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古学研究的国际化趋势

合集下载

大学本科专业(历史学类-考古学)

大学本科专业(历史学类-考古学)

大学本科专业(历史学类-考古学),该专业所学具体内容、发展方向以及就业前景大纲:一、绪论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1.2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二、大学本科专业(历史学类-考古学)概述2.1 该专业的定义和历史2.2 该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三、大学本科专业(历史学类-考古学)的具体内容3.1 考古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3.2 考古学的实践技能和培养目标3.3 考古学相关学科的学习内容四、大学本科专业(历史学类-考古学)的发展方向4.1 国内外考古学的新发现和新趋势4.2 大学本科专业(历史学类-考古学)未来的发展方向五、大学本科专业(历史学类-考古学)的就业前景5.1 就业前景的现状和趋势5.2 包括国内外考古机构、文物管理机构、旅游业、教育机构等相关行业的就业前景分析六、大学本科专业(历史学类-考古学)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对策6.1 大学本科专业(历史学类-考古学)人才培养的现状6.2 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七、结论7.1 对本论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7.2 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内容摘要:考古学是指通过发掘、分析遗址、文物、建筑等物质遗存,研究人类社会历史、文化、文明等方面的学科。

大学本科专业(历史学类-考古学)是围绕这一学科的系统性知识、研究方法和实践技能进行的全面教育和培养,主要面向历史、文化和社会科学类专业应届高中毕业生。

该专业所学具体内容:1. 历史文化常识考古学是一门融合历史学、人类学、地理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学科,因此,本专业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历史文化常识,包括全球文化遗产、古生物学、人类演化、文化遗物分类和保护等内容。

2. 考古学研究方法本专业还为学生提供了系统的考古学研究方法,如调查和勘察、发掘、分析、重建、分类和保存等。

学生将学习通过这些方法,从不同的角度研究文物、遗存,还原人类社会的历史,揭示文化、政治、宗教等方面的演变和发展。

3. 科技手段应用伴随数字技术和科技手段的发展,考古学的研究方法逐渐向数字化、电子化的方向发展,因此,本专业也会针对学生,提供先进的科技手段应用,如三维扫描、卫星遥感、数字建模等新技术,培养孕育数字化时代考古学人才。

21世纪中国史学发展趋势及对策

21世纪中国史学发展趋势及对策

21世纪中国史学发展趋势及对策引言:中国历史悠久而庞大,对历史的研究一直是学者们的关注焦点。

21世纪是中国快速发展的时期,其历史也在不断演进。

本文将探讨21世纪中国史学的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推动中国历史研究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

一、多元化研究方法的应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历史研究手段也在不断更新。

传统的历史研究主要依赖于古籍文献的研读,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的信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

因此,为了更好地理解历史,中国史学需要广泛运用多元化的研究方法。

首先,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可以揭示历史事件背后的社会背景和动因。

通过分析社会群体、社会结构、社会阶层等,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历史现象的起因和发展。

其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可以解读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和行为。

了解历史人物内心的动态可以更好地解释他们的决策和行为。

再次,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可以通过挖掘遗址、文物等物质遗产,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

最后,民俗学、口述史等底层史料的研究方法可以呈现普通民众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这些多元化研究方法的应用,中国史学可以更加细致地还原历史,使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历史。

二、重视公众历史教育21世纪的中国是一个信息社会,公众对历史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然而,传统的历史教育往往存在知识点过于枯燥、追求和背诵历史数据的问题。

为了让公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关注历史,中国史学需要注重公众历史教育。

首先,历史教育需要贴近公众的生活。

让历史教育真正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和故事,激发公众对历史的兴趣。

其次,历史教育应该侧重于培养公众的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思维能力是指理解和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培养公众的历史思维能力可以使他们更加客观地看待历史问题。

最后,历史教育需要与传统和新媒体相结合。

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手段,将历史知识传播给更多的公众。

三、国际化交流与合作中国史学的发展已经呈现出国际化的趋势,因为历史研究不再仅仅局限于国内,也需要与世界各地的学者进行交流和合作。

中 国古典学研究的前沿趋势有哪些

中 国古典学研究的前沿趋势有哪些

中国古典学研究的前沿趋势有哪些中国古典学,作为一门源远流长且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学科,一直以来都吸引着众多学者的关注与探索。

在当今时代,其研究呈现出诸多前沿趋势,为我们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多学科交叉融合成为中国古典学研究的显著趋势之一。

以往,古典学的研究往往局限于文献学、历史学等单一学科领域。

然而,如今的研究越来越注重跨学科的方法,将文学、哲学、考古学、语言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相互结合。

例如,通过考古发现的实物与文献记载相互印证,为研究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提供更加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再如,运用语言学的知识对古代文献中的字词、语法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更精准地理解古人的思想和表达。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中国古典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量的古典文献被数字化,建立了丰富的数据库。

这使得学者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取和整理资料,大大提高了研究效率。

同时,通过数据挖掘和文本分析等技术手段,可以对海量的文献进行快速筛选和分析,发现以往难以察觉的规律和联系。

例如,利用词频统计和语义分析,探究某一时期文学作品的主题和风格特点。

对冷门文献和边缘领域的关注也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趋势。

以往,一些常见的经典文献受到较多关注,而一些相对冷门的文献如方志、谱牒、笔记小说等则研究不足。

如今,学者们逐渐意识到这些冷门文献的价值,它们能够补充和丰富我们对历史和文化的认识。

比如,通过研究地方方志,可以了解到特定地区的风土人情、社会变迁等细节。

在研究方法上,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研究方式日益受到重视。

一方面,对具体作品、人物、事件的微观研究更加深入细致,注重挖掘细节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另一方面,从宏观的角度审视整个时代的文化特征、思想潮流,将微观研究置于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中进行考量。

这种结合有助于更全面、更立体地把握中国古典文化的全貌。

比较研究的视角在中国古典学研究中逐渐拓展。

不仅在国内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文化之间进行比较,还将中国古典文化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古代文化进行对比。

我国史学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我国史学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我国史学研究的现状与趋势中国历史悠久,历史研究也是我国学术界的重要领域之一。

在当代,中国史学研究也逐渐走向多元、学科交叉、开放的格局。

本文将从史学研究的现状和趋势两个方面,探讨我国史学研究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一、史学研究的现状1. 传统史学的发展中国的传统史学主要以编纂正史为主要特征,从《史记》到《资治通鉴》,这些正史对我国历史的整理和编纂做出了深远的影响。

在清代,清史学的兴起也推动了中国史学研究的发展。

传统史学可以说是中国史学研究的重要基石。

2. 新东方史学的兴起在科举制度废除后,一批年轻的历史学家在新的学术环境中探索中国历史。

1920年代至1930年代间,新型号召史学家们开始关注“史事”的真相,他们主张历史研究应当是科学研究,而不是传统的道德评价。

新东方史学的兴起,对中国史学研究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一发展趋势在解放后得到又一次扩张。

3. 全球化的历史研究如今,在全球化背景下,各个国家历史研究的联系日益紧密,历史研究也更加跨学科、跨领域的。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越国界进行思维交流的历史研究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开放性。

4.原始社会研究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原始社会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石器时代后的贺州文化、丹江口文化、仙人洞文化和河姆渡文化等文化代表,都成为原始社会研究的重要资料。

此外,考古学发掘和考古文化遗产保护都进一步丰富了原始社会研究课题。

二、史学研究的趋势1. 历史研究的多元化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多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历史研究的多元化趋势也非常明显,历史研究也将越来越关注多元文化的研究和基于跨学科的学术交流。

2. 史学研究将与社会实践更加紧密不同于过去的纯学术研究,《史记》中代表着“言志”的一面,历史研究如今也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责任。

历史研究将与社会实践相联系,探讨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和社会问题。

历史研究的目的是为要告诉我们哪条路是更好的。

3. 新技术在史学研究中的应用历史研究愈发普及和竞争的趋势也促进了技术的应用,新技术的应用拓展了历史研究的表现形式,使其前所未有的丰富。

中国考古学例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国考古学例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国考古学例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1. 考古学的定义和作用:考古学是一门通过考古发掘、材料分析和文献研究等方法,来研究人类过去文明与文化的学科。

它不仅可以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还可以为历史研究提供重要证据和实物,对于了解历史、文化和人类起源具有重要意义。

2. 中国考古学的历史:中国考古学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2世纪,中国就开始有文献记载和实物发掘,例如著名的《史记》中记载的发掘工作,标志着中国考古学的起步。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考古学逐渐发展壮大,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学派的影响。

3. 中国考古学的特点:中国考古学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首先,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拥有丰富的考古资源和遗址,这为考古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其次,中国考古学在考古技术和方法上取得了重要进展,例如地层挖掘、炭化分析、碳14测年等技术的应用,使得考古学的研究更加准确和系统化。

此外,中国考古学还注重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和融合,例如历史学、文化学、人类学等,在跨学科合作中取得研究成果。

4. 中国考古学的重要意义:中国考古学对于认识中国历史文化、探索人类本源和推动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考古学的研究,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状况,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发展和变迁。

同时,考古学还可以提供实物文物和资料,诠释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综上所述,中国考古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研究学科,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它不仅为我们揭示了中国古代历史的面纱,还为我们认识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随着科技和研究方法的不断进步,相信中国考古学在未来会有更大的发展和突破,为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文明做出更多贡献。

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整体框架和组织方式,它决定了文章各部分的先后顺序和内容安排。

在本文中,文章结构旨在清晰地呈现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例子,以及总结其意义并展望未来。

中国古代史研究的问题与前沿方向

中国古代史研究的问题与前沿方向

中国古代史研究的问题与前沿方向中国古代史研究一直是历史学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领域。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丰富历史文化遗产的国家,其古代史不仅是我们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的源泉,也是我们去了解中国人民追求和维护自由、平等、和谐生活的历史过程的重要途径。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中国古代史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向等问题也逐渐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给我们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

一,研究方法问题研究方法不仅是研究问题时所需要的步骤和工具,也是研究的个体对待问题、容忍多样性、解决问题的技术和态度。

对于中国古代史的研究,研究方法问题尤为突出。

首先,古代文献的复杂性和不完整性限制了史学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全面分析。

因此,有必要借助其他领域的学科知识与研究方法,如考古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学科整合的方法,来更加全面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

其次,从方法的角度来看,史学家应该采用更加科学的研究方式。

在可行的情况下,应该尽可能地采用多元化的、多角度的、多样化的众多研究方法。

这将有助于提高研究的目标、深度和新颖性。

第三,我们还需要用现代化的方法来系统地进行文献评估和归档工作,确保文献更好的保存、回收和管理,从而使研究工作更加有序。

二,研究内容问题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对过去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中国古代史的研究内容方向也发生了许多变化。

过去,人们更多关注古代时期的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而现在的研究则包括了更广泛的领域,如技术、环境、社会、传媒等等。

此外,在研究中国古代史的时候,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历史事件和文化,消除单一的研究限制。

往中,我们日益需要用更加开放和宽广的视角来进行研究,使用定量和定性方法来重新审视实践和文化的影响,并探索新的研究领域。

三,研究前沿问题在当前中国古代史研究领域中,存在一些争议和热门问题。

比如,古代政治和政治文化问题,是研究中国古代史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另外,还需要探讨社会地位、性别、民族和移民模式等问题。

2024版考古PPT模板

2024版考古PPT模板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跨学科合作
未来考古学将更加注重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如历史学、 人类学、生物学等,共同揭示古代文明的全貌。
科技手段的运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更多的科技手段将被应用到考古研 究中,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考古研究提供更为便捷 和准确的方法。
国际合作与交流 未来考古学将更加注重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世界文 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目的
考古学的目的在于探索人类历史文化的 起源、发展和演变规律,阐明人类文明 的进程和特点,为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 承提供科学依据。
考古学科发展
学科起源
考古学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古物收 藏和研究,随着历史学、人类学等相 关学科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独立的学科 体系。
发展阶段
考古学经历了从古典考古学、历史考 古学到现代考古学的不同发展阶段, 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研究方法不断更 新。
利用地下不同介质的电性差异,探测遗址位置和 范围。
地震勘探
通过人工震源产生地震波,分析反射波以了解地 下结构。
碳-14测年技术应用
原理介绍
碳-14测年基于放射性衰变原理,通过测量样品中碳-14含量推断 年代。
样品采集
采集遗址中的有机物如木炭、骨骼等作为测年样品。
数据处理与年代计算
对样品进行化学处理、测量碳-14含量,并通过计算得出遗址年代。
考古PPT模板
CONTENTS
• 考古概述 • 考古类型与方法 • 考古发现与成果 • 考古技术与应用 • 考古挑战与前景 • 考古案例分享
01
考古概述
考古定义与目的
定义
考古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历史文化的学 科,通过对古代人类遗留下来的物质 文化遗存进行发掘、研究和分析,揭 示人类历史文化的发展演变过程。

考古学的新方法和技术发展趋势

考古学的新方法和技术发展趋势

考古学的新方法和技术发展趋势考古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历史文明的学科,通过对遗迹、文物和古代建筑等的发掘和研究,帮助我们了解人类社会的起源、演变和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考古学也在不断发展和革新。

本文将介绍考古学的新方法和技术发展趋势,包括无损探测技术、三维扫描技术、遥感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等。

无损探测技术是考古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传统考古工作需要进行地面开挖来获取遗迹和文物,这样的操作可能会造成潜在的损害。

而无损探测技术通过使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地貌学等研究方法,能够在不破坏现有结构的前提下发现和鉴定地下遗迹和文物。

比如地电阻率成像技术可以测量地下的电阻率变化,从而发现地下建筑和地貌特征;地波雷达技术则可以侦测地下的物体并生成图像。

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考古学家在不破坏现有遗址的情况下获得更准确的信息,这对于保存文化遗产和提高考古研究效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另一个新兴的技术是三维扫描技术。

传统的考古发掘方法往往需要将发现的文物或遗迹从原地转移到实验室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保存。

而三维扫描技术通过使用光学、激光和摄像等技术手段,可以在现场将文物和遗迹进行非接触式的高精度三维重建。

这样一来,考古学家可以在现场进行实时的数字化分析和模拟,而无需移动或干扰文物。

这样的技术对于保存珍贵文物和提高考古研究的精度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遥感技术也是考古学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

随着卫星和航空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考古学家可以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图像获取大面积的遗址和地貌信息。

遥感技术不仅能提供大范围的视角,还能通过多光谱和高光谱图像分析揭示地下的隐藏特征。

例如,红外遥感技术可以通过探测地下的热点来判断可能存在的建筑物或掩埋物。

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考古学研究更加广泛,也提高了遗址勘探的效率和准确性。

数字化技术也在推动考古学的发展。

随着计算机和虚拟现实技术的普及,考古学家可以将传统的考古发掘结果数字化并建立虚拟遗址。

这些虚拟遗址可以通过三维模型和互动界面展示给公众,使人们更直观地了解古代文明的面貌。

中国考古学中“古国方国王国”的理论与方法问题

中国考古学中“古国方国王国”的理论与方法问题

中国考古学中“古国方国王国”的理论与方法问题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中国考古学中“古国方国王国”的理论与方法问题。

我们将首先明确“古国方国王国”这一概念的定义和内涵,然后分析其在考古学中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深入探讨古国方国王国考古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包括遗址发掘、文物分析、历史文献的利用等方面的内容。

我们还将关注当前古国方国王国考古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本文旨在为中国考古学研究提供新的理论和方法支持,推动古国方国王国考古的深入发展。

我们将从古国方国王国的历史背景出发,梳理其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演变过程,分析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差异。

同时,我们还将探讨古国方国王国与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关系,揭示其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在研究方法上,我们将综合运用考古学、历史学、文献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实地考察、文献搜集和整理、数据分析等手段,全面而深入地研究古国方国王国考古的各个方面。

我们将注重实证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力求揭示古国方国王国考古的真实面貌和内在规律。

我们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中国考古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考,推动古国方国王国考古的深入发展,为认识和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提供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视角。

二、古国、方国、王国的概念界定在探讨中国考古学中“古国方国王国”的理论与方法问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古国”“方国”和“王国”这三个核心概念的定义与内涵。

“古国”一词,通常用来指代古代社会中的国家形态,这一形态存在于文字记载和考古资料相对匮乏的早期历史阶段。

古国往往具有较为原始的社会结构和政治制度,可能尚未形成完整的国家机器,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在考古学中,古国的认定通常依赖于对遗址规模、社会结构、文化特征等多方面的综合研究。

“方国”则是指古代社会中一种特定类型的政治实体,通常是指以某一地域为中心,拥有相对独立政治、经济和文化体系的国家或政权。

中国公共考古的新思路——罗泰先生专访

中国公共考古的新思路——罗泰先生专访

间只是研究材料的不同而已。所以说国际化是推 定会非常喜欢。
动中国考古发展非常重要的内容。
张勇安(以下简称张):现在爱好和喜欢考古
22
中国公共考古的新思路
的中小学生越来越多,家庭也有足够的经济力量 这个老师面对的却是一个班级甚至一所中学的
支撑他们的兴趣。我们在考虑举办一个小学生的 学生。这样的传递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都能取得
W 这个特点而把考古学研究封闭起来;相反,中国
考古会随着国际化的不断增强而使自己的特点 在全球范围内更加明显,所以中国考古学界不用 害怕国际化,可以大胆地包容它。我早已发现,相 当一部分反对国际化的学者是对自己的学问缺
N 乏自信。其实西方考古界也有类似的情况。 对考古学家的训练,在不同的地方积累经验 很重要。我们学校有专项经费用来鼓励研究生花
《东南文化》2016 年第 1 期总第 249 期
21
响到考古。与我自己关系最密切的当然还是中国
罗:是,因为如果不这样做的话,中国考古在
考古的国际化。我深深感觉到,中国考古学从 20 国外就不会得到应有的重视。其实我们现在还在
世纪 70 年代到现在,一方面越来越包容像我这样 面临这个问题。不管在北美还是欧洲,埃及、美索
国际考古夏令营。
很 好 的 效 果 ,我 相 信 这 是 可 以 做 到 的 ,尤 其 在 中
罗:这是很好的想法。苏联就有过这样的制 国的教育制度下,应该比美国更容易做到。
度 ,中 学 生 可 以 花 一 两 个 夏 天 参 加 考 古 发 掘 。他
魏 :说 到 美 国 ,有 很 多 人 认 为 所 谓 的 公 共 考
员会委员,兼任德国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陕西省 考古讲座。与专门研究文化遗产的专家相比,您

学术研究中的考古学研究进展

学术研究中的考古学研究进展

学术研究中的考古学研究进展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考古学研究在学术研究中的进展和影响。

通过对考古学研究方法的改进、新发现和理论的发展等方面的阐述,本文旨在展示考古学研究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和贡献。

一、引言考古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学科,通过发掘、分析和解释古代遗存,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和各种文化的演变。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考古学在学术研究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二、研究方法的发展1.发掘技术的改进:现代发掘技术,如遥感、GIS和激光扫描等,提供了更精确的遗址地图和数据。

这些技术提高了考古发掘的效率和精度,为深入研究提供了更多信息。

2.实验室技术的进步:随着分子生物学、同位素分析和古DNA技术的发展,考古学家能够更准确地分析古代遗存,揭示了更多有关人类遗传、饮食、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信息。

3.数据分析方法的改进: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考古学家能够更有效地处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为深入了解人类历史和文化提供了更全面的视角。

三、新发现和理论的发展1.新的考古遗址:近年来,发现了许多新的考古遗址,揭示了人类历史的新阶段和新的文化现象。

这些发现不仅扩大了我们对人类历史的认识,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

2.新的文化交流模式:通过考古学研究,揭示了古代文化交流的新模式,如贸易、战争、移民等,这些交流对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新的理论和方法:随着考古学研究的深入,出现了许多新的理论和方法,如生态考古学、人居环境考古学等,这些理论和方法为考古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四、考古学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考古学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涉及历史学、人类学、艺术史、社会学等多个领域。

通过考古学的研究,学者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人类历史和文化,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更多的视角和方法。

1.历史研究:考古学为历史研究提供了实物证据,弥补了文献记载的不足。

通过对古代遗存的发掘和分析,学者们能够更准确地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为历史研究提供了更丰富的素材。

我国考古事业发展的特点

我国考古事业发展的特点

我国考古事业发展的特点
我国考古事业发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学术引领作用更加凸显。

国家文物局策划、凝练了“夏文化研究”、“石窟寺研究”等18项“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聚焦国家考古事业发展和学科
建设中亟待解决的关键学术问题,取得诸多重要成果。

2. 科技考古领域更加广阔。

科技手段应用于考古学领域的深度与广度大大拓展,技术水平不断进步,更加全面地提取历史信息,不断丰富历史内涵。

3. 多机构、跨区域合作更加有力。

通过共建田野考古实习基地等方式,推动央地、校地形成合力,发挥不同学科、不同单位间多团队协作的作用,形成优势互补,展开联合攻关。

4. 国际交流力度更加深入。

国内外科研机构持续共同开展合作项目,中国考古学在世界考古的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5. 具有与时俱进的敏感性。

社会越进步其贡献越醒目,科学越发展其奥秘越诱人,国家越强盛其责任越重大。

6. 具有历史探索的深邃性。

考中国之古绝对绕不开文献典籍,超越古代文献的深度探索才是中国考古的崇高境界。

7. 具有信息资源的多样性。

中国考古揭示的历史信息覆盖古代社会各个方面,为多学科输送历史资源的任务相当艰巨,舒张功能全面、持久和强大。

总的来说,我国考古事业在多个方面都展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为推动学术研究和社会进步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中国考古大会知识点总结

中国考古大会知识点总结

中国考古大会知识点总结中国考古大会是中国考古学领域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每年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的考古学者和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参与。

在这个重要的会议上,参与者们通过学术报告、学术讨论和研究成果展示等形式,共同探讨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和演变,分享最新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

本文将对中国考古大会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以期为广大读者带来对中国古代文明和考古学研究的更深入了解。

一、中国古代文明及其考古发现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光辉文明的国家,其悠久的历史使得中国的考古学研究备受关注。

在中国古代文明及其考古发现方面,以下几个方面是我们应该关注的:1.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连续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国家之一,其文明的发展历程极为丰富多彩。

从新石器时代的龙山文化、仰韶文化到商周时期的青铜时代,再到秦汉时期的皇陵考古,每个历史时期都留下了丰富的考古遗存。

2. 中国古代城市遗址的考古发现中国古代城市是古代中国文明的代表,其考古发现对于我们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考古学家们通过对古代城市遗址的发掘,使我们能够深入了解古代城市的规划、建筑、生活习俗等方面的情况。

比如,在河南郑州的商代遗址、南京的秦淮河遗址、北京的大墓地遗址等都留下了丰富的考古遗存。

3. 中国古代陵墓的考古发现中国古代陵墓作为古代中国君王和贵族的安葬之地,其考古发现对于我们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古代陵墓的考古发现,我们可以了解古代中国君王和贵族的生活习俗、葬礼仪轨、墓葬构造等方面的情况。

比如秦始皇陵、汉初陵等都是极具研究价值的古代陵墓。

4. 中国古代文物的考古发现古代文物是我们了解古代文明的物质载体,其考古发现对于我们了解古代中国文化和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的古代文物包括青铜器、玉器、陶器、文献等,它们通过考古发现为我们还原了古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风貌。

二、中国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中国的考古学在研究方法和技术方面也有着自己的特点和成就,以下是中国考古学的一些研究方法和技术:1. 田野考古调查田野考古调查是考古学中最基本的工作之一,它包括地表考察、测量、骨骼挖掘等一系列工作。

实验室考古现状分析与思考

实验室考古现状分析与思考

实验室考古现状分析与思考1. 引言1.1 实验室考古现状分析与思考实验室考古是一项重要的文物保护和研究工作,通过科学的实验和技术手段,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保护古代遗迹和文物。

在现代社会,实验室考古已经成为考古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文物保护和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室考古通过化学分析、物理实验、图像处理等方法,可以深入研究文物的材质、工艺、年代等信息,为考古学家提供更准确的研究结果和保护建议。

实验室考古也可以帮助鉴定文物的真伪和价值,为文物市场提供重要参考。

实验室考古在实践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设备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实验室缺乏专业人才,影响了工作效率和结果的准确性。

一些实验室存在管理不规范、争议不断等现象,需要加强监管和规范管理。

提升实验室考古工作效率的方法,利用新技术手段开展实验室考古研究,以及明确实验室考古的未来发展方向,成为当前这一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实验室考古现状的改善对于文物保护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的也需要加强实验室考古人才队伍建设,科技与人文相结合是实验室考古发展的关键。

2. 正文2.1 现阶段实验室考古工作的主要内容现阶段实验室考古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1. 样品分析与鉴定,通过化学分析、物理性质测定等手段对考古样品进行研究,确定其年代、材质及制作工艺等信息;2. 藏品保护与修复,对考古文物进行清洁、修复、防腐等处理,保护文物的完整性和原始性;3. 遗址勘探与勘探,利用地球物理勘探、遥感技术等手段对考古遗址进行勘探、发掘,探寻考古遗迹;4. 数据整理与分析,将采集到的考古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分析,为后续的研究和展示提供支持;5. 学术研究与成果推广,开展学术研究,撰写论文、出版著作,将考古成果向社会传播与推广。

综合以上内容,现阶段实验室考古工作主要围绕着文物的保护、研究与传播展开,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方法深入挖掘文化遗产的价值,为我国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做出贡献。

2.2 实验室考古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实验室考古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

2024中国著名考古学家ppt课件

2024中国著名考古学家ppt课件

目录•中国考古学概述•中国著名考古学家介绍•考古学家研究方法与技术应用•考古学家主要贡献及影响•当代中国考古学发展现状与挑战•总结与展望:传承创新,续写辉煌中国考古学概述研究对象考古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人类古代遗留下来的各种遗迹、遗物和遗骸,如房屋、墓葬、工具、武器、生活用具、艺术品等,以及与之相关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

考古学定义考古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文化、生活等方面的科学,主要通过发掘、分析、研究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物质文化遗存来揭示人类历史的真相。

考古学定义与研究对象中国考古学发展历程萌芽阶段0120世纪初,中国考古学开始萌芽,一些外国学者和中国学者开始在中国进行考古调查和发掘。

发展阶段02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中国考古学逐渐发展成熟,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考古学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开展了大量的田野考古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繁荣阶段03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考古学进入繁荣时期,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水平不断提高,国际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中国考古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重要考古发现及其意义•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市西南房山区周口店镇龙骨山北部,是世界上材料最丰富、最系统、最有价值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遗址。

北京人遗址的发现为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殷墟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的洹河南北两岸,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遗址。

殷墟遗址的发掘揭示了商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面貌,是中国考古学史上的重大发现之一。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是中国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的陵墓及随葬的兵马俑坑。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的发现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帝王陵墓制度、秦代军事制度、雕塑艺术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汉唐长安城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是中国汉唐时期的首都长安城的遗址。

汉唐长安城遗址的发掘揭示了汉唐时期城市的布局、建筑风格、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信息,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

考古学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前景如何

考古学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前景如何

考古学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前景如何考古学,这一神秘而又充满魅力的学科,常常让人联想到古老的遗迹、珍贵的文物以及对过去历史的探寻。

然而,它的价值远不止于此。

在当今社会的发展进程中,考古学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考古学为我们提供了了解过去人类社会的窗口。

通过对遗址、文物的研究,我们能够还原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经济活动、社会结构以及文化传统。

这种对历史的深入理解,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宝库,还为解决当代社会问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在文化传承方面,考古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让那些被岁月掩埋的文化遗产重新焕发光芒,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许多古老的技艺、艺术形式和价值观,通过考古发现得以重现和传承。

例如,对古代陶瓷制作工艺的研究,有助于现代陶瓷业的创新与发展;对古代建筑结构的了解,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了灵感。

从教育角度来看,考古学能够激发人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学校可以将考古学纳入课程体系,让学生亲身参与考古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此外,博物馆中的考古文物展览也成为了重要的教育资源,吸引着广大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让他们在欣赏历史瑰宝的同时,受到文化的熏陶。

在旅游领域,考古遗址和相关景点成为了热门的旅游目的地。

游客们纷纷前往古老的城市遗址、古墓群等地,感受历史的厚重。

这不仅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增加了经济收入,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繁荣,如餐饮、住宿、交通等。

同时,合理的旅游开发也为考古遗址的保护提供了资金支持,形成了良性循环。

考古学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也能发挥积极作用。

在进行城市建设之前,通过考古调查可以了解地下是否存在重要的文化遗存,从而在规划中予以保护和合理利用。

这有助于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脉络,使现代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相融合,营造出独特的城市风貌。

在环境保护方面,考古学也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通过研究古代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我们可以了解过去的生态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从而为当今的环境保护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中国大地博大精深物理变化

中国大地博大精深物理变化

中国大地博大精深物理变化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纵观历史,中华文明具有独特文化基因和自身发展历程,植根于中华大地,同世界其他文明相互交流,与时代共进步,有着旺盛生命力。

要想探究板块运动的动力机制,必须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和物质组成。

这就需要首先了解地球的形成历史,然后将地球物理观测证据和地质推论相结合进行合理推断解译。

板块的概念在1910年泰勒已经使用过,当时的板块概念代表的是运动的地壳,而与后期板块构造中的板块概念截然不同。

现在普遍认为,46亿年前初生的地球表面是由岩浆组成的“海洋”。

地球形成时主要是各种石质物的混合物,初始地球的平均温度估计不超过1000℃。

形成后,由于长寿命放射性物质的衰变等化学能的释放,内部慢慢增温,以致原始地球所含的铁元素转化成液态,某些铁的氧化物也被还原。

液态铁由于密度大而流向地心,形成地核。

由于重的物质向地心集中,释放的位能可使地球的温度升高。

这就促进了化学分异过程,由地幔中分出地壳。

根据地震纵波和横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

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

地壳与地幔之间由莫霍面界开,地幔与地核之间由古登堡面界开。

可以说地震波照亮了地球内部的结构。

我国浩如烟海的文献典籍记录了中国3000多年的历史,同时在甲骨文发明以前在中华大地还有1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史、超过百万年的人类发展史并没有文字记载。

在中国考古学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是最为重要的研究内容,也是几代考古人孜孜以求、潜心研究的重大课题。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对参加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近20个大学科的近400位专家学者15年联合攻关、艰辛探索取得的成果的重视和认可,也是对我们继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不断取得新突破提出的新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考古学的国际化经历了从“请进来”为主,到“请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再到以“走出去”为主的变化。

走向21世纪的中国考古学

走向21世纪的中国考古学

走向21世纪的中国考古学走向21世纪的中国考古学严文明【作者简介】严文明北京大学教授中国考古学是世界考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她经历了同世界考古学大致相似的发展阶段,即从以研究古代遗物为主的古器物学发展为以田野考古为基础的近代考古学,再发展到以全面复原古代人类社会历史为目标的现代考古学。

每一个阶段的理论、方法在许多方面是相似或相通的,但中国考古学毕竟还有自己的特点。

中国的古器物学出现得很早,大约在一千年以前的北宋便已初具规模了,这便是后人所称的金石学。

金石学研究的古物虽然种类繁多,但以有铭文的商周青铜器和秦汉以来的石刻为主,藉以考订史实或补充历史记载之不足,跟历史学的关系似乎比欧洲16世纪兴起的古器物学还要密切一些。

一般认为,中国的近代考古学是从1921年河南渑池县仰韶村遗址等处的发掘才开始的,比欧洲整整晚了半个世纪以上。

正如欧洲的史前考古学起初是由地质学家开展的一样,中国的史前考古学首先也是由地质学家开展起来的。

当初的地质调查所不仅负责调查和发掘了仰韶村等一大批新石器时代遗址,并且从1927年起组织了对北京周口店洞穴等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发现了十分丰富的北京猿人化石、一大批石器和动物化石,还有长期用火的痕迹等,成为当时世界旧石器时代考古的一件大事。

由于一开始就有不少知名的外国学者与中国同行共同工作,其中涉及到地质学、古生物学、古人类学和考古学等许多学科,可以说在中外合作和多学科合作方面都获得了成功,从而初步奠定了中国史前考古学的基础,并且很快就能够同世界范围的史前考古研究接轨。

1928年,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成立了以李济为首的考古组,随即组织了对河南省安阳市北部殷墟的发掘,前后持续10年之久。

其规模之大和收获之丰富,在世界考古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这次发掘发现了一座商代晚期的都城和一个完整的王陵区,获得了大量的实物资料和甲骨刻辞等文字资料,把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与此同时还调查和发掘了许多新石器时代遗址,确立了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殷文化的相对年代关系。

考古专业分流方案

考古专业分流方案

考古专业分流方案考古专业是中国传统国学范畴内的一门文史类学科,也是世界知名的人文学科之一。

考古专业涉及到人类早期社会的历史、文化、经济、政治、宗教、法律、美学等多个方面,是了解古代社会、推动文明进步的重要途径。

但是,考古专业目前存在着分流不足的问题,导致很多考生不知如何选择专业方向。

因此,制定一套合理的考古专业分流方案,对于引导学生分流专业、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人才都有着重要意义。

考古专业概述考古学是通过野外勘探、发掘和研究古代人类的物质文化、社会文化等遗存,来了解和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变迁及其背后的文化、思维等内容的学科。

考古学是一门历史学科,也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综合性极强的学科。

考古学涉及古人类学、史前考古学、古代历史考古学、历史文化考古学、玉器考古学、国际考古学等多个分支学科。

考古专业发展现状中国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古代文明古国之一,具有丰富的考古资源。

目前,中国考古学朝着国际化和学科交叉发展的方向发展,涌现出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成果。

然而,尽管考古专业备受青睐,但是目前在考古专业学习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专业分流不足的问题。

也就是说,当前的考古专业学院,在学生们分流分支时,分流的方向单一、过于简单粗暴,无法满足个性化需求,无法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就业基础。

考古专业分流方案为了解决目前考古专业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本着“因材施教、因人施策”的原则,制定了一套合理的考古专业分流方案,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为未来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考古技术学分流考生在考古技术学分流下,将分为文物保护与修复、数字化勘探与建模、考古学演化与研究三个分支。

1.文物保护与修复:主要围绕实践操作为主,通过文物保护的历史与现实、国内外文物保护原则、文物鉴定以及文物修复等内容为主。

网络文物鉴定、数字化文物保护等新内容的学习和实践,也将是该分支方向更具价值的内容。

2.数字化勘探与建模:数字化勘探与建模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引入数字化考古学的前沿新理念新技术,为考古学的研究、阐释和传播提供更为科学化和高效的解决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考古学研究的国际化趋势
唐际根
现代意义的中国考古学是从西方传入的。

早期的考古工作,包括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的发掘和殷墟发掘在内,与国际学术界尤其是英美学术界保持着密切联系。

1950年以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与西方考古学界的联系被隔断。

与其它诸多学科一样,前苏联成为学科建设的样板。

中国学者对西方考古学越来越陌生。

西方发生的考古学理论与方法的变化很少为中国学者所知。

如60年代美国兴起的新考古学,70年代以后新考古学所发生的种种变化,中国学术界了解很少。

但中国考古学在自行的道路上,逐渐表现出下述特色:
考古研究的史学取向〔1〕——强调考古学是历史学科的一部分。

复原历史被视为考古研究的最终目的。

研究中考虑最多的,是建立考古学文化的时空框架。

因而特别强调遗迹遗物的分期研究,并将类型学研究由单纯的器物分析推广至考古学文化谱系的探讨。

进而发展出区系类型理论〔2〕。

由于狭义史学观的影响,考古发掘热衷于寻找与王统有关的遗迹和遗物。

都城遗址、贵族墓葬往往成为首选发掘项目。

普通聚落的考古工作常常被置于从属地位。

这与美国“作为人类学的考古学”有着重大区别。

金石学传统——殷墟的考订最初就是金石学的成果。

1928年董作宾殷墟调查之前,罗振玉、王国维等已经从古文字学角度对殷墟的性质作了正确的结论。

在以后的数十年中,金石学传统仍然不时左右着中国考古学家的研究。

例如中国学者在对青铜器作考古类型学研究时,自动承袭金石学中的鼎、簋、爵、觚等命名原则。

长期的隔绝(当然并非绝对意义的),使得中西方学者都有强烈的相互交往
的意愿。

1975年,美国人类学代表团访问北京,开始了中西方考古学重新交往。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西方考古学界的交流日益频繁。

充满自信的西方学者渴望用最新的资料亲手勾划中国历史上的聚落、部族和国家画卷。

中国学者最希望的,则是了解科学技术发达的西方国家如何进行考古学研究。

抱着对西方科学技术的景仰,不少中国学者,尤其是年青学者对美英考古学理论的学习如饥似渴。

许多学者开始着手翻译西方考古学理论著作或者研究实例。

一些大学也邀请国外学者来华讲学。

指定题目也大都是考古学理论、方法方面的。

1991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从实质上改变了中国与国外交流的现状。

按新的文物法规,国外机构已经可以与中国有关文物考古机构进行学术研究合作,包括从事野外考古调查和发掘。

尽管条件很严格,但中外考古学家都受到鼓舞。

纷纷申请合作研究。

近年中国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开展的考古合作研究已达20余项〔3〕。

重要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美国哈佛大学合作豫东地区先商文化探寻。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主持的周口店国际古人类研究中心与美国、以色列等国专家开始的关于周口店遗址形成过程的研究。

中国历史博物馆与美国华盛顿大学合作发掘河南班村遗址,北京大学、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美国安多夫考古基金会合作进行农业起源研究。

日本京都大学与四川联合大学以及成都市文物队合作开展成都平原古代聚落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合作进行以安阳殷墟为核心的洹河流域区域考古研究等等。

国际合作,不仅使资金限的中国考古学界缓解了科研经费的困难,更重要的是,通过合作,双方增进了了解。

合作过程中,中国学者得以有条件尝试一些新的技术手段。

如利用卫星影像和航空照片进行遥感考古研究,运用地质雷达(GPR )勘探地下遗迹,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处理考古数据等。

并进而了解到西方考古学最关心的问题是什
么,以及他们如何围绕所选择的研究课题组织一个考古队(课题组)。

西方学者则通过合作逐渐熟悉了中国古遗址埋藏的特殊性以及中国文化的个性,并开始对中国考古研究的既有特色表示理解。

因而开始抛弃成见,改变以往学术交流中居高临下的态度。

合作研究的另一个结果是使得一部分国内学者从对西方考古学理论与方法的不加选择的吸纳中清醒过来。

西方考古学理论界派别林立。

法国与美、英不一样。

美国国内也存在认同不同理论的众多派别。

而且几乎所有理论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盛极一时的美国新考古学派在后过程主义考古学派的批评下,缺陷暴露无遗。

就方法而言,一些看上去很严谨,并在西方被认为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具体运用到中国考古实践时,常常显得力不从心。

例如美国学者根据中美地区考古实践总结出来的一套被称为“全息调查”(FULLCOVERAGESURVEY)的方法,曾一度被认为应该在中国推广,但这一方法可能适合中南美洲印第安文化遗址,却并不适合中国绝大多数地区的野外作业。

原因其实很简单:中国历史悠久,往往一处遗址包含有不同时代的堆积(可以是单纯的商代遗址,但也可以从仰韶文化延续到汉代)。

而且中国人口稠密,千百年来对地貌的破坏也非常严重,全息式调查所获数据很难准确反映遗址的规模与性质。

因此,西方考古学中并没有现成的可以轻易解决中国考古学问题的至上法宝。

对于中国考古学界来说,重要的决不是单方面吸纳现成的西方考古学理论与方法,而应该注重在国内考古实践中立足于本土文化进行学术创新,力求对世界考古学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然而,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考古学在研究取向及技术手段方面的确有许多优于中国的地方。

因而中国考古学界在国际交流中仍然获益匪浅。

从目前情况看,随着中国考古学自身发展的需要,中国考古学在近年西方学术思想的影响下,可能在以下三方面出现重大变化。

一是考古学理论的多元化。

过去中国考古学界较少进行考古学研究的理论总
结。

由于受西方考古学影响,这方面的研究将有所加强。

二是考古研究走向多重取向。

以复原王统历史为目的的研究造成了古代遗迹遗物作为科研资源的重大浪费。

随着科研视野的拓广,今后将更加全面地考虑问题。

以陶器作为分析问题的核心对象的状况将有所改变。

文化遗物之外的各种自然遗物也将受到应有重视。

考古资料除了继续服务于传统史学目的之外,还将更广泛地用于古代生态研究,美术史研究以及人类学研究。

其中古代遗址的自然环境以及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可能会成为新的科研重点。

现代意义的区域研究将逐渐取代过去的文物普查。

三是研究过程中将运用更多的现代技术手段,学科之间将更加易于沟通,交流语言更加丰富。

地质学(特别是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生物学(动物学、古基因技术)、化学(分析化学)、地球物理学(物探技术及遥感技术)等自然科学学科将在考古学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考古队的人员组成也可能因此发生变化。

然而,国际化不等于单一化。

全球化是大势所趋,但中国考古学不会以彻底牺牲自我为代价。

尽管中国考古学研究将走向多重取向,但通过古代遗迹和遗物复原历史,仍将是中国考古学的首要目标。

中国考古学的重史传统是由中国古代遗存的特色所决定的。

中国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史。

面对形形色色的考古遗存,首先必须确定其时位,方有可能探讨不同历史截面的人类活动规律,进而为总结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规律做出贡献。

时至今日,以金石学为背景的古代遗物分类原则已为广大中国学者所接受,并且被证明有益于理解历史。

以强调资料的翔实为特征的考据传统在中国被认为是学风严谨的表现。

因此,金石学传统与考据传统在国际化趋势中将作为中国考古学不可缺少的要素得以保存。

【参考文献】
〔1〕Lothar Von Falkenhausen On the historiogaphicalorientation of Chinese archaeology,Antiquiry,V67n257p839(11),Dec.1993 〔2〕苏秉琦:《关于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问题》,《文物》1981年5期
〔3〕Robert E.Murowchick The state of Sino- foreigncollaborative Archaeology in China,Orientations Vo.28,PP26~34, June,1997
转自《中国文物报》(京)1998年0617期第③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