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转换初显生机 转型发展任重道远 临西县新旧动能转换调研报告
2024年上半年新旧动能转换工作总结(2篇)
![2024年上半年新旧动能转换工作总结(2篇)](https://img.taocdn.com/s3/m/e17c1b06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97.png)
2024年上半年新旧动能转换工作总结2024年上半年,我所在的组织经历了新旧动能转换的工作。
作为一名关键成员,我负责参与并推动这一转换过程。
在下面的总结中,我将回顾和评估我们所做的工作,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首先,我们在过去半年中取得的最大成就是成功地实现了新旧动能的转换。
通过逐步清理和优化旧有的业务模式和流程,我们成功地引入了新的技术和创新方法。
我们组织内的各部门都积极参与和配合,确保了这一转换的顺利进行。
其次,我们在新旧动能转换中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举措。
首先,我们进行了全面的组织结构调整,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
我们重新评估了各个职能部门的职责和组织架构,使其更加符合新的发展战略。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员工的培训和激励机制,提高了他们的工作能力和积极性,助力新能源的发展。
在技术方面,我们积极引进了一系列新的软硬件设备,并组织了培训活动,使员工们能够熟练掌握和使用这些新技术。
我们还加强了与合作伙伴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探索新的领域和解决方案。
在市场推广方面,我们加大了对新能源产品的宣传和推广力度。
通过举办各类活动和参展,我们成功吸引了更多的潜在客户,并提高了品牌知名度。
同时,我们还注重提升产品的品质和服务水平,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在管理方面,我们加强了内部的沟通和协作,建立了跨部门的工作机制。
通过定期召开会议和开展项目管理,我们能够及时了解和解决问题,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我们还注重对绩效的评估和考核,确保员工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尽管我们在新旧动能转换中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新旧动能转换需要时间和资源的投入,而这对于我们组织来说可能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我们需要合理分配和利用有限的资源,以确保转换过程的稳定进行。
其次,新能源市场的竞争激烈,我们需要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以保持市场的竞争优势。
我们还需要不断改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客户的不断变化的需求。
此外,我们还需要加强与合作伙伴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面对市场的挑战。
新旧动能转换进展情况汇报
![新旧动能转换进展情况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5ccce041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d0.png)
新旧动能转换进展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新要求,我们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下面就我国新旧动能转换的进展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我国新旧动能转换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的推动下,新动能不断壮大,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蓬勃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同时,传统产业也在转型升级中焕发出新的活力,通过技术改造和创新,传统动能焕发出新的生机。
其次,我国新旧动能转换取得了积极进展。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新动能发展的政策,加大对新技术、新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同时,企业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加快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努力实现新旧动能的有机衔接和融合发展。
再次,我国新旧动能转换面临一些挑战。
一是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一些传统产业面临产能过剩、环境污染等问题,需要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推动传统动能优化升级。
二是新动能发展不平衡,一些新兴产业发展较快,但也存在产业集中、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需要加大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促进新动能均衡发展。
最后,我国新旧动能转换仍面临一些发展机遇。
一是我国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增长,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是我国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是国际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为我国新动能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综上所述,我国新旧动能转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机遇。
我们将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希望各方共同努力,共同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新旧动能转换调研报告
![新旧动能转换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46f2bd0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6d.png)
新旧动能转换调研报告一、引言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已成为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战略。
本文通过实地调研、数据统计和案例分析,对新旧动能转换的现状、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探讨。
二、新旧动能转换的现状新旧动能转换是指将传统产业的发展模式、动力源和技术手段转变为具有创新性、可持续性和高附加值的新产业。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转变中。
在这个过程中,新经济领域如电子商务、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等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然而,新旧动能转换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一方面,传统产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遇到了种种困境,包括高能耗、高排放、低附加值等问题。
另一方面,新兴产业发展尚不完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适应性存在一定不足。
同时,我国在部分领域的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仍然较为薄弱,与国际领先水平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新旧动能转换的问题与挑战1. 产业结构优化不平衡。
随着新经济的崛起,一些传统产业面临着转型瓶颈,缺乏战略调整和创新能力。
这导致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之间的不协调现象,严重制约了新旧动能转换的深入推进。
2. 技术创新能力薄弱。
尽管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与高端技术领域的差距依然较大。
核心技术的缺失和依赖进口的问题依然存在,制约了新旧动能转换的全面发展。
3. 人才培养和引进不足。
当前,高技术领域的人才仍然供不应求,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吸引成为制约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因素。
同时,传统工业人才的转岗和培训也面临一定困难。
四、新旧动能转换的发展方向为了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的深入推进,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强化政策引导。
建立健全新旧动能转换的政策框架,鼓励和扶持新兴产业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同时,加大对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力度,为新旧动能转换创造更加良好的政策环境。
2. 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重视核心技术研发,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
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引导企业向高端科技领域迈进,提升新兴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2024年上半年新旧动能转换工作总结
![2024年上半年新旧动能转换工作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9b0c034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a6.png)
2024年上半年新旧动能转换工作总结2024年上半年是我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阶段。
我所在的部门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下面是我对这半年工作的总结。
一、深入理解新旧动能转换重要性我们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上的系列讲话精神,充分认识到新旧动能转换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我们明确了新旧动能转换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举措。
二、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在产业发展方面,我们主动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
我们加大了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政策,鼓励他们加大研发投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时,我们也注重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推动其向高端、智能、绿色方向发展。
三、加大创新驱动力度创新是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我们注重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我们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实施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培育和引进高端人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人才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支撑,我们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
我们建立了人才培养计划,鼓励员工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技能,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
同时,我们也加大了对人才引进的力度,引进了一批国内外优秀人才,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五、加强与相关部门合作新旧动能转换需要跨部门、跨地区的合作。
我们与相关部门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研究和解决问题,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工作。
我们加强了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和协调,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六、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新旧动能转换是一项全社会的工作,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我们加强了对新旧动能转换的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提高了人们对新旧动能转换的认知和参与度,形成了全社会共同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良好氛围。
在上述工作的推动下,我所在的部门在新旧动能转换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
我们整合资源,鼓励企业创新,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申论范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
![申论范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https://img.taocdn.com/s3/m/948dbbc7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18.png)
申论范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申论范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近年来,在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为了更好地适应和引领这一变革,我国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旨在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更加高质量、高效率的发展阶段。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依赖资源驱动型发展,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瓶颈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与此同时,随着全球信息化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产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因此,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首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关键。
创新不仅能够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品质,还可以通过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来提升经济效益。
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使我国企业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同时,创新还能够激发社会创新能力,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其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随着国际产业分工的变化和全球科技竞争的加剧,我国传统产业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只有通过创新,才能实现传统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同时,创新也可以孕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产业,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第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手段。
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
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国可以在技术、产业、文化等方面实现全面领先,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同时,创新还可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要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首先,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要加强基础理论和基础技术研究,加强重大科技项目的攻关,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和激励机制。
关于新旧动能转换的思考
![关于新旧动能转换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512d149c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76.png)
关于新旧动能转换的思考新旧动能转换是指经济发展模式从依赖传统产业转变为依赖创新驱动的产业的转变过程。
在当前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新旧动能转换成为了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下面将从新旧动能转换的意义、挑战和路径三个方面来进行思考。
新旧动能转换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传统产业在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无法持续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而创新驱动的产业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创意创新,具有更高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通过新旧动能转换,可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新旧动能转换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是技术创新的挑战。
创新驱动的产业需要依赖先进的科技和技术手段,而我国在核心技术领域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加大科研投入和创新能力培养,以弥补这一差距。
其次是政策环境的挑战。
要实现新旧动能转换,需要政府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和经济环境,包括减税降费、简化审批流程等,以吸引更多的企业投入到创新领域。
还面临着职业培训和人才引进的挑战,要建立起适应新产业发展的人才队伍,增加吸引人才的政策措施。
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路径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思考。
要加大技术研发的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需要加大国家对科研的投入,支持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培养和引进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技术人才。
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政府可以出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包括减税降费、股权激励等,为创新创业者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还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提高企业的创新积极性。
要加强产学研结合,推动科技成果向实际生产力的转化。
将科研机构和企业进行有效的对接,共同研发和推广创新成果,以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新旧动能转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
虽然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但通过加大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和加强产学研结合,可以顺利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新旧动能转换调研报告
![新旧动能转换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3e39c1b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61.png)
新旧动能转换调研报告新旧动能转换是指将传统产业动能向新兴产业动能转换的过程,是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和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对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校针对新旧动能转换进行了调研分析,以下是调研报告的主要内容。
一、新旧动能转换的背景和意义新旧动能转换的背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已经遇到瓶颈,无法持续发展;二是新兴产业的涌现为新动能转换提供了机遇;三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需求。
新旧动能转换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促进经济持续增长,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二是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三是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四是推动可持续发展,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二、新旧动能转换的现状与问题目前,我国新旧动能转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新旧动能转换进程不均衡,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较快,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进展较慢。
其次,一些地区的发展不平衡,在东部沿海地区新旧动能转换更为迅速,而中西部地区转换进程相对滞后。
另外,一些传统产业面临重重困难,如人力成本上升、资源约束、环境压力等。
三、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的对策和建议为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对策和建议:一是加大创新力度,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和推广;二是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三是优化营商环境,减少企业创新和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四是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人才素质和创新能力;五是加强政策支持,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六是加强区域协调,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的地区均衡发展。
总之,新旧动能转换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通过加大创新力度、优化产业结构和政策支持,我国能够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进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旧动能转换体会
![新旧动能转换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374a8044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11.png)
新旧动能转换体会新旧动能转换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举措。
这个转变体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和新动向,对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将从多个层面对新旧动能转换进行体会,探讨其重要性和挑战。
首先,新旧动能转换是推动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依靠投资和出口驱动,但这种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经济形势的需求。
新旧动能转换就是要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等方式,减少对资源的依赖,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这样可以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同时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其次,新旧动能转换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一些传统产业面临产能过剩和落后的困境。
新旧动能转换要求我们加大对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
这不仅可以提高产业竞争力,还能够创造更多高薪岗位,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再次,新旧动能转换是推动中国经济创新驱动发展的必然选择。
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
通过加大对科研和技术创新的支持,培育和壮大创新型企业,实现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可以更好地激发创新活力,推动经济实现由增量驱动向质量驱动的转变。
此外,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中还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传统产业的转型困难。
传统产业在面临市场竞争压力时,往往受到资源、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制约,转型升级较为困难。
因此,需要政府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支持和引导,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帮助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
另外一个挑战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随着新旧动能转换的进行,需要大量具备新技术、新知识和新理念的人才。
而目前我国人才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不平衡,部分领域人才供应短缺。
因此,需要通过加强高校和企业的合作,改革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能力,同时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力度。
我国新旧动能转换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我国新旧动能转换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362718dda26925c52dc5bf3c.png)
我国新旧动能转换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吕华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新旧动能转换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之一,是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目前,推动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的探索在我国取得了初步成效,在创新创业引领发展条件下,新动能转换加快,传统产业加快转型,使传统动能焕发出新的活力。
在分析我国实施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旧动能转换;问题;对策一、新旧动能转换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旧动能路径依赖,传统产业仍占较高比重我国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其内在动力大多依靠旧动能,长期形成的经济模式,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因此,我国经济的发展进步很大一部分还是依靠旧动能路径。
传统产业的发展大多依赖旧动能,近年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下,结合新技术传统产业融入了新的元素,但其存在仍占很大比重。
(二)要素流动不畅目前,我国部分产能过剩的僵尸企业,不仅技术、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改革滞后,还占用着大量的厂房、机器设备、土地、资金等社会资源,导致要素流动不畅,影响资源配置。
(三)高端人才供给不足,科研投入偏少我国高端专业人才队伍虽然比较庞大,但在某些领域专业人才依然严重匮乏。
互联网金融、AI行业以及芯片行业等人才供给不足,每年需要从国外引进大量的专业人才。
2010年,我国高技术产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大中型工业企业口径)增长25%,到2016年增长率降为9.8%,至2017年底,其增长率仅为8.5%(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四)与新动能发展相匹配的金融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在新旧动能转换期,为避免出现区域性和系统性风险,必须高度重视各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建立健全与新动能发展相匹配的金融服务体系。
我国经济发展集聚了很大的风险,未来几年很可能是风险的集中释放期,这很容易预料,如股市的暴跌,房地产的调整,行业产能过剩引发的坏账积累等,如果这些风险预防不到位或者处理不当,都有可能造成局部性、行业性金融风险。
新旧动能转换问题原因提出的建议
![新旧动能转换问题原因提出的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b016fe2f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15.png)
新旧动能转换问题原因提出的建议新旧动能转换问题是指经济发展中由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变的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这个问题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存在,尤其在发展中国家中较为突出。
本文将从问题的原因入手,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的顺利进行。
一、原因分析1. 技术进步缓慢。
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中,尤其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技术进步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驱动因素。
然而,许多国家的科研水平相对较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导致新兴产业的研发和转化能力有限,阻碍了新旧动能的转换。
2. 资源配置不合理。
在过去的经济发展中,许多国家过度依赖传统产业,忽视了新兴产业的发展。
这导致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既浪费了资源也制约了新旧动能的转换发展。
3. 人力资源结构失衡。
传统产业在不少发展中国家仍然是主导经济的部分,但传统产业对劳动力需求较低,而新兴产业对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需求较大。
因此,人力资源结构失衡也制约了新旧动能的转换。
4. 利益相关方的反对。
在很多情况下,传统产业的相关利益方是新旧动能转换的障碍。
这些利益相关方往往拥有较高的权力和资源,通过各种手段维护自身的利益,比如政治权力干预、行业垄断等。
这给新旧动能转换带来了一系列的阻力。
二、解决方案1. 推进科技创新。
政府应加大投入,改善科研环境,鼓励创新活动。
建立创新型企业孵化器,提供资金及技术支持,引导和培育新兴产业的创新创业团队,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
2. 优化资源配置。
政府应制定有效的产业政策,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转型升级。
同时,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淘汰整合,引导资源向新兴产业的合理流动,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
3. 促进人力资源结构调整。
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
加强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劳动力的适应能力和技能水平,以满足新兴产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4. 强化监管与引导。
加强对传统产业的监管,打破行业壁垒与垄断,推动传统产业的淘汰与整合。
申论范文_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
![申论范文_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https://img.taocdn.com/s3/m/06911872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5f.png)
申论范文_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申论范文: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为了迫切的需求。
作为一个拥有丰富人力资源和庞大市场的国家,中国在创新方面拥有巨大潜力,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首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可以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过去,中国经济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驱动,但这种依赖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的经济形势。
通过创新驱动发展,可以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例如,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链上游技术和核心竞争力,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其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可以提高产业竞争力。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能力,只有通过不断创新,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通过加强科技研发和人才培养,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可以培育一批具有核心技术和专利的企业,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
同时,创新还可以带动产业链的提质增效,推动整个产业集群的协同发展,提升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再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可以解决资源短缺和环境压力。
传统的发展模式对资源和环境造成了严重压力,创新驱动发展可以通过改变生产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来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加大对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绿色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时,创新还可以为解决人口老龄化、医疗保健等社会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最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可以推动城乡发展的协调。
当前,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十分突出。
通过创新驱动发展,可以推动农业、农村和农民实现现代化。
例如,利用信息技术和智慧农业等新兴技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同时,创新驱动发展还可以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提高农民的就业机会和生活质量,促进城乡发展的协调。
2024年上半年新旧动能转换工作总结
![2024年上半年新旧动能转换工作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ce9ea69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41.png)
2024年上半年新旧动能转换工作总结____年上半年,我所在的公司积极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工作,努力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注重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创新创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以下是对这个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与回顾。
一、总体情况分析1. 经济形势:总体来说,____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形势继续保持稳定,GDP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内。
新旧动能转换工作成效显著,经济增长方式逐渐由传统产业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2. 新旧动能转换进展:在新旧动能转换工作中,我公司在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创新创业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
一些新兴产业与新技术不断涌现,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同时传统产业也在升级转型过程中逐渐增强活力。
3. 问题与挑战:虽然我们在新旧动能转换工作中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新旧动能转换需要时间和成本,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另一方面,新兴产业和新技术的发展速度较快,我们需要加快与其步伐匹配的转型升级进程。
二、技术创新1. 科研项目:我们在技术创新方面积极扶持科研项目。
通过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一批具有市场前景和创新成果的科研项目得以顺利进行,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撑。
2. 人才引进:我们采取多种方式引进优秀人才,组建了一支技术精湛、专业素质高的团队。
引进的人才在技术创新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3. 创新成果转化:我们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加大与高校、科研机构等的合作力度,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通过专利申请和技术转让等方式,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推动了新旧动能转换的进展。
三、产业升级1. 传统产业改造:我们对传统产业进行了全面改造和升级。
通过技术改进、流程优化和管理创新等方式,提高了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同时,我们也加大了对环保和节能技术的研发应用,推动产业升级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
2. 培育新兴产业:我们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培育新兴产业。
新旧动能转换体会
![新旧动能转换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faac9a2c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9c.png)
新旧动能转换体会新旧动能转换,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阶段,对于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以下几点。
首先,新旧动能转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的资源和环境压力不断增大,传统产业面临着严重的产能过剩和环境污染问题。
因此,必须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加快发展创新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经济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其次,新旧动能转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模式不断涌现,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与此同时,许多传统产业面临市场需求下滑和技术更新的挑战,必须转型升级以适应新的经济环境。
只有通过新旧动能的转换,我国经济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保持持续健康发展。
再次,新旧动能转换是我国实现全面创新的关键途径。
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模式往往依赖于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通过新旧动能转换,可以推动创新型产业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且带动其他产业的创新和转型。
只有通过创新,我国经济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从大国到强国的跨越。
此外,新旧动能转换也对我个人的职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新的经济环境下,传统行业的就业机会逐渐减少,而新兴行业和创新型企业则成为求职者的热门选择。
因此,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积极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以便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站稳脚跟。
值得一提的是,新旧动能转换也面临许多挑战和困难。
首先,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这对于很多中小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压力。
其次,新兴产业发展中也存在着市场规模不足、创新创业环境不完善等问题,这需要政府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措施来支持和引导。
此外,新旧动能转换还需要解决人力资源的问题,包括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和提供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
对于我来说,深入了解和体会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性,对于我未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非常关键。
新旧动能转换方案
![新旧动能转换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babb799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31.png)
新旧动能转换方案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已成为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举措。
本文介绍了新旧动能转换的概念和意义,并探讨了实施新旧动能转换的方案,包括政策导向、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针对新能源、节能减排和科技创新等关键领域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以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实施。
1. 引言新旧动能转换是指通过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以优化和提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升。
旧动能主要包括传统工业和重工业,其发展面临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加剧等问题。
而新动能则是指高新技术产业、绿色产业和服务业等,具有创新性、环保性和高附加值的特点。
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中,政府的政策导向、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等都起到了关键作用。
2. 政策导向政府在新旧动能转换中发挥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首先,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明确新旧动能转换的目标和路径。
其次,政府要加大对新旧动能转换的资金投入,鼓励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和产业升级。
同时,政府还可以采取税收优惠和补贴政策等措施,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新旧动能转换。
3.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驱动力。
新技术的引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政府应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关键技术的突破和应用。
同时,可以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4. 产业转型产业转型是实施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环节。
传统工业和重工业的转型升级,以及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是产业转型的重点。
政府可以制定产业政策,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装备更新的力度,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和创新力。
同时,政府还可以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培育壮大绿色产业和服务业等新动能。
5. 新能源发展新能源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举措。
新能源具有资源丰富、清洁环保的特点,可以替代传统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新能源项目,并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和补贴措施。
街道新旧动能转换重点工作情况汇报
![街道新旧动能转换重点工作情况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305c7c41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d6.png)
街道新旧动能转换重点工作情况汇报尊敬的领导:街道新旧动能转换工作是我们当前的重点任务,为了贯彻落实上级部门的要求,我对街道新旧动能转换重点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和梳理,现就工作情况向您作如下汇报。
一、新动能引领发展1. 产业转型升级通过调研分析,我们发现传统产业正逐渐失去竞争力,为此,我们制定了产业转型升级计划,着力发展新兴产业。
目前,我们已经引进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并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以吸引更多的新兴产业企业来街道发展。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与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转化。
2. 优化商业环境商业环境是新动能发展的重要基础。
为此,我们加强了市场监管,推动市场化改革。
我们积极推进商业街建设,提升商务中心的服务质量和形象,增加商业活力。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品牌建设,推动优质商品和服务向市场拓展,提升消费者对街道商业的信心。
二、旧动能优化升级1. 环境整治街道市容环境整治工作是旧动能优化升级的重点。
我们致力于改善街道环境质量,在城市改造过程中注重保护传统文化遗产,并加强了垃圾处理和环境保护工作。
通过持续努力,我们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街道的环境重现焕发生机。
2. 人员转岗培训为了支持旧动能转型,我们开展了人员转岗培训工作,帮助传统企业员工转变思维,学习新的技术和知识。
我们组织了一系列培训班,提供专业培训,帮助员工适应新的工作要求。
目前,我们培训了大量的员工,并帮助他们成功转岗。
三、激励措施落实为了鼓励企业参与新旧动能转换,我们出台了一系列的激励措施。
我们为新兴产业企业提供了税收减免、场地扶持等政策,帮助他们快速壮大。
对于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我们提供了技术支持和资金支持,帮助他们改善生产条件和提高技术水平。
四、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在新旧动能转换工作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例如,一些传统企业转型步伐缓慢,存在一定的顾虑;一些新兴产业企业面临市场竞争压力较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企业转型意识;同时,我们还将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公平竞争的环境。
新旧动能转换申论大作文
![新旧动能转换申论大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11b3827a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6c.png)
新旧动能转换申论大作文在经济发展的大舞台上,新旧动能转换就像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变形记”。
旧动能,就像是一位上了年纪的运动员,曾经为经济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跑过无数的“里程”,但如今却渐渐有些力不从心。
而新动能呢,则是朝气蓬勃的新秀,充满了无限的潜力和可能。
咱们先说说旧动能吧。
曾经,那些传统的制造业,像大工厂里一排排轰鸣的机器,靠着大量的劳动力、大规模的资源投入,生产出一件件产品。
这就好比是一群人靠着蛮力气在搬砖头盖房子,虽然能盖起来,但是效率不高,还对环境不太友好。
就拿那些高污染、高能耗的小钢厂来说,每天浓烟滚滚,消耗着大量的煤炭资源,生产出来的钢材质量可能还不是最顶尖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旧动能面临着成本上升、市场竞争力下降、环保压力增大等重重困境。
就像一辆破车,修修补补还能开,但开起来总是摇摇晃晃,随时可能抛锚。
这时候,新动能就闪亮登场了。
新动能像是带着魔法棒的精灵,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气象。
比如说互联网经济,它就像一张无形的大网,把世界连接得更紧密了。
以前咱们买东西得跑遍大街小巷,现在只要在手机上点几下,心仪的商品就能送到家门口。
还有那些高科技产业,像人工智能、大数据,就像是给企业装上了超级大脑。
企业可以根据大数据分析消费者的喜好,精准地推出产品;人工智能则可以让生产线上的机器人更聪明地工作,提高生产效率。
这就好比是从一群人盲目地搬砖头,变成了一群拥有超能力的建筑大师,用高科技手段又快又好地盖房子。
新旧动能转换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就像是给一艘正在航行的大船换发动机。
一方面,我们要给旧动能“治病”。
那些传统产业不能一下子就抛弃,要通过技术改造、创新管理等方式,让它们升级换代。
就像给老运动员做个全面的康复训练,再给他配上高科技的运动装备,让他重新焕发生机。
比如传统的汽车制造业,可以向新能源汽车转型,在保留原有的生产工艺优势的基础上,融入新的电池技术、智能驾驶技术等。
另一方面,我们得大力培育新动能。
围绕脱虚转实、转型发展,展开调研思考,形成调研报告
![围绕脱虚转实、转型发展,展开调研思考,形成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a4babdd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2c.png)
围绕脱虚转实、转型发展,展开调研思考,形成调研报告
根据个人能力和知识储备,无法提供完整的调研报告。
但可以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首先,需要明确脱虚转实的内涵。
脱虚转实是指将虚拟经济转化为实体经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实现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提高产业集聚效应。
在此基础上,加强创新创业和人才培养,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其次,转型发展的方向是什么?转型发展是一个全面的过程,要考虑到政府、企业、发展环境等多方面因素。
大致可以分为以下方向:
1. 投资结构调整:调整投资方向,优化资本配置,实现投资回报最大化,推动投资和消费结构更新换代,促进创新和制造。
2. 开放政策调整:通过推进贸易自由化、放松市场准入、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吸引外资并且扩大对外开放格局,促进境内外需求的集成。
3. 增加科技创新: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实现产业集聚效应,形成完整的创新生态系统。
同时,加快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推动新旧动能的转换。
4. 消费结构调整:引导消费向品质、品牌、创新、服务等高端消费方向转移,拓展消费市场空间,促进经济增长。
最后,需要调查和研究,掌握当前情况下各种转型和脱虚转实发展的实际情况,找到其优劣之处和可行性,并作出合理的建议和指引,有助于政府和企业发展决策的科学制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能转换初显生机转型发展任重道远——临西县新旧动能转换调研报告跨入“十三五”的第二个年头,“转型”一词,对临西来讲,已告别“启蒙”,走向深化。
当增速换挡、方式转变、结构调整渐次成为“常态性工作”,一个决定未来发展必然趋向的关键变量进一步凸显——新旧动能转换。
过去一年,临西立足实际,积极适应新常态,贯彻落实发展新理念,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结构调整和动能转换,实现了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的双提升。
针对全县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情况,我们深入67家企业、10个相关部门进行调研,并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动能转换初显生机,新动力加快成长(一)经济结构调整稳中有进一是产业结构上有“进”。
一至二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3.5%,比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比去年年底提升1.9个百分点。
二是投资结构上有“进”。
一至八月份装备制造业实现投资290115万元,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53.8%;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实现“0”的突破,投资额为85564万元,占全部投资的15.9%;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实现225048万元,占全部投资的41.7%,同比增长69.9%,高于全部投资60.2个百分点。
(二)光明特色产业独树一帜全县倾力打造光明集团战略投资首选地,加快建设光明产业集群,助力现代农业创新发展。
食用菌项目总投资11亿元,占地面积306亩,年产值达到3.6亿元,亩产出达到118万元;方信包装项目占地90亩,预计实现年产值3亿元,亩产出将达到333万元,年利税3000万元,亩均税收达到33万元。
同时吸纳就业1000人,人均实现务工收入4.56万元。
目前,投资2亿的菌菇深加工、6000万元的有机饲料生产、7000万元的生物复合肥生产等项目,已经完成了前期准备;工厂化食用菌生产设备、农产品电子商务基地等项目,达成了初步协议;投资5亿元的现代农业观光园、20亿元的光明玉兰农场、百万头生猪养殖基地等项目,已经完成选址,开始规划建设,总占地10平方公里的“光明河北产业园”,已经被评为全省现代农业园区。
以光明作为项目突破,加快形成光明产业集群架构,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步伐。
(三)工业“三新”加快成长一至八月份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共10家,实现增加值18456万元,同比增长42.1%,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高33.4个百分点,工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成长。
一是新产业落地生根。
神州机器人去年开工建设并投产达效,主营工业机械手制造,2016年底新增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17年一至八月份实现产值7734万元;飞豹新能源电池目前正处亿元。
二是新业态多元生长。
轴承业,玉良的电梯静音轴承、2.5于试生产阶段,预计年产值达到.富特莱的月牙型单列圆柱滚子轴承、中伟的高端农机轴承等新特产品,代表全县轴承产品升级换代迈出坚定步伐;医药业,万邦复临药业的西黄胶囊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纺织业,润园引进紧密赛络纺工艺技术,产品供应于高端服装、内衣生产。
三是新模式高效运行。
创新是一个广义概念,除了生产技术的改进、新产品的研发外,也包括管理水平的提高、商业模式的改变。
特别是管理创新,没有好的管理,即使有了好的技术,也不能很好的发挥它的作用。
从调研情况来看,鑫泰、复临药业等企业均引进了精益生产管理,其是一种使企业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成本和运作效益显著改善的一种全新的生产管理模式。
以鑫泰为例,2016年全年共收到员工关于生产工艺方面提案474项,课题攻关192项,其中优秀课题11项,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把缺陷和浪费及时消灭在每个环节,减少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如原来在淬火环节造成的不合格产品占全部的97%,后经基层员工提出改善提案使此环节产品不合格率降为0,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益。
(四)自主创新意识不断增强5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15家开展了创新活动,14家申请了专利,28家注册了商标,25家企业形成了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11家企业对主营产品拥有自主品牌。
这些企业有专职的研究人员负责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并能迅速把研发的专利科技投入到生产中,及时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同时,企业还主动与高校及科研机构进行联合创新,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
目前全县省级创新型企业5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
二、挖掘今日项目潜力,谋划明日产业蓝图优质项目建设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有效载体,将为明天的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2016年全年全县共签约54个项目,其中属于“三新”的项目29个,占比53.7%。
一产:现代农业项目5个,占全部项目的9.3%。
如以光明产业为中心的几个项目加上北京首农集团农产品产业链建设基地项目为全县农业深层次、立体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产:工业项目33个,占全部项目的61.1%,其中8个项目属于战略新兴和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占工业项目的24.2%。
如,30万千瓦灵溪湖水上光伏发电项目,30万千瓦新能源风电项目,福皓公司生物质发电项目,石家庄康贺威药业的药品生产投资,纤维原料综合利用项目等。
这些新能源产业、生物产业、新材料产业项目的建设、建成,将使全县向战略新兴产业的集聚地发展迈进一大步。
三产:现代服务业项目16个,占全部项目的29.6%。
如,冀南(浙江)农产品交易中心建设项目、临西县与深圳农业产业战略合作将助力全县农业经济外向型发展;2亿元的家乐园生活广场项目、临西县健康养老中心建设等项目在县城新区奠基开工将为全县人民提高物质生活质量、老有所养提供可靠保障。
三、多点支撑,多级驱动,优化动能转换环境.(一)在科技支撑方面发挥河北轴承产业技术研究院的优势,坚持每年举办一次产业高端论坛,加强与清华、河北工大、洛轴研究所等20多家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建立技术攻关、产品研发、质量检测等一体化的科研服务平台;支持骨干龙头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姻”,建成院士、博士后工作站3家,三桥轴承建成“省级轴承检测中心”,万邦复临药业启动建设“医药科研中心”,30多家规上企业建立了产业技术联盟和研发机构,近百项技改研发项目加快实施。
(二)在人才支撑方面实施人才强县战略,聘任中轴协专务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何加群为产业首席专家何加群,每两个月举办一次讲座,指导企业创新发展;聘请中科院朱玉贤院士、联合国国际生态安全科学院刘宗超院士、清华大学李亮教授等知名学者、国家和省级重点学术带头人指导科研创新,与国内37名高端人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通过举办“临西大讲堂”、组织企业家培训考察等,多形式加强了企业家队伍建设。
(三)在信息化支撑方面发挥诚为、三桥、宝鑫、泰姆斯等轴承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利用信息化手段,实施新一轮智能化技改,加快“两化融合”,推进“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建设,提高轴承生产设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实现轴承制造向质造、智造转变。
(四)在政策支撑方面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扶持工业企业发展的暂行办法》、《关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制定了“科技创新奖励十条”、“零占地技改”等政策,在培育科技型企业、建设科技平台、扶持产业技改等方面给予奖励,同时,建立财政过桥资金,加大金融支持,实施领导干部驻企帮扶,全县中小型科技企业已近200家。
四、动能转换阵痛持续,走新路困难重重(一)增长方式较为粗放,整体发展质量依然不高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县工业的整体质量和效益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工业发展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以量取胜的外延式经济增长方式,不少企业仍然处于传统产业的低端扩张,企业增加值率、单位产值利税率和全员劳动生产率普遍较低。
多数企业尽管对发展高端产业有足够认识,但是由于起步较晚,起点较低,基础相对薄弱,研发设计和营销控制能力不强,难以抵挡外部竞争压力的冲击,企业抗风险能力比较弱。
(二)产业布局较为零散,集群发展优势不够明显尽管全县相继成立几个产业园区,主导产业主导力不足、集群优势不明显的弊病仍然存在,与现代产业集群发展目标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三)创新能力仍显不足,创新环境有待改善一是成本与效益方面。
调研中发现,尽管有些企业认识到了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由于进行自主研发的企业则感到成本高、负担重、风险大、产出期长,因而产品技术创新基本以引进和模仿为主。
如玉良研发电梯静音轴承,耗时5年,投入经费上百万。
二是人才储备、结构方面。
人才总量不大,素质相对不高,而且研发人才极缺,人员多以实用.型为主,结构性矛盾突出,直接制约着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的提升。
三是政府支持方面。
一些经济管理部门缺乏主动服务企业的积极性,推进企业自主创新的机制不到位,落实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不彻底,影响着企业自主创新积极性的发挥。
最重要的是企业急需的引才、用才、留才的激励政策和环境不完善、不理想。
四是金融支持方面,由于坚守审慎的经营理念,对企业进行的创新活动持保守态度。
企业进行创新时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非常突出。
五、贯彻发展新理念,推进多方主体参与,促进经济结构全面升级虽然全县以创新为引领的动能转换初显生机,但传统动能转型升级速度较慢,新动能还难以与传统动能等量齐观,因此我们应对动能转换有个清醒的认识,在继续改造提升传统动能的同时,全力以赴拓宽全县新动能的内涵,丰富新动能的外延,在经济动力转变的过程中实现弯道超车,全面促进全县经济结构、质量效益的全面升级。
(一)思想上与时俱进伴随着全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全县经济动力增长、资源要素条件等原有的经济发展基础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以前的粗放型发展已近穷途。
因此,我们要坚持创新求变的总基调,认真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以创新为抓手,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二)主体上多方参与动能转化不是一方面的责任,它需要政府引领、企业努力,共同实现发展壮大的目标。
具体来说应做到:1、科技部门要做好引领,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完善鼓励支持政策,创新体制机制,形成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环境。
搭建好校企、科研单位与企业动能转换的平台,特别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强化重点课题攻关,扶持科技创业项目,使科技部门成为全县政府和企业科技力量的探照灯。
2、招商引资部门要做好把关,在全县招商政策的指引下全力打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投资环境。
我招商政策上以税引企、以税惠企,真正做到以市场手段推动企业良好发展。
做好引进项目的筛选,将具有动能转换实现快、潜在效用好的项目作为引进首选。
3、人事部门和教育部门要做好支持,加快高素质人才引进,及时研究解决科技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加强适应动能转换的职业技术教育,支持校企之间开展科技合作。
努力营造尊重科学、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为动能转换提供智力支撑和长远的发展奠定基础。
4、经济管理部门要加强服务、监管,金融部门要积极对待企业的技术创新,对于可行性大、市场前景好的动能转换活动勇于担当,积极支持,有效解决转换中的资金制约瓶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