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2)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详解PPT课件
种族 地区 性别
胎次
分娩方式 喂养方式 胎龄
遗传
我国新生儿黄疸流行病学调
查
>14 >15
24hr出现
平均峰值
>12.9
辽源
足月
20-28%
早产 14.3%
10.5
14.5
31.3%
42.9% 同济 51.6% 足月 38.8% 21%
新生儿血清胆红素百分位分布图
18 16
胆红素值(mg/dl)
38.9 (665)
34.5(592) 43.1(737) 38.1(652) 29.3(501)
3
111
7
Pediatrics 2006.feb 117(2)474-458
胆红素神经毒性作用的影响因素
•胆红素的浓度 高浓度胆红素 存在的时间
胆红素与白 蛋白的结合
胆红gt;14mg/dl, 早产>10mg/dl;
血清胆红素 >12.9mg/dl 都是病理性黄疸 吗?
新生儿 生理性黄疸 的范围?
病理性黄疸都是高胆红素血症?
或
高胆红素血症都是病理性黄疸?
不全面
高危人群中,未达到传统 病理性黄疸的胆红素水平 也有形成胆红素脑病 的可能
正常足月新生儿胆红素 >12.9mg/dl 有50%以上找不到病因, 没有任何临床症状
Outcome among Newborns with Total Serum Bilirubin Levels of 25mg per Deciliter or More
结果:130/140, Bil:25-29.2mg/dl; 10/140, Bil: >30 mg/dl; 136例接受光疗, 5例换血。 随访:BIL: 132/140例(94%) > 2岁; 对照:327/419例(89%) > 2岁; 包括:Bil: 82/140(59%) 平均年龄 5.1岁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PPT课件
05 预防与预后
预防措施
定期产前检查
孕妇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及时发现 并处理可能导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的高危因素。
早期开奶
新生儿出生后应尽早开始母乳喂养, 促进胎便排出,减少肠肝循环,降低 胆红素水平。
避免宫内感染
孕妇应预防宫内感染,避免病毒和细 菌感染,以降低新生儿出生后发生高 胆红素血症的风险。
肝脾肿大
由于胆红素在肝脏和脾脏中沉 积,导致肝脾肿大。
神经系统症状
高胆红素血症严重时可引起核 黄疸,表现为嗜睡、拒奶、肌 张力减低、角弓反张等症状。
诊断标准
血清总胆红素水平
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大于220.6μmol/L (12mg/dl),早产儿大于255μmol/L (15mg/dl)。
黄疸出现时间
治疗方案
采取蓝光照射、口服茵栀黄等治疗措施,降低血 清胆红素水平。
讨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常见原因包括溶血、感染 、母乳性黄疸等,应针对不同原因采取相应的治 疗措施。同时,加强围产期保健和新生儿护理, 预防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经验教训与启示
经验教训
对于新生儿黄疸,应早期识别、早期 治疗,以免病情加重。同时,加强围 产期保健和新生儿护理,提高家长的 育儿知识和意识。
胆红素浓度升高。
阻塞性机制
胆道阻塞导致胆汁排泄障碍,反 流入血的胆红素增多,同时影响 肝细胞摄取和转化胆红素的过程, 导致血中结合胆红素和未结合胆
红素均升高。
03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01
02
03
04
黄疸
新生儿皮肤、巩膜出现黄染, 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持
续约2周。
溶血性贫血
由于红细胞破坏过多,导致贫 血、苍白等症状。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ppt课件
治疗情况
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改善预后,减少 并发症的发生。
长期预后
生长发育
高胆红素血症可能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需要定期监测生长指标。
神经发育
严重的高胆红素血症可能导致神经发育迟缓,需要进行早期干预和康复训练。
转归影响因素
病因
不同的病因对宝宝的预后影响不同,如先天性胆道闭锁引起的黄疸可能影响宝宝的长期健康。
注意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
如出现嗜睡、反应差等症状应及时就 医。
避免使用不正规药物或偏方
对于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应在医生的 指导下进行,避免使用不正规药物或 偏方。
CHAPTER 05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预后 与转归
短期预后
病情严重度
轻度高胆红素血症的预后较好,而重 度高胆红素血症可能引起核黄疸,影 响脑部发育。
其他症状
部分宝宝可能出现发热 、呕吐、腹泻等症状。
诊断标准
胆红素水平
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高于正常范围 ,通常以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 >220.6μmol/L(12.9mg/dl), 早产儿>255μmol/L(15mg/dl )作为诊断标准。
病因诊断
通过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明确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如 溶血、感染、肝炎综合征等。
CHAPTER 02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
溶血性黄疸
病因
由于母子血型不合,母亲体内产生与胎儿血型抗原不配的血型抗体,这种抗体 通过胎盘进入到胎儿体内引起同族免疫性溶血,常见Rh血型系统和ABO血型 系统的血型不合。
症状
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进展迅速,血清胆红素以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 贫血程度不一。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ppt课件
contents
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改善预后,减少 并发症的发生。
长期预后
生长发育
高胆红素血症可能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需要定期监测生长指标。
神经发育
严重的高胆红素血症可能导致神经发育迟缓,需要进行早期干预和康复训练。
转归影响因素
病因
不同的病因对宝宝的预后影响不同,如先天性胆道闭锁引起的黄疸可能影响宝宝的长期健康。
注意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
如出现嗜睡、反应差等症状应及时就 医。
避免使用不正规药物或偏方
对于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应在医生的 指导下进行,避免使用不正规药物或 偏方。
CHAPTER 05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预后 与转归
短期预后
病情严重度
轻度高胆红素血症的预后较好,而重 度高胆红素血症可能引起核黄疸,影 响脑部发育。
其他症状
部分宝宝可能出现发热 、呕吐、腹泻等症状。
诊断标准
胆红素水平
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高于正常范围 ,通常以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 >220.6μmol/L(12.9mg/dl), 早产儿>255μmol/L(15mg/dl )作为诊断标准。
病因诊断
通过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明确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如 溶血、感染、肝炎综合征等。
CHAPTER 02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
溶血性黄疸
病因
由于母子血型不合,母亲体内产生与胎儿血型抗原不配的血型抗体,这种抗体 通过胎盘进入到胎儿体内引起同族免疫性溶血,常见Rh血型系统和ABO血型 系统的血型不合。
症状
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进展迅速,血清胆红素以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 贫血程度不一。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ppt课件
contents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PPT演示课件
8
9
2.光疗中应注意的问题: 光疗过程中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的变化, 一般6-12 h监测一次。对于溶血症或TSB接 近换血水平的患儿需在光疗开始后4-6 h内 监测。当光疗结束后12-18 h应监测TSB水 平,以防反跳。
10
(二)换血疗法
1.换血指征:
(1)出生胎龄≥35周以上的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可参照2004年 美国儿科学会推荐的换血参考标准(图3,出生体重<2500 g的早产儿换血标准可参考表1。在准备换血的同时先给予 患儿强光疗4~6 h,若TSB水平未下降甚至持续上升,或 对于免疫性溶血患儿在光疗后TSB下降幅度未达到3450umol/L(2-3 mg/d1)立即给予换血。
18
19
母乳喂养相关的黄疸
时间 原因 原则
方法
母乳喂养型黄疸 (早发型)
母乳性黄疸 (迟发型)
产后最初3-5天
摄入母乳量不足,胎粪排出延迟 肠肝循环增加,常有生理性体重 下降>12%
出生1-2周后
机理尚不明确 推测与β葡萄糖醛酸苷酶增加肝肠循环有关
帮助母亲建立成功的母乳喂 确保新生儿摄入足量母乳 必要时补充配方乳。
勤哺乳改善哺乳有效性 吸乳器帮助启动泌乳并补充吸出的 母乳
排外其他非生理性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 当TSB<257umol/L(15 mg/d1),不需停母乳 >257 umol/L(15 mg/d1)停母乳3 d改人工喂养 TSB>342umol/L(20 mg/d1)则加光疗
停母乳期间坚持吸乳8-12次 光疗期间继续母乳喂养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诊断和治疗
1
一、相关概念
2
1.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 当胆红素水平超过95%百分位定义为高胆红素血症, 应予以干预。
9
2.光疗中应注意的问题: 光疗过程中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的变化, 一般6-12 h监测一次。对于溶血症或TSB接 近换血水平的患儿需在光疗开始后4-6 h内 监测。当光疗结束后12-18 h应监测TSB水 平,以防反跳。
10
(二)换血疗法
1.换血指征:
(1)出生胎龄≥35周以上的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可参照2004年 美国儿科学会推荐的换血参考标准(图3,出生体重<2500 g的早产儿换血标准可参考表1。在准备换血的同时先给予 患儿强光疗4~6 h,若TSB水平未下降甚至持续上升,或 对于免疫性溶血患儿在光疗后TSB下降幅度未达到3450umol/L(2-3 mg/d1)立即给予换血。
18
19
母乳喂养相关的黄疸
时间 原因 原则
方法
母乳喂养型黄疸 (早发型)
母乳性黄疸 (迟发型)
产后最初3-5天
摄入母乳量不足,胎粪排出延迟 肠肝循环增加,常有生理性体重 下降>12%
出生1-2周后
机理尚不明确 推测与β葡萄糖醛酸苷酶增加肝肠循环有关
帮助母亲建立成功的母乳喂 确保新生儿摄入足量母乳 必要时补充配方乳。
勤哺乳改善哺乳有效性 吸乳器帮助启动泌乳并补充吸出的 母乳
排外其他非生理性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 当TSB<257umol/L(15 mg/d1),不需停母乳 >257 umol/L(15 mg/d1)停母乳3 d改人工喂养 TSB>342umol/L(20 mg/d1)则加光疗
停母乳期间坚持吸乳8-12次 光疗期间继续母乳喂养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诊断和治疗
1
一、相关概念
2
1.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 当胆红素水平超过95%百分位定义为高胆红素血症, 应予以干预。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PPT课件
生长发育评估
结合身长、头围等指标,综合评估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状况。
实验室检查
通过血液生化指标等实验室检查,了解新生儿的营养 状况和代谢情况。
喂养方式选择及调整策略
母乳喂养
优先推荐母乳喂养,根据新生儿的吸吮能力和母乳分泌量调整喂养 频率和量。
人工喂养
如无法母乳喂养,可选择配方奶喂养,需根据新生儿体重、日龄等 因素调整奶量和浓度。
和距离。
光疗过程中观察要点记录
观察新生儿皮肤颜色变化
01
在光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皮肤颜色变化,如出现青
铜症等异常情况需及时停止光疗并报告医生处理。
记录生命体征和出入量
02
在光疗过程中,需定时测量新生儿的体温、心率、呼吸等生命
体征,并记录出入量,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检查设备运行情况
03
腹泻处理
部分新生儿在光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腹泻的情况,需及时 清洁臀部并更换尿布,防止红臀的发生。如腹泻严重,需 报告医生处理。
其他并发症处理
在光疗过程中还可能出现其他并发症,如青铜症、核黄素 缺乏等,需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05 营养支持与喂养管理建议
营养需求评估方法论述
体重监测
通过定期测量新生儿体重,评估其生长情况和营养需 求。
注意事项
在使用药物治疗时,需严格遵循医嘱,注意药物的剂量、给药途径和用药时间,同时密切观察新生儿的反应和病 情变化。
光疗设备简介和操作指南
光疗设备简介
光疗设备主要包括蓝光箱、冷光源蓝光灯等,通过特定波长的光线照射新生儿皮肤,使 体内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物质,从而降低胆红素水平。
操作指南
在使用光疗设备前,需对设备进行检查和调试,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照射时需保护新生 儿的眼睛和会阴部,避免光线直接照射。同时需根据新生儿的病情和体重调整照射时间
结合身长、头围等指标,综合评估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状况。
实验室检查
通过血液生化指标等实验室检查,了解新生儿的营养 状况和代谢情况。
喂养方式选择及调整策略
母乳喂养
优先推荐母乳喂养,根据新生儿的吸吮能力和母乳分泌量调整喂养 频率和量。
人工喂养
如无法母乳喂养,可选择配方奶喂养,需根据新生儿体重、日龄等 因素调整奶量和浓度。
和距离。
光疗过程中观察要点记录
观察新生儿皮肤颜色变化
01
在光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皮肤颜色变化,如出现青
铜症等异常情况需及时停止光疗并报告医生处理。
记录生命体征和出入量
02
在光疗过程中,需定时测量新生儿的体温、心率、呼吸等生命
体征,并记录出入量,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检查设备运行情况
03
腹泻处理
部分新生儿在光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腹泻的情况,需及时 清洁臀部并更换尿布,防止红臀的发生。如腹泻严重,需 报告医生处理。
其他并发症处理
在光疗过程中还可能出现其他并发症,如青铜症、核黄素 缺乏等,需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05 营养支持与喂养管理建议
营养需求评估方法论述
体重监测
通过定期测量新生儿体重,评估其生长情况和营养需 求。
注意事项
在使用药物治疗时,需严格遵循医嘱,注意药物的剂量、给药途径和用药时间,同时密切观察新生儿的反应和病 情变化。
光疗设备简介和操作指南
光疗设备简介
光疗设备主要包括蓝光箱、冷光源蓝光灯等,通过特定波长的光线照射新生儿皮肤,使 体内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物质,从而降低胆红素水平。
操作指南
在使用光疗设备前,需对设备进行检查和调试,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照射时需保护新生 儿的眼睛和会阴部,避免光线直接照射。同时需根据新生儿的病情和体重调整照射时间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专家共识PPT课件
和母乳喂养相关的黄疸
• 母乳性黄疸:通常发生于纯母乳喂养或以母乳喂养为 主的新生儿。黄疸出现于出现1周后,2周左右达到高 峰,然后逐渐下降。如继续母乳喂养,黄疸可延续412周方消退,如停止母乳喂养,黄疸在48-72小时明 显消退。处理:TSB<15mg/dl时不需要停母乳; >15mg/dl时可暂停母乳3天,改人工喂养; >20mg/dl则加用光疗。母乳性黄疸的婴儿若一般情 况良好,无其他并发症,不影响常规预防接种。
2.严重溶血,出生时脐血胆红素>4.5mg/dl,血红蛋白 <110g,伴有水肿、肝脾大和心力衰竭;
3.已有胆红素脑病临床表现,无论胆红素水平是否达到 换血标准,或TSB在准备换血期间已明显下降,都应 该换血;
出生体重
<24h
24-<48h
48-<72h
72-<96h
96-<120h
>=120h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一.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相关概念 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监测方法
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干预
四.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预防
理化性质 同义名称 水溶性 脂溶性
未结合胆红素
结合胆红素
间接胆红素、游离胆 直接胆红素、肝胆 红素 红素 小 大 大 小 小 大
透过细胞膜能力及毒性 大 是否透过肾小球随尿排 小 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和母乳喂养相关的黄疸
• 母乳喂养性黄疸:单纯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最初3-5天 由于摄入母乳量不足,胎粪排出延迟,使得肠肝循环 增加,导致其胆红素水平高于人工喂养新生儿,甚至 达到需要干预标准。母乳喂养性黄疸常有生理性体重 下降>12%。处理:帮助母亲建立成功的母乳喂养, 确保新生儿摄入足量母乳,必要时补充配方乳。已经 达到干预标准的新生儿按照本指南给予及时干预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PPT课件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1
查房目标
✿了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疾病知识;
✿掌握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所存在的护理 问题;
✿掌握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对症护理措 施及健康指导。
2
病例导入 相关知识 诊断要点 治疗要点 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
健康教育
3
病例
资料:患儿,男,杨书香子,5d,因“皮肤黄染3天” 入院。 患儿约生后两天出现颜面部皮肤黄染,并延及躯干、四 肢,渐加重。于2013、9、13来我院门诊经皮测胆红 素值17.9mg/dl,门诊遂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收入我科。
血清胆红素 μmol/L
mg/dl 每日胆红素升高
血清结合胆红素
一般情况 原因
天 4~5天 5~7天 ≤2周
早产儿 3~5天 5~7天 7~9天 ≤4周
足月儿 早产儿 生后24小时内(早)
黄疸退而复现 >2周 >4周(长)
<221 <257
> 221 >257(高)
查体:T 37.0℃ P 140次/分 R 44次/分 W 3460g 足月新生儿貌,颜面部、躯干、四肢重度黄染,巩
6
定义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时期,由 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 (大部分为未结合胆红素)而出现的皮肤、 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
分类: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
7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1.胆红素生成较多 2.运转胆红素的能力不足 3.肝功能发育未完善 4.肠肝循环的特性
8
血清胆红素上限值为足月儿<205.2umol/L,早产儿 <257umol/L。
14
病理性黄疸
(1)特点: ①早:出生后24小时出现 ②程度重,血清总胆红素足月儿>221umol∕L,早产
1
查房目标
✿了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疾病知识;
✿掌握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所存在的护理 问题;
✿掌握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对症护理措 施及健康指导。
2
病例导入 相关知识 诊断要点 治疗要点 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
健康教育
3
病例
资料:患儿,男,杨书香子,5d,因“皮肤黄染3天” 入院。 患儿约生后两天出现颜面部皮肤黄染,并延及躯干、四 肢,渐加重。于2013、9、13来我院门诊经皮测胆红 素值17.9mg/dl,门诊遂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收入我科。
血清胆红素 μmol/L
mg/dl 每日胆红素升高
血清结合胆红素
一般情况 原因
天 4~5天 5~7天 ≤2周
早产儿 3~5天 5~7天 7~9天 ≤4周
足月儿 早产儿 生后24小时内(早)
黄疸退而复现 >2周 >4周(长)
<221 <257
> 221 >257(高)
查体:T 37.0℃ P 140次/分 R 44次/分 W 3460g 足月新生儿貌,颜面部、躯干、四肢重度黄染,巩
6
定义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时期,由 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 (大部分为未结合胆红素)而出现的皮肤、 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
分类: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
7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1.胆红素生成较多 2.运转胆红素的能力不足 3.肝功能发育未完善 4.肠肝循环的特性
8
血清胆红素上限值为足月儿<205.2umol/L,早产儿 <257umol/L。
14
病理性黄疸
(1)特点: ①早:出生后24小时出现 ②程度重,血清总胆红素足月儿>221umol∕L,早产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分析PPT课件
17
病情观察
• (2)大便情况的观察:观察患儿大便次数、性 状、量、颜色,如胆道闭锁患儿出生后即排陶土 色大便,大便逐渐变淡最后变为灰白色,肝炎患 儿大便为浅黄色。 • (3)脱水情况的观察:由于在光照治疗下患儿 进入一个较封闭的环境,易哭吵,出汗,不显性 失水增加,而且由于光疗分解产物经肠道排出, 刺激肠壁,引起稀便,使水分丢失更多,故在2 次喂奶之间喂一次水。如禁食或进食不佳的患儿 应静脉补液,以保证水分供给。同时,正确记录 进出量及大小便次数、颜色与形状,必要时正确 及时留取标本送检。
19
并发症:胆红素脑病
• 1.出生早期胆红素产生过多,新生儿肝脏未成熟, 处理胆红素的能力有限。使得血清未结合胆红素 过多,透过血脑屏障,形成胆红素脑病。 • 2.新生儿出生早期血脑屏障发育未成熟,在一些 病理情况下,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增加,游离胆红 素更容易通过血脑屏障,形成胆红素脑病。 • 3.血浆白蛋白水平低下时,使游离胆红素增加, 胆红素更易透过血脑屏障。形成胆红素脑病。
3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胆红素生成较多 运转胆红素的能力不足 肝功能发育未完善 肠肝循环的特性
4
病因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由于胆红素产生增 加(如过量输血使血红蛋白增高,溶血病,血 肿),胆红素排泄减少(如早产儿葡萄糖醛酸 转移酶活性低,肝炎,胆道闭锁)所导致,或 兼而有之,因此黄疸的出现是多种疾病的征 象.
18
病情观察
• (4)观察黄疸程度,预防核黄疸的发生 密切观 察黄疸消退程度,有无加深现象。密切观察患儿 神智、反应、哭声、吸吮以及肌张力情况。警惕 核黄疸早期症状,如嗜睡、肌张力减退、吸吮力 差等,做好抢救准备。 • (5)皮疹的观察 光疗时要注意皮疹的量、大小 以及患儿有无哭吵不安。如皮疹较多,患儿烦躁 不安,可先暂停光疗。 • (6)预防感染:新生儿免疫力低下,易受细菌 感染,故护理人员在接触患儿前后要洗手,戴口 罩。加强脐部护理,保持脐部清洁干燥,防止皮 肤破损后细菌侵入引起感染。
病情观察
• (2)大便情况的观察:观察患儿大便次数、性 状、量、颜色,如胆道闭锁患儿出生后即排陶土 色大便,大便逐渐变淡最后变为灰白色,肝炎患 儿大便为浅黄色。 • (3)脱水情况的观察:由于在光照治疗下患儿 进入一个较封闭的环境,易哭吵,出汗,不显性 失水增加,而且由于光疗分解产物经肠道排出, 刺激肠壁,引起稀便,使水分丢失更多,故在2 次喂奶之间喂一次水。如禁食或进食不佳的患儿 应静脉补液,以保证水分供给。同时,正确记录 进出量及大小便次数、颜色与形状,必要时正确 及时留取标本送检。
19
并发症:胆红素脑病
• 1.出生早期胆红素产生过多,新生儿肝脏未成熟, 处理胆红素的能力有限。使得血清未结合胆红素 过多,透过血脑屏障,形成胆红素脑病。 • 2.新生儿出生早期血脑屏障发育未成熟,在一些 病理情况下,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增加,游离胆红 素更容易通过血脑屏障,形成胆红素脑病。 • 3.血浆白蛋白水平低下时,使游离胆红素增加, 胆红素更易透过血脑屏障。形成胆红素脑病。
3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胆红素生成较多 运转胆红素的能力不足 肝功能发育未完善 肠肝循环的特性
4
病因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由于胆红素产生增 加(如过量输血使血红蛋白增高,溶血病,血 肿),胆红素排泄减少(如早产儿葡萄糖醛酸 转移酶活性低,肝炎,胆道闭锁)所导致,或 兼而有之,因此黄疸的出现是多种疾病的征 象.
18
病情观察
• (4)观察黄疸程度,预防核黄疸的发生 密切观 察黄疸消退程度,有无加深现象。密切观察患儿 神智、反应、哭声、吸吮以及肌张力情况。警惕 核黄疸早期症状,如嗜睡、肌张力减退、吸吮力 差等,做好抢救准备。 • (5)皮疹的观察 光疗时要注意皮疹的量、大小 以及患儿有无哭吵不安。如皮疹较多,患儿烦躁 不安,可先暂停光疗。 • (6)预防感染:新生儿免疫力低下,易受细菌 感染,故护理人员在接触患儿前后要洗手,戴口 罩。加强脐部护理,保持脐部清洁干燥,防止皮 肤破损后细菌侵入引起感染。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ppt(共23张PPT)
❖ 换血疗法是治疗新生儿高红胆素血症最快速 有效的方法。
❖ 为了确保换血达到预期疗效,护理非常重要 。
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标准
❖ 近年来国内报道诊断为高胆红素血症住院患儿 中不少血清总胆红素为205~256μmol/L,甚至 有患儿可达到304μmol/L,然而,临床上无明 显病理症状出现,患儿的一般情况也良好。
换血后护理
❖ 有效监护患儿各项生命体征. ❖ 继续光疗并注意保暖. ❖ 常规采集血标本,行血常规、血清胆红素、
血生化、血糖、血气分析等化验,了解换血 效果. ❖ 注意观察患儿有无嗜睡,拒奶,肌张力减弱 ,四肢抽动,呼吸暂停等核黄疸早期症状. ❖ 做好各种护理记录。
主要内容
❖ 1 概述 ❖ 2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
标准 ❖ 3换血指征 ❖ 4换血途径及速度 ❖ 5血源选择 ❖ 6换血治疗的并发症 ❖ 7换血治疗的护理 ❖ 8小结
概述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主要因胎儿型红细胞裂 解释放产生胆红素过度所致。
❖ 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新生儿高胆红素 血症最为严重的并发症是胆红素脑病。
❖ 换血过程中保持输入和排出的速度一致。可 避免血压和心律波动,对血循环的干扰显著 减轻,不影响回心血量及组织器官的供血。 换血过程应注意保暖及面色、肤色、呼吸、 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精神反应情况, 注意有无输血不良反应。
❖ 宋泳红等研究换血不良反应的护理,通过各 但也有研究主张在黄疸病因不明确的情况下一律选用AB型血浆与O型浓缩红细胞的混合新鲜血。
❖ 目前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高胆红素血症诊断 标准确定应检测“小时-总胆红素”指标或随总 胆红素的峰值在不同时间的标准,将正常足 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从现行标准 提高。
❖ 近期国内已开始推荐小时-胆红素作为临床干 预标准。
❖ 为了确保换血达到预期疗效,护理非常重要 。
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标准
❖ 近年来国内报道诊断为高胆红素血症住院患儿 中不少血清总胆红素为205~256μmol/L,甚至 有患儿可达到304μmol/L,然而,临床上无明 显病理症状出现,患儿的一般情况也良好。
换血后护理
❖ 有效监护患儿各项生命体征. ❖ 继续光疗并注意保暖. ❖ 常规采集血标本,行血常规、血清胆红素、
血生化、血糖、血气分析等化验,了解换血 效果. ❖ 注意观察患儿有无嗜睡,拒奶,肌张力减弱 ,四肢抽动,呼吸暂停等核黄疸早期症状. ❖ 做好各种护理记录。
主要内容
❖ 1 概述 ❖ 2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
标准 ❖ 3换血指征 ❖ 4换血途径及速度 ❖ 5血源选择 ❖ 6换血治疗的并发症 ❖ 7换血治疗的护理 ❖ 8小结
概述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主要因胎儿型红细胞裂 解释放产生胆红素过度所致。
❖ 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新生儿高胆红素 血症最为严重的并发症是胆红素脑病。
❖ 换血过程中保持输入和排出的速度一致。可 避免血压和心律波动,对血循环的干扰显著 减轻,不影响回心血量及组织器官的供血。 换血过程应注意保暖及面色、肤色、呼吸、 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精神反应情况, 注意有无输血不良反应。
❖ 宋泳红等研究换血不良反应的护理,通过各 但也有研究主张在黄疸病因不明确的情况下一律选用AB型血浆与O型浓缩红细胞的混合新鲜血。
❖ 目前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高胆红素血症诊断 标准确定应检测“小时-总胆红素”指标或随总 胆红素的峰值在不同时间的标准,将正常足 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从现行标准 提高。
❖ 近期国内已开始推荐小时-胆红素作为临床干 预标准。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和治疗PPT课件
Bhutani V K et al. Pediatrics 1999;103:6-14
©1999 by American Acade:高胆
Guidelines for phototherapy in hospitalized infants of 35 or more weeks’ gestation.Note: These guidelines are based on limited evidence and the levels shown are approximations.
高胆红素血症的干预——换血指征
准备换血同时先予强光疗4~6 h,TSB水平未下降甚 至持续上升,或对于免疫性溶血患儿在光疗后TSB下 降幅度未达到34~50umol/L(2~3 mg/d1)
严重溶血,出生时脐血胆红素>76 mmol/L(4.5 mg/d1),血红蛋白<1 10 g/L,伴有水肿、肝脾 大和心力衰竭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概念:高胆
Nomogram for designation of risk in 2840 well newborns at 36 or more weeks’ gestational age with birth weight of 2000 g or more or 35 or more weeks’ gestational age and birth weight of 2500 g or more based on the hour-specific serum bilirubin values.
强光疗,TSB降至低于光疗阈值胆红素50斗moL/ L(3 mg/d1)以下
高胆红素血症的干预——换血指征
高胆红素血症的干预——换血指征
©1999 by American Acade:高胆
Guidelines for phototherapy in hospitalized infants of 35 or more weeks’ gestation.Note: These guidelines are based on limited evidence and the levels shown are approximations.
高胆红素血症的干预——换血指征
准备换血同时先予强光疗4~6 h,TSB水平未下降甚 至持续上升,或对于免疫性溶血患儿在光疗后TSB下 降幅度未达到34~50umol/L(2~3 mg/d1)
严重溶血,出生时脐血胆红素>76 mmol/L(4.5 mg/d1),血红蛋白<1 10 g/L,伴有水肿、肝脾 大和心力衰竭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概念:高胆
Nomogram for designation of risk in 2840 well newborns at 36 or more weeks’ gestational age with birth weight of 2000 g or more or 35 or more weeks’ gestational age and birth weight of 2500 g or more based on the hour-specific serum bilirubin values.
强光疗,TSB降至低于光疗阈值胆红素50斗moL/ L(3 mg/d1)以下
高胆红素血症的干预——换血指征
高胆红素血症的干预——换血指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的专 家共识(2014版)
LOGO
1
主要内容
一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概念
二
高胆红素血症的监测方法
三
高胆红素血症的干预
四 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预防
2
黄疸是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 黏膜和巩膜发黄的表现。
成人
血清总胆红素含量<1mg/dl, 当> 2mg/dl时,临床上出现黄疸。
≤2周 ≤4周
<221 <257 <12.9 <15 <85μmol/L(5mg/dl)
足月儿 早产儿 生后24小时内(早)
黄疸退而复现 >2周 >4周(长) > 221 >257(高) >12.9 >15 >85μmol/L(5mg/dl) >34μmol/L(2mg/dl) (快)
良好
相应表现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病因复杂
6
胆红素的运输(成人vs 新生儿)
联结的胆红素(UCB-白 蛋白)不溶于水,不 能透过细胞膜及血脑 屏障,不能从肾小球 滤过
游离胆红素或称 未结合胆红素(UCB)
血循环中
+白蛋白
胆红素-白蛋白复合物(UCB-白蛋 白)或称联结胆红素
肝血窦
新生儿联结的胆红素量 少
原因
早产儿胎龄越小→白蛋白含量 越低→联结胆红素的量越少
刚出生新生儿常有酸中毒,可 减少胆红素与白蛋白联结
7
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成人vs 新
生儿)
CB水溶性、不能透过半透膜,可通过 肾小球滤过
新生儿肝细胞处理胆红素能力差 原因
胆红素-白蛋白复合物(UCB)
肝血窦
-白蛋白
Disse间隙
肝细胞摄取
肝细胞
+ Y、Z蛋白
胆红素-载体蛋白Y/Z
光面内质网
UDPGT
※ 饥饿、缺氧、脱水、酸中毒、头颅血肿或颅内出血时,更易出现黄疸或使
原有黄疸加重;
10
新生儿黄疸分类
特点
生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
黄疸 出现时间 高峰时间 消退时间 持续时间 血清胆红素μmol/L
mg/dl 每日胆红素升高 血清结合胆红素
一般情况
原因
足月儿 早产儿 2~3天 3~5天 4~5天 5~7天 5~7天 7~9天
11
一、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概念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在2001年曾经 起草制定“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2009年 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修订,提出了“新生儿黄疽诊 疗原则的专家共识”。针对近年来新生儿在产科 住院时间的普遍缩短及常规胆红素随访监测普及 不够,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及核黄疸仍时有发生等 情况,有必要对2009年“专家共识”进行补充和 修订。此次修订,既参考美国儿科学会 (AAP)2004年发表的“胎龄≥35周新生儿高胆红素 血症处理指南”,又更适合我国实际情况。
3
新生儿
血中胆红素>5~7mg/dl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 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出现生理性黄疸; 部分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可引起胆红素脑病。
4
正常胆红素代谢特点
胆红素的来源; 胆红素在血循环中的运输; 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
合和排泄; 胆红素的肠肝循环。
白蛋白 白蛋白
胆红素正常代谢示意图
出生时肠腔内具有β-葡萄糖 醛酸苷酶,将CB转变成 UCB
肝 门静脉
CB 胆汁
肠道内缺乏细菌→ UCB产生 和吸收↑
如胎粪排泄延迟,胆红素吸 收↑
肠肝循环
肠道
细菌还原 尿胆原
粪便排出 肾
9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胆红素生成过多; 联结的胆红素量少; 肝细胞处理胆红素能力差; 新生儿肠肝循环特点导致未结合胆红素的产生和 吸收增加;
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 结合胆红素(CB)
肠道
胆汁
出生时肝细胞内Y蛋白含量 极微
UDPGT含量↓,活性↓ 出生时肝细胞将CB排泄到肠
道的能力暂时↓ ,早产儿 更明显
8
胆红素的肠肝循环(成人vs 新生儿)
肠道内CB被还原成尿胆原 80%~90%粪便排出 10%~20%结肠吸收→肠肝循环 →肾脏排泄
新生儿肠肝循环特点
15
发生胆红素脑病的高危因素除了高胆红素血症 以外还包括合并同族免疫性溶血、葡萄糖一6 一磷酸脱氢酶( G6PD)缺乏、窒息、败血症、 代谢性酸中毒和低白蛋白血症等。
胆红素脑病的诊断主要依据患儿高胆红素血症 及典型的神经系统临床表现;头颅磁共振成像 ( MRI)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可以辅助诊断,头 颅MRI表现为急性期基底神经节苍白球T1WI高 信号,数周后可转变为T2 WI高信号;脑干听 觉诱发电位(BAEP)可见各波潜伏期延长,甚至 听力丧失;BAEP早期改变常呈可逆性。
症,应予以干预。根据不同的胆红素水平升高程
度,胎龄≥35周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还可以分
为:重度高胆红素血症:TSB峰值超过
342μmol/L(20mg/dl);极重度高胆红素血症:
TSB峰值超过427μmol/L( 25mg/dl);危险性高
胆红素血症:TSB峰值超过510μmol/L(30
mg/dl)。
13
新生儿红素脑病是基于临床的诊断,主要见于 TSB> 342μmol/L(20 mg/dl)和(或)上升速度 >8.5μmol/L (0.5 mg/dl)、>35周的新生儿。胆红素 神经毒性所致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早期表现 为肌张力减低、嗜睡、尖声哭、吸吮差,而后出现 肌张力增高,角弓反张,激惹,发热,惊厥,严重 者可致死亡。 低出生体重儿发生胆红素脑病时通常缺乏典型症状, 而表现为呼吸暂停、循环呼吸功能急剧恶化等,不 易诊断。通常足月儿发生胆红素脑病的TSB峰值在 427μmol/L(25mg/dl)以上,但合并高危因素的新 生儿在较低胆红素水平也可能发生,低出生体重儿 甚至在171 - 239μmol/L( 10 - 14 mg/dl)即可发生。
12
1.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出生后的胆红素水平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
程,因此在诊断高胆红素血症时需考虑其胎
龄.日龄和是否存在高危因素。对于胎龄≥35周
的新生儿,目前多采用美国Bhutani等所制作的
新生儿小时胆红素列线图或AAP推荐的光疗参考
曲线作为诊断或干预标准参考(图1)。
当胆红素水平超过95百分位时定义为高胆红素血
5
胆红素的来源(成人vs 新生儿)
成人每日生成胆红素
3.8mg/kg
衰老红细胞
骨髓中红
血红蛋白(80%) 细胞前体
网状内皮细胞 肝、脾、骨髓
肝脏和其他 组织中的含 血红素蛋白
血红素 血红素加氧酶
胆绿素 胆绿素还原酶
胆红素
新生儿每日生成胆红素 8.8mg/kg
原因 胎儿血氧分压↓→红细胞数量↑; 出生后血氧分压↑→过多红细 胞破坏 红细胞寿命↓ 血红蛋白分解速度↑ 旁路胆红素生成↑
LOGO
1
主要内容
一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概念
二
高胆红素血症的监测方法
三
高胆红素血症的干预
四 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预防
2
黄疸是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 黏膜和巩膜发黄的表现。
成人
血清总胆红素含量<1mg/dl, 当> 2mg/dl时,临床上出现黄疸。
≤2周 ≤4周
<221 <257 <12.9 <15 <85μmol/L(5mg/dl)
足月儿 早产儿 生后24小时内(早)
黄疸退而复现 >2周 >4周(长) > 221 >257(高) >12.9 >15 >85μmol/L(5mg/dl) >34μmol/L(2mg/dl) (快)
良好
相应表现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病因复杂
6
胆红素的运输(成人vs 新生儿)
联结的胆红素(UCB-白 蛋白)不溶于水,不 能透过细胞膜及血脑 屏障,不能从肾小球 滤过
游离胆红素或称 未结合胆红素(UCB)
血循环中
+白蛋白
胆红素-白蛋白复合物(UCB-白蛋 白)或称联结胆红素
肝血窦
新生儿联结的胆红素量 少
原因
早产儿胎龄越小→白蛋白含量 越低→联结胆红素的量越少
刚出生新生儿常有酸中毒,可 减少胆红素与白蛋白联结
7
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成人vs 新
生儿)
CB水溶性、不能透过半透膜,可通过 肾小球滤过
新生儿肝细胞处理胆红素能力差 原因
胆红素-白蛋白复合物(UCB)
肝血窦
-白蛋白
Disse间隙
肝细胞摄取
肝细胞
+ Y、Z蛋白
胆红素-载体蛋白Y/Z
光面内质网
UDPGT
※ 饥饿、缺氧、脱水、酸中毒、头颅血肿或颅内出血时,更易出现黄疸或使
原有黄疸加重;
10
新生儿黄疸分类
特点
生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
黄疸 出现时间 高峰时间 消退时间 持续时间 血清胆红素μmol/L
mg/dl 每日胆红素升高 血清结合胆红素
一般情况
原因
足月儿 早产儿 2~3天 3~5天 4~5天 5~7天 5~7天 7~9天
11
一、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概念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在2001年曾经 起草制定“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2009年 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修订,提出了“新生儿黄疽诊 疗原则的专家共识”。针对近年来新生儿在产科 住院时间的普遍缩短及常规胆红素随访监测普及 不够,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及核黄疸仍时有发生等 情况,有必要对2009年“专家共识”进行补充和 修订。此次修订,既参考美国儿科学会 (AAP)2004年发表的“胎龄≥35周新生儿高胆红素 血症处理指南”,又更适合我国实际情况。
3
新生儿
血中胆红素>5~7mg/dl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 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出现生理性黄疸; 部分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可引起胆红素脑病。
4
正常胆红素代谢特点
胆红素的来源; 胆红素在血循环中的运输; 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
合和排泄; 胆红素的肠肝循环。
白蛋白 白蛋白
胆红素正常代谢示意图
出生时肠腔内具有β-葡萄糖 醛酸苷酶,将CB转变成 UCB
肝 门静脉
CB 胆汁
肠道内缺乏细菌→ UCB产生 和吸收↑
如胎粪排泄延迟,胆红素吸 收↑
肠肝循环
肠道
细菌还原 尿胆原
粪便排出 肾
9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胆红素生成过多; 联结的胆红素量少; 肝细胞处理胆红素能力差; 新生儿肠肝循环特点导致未结合胆红素的产生和 吸收增加;
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 结合胆红素(CB)
肠道
胆汁
出生时肝细胞内Y蛋白含量 极微
UDPGT含量↓,活性↓ 出生时肝细胞将CB排泄到肠
道的能力暂时↓ ,早产儿 更明显
8
胆红素的肠肝循环(成人vs 新生儿)
肠道内CB被还原成尿胆原 80%~90%粪便排出 10%~20%结肠吸收→肠肝循环 →肾脏排泄
新生儿肠肝循环特点
15
发生胆红素脑病的高危因素除了高胆红素血症 以外还包括合并同族免疫性溶血、葡萄糖一6 一磷酸脱氢酶( G6PD)缺乏、窒息、败血症、 代谢性酸中毒和低白蛋白血症等。
胆红素脑病的诊断主要依据患儿高胆红素血症 及典型的神经系统临床表现;头颅磁共振成像 ( MRI)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可以辅助诊断,头 颅MRI表现为急性期基底神经节苍白球T1WI高 信号,数周后可转变为T2 WI高信号;脑干听 觉诱发电位(BAEP)可见各波潜伏期延长,甚至 听力丧失;BAEP早期改变常呈可逆性。
症,应予以干预。根据不同的胆红素水平升高程
度,胎龄≥35周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还可以分
为:重度高胆红素血症:TSB峰值超过
342μmol/L(20mg/dl);极重度高胆红素血症:
TSB峰值超过427μmol/L( 25mg/dl);危险性高
胆红素血症:TSB峰值超过510μmol/L(30
mg/dl)。
13
新生儿红素脑病是基于临床的诊断,主要见于 TSB> 342μmol/L(20 mg/dl)和(或)上升速度 >8.5μmol/L (0.5 mg/dl)、>35周的新生儿。胆红素 神经毒性所致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早期表现 为肌张力减低、嗜睡、尖声哭、吸吮差,而后出现 肌张力增高,角弓反张,激惹,发热,惊厥,严重 者可致死亡。 低出生体重儿发生胆红素脑病时通常缺乏典型症状, 而表现为呼吸暂停、循环呼吸功能急剧恶化等,不 易诊断。通常足月儿发生胆红素脑病的TSB峰值在 427μmol/L(25mg/dl)以上,但合并高危因素的新 生儿在较低胆红素水平也可能发生,低出生体重儿 甚至在171 - 239μmol/L( 10 - 14 mg/dl)即可发生。
12
1.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出生后的胆红素水平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
程,因此在诊断高胆红素血症时需考虑其胎
龄.日龄和是否存在高危因素。对于胎龄≥35周
的新生儿,目前多采用美国Bhutani等所制作的
新生儿小时胆红素列线图或AAP推荐的光疗参考
曲线作为诊断或干预标准参考(图1)。
当胆红素水平超过95百分位时定义为高胆红素血
5
胆红素的来源(成人vs 新生儿)
成人每日生成胆红素
3.8mg/kg
衰老红细胞
骨髓中红
血红蛋白(80%) 细胞前体
网状内皮细胞 肝、脾、骨髓
肝脏和其他 组织中的含 血红素蛋白
血红素 血红素加氧酶
胆绿素 胆绿素还原酶
胆红素
新生儿每日生成胆红素 8.8mg/kg
原因 胎儿血氧分压↓→红细胞数量↑; 出生后血氧分压↑→过多红细 胞破坏 红细胞寿命↓ 血红蛋白分解速度↑ 旁路胆红素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