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 服务类)第16课《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合集下载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理解作者海伦·凯勒身世,体会她身残志坚的精神品质。

2. 分析课文中莎莉文老师教育方法的艺术性,引导学生从中受到启发。

3. 学习作者用第一人称叙述经历,使文章更具真实感,更有感染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海伦·凯勒身世及与莎莉文老师的相识过程。

2. 分析莎莉文老师的教育方法,体会其艺术性。

3. 学习作者用第一人称叙述经历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海伦·凯勒与莎莉文老师的深厚感情。

2. 分析课文中的教育方法,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3. 引导学生从作者的角度去思考人生价值。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莎莉文老师的教育方法。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教学准备1. 课文:《再塑生命的人》2. 相关资料:海伦·凯勒的生平和事迹3. 投影仪、黑板等教学设备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简介海伦·凯勒的生平和事迹,引导学生了解课文背景。

2. 提问:为什么说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默读课文,了解海伦·凯勒与莎莉文老师的相识过程。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莎莉文老师的教育方法。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课文中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莎莉文老师的教育方法。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莎莉文老师的教育原则和技巧。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莎莉文老师的教育方法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心得。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莎莉文老师的教育理念。

2. 引导学生从作者的角度去思考人生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莎莉文老师的教育方法的应用实例。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优秀3篇)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优秀3篇)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优秀3篇)作者简介篇一海伦﹒凯勒(1880—1968),19世纪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主要作品有《我生活的故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老师》等。

获“总统自由勋章”,被誉为“美国英雄偶像”。

安妮·莎莉文波士顿珀金斯盲人学校毕业。

精通盲文,有崇高的献身精神和科学教育方法,20岁开始教海伦。

她的教授方法是:将字母按入海伦掌心,教她物件的名称。

公开课《再塑生命的人》优秀教案篇二1、知识与能力:了解心理描写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概括人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1)理清心理活动变化的轨迹,感知莎莉文老师的教学过程。

(2)品味相关心理描写的句子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海伦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学会感恩1、重点:通过揣摩文中细腻的心理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2、难点:理解题目的内涵一、导入新课19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马克吐温。

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女子学院;建立起一家家盲人、聋哑人的慈善机构,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荣获“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

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

二、打开求知之门(一)不幸的童年五官三残,19个月时(一岁零七个月)重病夺去了她的听力和视力,同时嘴巴也发不出声音了。

从一岁零七个月到六岁零九个月,五年多来海伦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里?(二)幸运地遇到了莎莉文老师1、启示真理、给予深爱2、布娃娃见证了我最初打开求知之门的心路历程A(朗读)激动B(朗读)烦躁C(朗读)愧疚井水唤醒了我的灵魂A井房散步B水流手上C拼写水字理解句子: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三、感恩老师(一)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

此前:渴望光明、愤怒苦恼、疲倦不堪参考语句:雾中行船的比喻此后:光明、希望、快乐、自由理解语句:1、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完美版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完美版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完美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让学生了解并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1.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1.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命、人性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培养学生对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的探索和提升。

1.2 教学内容课文朗读与理解:让学生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要内容。

课文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课文拓展与思考:引导学生从课文出发,思考和探讨生命、人性和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章:教学过程与方法2.1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引入问题或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朗读与理解:让学生朗读课文,并回答相关问题,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要内容。

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拓展与思考:引导学生从课文出发,进行思考和探讨,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2.2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解释,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第三章:教学评价与反馈3.1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表现。

阅读理解测试:通过测试题或问题,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思考与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思考深度和观点表达。

3.2 教学反馈教师观察与评价:教师观察学生的表现,并及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学生互评与自我评价: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共同提高和进步。

教师与学生沟通: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材料4.1 教学资源课文文本:提供《再塑生命的人》的文本材料,供学生阅读和理解。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再塑生命的人》。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结构。

(3)分析课文主题,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学会如何从课文中提炼主要观点,并进行有效的表达和交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生命教育的意识,理解生命的宝贵和尊重他人生命的重要性。

(2)培养对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课文《再塑生命的人》的内容和主题。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结构。

(3)培养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2)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和观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对生命的理解和价值观。

(2)提问学生对于“再塑生命”的理解,引出本课的主题。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再塑生命的人》。

(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词汇与句子:(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结构。

(2)学生进行词汇和句子的练习,巩固学习成果。

四、作业与评价1. 作业:(2)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共同完成一篇关于生命教育的短文。

2. 评价:(1)教师对学生的读后感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2)对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延伸1. 延伸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小组活动,如参观医院、养老院等。

(2)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分享关于生命教育的经验和故事。

2. 反馈与总结:(1)学生分享在延伸活动中的感受和收获。

(2)教师进行总结,强调生命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等,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的学习情境。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能够理解课文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

能够分析并描述课文中的主要事件和人物。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写作和分享,提高表达和交流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以及对自我认知和成长的重要性的认识。

培养对教育的重要性和教师职业的尊重。

二、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课文《再塑生命的人》讲述了作者在特殊教育学校的一位老师的影响下,重新获得生命意义的故事。

2.2 课文结构:引言:介绍作者和特殊教育学校的背景。

描述作者与老师的相遇和相处,以及老师对作者的影响。

结尾:表达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对生命的重新认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理解课文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

分析并描述课文中的主要事件和人物。

3.2 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深入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和对生命的认识。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阅读理解: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和思考。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写作表达:鼓励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4.2 教学手段:课文文本:提供课文文本供学生阅读和分析。

多媒体辅助: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

五、教学安排5.1 课时:本章节的教学安排建议为2课时。

5.2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引入:介绍课文背景和作者,引起学生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

3.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课时:1. 复习回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 写作表达: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3. 分享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进行交流和评价。

六、教学评价6.1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参与度、讨论和写作表达,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反馈和指导。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了解本文的作者、背景及主题。

分析并掌握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句子和段落。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

学会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技巧。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人文关怀。

1.2 教学内容课文朗读与解析: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文章的情感氛围,并对课文进行详细解析。

重点词汇和句子:分析并解释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含义。

文章结构分析:分析文章的结构,让学生了解如何组织文章和表达观点。

第二章:教学过程与方法2.1 导入通过展示作者的图片或相关背景信息,引发学生对作者和文章的兴趣。

2.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记不理解的部分,并提出问题。

2.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并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2.4 课文解析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解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

第三章:教学评价3.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合作表现。

3.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提问,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3 文学鉴赏能力:评估学生在课文解析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材料课文文本:《再塑生命的人》的原文。

作者背景资料:关于作者的背景信息和相关作品。

参考书籍:相关的文学鉴赏书籍或教材。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时间安排5.1 第一课时导入和背景介绍(10分钟)自主学习(15分钟)合作探讨(20分钟)课文解析(25分钟)5.2 第二课时复习回顾(10分钟)深入讨论(20分钟)练习与反馈(15分钟)作业布置与讲解(10分钟)第六章:教学扩展活动6.1 观看相关影视作品推荐学生观看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影视作品,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完美版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完美版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完美版第一章:导入与背景介绍1.1 课程导入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思考人与环境的关系。

提问学生对于生命的理解和认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1.2 作品背景介绍简要介绍作者的生平背景和创作动机。

介绍作品的创作时代背景和社会文化背景。

第二章:人物与环境的关系2.1 人物介绍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经历和动机。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2.2 环境描绘分析作品中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绘,与环境对人物的影响。

引导学生关注环境对人物成长和命运的塑造作用。

第三章:生命的重塑与成长3.1 生命的重塑分析作品中人物在困境中的自我反思和生命重塑的过程。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在困境中寻找意义和价值的过程。

3.2 成长与变化分析作品中人物在经历挑战和困境后的成长和变化。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在成长过程中对于生命和环境的认识和理解的变化。

第四章:生命的意义与价值4.1 生命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思考人与环境的关系。

分析作品中人物对于生命的理解和认知。

4.2 生命的价值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实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分析作品中人物如何通过自己的行动和选择展现出生命的价值。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课程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人物与环境的关系,生命的重塑与成长,以及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总结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5.2 课程反思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课程中的参与和表现,以及对于生命的理解和认知的提升。

鼓励学生将课程中的思考和感悟应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和价值。

第六章:主题探讨与环境象征6.1 主题分析深入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如生命的顽强、自我救赎等。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象征元素,如阳光、河流等,它们如何体现主题。

6.2 环境象征分析作品中环境象征的意义,如自然环境的变迁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引导学生思考环境象征对主题表达的作用和意义。

第七章:人物心理与情感变化7.1 人物心理分析分析作品中人物在面临困境时的心理变化,如焦虑、绝望、希望等。

高教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 服务类第16课《再塑生命的人》word教案

高教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 服务类第16课《再塑生命的人》word教案

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把握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

过程与方法浏览圈、精读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重点: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揣摩语句,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一个一岁半就失聪失明、生活在无光无语的世界里、连爸爸妈妈都不能认识的孩子,她几乎丧失了生活的能力和勇气。

但她顽强的生活下来了,考入了哈佛大学,后成为一名作家。

用自己的生花妙笔激励他人生存的勇气。

这种奇迹,当然与她自身的努力分不开,但那段困难的日子里,她能走出心灵的障碍,重新塑造生命,却不能不归功于一位伟大的女性——她的老师莉莎文女士。

二、作者简介海伦•凯勒(1880-968)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她生于亚拉巴马州,在波士顿柏金斯盲人学校莎莉老师的协助下,她学会了阅读、写作,还学会了说话,上了大学,并且成为有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1900年,海伦进入拉德克利夫学院学习,并于1904年荣誉毕业。

当年她和她的老师莎莉文合著的海伦的自传《我的一生》(又译《我生活的故事》)发表,即引起轰动,成为著名的英文名著。

另著有《我生活的故事》《海伦•凯勒日记》《走出黑暗》《老师》。

十九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

——美国:马克•吐温人类精神的美一旦被认识,我们就永远不会忘记。

在她的生活和生活乐趣中,凯勒小姐给我们这些没有那么多困难需要克服的人们上了永远不能遗忘的一课——我们都希望这部书有越来越多的读者,让她的精神在越来越广的范围内传播。

——罗斯福夫人三、朗读读学习字词妮莎捡截然感慨nīshājiérán gǎnkǎi搓捻抚弄绽开唯恐争执cuōniǎn fǔnòng zhànkāi混为一谈恍然大悟花团锦簇美不胜收hùn huǎng cù惭愧激荡疲惫不堪小心翼翼不求甚解四、复述故事课文写了莎莉文老师为我做的哪些事?(莎莉文是怎样教育“我”认识具体事物的?)把握紧紧的抱在怀里有意识地给我玩具教我拼写洋娃娃“doll”教我拼写“针”(pin)、“杯子”(cup)以及“坐”(sit)、“站”(stand)、“行”(walk)这些词井房的经历:让我领悟到“水”把以上内容连成一段话,复述故事。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完美版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完美版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完美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再塑生命的人》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小说,讲述了一位特殊教育教师如何用爱心和坚持帮助盲聋学生重获新生的故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特殊教育的意义,体会教师和学生的深厚感情,激发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了解特殊教育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主人公的经历和成长过程。

1.2.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他人的品质,激发对生活的热情和信心。

第二章:人物介绍2.1 主人公介绍简要介绍主人公的经历、性格特点以及成长过程,让学生了解主人公在故事中的重要地位。

2.2 主要配角介绍介绍故事中与主人公密切相关的主要配角,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对主人公的影响。

第三章:故事情节分析3.1 开端分析故事的开端部分,让学生了解主人公的生活环境和遭遇。

3.2 发展分析故事的发展部分,引导学生关注主人公在特殊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3.3 高潮分析故事的高潮部分,让学生感受主人公在面临困境时所展现出的勇气和毅力。

3.4 结局分析故事的结局部分,引导学生思考主人公的成长意义和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第四章:主题探讨4.1 特殊教育的意义讨论特殊教育对于像主人公这样的盲聋学生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尊重和关爱他人的价值。

4.2 教师角色的理解探讨主人公作为一名特殊教育教师的责任和担当,激发学生对教师职业的尊重和认同。

第五章:拓展活动5.1 观影活动组织学生观看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电影或纪录片,加深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5.2 写作活动布置一篇以“我眼中的主人公”为主题的作文,让学生从个人角度出发,表达对主人公的看法和感受。

5.3 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特殊教育学校,了解特殊教育的发展现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故事中的某个情节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教案

《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教案

《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海伦·凯勒及其作品背景。

分析并掌握文章中的重要概念和观点。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文章的主旨和意义。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和评价文章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培养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提升文学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培养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同情心,提高社会责任感。

启发对人生意义和人生价值的思考,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再塑生命的人》全文。

2.2 教学重点:掌握文章的基本情节和结构。

分析并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探讨文章的主题和意义。

2.3 教学难点:理解并评价作者对生命的理解和态度。

分析并评价文章中的象征和隐喻手法。

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基本情节和结构。

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笔记,整理自己的观点和疑问。

3.2 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学生通过合作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象征手法。

3.3 批判性思维法: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和评价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学生通过提问和回答,挑战和验证自己的观点。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作者海伦·凯勒的背景和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思考“再塑生命”的含义。

4.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基本情节和结构。

学生自主思考和笔记,整理自己的观点和疑问。

4.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学生通过合作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象征手法。

4.4 批判性思维: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和评价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学生通过提问和回答,挑战和验证自己的观点。

第五章:作业布置5.1 作业内容:5.2 作业要求:5.3 作业提交时间:读后感提交时间为一周后,论文提交时间为两周后。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3)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和讨论。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2)引导学生思考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3)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重点词语和句型的掌握。

(3)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

2. 教学难点:(1)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2)批判性思维的运用。

(3)写作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回顾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让学生标记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3. 合作学习:(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的内容和结构。

(2)让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课文的深层含义。

四、作业布置1. 让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和讨论,写一篇读后感。

2. 选择一个与课文主题相关的现实生活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对于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要进行认真的批改和评价,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读后感作业进行细致评改,关注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运用。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再塑生命的人》的主题和寓意。

2. 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表达方式。

3. 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2 教学内容1. 课文《再塑生命的人》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主题和寓意。

3. 探讨课文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

第二章:课前准备2.1 教师准备1. 熟悉课文《再塑生命的人》的内容和结构。

2. 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材料。

3. 制定教学计划和时间表。

2.2 学生准备1. 阅读课文《再塑生命的人》。

2. 预习课文中的生词和表达方式。

3. 思考课文中的主题和寓意。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再塑生命的人》的内容。

2. 提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 引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3.2 课文讲解1. 分析课文《再塑生命的人》的主题和寓意。

2. 解释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表达方式。

3.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

3.3 小组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寓意。

2. 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和交流。

3.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四章:课后作业与评价4.1 课后作业2.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生活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并进行反思。

4.2 评价方式1. 教师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评价和反馈。

2. 学生之间的互评和自我评价。

3.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度。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材料5.1 教学资源1. 课文《再塑生命的人》的文本。

2. 相关的参考资料和学术文章。

3. 教学视频或音频材料。

1. 笔记本和笔用于学生做笔记和写作。

2. 投影仪和幻灯片用于展示教学内容。

3. 小组讨论表格用于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教学活动目标1. 通过讨论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再塑生命的人》中的主题和寓意。

2.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6.2 教学活动内容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主题和寓意。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教学设计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教学设计

《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抓“关键句”梳理“我”的心理变化,体悟生命的发展。

2.文中莎莉文老师再塑“我”的具体事例,感悟老师的形象美。

3.理解标题“再塑生命的人”的含义。

【教学目标】1.通过抓“关键句”梳理“我”的心理变化,体悟生命的发展。

(重点)2.文中莎莉文老师再塑“我”的具体事例,感悟老师的形象美。

(重点)3.理解标题“再塑生命的人”的含义。

(难点)【教学过程】导入:海伦凯勒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首先要长久地凝视我的老师——安妮莎莉文。

安妮莎莉文开启了海伦凯勒的智慧,也陪伴她走过了生命的大半旅程。

生命与生命的交会,常常会碰撞出令人惊叹的火花。

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之下,又盲又聋的海伦·凯勒心中沉寂的光亮被唤醒了。

今天我们学习《再塑生命的人》,走进让作者生命发生转折的这一束光!环节一:寻找光她给我以爱默读全文—见证“重塑生命”的历程1、生命的原貌——渴望光明由于生理缺陷,海伦·凯勒脾气古怪,动辄就大发雷霆。

文中也有描述:“好几个星期以来,我被愤怒与痛苦深深攫住,苦苦折磨,而随着这种激烈的斗争而来的,则是极度的消沉与无助。

”(2段)“愤怒、痛苦,苦苦折磨”这些都是急于想走出黑暗、沉寂世界的"我"的焦躁不安的心理反应。

(4段)文章还形象地展示了这一阶段的心灵历程∶“你是否有过在海上被浓雾包围的经历?那些似乎可以触摸得到的白色的黑暗将你吞噬,而那艘大船则无比焦急而紧张地摸索着向岸边行进……你呢,心脏剧烈的跳着,等待着什么?”这时的她充满迷茫,心理非常脆弱。

六岁的孩子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但黑暗却关闭了她接触世界的大门。

她无助、脆弱,急切希望光明带她走出迷雾,等待奇迹的发生。

2、光辉的起点: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请你找到莎莉文老师第一次见到“我”时的行为并分析。

“有人紧紧握住了我的手,我被那个人抱了起来,并被紧紧地搂在怀中,那就是来为我揭开一切事物面纱的人,而且最为重要的是,她是来爱我的人。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内容;(2)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主题;(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敬畏,认识到生命的宝贵;(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珍惜生命,努力成长;(3)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同理心和人文关怀。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掌握和理解;2. 重点词语和句式的学习和运用;3.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对课文深层次含义的理解;2. 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3. 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价值观的树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简要介绍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2)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氛围;(2)学生自主探究,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4. 课堂讲解:(1)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分析;(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主题,领会作者观点。

5. 文学鉴赏:(1)分析课文中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2)让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与课文主题相关的作品。

6. 课堂小结:(2)强调生命的宝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7. 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课后复习课文,巩固知识点;(2)布置与课文主题相关的练习题目,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再塑生命的人》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主题。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敬业精神。

(2)认识教育的伟大意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3)培养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 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3.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1. 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2. 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运用。

3. 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相关教育理论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学生分享对课文《再塑生命的人》的理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记生字词。

(2)学生合作探讨,解决生字词问题。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生字词,并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师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

4. 深入探讨(1)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2)学生展示对课文主题的创意表达,如写作、绘画等。

6.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课文学习的内容和收获。

(2)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学生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能力。

3. 学生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课文剧的创作和表演,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再塑生命的人》 教学设计

《再塑生命的人》 教学设计

《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文中的生字词,了解作者海伦·凯勒的生平经历。

(2)理解文中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和“再塑生命”的含义。

(3)品味文中细腻的心理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默读、朗读等方式,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析莎莉文老师的教育方法和作者的心理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习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的精神,感悟莎莉文老师的爱心和教育智慧。

(2)体会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敬爱和感激之情,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莎莉文老师的教育艺术和“再塑生命”的含义。

(2)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和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1)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深入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

(2)感悟莎莉文老师的爱心和教育智慧对海伦·凯勒的深远影响。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2、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身体残疾但意志坚强的人,他们以顽强的毅力克服了重重困难,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这样的人物——海伦·凯勒。

她在一岁多时因一场重病失去了视力和听力,生活在黑暗无声的世界里。

然而,一位老师的出现改变了她的命运,这位老师就是莎莉文。

让我们一起走进《再塑生命的人》,去感受这段感人至深的师生情谊。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作者简介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在一岁多时,因一场重病失去了视力和听力,后来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学会了阅读、写作和说话,最终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并成为一位杰出的作家和社会活动家。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运用本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2)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3)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的写作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2)通过分析、讨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3)通过模仿、创作,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面对困难的信念;(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他人的品质;(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2. 分析并欣赏作者的写作技巧;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运用本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2. 深入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3. 将文章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回顾作者的经历和感受;(2)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2)要求学生划出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并进行解释。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感悟;(2)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观点和情感,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4. 分析与欣赏:(1)让学生分析并欣赏作者的写作技巧;(2)引导学生从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进行分析。

5. 实践与创新:(1)让学生模仿作者的写作风格,进行短文创作;(2)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评价。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巩固所学内容;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分析与欣赏等环节的积极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课后作业、课堂提问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重点词汇和短语的掌握情况。

3. 写作能力:通过学生模仿创作的短文,评估学生的写作水平,包括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等方面。

《再塑生命的人》 教学设计

《再塑生命的人》 教学设计

《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文中的重点字词,如“截然不同”“疲倦不堪”等。

了解作者海伦·凯勒的生平经历及创作背景。

理解莎莉文老师的教育方法和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之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和默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细节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的精神,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的意志品质。

体会莎莉文老师的爱心和教育智慧,激发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恩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莎莉文老师的教育方法和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之情。

分析文中的细节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受其在困境中对生命的热爱和追求。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创作背景以及文中的重点字词。

2、朗读法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文中的关键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4、分析法分析文中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残疾人自强不息的视频,如无臂钢琴师刘伟的表演,引发学生对残疾人生活的关注和思考。

提问学生:“在面对巨大的困难和挫折时,我们应该如何坚强地生活?”从而引出课题《再塑生命的人》。

2、作者及背景介绍简单介绍作者海伦·凯勒的生平经历,着重强调她在失明、失聪的情况下,如何凭借顽强的毅力学会阅读、写作,并成为一位杰出的作家和教育家。

介绍本文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创作这篇文章的初衷和情感。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默读课文,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进行理解和掌握。

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重点讲解“截然不同”“疲倦不堪”等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让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思考作者在莎莉文老师到来前后的生活有什么不同。

4、精读课文,深入探究分组讨论:莎莉文老师是如何再塑作者生命的?引导学生从莎莉文老师的教育方法入手,如通过触摸让作者感受事物的名称,通过游戏让作者理解抽象的概念等,分析莎莉文老师的教育智慧和爱心。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3)学会批判性思维,对课文内容进行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写作手法。

2. 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3)理解并实践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与互助。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3.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再塑生命的人》。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背景资料。

4.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

(2)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1)让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分组交流,共同学习生字词。

(3)教师讲解生字词,重点解析难点字词。

3. 分析课文结构:(1)让学生找出课文的段落划分。

(2)引导学生分析每个段落的主题思想。

(3)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如象征、对比等。

4. 深入理解课文:(1)让学生谈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5. 实践与应用:(1)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关爱与互助。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实践关爱与互助。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理解其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联系实际生活,培养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2)理解教育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理解其作用。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深层含义,联系实际生活。

(2)感悟作者情感,体会到教育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学习生字词。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

4.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口头练习。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思考。

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恩经历,培养感恩之心。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感恩的短文。

3. 预习下节课文,准备课堂讨论。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节奏,保证教学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提高批判性思维。

3. 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教育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六、教学内容:1. 课文讲解:详细讲解课文中涉及的重要知识点,包括词汇、语法、修辞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把握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

过程与方法浏览圈、精读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重点: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揣摩语句,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一个一岁半就失聪失明、生活在无光无语的世界里、连爸爸妈妈都不能认识的孩子,她几乎丧失了生活的能力和勇气。

但她顽强的生活下来了,考入了哈佛大学,后成为一名作家。

用自己的生花妙笔激励他人生存的勇气。

这种奇迹,当然与她自身的努力分不开,但那段困难的日子里,她能走出心灵的障碍,重新塑造生命,却不能不归功于一位伟大的女性——她的老师莉莎文女士。

二、作者简介海伦•凯勒(1880-968)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她生于亚拉巴马州,在波士顿柏金斯盲人学校莎莉老师的协助下,她学会了阅读、写作,还学会了说话,上了大学,并且成为有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1900年,海伦进入拉德克利夫学院学习,并于1904年荣誉毕业。

当年她和她的老师莎莉文合著的海伦的自传《我的一生》(又译《我生活的故事》)发表,即引起轰动,成为著名的英文名著。

另著有《我生活的故事》《海伦•凯勒日记》《走出黑暗》《老师》。

十九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

——美国:马克•吐温人类精神的美一旦被认识,我们就永远不会忘记。

在她的生活和生活乐趣中,凯勒小姐给我们这些没有那么多困难需要克服的人们上了永远不能遗忘的一课——我们都希望这部书有越来越多的读者,让她的精神在越来越广的范围内传播。

——罗斯福夫人三、朗读读学习字词妮莎捡截然感慨nī shā jiérán gǎnkǎi搓捻抚弄绽开唯恐争执cuōniǎn fǔ nòng zhànkāi混为一谈恍然大悟花团锦簇美不胜收hùn huǎng cù惭愧激荡疲惫不堪小心翼翼不求甚解四、复述故事课文写了莎莉文老师为我做的哪些事?(莎莉文是怎样教育“我”认识具体事物的?)把握紧紧的抱在怀里有意识地给我玩具教我拼写洋娃娃“doll”教我拼写“针”(pin)、“杯子”(cup)以及“坐”(sit)、“站”(stand)、“行”(walk)这些词井房的经历:让我领悟到“水”把以上内容连成一段话,复述故事。

莎莉文作为一个陌生人第一次搂抱我,有意识地给我玩具,教我拼写洋娃娃“doll”。

还教我学会了拼写“针”(pin)、“杯子”(cup)以及“坐”(sit)、“站”(stand)、“行”(walk)这些词。

特别具体写了一件事,莎莉文老师让我一只手接触水流,在我另一只手手心里写出“水”这个字,使我终于领悟到“水”这个字就是我手上流过的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从此,海伦•凯勒开始大量认识具体事物。

五、作业抄写读一读写一写第二课时一、导入二、人物分析■指名学生感情诵读课文10~12语段。

作者为什么说井房的经历“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快乐和自由”。

海伦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连日的高烧使她昏迷不醒。

当她苏醒过来,就失去了常人生来具有的视觉和听觉,甚至无法用嘴说出自己的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心愿。

从此,她坠人了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进了痛苦的深渊。

由于对外部世界无从知晓,脾气也变得古怪,动辄大发雷霆。

她经常扑倒在地上,发出阵阵尖叫;起床后拒不洗脸;吃饭时调皮捣蛋,关于小时候的这段经历,海伦写道:那时,我仿佛感到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地抓着。

于是,拼命想挣脱这种束缚。

井房的经历,不仅让海伦懂得“水”这个字表达的具体内容——作者写出了她当时的恍然大悟——“水”这个字,就是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这是海伦首次获得了事物的概念,这是思维的一次飞跃。

所以,作者充满深情地说:“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

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

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

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

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坏的洋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

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以海伦学习“杯”和“水”的区别为例,说说“再塑生命”过程中遇到的挫折,海伦怎样对待挫折,莎莉文怎样帮助海伦战胜挫折,有什么效果?挫折:不能分清“杯”和“水”。

海伦对待挫折: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洋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碎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

莎莉文帮助海伦战胜挫折:1.把洋娃娃扫到炉边,把帽子给我(爱心与耐心)2.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字,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

(教学技巧高超)效果: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从以上分析中,你认为莎莉文老师教育艺术高明在何处?(莎莉文老师是什么样的人?)莎莉文老师热爱海伦,对海伦的教育讲究方法艺术,做到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而且善于抓住教育时机,开启海伦的思维、智慧和情感。

可以说,莎莉文是出色的教育艺术家”。

■凯勒又是什么样的人?凯勒:一个好学、聪明、坚毅而情感丰富的盲聋哑女孩。

■课文表达了凯勒什么感情?通过写莎莉文老师对“我”的理解、关爱、教育的具体言行,来表达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崇敬之情。

三、精彩赏析课文写得非常优美,简直是一首散文诗,充分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敢于体察的性格和精神追求。

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或喜欢的文字进行品味。

1、在没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非常临近。

品味:这句话用比喻的手法从反面说明了受教育的重要性,接受了教育的人,生活航船才能冲破阻碍旅途的大雾,找到准确的航向,从而靠近理想的人生港湾。

2、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品味:这句话表面看来说的是文字的神奇,实则暗示的是知识的力量。

是知识使“我”这个盲聋人看到了快乐,看到了光明,看到了幸福,因而,“我”觉得世界充满了花香,洋溢着美丽。

四、探讨主题文题“再塑生命”从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

文中它的深刻含意是什么?文中,再塑生命,是指“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本来,“我在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

”但是,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这里的“光明”一词是用其喻义)。

是莎莉文老师让“我”又回到自然,理解自然。

莎莉文老师还教“我”懂得“什么是爱”。

正如作者自己所说:“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

”从这个意义上说,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用中国通俗的话说,就是“再生父母”。

“再塑生命”一词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

五、拓展延伸1、拓展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啊,如果我有三天视力的话,我该看些什么东西呢?第一天,我要看到那些好心的、温和的、友好的、使我的生活变得有价值的人们。

首先,我想长时间地凝视着我亲爱的教师安妮•莎莉文•麦西夫人的脸,当我还在孩稚时,她就来到我家,是她给我打开了外部世界。

我不仅要看她的脸部的轮廓,为了将她牢牢地放进我的记忆,还要仔细研究那张脸,并从中找出同情的温柔和耐心的生动的形迹,她就是靠温柔与耐心来完成教育我的困难任务。

我要从她的眼睛里看出那使她能坚定地面对困难的坚强毅力和她那经常向我显示出的对于人类的同情心。

2、海伦是世界有名的残疾成功人士。

培根论说人生时曾意味深长地称颂残疾人“总是和上帝扯平了的”。

请生联系阅读体验,列举古今中外那些付出艰辛卓绝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的事迹。

贝多芬,德国伟大的作曲家,26岁时听觉衰退,35岁时完全耳聋……——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给与世界阿炳,二十多岁时患眼疾双眼相继失明……二胡作品《二泉映月》获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奖奥斯特洛夫斯基,苏联作家,25岁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以顽强的意志创作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美国政治家41岁时因患脊髓灰质炎下肢瘫痪……是美国历史上唯一蝉联四届的总统张海迪,5岁时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高位截瘫……自学掌握英语、日语、德语等,当代知名作家翻译家胡一舟:来自湖北武汉的他,人们亲切地称之为“舟舟”,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终身指挥,世界上第一位受邀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大厅演出的残疾人,已成功指挥了200多场国内外交响乐队的演出。

这位可爱的大男孩因先天智障,智商不足40,但他用神奇的音乐天赋深深感动了世界。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光明有声音的世界里,但不要忘记,我们身边还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仍然生活在黑暗和无声的世界里,我们的爱可以重塑他们的生命,带给他们温暖,带给他们光明。

六、课文总结本文是美国盲聋哑作家海伦•凯勒的作品。

这篇课文既表现了一位富有爱心的老师莎莉文高超的教育艺术也展示了一个盲聋哑女孩的精神追求。

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在向莎莉文老师投去敬佩目光的同时为这位聋哑女孩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品格所感动。

同时文章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很值得我们好好品读。

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她将人世间美好的思想感情隽永的爱心以及踏踏实时的追求像春天的种子植于海伦的心田。

这是海伦献给老师的厚礼七、布置作业1、完成练习册。

2、抄写读一读写一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