砚器,单层,砚首在南,砚尾在北,坐落在水池边。在室 内喝咖啡,就坐在砚池底,东南风吹过,风沿砚坡爬向西北。春季多雨,雨 水沿着砚坡自西北下泻东南,形成水榭。西北边有楼梯可上屋顶,坐在屋顶 可观江上景色。东西墙遍开小孔,房子开户以为器,孔小称窍,是为风与光 线而开。屋子内外都贴着瓷片,色彩本无规律,却呈现出中国陶瓷全谱系的 色彩。
2015/12/28
王澍的重要作品全部是在中国完成的。主要作品包 括世博会宁波滕头案例馆、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宁波
历史博物馆、宁波美术馆、宁波五散房项目、中国美术学院
象山新校区、钱江时代高层项目等。
2015/12/28
世博会 宁波滕头馆
王澍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设计的宁 波馆,是城市最佳实践区唯一的乡村案
宁波美术馆
作为三江文化长廊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宁波美术馆也是国内乃至国际上为数不多的拥有码头的 江边美术馆。该馆总投资1.2亿元,分大小展厅9个,占地面积1.5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31万平 方米,集收藏保护、陈列展览、学术研究、 艺术交流、艺术教育、文化休闲等功能于一体,是现代化、高品位的造型艺术博物馆,同时也是 一座既有港口特色、富有现代气息,又具备中国气派的公共建筑。
种植有水稻、草莓等植物,生态屋
顶有一米五厚的覆土,种上六七米 高的乔木。
竹子做的墙
王澍: “建筑是有生命的,刚建 好的时候肯定不是这个建筑最好的状态 ,但它一定有可持续发展的最佳状态。 你可以想象一下,10年以后,瓦爿墙上 青苔满布,屋顶的植物郁郁葱葱,那时 的建筑才真正融入了自然,美轮美奂。 ”
咖啡厅屋面地面均为曲面,柱子微微倾斜,桌椅均根据地面的变 化特殊设计 主入口坡道通向屋顶,廊道交接。
钢与土的结合
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
如何让人生活在处于“山”和“水”之间的 建筑中?
他选择以苏州园林的造园思想设计, 作为这座图书馆的背景。北面靠山, 南面临水。
按照造园传统,建筑在“山水”之间
最不应突出,这座图书馆将近一半的 体积处理成半地下,从北面看,三层
宁波五散房
据王澍本人称:设计'五散房'时,曾出于3种考虑。 一是如何做才能体现具有中国气质的现代建筑; 二是如何不局限于造房子本身,和场地、环境有特殊的配合; 另外,还尝试了各种不同的建造方法和建筑类型,譬如用夯土技术、钢 构玻璃、预制混凝土等一些中国传统的建造方法,就像是做科学实验。
宁波五散房 画廊
画廊屋顶一波三折,檐下空间具有典型 江南建筑的气候特征,建筑前后各设两 条砾石干铺带,可以作、为户外盆景的 展示场地 ,
五散房之 茶室
茶室采用合院形态 6米高的院子围着一 个3米高的青砖台,种着两颗大树 树影 随风移动 并且尝试了不同的建造方法和 建造类型 并采用了预制混凝土传统的建 造方法
五散房 咖啡房
模与影响力,并从一个侧面去检视当代建筑纷繁复杂,充满冲突矛盾的
轮廓。
2015/12/28
第十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
-----首届中国国家馆:瓦园
讨论过去与现在之间的适当关系是一个当今关键的问题,因 为中国当今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引发一场关于建筑应当基于传 统还是只应面向未来的讨论。正如所有伟大的建筑一样,王 澍的作品能够超越争论,并演化成扎根于其历史背景、永不 过时甚至具世界性的建筑。 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会主席帕伦博勋爵
威尼斯双年展一般分为国家馆与主题馆两部分。其中包括:威尼斯电影节 (Cinema)、艺术展(Arte)、建筑展(Architettura)、舞蹈展(Danza)、音乐 展(Musica)、戏剧(Teatro)等等。
2015/12/28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1980年开始,两年 一次,6-11月份。在30 多年的历程 中,成为世界建筑艺术和学术界最具
竹子的幕墙,就地取材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王澍对传统的运用并不拘泥,所有的合院都不 是闭合的;在有的院子里,王澍把面山的一面彻底 打开,而在图书馆这处院落里,围合处会有一个 缺口,种上一棵树。王澍说,等树长大,学生们 会在树荫下看书。而在建筑的内部,所有的内部 设计,都非常现代主义:线条感极强的灯、屋顶的 水泥质感、管道和线路的裸露。 在象山建筑中,王澍最大的突破,在于尺度。 中国传统合院尺度是很小的,但王澍的建筑尺度 观念即使在现代建筑里也是相当大胆的。
2015/12/28
外部
2015/12/28
内部
宁波历史博物馆
我想做一些有生命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