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的分离定律
遗传规律--分离定律
遗传定律一、基因分离定律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解释2、解释的验证以及假说演绎法3、分离定律的实质: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4、证明某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分离定律的方法—自交或测交5、判断某显性个体是纯合子or杂合子(1)植物:自交,测交,检测花粉类型,单倍体育种(2)动物:测交5、显隐性判断6、概率计算:叉乘法;配子法;是否乘1/2的问题;杂合子连续自交的子代的各基因型概率,7、分离定律中的异常情况(1)不完全显性(2)致死现象:基因型致死(显性,隐性),配子致死(3)和染色体变异联系【显隐性判断】【定义法】1.已知马的栗色与白色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与a控制,在自由放养多年的一群马中,两基因频率相等,每匹母马一次只生产l匹小马。
以下关于性状遗传的研究方法及推断不正确的是A.选择多对栗色马和白色马杂交,若后代栗色马明显多于白色马则栗色为显性;反之,则白色为显性B.随机选出1匹栗色公马和4匹白色母马分别交配,若所产4匹马全部是白色,则白色为显性C.选择多对栗色马和栗色马杂交,若后代全部是栗色马,则说明栗色为隐性D.自由放养的马群自由交配,若后代栗色马明显多于白色马,则说明栗色马为显性【假设法】2.若已知果蝇的直毛和非直毛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
但实验室只有从自然界捕获的、有繁殖能力的直毛雌、雄果蝇各一只和非直毛雌、雄果蝇各一只,通过一次杂交试验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下面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选择一只直毛的雌蝇和一只直毛的雄蝇杂交,若子代全为直毛则直毛为隐形B.选择一只非直毛的雌蝇和一只非直毛的雄蝇杂交,则子代雌性个体均可为直毛C.选择一只非直毛的雌蝇和一只直毛的雄蝇杂交,若子代雌雄表现型一致,则直毛为显形D.选择一只直毛的雌蝇和一只非直毛的雄蝇杂交,若子代雌雄表现型不一致,则直毛为隐形【性状分离法】3.将黑斑蛇与黄斑蛇杂交,子一代中既有黑斑蛇,又有黄斑蛇;若再将F1黑斑蛇之间交配,F2中既有黑斑蛇又有黄斑蛇。
孟德尔基因的分离定律
孟德尔基因的分离定律引言孟德尔基因的分离定律,也被称为孟德尔遗传定律,是遗传学的基石之一。
该定律描述了遗传物质在生殖过程中如何传递给后代,并解释了为什么某些特征在后代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孟德尔基因的发现19世纪,奥地利僧侣格雷戈尔·约翰·孟德尔(Gregor Johann Mendel)通过对豌豆植物进行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验,发现了遗传规律。
孟德尔以豌豆植物为研究对象,选择了具有明显差异的特性进行交叉和观察。
孟德尔基因的分离定律第一定律:单因素性状的分离定律第一定律也被称为“同型配子法则”或“纯合子法则”。
它阐述了当两个纯合子(纯合子是指基因型完全相同)杂交时,它们所携带的特点将在第一代杂种后代中表现出来,并且以3:1的比例出现。
例如,在孟德尔的实验中,他选择了豌豆植物的花色作为观察对象。
他交叉了一株纯合子白花色的植物和一株纯合子紫花色的植物。
结果是,所有第一代杂种后代都表现出了紫花色特征,而在第二代后代中,白花色特征以3:1的比例重新出现。
第二定律:双因素性状的分离定律第二定律也被称为“分离定律”或“自由组合法则”。
它描述了当两个基因座上的特征同时进行遗传时,它们会以独立方式进行组合,并且以9:3:3:1的比例出现。
孟德尔在实验中通过观察豌豆植物籽粒形状(圆形或皱缩)和颜色(黄色或绿色)这两个特性来验证第二定律。
他发现,在双杂交后代中,这两个特性以9:3:3:1的比例分布。
孟德尔基因的解释基因与等位基因孟德尔虽然没有意识到基因是由DNA构成的,但他提出了基因假说。
他认为,每个特征都由一对基因决定,而这对基因可以是相同的(纯合子)或不同的(杂合子)。
这些基因的不同形式被称为等位基因。
在豌豆植物实验中,孟德尔发现了两个与花色相关的等位基因:紫花色和白花色。
他认为,紫花色是显性等位基因,而白花色是隐性等位基因。
隐性与显性孟德尔观察到,当一个杂合子(一个携带一个显性和一个隐性等位基因的个体)与另一个杂合子交叉时,只有显性特征会在后代中表现出来。
孟德尔遗传学原理
孟德尔遗传学原理随着现代遗传学的发展,人们对于遗传学原理的了解越来越深入。
而最早发现遗传学规律的人便是孟德尔,他的遗传学原理被视为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孟德尔的遗传学原理,又称孟德尔定律,总结了他在豌豆植物的杂种实验中发现的三个遗传定律。
这三个定律为基因组成和遗传方式提供了基本框架。
以下是对孟德尔三大遗传定律的介绍。
一、基因分离定律基因分离定律是孟德尔第一个发现的遗传规律。
他发现,如果将纯合子(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双亲杂交,得到的杂合子(基因型不同)子代会表现出两个亲代的性状。
而这两个亲代的遗传信息,对于每个后代而言,只有一个能够表现出来。
孟德尔将这个过程称为“基因分离”。
基因分离定律说明,每个父代个体的两个基因会以等概率分配给它们的子代,这两条基因线路独立地存在。
二、掩盖定律掩盖定律是孟德尔发现的第二个遗传规律。
他发现,一个等位基因(同一位置上不同的基因)可以掩盖另一个等位基因的表现,即掩盖基因为“显性”,被掩盖基因为“隐性”。
掩盖定律说明,如果一个个体中同时拥有表现型相同的两个不同基因,其中一个显性(表现),而另一个隐性(不表现),那么只有显性基因会罢先显露在外。
三、基因独立定律基因独立定律指出,每个基因的性状(表现形式)对于其他基因的表现没有影响。
孟德尔通过实验发现,每个基因都相互独立并且不受其他基因的影响。
例如,豌豆植物的花色(黄色或绿色) 和豆荚的形状(充盈或收缩),这两个性状之间没有任何联系或者依赖关系。
结论综上所述,孟德尔遗传学原理成功地解释了遗传学的基本规律,并引领遗传学的发展方向,对现代遗传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了解遗传基本规律,人们可以更好地预测下一代的性状表现,进而更好地进行遗传改良和基因工程研究,为人类带来更多的福利和利益。
基因的分离定律
: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如DD、Dd、dd
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
1.二者关系
基因型是表现型的内在因素(基因型决定 表现型),表现型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般相同; 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表现型还受环境影响,所以表现型是基因 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2.表现型=基因型+环境
DD Dd
Dd
dd
矮茎
高茎 高茎 高茎
基因型 表现型
在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 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 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去,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 后代。这就是基因的分离规律。 1、基因分离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2、实质: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
单击画面继续
六、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基因
结构 蛋白
直接
细胞 结构 细胞 功能
功能 蛋白
间接
生物性状
3、性状是什么?会不会直接遗传呢? 4、遗传有怎样的规律呢?
遗传学的奠 基人----奥地利
学者孟德尔。出 身于乡村农艺世 家,原本是一位神 父, 他主要对豌豆 进行了长达8年的 杂交实验,从中总 结出的两大遗传 规律,为遗传学奠 定了坚实的基础.
(3)显性遗传病和隐性遗传病的判定 “有中生无”为显性,“无中生有”为隐性
分离定律的六把钥匙
(1)DD×DD→DD (2)dd×dd→dd (3)DD×dd→Dd (4)Dd×dd→Dd∶dd=1∶1 (5)Dd×Dd→DD∶Dd∶dd=1∶2∶1 (6)DD×Dd→DD∶Dd=1∶1
全显性D — 全隐性dd 全显性D — D —:dd=1:1 D —:dd=3:1 全显性D—
单击画面继续ຫໍສະໝຸດ 显性性状:遗传学上,把F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分离定律
孟德尔基因分离定律的得出采用的研究方法: 采用的数据处理方法:
假说演绎法 统计学分析
➢萨顿用类比推理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摩尔根果蝇实验证实 ➢沃*克提出“半保留复制”,同位素标记大肠杆菌证实 ➢遗传密码的破译:克里克3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等
(5)自由(随机)交配 种群中所有雌雄个体间交配概率相同
基因的分离定律
二、基因分离定律的发现
1.实验材料:豌豆
➢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自然状态下都是纯种 ➢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归纳了7对) ➢花较大,易进行人工杂交实验 ➢子粒多,统计分析结果可靠(易种植)
思考:果蝇为什么常用做遗传实验材料?
基因的分离定律
显性性状 (3)
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
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体亲本杂交,F1表 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
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体亲本杂交,F1未 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
F1自交,后代同时出现显性和隐形性状的现
象(出现不同于F1的表现型)
高茎
(5)性状重组
矮茎 高茎
F1自交,后代出现不同于P的表现型(性状 组合)
P 高茎×矮茎(正反交)
为什么F1全是高茎? 为什么F2矮茎又出现了?
F1
高茎
为什么会出现一定性状分离比?
⊗
为什么正反交一样?
F2 高茎 矮茎
思考:如何证明性状分离比的出现不是偶然?787 277
性状分离比是第几年统计的结果?
3:1
如果是粒形呢?
基因的分离定律
②分析问题、提出假说——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 P5
➢相对性状明显; ➢繁殖周期短; ➢子代数量多 ➢染色体数少。
基因的分离定律
介绍: 被子植物的两性花和单性花
高一生物必修2第13讲 基因的分离定律
第13讲基因的分离定律内容要求——明考向近年考情——知规律(1)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2)阐明基因的分离定律并推测子代的遗传性状;(3)模拟动物或植物性状分离的杂交实验(活动)。
2020·全国卷Ⅰ(5)、2020·全国卷Ⅱ(32)、2019·全国卷Ⅱ(5)、2019·全国卷Ⅲ(6,32)考点一基因分离定律的发现1.豌豆做杂交实验材料的优点相对玉米来说,缺点是需要人工去雄2.孟德尔遗传实验的杂交操作“四步曲”3.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假说—演绎”分析提醒①提出问题是建立在杂交和自交实验基础上的,不包括测交实验。
②演绎过程不等于测交实验,前者只是理论推导,后者则是进行杂交实验对演绎推理的结果进行验证。
4.基因的分离定律1.选有角牛和无角牛杂交,后代既有有角牛又有无角牛,能否确定有角和无角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若能,请阐明理由;若不能,请提出解决方案。
不能。
可选用多对有角牛和有角牛杂交或多对无角牛和无角牛杂交,若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则亲本性状为显性性状。
2.短尾猫之间相互交配,子代中总是出现约1/3的长尾猫,最可能的原因是短尾猫相互交配,子代短尾猫中显性纯合子致死。
3.杂合子(Aa)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相等吗?提示基因型为Aa的杂合子产生的雌配子有两种A∶a=1∶1或产生的雄配子有两种A∶a=1∶1,但一般情况下生物产生的雄配子数远远多于雌配子数。
1.相同基因、等位基因与非等位基因2.与交配方式相关的概念及其作用3.验证基因分离定律的方法(1)自交法(2)测交法(3)配子法(花粉鉴定法)有一定局限性,相应性状需在花粉中表现(4)单倍体育种法考向1结合遗传学相关概念,考查生命观念1.(2022·河北石家庄模拟)下列遗传实例中,属于性状分离现象的是()A.某非糯性水稻产生的花粉既有糯性的又有非糯性的B.对某未知基因型的个体进行测交后子代的性状表现C.一对表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正常的女儿和色盲的儿子D.纯合红花和纯合白花的植物杂交,所得F1的花色表现为粉红花答案 C解析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也就是说只有亲本表型一致,子代出现不同性状时方可称作性状分离,选项C中的亲本表现为一个性状,后代两种性状,符合性状分离的概念,C正确;选项A中,某非糯性水稻产生的花粉既有糯性的又有非糯性的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但不属于性状分离现象。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引言基因是生物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它决定了个体的遗传特征。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是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对于理解基因的传递和变异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探讨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概念、实验证据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I. 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的分离定律是指在杂交过程中,父本的两个基因分离并独立地传给子代的定律。
这一定律由格里高利·孟德尔在19世纪提出,并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得到了验证。
A. 孟德尔的豌豆实验孟德尔通过对豌豆的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他选取了具有明显差异的性状进行杂交,例如花色、种子形状等。
通过连续进行多代的杂交实验,孟德尔观察到了一些规律性的现象。
B. 孟德尔定律的内容孟德尔总结出了三个基本定律: 1. 第一定律:也称为单因素遗传定律或分离定律。
即在杂交过程中,两个互相对立的基因副本(等位基因)分别来自于父本的两个基因组合,并独立地传给子代。
这就保证了基因的纯合性和杂合性的维持。
2. 第二定律:也称为双因素遗传定律或自由组合定律。
即两个不同的性状在杂交过程中独立地传递给子代。
这说明基因在遗传过程中是相互独立的。
3. 第三定律:也称为自由组合定律的互换定律。
即在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通过互换(交叉互换)来进行重组,从而形成新的基因组合。
C. 孟德尔定律的意义孟德尔的豌豆实验揭示了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的规律,为后续的遗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这些定律对于理解基因的传递、变异以及遗传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孟德尔的定律还为遗传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农业和生物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II. 自由组合定律自由组合定律是指在杂交过程中,不同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独立地组合的定律。
这一定律由托马斯·亨特·摩尔根等科学家在20世纪初通过果蝇实验得到了验证。
A. 摩尔根的果蝇实验摩尔根通过对果蝇的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第14讲 基因的分离定律
第14讲基因的分离定律考点1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分析和相关概念一、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杂交方法1.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2.孟德尔遗传实验的杂交方法与程序二、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假说—演绎”分析三、基因的分离定律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F1产生雌、雄配子的比例为11,此比例为雌、雄配子的数量之比。
(×)2.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3.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
(×)4.用豌豆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雌蕊。
(×)5.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
(√)6.用玉米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时所选相对性状必须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7.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
(×) 8.杂种后代不表现的性状叫隐性性状。
(×)9.基因型相同的生物,表现型一定相同。
(×)10.F2的31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1.(必修2P7“技能训练”改编)本来开白花的花卉,偶然出现了开紫花的植株,怎样获得开紫花的纯种呢?提示:方法一:用紫花植株的花粉进行花药离体培养,然后用秋水仙素处理,保留紫花的品种。
方法二:让该紫花植株连续自交,直到后代不再出现性状分离为止。
2.(必修2P8基础题T3改编)水稻中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非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蓝黑色,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红褐色。
下面是对纯种的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杂交后代进行观察的结果,其中能直接证明孟德尔基因分离定律的一项是(C)A.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黑色B.F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呈蓝黑色,1/4呈红褐色C.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D.F1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解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杂合子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去,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由此可知,分离定律的直接体现是等位基因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去。
第13讲 基因的分离定律-考点三 基因的分离定律的遗传特例
B
[解析] 理论上 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应为 ,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则可能是由含有隐性基因的花粉 死亡造成的,A正确;若隐性个体有 死亡,则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应为 ,与题意不符,B错误;若含有隐性基因的配子有 死亡,则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 ,C正确;若花粉有 死亡,并不影响花粉的基因型比例,所以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仍然是 ,D正确。
.从性遗传是指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性别影响的现象。鸡的雄羽、母羽是一对相对性状,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 控制,母鸡只有母羽一种表现型,公鸡有母羽和雄羽两种表现型。研究人员做了一组杂交实验:
:母羽♀×母羽 ♂ :母羽♀:母羽 ♂:雄羽 ♂ 。回答下列问题:
3.母性效应:指子代某一性状的表现型由母体的染色体基因型决定,而不受本身基因型的支配。如椎实螺是一种雌雄同体的软体动物,一般通过异体受精繁殖,但若单独饲养,也可以进行自体受精,其螺壳的旋转方向有左旋和右旋的区分,该旋转方向符合母性效应。
已知某种羊的有角和无角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控制,请分析:
公羊中基因型为 或者 的表现为有角,基因型为 的表现为无角;母羊中基因型为 的表现为有角,基因型为 或 的表现为无角。若多对杂合子公羊与杂合子母羊杂交,则理论上,子一代群体中母羊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公羊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
[解析] 多对杂合子公羊与杂合子母羊杂交,即 、 、 ,比例为 。由于母羊中基因型为 的表现为有角,基因型为 或 的表现为无角,因此子一代群体中母羊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有角:无角 ;由于公羊中基因型为 或者 的表现为有角,基因型为 的表现为无角,因此子一代群体中公羊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有角:无角 。
基因的分离定律(第一轮复习课件)
意义
同源染色体分离是减数分裂的显 著特征,是遗传学基础。
等位基因的分离
01
02
03
等位基因
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 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
等位基因分离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 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 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 子中。
意义
等位基因的分离是孟德尔 遗传定律的重要内容,是 遗传学基础。
孟德尔在实验中观察到了不同遗传因 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分离现象,并 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02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同源染色体
在二倍体生物细胞中,来自父本 和母本的成对染色体,在形态和 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在遗传上互 为对应的关系,称为同源染色体
。
同源染色体分离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 彼此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的
致死基因的分离
总结词
致死基因在遗传过程中会导致个体死亡,对基因分离定律产生影响。
详细描述
致死基因是指那些在某些条件下会导致个体死亡的基因。这些基因的存在会影响基因的分离定律,因为携带致死 基因的个体无法存活到繁殖年龄,从而无法将基因传递给下一代。致死基因的存在可能导致某些隐性特征在群体 中消失,或者影响种群中基因型的比例。
杂合子自交遗传图解
用图形方式表示杂合子自交的过程和结果。在遗传图解中,亲本为杂合子(Dd),产生配子时等位 基因分离,形成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D和d),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显性与隐性之比为3:1。
遗传图解的意义
通过遗传图解可以清晰地呈现基因分离定律的过程和结果,有助于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应用。
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
减数分裂
生物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分 裂方式,是真核生物进行有性生 殖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一种
基因的三大定律
基因的三大定律基因的三大定律是遗传学家门德尔在19世纪提出的,这些定律揭示了基因传递与遗传变异的规律。
它们不仅在遗传学研究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也对人类认识生命的本质和进化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大定律是孟德尔的单因素性状的分离定律,也称为分离定律。
这一定律指出,如果父母个体在同一基因位点上的等位基因不同,其子代在本性状上将表现出一种单一的基因型与表现型。
也就是说,基因在子代中是分离的。
孟德尔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的观察发现,红花色与白花色基因的分离表明了这种规律。
第二大定律是孟德尔的独立性定律,也被称为自由组合定律。
这一定律说明,在两个或更多的性状同时存在并遗传的情况下,这些性状的遗传是相互独立的。
换句话说,基因在遗传中的组合是随机的。
通过对不同基因型和表现型的豌豆种子外观和纹理的观察,孟德尔发现了这种规律。
第三大定律是孟德尔的分离与联合定律,也被称为基因连锁定律。
这一定律说明,当两个基因位点之间存在连锁时,这些位点的基因将以不同的频率分离或联合遗传给子代。
与独立性定律相反,这一定律揭示了一些基因在遗传中的关联性。
这个定律是基于孟德尔对豌豆实验结果的观察和记录,通过验证杂交后代的性状和基因型的组合概率来推断基因之间的关联。
这三个定律的提出,不仅揭示了遗传基因在子代间的分离、组合和联合传递的规律,还为后来的遗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基因的三大定律为人们理解遗传变异、岩水条件下基因的进化以及世代之间的基因传递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从基因的角度看,生命的多样性和进化不仅取决于基因的突变和变异,也取决于这些基因的遗传规律。
因此,了解和应用基因的三大定律,对于人类了解自身和其他生物的进化、适应和变异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基因的三大定律是孟德尔为了揭示基因遗传规律而提出的关键原则。
这些定律的应用和发展不仅在遗传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也在生物学、进化学等多个科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研究基因的三大定律,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变异的机制,为人类未来的进化和生物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基因的分离定律》-教学课件
生物必修2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⑴卵细胞和花粉细胞中存在控制性状的遗传 因子。
(同一个字母的大小写) 显性性状: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用大写A表示) 隐性性状: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用小写a表示) • 紫花亲本产生A型的花粉和卵细胞,白花的亲本 产生a型的花粉和卵细胞。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但彼此 独立,互不混杂
返回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亲本 (P)
×
(隐性性状)
子一代 (F1)
X
(显性性状)
子二代 (F2)
性状分离
3 ︰ 1 显性性状︰隐性性状 = 3︰1
生物必修2
想一想:
1、为什么子一代中只表现一个亲本的性状 (紫花),而不表现另一个亲本的性状或中间 性状?另一个亲本的性状是永远消失了还是暂 时隐藏起来了呢? 2、F2中为什么会出现性状分离, 3:1是不是巧合呢?
配子 A F1
a Aa ×
A a Aa aa
受精 作用
F2
A a
AA Aa
基因: 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 ( 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P67 等位基因: 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A
a
C
c
Bb生物必修2 Nhomakorabea紫花豌豆和白花豌豆的杂交试验 紫花 白花 F1 a A A A a a 配子
科学地设计了实验的程序。
生物必修2
实验程序 科学实验 数据分析 提出假说 验证假说 得出结论 测交实验 分离定律 统计学方法
基因分离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1、指导作物育种。 2、进行遗传指导和咨询。
八、分离定律的应用:
第一节 基因的分离定律
第一节基因的分离定律【目标导航】 1.结合教材图解,概述测交实验的过程,说出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其实质。
2.结合教材资料,简述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一、基因的分离定律1.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1)方法:测交,即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2)测交实验图解:(3)结论:测交后代分离比接近1∶1,符合预期的设想,从而证实F1是杂合子,产生A和a 两种配子,这两种配子的比例是1∶1,F1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等位基因发生了分离。
2.基因分离定律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3.基因型与表现型(1)表现型: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即表现型。
(2)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即基因型。
(3)二者的关系:生物个体的表现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物个体的基因型,但也受到环境的影响。
4.纯合子与杂合子(1)纯合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如AA和aa。
(2)杂合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如Aa。
二、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正确选择实验材料是成功的首要原因,选用豌豆做实验材料,其优点是:(1)闭花受粉,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保证杂交实验的准确性。
(2)具有稳定的、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使获得的实验结果易于分析。
2.采用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研究方法。
3.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处理实验结果。
4.科学地设计了实验程序。
判断正误(1)受精作用中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等位基因随配子遗传给子代。
( )(2)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并不一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 )(3)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
( )(4)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等位基因成对存在,不相融合。
( )(5)分离定律发生在配子形成过程中。
( )(6)采用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研究方法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 )答案(1)√(2)√(3)×(4)√(5)√(6)√填空: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1.两个小罐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
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区别与联系
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区别与联系基因的分离定律是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规律,描述的是等位基因分离的情况(重点指出了等位基因之间是互相独立的.);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是两对及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间的遗传规律,属于非等位基因组合的情况(重点指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是可以任意组合的)。
基因的分离定律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中的每对等位等位基因都要相互分离,这些非等位基因才能进行自由组合。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且发生的时间也是相同的。
1基因的分离规律知识点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此概念有三个要点:同种生物——豌豆,同一性状——茎的高度,不同表现类型——高茎和矮茎)2、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显性性状。
3、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5、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
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6、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隐性基因。
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7、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
(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
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
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
D∶d=1∶1;两种雌配子D∶d=1∶1。
)8、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9、。
基因的分离定律
测交试验
隐性纯合子 矮茎 ① 用来测定F1 dd 的基因组合 d ② 证明了F1 是杂合子 ③ 证明了F1在 形成配子时,成 对的基因分离, 分别进入不同的 配子中
×
配子 D 测交 Dd 后代 高茎
dd 矮茎
1
∶
1
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
① 时间: D D × d d 减数Ⅰ后期 减数分裂 ② 细胞学基础: 配子 D d 受精 同源染色体 D d 等位基因 的分离 1 减数分裂 ③ 实质: 等位基 d F1配子 D 因的分离 ④ 基因变化特点: D D D D d 独立性 2 分离性 d D d d d 随机组合性
F2
DD
高茎
Dd
Dd
dd
1
高茎 高茎 矮茎 ∶ 2 ∶ 1
3
∶
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①在体细胞中, 基因成对存在。
F1
Dd
D d D
Dd
d
②配子形成时, 配子 成对的基因分 开,分别进入 不同的配子。
F2
③受精时,基 因恢复成对。
DD
纯合子
Dd
Dd杂合子ddFra bibliotek基因型和表现型 F1
配子
D
Dd
d D
Dd
d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结果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①在体细胞中, 基因成对存在。 高茎 矮茎
P
DD
(减数分裂)
dd
②配子形成时, 成对的基因分 配子 开,分别进入 不同的配子。
D
(受精)
d
高茎
F1
③受精时,基 因恢复成对。
Dd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①在体细胞中, 基因成对存在。
遗传学三大基本定律
遗传学三大基本定律基因分离定律: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分别进入两个配子当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适用范围有:有性生殖生物的性状遗传、真核生物的性状遗传、细胞核遗传、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例,卷发与直发为一对相对性状,且卷发为显性,直发为隐性。
父母俱为卷发,如基因型俱为Aa,则有可能生出直发(aa)的后代。
自由组合定律: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即一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与另一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彼此间互不干扰的,各自独立地分配到配子中去。
自由组合通常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只适用于不连锁基因。
例,卷发直发(A或a)与双眼皮单眼皮(B或b)两种形状互不干扰,各自遗传。
卷发、双眼皮为显性,直发、单眼皮为隐性。
俱为卷发、双眼皮的夫妇,若其基因型俱为AaBb,其子女表现性有卷发单眼皮,直发单眼皮,卷发双眼皮,直发双眼皮四种可能。
连锁互换定律: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是连锁在一起,作为一个单位进行传递,称为连锁律。
在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间的非姐妹单体之间可能发生交换,就会使位于交换区段的等位基因发生互换。
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不同对等位基因之间可以发生交换,称为交换律或互换律。
例,有一种叫做指甲髌骨综合症的人类显性遗传病,致病基因(用NP表示)与ABO血型的基因(IA,IB或i)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在患这类疾病的家庭中,NP基因与IA基因往往连锁,而NP的正常等位基因np与IB基因或i基因连锁,又已知NP和IA之间的重组率为10%.由此可以推测出,患者的后代只要是A型或AB型血型(含IA基因),一般将患指甲髌骨综合症,不患这种病的可能性只有10%。
因此,这种病的患者在妊娠时,应及时检验胎儿的血型,如果发现胎儿的血型是A型或AB型,最好采用流产措施,以避免生出指甲髌骨综合症患儿.。
第14讲 基因的分离定律
第14讲基因的分离定律2.分离定律实质的解读(1)细胞学基础:图5-14-3表示一个基因型为Aa的性原细胞产生配子的过程。
图5-14-3由图可知,基因型为Aa的精(卵)原细胞可能产生A和a两种类型的配子,比例为1∶1。
(2)分离定律的实质: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3)作用时间:有性生殖形成配子时(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4)适用范围:①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②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③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角度1考查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过程分析1.[2019·山东潍坊期末]孟德尔在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和结果”属于假说的内容B.“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的检测C.“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D.“F1(Dd)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D∶d=1∶1)”属于推理内容2.豌豆子叶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孟德尔用纯种黄色豌豆和绿色豌豆为亲本,杂交得到F1,F1自交获得F2(如图5-14-4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图5-14-4A.图示中雌配子Y与雄配子Y数目相等B.③的子叶颜色与F1子叶颜色相同C.①和②都是黄色子叶、③是绿色子叶D.产生F1的亲本一定是YY(♀)和yy(♂)技法提炼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
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
这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除孟德尔外,摩尔根验证基因在染色体上也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角度2考查遗传学核心概念及其联系3.根据基因与染色体的相应关系,非等位基因的概念可概述为()A.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不同基因B.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基因C.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D.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4.[2019·全国卷Ⅲ]下列有关基因型、性状和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两个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B.某植物的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成黄色,这种变化是由环境造成的C.O型血夫妇的子代都是O型血,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D.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说明该相对性状是由环境决定的角度3考查分离定律的实质与验证5.[2019·江西重点中学盟校二模]利用豌豆种皮的灰色和白色这对相对性状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下列不能采用的方法是()①自交法②测交法③花粉鉴定法④花药离体培养法⑤单倍体育种法A.①②B.③C.③④D.③④⑤6.[2019·福建龙岩质检]如果把糯性水稻和非糯性水稻杂交得到的F1的花粉,加碘液在显微镜下观察,约一半花粉呈蓝黑色(非糯性),一半呈橙红色(糯性),由此证明分离定律的实质是()A.F1产生两种类型且数目相等的配子B.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C.F1是杂合体D.在F1体内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技法提炼“三法”验证分离定律(1)自交法: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则可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基因的分离定律
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此概念有三个要点:同种生物——豌豆,同一性状——茎的高度,不同表现类型——高茎和矮茎)2、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显性性状。
3、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5、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
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6、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隐性基因。
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7、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
(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
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
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
D∶d=1∶1;两种雌配子D∶d=1∶1。
)8、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9、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10、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11、纯合体: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可稳定遗传。
12、杂合体: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13、测交: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类型杂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
测交是检验生物体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的有效方法。
14、基因的分离规律:在进行减数分裂的时候,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这就是基因的分离规律。
15、携带者:在遗传学上,含有一个隐性致病基因的杂合体。
16、隐性遗传病:由于控制患病的基因是隐性基因,所以又叫隐性遗传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介绍:
被子植物的两性花和单性花
被子植物的双受精
单子叶植物:种子中有胚乳。如:水稻、玉米、小麦等 双子叶植物:种子中无胚乳。如:豌豆、花生、大豆等
2.实验方法:人工异花传粉
去雄 人工授粉
套袋 套袋
3.科学发现模式:假说演绎法
P7
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 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 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 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这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 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叫做假说-演绎法 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演绎推理 分析问题、提出假说 实验验证 得出结论
假说演绎法 统计学分析
萨顿用类比推理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摩尔根果蝇实验证实 沃*克提出“半保留复制”,同位素标记大肠杆菌证实 遗传密码的破译:克里克3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等 斯他林和贝利斯激素调节的发现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 …
三、模拟实验——性状分离比
要出现标准的3:1性状分离比的条件: F1配子的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
3、大量样本覆盖法: 相同性状亲本杂交,后代出现不同性状,新出现的性状 为隐性性状,亲本都为杂合子。 多对性状A × 性状A → 若子代有性状A也有性状B,则B为隐性性状。 若子代只有性状A, 则A为隐性性状(较适用于野生群体) 4、遗传平衡法:基因频率相同 自由交配群体,后代表现显多隐少
练.人的耳朵有的有耳垂,有的无耳垂。某医学小组调查 了人群中有耳垂性状和无耳垂性状的遗传情况,统计情 况如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B.曲线Ⅲ的F2中Aa基因型频率为0.4
C.曲线Ⅳ的Fn中纯合子的比例比上一代增加(1/2)n+1 D.曲线Ⅰ和Ⅳ的各子代间A和a的 基因频率始终相等
C
练: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 36% 。
现有一对患病的夫妇,他们所生小孩正常的概率是多
少?若他们已经生有一个正常男孩,那他们再生一个 正常女孩的概率是多少? A.16/81 1/8 C.81/10 000 1/8 B.16/81 1/4 D.81/10 000 1/4
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F2不同基因型个体存活率相同
子代数量足够多
细胞核遗传且为完全显性
等
两个小桶,分别标记甲、乙;内置蓝球和黄球各10个。
若甲桶放A、a两种 小球乙桶放B、b两 种小球,则模拟的是?
摇匀小球 重复50-100次
随机抓取
组合
放回、摇匀
小桶代表? 雌、雄生殖器官 小球颜色代表?
等位 基因
(3)非等位基因 位于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或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 位于同源染色体 (4)复等位基因 自由组合 基因连锁 D A
a B 3
1
d 2
4 B
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置的等位基因的数目在两个以上 如:控制人类ABO血型的IA,IB,i
4.交配方式类
(1)杂交 基因型不同的生 物体,通过雌雄生 殖细胞的结合产 生后代的过程.用 ×表示.
3、基因类
显性 基因 隐性 基因 相同 基因 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大写英 文字母表示,如A,B,D等. 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小写 英文字母表示,如a,b,d等. 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 制相同性状的基因. 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 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1)
A
D 1 d 2
a B 34 B (2)
B
5、母性效应 “母性效应”是指子代某一性状的表现型由母体的染色体基因型 决定,而不受本身基因型的支配。椎实螺是一种雌雄同体的软体 动物,一般通过异体受精繁殖,但若单独饲养,也可以进行自体 受精,其螺壳的旋转方向有左旋和右旋的区分,旋转方向符合 “母性效应”,遗传过程如图所示。现有右旋和左旋椎实螺若干, 回答下列问题: (1)“母性效应”现象是否符合孟德尔 遗传定律?________。 (2)螺壳表现为左旋的个体其基因型可 能为________; 螺壳表现为右旋的个体其基因型可能 为________。
4、杂合子Aa连续自由交配 n代,且逐代淘汰隐性个体后,显
2 性个体中,杂合子比例为 n +2
n ,纯合子比例为 n +2
。
练:用基因型为Aa的小麦分别进行连续自交、随机交配、连续 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根 据各代Aa基因型频率绘制曲线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曲线Ⅱ的F3中Aa基因型频率为0.4
(4)性状分离
F1自交,后代同时出现显性和隐形性状的现 象(出现不同于F1的表现型)
(5)性状重组 F1自交,后代出现不同于P的表现型(性状 组合)
高茎
矮茎 高茎
2.生物个体类
(1)表现型 (2)基因型 生物个体所表现出的性状.
与生物个体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3)配子、合子 配子:成熟生殖细胞 配子结合成合子
F1
高茎
⊗
高茎 矮茎 277 787 思考:如何证明性状分离比的出现不是偶然? 3 : 1 性状分离比是第几年统计的结果? 如果是粒形呢?
F2
②分析问题、提出假说——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
内容:
P5
ⅰ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后来改为基因)控制的,且相互独 立。 ⅱ体细胞中的基因都是成对存在的。 ⅲ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 同的配子中。 ⅳ在受精时,雌雄配子是随机结合的。 用遗传图解解释 实验结果 亲代的表现型(性别)、基因型 配子类型(3代可省) 交配方式、箭头方向 后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 P、配子、F1等
第五单元
遗传的基本规律
第16讲 基因的分离定律——1.1
考纲要求 1. 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Ⅱ) 。 2.基因的分离定律(Ⅱ)。
一、基本概念 1.生物性状类 (1) 性状 生物体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称.
(2) 相对性状
同种生物同一性状 的不同表现类型.
显性性状
(3) 隐性性状
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体亲本杂交,F1表 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 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体亲本杂交,F1未 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
(4)纯合体(子) 概念: 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特点: 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5)杂合体(子) 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 概念: 体. 特点: (6)杂种后代 杂交产生的子代称为杂种后代,如杂种子一代(F1),杂种 子二代(F2) … 不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配子Dd Nhomakorabead
测交 后代
Dd 高茎 1 :
dd
矮茎 1
测交的作用:验证孟德尔定律,间接证明了F1的基因型及 其配子的种类及比例
⑤得出结论——基因分离定律
1.时间:
关键点: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2.细胞学基础: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3.实质: 等位基因的分离
孟德尔基因分离定律的得出采用的研究方法: 采用的数据处理方法:
(4)反交、正交 是一组相对概念.
若甲(♀) ×乙(♂)的交配方式称为正交; 则甲(♂) ×乙(♀)的交配方式称为反交. (5)自由(随机)交配 种群中所有雌雄个体间交配概率相同
二、基因分离定律的发现 1.实验材料:豌豆
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自然状态下都是纯种
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归纳了7对) 花较大,易进行人工杂交实验 子粒多,统计分析结果可靠(易种植) 思考:果蝇为什么常用做遗传实验材料? 相对性状明显; 繁殖周期短; 子代数量多 染色体数少。
遗传图解:
减数分裂
受精作用
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DD:Dd:dd=1:2:1
, 。
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高茎:矮茎=3:1
③演绎推理 让F1与隐性纯合亲本相交 预期结果: 高茎︰矮茎=1︰1 测交 杂种子一代 高茎 Dd × 隐性纯合子 矮茎 dd
④验证假说:——测交实验
实验结果(正反交?): 高茎(30)︰矮茎(34)=1︰1 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相符,证 实了对分离现象解释的假说是 正确的
归纳法是对观察、实验和调查所得的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原理的 一种研究方法。
4.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什么是融合遗传? 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 使子代表现出介于双亲之间的性状。 ①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为什么F1全是高茎? 为什么F2矮茎又出现了? 为什么会出现一定性状分离比? 为什么正反交一样? P 高茎×矮茎(正反交)
A
五、特殊的分离现象 1、不完全显性、共显性、镶嵌显性:1:2:1 如:紫茉莉的花色、马的毛色 2、致死效应(个体致死、单性配子致死) 练习:一杂合子植物自交时,含有隐性配子的花粉有50%
5/6 。 的死亡率,则自交后代的显性性状出现概率是________
练.在雌果蝇中,胚胎发育所需要的部分养分、蛋白质和 mRNA由卵母细胞旁边的营养细胞和滤泡细胞提供。有一个 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所产生的mRNA被运送到卵母细胞, 从而保证受精后形成的胚胎正常发育,如果此基因发生突 变将会导致胚胎畸形而且无法存活。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如果此突变是显性的,则突变杂合子雄果蝇和正常雌果 蝇交配所生的雌性子代不可以存活 B.如果此突变是显性的,则可观察到存活的突变纯合子个 体 C.如果此突变是隐性的,则对于突变杂合子母体所生的雌、 雄性胚胎都有一半可正常发育 D.如果此突变是隐性的,两个突变杂合子的个体杂交,子 二代中有1/6是突变纯合子
纯合子比例为
连续自交:基因型频率改变, 基因频率不变
2n-1 2n+1
1 3、杂合子Aa连续自由交配n次,杂合子比例为 2 ,显性纯 1 合子比例为 1 ,隐性纯合子比例为 。 4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