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界教案公开课
《老山界》公开课教案
![《老山界》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1b4d14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d4.png)
《老山界》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老山界》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简介。
分析并掌握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能力。
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老山界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老山界》的作者、背景和主题。
概括课文的大致内容,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2 词语解析: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解释其含义和用法。
让学生通过例句和练习,掌握这些词语的正确运用。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问题或图片等方式,引起学生对《老山界》的关注。
引导学生思考老山界的意义和价值。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3.3 合作学习:分组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任务。
任务可以包括讨论问题、分析文章结构或进行角色扮演等。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过学生的发言,了解他们的理解和思考情况。
4.2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写作或阅读任务,巩固所学内容。
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使用正式出版的《老山界》教材,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5.2 多媒体:使用多媒体教具,如图片、视频等,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5.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拓展内容,丰富教学内容。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活动: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和背景。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6.2 课后活动: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和巩固所学内容。
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展知识面。
第七章:教学策略7.1 引导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老山界》教案6篇
![《老山界》教案6篇](https://img.taocdn.com/s3/m/60f52c1f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5f.png)
《老山界》教案6篇《老山界》教案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老山界》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老山界》教案1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2。
了解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3。
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赏析精彩的片段二、教学设想:(一)、预习要求:1.掌握生字词,积累词汇,巩固基础知识2.划出文中表示时间和地点的词语,多读课文(二)、教法学法:教法: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围绕教学目标理清教学思路,本文第一课时重在解决目标1和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从对课文的熟读过程当中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完成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同时又理清文章写作思路,学习一种常见的写作方法;而第二课时则重在引导学生研读和赏析精彩片段,学习生动形象的语言,理解其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教学过程中,注意启发性,给以方法,让学生来解决问题。
学法:动脑思,分析理解;动口说,组织语言;动手写,整理明确。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四)、准备教具:录音机朗诵带投影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按时间和地点变化转移材料的特点2、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学习红军不怕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一、导入新课毛主席的诗《七律长征》中,讲到了雄伟险峻的五岭山,这里面有一座山岭叫越城岭,是五岭中最险的一座山,它也被称为老山界,红军战士是怎样翻越这样一座被称为长征途中最“难”翻越的一座山的呢?师板书:老山界难二、自主学习1、放录音,听朗读带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A、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生回答后出示投影,引导生继续思考)明确记叙了什么事?记叙文有哪些要素?记叙这件事用了哪种顺序?以什么为线索?B、划出表示时间和地点转移的词(自主完成表格)思考:这样有什么作用?(可采用投影的方式,稍作提示)引导学生理清文章写作思路2、师述:从毛主席的诗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出五岭是绵延雄伟。
《老山界》教学设计(优秀4篇)
![《老山界》教学设计(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176e536b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2c.png)
《老山界》教学设计(优秀4篇)《老山界》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一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山界》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目标:1、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2、生动的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3、感悟红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1、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2、感悟红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掌握生字词。
2、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红长征路上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红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正是红精神的真实写照。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研读∠山界》一文(板书),进一步感悟先辈的坚强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
二、揭示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掌握生字词。
2、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三、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自学提纲:∠∠山界》记叙红翻越老山界的故事,它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按时间顺序记叙的,请你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老山界是红长征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难”体现在哪几方面?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回答。
∠面对困难,红战士以什么态度面对,是如何克服的,体现了红战士的什么精神?(可用文中语句回答)2、讨论明确∠时间顺序:“下午才动身——天色已晚了——天黑了才到山脚——满天都是锈——半夜里——黎明的。
时候——到了山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直到宿营地”。
∠“难”体现在:①山路险峻,悬崖峭壁——走路难②要在一尺多宽的陡峭山路上睡觉——睡觉难③饥饿——吃饭难④伤病员多,敌人追击——处境难∠表现了红战士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
3、红是一支人民的队,他是在宣传群众并同敌作战中前进的,他始终代表了人民的利益。
老山界教案 《老山界》教案优秀4篇
![老山界教案 《老山界》教案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d8c1fd9f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c2.png)
老山界教案《老山界》教案优秀4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这里的4篇《老山界》教案是作者小编为您分享的老山界教案的相关范文,欢迎查看参考。
《老山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热爱长征的革命传统。
2、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赏析精彩的语段。
[重点难点]1、重点:学习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记叙事件、安排层次的方法。
2、难点:理解生动描写对表达中心的意思的作用。
[教学时数]二课时一课时一、导入1、导语二万五千里长征,历时一年,震惊中外。
英勇的红军战士克服了重重困难,越过了万水千山,胜利到达陕北。
同学们,你们知道红军翻过的一座难走的山是哪一座吗?那就是老山界。
这座山高三十里,悬崖峭壁,十分险峻,可我们的红军战士却勇敢地翻过去了。
大家想听听这段故事吗?那就请亲身经历过这次翻山战斗的一位老红军给我们讲述吧。
二、在学生预习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章,要求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讨论、明确: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
三、探究学习㈠明确顺序安排1、写文章首先得有条有理、顺序清楚。
本文以什么为顺序呢?(时间变化、地点转移)2、要求学生在文中找出表明时间、地点的词句。
㈡了解事件经过。
填表说明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时间地点人物活动一天(上午傍晚天黑夜黑半夜)第二天(黎明以后下午)㈢理清结构层次。
1、提问:记叙一件事,文章结构一般如何安排?交代起因,记叙经过,说明结局。
分三部分:交代决定翻越老山界(一自然段);记叙翻越老山界的经过(2—33段);说明老山界比起其它“小得很”(34段)。
一、作者以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为顺序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但翻越老山界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其“难”表现在哪些方面呢?㈠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全面思考。
走路难、睡觉难、吃饭难、处境难㈡对于这些困难,课文是怎样描述的?(要求学生跳读、勾划、概括)。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老山界》教案 公开课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老山界》教案 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6e0b9676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4c.png)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老山界》教案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老山界》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的艰苦历程。
课文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红军战士们英勇顽强、意志坚强、团结互助的精神风貌。
学习这篇课文,可以让学生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感受红军战士的英勇事迹,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
他们对历史题材的课文有一定的兴趣,但可能对长征的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红军战士的精神风貌。
同时,学生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应注重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会分析课文内容,体会红军战士的精神风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课文内容,理解红军战士的精神风貌。
2.难点: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红军战士的艰苦历程。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发现问题,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3.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
4.情感教学法:通过讲述红军战士的英勇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和相关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视频:准备长征题材的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红军战士的艰苦历程。
3.作业: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提前熟悉课文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讲述长征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长征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展示课件,让学生逐段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老山界教案公开课
![老山界教案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43e50d3a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19.png)
老山界教案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老山界》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学会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习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老山界》的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深刻理解课文中所表现的革命精神。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老山界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提问:同学们对老山界有什么了解?作者为何要写这篇文章?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互相讨论,解答疑惑。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分享心得体会。
4. 深入分析:(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分析问题。
(2)讨论:课文中所表现的革命精神对我们的生活有何启示?5. 情感体验:(1)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实际,谈谈对革命先烈的感悟。
(2)分享自己的梦想和目标,激发进取精神。
四、课后作业:1. 请结合课文《老山界》,写一篇关于革命精神的心得体会。
2. 选取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事件,深入了解其背景,下周分享给同学们。
五、教学反思:2.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探讨老山界战役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重要意义。
2. 结合时事,让学生了解当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以及每个人应承担的责任。
七、课堂小结:2. 强调学生应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老山界教案公开课
![老山界教案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e4dc2257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04.png)
老山界教案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老山界》。
(2)了解课文中描绘的老山界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历史背景。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象征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自然风光描绘的优美文字,培养审美情趣。
(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老山界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培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老山界》。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了解老山界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历史背景。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次含义的理解。
(2)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老山界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历史背景。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合作探讨,解决生字词和语句理解问题。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引导学生欣赏自然风光描绘的优美文字。
4.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点评并指导,纠正错误和解答疑问。
5.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6.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老山界》。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老山界的短文。
3. 思考如何保护自然环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理解课文的情况。
2. 学生对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正确价值观的树立情况。
4.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合作探讨的能力。
《老山界》公开课教案
![《老山界》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5525376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b4.png)
《老山界》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老山界》的背景信息和作者简介。
分析并掌握文中重要的词语、句子和段落。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文章的主旨和意义。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描绘人物形象和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革命历史和英雄人物的敬意和爱国情怀。
理解并弘扬老山精神,培养坚定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简要介绍《老山界》的作者背景和作品背景。
概括课文的主要情节和主题思想。
2.2 课文解读:分析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子和段落,解释其含义和作用。
通过细节描写,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人物形象和情感。
探讨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引导学生思考和反思。
2.3 课文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分析和评价课文中的事件和人物。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促进思考和深入理解。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以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国家、社会的关系。
播放相关视频或音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记重要内容和关键词语。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作者背景和作品背景。
3.3 课堂讲解: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解释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和情感,探讨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3.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成员可以进行补充和评价。
学生反思个人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思考如何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思考深度。
4.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堂提问和练习题,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老山界》公开课教案
![《老山界》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326f89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40.png)
《老山界》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老山界》的基本内容,了解老山界的地理位置及历史背景。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表现手法。
(3)提高学生对革命历史题材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比较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写作特色和艺术手法。
(3)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进行分析和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3)激发学生对革命历史的兴趣,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课文《老山界》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背景。
2. 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表现手法。
3. 革命历史题材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把握课文中的写作特色和艺术手法。
2. 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分析作品,深入理解作品内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历史背景和写作特色。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总结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表现手法。
4. 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比较不同作品,提高鉴赏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老山界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总结课文内容,分享学习心得。
3. 讲解分析:讲解课文中的写作特色和艺术手法,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表现手法。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分析作品,深入理解作品内涵。
5. 比较分析:组织学生比较其他相关作品,提高鉴赏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思考过程和分析能力。
《老山界》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老山界》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b27b2f3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01.png)
《老山界》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老山界(第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本文所写事件的历史背景,把握文本主要内容。
2.梳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
3.初步感受红军坚强的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学习重难点】重点:梳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
初步感受红军坚强的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难点: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初步感受红军坚强的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学习方法】阅读法探究法【学习过程】新课导入播放视频新课学习预习反馈(一)作者简介陆定一(1906—1996),江苏无锡人,中国共产党宣传战线的领导人。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毕业于上海南洋大学,后任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长,共青团驻少共国际代表。
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部宣传部工作,后任红军政治部宣传部长。
见过后,任中共第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十三届中顾委常委。
写作背景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江西)的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长征,主力8万6千多人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于12月间越过广西东北角的老山界,又以超乎寻常的勇毅,突破乌江、金沙江、大渡河三道天堑,爬雪山,过草地,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完成了史无前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老山界是当年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大山。
其主峰海拔2141.5米,为华南第一高峰,素有“五岭极顶,华南之颠”之美誉。
本文写的是红军于1934年冬翻越这座难爬的高山——老山界的情景。
读读写写歇歇脚(xiē)惊惶(huáng) 苛捐杂税(kē) 缴(jiǎo) 攀谈(pān)酣然入梦(hān) 蜷(quán) 呜咽(yè)惊惶:惊慌。
攀谈:闲谈。
奇观: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
矗立:高耸地立着。
细切:形容声音细微急促。
呜咽:(流水、丝竹等)发出凄切的声音。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老山界公开课优秀教案
![老山界公开课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b790ec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ab.png)
老山界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 帮助学生了解老山界的地理特点和文化背景;2. 培养学生对老山界的兴趣和热爱;3. 提供学生与老山界互动的机会,促进他们的个人成长和社交能力发展。
二、教学准备为了保证教学顺利进行,老师需要提前做好以下准备:1. 准备幻灯片或图片,展示老山界的美景和重要景点;2. 准备讲解材料,介绍老山界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3. 准备互动游戏或小组活动,使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三、教学过程以下是本节课的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可用一段引人入胜的视频或图片介绍老山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然后提问学生是否听说过老山界,并请他们分享自己对老山界的了解。
2. 介绍老山界(10分钟)老师以幻灯片为辅助,向学生介绍老山界的地理特点、文化底蕴和重要景点。
重点介绍老山界的自然风光和对当地人民生活的影响。
3. 互动游戏(15分钟)老师设计一个小组游戏,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任务。
每个小组成员根据老师提供的提示,撰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对老山界的印象和感受。
然后,学生们可以互相分享自己的短文,展示对老山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4. 学生作品展示(10分钟)请学生们将他们的短文展示给全班同学。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他们小组的作品。
其他同学可以提问或分享自己对老山界的看法。
5. 观看相关视频(10分钟)老师播放与老山界相关的视频,例如老山界的宣传片或纪录片片段。
学生们通过观看视频进一步了解老山界的风貌和魅力。
6. 结语与总结(5分钟)老师对学生们的参与和表现给予肯定,并再次强调老山界的重要性和美丽。
最后,老师提问学生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并总结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四、教学延伸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老山界的了解和兴趣,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参观活动。
带领学生前往老山界参观,让他们亲身体验老山界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主要以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为依据。
老山界教案公开课
![老山界教案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222190ad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fd.png)
老山界教案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老山界》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学会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描述、叙述、议论等。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和细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2)培养学生勇于担当、敢于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老山界》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描述、叙述、议论等。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和细节。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课文中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
(2)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老山界》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写作技巧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
(2)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运用所学技巧。
(3)教师点评学生作品,给予指导和鼓励。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根据课文《老山界》的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2. 请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创作一篇短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2. 阅读理解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提问,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写作技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对课文写作技巧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课文片段,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老山界公开课优秀教案
![老山界公开课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8fec9d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16.png)
老山界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了解老山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地位;2.理解老山界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3.学习老山界的传统习俗和民间文化;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老山界的地理位置和特点介绍;2.老山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地位;3.老山界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4.老山界的传统习俗和民间文化。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介绍老山界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介绍老山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地位,让学生了解到老山界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3.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探索(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引导学生观察老山界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并向学生介绍相关概念和知识。
4.传统习俗和民间文化体验(15分钟)组织学生参与老山界的传统习俗和民间文化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并了解其内涵和意义。
5.问题探究(10分钟)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讨论,例如:为什么要保护老山界的自然环境?老山界的传统习俗和民间文化对我们有何启示?6.知识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强调学生在本课中所学到的重要知识和意义。
四、教学评价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和课堂互动的评价,了解学生对老山界的理解和认知程度。
五、教学延伸1.生态环境保护活动组织学生参与老山界的生态环境保护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传统文化交流组织学生参与老山界传统文化的交流活动,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对本节课教学过程的反思,总结经验,改进不足,提高教学质量。
《老山界》公开课教案
![《老山界》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ed9151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3c.png)
《老山界》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老山界》,让学生了解老山界的地理位置和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
2.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文中描写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来表达景物和情感。
3. 学生能够分析文中的象征意义,如老山界的象征意义,以及作者通过老山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段落进行朗读、背诵和默写。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老山界》的历史背景。
2. 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象征意义。
3. 朗读、背诵和默写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段落。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难懂的句子。
2.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使用多媒体教学,展示老山界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 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象征意义。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老山界的地理位置和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象征意义。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象征意义。
5.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6. 学生朗读、背诵和默写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段落。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8. 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分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朗读、背诵和默写:检查学生对课文重点句子、段落的掌握情况。
4. 课后作业:通过作业提交,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巩固程度。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总结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象征意义,并例举出实例。
2. 请学生谈谈对老山界的认识,以及它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地位。
3. 请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写一段关于自己家乡的景物描写。
八、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老山界教案一等奖公开课
![老山界教案一等奖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f56dc561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de.png)
老山界教案一等奖公开课6 老山界1.梳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
2.品味文中精彩的语句,体会作者在行文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3.感受文章所传达的精神品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学生背诵《七律·长征》。
毛主席的诗《七律·长征》中,讲到了雄伟险峻的“五岭”,其中有一座山岭叫作越城岭,这座山高三十里,悬崖峭壁,十分险峻,是“五岭”中最险的一座山,也是红军翻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它被称为“老山界”。
红军战士是怎样翻越这座“难”翻的山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听听一位亲身经历过这次翻山战斗的老红军的讲述吧。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作者介绍:陆定一,生于1906年,江苏无锡市人。
曾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部宣传部工作。
写作背景: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江西)的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长征,主力三万六千多人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于12月间穿过老山界,又以超乎寻常的勇毅,突破乌江、金沙江、大渡河三道天堑,爬雪山、过草地,先后击溃敌兵410个团和无数地主武装,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会合,完成了史无前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老山界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目标导学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1.默读课文,标上段落序号。
2.圈出生字词,查字典解决读音和词义问题。
字词积累:惊惶(huáng) 军阀(fá) 缴租(jiǎo)蜷身(quán) 点缀(zhuì) 搀扶(chān)呜咽(wū yè) 咀嚼(jǔ jué) 澎湃(péng pài)酣然入梦(hān)呜咽:低声哭泣或形容(流水、丝竹等)凄切的声音。
酣然入梦:畅快地入睡。
苛捐杂税:指繁重的捐税。
3.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老山界教案公开课
![老山界教案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abf6ad9b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01.png)
老山界教案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积累文中重点字词,如“酣然入梦”“苛捐杂税”等。
学习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结构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文中精彩的描写,感受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梳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理解文章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
赏析文中精彩的描写,体会红军战士的精神。
2、教学难点感受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理解其在今天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理解文章内容。
2、讲授法:讲解重点字词、写作背景等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红军长征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红军长征的艰难险阻。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红军长征途中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反映红军长征的文章——《老山界》。
2、作者及背景介绍介绍作者陆定一的生平及创作情况。
讲述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重点检查字词的读音和理解。
让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梳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4、再读课文,分析结构引导学生找出文中表示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的词语或句子。
小组讨论:文章是如何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来安排结构的?这种结构有什么好处?教师总结:文章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的顺序,清晰地展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5、精读课文,赏析描写让学生找出文中精彩的描写,如景物描写、人物描写等,并进行赏析。
例如:“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
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老山界》公开课教案
![《老山界》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604fa7cf84b9d529ea7a60.png)
《老山界》公开课教案一、导入新课图中的是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红军过草地。
红军过草地的事情发生在什么是什么时期呢?→→长征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长征途中红军总共翻越了18座大山,那么第一座大山叫什么名字呢?它的名字就叫老山界。
老山界是当年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大山,它主峰海拔2141.5米,是华南第一高峰,素有“五岭极顶,华南之颠”之美誉。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也叫《老山界》,它课文《老山界》是一篇回忆录,它真实地记叙了红军于1934年冬翻越这座难爬的高山的情景。
展示“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重点)2.分析景物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的作用(难点)3.学习红军英雄们英勇顽强、不屈不挠的革命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检查预习1、作者陆定一简介2、认读词语——正确朗读下面词语惊惶呜咽咀嚼矗立蜷酣然入梦落下澎湃苛捐杂税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读课文后请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答: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四、再读课文,走进文本1.《老山界》记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故事,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按时间顺序记叙,请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答:下午才动身——天色已晚了——天黑了才到山脚——满天都是星光——半夜里——黎明的时候——到了山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直到宿营地。
老山界教案公开课
![老山界教案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7367b931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97.png)
老山界教案公开课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老山界的背景和意义。
激发学生对老山界教案公开课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老山界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
讲述老山界教案公开课的起因和目的。
1.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老山界的图片和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
1.4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观看老山界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对老山界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向学生介绍老山界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引起学生对老山界教案公开课的兴趣。
提问学生对于老山界教案公开课的了解和期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
第二章:教学内容概述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老山界教案公开课的核心内容。
培养学生对老山界教案公开课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2.2 教学内容:概述老山界教案公开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介绍老山界教案公开课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2.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老山界教案公开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2.4 教学活动:向学生展示老山界教案公开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提问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和策略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老山界教案公开课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老山界教案公开课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探究式等。
讲解老山界教案公开课的策略,如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等。
3.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老山界教案公开课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方法和策略。
3.4 教学活动:向学生介绍老山界教案公开课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对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方法和策略。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第四章:教学实践和反思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参与老山界教案公开课的教学实践。
《老山界》公开课教案
![《老山界》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18b9e3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9e.png)
《老山界》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老山界》。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课文进行分析和评价。
(3)学会通过讨论、展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老山界的热爱和敬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领悟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伟大精神,激发学生的奋斗动力。
(3)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之心,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课文《老山界》的正确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分析其含义。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次含义,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课文进行分析和评价。
3.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之心,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老山界》的文本和注释。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图片。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与老山界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
(2)简要介绍老山界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老山界》,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注释和查阅相关资料,解决生字词和难点。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解答疑问。
4. 探究学习(1)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2)学生通过展示、讨论等方式,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6. 课后作业(1)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老山界》。
7.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老山界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大班
![老山界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大班](https://img.taocdn.com/s3/m/f5d86924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17.png)
老山界教案大班一、教学目标1.了解老山界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概念。
2.了解老山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
3.培养学生对老山界的爱国情怀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4.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教科书、黑板、录音机。
2.教学材料:相关地图、图片和音频资料。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教师与学生互动,提出问题:“你们去过老山界吗?你知道老山界是什么地方吗?”2.教师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了解学生对老山界的基本认识。
步骤二:地理位置介绍(10分钟)1.教师向学生展示相关地图,介绍老山界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
2.教师向学生介绍老山界的地理特点和自然资源。
步骤三: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15分钟)1.教师向学生讲解老山界的历史背景,包括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重要性。
2.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老山界的文化特色,如传统建筑、历史文物等。
步骤四:互动讨论(15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彼此交流关于老山界的认识和想法。
2.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步骤五:口头表达(20分钟)1.教师要求学生准备一段关于老山界的口头表达,可以包括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等方面的内容。
2.学生依次上台进行口头表达,教师进行点评和纠正,帮助学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步骤六:知识巩固(10分钟)1.教师出示相关图片和资料,让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2.教师提出一些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加深对老山界的理解。
步骤七:拓展学习(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老山界的相关知识,可以通过互联网或参观实地等方式进行拓展学习。
2.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开展相关研究和探索。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老山界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培养爱国情怀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学生通过口头表达的训练,提高了对老山界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更加细致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老山界》
1、交流文中表示时间和地点的词句,感受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预设:下午----天色晚了----天黑了----半夜-----黎明---下午两点
山沟瑶民家山脚 (山腰) (山腰) 山顶宿营地
2、交流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预设:红军克服种种困难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三、疏通思路,加深理解
1、从红军翻山过程中你感受到红军战士身上怎样的精神或品质?
预设:乐观精神、坚强意志
2、既然老山界是红军长征途中所经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那么红军在翻山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困难就是“走路难”。
走路难:
①路有怎样的特点?找出文中对应的句子。
②红军又是怎样克服的?
3、小组讨论:依照上面的例子,思考红军在翻越老山界过程中还遇到哪些困难?如何克服的?
睡觉难:
①在什么环境下睡觉?②红军又是如何克服的?
吃饭难:
①文中哪些句子体现出吃饭难?②红军又是如何克服的?
4、除了走路、睡觉、吃饭等自然因素之外,是否有人为因素导致翻山出现困难?
处境难:
①文中哪些人也会为红军翻越老山界带来困难?②红军又是如何克服的?
五、小结:
本文记述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老山界的故事,通过记叙红军在翻山过程中遇到的走路难、吃饭难、睡觉难、处境难等困难,表现了红军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板书设计:
走路难:打趣鼓劲,小心登山
老山界睡觉难:酣然入梦,观赏夜景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
吃饭难:鼓足勇气,巧妙应变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处境难:搀扶前行,嘲笑敌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