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优秀教学设计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优秀备课教学设计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优秀备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包括《山居秋暝》、《枫桥夜泊》和《长相思》。
这三首诗都是经典的中国古诗词,具有深刻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学生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词基础,他们对古诗词的语言和意境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一些生僻的字词和深层次的意境还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和引导。
此外,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也需要进一步激发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词。
2.能够理解古诗词的基本意思和深层次的意境。
3.能够运用古诗词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创作。
4.能够培养对古诗词的兴趣和阅读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僻字词的解释和理解。
2.古诗词意境的领悟和表达。
3.古诗词的朗读和背诵。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对生僻字词进行解释,对古诗词的意境进行讲解。
2.引导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背诵来感受古诗词的韵律和意境。
3.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创作来运用所学的古诗词知识和技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古诗词的文本和相关的注释资料。
2.准备古诗词的朗读和背诵的音频资料。
3.准备相关的创作素材和示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古诗词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展示古诗词的文本,让学生初步感知古诗词的语言和意境。
3.操练(10分钟):对古诗词中的生僻字词进行解释,让学生通过朗读和背诵来感受古诗词的韵律和意境。
4.巩固(10分钟):通过相关的练习题或小游戏来巩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运用。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通过创作来运用所学的古诗词知识和技巧,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次课程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诗词的重要性和学习的重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行巩固和拓展学习。
《古诗词》教学设计
《古诗词》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诗词》。
本单元共有三首古诗词,《山居秋暝》、《枫桥夜泊》和《长相思》。
本节课将重点讲解《山居秋暝》。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山居秋暝》。
2. 理解《山居秋暝》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3. 学会欣赏和评价古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山居秋暝》。
难点:理解《山居秋暝》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教师播放《山居秋暝》的配乐,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丽和宁静。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印象中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2. 诗句解析:教师逐句解析《山居秋暝》,解释生僻字词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3.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山居秋暝》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讲解,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4. 随堂练习:学生跟读《山居秋暝》,并尝试背诵。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程度。
5. 欣赏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山居秋暝》的美丽画面,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诗句的感受。
学生互相交流,提高欣赏和评价古诗词的能力。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山居秋暝》的诗句,并在关键诗句旁边标注重点字词的意思。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将《山居秋暝》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其中生僻字词的意思。
2. 答案:《山居秋暝》翻译成现代汉语:空旷的山中,秋天傍晚的景色是多么美丽宁静啊!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和欣赏《山居秋暝》,让学生感受到了古诗词的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同时,通过随堂练习和课堂小结,巩固学生对诗句的记忆和理解。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古诗词,让学生尝试分析和欣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诗词》。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③自己带着感情读
④四人小组读古诗
⑤汇报:指名读、小组自选方式读
⑥全班再齐读古诗
“相看两部厌,只有敬亭山”运用拟人的手法写诗人与敬亭山的相知之情。
板
书
设
计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独坐敬亭山
孤独
只有
第(2)课时
课时内容
《望洞庭》
④介绍背景:这首诗是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飘泊生活,来到宣城时所写。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相看:对看;厌:满足只有“我”和敬亭山对看总不感到满足
⑤指名完整叙述古诗概意:天上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天上的那片云也悠闲地飘向远方。此时此刻,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怎么看也不觉得满足。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②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2)检查合作学习情况
①指名读②汇报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和: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
秋月:点明时间——秋天
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
潭面:湖面
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运用比喻,我们还学过什么古诗中也有比喻手法?)
二、初步理解词与诗的区别
1、自读“预习”。读后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2、谁能找到诗与词的区别?
三、自读词,提出疑问。
四、细读《忆江南》理解词意
1、《忆江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带点字的意思。
江南好旧曾谙红胜火忆江南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1《古诗词三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1《古诗词三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会认“暝、浣"等6 个生字,会写“孙、泊”等14 个字,会写“王孙、停泊"等16 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
默写《枫桥夜泊》。
3.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词的意思,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o理解诗词的意思,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
o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诗词的魅力。
2.教学难点o体会诗人在诗词中表达的复杂情感。
o感受诗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想象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情境创设(1)上课伊始,教师在多媒体上播放一段舒缓悠扬的古典音乐,如《渔舟唱晚》。
(2)同时,展示一系列精美的山水田园风光图片,包括幽静的山林、清澈的溪流、宁静的村庄、金黄的稻田等。
图片切换时,配合着音乐的节奏,营造出一种宁静、优美、诗意的氛围。
2、谈话引导(1)待音乐和图片展示完毕,教师用亲切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与学生交流:“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美妙的音乐和迷人的风景。
在这样的情境中,你们是不是感受到了一种特别的宁静和美好?其实啊,古代的诗人也常常被这样的美景所打动,并用他们的生花妙笔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词。
今天,我们就要走进三位诗人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们笔下的山水田园和离愁别绪。
”(2)教师在黑板上写下课题“古诗词三首”,并继续说道:“这三首古诗词分别是王维的《山居秋暝》、张继的《枫桥夜泊》和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让我们先来看看王维在《山居秋暝》中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二)初读诗词,整体感知1、自主朗读1)教师向学生明确朗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三首诗词,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或者向同桌请教。
同时,思考一下这三首诗词分别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初步感受。
"2)学生开始自由朗读,教师巡视,及时纠正学生的读音错误。
古诗词鉴赏 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词鉴赏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包括诗、词、赋、散文等体裁,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能力,学会欣赏古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古诗词的阅读与欣赏方法。
2. 教学难点:古诗词的深层含义和审美特征,古代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品。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和文学流派。
2. 读书指导法:引导学生阅读古诗词,分析诗歌手法技巧。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古诗词,让学生体会古诗词的美。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古诗词教材、参考资料、PPT等。
2. 学生准备:提前阅读教材中的古诗词,了解诗歌手法技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古诗词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讲解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和文学流派,分析诗歌手法技巧。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古诗词,让学生体会古诗词的美。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教学内容与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古诗词的基本概念、形式和特点,学习《静夜思》、《登鹳雀楼》等简单诗作。
2. 第二课时:讲解古诗词的韵律和节奏,学习《江雪》、《春晓》等诗作,分析其韵律美。
3. 第三课时:探讨古诗词的意象和意境,学习《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等诗作,体会其意境美。
4. 第四课时:解析古诗词的情感表达,学习《赋得古原草送别》、《登高》等诗作,理解其情感美。
5. 第五课时:介绍古代文学流派,学习《孟子·告子下》、《庄子·逍遥游》等散文作品,了解其思想内涵。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古诗词》教学设计
《古诗词》教学设计《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15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
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①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③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①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三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②课文插图。
第一课时《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由题入手,弄清题意①板书课题。
②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③出示插图,观察感受。
④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反复诵读,弄懂诗意①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②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③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④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⑤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品评朗读,感悟诗情①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②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
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
“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③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积累语言●自学《四时田园杂兴》①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②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③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④背诵。
第二课时《渔歌子》●激情导趣,理解课题①教师有感情地吟诵《渔歌子》,请同学们听一听,想一想: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②你知道什么是词吗?教师简介: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
也就是为曲所填的词。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引言: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它既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学价值,又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
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中,教授古诗词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能力。
本文将从读、背、理解三个方面,介绍三首古诗词的教学设计方案,旨在帮助老师们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欣赏古诗词。
一、《登鹳雀楼》1. 读在开展本节课教学之前,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活动来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例如,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描绘景色的图片,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自然美的感受和想象,接着再引导学生朗读《登鹳雀楼》。
2. 背对于学生来说,背诵古诗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老师可以通过分段和分句的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登鹳雀楼》。
可以利用分组对抗的方式,让学生与同学们一起背诵,增加趣味性和竞争性。
3. 理解让学生阅读并理解《登鹳雀楼》的内涵,帮助学生感受并理解诗人王之涣通过描绘长城和秦淮河的方式,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追求的思想。
二、《静夜思》1. 读引导学生静下心来,用慢慢的节奏读出《静夜思》。
可以通过图片或实物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诗词的世界中抒发自己的情感。
2. 背学生可以从整体角度去背诵《静夜思》,逐渐熟悉和理解整首诗的内涵。
可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模仿诗人李白的语气与表情背诵诗歌,增加趣味性。
3. 理解通过问答和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静夜思》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写。
可以让学生讲述他们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提升学生对古诗的情感表达能力。
三、《将进酒》1. 读在朗读《将进酒》之前,可以让学生了解李白这位伟大的诗人,以及《将进酒》的背景和意义。
然后,引导学生使用抑扬顿挫的方式,有节奏地朗读这首诗。
2. 背通过分段背诵的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并理解《将进酒》的诗句。
可以利用配乐和动作,让学生在背诵的过程中更加感受到诗歌的磅礴气势。
3. 理解通过分析诗句的意境、修辞手法以及主题思想,引导学生理解《将进酒》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古诗的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古诗的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设计理念]着眼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体味古诗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尝试写诗。
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和空间。
[教学目标]1、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及作品渗透的感情。
2、理解“欲”、“闻”、“不及”的意思。
3、背诵、默写本诗,并改成现代文或尝试写诗。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古诗都有其鲜明的节奏和很美的意境,今天学习古诗要懂得作者怎样抓事物的特点,怎样抒发自己的感情的,是怎样做到情景交融的。
二、教师出示古诗,学生跟着教师抄写。
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意书写时的.正确、美观,写后同桌互评)三、理解诗题,作者简介。
《赠汪伦》一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写的,“赠”是“送给”的意思。
汪伦,是李白的好朋友,今安徽省泾县人,诗中提到的桃花潭是安徽泾县西南的一处名胜,在李白游桃花潭时,当地人汪伦常用美酒款待他;临别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这首诗留别。
四、轻声读二至三遍,教师指导读准字音。
五、边读边想象,要在头脑中留下初步印象。
六、学生个别读,自由读。
七、教师范读,学生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八、释词译句。
让学生边读边将词语的意思串联起来。
(读通)对感悟诗句有困难的,教师予以点拔、交流。
(李白我坐船刚刚要走,忽然听到岸上传来齐着脚步节拍唱歌的声音。
即使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哪!)九、解读诗意。
1、诗主要写送别,汪伦送李白方式有何独特性?2、课文第3、4句,用什么修辞方法?这两句抒发了什么感情?十、朗诵想象。
要求学生边吟诵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十一、同学试背,请二位同学上来默写。
十二、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小黑板出示)一读:理解题目,了解字词;二读:连词译句,连句译全诗;三读:入景入情,熟读成诵。
十三、创造性写一个和同学或亲人送别的篇段,能写成诗歌形式的,就写成诗歌形式,不能写的。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部编版教学目标:1.认识“渚”、“轼”2个生字,会写“德”、“鹊”等3个生字。
会理解“渚”、“茅店、社林”等字词的意思。
2.抓住诗句的描写,展开想象,由画面感悟出景物的特点。
3.感悟画面美的同时,理解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在诗句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景色的美,并分析感悟景色的特点。
2难点:同样写月夜景色,表达的感情则不同,所以要借助诗句,想象生活画面,并能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准备古诗的相关图片。
2.描写月色的古诗和古诗的课件。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师:XXX说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很多古诗词都是这样,在诗词中描绘了一幅幅鲜明的画。
古诗词中描绘了怎样的图画呢?今天我们来研究第3课——《古诗词三首》2.师板书课题3.古诗词三首3.根据题目,判断诗词,并讲出理由。
(1)《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诗,因为整首诗的每一行字数相同。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词,因为每一行的字数不相同,有多有少,所以又称为“长短句”。
(2)从题目可以分析出:《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诗;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词,题目中已告诉我们这首词的词牌名是“西江月”。
2、进修《宿建德江》。
1.揭题,解题。
(1)介绍作者。
XXX:XXX(689-740年),湖北襄阳人。
是唐代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
壮年时曾往吴越漫游,后又赴长安谋求官职,但以“当路无人”,只好还归故园。
开元二十八年(740),诗人XXX游襄阳,和他相聚甚欢,但此时XXX背上正生毒疮,据说就是因为“食鲜疾动”,终于病故,年五十二岁。
(2)介绍建德江。
建德江: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于浙江省)的一段。
2.自读古诗,初步感知。
(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优秀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通过多媒体展示与诗词相关的图片、音乐或视频,让学生在感官体验中进入诗词的意境。
-运用故事导入法,讲述诗人的生平趣事,引发学生对诗人及其作品的兴趣。
2.精讲精练,深入理解
-对每首诗词进行详细的解析,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和创作背景。
-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如填空、改写句子等,帮助学生掌握诗词中的重点词汇和修辞手法。
(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熟练地背诵《静夜思》、《登鹳雀楼》和《早发白帝城》三首古诗词,理解并掌握诗词中的生字词及重点词汇。
2.学生能够把握三首古诗词的主题和意境,分析并领会诗人表达情感的手法。
3.学生能够运用诗词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意写作,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词学习基础,对诗词的韵律、意境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古诗词的兴趣日益浓厚,但部分学生对古诗词的深入理解仍存在困难。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对古诗词的朗读和背诵能力较强,但部分学生对诗词内涵的理解尚需加强。
2.学生在诗词创作背景、诗人情感把握等方面存在认知差异,需要教师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把握三首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尤其是《静夜思》中的思乡之情、《登鹳雀楼》中的壮阔景象以及《早发白帝城》中的旅途感慨。
2.诗词中重点词汇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如对仗、夸张、拟人等。
3.学生在创意写作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诗词的意境和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文学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精选】古诗教学设计 15篇
古诗教学设计 15篇古诗教学设计1【活动目标】1、通过四个专题活动,学生较好地掌握赏析、吟诵的正确方法,能较顺利的进行口语交流。
2、通过合作交流,从多个维度解读古诗,理解古诗中承载的内涵,树立自信心,体验胜利的喜悦。
3、学会运用古诗写作,有效的组织资料进行习作训练。
4、体会中华古诗文化的辉煌硕果,提升热爱祖国优秀保守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
【活动重点】1、诗歌主题的品味、赏析、感悟。
2、运用古诗习作。
【活动设想】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华古诗是文化的瑰宝,通过了解古诗,可以了解民族的历史文化;通过欣赏古诗,可以感受民族文化绚烂。
通过活动,学生漫步古诗,感受中华古诗多姿多彩的创作风格,了解流传千古的大家名人,浏览醒世鉴人的名篇佳句,体会广博精深的思想内容。
学生亲眼看看、用心想想、联手做做,能独立考虑和合作探究。
【活动准备】1、从秋、雨、孤独、离别、思念等角度搜集古诗,古诗分专题编辑,自取标题,以六人一小组合作完成,每人指定一项,余一人做记录。
2、分组并推选组长,组长记录整个搜集,编录的过程。
3、每人写查询资料后的感言。
【活动过程】一、古诗园地,自由推荐配背景音乐:《春江花月夜》(导语)有这样一种文学体裁,它去听小说讲故事,去与散文拉家常。
它可以是一个朴素的人,不穿形容词的衣裳,简简单单,不戴"最"的帽子,额头开阔;可以是一个身手敏捷的小偷,从成语中,寓言中,失败中,盗取经验的砖块,不辞劳苦垒成自身的建筑场。
但必需用自身的方式说话,吐字清晰,语调或疾或缓一行诗句是一条神奇的路,不通向另一行。
这是一种什么文学样式?(《望庐山瀑布》录像欣赏)众生:古诗师:现在我们就踏入神圣悠久的“国度”。
(展示活动主题:漫步诗园)在古诗的王国里,高手如云,名人辈出。
你最敬佩哪一位古诗人?请你抓住特色,勾勒敬佩之处。
生1:最敬佩苏轼。
他命运多舛,但胸襟旷达、坦然。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即是生动写照。
《古诗》教学设计
《古诗》教学设计《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
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出示《山行》1.交流作者杜牧。
杜牧:(803~约852年)唐代文学家。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
其诗继承了盛唐许多优点,溶前贤阔大仆茂的精神,创与之个性相适应的新风格。
在晚唐诗歌绮丽的倾向中,显得豪放疏朗、清新俊逸。
语言明丽隽永,豪迈爽朗,独具风格。
在晚唐的咏史作品中,具有代表性。
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出示图,揭题、解题:诗题是什么意思?(在山中行走)杜牧在山中行走看到了什么呢?咱们一起来学习研究。
三、学习诗文1.初读古诗,以不同形式朗读,读准字音,初步感知诗句内容。
(1)学生自由读、同桌读、分组读,交流读不准的地方,注意:“斜”的读音在教学时应读“xié”。
(2)指名读、齐读、范读等,初步了解古诗内容。
2.小组讨论,主动探究,理解诗句。
(教师巡视指导)(1)小组讨论,抓住关键词“坐”、“于”、“霜”、“寒”、“斜”等词语,用、查找资料理解。
(2)逐字逐句地理解,读懂了什么,不懂的小组内共同解决。
3.总结学习情况,师生共同交流。
(1)让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汇报,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2)不懂的问题全班共同交流讨论。
师重点指出:“坐”意思是“因为”,“于”意思是“比”,“径”意思是“小路”;“白云生处”意思是“飘浮白云的地方”。
(3)学生根据词义大致说说诗的意思。
大意:深秋季节,山上有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
在山林深处白云飘浮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1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的教学至关重要。
如何通过教学让学生对古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掌握诗词鉴赏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是研究和实践教学者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针对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三首》的教学设计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该教材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古诗词三首》是经过精心策划和编选的古诗词推荐阅读教材,包括《登高》(作者:杜甫)、《钱塘湖春行》(作者:白居易)和《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白居易)三篇古诗词。
这些古诗词作品不仅各有特色,也代表了不同时期的文学风貌和阅读习惯,非常适合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推广和学习。
针对该教材的教学设计,我们建议采用以下方法和步骤:一、前期准备1.课前调研。
了解学生对古诗词的基本认识和兴趣程度,为教学设计提供依据和思路。
2.教师自身修养。
教师要依据自己的古诗词知识水平和鉴赏能力,提升自身素养,以更好地进行教学。
3.教材阅读和选材。
教师要深刻理解《古诗词三首》背后隐藏的文化意蕴,选取合适的诗词作为教学重点。
二、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诗词的图像、朗诵、故事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分析:通过对古诗词的阅读和解析,分析古诗词的词语、句式、韵律和意境,让学生深入了解诗词的构成和表达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 朗诵:让学生借助声音、语调等手段,朗诵古诗词,感受古诗词的韵律和美感,在朗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4. 集体阅读:学生分组进行集体阅读,通过集思广益、共同研究的方式,探讨古诗词的文化背景、主题和寓意。
5. 独立阅读:学生独立阅读古诗词,通过自主思考、回答问题等方式,巩固和提高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总结1. 回顾课堂内容:通过提问、讨论、回答等方式,梳理和总结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鉴赏。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共8篇)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共8篇〕第1篇:《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5 古诗词三首教学目的: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
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
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说的根底上改写成短文。
教学重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1、理解诗人的生平。
2、搜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是一幅幅美丽的画,而我要说童年是一首首美妙的诗,只要用心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妙的事。
今天,咱就一起来试试。
二、初读古诗,想象画面1、自由朗读两首古诗。
注意“蓑”、“遮”的读音和写法。
2、指名诵读,读出诗歌的节奏。
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3、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在《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三、品读古诗,领悟诗意1、师提出自学要求,生自由组合,选择其中的一首合作学习。
进展品读理解。
自学要求:〔1〕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或与组员讨论,理解字词,初步理解诗歌大意。
〔2〕交流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诗中你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音,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悟到了哪些美妙的情感?〔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4〕把想象到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形象、流畅地描绘出来。
2、交流反应。
学习《牧童》。
〔1〕理解字词〔2〕精读诗句,理解诗意,领略诗境,领悟诗情A、“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闲自得、怡然而乐,感受到的是一种野趣。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优秀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诗词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
4、搜集相关资料,激发学生积累古诗词的热情。
【学习重、难点】1、重点:背诵诗词,了解意思,想象意境,体会感情。
2、难点:读诗词,想意境,感悟语言美。
【教学设计思路】这三篇都是以写景为主的古诗词,语言凝练优美,描写生动逼真,使人读后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大自然真是真是多姿多彩,令人神往。
在教学本课时,以读为主,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置身其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字词深入研读,边读边想象画面,品味语言,学习作者表达情意的方法。
【教学方法】采取“像”、“读”、“议”、“诵”相结合,用音像激起兴趣,通过朗读激,在讨论中品味语言,探讨作者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搜集有关诗人的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谈话激趣祖国的山水是如此的美丽。
阅读本单元课文,我们将随作者做一次愉快旅行,体会他们对山水的热爱之情,同时,学习作者遣词造句的技巧和表达情意的方法。
二、导入《独坐敬亭山》一千多年前,大诗人李白秋游安徽省的敬亭山,看到敬亭山的景色,李白感怀身世,自己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饱尝人间的心酸,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者自己,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此时此刻,他觉得自己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因此写下本诗。
学生自读课文,读通读顺,交流相关资料。
三、初读理解帮助学生复习理解诗词的方法:1、看插图晓大意。
2、看注释联系上下文。
3、查字、词典选解释。
用自己的画说说从插图看到了什么?强调“厌”的古今不同意。
大致说出词意后,再读古诗,读流利读准确。
四、感悟意境熟读(回读)古诗,创设意境:学生齐读古诗,并想象,如你是大诗人李白,在敬亭山,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找出与孤相同意义的词,让学生体会出李白的孤独并朗读出来。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21《古诗词三首》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21《古诗词三首》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古诗词三首》是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领略古人优美的诗词和文化内涵。
本节课的教学旨在通过引导学生朗读、理解和赏析三首古诗词,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与理解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背诵、朗读并理解《古诗词三首》;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古诗词三首》的诗意表达和赏析。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古诗词中含蓄意象和情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古典音乐,营造诗词氛围,向学生介绍今天要学习的《古诗词三首》。
2. 学习诗词(15分钟)逐句解读三首诗词,深入讨论诗句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3. 听读朗诵(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诗词朗读,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声音传达诗词的情感与意境。
4. 集体赏析(15分钟)共同欣赏诗词,展示学生的朗诵成果,讨论诗词的意义和情感。
5. 情感表达(10分钟)学生就诗词内容进行情感表达,写下诗词赏析或个人感悟。
6. 总结与展望(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学习进行总结,展望下节课内容,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古诗词的应用。
五、作业布置1.课后完成《古诗词三首》的朗读作业;2.完成诗词的赏析心得。
六、教学评估1.学生的课堂参与度;2.朗读表现和理解程度;3.诗词赏析心得的深度和表达。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但在课堂互动和情感表达方面还有待加强。
未来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相关背景知识的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涵。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古诗词三首》的理解和赏析能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审美情感。
古诗词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古诗词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概述:本次古诗词教学主要教授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一诗,旨在通过学习和模仿名家诗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登高》一诗的主题、意境、文学价值和历史背景。
2. 能够鉴赏和模仿杜甫的诗歌风格,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感情和意象,提高写作水平。
3. 能够评价自己和同伴的作品,培养审美和批判意识。
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杜甫的生平、代表作以及《登高》一诗的创作背景和文学价值,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呈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Step 2:学习诗歌(30分钟)教师为学生朗读《登高》一诗,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意境,深入探讨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语言运用。
同时,学生通过音乐、绘画等多种方式把握诗歌的情感表达。
Step 3:模仿创作(60分钟)教师为学生讲解杜甫的诗歌特点和写作技巧,引导学生学习和模仿杜甫的诗歌风格,尝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意象。
在诗歌的结构、韵律、意象等方面进行实践性的学习和探索。
Step 4:分享展示(30分钟)学生在班级内互相分享自己的创作,并向老师和同学提出建议和意见。
通过合作和交流,相互启发和提高,进一步探索语言和文学的奥秘。
Step 5:总结(10分钟)教师为学生总结本次授课的核心内容和重点难点,同时对学生的创作进行评价和指导。
进行深思熟虑的总结,激发学生继续深入学习的热情。
四、教学用具1. 电子书、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2. 课件、教案和诗歌资料。
3. 板书和黑板。
4. 多种形式的文学创作材料。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质量。
2. 对自己和同伴的创作进行评价和指导。
3. 对不同类型作品进行鉴赏和批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优秀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古诗词三首》优秀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教学重难点】
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预习】
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教学课时】
2~3节。
第一节
〖教学目标
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一、谈话引入
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
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
(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1、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
2、谙、暗:区别音、形、意。
四、分组学习
1、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读、背三首诗。
第二、三节
〖教学目标
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背诵、默写。
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
1、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
鸟:多、高飞无影
云:少(孤) 慢慢飘走(闲)
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
2、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闲、相看两不厌──体会诗中拟人的表现手法。
3、教师简介写作背景,让学生粗略了解诗中寄寓的情感:
此诗是李白在政治上受挫,心情郁闷时所作,因此通过众鸟高飞、孤云闲浮、人与山“相看两不厌”来表达自己抱负不得施展,有志难酬的无奈。
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失落、孤独之感。
4、指导背诵《独坐敬亭山》。
二、吟诵、理解《望洞庭》
1、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写的洞庭湖景色,看谁描述得最美:
此环节注意提示学生在描述中突出。
⑴ 湖光和月光的交融和谐;湖面的光亮平静。
⑵ 白银盘和青螺分别所指:
从诗中不但看出洞庭的山美水美,还看出那天夜里的月色很美。
2、从诗中哪些地方看出诗人是站在湖边往远处看的?
3、诗人通过恰当的比喻把洞庭秀色写得惟妙惟肖,请找出诗中的比喻:
⑴ 二句,把光亮平静的湖面比作未经打磨的镜子。
⑵ 四句,把月光下的湖面比作银盘,把湖中的君山比作青螺。
4、指导背诵《望洞庭》。
三、吟读、理解《忆江南》
1、释题:
忆,在此当回忆讲。
“忆江南”为词牌。
2、根据学生可能产生的疑问补充注释:
旧:过去。
胜:超过。
3、说说你从这首词中体会到怎样的.景色,诗人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样的景色的:
太阳升起的时候,天空布满火红的朝霞,江边的花朵被映照得比燃烧着的火焰还要红;那一江春水像蓝草一样青绿,像晶莹的翡翠。
(比较、比喻)
4、请联系前面几句诗的意思,把最后的反问句写完整:
江南的景色,让我怎能____________?
5、指导背诵《忆江南》。
四、交流搜集的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1、白居易所作《忆江南》另两首: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2、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参考篇目:
《鹿砦》、《望庐山瀑布》、《滁州西涧》、《山行》、《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等。
五、作业
1、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2、选画一首古诗所表现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