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本课程是港航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介绍结构可靠度设计理论、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是本专业结构设计的基础知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必须按照国家颁布的现行规范进行,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深刻理解规范的理论基础,注重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学习,吸收先进的设计思想、方法和技术,重视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训练,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及从事港工结构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了解混凝土结构的发展概况,理解按近似概率理论的极限状态设计法,掌握其实用设计表达式;学会钢筋混凝土构件正截面受弯、斜截面受剪、轴心受压、偏心受压、轴心受拉、偏心受拉、受扭的截面承载力计算设计,以及在压弯剪扭共同作用下的截面承载力计算设计,了解相应的构造措施;掌握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变形和裂缝的验算,理解对钢筋混凝土构件截面延性和耐久性的考虑;了解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基本知识;掌握按弹性理论对单向板和双向板结构的计算设计方法。
2.设计思路: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由混凝土和钢筋两种材料组成的复合材料构件。一方面,本课程以工程力学为基础,强调力学原理和分析方法对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灵活运用;另一方面,还要考虑混凝土材料力学性能的复杂性和离散性、以及两种材料在数量和强度上的匹配问题。这些特性导致许多情况下的受力分析十分复杂,有的甚至无法建立理论分析方法,需要依赖试验分析来建立经验公式,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应重视知识的综
- 3 -
合分析和综合运用。本课程在学习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渗透、分析并掌握规范的设计要求,结合实际设计题目的练习和训练,达到掌握设计方法,并综合分析运用的目的。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结构力学》、《建筑材料》。
本课程是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学习完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和建筑材料等基础课程之后学习本课程,学生应具备基本的力学知识和建筑材料相关知识。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能力,达到华盛顿公约规定的国际工程师认证的标准,培养符合国家经济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达到以下目标:
(1)、知识获取
(Ⅰ)、理解结构可靠度设计的理论和标准;
(Ⅱ)、掌握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
(Ⅲ)、深刻理解现行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相关规范的有关规定和理论基础;
(Ⅳ)、了解本行业领域的最新发展动向及研究成果。
(2)、思维方法培养
(Ⅰ)、具有综合、系统分析的思维方法;
(Ⅱ)、考虑不确定性的思维方法。
(3)、能力培养
(Ⅰ)、具有设计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能力;
(Ⅱ)、具有查阅规范、资料,分析解决实际工程结构问题的能力;
(Ⅲ)、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三、学习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以力学知识为基础、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基础课,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达到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独立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目标,具体要求包括:
- 3 -
(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提问、讨论和练习,保质保量完成课堂学习和反馈。
(2)及时、独立、认真完成课后作业和课后小设计案例,并熟悉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设计要求。
(3)利用课余时间了解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历史和现状,增加感性认识。
四、教学进度
- 3 -
五、参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选用教材:
《混凝土结构》(上册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程文瀼、颜德姮、王铁成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年1月第五版。
2.主要参考书:
《水运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JTS151-201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发布,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年。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李斌、薛刚、牛建刚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8月第一版。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熊丹安、吴建林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第一版。
六、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 A :A.闭卷考试 B.开卷考试 C.论文 D.考查 E.其他
(二)成绩综合评分体系:
七、学术诚信
- 3 -
学习成果不能造假,如考试作弊、盗取他人学习成果、一份报告用于不同的课程等,均属造假行为。他人的想法、说法和意见如不注明出处按盗用论处。本课程如有发现上述不良行为,将按学校有关规定取消本课程的学习成绩。
八、大纲审核
教学院长:院学术委员会签章: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