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等论在翻译中的运用
论功能对等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论功能对等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功能对等理论是文学翻译中的一种重要翻译理论,其重点在于传达原文作品的语言和
文化信息,并在目标文化中保持相似的效果,而不是简单地对原文进行逐字翻译。
功能对
等理论认为,翻译的目的是为了传达原文作品的意义和目的,而不是单纯地转换文字。
在文学翻译中,功能对等理论的应用能够帮助翻译者更好地理解原文作品的内涵和风格,从而在目标语言中传达出相似的效果。
本文将分析功能对等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对翻译质量和效果的影响。
功能对等理论强调翻译的目的是为了传达原文作品的意义和效果。
在文学翻译中,翻
译者需要根据原文作品的情感、语言和文化背景来理解其中的内涵和意义,然后在目标语
言中选择相应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来传达相似的效果。
这就要求翻译者不仅要精通两种语言,还要对原文作品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从而能够准确地传达出原文作品的情感和内涵。
功能对等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对翻译质量和效果具有积极的影响。
通过运用功能
对等理论,翻译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原文作品的意义和效果,从而在目标语言中找到
相应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来传达相似的效果。
这就能够保证翻译作品在语言和文化上与原文
作品保持一致,达到了翻译的最基本目的。
功能对等理论的应用还能够帮助翻译者更好地
处理原文作品中的文化差异和语言难点,从而提高翻译作品的质量和效果。
所以,在文学
翻译中,功能对等理论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帮助翻译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原文作品
的内涵和风格,从而在目标语言中传达出相似的效果。
论功能对等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论功能对等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功能对等理论是翻译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强调翻译的目标是要将源语言的意义
传达给目标语言的读者,而不仅仅是简单地进行语言转换。
在文学翻译中,功能对等理论
的应用尤为重要,它能够帮助译者更好地保持原作品的风格和情感,并使读者能够更好地
理解和感受原著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功能对等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具体应用,并分析其对
翻译工作的指导意义。
功能对等理论强调意义的传达而非简单的语言转换。
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中,作为译者
不能仅仅关注原文的表面词语,而应该更加关注原作品所传达的情感、意义和风格。
这就
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保持对原著意图和语言特点的敏感,并且在目标语言中找到合适的
表达方式来传达这些意义。
如果原著中有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修辞手法,译者需要在翻译
中找到相应的表达方式,而不是简单地进行直译。
这就需要译者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和语
言表达能力,才能更好地实现功能对等的翻译目标。
功能对等理论还注重翻译作品的整体效果。
在文学作品翻译时,译者需要兼顾原著的
情感表达、意义传达和语言风格,以及目标语言读者的阅读体验和文化背景。
译者需要在
保持原作品意义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使目标读者对翻译作品产生相似的阅读体验和情感共鸣。
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加工,以确保翻译作品在目标语言中产
生相似的效果。
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译者需要在翻译过程中注重原著的情感和意义,并结合目标语言的特点,灵活地处理翻译策略,使翻译作品更贴近目标语言读者的阅读习
惯和文化背景。
论功能对等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论功能对等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功能对等理论是翻译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文学翻译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功能对等理论强调翻译的目的是实现原文的功能,而非简单的语言转换。
在文学翻译中,这一理论更是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文学作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对语言和文化的高度依赖,而功能对等理论正是通过强调翻译的功能性来实现文学作品跨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本文将就功能对等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功能对等理论强调的是翻译的功能目标。
传统翻译理论中,翻译往往被视为一种语言转换的工具,其目的就是将原文的语言表达转换为目标语言的表达,而忽视了原文所承载的信息、情感和意义。
在文学翻译中,作品的语言表达往往是其情感和意义的载体,如果简单地进行语言转换而忽视了原文的情感和意义,就会导致文学作品丢失其独特的魅力和内涵。
功能对等理论则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它认为翻译的目的是实现原文的功能,即传达原作所带来的感情、意义和审美效果。
在文学翻译中,翻译者需要以原作的功能为目标,通过选择合适的语言表达和文化符号来达到对等的功能效果。
功能对等理论强调的是翻译的文化因素。
文学作品是文化的产物,它承载着原文化的价值观念、思想情感和审美体验。
在文学翻译中,除了进行语言转换外,还需要对原文化的背景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传达原作的情感和意义。
功能对等理论强调了文化因素在翻译中的重要性,它要求翻译者在翻译文学作品时,需要充分考虑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念,以便更好地实现对等的功能效果。
在翻译中国古典诗歌作品时,翻译者需要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念,以便更好地传达原作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通过对原作的文化因素进行分析和理解,可以更好地实现功能对等的目标,使翻译作品更贴近原作的意义和情感。
浅谈翻译中的对等问题
浅谈翻译 中的对等问题 吾爱吾爱如管弦 ,
其声 悠扬 而玲珑 .
7 1
容 ,又保持原文的形式——特别指保持原文的语言形 式, 包括用词 、句子结构 、比喻手段等 ,另外还要尽
量保持原文的形象、民族、地方色彩等 ,同时要求语
言 流畅易 懂 。 2 适度与 “ ” . 美 。形式 对 等实 现 的是 原 文 和译 文
这是苏 格 兰诗人 R br B ms 歌 民谣 A R d oe u 诗 t e R dR s 中的第一节 ,语言朴实 ,节奏轻快 ,如乡间 e oe 小唱,清 新 自然 ,但译 文却 用 了 ”吾 爱 ” ” 韵 晓 、
风 ” ” 如 管弦 ” ” 而玲 珑 ” 这 些 文 绉 绉 的 词 ,读 来 、 、 总有 不伦 不 类 之 感 。也 许 译 者 是 为 了追 求 尾 韵 的 对 称 ,但这种 追 求却无 端损 坏 了全 诗 的风格 和意境 ; 同 时 ,上述用 词在 意 义上 也 发 挥 过 分 ,明显 失 度 ,如 ” 韵晓 风 ” ” 而玲 珑 ” 完 全 是 译 者 的 主 观 想象 和 随 意 、 打造 。从整 体上 看 ,诗 歌不 拘泥 于形式 对等 ,关 键在 于在不 曲解 原 文 内容 的前提 下 ,实现形 式对 等 。 由上 述 内容 可看 出 ,过于拘 谨 的机械 对等可 能造 成翻 译 失 效 ,追 求 形 式 对 等 ,要 在 限 度 内 实 现 内容 和 形 式 的
一
1 式 对 等 的 概 述 。形 式 对 等 (oma euv— .形 fr l q i a
翻译标准的提法多种多样 。清末翻译家严 复在 《 天 演论》 “ :译例言” 中提出,译事三难 :信 ,达 ,雅” , 被后人奉为翻译原则标准 ,虽然几十年来有争议 ,仍
浅析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_评_红楼梦_英译本
119
青年文学家
I do what he’s like. It’s really only in having a mother that I can count myself a bit luckier than you. In other respects we have enough in common to think of ourselves as fellow-sufferers. If you can see this—as with your intelligence I am sure you must— you have no cause to go echoing Si-ma Niu’s complaint: “All men have brothers, only I have none.”(冯,2008) ’ 《论语 · 颜渊》中“司马牛忧曰 : ‘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 是对孑然一身、孤立无援的感叹。这个典故在英语中很难找到 相 对 应 的 习 语, 若 意 译 为“lament your lack of a brother” 则 , 失去了原文的文化底蕴和通过对话进行人物塑造的机会。霍译 不拘泥于形式,把“司马牛之叹”的内容补充出来,既向译文 读者传达了原文的文化信息,又展现了两位女子博古通今的气 质,达到了翻译的目的,在另一层面上实现了“功能对等” 。可 见,在文化词汇的翻译上, “功能对等理论”仍然是适用的,但 是, 不能太执著与现成的“对等语”甚至滥用, 而应该打破局限, 对译文做整体考虑,用不同的方式达到共同的“对等”目的。 3、结语 本文试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分析了霍克斯与闵福德的《红 楼梦》英译本的部分例句,测试了该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虽然它在文化词句的翻译上存在一定局限性,但是可以用不同 方式进行弥补 ; 完全不同的对等翻译对源于不同文化的文学作 品来说是不可能的,但大致的对等是可以实现的。译者可调整 自己的翻译策略,尽可能表现原作的内涵、风格和文化,给译 文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 [1]、Eugene A. Nida. 2001. Language and Culture[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冯庆华 .2008. 母语文化下的译者风格 [M]. 上海 : 上海 外语教育出版社 . [3]、 葛南 .2011. 奈达的“对等功能”翻译理论 [J]. 神州 (26): 132. [4]、郭建中 .2000. 当代美国翻译理论 [M]. 武汉 : 湖北教育 出版社 . [5]、郭建中 2000 文化与翻译 [M]. 北京 :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 公司 . [6]、谢天振 .2008. 当代国外翻译理论导读 [M]. 天津 : 南开 大学出版社 .
浅谈功能对等理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
浅谈功能对等理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浅谈功能对等理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引言:字幕翻译作为国际交流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形式,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能够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电影情节和人物对话,还能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理解。
然而,由于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字幕翻译既需要准确传达原文的信息,又需要适应目标语言与文化的接受度。
本文将运用功能对等理论,探讨其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
一、功能对等理论概述功能对等理论是由新实用主义派别的翻译理论提出的,其核心思想是翻译应以功能为导向,注重传达源语文本的功能目的。
功能对等理论认为翻译的根本目的是在目标语文化中实现与源语文化相同的功能效果,而不仅仅是实现形式或准确性的对等。
它充分考虑了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强调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保持所传递信息的效果一致性。
二、功能对等理论在字幕翻译中的应用1. 准确传达情节与对话作为电影字幕翻译的首要任务,准确传达情节和对话是功能对等理论的基础。
电影作为一种视听媒介,情节和对话是影片的核心内容。
翻译人员需要准确理解原文的含义,并将其恰当地转化为目标语言,使观众能够顺利理解。
同时,字幕翻译需要注意信息的简洁性和直观性。
由于屏幕的限制,字幕翻译要求简短明了,以便观众迅速获取信息。
在此过程中,功能对等理论引导翻译人员在传达信息的同时,确保字幕的简洁性和可读性,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电影。
2. 适应目标语言与文化除了准确传达情节和对话外,功能对等理论还要求字幕翻译能够适应目标语言与文化。
不同的语言和文化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和习惯,字幕翻译需要结合目标语文化的接受度进行调整。
在电影字幕翻译中,常常需要进行文化转换或移植。
从功能对等的角度来看,翻译人员应当保持源语文本的表达意图,同时根据目标语文化的接受程度进行调整,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电影中所传递的文化背景和内涵。
3. 保持艺术效果字幕翻译不仅要传达情节和对话,还要尽可能地保持原作的艺术效果。
浅谈功能对等理论在影视作品字幕翻译中的应用
浅谈功能对等理论在影视作品字幕翻译中的应用功能对等理论是翻译领域中的一种重要理论,它通过对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功能关系进行对等处理,进而实现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文化交流。
在影视作品字幕翻译中,功能对等理论的应用可以帮助翻译人员更好地传达影视作品所包含的信息和文化内涵,使得观众在观看影视作品的同时更好地理解其内容。
本文将从功能对等理论的基本原理、在影视作品字幕翻译中的应用实例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以期加深对功能对等理论在影视作品字幕翻译中的应用价值的理解。
一、功能对等理论的基本原理功能对等理论是在功能翻译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强调翻译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信息的传递和文化的交流。
具体来说,功能对等理论认为翻译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功能对等,即在翻译过程中要使得目标语言能够达到与源语言相似或相近的功能效果。
在实际翻译中,功能对等理论强调要根据不同的语言和文化环境来确定翻译的策略和方法,以实现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功能对等。
具体来说,在影视作品字幕翻译中,功能对等理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其基本原理。
翻译人员需要充分理解源语言文本中所包含的信息和文化内涵,然后根据目标语言和文化环境的特点来确定翻译策略和方法,以实现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功能对等。
翻译人员需要注重在翻译过程中对文本的重构和再创作,以使得目标语言文本能够更好地传达源语言文本所包含的信息和意义。
翻译人员需要注重在翻译过程中灵活运用目标语言的语言符号和修辞手法,以实现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上的对等。
为了更好地理解功能对等理论在影视作品字幕翻译中的应用价值,下面将通过具体实例来进行分析和讨论。
实例一:电影《霸王别姬》中的对白翻译实例二:动画片《疯狂原始人》中的笑话翻译在动画片《疯狂原始人》中,有很多幽默的对白和笑话,这些笑话在源语言中可能具有一定的文化特点和隐喻含义。
在字幕翻译过程中,翻译人员需要根据目标语言和文化环境的特点,对原文中的笑话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再创作,以使得目标语言的翻译能够更好地传达原文所包含的幽默和趣味,实现功能对等。
功能对等理论在新闻翻译中的应用
功能对等理论在新闻翻译中的应用【摘要】功能对等理论是翻译领域的重要理论之一,该理论在新闻翻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首先介绍功能对等理论的概念和特点,然后探讨其在新闻翻译中的具体应用方法,以及在实践中所面临的挑战。
接着通过一些实践案例来展示功能对等理论在新闻翻译中的有效性,并探讨其对新闻翻译的启示。
文章总结了功能对等理论在新闻翻译中的重要性,并展望了其在未来发展中的潜力。
通过对功能对等理论在新闻翻译中的应用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新闻翻译的特点和要求,进一步提高翻译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新闻翻译、应用方法、挑战、实践案例、启示、重要性、未来发展、总结1. 引言1.1 功能对等理论在新闻翻译中的应用功能对等理论在新闻翻译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强调在翻译过程中要保持原文和译文在功能上的对等,而不是形式上的对等。
在新闻领域,特别是在新闻报道的翻译过程中,功能对等理论的应用更显得重要。
新闻报道的目的是为了传递信息、观点和情感,而翻译的目标是让读者能够理解并感受到原文的内容。
在新闻翻译中,功能对等理论的运用可以确保翻译稿件传达的信息准确、清晰,并且符合原文的意图。
功能对等理论在新闻翻译中的应用可以帮助译者避免过度的形式化和字面化,更注重传播信息和情感。
通过对原文意图和语境的理解,译者可以更好地选择合适的词语和表达方式,保持译文的流畅性和自然性。
功能对等理论也能帮助译者在面对一些独特的语言现象和文化障碍时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确保翻译稿件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和认知模式。
在新闻翻译中,功能对等理论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翻译质量,也能增强读者对翻译稿件的理解和接受度。
2. 正文2.1 功能对等理论概述功能对等理论是翻译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将翻译看作是在不同语言文化系统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
功能对等理论认为,翻译的目的是要保持原文的意思和功能,在不同语言文化之间进行有效的传达和交流。
功能对等理论在新闻翻译中的应用可以帮助译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意图和目的,从而更准确地传达信息给目标读者。
浅谈功能对等理论在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应用——以科技英语长句汉译为例
浅谈功能对等理论在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应用——以科技英语长句汉译为例[摘要]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学习了解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对中国的发展至关重要。
我国科技英语翻译在过去二十年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科技英语翻译的研究主要限制在理论层面。
奈达的翻译理论对翻译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功能对等理论是其翻译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
本文将功能对等理论应用于科技英语实际翻译过程中,尤其是对科技英语长句汉译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科技英语文本在词汇、句法、语篇方面的特点,阐述了功能对等理论在科技英语翻译中的理论和实际应用,并举例分析。
通过讨论,笔者指出运用功能对等理论来指导科技英语长句的翻译,能有效提高科技英语翻译的质量。
[关键词]科技英语翻译;功能对等理论;长句汉译一、引言作为专业英语的一个子范畴,科技英语(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发展迅猛,英语作为国际语言广泛应用于书写科技文献、交换科研理念等。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间的科技信息交流与交换、设备引进日趋频繁,科技翻译愈显其重要性。
因此,深入探讨研究科技翻译理论、策略和技巧,以及如何提高科技翻译的质量成为一个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的课题。
(一)奈达的对等理论尤金·奈达(Eugene Nida)认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意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
[1]67奈达指出翻译有两种对等形式:形式对等(formal equivalence)和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
[2]167奈达强调翻译过程中应注意源语语意和形式的双重对等,而非仅仅强调语意对等。
这意味着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在真实准确表达源语信息时,还要兼顾形式、文体等方面的对等。
(二)科技英语文体的特点科技英语作为一种实用性极强的文体,与通用英语有很大的不同。
随其发展,科技英语逐步演变成一个独立分支,具有其独特的特点。
简析翻译中功能对等理论的运用
简析翻译中功能对等理论的运用功能对等理论在翻译中的运用主要指的是“把原文表达的意义转译到译文中,使原文的功能与译文的功能保持一致”。
在实践中,这意味着,翻译者要重点考虑两种文本之间语言习惯、文化差异和多样性。
翻译者都知道,每种语言文化都有特定的文化习惯和表达方式,并且它们在原文和译文之间可能不同,这就是翻译中功能对等理论的意义所在。
翻译者必须选择恰当的语言、文化、符号系统和风格,以保持原文的功能,比如宣传、表达情感或鼓励某种行为。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使用功能对等理论可以帮助翻译者确保译文和原文之间的功能一致,传达译者要表达的意思,使读者明白并理解译文内容。
浅谈功能对等理论在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应用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9年第36卷第2期20世纪中期世界各国之间的频繁往来,促进了经济、文化、科学的快速发展。
其中科学技术的研究与交流已经成为主流。
由于我国与世界的友好的往来,国外的科学技术已经进入国内。
英语作为与国外主要交流语言,科技英语翻译的出现,使我国对待科技英语的翻译工作十分看重,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大量的科技文献需要翻译工作者去完成,因此在科技英语的翻译中应用功能对等理论法,以准确实际的方法将科技进行规范英语翻译,从而使科技英语的翻译水平实现质的飞跃。
1.功能对等理论与科技英语的特点1.1功能对等理论功能对等理论,主要是指在翻译时做到对照原文的语法与词汇,在不改变原文意思的情况下,做到一一对等。
而功能对等理论法来自奈达与他人共同写的一本书中。
功能对等理论出现的时候,世界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正在快速兴起,科技英语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从而使对等理论在英语翻译的使用中逐渐增多。
对等理论的兴起也是有一定的原因,此理论表达用最适合的方法将语意表达出来,强调阅读者与译文的关系,使读者能够明确原句表达的意义。
1.2科技英语的特点科技英语是英语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在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等相关论文、书籍中的应用的英语。
其中在自然科学上的使用较多,使科技英语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学科。
科技英语与其他种类的英语相比,其自身的特性比较突出。
1.2.1结构与词语修饰特点科技英语的使用类型大多都是议论文与说明文。
这类文体在语言表达上比较简明扼要,且内容真实可靠。
在科技文的表达中,被动语态经常出现,其目的是为了遵循理论实际,避免主观意识带来的片面影响。
为了能够清楚的表达原意,使文章的结构更明确,大多使用省略结构表达。
1.2.2语言特点科技英语的整篇语句在表达上,主要是能够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整体的结构具有逻辑性,最重要的是保证表达具有实际性。
在表达科学概念时,需要精准的语言,避免出现错误。
科技文的逻辑结构十分明浅谈功能对等理论在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应用王慧博(枣庄学院外国语学院山东枣庄277160)【摘要】我国经济与科技的迅猛发展正逐渐与世界接轨,在与国外交流学习的过程中,运用好科技英语,能够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浅谈功能对等理论在影视作品字幕翻译中的应用
浅谈功能对等理论在影视作品字幕翻译中的应用1. 引言1.1 功能对等理论的概述功能对等理论是一种翻译理论,旨在保持原文和译文在目标语境中拥有相同的功能和效果。
它强调翻译不是简单的文字转换,而是要传达原文的意义、目的和情感。
功能对等理论认为翻译工作不应仅仅局限于语义和语法的转换,而是要关注原文所传达的意图和效果,从而使译文在目标语言中产生与原文相类似的效果。
这种理论在影视作品字幕翻译中尤为重要,因为影视作品不仅仅是文字的转译,还包含了声音、画面以及情感等多种元素。
1.2 功能对等理论在字幕翻译中的应用意义功能对等理论在字幕翻译中的应用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可以更好地实现原文与译文之间的功能对等,保证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功能对等理论可以帮助译者更好地理解原文文化背景和语言特点,从而更好地保留原作品的风格和意境。
功能对等理论还能够帮助翻译者解决一些语言和文化差异带来的问题,提高翻译质量和观众体验。
功能对等理论在字幕翻译中的应用意义在于提高翻译质量,保持原作品的原汁原味,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影视作品。
深入理解和应用功能对等理论对于提升字幕翻译质量和传播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功能对等理论的基本原则1. 信息等值原则:根据功能对等理论,翻译应该传达原文中的所有重要信息和含义,保持翻译前后的信息等值性,确保目标受众可以准确理解原作的内容。
2. 文化适应原则:翻译需要考虑目标受众的文化背景和习惯,根据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对原文进行调整和转化,以确保翻译结果在目标文化中能够被接受和理解。
3. 归化和异化原则:根据功能对等理论,翻译可以采取归化或异化的策略。
归化是指让翻译结果融入目标文化,使之更加接近目标受众的语言和文化习惯;异化则是保留原作中的独特风格和特点,让目标受众感受到原作的异域之美。
4. 信达原则:翻译既要忠实于原文的含义,又要符合目标语言的语法和表达习惯,确保翻译结果既保留了原作的特点,又符合目标受众的语言需求。
浅谈功能对等理论在影视作品字幕翻译中的应用
浅谈功能对等理论在影视作品字幕翻译中的应用
功能对等理论是从文化对等理论中发展而来的一种翻译理论。
它主张翻译的目标不是为了保持原文的语言结构或文化特征,而是在目标语言中传达与原文相同的交际功能,以尽可能让读者理解原文。
这种理论在字幕翻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将就其应用做一些浅谈。
首先,字幕翻译中最常见的应用就是对话场景中的实时翻译。
在这种情况下,翻译者必须尽快翻译出演员所说的话,以尽可能不打扰观众的观看体验。
这时,功能对等理论就派上用场了。
翻译者需要抓住对话的主旨和交际意图,并在目标语言中表达出来。
这样可以有效地传达原文的意思,并帮助观众理解对话的含义。
其次,功能对等理论还可以应用于对场景的翻译。
在影视作品中,有很多场景是通过画面来传达的,翻译者需要在字幕中准确地描述这些场景,以帮助观众理解剧情的走向。
这时,翻译者需要考虑的是场景的功能,而不是单纯的语言文化因素。
例如,在一部法国影片中,画面中出现了一家餐馆的招牌,翻译者可以将“餐馆”翻译成“restaurant”来传达其功能,而不是直接翻译成“小食堂”。
最后,字幕翻译中还需要考虑到文化背景的因素。
虽然功能对等理论强调的是传达原文的交际功能,但有些情况下需要考虑到目标语言的文化特点。
例如,在中国有些词汇有着特定的文化含义,在翻译时必须兼顾到这些因素。
这时,翻译者需要在尽可能传达交际功能的同时,注意到目标语言中特有的文化背景,以提高翻译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功能对等理论在字幕翻译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它能够帮助翻译者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意思,提高翻译的质量,并为观众提供更好的观影体验。
浅谈功能对等理论在歌曲名翻译中的应用
1912007年・第5期下学 术 ・ 理 论现代企业教育 MODERN ENTERPRISE EDUCATION现代企业教育浅谈功能对等理论在歌曲名翻译中的应用姚丽文(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湖南 长沙 410205)摘 要: 根据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翻译的目的是再现原语的信息,对等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原则和手段。
本文试图将这一原则运用到歌曲名的翻译当中,总结了几种翻译方法,指出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应体现歌曲主旨,并要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关键词:功能对等 歌曲名 翻译方法歌曲名是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虽用词不多,却概括了歌曲的主要意思,好的歌曲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从而使歌曲经久不衰。
迄今为止,欧美许多名曲佳作被译介到中国,然而对于曲名的翻译探讨却为数不多,为了更好地促进中西音乐文化的交流,笔者论为,歌曲名的翻译不容忽视。
1.歌曲名的特点与歌曲名翻译的特点歌曲名如同书名,电影名,简洁凝炼,能直接体现主题,富于诗意美,音乐美。
歌曲名的翻译与文学篇名翻译类似,都要求忠实于原名,符合语言规范,富于艺术美感,并且体现其文化特色。
但歌曲面临的对象是歌曲爱好者,其文化层次较广,因此曲翻译应尽量避免生僻、拗口,力求简洁明了,能传情达意,雅俗共赏。
根据歌曲名本身的特点,通过对近百首译成汉语的经典欧美歌曲曲名的归类分析,笔者认为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原则能很好地指导歌名的翻译。
2.功能对等原则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原则是指:所谓翻译,是在翻译中用最切近而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首先是定义,其次是文体(奈达,1969),“切近”是指“切近源语信息”;“自然”是指译语中的表达方式。
需指出的是,是“对等语”而非“同一语”,也就是强调再现原语信息而不强求保持其表达形式(谭载喜,1999:11)。
奈达的基本翻译思想可概括为:1)翻译是交际活动;2)翻译主要是译意;3)为了译意,必须改变语言的表达形式。
奈达运用交际学理论,把翻译看成是跨语言、跨文化的表达活动。
浅析功能对等原则在英汉互译中的运用
- 248-校园英语 / 翻译研究浅析功能对等原则在英汉互译中的运用吉林师范大学/董敏【摘要】“功能对等”原则是尤金·阿尔伯特·奈达提出的翻译理论,对中西方翻译界产生巨大影响。
他的理论对英汉互译有总要指导意义。
本文主要从词汇的翻译,双关语,谚语的翻译,三个方面来探讨对等原则在英汉互译中的运用。
【关键词】功能对等 英汉互译20世纪80年代,影响较大的西方翻译理论,是奈达的“功能对等论”。
功能对等是指翻译时不应只追求字面逐字对应,而要达到语言之间的功能对等。
译文的读者群与信息的关系和源语言接受者与信息的关系,两者必须一样。
奈达在1964年首次提出这一理论,分为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
“功能对的”有四项基本原则:(1)有意义;(2)准确传达原文的风格和内涵;(3)表达方式自然流畅;(4)两种语言信息接收者产生相似反应。
因而,翻译不仅要达到对文本信息的了解,还要对源语国家的文化,历史等有足够了解,才能做到完整传达原文的思想,目的。
一、功能对等论具体应用从字面来看,对等理论追求的是功能上的对等,而非形式对等,奈达的理论解决了意译和直译的争论,不再拘泥于二者,而把重点放在结果上。
主张内容信息高于形式,可见在对译文的把握上,形式可少许加以改变。
因此,作为译者,我们应该结合实际,既表达原文内涵,又不丧失译文的美感。
1.词语,短句的翻译。
①词性。
在我们固有思维中,词语的核心是词性,决定了翻译属性。
外语学习者的通病是在翻译时,很难改变对词性的认识,使译文或多或少受到影响。
在奈达看来,他把词重新归类:object(实体),具体的人或物;abstract(抽象概念),指对具体事件实物的客观描述;event(事件);relations(关系)。
举个例子,look有名词和动词两种词性,那么在翻译时就要根据词性决定句子译法,但是在奈达的分类中,loo是一事件,因此翻译成名词和动词区别都是不大的。
举个例子:(1)What film will be on this Sunday.这周末放映什么电影。
功能对等理论在英语文本翻译中的应用
功能对等理论在英语文本翻译中的应用1. 引言1.1 导言功能对等理论是翻译研究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框架,其主要思想是将文本翻译视为在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之间传递信息和实现交流的过程。
在英语文本翻译中,功能对等理论被广泛应用,为翻译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功能对等理论强调的是在解释和传达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翻译,而不是简单地进行语言转换。
通过对原文的意义和功能进行分析,翻译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原文的目的和意图,从而更准确地传达信息给目标读者。
这种基于功能的翻译方法可以有效地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在实际的英语文本翻译中,功能对等理论可以帮助翻译者解决语言和文化差异带来的困难,促进不同文化间的沟通和理解。
通过选择合适的等效表达和语言策略,翻译者可以更好地保持原文的风格和意义,同时适应目标文化的阅读习惯和语言习惯。
功能对等理论在英语文本翻译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和意义,为翻译工作者提供了一种理论上基础和实践上可操作的指导方法。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进一步探讨功能对等理论在英语文本翻译中的具体应用案例、优势和局限性,以及与其他翻译理论的比较和实践意义。
2. 正文2.1 功能对等理论的定义功能对等理论是翻译理论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强调在不同语言文化环境中,翻译应该注重语言之间的功能对等关系,而不仅是单词或句子的对应关系。
功能对等理论认为翻译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原文和译文在交际功能上的等效,而不是简单地进行语言形式的转换。
在功能对等理论中,翻译不仅要考虑原文的语言形式和结构,还要考虑原文所表达的意义和功能,以及目标语言受众的文化背景和交际需求。
通过在保持原文意义和功能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调整和转换,翻译可以更好地传达原文的信息,同时使译文在目标语言环境中更具可接受性和效果性。
功能对等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实现翻译的功能等效,而不是形式等效。
在实际应用中,译者需要灵活运用各种翻译策略,如增删、替换、调整等,以确保译文在交际功能上与原文达到相近的效果。
浅谈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英语词汇的翻译方法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英语词汇翻译方法
功能对等理论是一种基于语言功能的翻译理论,它把翻译看作是语言系统之间的功能对等,并强调翻译应该根据语言功能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
英语词汇翻译也是遵循这一
理论的。
下面将介绍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英语词汇翻译方法。
首先,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英语词汇翻译方法要求翻译者要根据语言功能的不同而采取
不同的翻译方法。
例如,当英语词汇表达的是抽象概念的时候,翻译者应该采取概念翻译法,即把英语词汇表达的抽象概念转化为汉语中的抽象概念,以便更好地表达原文的意思。
此外,当英语词汇表达的是属性概念时,翻译者应采取属性翻译法,即把英语词汇表达的
属性概念转化为汉语中的属性概念,以便更好地表达原文的意思。
其次,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英语词汇翻译方法要求翻译者在翻译英语词汇时要注意语境
的影响。
例如,当英语词汇表达的是抽象概念,但在语境中又有特定的意思时,翻译者应
根据语境的意思来确定翻译,而不是按照原文的抽象概念来翻译。
此外,当英语词汇表达
的是属性概念,但在语境中又有特定的意思时,翻译者应根据语境的意思来确定翻。
浅谈功能对等理论在影视作品字幕翻译中的应用
浅谈功能对等理论在影视作品字幕翻译中的应用功能对等理论是翻译学中的一种理论模式,它强调在翻译过程中应该以文本的功能为导向,对原语言的文本和目标语言的文本在功能上实现对等。
在影视作品字幕翻译中,运用功能对等理论可以帮助译者更好地把握字幕的功能,实现对原作品的最佳呈现。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字幕在影视作品中的功能。
字幕一般用于呈现角色的线索、背景情节、场景变化、音乐歌词等,同时也需要简洁、准确地传递角色的心理、情感和思想意识,这些都是字幕的基本功能。
在这个基础上,翻译过程中需要考虑如何实现对等功能,使目标语言的字幕能够在功能和效果上与原语言字幕保持一致。
其次,我们需要关注字幕翻译中的具体方法。
在考虑如何实现对等功能时,译者需要全面考虑影视作品中的各种元素,如角色、情节、生活背景、文化背景等。
在翻译时,译者需要根据原作品中角色背景、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等特定情况,选用适当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文化词汇,以实现对等功能。
有时,中文和目标语言之间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这就要求翻译人员在翻译时要以功能对等为基础,用目标语言完整地呈现原语言字幕的功能和意义。
再次,我们需要深入挖掘字幕翻译的内在逻辑。
字幕翻译既需要注重字幕的功能对等,又需要注重内在逻辑和节奏感。
在翻译时,译者需要根据原作品的语言特点和字幕的功能要求,做到在翻译中灵活掌握节奏感和情感表达,使得目标语言的字幕能够实现与原语言字幕同等的内在逻辑和情感调性。
综上所述,运用功能对等理论可以帮助译者更好地理解原作品的目的和特点,更好地把握字幕的核心功能和内在逻辑,使得目标语言的字幕在功能、形式和意义上实现对等。
在影视作品字幕翻译中,我们需要在实现对等功能的基础上注重内在逻辑和节奏感的统一,使得目标语言的字幕不仅与原语言字幕保持一致,而且能够贴近目标观众的理解和习惯,实现最佳翻译效果。
浅谈功能对等理论在影视作品字幕翻译中的应用
浅谈功能对等理论在影视作品字幕翻译中的应用
功能对等理论要求翻译的目标是实现与原文相同的功能。
在字幕翻译中,这意味着翻
译不仅要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还要使观众能够理解和感受到原文所传达的情感和文化背景。
在译制喜剧片时,翻译要尽量保持原文的幽默和搞笑效果,使观众在观看中能够得到
相同的欢乐体验。
功能对等理论还强调翻译过程中的目标语言的读者定位。
在字幕翻译中,观众是翻译
的最终接受者,因此翻译要考虑观众的阅读习惯和文化背景,并根据观众的需求进行翻译。
在翻译动作片时,观众更关注剧情和动作场面,翻译应该注重准确传达原文的信息,而在
翻译文艺片时,观众更注重情感和语言的美感,翻译应该注重保持原文的情感和语言风
格。
功能对等理论还要求翻译要遵循目标语言的语言法则和规范。
在字幕翻译中,翻译不
仅要符合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还要符合字幕翻译的特定规范和要求。
在字幕翻译中,翻
译要尽量保持字幕的篇幅和时间限制,使字幕能够快速准确地传达原文的信息。
功能对等理论在影视作品字幕翻译中的应用能够提高翻译的质量和准确度,使观众更
好地理解原文的意义和情感。
通过实现功能对等,翻译能够准确传达原作的信息和情感,
同时符合目标语言的语言特点和文化习惯。
在进行影视作品字幕翻译时,可以借鉴功能对
等理论的要求,以提高翻译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对等论在翻译中的运用-汉语言文学浅谈对等论在翻译中的运用摘要:奈达的翻译理论是西方具有较大影响的翻译理论。
翻译实践的主要目的是寻求源语和目的语之间在形式、意义及风格上的最切近的对等。
翻译也是一种转换。
转换是实现翻译对等目的的主要手段。
没有对等,就不是翻译。
没有转换,就很难实现对等。
对等理论是转换翻译法的理论依据,而转换翻译法是动态对等理论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对等论翻译实践一、引言美国著名翻译理论研究专家尤金·奈达认为翻译的本质是两种语言之间的信息转换,这种转换既是文化交流的过程,又是语言再创造的过程,这一过程犹如一环扣一环的思维过程,分成分析、转换、重建与校验几个阶段。
奈达将译文读者理解和欣赏译文的方式与原文读者理解和欣赏原文的方式进行了比较,于1986年首次提出功能对等理论,这一理论是他对自己在1964年提出的动态对等理论的修正,强调的是翻译的交际功能。
奈达在《翻译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说道:“Dynamic equivalence is therefore to be defined in terms of the degree to which the receptors of the message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respond to it in substantially the same manner as the receptors in the source language.”这正是等效论的起源。
后来,我国学者金隐又以《等效翻译探索》为名发表了专论,并指出奈达博士上文中用词之不当,建议以“效果”(effect)代替“反应”(respond)。
这样,等效论就在译界中广为流传和引用。
二、对等论动态对等理论(Dynamic Equivalence)也称作功能对等理论(Functional Equivalence),是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A·奈达(Eugene A Nida)的翻译理论的核心内容。
奈达在其翻译理论著作《翻译科学探索》(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中首次提出对等理论,并在其之后出版的《翻译理论与实践》(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一书中使其进一步完善和精确。
在《翻译科学探索》中,奈达首先提出了“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两个概念。
(一)形式对等形式对等(Formal Equivalence)是指源文本形式特征在接受语中被机械复制的翻译特征。
(quality of translation in which the features of the form of the source text have been mechanically reproduced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1]由于形式对等强调保留源文本的形式,对其不作任何转换以适应目的语的要求,所以采取这种策略得到的译文往往扭曲了接受语的语法和文体形式,从而曲解了原文信息,很难达到在语义上的对等效果。
但是,形式对等概念的提出以及在翻译过程中存在的局限性为动态对等理论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在这种条件下,动态对等理论应运而生。
(二)动态对等所谓“动态对等”的翻译,是从语义到文体,在接受语中用最切近的、最自然的对等于再现源语的信息。
在动态对等的翻译中,译者着眼于原文的意义、风格和文化内涵,不是拘泥于原文的语言结构,而是追求在语义和文体上的动态对等。
一般来说,形式对等着眼于词句,动态对等着眼于语境。
同时动态对等理论也强调源语和目的语读者心理反应的相近,即要求译文在译文读者心中引起的反应与原文在在原文读者心中引起的反应相似。
动态对等理论对翻译实践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尤其在文学翻译中体现得比其他翻译方法更加有效,更具优势。
三、动态对等理论下的各种实例动态对等理论所提倡的舍形求意的对等论和读者心理反应对等论的思想也是文学翻译所要力求达到的最高标准,与钱钟书提出的文学翻译的“化境”标准相吻合。
在很多情况下,译者要使读者真正做到对原文学作品完整透彻地理解,就要放弃形式对等,采用多种转换翻译技巧,将原文译成明确流畅、形象生动、达意传神的文学语言,既不能因语言文化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
(一)词类转换法动态对等理论为翻译方法的灵活性提供了理论基础,使译者能够在源语和目的语处于不完全对应的情况下自由灵活地采用更为有效的变通手段,由此出现了诸如分切法、转换法、转移法、拆离法、融合法和重构法等翻译技巧,其中转换法是翻译实践中最常用的、涉及范围最广的一种翻译方法。
转换(conversion)原本是词汇学里的一种构词形式(word-formation),主要指不改变词的形态,只是使词从一种词类(part of speech)转化成另一种词类,从而使该词具有新的意义和作用,成为一个新词。
这种构词方法也叫做零位派生法(zero-derivation)。
而在翻译实践中,转换又成为常用的一种变通手段,也是为语义对等而采用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应变性对策。
(二)风格上对等文风是作者创作个性的体现。
作者不同,则文风不同,即使是同一作者,有时也会尝试不同文风。
风格对等指译者翻译时只保持意思相同还不够,还要尽量保持原作的风格,这是更深层次的要求,是对原作的尊重,尤其是在翻译文学作品时。
Washing Irving写的John Bull,原作通篇都是幽默的口吻,故此在翻译时也应该表现出幽默感。
例如:(1)There is no species of humor in which the English novel more excel,than that which consists in caricaturing and giving ludicrous appellations,or nicknames.译文就为“论及幽默,英国人最擅长的莫过于拿人插科打诨或给人取绰号。
”从译文可推出,英国人别的倒不擅长,就光在取绰号等事情十分上心。
此时就得把文章的那种幽默,嘲笑的口吻表达出来。
又如下例:(2)A:I can’t stand Sally Binns. She’s tall and walks like a crane. B:I do admire Sally Binns. She’s tall and thin and walks like a crane. 差不多的2个句子,但译文却天差地别。
A句中,说话者要表达的是负面的意思,译文也应该与之相符。
可为“我实在搞不清楚Sally Binns。
长那么高,又瘦得皮包骨似的,走路笨重得像个起重机。
”B句中,说话者要表达的是正面的意思,表达的是对Sally Binns的赞扬,译文也应该随之发生改变。
可改变为“我很羡慕Sally Binns。
长得那么高挑骨感,走起路来像仙鹤一样。
”在翻译时,我们要深入理解作者的感情态度。
(三)语态的转换汉语较少用被动语态,而英语中被动语态的运用较多,因此翻译过程中常有两种语态之间的转换问题。
而汉语中被动含义的表达句式也有很多种:有用汉语中表示被动意义的词来表达,有用无主句形式表达。
(3)(A century ago,the buffalo was exterminated.)The plain Indians,whose society depended on the buffalo for food,shelter,and clothing,either starved or surrendered.按照原句来说,译文应当被翻译成“(一个世纪以前北美野牛几乎被灭绝了。
)大草原地区的印第安人不是饿死就是投降了,因为他们的社会依赖野牛提供衣、食、住。
”就“exterminated”而言,它使用的是被动态,但在这里显然不适用。
野牛不是被人为地灭绝的,而是因为自然条件等灭绝的,此处就应翻译成“一个世纪以前北美野牛几乎灭绝了。
”又如:(4)The Nazis had turned Jewish into lampshades.(5)The Nazis had also turned Jewish into bars of soap.翻译分别为:“纳粹剥了犹太人的皮来做灯罩”和“纳粹焚烧犹太人,将他们流出的油脂做成肥皂”。
四、结语翻译中绝对的一一对应关系不应是译者的追求,对等理论追求意义上最大可能的接近,译者不是为了盲目实现某个对等理论而去追求某种等同,而应是全面宏观地分析原作后,将对等理论理性地应用到翻译中。
形形色色的翻译对等理论不是译者的“脚镣”,而是译者在各种文化时空中翻译时需要多重考虑的互有涵盖的重要指标。
对等理论是为翻译这一再创造性的语言实践活动服务的,译者需正确领会对等理论,科学理清语言层面,将对等理论无形化,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使翻译之路越走越顺。
参考文献:[1]Mark ShuttleworthMoira Cowie.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61.[2]Eugene A.NidaCharles R.Taber.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10:12.[3]李庆华.典籍原生态语气表达英译对等策略探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4]马会娟.柰达翻译理论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99. (方梦华浙江宁波宁波大学外语学院31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