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础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教育与其它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
▪其它社会意识形态主要包括:政治思想、哲学思 想、道德观念、宗教、文学、艺术和科学等。 ▪其它社会意识形态不仅影响着教育的发展,而且 也构成为一定的教育内容。 ▪其它社会意识的传播也必须依靠教育。
第四节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 ▪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1.中国古代的教育经验,教育思想
➢代表人物 :孔子、朱熹 ➢代表作 :《论语》、《学记》
2.外国古代的教育思想(主要是古希腊、古罗马)
➢代表人物 :柏拉图、苏格拉底、昆体良 ➢代表著 :《理想国》、《雄辩术原理》
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二、学习教育学的方法
•了解课程特点:理论性强;系统性好;易懂、不易掌握。
•掌握教材结构:总论;开展教育活动的主体形式及组织形
式、指导方针与原则、中心、媒介、保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要思考的问题:如何学以致用、学校如何认识教育教
学理论。
•基本方法:具体的方法、系统开发各种案例。
一、教育学的概念
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 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第二节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一、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 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 •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 一定的政治经济
作用、内容以及方式方法的看法,从而使教育处处体现一个民族的 内在倾向。如中国人具有重传统与权威的内在价值取向,故崇尚教 师权威、轻视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 (中介作用)
2.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表现在:
[1]具有传递、保存和活化文化传统的功能。 [2]具有选择整理文化传统的功能。 [3]具有吸收、融合和更新创造文化的功能。
• 教育起主导作用的条件:[1]教育必须适应教育对象的身心
发展规律;[2]学校必须与家庭、社会相配合;[3]学生必须充分发 挥主观能动性。
• “教育万能论”:一种错误的观点。代表人物有洛克(“白板
说”)等。
四、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从个体 发展的各种可能变为现实的决定性因素。
第二节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二、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的词源 1.我国古代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 ·尽心上》;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作了文字解释; 甲骨文中“教”与“学”的写法及其意蕴。
总之,我国古代把教育解释成“劝人为善”。
2.西 方
➢源于拉丁文“educare”,指“引出”的意思, 即教育是指引导儿童使之得到完满发展。
2.直接式撞击.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 3.混合式撞击.
(二)制约文化撞击的因素
(三)民族或国家的文化内涵及内在发展机制是否丰富、 强大,会影响教育是否坍塌与重组
1.当一个民族在战争和文化上都处于劣势,其教育坍塌和重组不可 避免 2.当一个民族仅在战争中失败,而在文化上优于对方时,其教育格局 虽在短时间内会受破坏,但一段时间后会最终取代胜者民族的教育
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
➢夸美纽斯(捷克):《大教学论》 (标志着教育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赫尔巴特(德国):《普通教育学》 (这是世界上第一本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
➢洛 克(英国):《教育漫话》
➢卢 梭(法国):《爱弥尔》 ➢裴斯塔洛齐(瑞士):《林哈德与葛笃德》
三、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
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或教育理论:
二、文化传承与教育发展
以中国文化为例
(一)文化传承的客观条件
1.基本封闭的地理环境是中国文化传承的自然条件 2.中国古代社会的宗法等级制和血缘亲缘关系是中国文化传承 的社会制约条件 3.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是中国文化传承的心理强化剂
(二)文化传承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上述中国文化传承的客观条件,形成了中国民族文化的主流-- 儒学,进而完成了封建社会教育基本结构的构建。
(一)教育的起源
1.“生物起源论”,(法国)勒图尔诺,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
能h和冲动。
2.“心理起源论”,(美国)孟禄,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
意识的模仿。
3.“劳动起源论”(社会起源论),教育起源于劳动,
这是我国比较公认的看法。其直接理论依据是恩格斯 “劳动创造了人 本身”的观点。
因为:
[1]教育是随着劳动的实际需要产生的;
1.具有强大的惯性和社会裹挟力。
2.具有相对稳定性。
3.具有鲜明的独特性。
(二)教育与文化传统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1.文化传统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
[1]从显型文化看,文化传统影响人们对教育内容的选择。
如:中国的“礼” 、“孝”等
(直接作用)
[2]从隐型文化看,文化传统全面影响人们对教育目的、地位、
教 育 学 基 础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章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四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五章 教育目的 第六章 课 程 第七章 教 学(上) 第八章 教 学(下) 第九章 教师 第十章 德育工作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与方法 第二节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第三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遗传决定论”:一种荒谬的儿童发展观。否定了社会生活条
件和教育的作用。代表人物有桑代克、霍尔等。
二、环境及“环境决定 •环论境的”概念:指围绕在个体周围的并对个体自发地发生影响的
外部世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环境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
观条件,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人的社会实践对 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四、文化交融与教育
(一)北魏汉化下的教育制度 (二)佛道儒三家文化融合与书院制度的形成
禅林
道观、寺院
法规、戒律



教学
地点
教学规章
(三)“五四”时期几种教育思潮与壬戌学制改革
1.人格主义教育思潮; 2.职业教育思潮; 3.平民教育 思潮
五、文化撞击与教育改革
(一)文化撞击的三种形式
1.间接式撞击.如最初的物物交换、文字印刷术发展、译著、现代通 讯手段、影视等
第三节 儿童的发展与教育 一、儿童的发展的内涵 二、儿童的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 三、儿童的发展与教育
一、遗传素质及“遗传决定论”
•遗传素质的概念: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
•遗传素质的作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
展提供了可能性;其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其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具有可塑性。
文字的产生。 ❖教育的特点:学校教育;教育的阶级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2]封建社会的教育:阶级性、等级性、宗教性;有了较系统的教育体 系;教育内容以道德文章和宗教经典为主。
3.现代教育
➢资本主义教育:建立了近代教育
➢社会主义教育:全面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一节 教育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 第二节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第三节 教育与其它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 第四节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第五节 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第一节 教育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
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与速度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规格与教育结构 •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方法和教学组织形 式的发展与改革
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 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三、文化变异与教育
(一)儒家文化早期变异与秦代文教政策的形成
(二)来自“玄学”的冲击
“玄学”就是用老庄思想来解释儒学。《老子》 、《庄子》 、 《周易》合称“三玄” 。形成了以王弼、郭象为代表的正统派, 和以嵇康为代表的激进派。
(三)南宋事功学派对理学的抨击与早期启蒙主义 教育思想家
(四)新文化运动带来的教育更新
▪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第五节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一、教育与文化传统 二、文化传承与教育发展 三、文化变异与教育 四、文化交融与教育 五、文化撞击与教育改革
一、教育与文化传统
(一)文化传统
文化传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历代沿袭下来的具 有悠久历史的文化特质或文化模式。它具有三种重要特性:
(五)中国文化变异的特点对教育的影响
1.中国文化变异的特点是自身变异,表现为儒家文化的自变及其 它亚文化的冲击两方面。
对教育上的影响是:决定了传统教育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的特 色。(如学校类型的多样性:官学、私学、书院;教育内容的统一性, 如“六经教学”)
2.中国文化变异所沉淀的文化心理意识在教育上的体现: [1]“荀学”沉淀的等级专制意识,如荀学等级差异 [2]事功意识,如“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反传统意识
(二)教育的概念
1.教育的本质特征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2.教育的定义
➢教育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 一切活动。
❖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 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三)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影响
•“环境决定论”:一种错误的观点。把人看成是环境的消极适
应者,忽视了人的自主性。代表人物华生等。
三、教育及“教育万能论”
• 教育的作用: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 教育为什么能起主导作用:[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
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 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的教师。
➢布鲁纳(美国): 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赞科夫(前苏联):《教学与发展》
➢巴班斯基(前苏联):《教学过程最优化》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帕夫雷什中学》 (全面发展理论)
第二章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教育的概念 第二节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 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一词溯源 二、“教育”的概念 三、教育的基本要素
第六节 教育改革与发展
一、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1.提高劳动者素质 2.培养科技人才 3.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教育改革与发展历程的世纪回顾
三、当今世界教育发展水平的比较
四、当代世界教育思潮的宏观演变 五、 2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
第四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一节 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及不同 历史时期的儿童发展观
一、科学的学生观
第二节 科学的学生观和正确的儿童 发展观
第三节 儿童的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 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及不同 历史时期的儿童发展观
一、遗传素质及“遗传决定论” 二、环境及“环境决定论”
三、教育及“教育万能论” 四、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第二节 科学的学生观和正确的儿童发展观 一、科学的学生观 二、正确的儿童发展观
第一节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与方法
一、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二、学习教育学的方法
第二节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一、教育学的概念 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第三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三、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 四、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一、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认识教育的重要性,塑造专业思想 。 •掌握教育规律,提高教育质量 。 •提高教育理论素养,培养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 。
[2]劳动使人产生了教育所不可缺少的两个基本条件:语言和思维。
(二)教育的发展
1.原始教育
➢原始教育的内容:生产劳动教育;社会生活教育(习俗、宗教、军事) ➢原始教育特点与方法:水平低、内容贫乏、无阶级性;口耳相传、模仿
2.古代教育
[1]奴隶社会的教育 ❖学校的产生及条件: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体脑分工;
➢斯宾塞(英国):《教育论》和实科教育理论 ➢梅伊曼与拉伊(德国): 实验教育学 ➢杜威(美国):《民主主义与教育》 ➢凯洛夫(前苏联):《教育学》 ➢王国维:翻译、介绍国外的教育学 ➢杨贤江:《新教育大纲》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四、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或教育理论:
➢布鲁姆(美国):《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 (掌握学习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