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高考语文【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3)作用。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增强联想,以创造意境;表明态度,语言生动。
(4)注意问题。①夸而有据,夸而有节。夸张要以客观事实 为基础,要合乎情理,把握分寸,否则就很难给人以真实感。 如“她讲到她受到的痛苦时,眼泪就像自来水管似的喷射出 来”,这句的夸张有失真实。
②夸张要明确、显豁,突出夸张的特点,不能又像夸张又 像事实,在事实与夸张之间模棱两可。如“屋里静极了,就连 掉下一枚小钉子也听得见”,这句很难说是夸张还是事实。
(3)作用。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 奏鲜明,长于抒情。
[微积累] 对偶与排比的区别
①对称性与平列式。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而排比是三个 或三个以上的语言单位。对偶必须对称;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 似,字数要求不太严格。
②词语的重字与避重有别。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 的提示语,使排比内容互相衔接,给人们紧凑密集之感;而典 型的对偶句上下两句不重字。
③要注意夸张的具体表现。夸张往往借助于比喻、比拟等 修辞格来表现。
④要注意夸张运用的场合。在科学性文章中不适合运用夸 张。
五、对偶:比翼齐飞,共结连理 (1)概念。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 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 (2)种类。①按内容,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a.正对。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表示相似、 相关的关系。例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b.反对。上下句表示一般的相反关系或矛盾对立关系。例 如: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c.串对。上下句在意义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 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也叫“流水对”。例如: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②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 某种关系;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 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之处。

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如何正确使用并举例?

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如何正确使用并举例?

导语:我们在不知如何描述某件时间的时候,我们都会换另外一种说法,来让别人听得更明白。

语文课中我们也经常会学到一些修辞手法。

那么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哪些呢?该怎么正确使用并且举例子?一起来学习吧。

一、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常用的修辞手法好几种,来看看你知道的有哪些?修辞手法一般都有: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引用、反问、设问、互文、通感、反语、反复、顶真、对比、借代等。

1.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氛,加强表达效果。

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2.对偶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比喻 :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例句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出现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4.拟人:把物当作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5.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类别特点例句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音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08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08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例如:难道时间可以倒流吗?
(2)否定式反问,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
例如:克服困难不是一种享受?
(九)反复
1.定义: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句子或词语。
2.种类:
(1)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2)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词语间隔。
例句: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
例如:①语彼武陵人,多事何须寻洞口;笑依荆楚客,痴情只为爱桃花。(《题蒲圻赤
壁》)②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2)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①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②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的意思具有承接、因果、假设、条件、转折等关系的对偶
D.总有月夜,世界有一半浸在银子里,另一半浸在墨汁里。
【答案】B
【简析】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容易题。本题考查比喻的基
本类型:明喻、暗喻、借喻。四个选项均为比喻。B 选项将君子的德比为风,小人的德比
为草。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为明喻。A、C、D 三个选项为借喻,句中本体不出现,直接以
(2)只问不答。
例如: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3.运用设问要注意的问题:
设问的基本特点是“无疑而问”,设问的目的在于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八)反问
l.定义:
3
【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纲要/语文】
【2020 届】
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这种修辞手法叫反问。
2.种类:
(1)肯定式反问,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4.示例:玫瑰迷人牡丹大气(意思恰当即可。需注意本体、喻体之间的关联性。根据不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拟人: 把非生物或生物当作人来表现,赋予它们人
的思想感情,声情笑貌,使它们人格化。 例如: ①山歌向着高山唱,高山低头把路让。
②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拟物: 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
写,使人具有物的情态或动作,或者使甲事 物具有乙事物的属性。 例如: ①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 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②不管 怎样,且把这矛盾重重的诗篇埋在坝下,它也许不 合你秋天的季节,但到明春准会生根发芽……
常见修辞手法的特点及效果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
排比、设问、反问、反复
考点一:比喻
1、概念: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 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 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 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 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 手法
《考试说明》中要求“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能力层级为
D。该考点包含两个重要信息:一是命题范围为“常见”,即比 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和反问等9种 修辞手法;二是考查要求为“正确运用”,表明高考试题不直 接考查修辞手法的概念,而是结合语言环境进行动态考查,即 对修辞手法进行判断、理解和运用。
爱心不搞商业投资,一旦付出了,切莫求回报。 机遇不办终身保险,一旦失去了,真难以补偿。
考点二:比拟
概念: 运用联想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 作物、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 这种修辞格叫比拟 。
构成: 被比拟的人或事物叫本体,用来比拟 的人或事物叫拟体。 种类:根据拟体的不同属性,比拟可分为拟 人和拟物两类。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反复、设问、反问)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反复、设问、反问)
果。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基础,就是熟悉这些修辞手
法的一般修辞作用。反复、设问、反问三种修辞手法的一般 修辞作用分别是:
1)反复: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使诗文句式
整齐有序,文章起伏回荡,充满语言美。运用反复,必须要 适合表情达意的需要。反复不是“重复” ,不必要的反复, 会使文章语言??唆、累赘;没有充实的内容,强烈的感情,
思路点拨:此题结合仿写考查正确运用比喻和反复的修
辞手法。在解此题时,无论选哪一个话题,首先要弄清句子 的结构,即从语法角度看,是“……是……只要……”的条 件假设复句;再从修辞角度看,三句使用了比喻的手法,且 三句构成排比;还暗含了间隔反复的修辞手法。
这个仿写的话题可以自选,有比较自由的空间,因此,
混淆,考生应能区别。例如: (1)“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自
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 不以我们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这两个句子运用 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气势,使确定的意思得到增 强,不容置疑,语感强,富有感染力。
2.熟悉反复、设问、反问三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和表达效
3.反问。反问也叫激问、反诘、诘问,是用疑问形式表
达确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或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 或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且只问不答, 答案暗含在问句中。
例如:“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反问的修 辞作用在于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情感,加深读者 印象,增强句子的气势和说服力。
味采用反复的形式,会让人厌烦。
2)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
解。
3)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情感,加深印
象。
三、例题分析 例:仿照下边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借代、夸张)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借代、夸张)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借代、夸张)【解题技巧】一、考点梳理借代1.概念:不直接说出要说的某人或某事物的本来名称,而是借用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来代替,这种修辞手法也叫作“换名”。

其中,用来代替的事物叫作借体,被代替的事物叫作本体。

借代即用借体代本体。

2.种类:(1)特征代本体。

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2)材料代本体。

如:懒将白发对青铜。

(3)标志代本体。

如: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冤枉!(4)人名代著作。

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5)绰号代本人。

例如:“芦柴棒”,去烧火!(6)专名代泛称。

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7)具体代抽象。

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8)部分代整体。

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3.作用:(1)形象生动、重点突出,如:那一对西装革履从前面慢悠悠地走过来。

(2)简洁、精练,如:公园里的长凳上坐着两个人,一个“马褂”,一个“西装”。

(3)灵活,不死板,给人以幽默感,如:从他的祖父到他,三代不捏锄头柄了。

夸张1.概念: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手法。

2.种类:(1)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

(2)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3)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

3.作用:(1)形象漫画化,使特点更显著。

(2)揭示事物本质,起强调作用。

(3)态度鲜明,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二、答题方法1.辨析技巧借代:借代就是换称(即“换名”),因语境表达的需要,不用本体事物,而改换与本体相关的事物代替。

使用借代的手法时,必须抓住事物最典型的特征,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

另外,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不能同时出现。

夸张:看表述与客观事物的原情况相比,是否有扩大、缩小或超前。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讲解含答案)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讲解含答案)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讲解含答案)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仿用、变换句式和修辞”是考纲要求的考点,但全国卷近几年未做单独考查。

为了做到有备无患,本书对本考点也做到了精讲精练,达到备考无盲区的复习目标。

常考修辞手法辨识及运用“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是《考试说明》中明确规定的考点。

修辞不但在“语言文字应用”中隐性考查,而且在阅读和写作中隐性考查,“修辞”是学好语文的基本素养之一,有必要对修辞进行专门研究,为同学们上这一课。

修辞的类型较多,分为常用的和非常用的,根据考查情况,下面只介绍九种常用的修辞手法。

一、9种修辞手法明鉴(一)比喻比喻是用另一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事物作比方的一种修辞方式。

1.特点比喻有三个基本要素:本体——被比喻物,喻体——比喻物,比喻词——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

但是有些比喻句中三者并不同时出现。

构成比喻的基础是:本体和喻体两个事物存在着相似之处,但一般说来,本体和喻体又须是本质上完全不同的两个事物。

2.分类可按内容分,也可按形式分,种类繁多,现举常用的几例。

(1)明喻明喻是用“像,如,似,若,似的,像……似的,如同……一样”等比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的比喻,是较明显的打比方,其连接本体喻体的比喻词就明确表示了两者的相似关系。

例如:骄傲像隔年的草根,冬天刚过去,就钻出一丝丝的嫩芽。

(2)暗喻暗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

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

暗喻又叫隐喻。

例如:生活是海洋。

(3)借喻借喻是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由喻体来代替本体的比喻。

较之明喻和暗喻,借喻形式最为简短,喻体和本体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本体不出现,借喻也是最隐蔽的比喻。

所以它的使用常借助于一定的语言环境,才使人易于理解。

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毒蛇猛兽”借喻那些压迫和剥削劳动人民的反动统治阶级,具体形象,爱憎分明。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林下潼心
常见的修辞手法主要包括比喻、比拟、 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 问和反问等九种。
高考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是准确辨 识,二是灵活运用。
• 一、比喻 • 1.含义: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又有 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修辞手法。 • 2.作用: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化无 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生动,化冗 长为简洁,化深奥为浅显,给读者留下鲜明、深 刻的印象。 • 3.构成:比喻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即本体(被 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 (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七、反复 1.含义:反复是有意地重复同一词语或句子以强调某个意思 或抒发某种感情的修辞格。 2.作用:反复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感情、突 出思想观点的作用(内容);同时还使诗文格式整齐有序,回 环起伏,充满语言美和节奏感(形式)。
如: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3.种类: (1)连续反复:接连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其他词 语间隔。如:你的每一个脚步,你的每一次呼吸,都是—— 革命……革命……革命…… (2)间隔反复:重复运用词语或句子,中间间隔其他词语或句 子。风雪一天比一天大,人们的干劲一天比一天猛,砍下的 毛竹一天比一天堆得高,为竹滑道修的架在两座高山之间的 竹桥,也一天比一天往上长。 补充: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也可以交错使用。
• 二、比拟
• 1.含义: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
写,这种修辞手法叫比拟。
• 2.作用:比拟可将人的动作神态、思想情感、精神品格赋予某事物,使
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或把某事物的特点写得
生动形象、色彩鲜明、意蕴丰厚,进而表达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给读者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教案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教案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教案教学博苑2012-03-06 21005d56b7b40102duun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教案一、考点诠释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能力层级为E级。

《考试大纲》中对“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这一考点内容作了十分清楚的界定。

常见的修辞手法共考查九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

这些都是考生常见、常用或熟悉的。

修辞手法的考查,不考名词术语,重点考查判断修辞手法使用的优劣、正确理解修辞手法在语段(或篇章)中的作用和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表达的能力等。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是考纲的一个点,这一知识点的考查,在高考语文试卷中所占分值比较大,涉及的面也很广,但很多考生并不重视这一知识点的复习,甚至在高考复习时把它排除在外,认为这不是重点。

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且不说修辞手法的使用对写作的作用,单从语言表达与阅读鉴赏上看,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运用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题型介绍考查修辞知识的几种题型1.仿写题这类题考查的重点就是修辞,是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

“仿”的对象就是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2.扩写题扩展语句主要考查将一句话的内容充实丰富起来或者合理地扩展成几句话的能力。

原句常以短句的形式出现,其信息量不足,一般比较简洁、凝练。

扩展后的语句应含有较大的信息量,表意丰富,有血有肉;同时在句式或修辞等方面符合试题要求。

3.诗歌鉴赏题诗歌鉴赏的内容有三大方面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其中语言和表达技巧都牵涉到修辞手法。

4.文学作品阅读理解与鉴赏题(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是高考现代文阅读中的一大内容,其中的“重要词语”就包含运用比喻、借代、反语、双关等修辞格的特殊词语。

(2)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意这也是一个高考设题较为集中的知识点。

所谓“重要语句”有一个大的类别,就是富有表现力的句子,而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多数是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3)鉴赏文学作品语言和表达技巧鉴赏文学作品语言和表达技巧属于形式方面的问题,“语言”要生动形象,一般离不开修辞,“表达技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第4讲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高考通用)

第4讲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高考通用)
①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 ②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zzd> 正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zzd>朱自清《荷塘月色》)
(3)比喻的分类:
①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感染力。②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描述,使语言生动形象,还可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2025高考一轮复习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1.考查频率高。修辞手法是高考热点,几乎每年都会考查修辞手法。2.题型不稳定。高考试题多是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考查考生对修辞手法的辨析、判断、理解和正确运用的能力。以前多是客观题的形式,主要包括准确判断修辞手法的类型,要求选出修辞手法运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近几年多是主观题的形式,要求分析修辞手法的构成、表达效果,或是与仿用句式、变换句式、扩展语句等综合起来考查。
串对
上下句意义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也叫“流水对”。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书左丞丈二十二韵》)
种类
释义
例句
按形式
工对
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均按对仗要求。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宽对
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3)比喻的分类:
分类
释义
例句
明喻
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都出现的比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 “犹如”等连接。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考点16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解析版)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考点16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解析版)

新课标《考试大纲》中对“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表述包含两点重要的信息:一是命题的范围——“常见”,《考试大纲》明确指出了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和反问为常见的修辞手法;二是考查规律——“正确运用”,表明高考试题不直接考查名词术语(各修辞手法的概念),而是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考查,即要求考生对修辞手法进行判断、理解和正确运用。

从近年的高考试卷来看,该考点的命题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一是从题型来看,多为主观表述题;二是从考查角度来看,主要包括准确判断修辞类型、正确理解修辞手法的作用和恰当运用修辞手法等;三是从命题方式来看,该考点一般不会单独设题,而是经常与语言文字运用的其他考点(如仿用、变换句式,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等)结合在一起进行考查;四是从取材来看,主要选择那些描写、记叙或抒情性语段;五是从考查目的来看,注重考查考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1.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B.无丝竹之乱耳,案牍之劳形。

C.雕阑玉砌今犹在,只是朱颜改。

D.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本题需要结合诗句内容理解分析。

A项,“绿”与“红”分别代指叶与花,借代。

B项,“丝竹”代指乐器,“案牍”代指公务,借代。

C项,“雕阑玉砌”代指宫殿,借代。

D项,结合“不谙离别苦”分析,为拟人。

故选D。

2.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伏击某一运动中之敌,打早了,暴露了自己,也让敌人有了防备;打迟了,敌人已集中驻止,伏击变为啃硬骨头。

B.马云说,让阿里巴巴坚持18年的是阿里的理想主义,一个公司如果失去了理想,天天思考的就是赚钱,那就变成了一部赚钱的机器。

C.每到寒暑假,学生们都离开校园,这条街上的很多商铺就像冬眠了;等学生返校时,这条街又渐渐热闹起来。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解析: 用“马褂”和“西装”代上面坐着 的两个人。

博喻举例
例1: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 白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 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例2:青春是风中的野火,是雨中的花蕾, 是一枚等待成熟的青苹果。 例3:快乐是暴风雨中的飞鸟,是游向大 海的鱼,是孩子手中的风筝,是新婚的 礼服,是重逢时的抱头痛哭。
5、比喻的作用
①具体、形象、生动。
(2)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 “是”“成了”“变成”等连接, 有时暗喻不用比喻词。
暗喻的典型形式是:甲(比喻词:是、成、 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暗喻举例
例1: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 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例2:汗水在那络腮胡跟上聚成了一粒 粒晶亮的露珠。 例3:在这座城市里,人是什么?人是 垃圾,到处流动。 例4:他的眼睛是陷阱,掉进去容易, 爬出来难。 例5::母亲啊!你是 荷叶,我是红 莲。
暗喻
2、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密密地斜织着……
博喻
3、一轮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 月光像流水一样泻下来,大地一片 银白色。
明喻
4、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下黄色的 泪珠里。
借喻
二、比拟
1、概念 比拟是把甲事物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 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 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 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事实上,前一 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 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拟人
比喻和比拟的区别
本体或出现或 比喻 重在“喻” 突出两事物 不出现,喻体 必须出现 的相似点
直接把甲当 本体必须出现, 作乙来描述 拟体不出现 比拟 重在“拟”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夸张对偶排比)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夸张对偶排比)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夸张\对偶\排比)作者:柴海军来源:《作文周刊(高考版)》2010年第15期【考点阐述】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表述为“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对这九种修辞手法中的“夸张、对偶、排比”三种手法的考查往往不单独设题。

除了在诗歌鉴赏或文学作品鉴赏中考查修辞手法的辨认和作用外,更着重考查修辞手法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运用(即根据规定的情境,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或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或表达对事物的认识),注重对考生综合表达能力的考查。

有与仿写结合的,有与连贯结合的等。

即使是单独考查修辞手法,也很少只考某一种修辞手法,而是将多种修辞手法放在一道试题中考查。

因此,题中所给材料,所设情境多来自于现实生活,与自然、社会、人生密切相关,近年来尤其如此。

因此,考生要正确理解和掌握《考试大纲》提出的九种修辞手法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还应注意几种易混修辞的辨析。

除在语言运用题目中考查本考点外,在古典诗词鉴赏和现代文阅读中也有对本考点的考查____“鉴赏文学作品表达技巧”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效果。

这也应引起广大考生的注意。

【技法指导】夸张、对偶、排比这三种修辞手法及其各自的作用具体如下:1.夸张:对事物作合情合理的夸大或缩小的一种修辞手法。

如鲁迅《药》中写道:“……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该句使用了缩小夸张的修辞手法。

夸张的主要作用是:烘托气氛,增强联想,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鲜明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感情态度,给人以启示,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增强表达效果。

但要注意,运用夸张一定要合情合理。

如:(2010年高考语文浙江卷)7.某校学生会为使更多的同学体验“低碳”生活,接受“低碳”理念,决定组织同学参观世博园“零碳馆”。

请根据所提供的材料,拟写一份海报。

要求:只写海报的宣传鼓动内容;语言表达简明流畅,生动得体。

(100字左右)(材料略)完成这道试题,考生要注意在运用夸张时要合情合理。

语言文字运用--考点五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语言文字运用--考点五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语言文字运用--考点五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考点五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准确辨识,掌握效果[考点要求]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E级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

1.(2014·江苏)下列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是()A.水面风回聚落花B.数峰无语立斜阳C.楼上春容带雨来D.蝉曳残声过别枝答案 A解析先分析题干诗句,“墙头”是名词,“头”是对“墙”的补充;“雨”是名词,“细”补充说明了“雨”的状态;“垂”是动词;“纤草”是名词,且“纤”是形容词,说明了“草”的状态。

然后分析选项:A项“水面”对“墙头”,“风回”对“雨细”,“聚”对“垂”,“落花”对“纤草”,意义相称,词性相同,对仗工整;B、C、D三项中的“数峰无语”“雨来”“蝉曳残声”词性都与题干句不对仗。

试题评点该题考查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材料是古典诗句,有着浓浓的传统文化味道。

题型是选择题,这是江苏卷在语言表达运用中首次使用该题型。

考生可能搞不清对偶与对仗有怎样的严格的区别,但凭着厚实的古诗积淀,选对答案绝对没问题,因此,该题几乎无难度。

但正因如此,这个考题点可能以后不会再考到了。

2.(2015·江苏)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诗句的修辞手法——比拟(拟人和拟物)。

B项意为浮萍碎处,映现出远山的倒影;小船过时,听到划过草叶的声响。

是从视觉与听觉角度来写的,并未使用比拟手法。

A项意为春风试着用神奇的刀尺,精心剪裁出春天的红花绿叶。

“试”“裁”是人的动作,用了拟人。

C项说芍药花“含春泪”,“蔷薇”“卧晓枝”,把花写成美人,拟人。

D项一“偷”一“翻”,采用拟人手法,突出了南风这位旧相识的顽皮可爱。

试题评点该题是对2014年修辞手法题的继承。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2、结构: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 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 性词语)组成。
6
3.比喻的种类: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 “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 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 例如: 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 门前一副巨画,名叫自然。 (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博喻。同一本体运用几个喻体进行比喻。 例如: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7
春晖又红万朵花
芳草春来依旧绿
老梅到时自然红
玉垒浮云变古今
春回大地千峰秀
冬雪欲白千里草
37
2、组合式。 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 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 适当的调整。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 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红雨树边, 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 看池边绿树, 此间有尧天舜日。
32
五、对偶
对偶的种类 1、正对 2、反对 3、流水 a.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类皮厚腹中空。 b.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c.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成分对偶 然而我的坏处,是在论时事不留面 子,砭时弊常取类型,而后者尤与时宜不合。 句子对偶 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
26
三、借代
2.种类
1、用事物特征代本体事物 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2、具体代抽象 丢了乌纱帽 3、专名代泛称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4、形象代本体 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 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5、部分代整体 几千双眼睛都在盯着你. 6、结果代原因 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7、原料代本体 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解题技巧】一、考点梳理(一)考点知识1.比喻(1)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即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3)条件:①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4)种类:①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

②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

③借喻。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④博喻。

(5)作用:①具体、形象、生动。

如:柳妈打皱的脸也笑了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

②浅显易懂。

如:小石头可以砸破大水缸――比喻小的可以战胜大的。

③表达感情。

如:地下“乌龟”(坦克)乱爬,头上“乌鸦”(飞机)成阵。

2.比拟(1)概念: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手法。

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M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三种形式。

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2)作用:①色彩鲜明。

②描绘形象。

③表意丰富。

3.两者的区别(1)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模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

(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如:圣马克堂是方场的主人。

(比喻)圣马克堂热情地迎接着八方游客。

(拟人)(二)考查角度一是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二是修辞作用的正确理解,三是修辞类型的准确判断。

(三)考查内容从取材来看,能够作为修辞题材的,主要是那些叙述或抒情方面的语段。

考查中一般以《考试说明》中规定的九种常见的修辞手法为主,而尤以比喻、比拟、排比三种最为突出。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例题: 下列句子在修辞运用上与其他三句不
同的一句是: A.这几天跟过节一样热闹。 B.那里的蔬菜跟水果一样贵。 C.他的脸色跟纸一样白。 D.这里的老鼠跟猫一样大。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比喻句与比较句的 能力。 构成比喻的本体与喻体应是性质 不同的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不同类事物, A、C、D三句能构成比喻,B句的“蔬 菜”与“水果”是同样性质的东西, 句中的“一样”只是它们的价格,属 比较。 答案:B
C.目前,我正兴致勃勃地给自己的作品进行
“减肥”,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绝 不吝惜。 ——将作品拟人化,把删削冗繁说成是“减 肥”, 生动幽默。 D.小雪和妹妹常常不吃饭,就跑到海边,把自 己焊在礁石上,听潮起潮落,看日沉日升。 ——用拟物的方法夸大听潮观海的痴迷程度, 形象生动,有感染力。 答案:B 解析:应为前一个巴金。
夸张的注意点
①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
的夸大,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 ②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 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③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 文、说理性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 张,以免歪曲事实。
例题:
选出下列没有运用夸张的一项(
B)
A. 下了一天雪,到深夜还没有止,屋外一切
例题:
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 A.他就是我的颧骨,深 陷的眼眶。 B.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 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C.要清除语言中的垃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 奏效的。 D.他的肚子里有墨水,脑瓜子也灵活。
总结的路子对此进行突破。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复习修辞知识,辨析并运用常见的修
辞手法。
重点难点

10,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10,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1)同类相比。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像我这样的好人不多,为何还要让我难过。 (2)表示猜度。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 了。他像是碰到了什么不开心的事。 (3)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 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4)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 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 2、排比增强文势

诚信没有重量,却可以让人有 鸿毛之轻,可以让人有泰山之重; 诚信没有标价,却可以让人的灵魂 贬值,可以让人的心灵高贵;诚信 没有体积,却可以让人的心胸狭隘, 目光短浅,可以让人的胸怀宽广, 高瞻远瞩;诚信没有色彩,却可以 让人的心情灰暗、苍白,可以让人 的情绪高昂、愉悦!
我常常怀念远古,那 是一个充满人格魅力的时代。那些君子翩翩风 度的背后,是一个用诚实、信用、执着的信念 支撑的人的结构。那别萧萧易水而去的壮士, 难道他不留恋自己的家园故国?难道他不知道 深入虎穴的险恶与危难? 他义无反顾地去了, 去得那样坚定,带着一腔对国君的忠诚和对誓 言的忠贞。那手执和氏璧在秦王殿上慷慨陈词 的蔺相如, 难道不知秦王的阴险与贪婪? 他在 出发前已经许下完璧归赵的诺言!他正是循着 一条实践诺言的艰难道路在英勇地捍卫国家的 利益和个人心灵深处那份不朽的契约。
例如:(1)他们在园丁的辛勤培育下茁 壮成长。(2)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解析:(1)是借喻,“园丁”指的是老师, 可以说“老师是辛勤的园丁”。 (2)是借代,“一针一线”代群众利益, 是部分代整体,不能改为比喻。
1、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 是() A.无事不登三宝殿 B.不为五斗米折腰 C.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D.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答案]C(比喻,“老鼠”比喻丑恶害人的 东西。其他三项为借代。A“三宝殿”个别 代整体,代指门。B.“五斗米”具体代抽象, 代指微薄的俸禄。C.“庆父”代指祸乱的罪 魁,“鲁难”代指国家的灾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作用: (1)揭示本质,给人以启迪; (2) 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3)增强 联想,创造气氛。
பைடு நூலகம்
四、对偶
1、概念: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 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 近意思的修辞手法。
3.作用:(1)便于吟诵,易于记忆; (2)用于诗 词,有音乐美。
4.对偶与对比的不同点:
2、排比的作用:结构紧凑,文意贯通; 语气强劲,抒情强烈。
当我想你的时候 我的心在颤抖 当我想你的时候 泪水也悄悄地滑落 当我想你的时候 才知道寂寞是什么 当我想你的时候 谁听我的诉说
六、设问
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目的在于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 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 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七、反问
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 去确定的意思。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 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
如:我们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难道他不留恋自己的家园故国?
(1)同类相比。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像我这样的好人不多,为何还要让我难过。
(2)表示猜度。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 了。他像是碰到了什么不开心的事。
(3)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 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4)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 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1)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 点是“对称”。
(2)对偶主要是从结构上来说的,要求结构对 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来说的,要求意 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五、排比
1、概念: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果相同或相 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 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 情的修辞方式。
二、拟人 概念:拟人——把事物“人化”
例如: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桥下的睡莲正沉睡未醒。
三、夸张
1、概念: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 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 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2、种类: (1)扩大夸张。 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缩小夸张。一眨眼的工夫,麦子就由青 变黄了,收割的日子到了。
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1、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
一动也不动。( )
2、看他的样子,好象有什么喜事似的。( ) 3、蜻蜓在飞来飞去,小猫就像没看见 似的。( ) 4、真的,再没有像马一样忠实的动物了。( 5、春天的江南大地仿佛铺上了一块绿 地毯。( ) 6、她长得很像我邻居的小妹妹。( ) 7、这个地方我似乎已到过了。( ) 8、他的性格很像他爸爸。( )
一、比喻
1.概念: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 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 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喻 体、比喻词。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3、作用:
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 具体化,形象化 。
4、注意: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 词。下列几种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