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物理实验报告显微镜

合集下载

实验报告显微镜

实验报告显微镜
光栅长度为
空间频率为
用读数显微镜测量物体长度,计算光栅空间频率
光栅长度为
2.数出n条光栅的起始点,和终止点的读数y1,y2。
3.这样实际的每条光栅长度为,光栅的空间频率为
实验数据:
测量生物显微镜放大率
单位:(mm)
利用生物显微镜测量微小长度
单位:(mm)
用读数显微镜测量物体长度,计算光栅空间频率
单位:(mm)
实验结果:
测量生物显微镜放大率
显微镜放大率为:
利用生物显微镜测量微小长度
实验名称:显微镜
目的要求:
1.了解显微镜的原理。
2.掌握使用显微镜测量微小长度的方法和规范。
仪器用具:
1.读数显微镜(物镜3X,目镜10X,主尺刻度1mm,副尺0.01mm)。
2.生物显微镜
3.照明设备
4.测微尺(刻度0.100mm)
5.测微目镜(主刻度1mm,副刻度0.01mm)
6.光栅(待测)
实验原理:
3.放大率
利用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显微镜测量微小长度
1.调整光栅,使光栅增长方向同测微目镜刻度增长方向同向。
2.测出在在测微目镜上n条光栅的起始点和终止点的读数y1,y2。
3.这样实际的每条光栅长度为,光栅的空间频率为
用读数显微镜测量物体长度,计算光栅空间频率
1.调整被测光栅和/或显微镜,使光栅增长方向同读数增长方向相同。
显微镜及其放大率
显微镜的放大率可以通过计算。
其中,x1-x2,是被测物体的长度,y1-y2是测得最终成像的长度。
利用放大率的公式,已知放大率β时,在测得成像的长度后,可以计算原物体的长度。
实验内容:
测量生物显微镜的放大率

实验室显微镜实训报告

实验室显微镜实训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

2. 学习观察细胞结构,了解细胞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3.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原理显微镜是一种利用光学原理放大微小物体的仪器。

通过显微镜,我们可以观察到肉眼无法看到的微小物体,如细胞、细菌等。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高,观察到的物体越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仪器: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擦镜纸、镊子、刀片、滴管、纱布、吸水纸等。

2. 标本:洋葱鳞片叶、口腔上皮细胞、血液细胞等。

四、实验步骤1. 取镜和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拖住镜座,将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

调整显微镜的倾斜角度,使其便于观察。

2. 对光:打开显微镜的电源,调整光源的亮度,使视野明亮。

3. 放置玻片标本:将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镊子将盖玻片轻轻放置在标本上,注意避免产生气泡。

4. 观察:a. 低倍镜观察:将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用粗准焦螺旋将镜筒下降至接近载玻片,调节细准焦螺旋使视野清晰。

b. 高倍镜观察:将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用粗准焦螺旋将镜筒下降至接近载玻片,调节细准焦螺旋使视野清晰。

5. 收放:观察完毕后,将物镜转回低倍位,用粗准焦螺旋将镜筒上升,避免物镜压坏玻片。

6. 整理实验台:将显微镜擦拭干净,将载玻片、盖玻片等实验器材归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洋葱鳞片叶细胞观察:a. 细胞呈长方形,细胞壁较厚。

b. 细胞内有明显的细胞核,细胞质均匀。

c. 细胞间隙较大。

2. 口腔上皮细胞观察:a. 细胞呈扁平状,细胞膜较薄。

b. 细胞内有细胞核,细胞质均匀。

c. 细胞间隙较小。

3. 血液细胞观察:a. 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无细胞核。

b. 白细胞呈圆形,有细胞核。

c. 血小板呈不规则形状,无细胞核。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显微镜实训,我掌握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了解了细胞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观察细胞结构,培养了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我也认识到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如避免产生气泡、调节光源亮度等。

基础物理实验报告测量薄透镜焦距及自组显微镜与望远镜

基础物理实验报告测量薄透镜焦距及自组显微镜与望远镜

测量薄透镜焦距及自组显微镜与望远镜一、实验目的1.掌握透镜焦距的简单测量方法;2.较为准确地得到待测凸透镜的焦距;3.掌握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其调节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一)、自准直法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首先利用待测透镜自身产生一个位于无限远的物,再用待测透镜对它成像,通过测量像与透镜之间的距离来确定透镜的焦距。

当物像y位于透镜的焦平面上时,经透镜L和平面反射镜所组成的光学系统后,当在焦平面上成一与物等大的倒立实像时,物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就是透镜的焦距,此时有公式:f=x L−x y(1)(二)、二次成像法:图2.二次成像法光路图二次成像法光路图如图所示。

首先选定物象间的距离A,并且保证在此间距内,透镜能够在光屏上有两次清晰的成像。

透镜的两个成像位置之间的距离为d 。

S1、S1′分别为成放大像时的物和像的位置,S2、S2′分别为成缩小像时的物和像的位置。

则有:S1−S2=d, S1′−S2′=d, S1′−S1=A, S2′−S2=A(2)透镜成像公式为:1 S′−1S=1f′(3)可得:d=√A(f′−4A) (4)可得:f′=A2−d24A(5)(三)、自组显微镜:通常所提到的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放大倍数是指视角放大率,其中视角ω为:tanω=yl(6)视角放大率为:Γ=tanωitanωe(7)其中:tanωe=y1250tanωe=tanω′=y2f e(8)则有:Γ=y2250y1f e(9)又因为:y2 y1=−Δf0(10)Γ=−Δ250f0f e(11)其中:Δ=M−f0−f e(12)(四)、自组望远镜:望远镜的视角放大率为:Γ=tanωitanωe =tanω′tanω=−f0′f e′(13)此次实验过程中,所组装的望远镜所观察的物体为有限远。

这时需要改变物镜和目镜之间的距离进行调焦,使物体通过物镜所成的实像位于目镜的物方焦平面以里,再经过目镜在明视距离外成一虚像。

显微镜实验报告

显微镜实验报告

显微镜实验报告引言显微镜作为一种重要的科学工具,可以让我们进入微观世界,观察到平常肉眼无法见到的微小细节。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使用显微镜,对不同类型物质进行观察与分析,以加深对显微镜的了解。

实验材料与方法本次实验使用的显微镜为光学显微镜,实验材料包括玻璃片、生物标本、盐粒、纸巾等。

首先将显微镜放在平稳的台面上,调整放大倍数为低倍。

然后将玻璃片放置在显微镜上,以便观察标本。

接着,依次将生物标本、盐粒和纸巾放置在玻璃片上,并分别调整显微镜的焦距和光源亮度,以获得清晰的观察效果。

最后,通过观察不同物质的显微结构,记录下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生物标本观察通过显微镜观察生物标本,我们可以看到细胞的组织结构、细胞核的形态以及细胞器的分布情况。

这些细节的观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生物的结构和功能。

例如,我们可以观察到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壁、叶绿体和核膜等特征,这些特征与生物学课堂中所学的知识相吻合,从而巩固了我们的理论基础。

2. 盐粒观察盐粒是一种常见的无机物质,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可以看到盐粒的晶体结构。

晶体结构呈现出规则的几何形状,并具有一定的对称性。

这种对称性是由于盐分子在结晶过程中,根据其晶格结构进行有序排列所导致的。

通过观察晶体的形态和排列方式,我们可以更近一步了解晶体的结构以及物质的性质。

3. 纸巾观察将纸巾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我们可以看到纤维结构和纤维之间的连接方式。

纸巾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而纤维素是由许多纤维组成的。

通过显微镜,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纤维形状和排列方式。

纤维之间相互纠结,形成了纸巾的整体结构。

这种观察帮助我们理解纸巾的吸水性、柔软性等特性,也有助于我们了解纤维素材料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以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通过观察不同物质的微观结构,我们扩展了对生物和无机物质的认识。

显微镜的使用让我们能够更加准确地观察到微小细节,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自然现象。

使用显微镜实验报告

使用显微镜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 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和成像原理。

3. 通过观察细胞结构,加深对细胞基本结构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显微镜是一种利用光学原理放大物体的精密仪器。

通过物镜和目镜的组合,可以观察到肉眼无法看到的微小物体。

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是利用光线穿过物体,经过物镜、目镜放大后,形成倒立的实像。

三、实验器材1. 显微镜2. 载玻片3. 盖玻片4. 物镜5. 目镜6. 遮光器7. 转换器8. 照明器9. 清洁布10. 生理盐水四、实验步骤1. 取镜和放置: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轻轻放在实验桌上,略偏左,离实验桌边缘5cm为宜。

2. 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转动遮光器,使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观察视野。

3. 调节粗细准焦螺旋:使视野内的物体清晰。

首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像接近镜筒。

然后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4. 观察细胞结构:取一片载玻片,滴上一滴生理盐水,将盖玻片轻轻盖在载玻片上。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的一角,让生理盐水均匀分布。

将载玻片放入显微镜载物台上,调整焦距,观察细胞结构。

5. 换高倍物镜:转动转换器,更换高倍物镜。

调整焦距,观察细胞结构。

6. 清洁显微镜:实验结束后,用清洁布擦拭显微镜,确保仪器干净。

五、实验结果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等。

细胞膜包裹着整个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细胞质是细胞内的基质,其中含有各种细胞器。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负责遗传信息的传递。

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工厂,负责产生能量。

六、实验讨论1. 显微镜的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哪些事项?答:显微镜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保持显微镜清洁;使用时,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调整焦距时,先转动粗准焦螺旋,再转动细准焦螺旋;观察时,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

2. 观察到的细胞结构有哪些功能?答:细胞膜具有保护作用;细胞质是细胞内的基质,含有各种细胞器;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负责遗传信息的传递;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工厂,负责产生能量。

显微观测实验报告(3篇)

显微观测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熟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掌握显微镜的构造和功能。

2. 通过观察不同生物样本,加深对细胞结构和组织形态的认识。

3.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显微镜是一种利用光学原理放大微小物体的仪器。

通过显微镜,我们可以观察到肉眼无法直接看到的生物样本,如细胞、组织等。

显微镜主要由物镜、目镜、光源和载物台等部分组成。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洋葱鳞片叶、口腔上皮细胞、人体皮肤切片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滴管、纱布、吸水纸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显微镜擦拭干净,调整光源,确保视野明亮。

2. 制作临时装片:a. 取洋葱鳞片叶或口腔上皮细胞,用镊子轻轻撕取一小块,放入载玻片中。

b. 滴一滴生理盐水或清水于样本上,用盖玻片轻轻覆盖。

c. 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用镊子调整样本位置,使其位于视野中心。

3. 观察:a. 从低倍镜开始,缓慢调节粗准焦螺旋,使样本清晰可见。

b. 逐渐更换高倍镜,继续调节焦距,观察细胞和组织的形态结构。

c. 对不同样本进行观察,比较其形态和结构特点。

4. 绘图与分析:a. 用铅笔在纸上描绘观察到的细胞和组织的形态。

b. 分析不同样本的细胞结构和组织特点,总结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洋葱鳞片叶细胞:a. 细胞呈长方形,具有明显的细胞壁和细胞膜。

b. 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核仁明显。

c. 细胞质中分布着大量的淀粉粒。

2. 口腔上皮细胞:a. 细胞呈扁平状,细胞膜较薄。

b. 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核仁不明显。

c. 细胞质中分布着丰富的线粒体和内质网。

3. 人体皮肤切片:a. 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组成。

b. 表皮由多层细胞组成,细胞排列紧密。

c. 真皮富含血管和神经,细胞排列疏松。

六、实验讨论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掌握了观察细胞和组织的基本技能。

2. 观察到的细胞和组织的形态结构特点与细胞的功能密切相关。

使用显微镜的实验报告

使用显微镜的实验报告

使用显微镜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使用显微镜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让学生掌握显微镜的基本使用方法,观察不同样本并了解其特征,提高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原理显微镜是一种用于放大和观察微小物体的光学仪器。

通过显微镜,我们可以看到肉眼无法观察到的细节,如细胞、微生物等。

本实验将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

三、实验步骤1、准备显微镜:将显微镜放置在稳定的平面上,调整底座高低,使显微镜保持水平。

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对准载物台中央的通光孔。

2、准备样本:选择不同倍率的物镜,如4x、10x、40x等,以及不同的样本,如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细菌等。

将样本放在载物台上,用载玻片固定。

3、观察样本:打开灯光,调整光圈大小,使视野明亮适中。

调节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使样本逐渐清晰。

观察并记录样本的特征。

4、清洗和整理:观察完毕后,用清水清洗显微镜的各个部件,晾干后收纳。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本实验,我们观察到了不同样本的详细特征。

例如,植物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壁、细胞核和细胞质;动物细胞则具有明显的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细菌则呈现出较小的圆形形态。

通过对不同样本的观察,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生物组织的结构和特征。

五、结论本实验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不同样本,不仅提高了我们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还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微观世界中不同生物组织的结构和特征。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显微镜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练习使用显微镜教案一、实验目的:1、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和各部分的功能;2、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3、观察并记录细胞的结构和特征。

二、实验材料: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吸水纸、擦镜纸、小纱布、甘油三酯、香柏油。

三、实验步骤:1、打开显微镜包装,取出显微镜并放在稳定的平面上。

注意不要让显微镜的镜头直接接触硬物或脏物,以免被污染。

2、调整显微镜的底座,使显微镜稳定,确保不会滑动。

3、打开显微镜的目镜盖和物镜盖,调整目镜和物镜的高度。

显微镜实验报告总结

显微镜实验报告总结

显微镜实验报告总结一、引言显微镜是一种用于观察微小物体的仪器,它可以放大物体的细节,使我们能够看到肉眼无法观察到的微观结构。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了光学显微镜,通过调整镜头和光源,观察了各种样本,并记录了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

二、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显微镜放置在平稳的台面上,调节镜头和光源,确保显微镜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 样本制备:选择不同的样本,如昆虫的翅膀、植物的叶片、细菌涂片等,并进行必要的处理,如染色、切片等。

3. 样本观察:将样本放置在载玻片上,用镊子夹持,将载玻片放置在显微镜的物镜下,调节镜头使样本清晰可见。

4. 观察记录:使用目镜观察样本,并记录观察到的特征、结构和现象,如细胞的形状、细胞核的位置等。

5. 结果分析:通过观察记录,总结样本的特点和结构,并与已有的知识进行比对和分析。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1. 昆虫翅膀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昆虫翅膀,可以清晰地看到翅膀表面的纹理和细小的毛发。

这些纹理和毛发有助于昆虫在飞行时增加空气阻力,提供更好的飞行稳定性。

2. 植物叶片观察:观察植物叶片可以看到细胞的排列和叶绿体的分布。

细胞通常呈长方形或多角形,叶绿体则位于细胞内,负责进行光合作用。

3. 细菌涂片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涂片,可以看到细菌的形状和排列方式。

细菌的形状多样,有球形、杆状、螺旋形等,排列方式可以是单个、成链或成簇。

四、实验结论通过本次显微镜实验,我们观察到了不同样本的微观结构,并得出了一些结论:1. 昆虫翅膀的纹理和毛发有助于昆虫的飞行稳定性。

2. 植物叶片的细胞排列和叶绿体分布与光合作用密切相关。

3. 细菌的形状和排列方式多样,反映了其不同的分类和生长方式。

五、实验总结本次显微镜实验通过观察不同样本的微观结构,使我们对这些物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显微镜的使用使我们能够看到肉眼无法观察到的微小结构,为科学研究和生物学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方法。

通过实验,我们也学会了操作显微镜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对科学实验方法有了更好的了解。

显微镜的实验报告

显微镜的实验报告

显微镜的实验报告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显微镜观察不同类型的细胞和组织结构,以及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实际操作和总结。

经过本次实验,我对显微镜的原理和使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对细胞和组织结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首先,我们使用显微镜观察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

在观察植物细胞时,我们发现了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叶绿体等结构,这些结构在显微镜下清晰可见。

而在观察动物细胞时,我们发现了细胞膜、细胞质、线粒体和高尔基体等结构,这些结构也在显微镜下清晰可见。

通过对比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在结构上有所不同,这对于我们理解生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我们使用显微镜观察了组织切片的结构。

在观察植物组织切片时,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细胞排列的结构和细胞间的空隙,这有助于我们理解植物组织的构成和功能。

而在观察动物组织切片时,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细胞排列的结构和细胞间的连接方式,这有助于我们理解动物组织的构成和功能。

通过对比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植物组织和动物组织在结构上也有所不同,这对于我们理解生物组织的构成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使用显微镜的注意事项。

首先,我们需要轻柔地操作显微镜,避免碰撞和摔落;其次,我们需要注意调节镜头和光源,以获得清晰的观察效果;最后,我们需要及时清洁显微镜和调节装置,以保持设备的良好状态。

这些注意事项对于我们正确使用显微镜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通过本次实验,我对显微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细胞和组织结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我相信这些知识和经验对我的学习和研究将会有所帮助。

希望在今后的学习和实验中,我能够继续加深对生物细胞和组织的理解,为科学研究和生物学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显微镜实训报告

显微镜实训报告

显微镜实训报告
本次实训我选择了显微镜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显微
镜来观察物质微小的结构和形态,通过放大观察,更加深入地理
解物质的本质和组成。

以下是我在实验中的一些收获和体会。

首先,我对显微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
验中,我们使用了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两种不同类型的显微镜。

其中光学显微镜使用光学透镜使物体放大,而电子显微镜则
使用电子束来放大物体。

在使用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镜头的清
洁和调节,以保证观察的准确和清晰。

其次,我感受到了科学实验的重要性。

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石,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更加准确地了解物质的特性和规律。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微小的结构和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科学理论和
原理。

同时,实验也是培养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的重要途径。

最后,我认为显微镜实验也启示我们对万物的敬畏和探究精神。

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看到物质微小的构成和变化,感受到自然
规律的神奇和美妙。

这也让我深刻理解到,我们应该对大自然怀
有敬畏之心,对世界充满好奇和求知欲。

总之,通过显微镜实验,我受益良多,既加深了对物质本质的认识,又激发了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究的精神。

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这种精神将会伴随我一生,并让我不断追求真理和探索未知。

实验报告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实验报告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实验报告,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实验报告: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一、实验目的1.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和各部分功能。

2.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包括调节、使用和观察等。

3.通过实验,提高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显微镜是一种用于放大微小物体,以便观察的仪器。

其工作原理基于透镜成像原理,通过透镜的折射作用,将物体放大并投影在视野中。

三、实验步骤1.准备材料: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滴管、吸水纸等。

2.调节显微镜:将显微镜放置在平坦的桌面上,调整高度,使显微镜与眼睛平齐。

打开电源,调节亮度,使视野明亮。

3.观察物体: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用滴管滴加一滴清水,将需要观察的物体放在水滴中。

盖上盖玻片,轻微摇晃几下,使物体分散开。

4.调节焦距:旋转调节旋钮,使物象清晰。

如果物象模糊,可以前后调节焦距,直到物象清晰为止。

5.观察并记录:观察显微镜中的物象,记录观察结果。

可以使用目镜测微尺测量物体的大小和位置。

6.清理:观察完毕后,将载玻片和盖玻片用镊子取下,用吸水纸吸干残余的水分。

关闭显微镜电源,整理实验器材。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显微镜的构造和功能,掌握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操作规范,避免损坏仪器和影响观察效果。

同时,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五、结论本次实验通过观察和分析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进一步了解了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和操作规范。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技巧和方法,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

同时,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问题,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六、建议与改进在本次实验中,我们虽然已经掌握了显微镜的基本使用方法,但是在实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操作不够熟练、物象调节不够准确等。

为了进一步提高实验效果和观察能力,我们建议在今后的实验中注意以下几点:1.加强实验前的预习和准备,了解显微镜的各项功能和使用方法。

显微镜实验报告

显微镜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显微镜的基本操作方法和使用技巧。

2. 观察细胞的基本结构,了解细胞的基本形态和功能。

二、实验原理显微镜是一种用于放大微小物体的光学仪器,通过物镜和目镜的放大,使观察者能够清晰地看到肉眼无法分辨的微小物体。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了解细胞的结构对于研究生物学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洋葱鳞片叶、紫色洋葱、番茄、黄瓜等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2. 仪器: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刀片、酒精灯、酒精棉球、显微镜清洁布等。

四、实验步骤1. 取洋葱鳞片叶,用刀片将叶片切成薄片。

2. 将切片放在载玻片上,用滴管滴加少量清水,使切片浮起。

3.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覆盖在切片上,避免产生气泡。

4. 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调整焦距,观察洋葱鳞片叶细胞结构。

5. 观察过程中,注意观察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

6. 换用紫色洋葱、番茄、黄瓜等植物细胞临时装片,重复观察步骤。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洋葱鳞片叶细胞结构:- 细胞壁:细胞壁是植物细胞最外层的结构,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 细胞膜:细胞膜是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通道,具有选择性透过性。

- 细胞质:细胞质是细胞内的胶状物质,包含各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 细胞核: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包含遗传物质DNA。

- 液泡:液泡是细胞内的储存器,储存水分、营养物质等。

- 叶绿体:叶绿体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负责光合作用。

2. 观察紫色洋葱细胞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结构与洋葱鳞片叶细胞结构相似。

3. 观察番茄细胞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结构与洋葱鳞片叶细胞结构相似。

4. 观察黄瓜细胞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结构与洋葱鳞片叶细胞结构相似。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观察到了洋葱鳞片叶、紫色洋葱、番茄、黄瓜等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

显微镜实验报告

显微镜实验报告

显微镜实验报告
乌江中学年级实验报告
姓名班级同组⼈⽇期年⽉⽇
【实验内容】显微镜的使⽤和标本的观察
【实验⽬的】 1、练习使⽤显微镜。

2、学会正确观察标本。

【材料⽤具】光学显微镜、永久标本
【实验步骤】
⼀、取镜和安放:
1、将显微镜从()中取出时,应⼀只⼿握住镜臂,另⼀只⼿托住镜座。

2、把显微镜放在试验台边缘⼤约7厘⽶处,安装好()和()
⼆、对光:
3、转动(),使()物镜对准()。

4、⽤⼀个较⼤的()对准()。

⼀只眼注视⽬镜内。

转动(),使反射光线经过()、()、()到达⽬镜。

以通过⽬镜看到()为宜。

三、观察:
5、把标本正⾯朝上放在()上,⽤()夹住。

玻⽚标本要正对()的中⼼。

6、转动(),使镜筒缓慢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标本为⽌。

7、⼀只眼向⽬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为⽌,再略微转动(),是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晰。

四、收镜:
实验完毕,将显微镜外表擦拭⼲净,⽬镜和物镜要⽤()擦拭。

然后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使镜筒缓缓下降到(),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送回原处。

【针对练习】
1、使⽤显微镜时为什么在下降镜筒时眼睛要从旁边注视物镜?
2、在显微镜下看到写在透明玻⽚上的“F“字,看到的像是什么字?
3、⽤四台显微镜观察洋葱鳞⽚叶内表⽪细胞,视野中细胞数⽬最多的是⼏号显微镜?原因是什么?。

1实验报告:显微镜

1实验报告:显微镜

实验报告1: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问题探讨:1、目镜和物镜的作用和位置有什么区别?、目镜和物镜的作用和位置有什么区别?2、比较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长度与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比较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长度与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3、比较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长度与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比较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长度与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二、显微镜使用的操作步骤看录像片,复习高倍镜的使用方法,并进一步提出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带着问题复习显微镜的操作并进行动手实验。

带着问题复习显微镜的操作并进行动手实验。

显微镜使用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如下:显微镜使用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如下:1.1. 主要步骤:a.a. 取放:左握右托取放:左握右托b.b. 对光:三点一线,白亮视野对光:三点一线,白亮视野c.c. 低倍镜观察:转动粗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调清物象d.d. 移动装片:将需要进一步放大观察的部分移到视野正中央。

移动装片:将需要进一步放大观察的部分移到视野正中央。

e.e. 转动转换器:移走低倍物镜,换上高倍物镜。

转动转换器:移走低倍物镜,换上高倍物镜。

f.f. 调节光圈及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调节光圈及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g. 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h. 观察后清理显微镜和使用过的临时装片。

观察后清理显微镜和使用过的临时装片。

注意事项:b.①低倍镜对准通光孔①低倍镜对准通光孔②用反光镜收集光源②用反光镜收集光源③对光完毕人动镜不动③对光完毕人动镜不动c.①镜筒下降时,双眼看物镜与玻片距离,防止物镜与标本相撞①镜筒下降时,双眼看物镜与玻片距离,防止物镜与标本相撞②压片夹压住玻片,载物台倾斜角度不能过度,防止玻片滑动。

f.f.高倍镜下不能使用粗准焦螺旋高倍镜下不能使用粗准焦螺旋高倍镜下不能使用粗准焦螺旋问题与讨论: 1、取放 注意姿势和放置位置。

注意姿势和放置位置。

2、对光 低倍镜和高倍镜使用的时候对光有什么区别。

望远镜和显微镜实验报告

望远镜和显微镜实验报告

望远镜和显微镜实验报告⼤学物理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望远镜和显微镜【实验⽬的】(1)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构造及其放⼤原理,并掌握其使⽤⽅法;(2)了解视放⼤率等概念并掌握其测量⽅法;(3)进⼀步熟悉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原理】(⼀)望远镜1.望远镜基本光学系统基本的望远系统是由物镜和⽬镜组成的⽆焦系统,物镜L0的像⽅焦点'o F与⽬镜e L的物⽅焦点e F重合,如图所⽰。

⽆穷远物体发出的光经物镜后在物镜焦平⾯上成⼀倒⽴缩⼩的实像,再利⽤⽬镜(短焦距)将此实像成像于⽆穷远处,使视⾓增⼤,利于⼈眼观察。

为了利于对远处物体的观测,望远镜物镜的焦距⼀般较长。

1.望远镜的基本光学系统图⽰望远镜,物镜与⽬镜均为会聚透镜,这种望远镜称为开普勒望远镜,其优点是可在物镜与⽬镜之间的中间像平⾯上安装分划板(其上有叉丝和刻尺)以供瞄准或测量。

实验装置中⽤到的望远镜(如分光计上的望远镜,光杠杆系统中的望远镜等)均为开普勒望远镜,在中间像平⾯上装有分划板。

实际上,为⽅便⼈眼观察,物体经望远镜后⼀般不是成像于⽆穷远,⽽是成虚像于⼈眼明视距离处;⽽且为实现对远近不同物体的观察,物镜与⽬镜的间距即镜筒长度可调,物镜的像⽅焦点与⽬镜的物⽅焦点可能会不重合。

使⽤望远镜时,观察者应先调⽬镜看清分划板,使分划板成像于⼈眼明视距离处,再调节望远镜镜筒长度,即改变物镜、⽬镜间距,使被观察物清晰可见并与分划板叉丝⽆视差。

2. 望远镜的视放⼤率视放⼤率Γ定义为⽬视光学仪器所成的像对⼈眼的张⾓(记为ω’)的正切与物体直接对⼈眼的张⾓(记为ω)的正切之⽐,即:tan 'tan ωωΓ=对图⽰望远镜,有:y'''tan ,tan ''o e e y y f f f ω=ω==因此,望远镜的视放⼤率T Γ为其中,e f 、'e f 分别是e L 的物⽅焦距、像⽅焦距,e f ='e f 。

显微镜实验报告单

显微镜实验报告单

显微镜实验报告1. 引言显微镜是一种重要的实验工具,它可以让我们观察微观世界中的细节。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了光学显微镜来观察了物体的微小结构和细胞组织。

本文将按照实验步骤的顺序,详细介绍本次实验的过程和观察结果。

2. 实验材料和方法2.1 实验材料本次实验使用的主要材料包括:•光学显微镜•口片玻璃•透明胶片•显微镜载玻片•细胞组织样品2.2 实验方法本次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步骤1:将细胞组织样品放置在显微镜载玻片上,并轻轻盖上一张口片玻璃。

步骤2:将载玻片放置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

步骤3:调节显微镜的焦距,使样品清晰可见。

步骤4:使用显微镜的目镜调节和放大样品。

步骤5:观察并记录样品的细节结构。

3. 实验结果在本次实验中,我们观察了细胞组织样品,并记录了一些重要的观察结果。

下面是我们观察到的一些细节结构:1.细胞膜: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层包裹物,它有一个非常薄的结构,可以看到细胞膜上的许多小颗粒。

2.细胞核:细胞核是细胞的核心部分,它通常呈现出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结构,并且可以看到细胞核内的染色质。

3.线粒体:线粒体是细胞内的重要器官,它是细胞的能量生产中心。

在显微镜下观察,线粒体呈椭圆形,并且可以看到它们内部的结构。

4.内质网:内质网是细胞内的复杂膜系统,它在细胞内运输物质并参与蛋白质合成。

在显微镜下观察,内质网呈现出一些膜囊结构,其中可以看到一些小颗粒。

通过以上观察结果,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4. 结论本次实验通过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细胞组织样品,并记录了一些重要的观察结果。

通过观察细胞膜、细胞核、线粒体和内质网的细节结构,我们对细胞的组成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显微镜作为一种重要的实验工具,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窥探微观世界的方式。

通过不断地观察和研究,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细胞的奥秘,为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研究提供更多的线索。

5. 参考文献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物理实验报告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北京,100871) 系别:化学姓名:孟心甜 2 号学号:1400011799 班号:周四 3 组 实验名称:显微镜 实验日期:2015 年 10 月 15 日 目的要求: (1) 了解显微镜的原理; (2) 掌握使用显微镜测量微小长度的方法和规范; 仪器用具: 读数显微镜,生物显微镜及照明设备,测微尺,测微目镜,被测物体. 实验原理: 显微镜是用来观察和研究微小物体的助视仪器,它的最主要部分是物镜(L0)和目镜 (Le),可以将其原理抽象成下图:
数据记录及处理: 1. 测生物显微镜 β0 Table 1 标准测微尺的放大像(单位:mm) 编号 1# 2# 3# y1’=1.157mm β= 2. ������1 ′ 1.157 = = 11.6 ������1 0.100 n 5 5 6 x1 0.080 1.250 0.680 x2 5.871 7.045 7.610 ny1’ 5.791 5.795 6.930 y1’ 1.158 1.159 1.155
测未知光栅 1 Table 2 未知光栅 1 的测量(单位:mm) 编号 1# 2# 3# n 11 10 10 x1 0.101 6.877 0.368 x2 6.611 0.940 6.301 ny’ 6.510 5.937 5.933 y’ 0.5918 0.5937 0.5933
y’ =0.5929mm y= ������′ 0.5929 = = 0.0511mm ������0 11.6dΒιβλιοθήκη 计算β = 3.及 β.
物体长度测量 a. 把标准测微尺换成未知光栅 1; b. 调焦,测出光栅条纹中间像 y’; c. 计算y =
������ ′ ������0
,空间频率 .
������
1
4.
用读数显微镜测量未知光栅 2 a. 把未知光栅 2 放在载物台上,调焦; b. 测出不同 n 对应 ny’; c. 计算 y’,1/y’.
1/y = 19.6mm-1 3. 测未知光栅 2 Table 3 未知光栅 2 的测量(单位:mm) 编号 1# 2# 3# y =0.8332mm 1/y =12.00mm-1 思考题: (1) 实验中测量得到的物镜放大倍数与物镜上标称值不一样,为什么? 答:①仪器存在一定误差;②没有在固定的工作距离使用. (2) 你是用什么办法判断显微镜中间像(P’Q’)的正倒的? 答:看标准测微尺上的数字. (3) 用读数显微镜时,目镜内插丝与光栅像不平行时应如何调节. 光山在载物台上的摆放是 否有要求? 答:旋转光栅至与插丝平行,夹牢光栅防止滑动. n 20 20 20 x1 9.423 12.080 13.918 x2 11.085 13.748 15.587 ny 1.662 1.668 1.669 y 0.08310 0.08340 0.08345
待测物体 PQ 放在 L0 前面焦点稍靠前的位置,并使得其像成于 Le 焦距内,就可以在明 视距离成一放大的虚像, 其中 L0 焦距较小, Le 焦距较大. L0 第二焦点与 Le 第一焦点相距称为 光学间隔,记为 Δ. 定义β = 放大率. 实验步骤: 1. 生物显微镜的调节 a. 装上目镜和物镜(物镜“10×” ) ; b. 调节视场明暗; c. 2. 装载样品(标准测微尺) ,调焦至像清晰.
������ ′′ ������ ′′ ������������
为显微镜的横向放大率. 对于显微镜系统来说, 其横向放大率等于其视角
显微镜物镜的放大倍数测定 a. 将目镜换成“测微目镜”;
b. 调焦(微调)至像清晰; c. 测量标准测微尺 y1 及物镜放大后的中间像 y1’;
������1 ′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