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在交流中传播ppt课件(2)
这些都属于文化传播的媒介
(二)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1、传媒及其发展
传媒:即文化传播的媒介,经 历了口语——文字——印刷— —电子——网络等发展阶段。
注意:
文化传播 的途径指 的是文化 传播的方 式,方法 而传媒指 的是文化 传播的媒 介,侧重 于文化传 播的手段、 工具。
2、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在古代通信落後、出版困难、消息闭塞、交 通阻隔(特别是作为“蛮荒边陲”之地的岭 南)的条件下,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就是人 口迁移。从岭南文化发展的历史来看,中原 人几次大的南迁高潮对岭南文化均有深刻的 影响。以经学为例,岭南的学术文化“始然 於汉”,汉代大批中原人南迁,其中有不少 官绅宿儒,他们在南海、苍梧、番禺、广信 等地办学授徒,讲习儒家经典,使岭南经学 逐渐发展起来。
2、文化传播的途径
(二)大众传媒:现代 文化传播的手段
1、传媒及其发展 2、大众传媒及优点 1、文化交流促进中华文化和世 界文化的发展
(三)文化交流:做传播 中华文化的使者
2、做传播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 使者
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学生, 我们能够为传播中华优秀 文化做到些什么?
丝绸之路是一条具有历史意义的国际通道。通过这条古道,把 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 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丝绸之路 是古往今来东西文化荟萃交流的地方,也是许多著名历史人物 (如张骞、玄奘、马可波罗等)活动过的地方,留下了无数历 史遗迹和稀世文物。
归
科学家:邓稼先 、李四光 、詹天佑、侯祥麟 ‥‥‥
口语传播(语言传播) 口语(人际)传播
文 字 传 播
印刷传播
网 络
电子传播
网络传播
第三课 第二框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中的人口迁徙,A 项符合题意。
答案:A
3.文化是人们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
的发展,网络电视、手机报、电子书等新媒体日益深入人们的生
活,催生了数字出版等新的文化产业。这说明,网络是 ( )
①文化创新的不确定因素 ②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文
化多样性产生的根源 ④推动当代大众传媒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1.传媒。 (1)含义:传播媒介。 (2)发展阶段:大体发现了口语、 文字、印刷、电子和 网络 等 发展形态。 (3)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的标志: 印刷术 的推广。
2.大众传媒。
(1)形式: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 报刊 、广播、 电视、网络
等多种形式。
(2)特点: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
()
①能够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传播 ②是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的重要手段 ③是加强文化交流的途径之一 ④是提高我国文
化软实力的关键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海外“欢乐春节”活动在文化传播中的作
用,①③正确。举办海外“欢乐春节”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途径,
不属于文化交流的手段,故②错误。④错在“关键”上。
答案:B
2.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新的传媒的产生会 取代传统传媒。
分析:错误。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商业贸易、 人口迁徙和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三个重要途径。新的传媒的出 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传统传媒在文化传播中仍发 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 2】 目前,手机短信已成为最迅捷、最广泛、最有效
错误;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
为标志的,D 项错误;图书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B 项正确。 答案:B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3.2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课件(共31张PPT)
古老、多彩、现代
法国文化年
浪漫、创新、以人为本
法国文化年
张骞通西域
班超遣使通大 秦
郑和下西洋
马可波罗撰 利玛窦献《坤 写《东方 舆万国全图》
鉴真东渡
汉武帝在位的五十余年,政治统一, 经济繁荣,国力强大,汉武帝派张骞 率几百人两次出使西域,到达了大宛 、大月氏、康居(锡尔河下游及其以 北地区)等国。
鉴真(687年-763年),唐代律宗僧人。俗 姓淳于,扬州江阳县(今江苏扬州)人。晚 年受来华学习佛法留学的日僧荣睿、普照礼 请,东渡六次,履险犯难,双目失明,终抵 奈良,始建日本律宗。在日本十年间,他将 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佛学、医学、建筑、文 学、印刷、饮食等传播到日本,为中日文化 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受到中日两国人民的 尊崇!
②外域文化也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 发展和进步。
三、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2、当今时代,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文化交流?=对待文 化交流的正确态度?
(1)更加热情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 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
——引进来
(2)更加主动推动中华文明走向世界,做传 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里根
交流探究:
我国历史上出现过哪几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 它们对文化的变迁有什么影响?
1.西晋永嘉之乱后 2.唐朝安史之乱后 3. 宋朝靖康之乱后
“❖“永安嘉史””之之乱后发,生约在有西1晋00永万嘉人南年迁间,,从腐根朽本的上 统改变治了者中对国各人族口人分民布进以黄行河残流酷域的为剥重削心和的压格局迫。, 从❖“而靖使康黄”河之流乱发域生广在大北人宋民,流战离争失造成所黄,河被流迫域大大 规量居模民迁向移长江江淮流流域域迁(徙。主要迁入江苏、安徽、 湖北、四川等地)。这是中国人口分布重心 向江南转移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高二政治课件:必修三3.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共22张PPT)
商业贸易 人口迁徙 教育 其它途径
(1)意义/作用/原因: 互利:增强各国了解、增进友谊、利于相互尊重与经济、政治、文化友好往来。
交 1、传媒及其发展 (1)承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二、大众传媒:现代文化 任何知识文化都能推动社会进步
④ 消除东西文化间的差异
流 传播的手段 注意: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二、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1、传媒经历的发展阶段:口语——文字——印 刷——电子——网络等。
2、大众传媒出现的标志: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3、大众传媒的形式
报刊 广播 电视 网络
4、大众传媒的作用(优点):……
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活动探究二
1405至1433年近30年的时 间里,郑和前后七次航行到 印度洋、亚非两大洲沿海的 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开辟 了海上交通和文化传播的桥 梁。郑和使团把明代中国的 历法、技术、习俗和书籍传 播了所经各国,对这些国家 文化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具 有重要影响。同时,也从海 外引进了珍异动植物和名贵 药材、香料等,了解了沿途 各国的风土人情和文化艺术。
任何知识文化都能推动社会进步
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①各国人民相互了解
丝绸之路是古往今来东西文化荟萃交流的地方,也是许多著名历史人物(如张骞、玄奘、马可波罗等)活动过的地方,留下了无数历
史遗迹和稀世文物。
①各国人民相互了解
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
①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得到融合与创新 ②经济发展推动文化传播 ③珠三角文化推动珠三角经济的崛起 ④饮食文化具有区域性与民族性
明朝郑和下西洋是文化传播的典范,价值何在?
2、大众传媒出现的标志及形式、 (17广东)随着珠三角经济的崛起,广州方言中“埋单”、“打包”等餐饮用语逐渐风行全国,且发展出其本义以外的含义。
3.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人教版必修3)
二、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1、传媒及其发展
传媒:传播媒介,经历了口语——文字— —印刷——电子——网络等发展阶段。
2、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手段:大众传媒 报刊 广播 电视 网络
(1)大众传媒的出现—— 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 (2)大众传媒的形式—— 报刊、广播、电视、网络 (3)大众传媒的特点—— 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 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 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 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年 海 归
政治家:孙中山、蒋介石 、周恩来、邓小平 ‥‥‥ 文学家:鲁迅、郭沫若、胡适、蔡元培 ‥‥‥ 科学家:邓稼先 、李四光 、詹天佑、侯祥麟 ‥‥‥
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1、文化传播的含义:
2、文化传播的途径
(1)商业活动 (2)人口迁徙 (3)教育 除此外:
亲朋聚会
参加各种政治、 外出旅游、 经济、文化活动
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1、文化传播的含义: 2、文化传播的途径 (1)商业活动 (2)人口迁徙
民工潮
“民工潮”是传播先进文化和现代城 市文明的重要渠道。终年风尘仆仆的“打 工仔”、“打工妹”回到农村时,不仅带 回了打工的收入,更带回了先进的文化和 城市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引导农 民更加关注信息社会的动态,更加注重科 技文化知识学习、子女教育培养、少生优 育等,推动了中国农村社会由封闭型向开 放型转变,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政治 文明的跃进。
河南云台山
苏州周庄
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1、文化传播的含义:
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 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 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
2、文化传播的途径 (1)商业活动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1
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
合作探究一(2) 大众传媒的发展, 意味着传统的传媒方式将被淘汰.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已经成为文化传播 的主要手段。但这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它们 仍在当今的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人际传播 就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播现象.
合作探究一(3) 文化交流会冲 击民族文化.
【学习目标】
• 知识目标:了解生活中文化传播的途径;理解大众 传媒的特点;明确文化交流的重大意义。 • 能力目标:通过比较各种大众传媒的特点,培养学 生的评价能力和鉴别能力;培养学生能够用联系的 观点看问题。 •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领悟不同文化传播途径 的特点;感受大众传媒的巨大影响力;培养学生做 中外文化交流使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自主学习(6分钟)
• 要求: • 1.小组内部对预习内容进行交 流互查。 • 2.教师抽查。
合作探究
要求: 1.自己独立思考,形成思路。 2.一对一讨论,然后组内合作交流。组长 下达指令、调控好讨论进程,确保讨论 高效透彻。 3.组内形成统一答案,选好发言人,准备 脱稿展示。
展示内容
合作探究一(1) 合作探究一(2) 合作探究一(3) 合作探究一(4)
探 究 空 间 二:
(提示:借助一定的媒介实施一定的做法)
政策建议:传递环保意识的方式和媒介
(口语) 1.及时提醒和制止身边的青少年破坏环境; (文字) 2.学校增加环保课程,对学生实施环保教育; (商品) 3.销售绿色产品并在上面标注倡导环保的图文;
(电视) 4.在电视上播出关于环保的公益广告; (网络) 5.开设关于环保的综合网站或论坛; (印刷、报刊) 6.在报刊中开辟环保专栏; (广播) 7.在黄金时段安排关于环保的广播节目.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228.ppt(公开课)
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作《坤舆万国全图》、 出版《四书》的拉丁文译本,将孔子思想传入 意大利。
(三)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1、中华文化的传播
日本 印度 中华文明 东南亚 非洲 欧洲
中亚
为什么要加强文化交流?
(1)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交流的前提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加强中外文化交 流有利于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加强中外文 化交流有利于增强中外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高我 国的综合国力。
3、大众传媒的作用(优点)
1:传媒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 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报刊 广播 2、含义:大众传媒 电视 网络 …… 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思考:这一图片说的是什 么故事?这一故事属于什 么性质的活动?这一活动 对我国文化发展有哪些影 响?我国古代还有哪些这 方面的活动?
汉武帝在位的五十余年,政治统一,经 济繁荣,国力强大,汉武帝派张骞率几百人 两次出使西域,到达了大宛、大月氏、康居 (锡尔河下游及其以北地区)等国。
鉴真东渡
鉴真(687年-763年),唐代律宗僧人。俗姓 淳于,扬州江阳县(今江苏扬州)人。晚年 受来华学习佛法留学的日僧荣睿、普照礼请, 东渡六次,履险犯难,双目失明,终抵奈良, 始建日本律宗。在日本十年间,他将中国传 统文化,包括佛学、医学、建筑、 文学、印刷、 饮食等传播到 日本,为中日 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受到中日 两国人民的尊崇!
当今世界经济贸易往 来频繁,商业活动是否 依然具有文化传播的功 能?
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不仅具有经 济价值,而且还具有外交、外宣价 值,传播了本国家、本民族的意识
美国政府要 大力推动美 国电影走向 世界,因为 好莱坞的电 影走到哪里, 就把美国的 价值观念和 商业利益带 到哪里。
2019-2020版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 第三课 第二框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 化传播
第二框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情景导入
10月20日,第十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拉开帷幕。这 是一座面向世界展示中国风格、中国精神、中国气魄的 “中国舞台”,也是一次影响深远的国际文化交流盛会。 举办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属于文化交流的哪种途径?推
动中外文化交流有何重要意义?
[归纳总结] 1.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交流的前提。各民族文化之间 的差异使得世界文化呈现多姿多彩的景象,同时也为各 民族在文化上的交流、借鉴、学习提供了可能。 (2)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承认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坚持各民族 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通过两条渠道: 一由中国留日 学生从日本间接传入; 二由中国留法勤工俭学学生从法国 直接传入。 留日、 留法中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 子,最先把马克思主义真正带回了中国。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不同民族文化是如何进行传播 的?
答案: 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通过丝绸之 路促进了不同民族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 又一重要途径, 各国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 是一种更为 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马克思主义就是由中国留日学生和 留法勤工俭学学生传入中国的。
孔子思想作为一种全新的思想于 16 世纪末传入意大 利, 曾在意大利思想界和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 继利玛 窦之后,大批意大利传教士接踵来华。 元朝时,马可·波罗在中国生活达 20 年,回国后写出 了著名的《马可· 波罗游记》 ,成为有史以来西方人撰写的 详细介绍中国的第一部著作。
[问题探究] 古丝绸之路是一条商贸之路, 也是一条文化传播和交 流之路。东西方使节、商队、游客、工匠川流不息,沿途 各国互通有无、互学互鉴,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谱 写出千古传诵的友好篇章。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 化传播
第二框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情景导入
10月20日,第十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拉开帷幕。这 是一座面向世界展示中国风格、中国精神、中国气魄的 “中国舞台”,也是一次影响深远的国际文化交流盛会。 举办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属于文化交流的哪种途径?推
动中外文化交流有何重要意义?
[归纳总结] 1.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交流的前提。各民族文化之间 的差异使得世界文化呈现多姿多彩的景象,同时也为各 民族在文化上的交流、借鉴、学习提供了可能。 (2)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承认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坚持各民族 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通过两条渠道: 一由中国留日 学生从日本间接传入; 二由中国留法勤工俭学学生从法国 直接传入。 留日、 留法中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 子,最先把马克思主义真正带回了中国。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不同民族文化是如何进行传播 的?
答案: 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通过丝绸之 路促进了不同民族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 又一重要途径, 各国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 是一种更为 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马克思主义就是由中国留日学生和 留法勤工俭学学生传入中国的。
孔子思想作为一种全新的思想于 16 世纪末传入意大 利, 曾在意大利思想界和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 继利玛 窦之后,大批意大利传教士接踵来华。 元朝时,马可·波罗在中国生活达 20 年,回国后写出 了著名的《马可· 波罗游记》 ,成为有史以来西方人撰写的 详细介绍中国的第一部著作。
[问题探究] 古丝绸之路是一条商贸之路, 也是一条文化传播和交 流之路。东西方使节、商队、游客、工匠川流不息,沿途 各国互通有无、互学互鉴,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谱 写出千古传诵的友好篇章。
人教版高中政治-文化生活-课件-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3. 北京奥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一场世 界文化盛会。假如你是一位奥运志愿者.在服务 过程中应当 D ①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做各国文化的弘扬者、建设者 ③尊重各国文化之间的差异 ④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随着珠三角经济的崛起,广州方言中“埋单”、 “打包”等餐饮用语逐渐风行全国,且发展出其本 义以外的含义。这表明( ) B ①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得到融合与创新 ②经济发展 推动文化传播 ③珠三角文化推动珠三角经济的崛 起 ④饮食文化具有区域性与民族性 A ②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④
(2)其它途径 亲朋聚会、外出旅游、
◇课堂练习: 1.“传道、授业、解惑”体现了( ) A.思想运动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B.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的进步 C.教育活动对文化传播具有重要作用 D.远程教育活动对文化传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答案:C
2.下列活动具有文化传播功能的是( ) ①古代商旅活动②网络互动 ③教育 ④人口迁徙 ⑤红 色旅游 ⑥科考队南极考察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⑤⑥ 答案:C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3.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本课时预习思考:(5分钟完成)
(1)什么是文化传播,其重要途径有哪些? (2)什么是传媒?它经历了怎样的发展阶段? (3)大众传媒以什么为标志?其形式有哪些? 处于什么地位?有什么优点? (4)文化交流的意义有哪些? (5)面对全球化的趋势,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 度正确对待文化交流?
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 谈谈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应如何对待文化交流。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 步的重要动力(2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要充分发 掘沿线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 原则。(2分) ②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 鉴,求同存异,使沿线各国都可以吸收、融汇外来文化的 合理内容,促进不同文明的共同发展。(3分) ③要充分利用商业贸易、教育等途径加强中华文化与沿线 各国文化交流。(2分) ④既要热情欢迎沿线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别 国优秀文明成果,也要更加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增 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3分)
文化生活3.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课件
烽火狼烟
晨钟暮鼓
驿寄梅花
鸿雁传书
文化传播需要一定的媒介
(二)文化传播的手段---传媒
网络
1、传媒及其发展
印刷 文字 口语
电子
传媒的发展阶段
大众传媒 (主要手段)
传递环保意识的方式和媒介
1、及时提醒和制止身边的青少年破坏环境 (口语)
2、学校增加环保课程,对学生实施环保教育
(文字) 3、销售绿色产品并在上面标注倡导环保的图文 (商品)
丝绸之路在古代是一条横贯亚洲、连接 欧亚大陆的著名陆上商贸通道。
骏马
葡萄
佛教
音乐
药
熬糖法 医
乐器 金银器
制作技术 天文学 数学
它是沟通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的重 要桥梁,对促进东西方之间文明的交流 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1、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 2、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 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 度和广度。 ——培根
1、文化传播
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 情感和信仰,以及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 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1)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四大发明
养蚕丝织技术 丝绸 茶叶 瓷器
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作《坤舆万国全图》、出版 《四书》的拉丁文译本,将孔子思想传入意大利。
日本先后派往中国的遣唐使有十 三次,每次规模都很宏大,最多时达五、 六百人。唐朝也主动派人到日本传播中 国文化,高僧鉴真就曾六次东渡日本。 先进的唐朝文化对日本产生了深刻影响。 日本仿照《唐律》制订了《大宝律鉴》; 仿唐朝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实行班固 收授法和租庸调制;还根据中国方块汉 字创造出日本文字,日文的词汇和文法 也深受汉语的影响;日本人的许多生活 习俗也深受唐文化的影响,迄今还保留 着汉唐遗风。
3.1文化在交流中传播(27张PPT)
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作《坤舆万国全图》、 出版《四书》的拉丁文译本,将孔子思想传入 了意大利。
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 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 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 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2015年6月27日《经济日报》报道,我国目 前18岁以下的青少年有3.67亿,其中影视动 画的观众至少1亿人。到2015年底,全国47 个省市少儿频道和3个卡通卫视频道开播。 动画节目的需求量一年将达到100万分钟。 动画已日渐兴盛,成为重要的文化产业。这 说明( ) AC A、文化的生产和需求相互影响 B、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C、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D、大众传媒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最佳途径
(2)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 要途径之一
秦国攻灭楚国之后,为了加强对南 方地区的控制,派50万官兵驻扎岭南地 区。这使得相当一部分中原人留在了粤 东北地区,中原人就把中原先进的生产 技术、生产工具、风俗习惯等中原文化 带到了南方,对中原文化的传播起了巨 大的作用,对当地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3)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 要途径
百
年 海 归
政治家:孙中山、蒋介石 、周恩来、邓小平 ‥‥‥ 文学家:鲁迅、郭沫若、胡适、蔡元培 ‥‥‥ 科学家:邓稼先 、李四光 、詹天佑、侯祥麟 ‥‥‥
2、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和渠道有哪些?
(1)商业贸易 (2)人口迁徙 (3)教育 除此外:
亲朋聚会
参加各种政治、 外出旅游、 经济、文化活动
单项选择题
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1、文化传播的含义:
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人们通 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 传播。
3-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2)结合文化交流的有关知识,回答中法互 办文化年的意义。 答:①中国在法国举办“中国文化年”有利于 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播,增强了法国人民对 中国的了解。
②法国在中国举办“法国文化年”有利于法国 优秀文化的传播,加深了中国对法国的了解。 ③中法文化传播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 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法国文化不断传入中 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在日本,青少年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破坏环境的现 象十分少见。而这种现象在中国青少年中却时有发生。
请说说可以借助哪些媒介在青少年中传播环保 意识?
两 个 都 应 该 摒 弃
传递环保意识的方式和媒介:
1、及时提醒和制止身边的青少年破坏环境 (口语)
(文字) 2、学校增加环保课程,对学生实施环保教育
(商品) 3、销售绿色产品并在上面标注倡导环保的图文
作业:
结合实际的生活,用本节课的 理论分析一下当今中国的文 化是怎么样在交流传播的?
• P35探究提示:
•
南迁的北人给南方带去了很多新的风俗 习惯,促进了南北风俗的融合,如南宋都城 临安,即使是南方本地人开的酒馆也往往仿 效汴京旧俗,在门前张挂炉子灯;茶馆则学 北方张挂名人画像。更有趣的是,北方人吃 蒸饼的时候习惯于先去掉皮,原本是因为北 方风尘较大,但南方人也跟着学,去了皮才 吃,总之,人口的迁徙,对文化的融合和文 化的变迁起了重要作用。
见课本P35 当今世界经济贸易往来,频繁商业活动是否依然具备 文化传播的功能?
①商品广告本身具有艺术魅力,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 ②商品知识介绍,人们普及和增强了科学文化知识。
这是Haler海尔的冰箱广告
战国后期:古蜀王朝 被秦国兼并之后,大 批中原移民携带着中 原的文化成果迁入成 都平原——促进了天 府之国局面的形成。
高中思想政治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优秀课件
张骞通西域
中
华
文
化
的
使
者
日本遣唐使
班超遣使通大 秦〔古罗马〕
鉴真东渡 利玛窦与李之藻
马可·波罗
坤舆万国全图
文
1405至1433年近30年的时间里,郑和前后
化
七次航行到印度洋、亚非两大洲沿海的三
交
流
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开辟了海上交通和文
: 做
化传播的桥梁。郑和使团把明代中国的历
传 播
法、技术、习俗和书籍传播了所经各国,
表现在:学习各种文化课程;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
为增进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开展中国与各国的友好关 系,为全世界汉语学习者提供方便,教育部设立海外孔子学 院。首家孔子学院2004年在韩国首尔正式设立,截至目前, 中国已在13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00所孔子学院和1000个孔 子课堂,学员总数达190万人。孔子学院已成为推广汉语教 学、传播中国文化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世界各民族都尊重文化多样性 ③文
化交流能够增强文化影响力 ④文化对综合国力的影响越来越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凝聚共识,探索和完善文化交流的新方法、新
模式、新平台,提升交流水平。可见,这一文化论坛的举办
①为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搭建了平台 ②能增强对外来文化的认同感和
新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传媒的消失。
文化传播 的途径
文化传播途径和手段的区别
主要强调的是文化怎样传播的问题,必须有
行为、动作。
文化传播
的手段
主要强调的是文化靠什么传播的问题,必须是媒介。
文
化
交
流
: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1
面对强大的文化竞争冲击, 我们该如何应对?
(三)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1、文化交流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 2、做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孔子学院标识
为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发展中国 与各国的友好关系,为全世界汉语学习者提供方便、优良 的学习条件,教育部决定设立海外孔子学院,2004年11 月,中国第一所海外孔子学院在韩国汉城举行挂牌仪式。 随后,美国、瑞典、澳大利亚等国的孔子学院也挂牌成立。 现在中国已在80多个国家设立了孔子学院。
文化传播的践行者 ——我宣传,我自豪
梦回汉朝… 梦回唐朝… 梦回清朝… 今朝…
传媒及其发展
口语
文字 印刷 电子 网络
大 众 传 媒
传媒的发展阶段
(二)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口语 报纸、杂 志、书籍等 手机短信
2、现代传媒的 手段
电视
互联网
探究三:这则广告蕴含了哪些信息?
探究三:这则广告蕴含了哪些信息?
• • • • 文化传播(信息、观念、情感等) 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式 文化影响力 ……
张 春 华
探究一
在以下几段历史时期,文化交流的 途径有哪些?请说明理由
梦回汉朝… 梦回Βιβλιοθήκη 朝… 梦回清朝… 今朝…商人进行 贸易活动 (一)文化传 播的途径 人类迁 徙活动 重 要 形 式
教育
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各种 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等
探究二
在以下几段历史时期,文化交流 的手段有哪些?请说明理由
29-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C
• (2010浙江卷)世博会是展示人类文明成果的盛会,也是 世界各国欢聚、沟通与合作的舞台。认识世博会是认识人 类进步的捷径之一。 • 27.150多年来,一些重大发明,如照明、通信、汽车等 技术,都是在世博会上面世后才逐渐转化为主流产业的。 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 • A.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 • B.文化的传播与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 C.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 D.现代大众传媒超越时空的强大功能加速了文化传播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交流的知识,考查分析推理能力。中俄互办文化年,可以使 中俄文化上相互学习、借鉴、理解、尊重,实现共同繁荣,③④应选;互办文化年 只是文化交流的途径之一,而不是基本途径,①错误;这一活动是更好地尊重对方 文化,而不是趋同,②错误。【答案】 D
• (07山东卷22)自2001年文化部提出“把春节建 成宣传中国和传播中华文化的新载体”以来,春 节逐渐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和重视,春节文化在 世界的传播 ①可以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 • ②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体现 ③有利于消除世界文化的差异 • ④能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归
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1)商业活动 途径:
(2)人口迁徙 (3)教育 (4)亲朋聚会、
外出旅游、
各种经济、
政治、文化活动等
(二)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1、传媒及其发展
传媒: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 电子——网络等发展阶段。
2、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 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3)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
2-3-2文化在交流中的传播
文化传承与创新
2.如何全面理解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1)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期交融对现代文明的形成和 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发展 的重要途径。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也是文化交流、文化 借鉴的历史。从人类文化发展史可以看出,文化交流的规 模、频繁程度直接影响到一个时期、一个民族或地区的文 化发展状况。近代,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交通、通讯手段
必修③
第2单元 第三课 第二框
第2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人 教 版 政 治
必修③
第2单元 第三课 第二框
第2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例 1] 文化传播有多种途径,其中具有全球同时、 受众主动、双向互动特点的文化传播途径是( A.商贸活动 C.互联网 B.人口迁徙 D.教育活动 )
人 教 版 政 治
第2单元 第三课 第二框
人 教 版 政 治
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 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 信息 ②最大程度地实现文化传递、沟通与共享 ③彻底消除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差别与冲突 ④尊重各民族文化差异,确保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③ C.①② B.③④ D.②④
人 教 版 政 治
人 教 版 政 治
必修③
第2单元 第三课 第二框
第2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答案] D [解析] 本题的题眼是“随着中外贸易的发展”。A项
人 教 版 政 治
偏重于“文化交流的步伐”,不合题意;题干只提到经济
对文化的影响,没有提到“相互影响”,不选;C项说法 有误,不选;D项是正确的,故选D。
必修③
第2单元 第三课 第二框
第2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文化传播的途 区 径和方式
思想政治必修三 3.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课件
①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
②通过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来传播文化
③通过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来进行文化传播
④通过展销图书的文化活动来进行文化传播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谢谢 观看
辩一辩
有人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大众传媒技术越来越 先进,功能将越来越强大,将完全取代旧的传媒方式和 手段发挥更重要作用,你认为呢?
观点明晰
第一,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各种传媒 在文化传播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二,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 标志的。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 如今依托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大 众传媒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 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 要手段。
丝绸之路
四大发明 养蚕丝织技术 丝绸 茶叶 瓷器
骏马 葡萄 佛教 医药 西乐 制糖 天文学 数学 金银器制作技术
丝绸之路:世界文明的脐带
各国使者、商人沿着张骞开通的道路, 来往络绎不绝。上至王公贵族,下至乞丐 狱犯,最为有名的要算班超再次通西域和 玄奘从印度取经回国。这条东西通路,将 中原、西域与阿拉伯、波斯湾紧密联系在 一起。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断努力,丝绸之 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广义上丝路的东 段已经到达了韩国、日本,西段至法国、 荷兰。通过海路还可达意大利、埃及,成 为亚洲和欧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 友谊之路。
1405年,郑和率船队通使西 洋,后又访遍30多个国家。 带出中国的各种名产,又带 回东南亚地区的各种产品。
举出历史上中外文化交流的佳话。
张骞通西域
②通过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来传播文化
③通过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来进行文化传播
④通过展销图书的文化活动来进行文化传播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谢谢 观看
辩一辩
有人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大众传媒技术越来越 先进,功能将越来越强大,将完全取代旧的传媒方式和 手段发挥更重要作用,你认为呢?
观点明晰
第一,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各种传媒 在文化传播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二,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 标志的。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 如今依托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大 众传媒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 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 要手段。
丝绸之路
四大发明 养蚕丝织技术 丝绸 茶叶 瓷器
骏马 葡萄 佛教 医药 西乐 制糖 天文学 数学 金银器制作技术
丝绸之路:世界文明的脐带
各国使者、商人沿着张骞开通的道路, 来往络绎不绝。上至王公贵族,下至乞丐 狱犯,最为有名的要算班超再次通西域和 玄奘从印度取经回国。这条东西通路,将 中原、西域与阿拉伯、波斯湾紧密联系在 一起。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断努力,丝绸之 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广义上丝路的东 段已经到达了韩国、日本,西段至法国、 荷兰。通过海路还可达意大利、埃及,成 为亚洲和欧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 友谊之路。
1405年,郑和率船队通使西 洋,后又访遍30多个国家。 带出中国的各种名产,又带 回东南亚地区的各种产品。
举出历史上中外文化交流的佳话。
张骞通西域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也有利于不同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 推动文化的创新 (上述三点是从文化自身的角度而言,此外还 可以结合第一单元中的“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 系”、“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对人的影 响”等角度来综合理解。)
2、要求: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的优 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 化成果,又要更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 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2、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例11】: (北京市质检)2010年首届北京电视台《网
络春晚》为中国的岁末文化增添了一抹绚丽的亮色。“条 条网络通北京,你我都能上春晚”的立意、由网友推选节 目创意、演员、导演和主持人的广策略吸引了全球华人的 参与,最终出现在“网络春晚”的演员和节目形式,都是
网友和观众票选而出的结;晷。在全球的互动播出平台上,
3.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 1、文化传播的含义 • 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 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 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2、文化传播的途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途径 具体表现
商业贸易是文 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 化交流的重要 商品中蕴涵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 途径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 人口迁徙是文 化交流的重要 途径之一 教育又是文化 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 传播的又一重 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要途径 总之,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 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各地的信息,具有文化传播、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1.“十五”期间,中华文化开始更多地走出国门, 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目前,我国已与145个国 家签订了文化合作协定,与近千个国际文化组织 和机构有着文化来往。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有 利于: A ①各国人民相互了解 ② 东西方文化相互学习,共同发展 ③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④ 消除东西文化间的差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要求: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的优 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 化成果,又要更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 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2、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例11】: (北京市质检)2010年首届北京电视台《网
络春晚》为中国的岁末文化增添了一抹绚丽的亮色。“条 条网络通北京,你我都能上春晚”的立意、由网友推选节 目创意、演员、导演和主持人的广策略吸引了全球华人的 参与,最终出现在“网络春晚”的演员和节目形式,都是
网友和观众票选而出的结;晷。在全球的互动播出平台上,
3.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 1、文化传播的含义 • 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 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 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2、文化传播的途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途径 具体表现
商业贸易是文 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 化交流的重要 商品中蕴涵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 途径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 人口迁徙是文 化交流的重要 途径之一 教育又是文化 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 传播的又一重 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要途径 总之,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 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各地的信息,具有文化传播、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1.“十五”期间,中华文化开始更多地走出国门, 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目前,我国已与145个国 家签订了文化合作协定,与近千个国际文化组织 和机构有着文化来往。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有 利于: A ①各国人民相互了解 ② 东西方文化相互学习,共同发展 ③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④ 消除东西文化间的差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1、文化传播的含义:
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 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
2、文化传播的途径 (1)商业贸易 途径: (2)人口迁徙 (3)教育(最直接) (4)亲朋聚会、外出旅游、 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等
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 1、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
四大发明 养蚕丝织技术 丝绸茶叶 骏马 葡萄 瓷器 佛
教
医药
西乐
制糖、天文学
数学
作技术
金银器制
商业广告也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
人口迁徙是文化交 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民工潮
“民工潮” “打工仔” “打工妹”
“民工潮”是传播先进文化和现代城 市文明的重要渠道。终年风尘仆仆的“打 工仔”、“打工妹”回到农村时,不仅带 回了打工的收入,更带回了先进的文化和 城市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引导农 民更加关注信息社会的动态,更加注重科 技文化知识学习、子女教育培养、少生优 育等,推动了中国农村社会由封闭型向开 放型转变,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政治 文明的跃进。
4、在电视上播出关于环保的公益广告 (电视)
5、开设关于环保的综合网站或论坛(网络)
6、在报刊中开辟环保专栏(印刷、报刊)
各抒己见:
你能举出哪些中外文化 交流的例子吗?有何意义?
汉武帝在位的五十余年,政治统一, 经济繁荣,国力强大,汉武帝派张骞 率几百人两次出使西域,到达了大宛、 大月氏、康居(锡尔河下游及其以北 地区)等国。
• (2007年· 广东· 理科基础· 59)文化 传播有多种途径,其中具有全球同 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特点的文 化传播途径的是 • A.商贸活动 B.人口迁徙 • C.互联网 D.教育活动
“一个章子怡,比一 万本孔子都有效果。要像 重视孔子一样重视章子怡, 中国文化才会有未来。”
——北京大学张颐武教
授
二、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小,更取 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 ____培根
学习目标
• 1、了解文化传播的含义、途径 • 2、了解文化传播的手段 • 3、理解文化交流的意义及我们能 为文化交流做些什么
为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发展中国与各国 的友好关系,为全世界汉语学习者提供方便、优良的学习 条件,教育部决定设立海外孔子学院,自2004年11月全球 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以来,已有达到300家孔子学院 遍布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美国及欧洲最多),成为推 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及国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
交流探究:
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学生, 我们能够为传播中华优秀 文化做些什么?
三 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1)更加热情欢迎世界各国优 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吸收各 国优秀文明成果 (2)更加主动推动中华文明走向 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知识小结源自文 化 在 交 流 中 传 播
(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 获得不同的文化。 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 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教 育
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孙哲 在为参加培训的美国官员们讲课
记者从教育部获悉,从1978年到2010年底, 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190.54万人, 2009年,在中国留学的人数共有23万8000人, 来自190个国家和地区,与1997年相比增长 4.5倍。进入21世纪以来人数增加尤其快速, 年均增幅超过两位数。 百 年
鉴真东渡
鉴真(687年-763年),唐代律宗僧人。俗姓 淳于,扬州江阳县(今江苏扬州)人。晚年 受来华学习佛法留学的日僧荣睿、普照礼请, 东渡六次,履险犯难,双目失明,终抵奈良, 始建日本律宗。在日本十年间,他将中国传 统文化,包括佛学、医学、建筑、 文学、印刷、 饮食等传播到 日本,为中日 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受到中日 两国人民的尊崇!
1271年起,17岁的马可· 波罗随父亲从意大 利骑马旅行到中国。之后著 《马可· 波罗 游记》,详细介绍中国。
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作《坤舆万国全图》、 出版《四书》的拉丁文译本,将孔子思想传入 意大利。
,
郑和下西洋
明代,郑和率领庞大 的船队,前后七次航 行到印度洋、亚非两 大洲沿海的三十几个 国家和地区,开辟了 海上交通和文化传播 的桥梁。郑和使团把 明代中国的历法、技 术、习俗和书籍传播 了所经各国,对这些 国家文化的发展和文 明的进步具有重要影 响
1、文化传播的含义 商业贸易 2、文化传播的途径 人口迁徙 教育等 1、传媒及其发展 2、大众传媒及作用 1、文化交流作用 2、做传播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 使者
(二)大众传媒:现代 文化传播的手段
(三)文化交流:做传播 中华文化的使者
• (2008年· 江苏· 单科· 22)孔子是中国 古代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中国在世界 各地建立的孔子学院,作为中国语言 和文化的传播平台.向世界展示了历 史悠久的中华文化。这表明 • A.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 B.中华文化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外来 文化 • C.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核心 • D.儒家思想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
印刷
文字 口语
电子
大众传媒
传媒的发展阶段
注意: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二)文化传播的手段——传媒 1、传媒及其发展
2、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标志:印刷媒体的推广 形式: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 优点:大众传媒能够最大限 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 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 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 享的强大功能 地位: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政治家:孙中山、蒋介石 、周恩来、邓小平 ‥‥‥ 文学家:鲁迅、郭沫若、胡适、蔡元培 ‥‥‥ 科学家:詹天佑、侯祥麟 、李四光 、邓稼先 ‥‥‥
海
归
同学们在搜集资料,例如说在进 行研究性学习的时候,通常是采用哪 些手段或工具呢?
这些都属于文化传播的媒介
(二)文化传播的手段——传媒
网络
1、传媒及其发展
在日本,青少年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破坏环境的现 象十分少见。而这种现象在中国青少年中却时有发生。 请说说:有哪些手段可以在青少年中传播环保意识
传递环保意识的媒介
1、及时提醒和制止身边的青少年破坏环境 (口语) 2、学校增加环保课程,对学生实施环保教育 (文字)
3、在黄金时段安排关于环保的广播节目 (广播)
• 2、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
丝绸之路是一条具有历史意义的国际通道。通过这条 古道,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 文化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促进了东西方文明 的交流。 丝绸之路是古往今来东西文化荟萃交流的地方, 也是许多著名历史人物(如张骞、玄奘、马可波罗等)活 动过的地方,留下了无数历史遗迹和稀世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