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朗读指导
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朗读
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朗读朗读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要增进学生理解和写作的语文能力,得从正确的诵读教学入手,只有让学生反复朗读,充分熟悉那些感性元素后,才可能调动脑中已有的语言背景和经验,进入对文章的深层的、整体的把握。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小学语文朗读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指导小学生朗读的几点策略(一)教学中指导朗读具体方法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必须介绍一些朗读方面的知识。
正像游泳教练不能只叫运动员在水里瞎扑腾一样,应该教授丰富的游泳知识。
而这种介绍决不能流于形式,应该让学生有实感。
概括起来,介绍朗读知识的方法大致有:提出有关知识点;举出丰富的实力;比较性示范;应用性练习等。
目前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中,朗读仍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对学生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做的就更少了,这不能不说是遗憾的事情。
究其原因,决不是教师对这个问题不重视,可以说,几乎每一个老师都能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况且教学大纲也明确规定了学生朗读必须达到的目标,比如,朗读应该“准确、流利、有感情”等。
可是,因为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使得学生总是泡在题海中无暇去朗读,教师也怕朗读会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但我认为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不一定都具备指导学生朗读的素质,不一定都能有一个=套好的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特别是朗读的训练方法,有的教师可能从来没有考虑过。
朗读训练是一种很复杂的教学行为,它比讲授课文、作文训练、应试训练要复杂的多。
朗读的行为综合了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如:正确发音的能力;理解文本的情意的能力;表现文本情意的能力;自我监听的能力;听知教师范读或录音的能力;模仿的能力等等。
教师应该具备:学生应具备的所有朗读能力;灵敏的听辨错误的能力;丰富的朗读知识;轻松实在的解说能力;根据不同对象进行训练的能力等等。
其中训练能力就是关键,训练的能力最后必然要落实到一些列的训练方法上。
1、整体示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每一节语文课都可以当做一节朗读课来指导,讲授一篇新课文之前,教师应该做的就是完整的示范朗读,让学生深刻的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通过教师的朗读让学生感同身受,并且深深地被文章的优美文字或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所打动、所吸引,激发学生也要向教师一样来读这篇课文的思想感情。
小学语文朗读指导方法(实用5篇)
小学语文朗读指导方法(实用5篇)1.小学语文朗读指导方法第1篇一、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朗读是一门有声语言的艺术,是朗读者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说明道理,再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再创造过程。
这一过程就是让文章"复生"过来,赋予文章生命力。
让文章"复生",所以朗读时需要有一定的基本技巧。
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 。
叶圣陶老先生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
所以我们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实际和学生朗读水平的实际,加强对学生朗读方法的指导,强化朗读技巧的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一是从朗读方式上讲,要让学生能通过轻声朗读、放声朗读、诵读等方式训练学生对朗读技巧的感悟。
二是从朗读方法上讲,要让学生在朗读中能够注意停顿,声音的轻重、速度和节奏、语调等技巧来领略朗读的妙处,提高朗读的水平。
在朗读教学中,教给学生一些技巧是必要的。
对学生的朗读加以有效指导体现了一个出色教师应有的素质。
然而有的教师为了快速、简捷、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便直接传授学生朗读秘诀:什么地方重读,什么地方轻读,什么地方停顿长些,什么地方停顿短些,什么地方带着微笑读,什么地方读出伤心来……这是纯技术性的朗读技巧的灌输,至于为什么要这样读,教师不加解释,学生的朗读便成了"邯郸学步"。
一旦脱离了老师的技术指导,他们就无所适从了。
所以,我们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千万不能滑向形式主义泥潭,既要重视技巧,又要不"唯技巧"。
"唯技巧"即声音上形似,而没有内心的情感依据。
学生也有自己的思想,看法和生活经验,对句子的理解体会也各不相同,所以读出来的感情也就不相同。
如果我们不告诉学生应该在什么地方注意什么,而是创设一个情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多体验,获得真切的感受,拥有情感的体验,那么,学生朗读动情时声音自然有高低之分,轻重缓急,有了变化就成了艺术。
小学语文朗读指导的方法
小学语文朗读指导的方法(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小学语文朗读指导的方法小学生进行语文学习,很多情况下都是通过朗读,它是学生理解教材内容的重要基础,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小学语文如何指导朗读的方法
小学语文如何指导朗读的方法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感、表达能力以及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以下是几种指导小学生朗读的方法:一、听读结合法听读结合法是指通过听读两种方式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朗读训练。
教师可以首先朗读一段文章,引导学生仔细听,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表达,然后再让学生跟读。
在跟读时,教师可以逐句逐句地朗读,让学生模仿发音、语调,注意语速和停顿的位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
二、分段朗读法分段朗读法是将一篇较长的文章分成若干个段落,让学生按照段落进行朗读。
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朗读训练,提高朗读的流畅性和连贯性。
在分段朗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先通读一遍,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然后再逐段逐句地朗读,注意语音语调的变化,根据情感变化做适当的停顿和语气调整。
三、情感朗读法情感朗读法是指通过表达情感的方式来进行朗读训练。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富有情感的文本,例如诗歌、故事等,让学生通过朗读来表达对文本中的情感的理解和感受。
在情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声音、语调、语速等来传达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情感内涵。
四、合作朗读法合作朗读法是指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朗读练习。
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篇适当的短文进行朗读。
小组内的学生可以互相帮助、交流,共同完成朗读任务。
在合作朗读中,学生可以相互观摩,互相改进,提升朗读水平。
同时,合作朗读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五、自由朗读法自由朗读法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文本进行朗读练习。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或课外阅读书目,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
在自由朗读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评述、感悟,分享自己的朗读感受和体会。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之间进行自由朗读展示,提供一个相互欣赏和学习的平台。
通过以上的朗读方法指导,可以帮助小学生提高朗读技巧,增强语感,培养阅读兴趣,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语文教学中朗读的指导
语文教学中朗读的指导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训练。
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和朗读习惯的养成,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指导。
一、朗读的重要性和意义1.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2.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适合朗读的文章。
在朗读时,学生通过辨认书面符号,把它们转换成相应的口头语言,再通过眼睛、口舌的活动训练大脑的语言思维,从而使语言逐渐地发展起来。
3.朗读有助于学生分辨文章的语调、语气、节奏,提高说话能力4.通过朗读,学生可以体会到不同的语调、语气、节奏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如课文《狼和小羊》,学生通过朗读,就可以感知到狼的凶残和羊的无辜。
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学生说话时就会自然地使用正确的语调、语气、节奏,从而正确地表达出语言所要表达的情感。
5.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6.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美丽的大兴安岭》《五彩池》《观潮》等。
在朗读时,教师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大自然的美。
二、朗读训练的基本原则1.循序渐进的原则2.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由易到难、由慢到快地进行训练。
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朗读要求。
如低年级学生先要学好词才能连词成句地读;中年级学生要学会联句;高年级学生要自然地有感情地朗读。
所以,在朗读训练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出科学的教学计划和训练程序。
在一般情况下,朗读训练应由单个句子的朗读到多个句子的连读,由简单句子的朗读到复杂句子的朗读,由一段文章的朗读到多段文章的朗读。
在指导朗读时,教师心中要有全局的训练目标,即教师指导的重点应放在帮助学生掌握朗读方法上,放在明确朗读要点上,放在学生自由读、互相对读、师生对读上。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朗读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朗读?张丽娟1、创设情境,使学生爱读。
(1)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
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
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
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
当然,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节奏、停顿、速度和轻重缓急,让学生进入意境。
如我在教学《争吵》一课时,我让同学们朗读,结果读出来平白无力。
我趁机提出与同学竞赛,范读第五自然段,并顺势指出安利柯当时复杂的内心活动。
一下子,学生心中有了底,再让他们读的时候,有的学生读得摇头晃脑,我知道他们已经把自己当作安利柯了,这样的话,还担心学生体会不了主人公矛盾的心理吗?在引导学生朗读时,教师的范读、带读、引读,都具有非常直观的指导作用。
(2)及时表扬,使学生爱上朗读。
小学生最爱戴高帽子,一句表扬的话能让他们乐上半天,兴致勃勃。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朗读评价十分重要。
当学生读完后,我常常及时表扬,激励他们进步。
但表扬时我十分讲究技巧,读得好时,我会很夸张地说“读得太好了!”“你太厉害了!”“真好听,老师还想听。
”“你怎么能读得这么好呢?”;读得一般时先指出优点,然后用“如果”鼓励学生在某一方面继续努力;如果确实读得不怎么样,我就找出这位学生其他方面的特长进行迁移,告诉他只要多学多读,朗读也可以很好,给他信心和勇气。
因为我相信每个学生都能进步,每个学生都会成功。
2、指导读法,使学生会读。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因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特别注重朗读方法的指导。
我的做法是首先教会学生学会停顿,能流利朗读课文,可分为四个层次进行:(1)读好句与句之间的停顿。
我根据标点符号的不同,从节拍上加以指导,同时注意长句子之间的停顿,教会学生学会断句。
(2)从重音、语气、语调上进行指导。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指导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指导在新课标中有明确的规定:“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语文教学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生基本上能做到,但正确把握文本,有感情的去朗读却很难做到。
要想达到有感情的朗读,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朗读技巧的指导。
那么,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呢?在教学实践中,就如何提高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方面本人做了以下几点尝试:一、把握好停顿停顿指语句或词语之间声音上的间歇。
包括符号停顿、语法停顿、逻辑停顿、心理停顿。
这里说的停顿指心理停顿,是朗读者表现作品时为了突出某一事物、强调特殊含义或某种感情,可以根据感情或心理的需要,在通常不需要停顿的地方而作停顿处理,用来体会内在的含义,给于听众思考、联想、引起回味、共鸣的重要时刻,它不是语气的中断,而是情感的流露。
停顿的作用主要是句子结构上的需要和为了充分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
如《飞夺泸定桥》中有一段话:“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这段话中,“千钧一发”四个字要停一停,反映出紧张的场面。
“时刻”后面稍加停顿,以产生悬念的效果;如余光中的《乡愁》,朗读时停顿越久感情越浓烈,因此更要注意顿歇的处理。
小学语文课中“停顿”训练是学生在理解文意、语义基础上教师有意识安排进行的。
个别朗读,欣赏朗读,老师示范,听相关教学录音都是必不可少的有效的训练手段。
有时即使是逗号为了急切补充后一句也可以紧紧跟上而忽略当中的顿号或逗号,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确定好重音。
重音指文中重要的、应强调的字、词或短语、句子,有突出重点、引起注意的作用。
为了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感情的需要,往往要把某些词语和句子运用恰当的声音把重音表达出来,这部分就是重音。
其目的是激发感情,唤起想象,使听者受到感染。
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中有这样一句:“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的有效措施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的有效措施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朗读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那么,如何制定有效的朗读训练措施呢?下面就来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的有效措施。
一、选择适合学生的文本在进行朗读训练时,首先要选择适合学生的文本。
对于小学生来说,可以选择一些内容简单、情节生动、语言流畅的故事或课文,这样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更有兴趣进行朗读。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不同难度的文本,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朗读内容。
这样既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又能够保证朗读训练的有效性。
二、建立良好的朗读氛围在进行朗读训练时,教师还需要在课堂上建立良好的朗读氛围。
可以通过播放录音、朗读示范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朗读的美妙和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堂上的朗读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朗读或者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朗读训练,从而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
三、注重语音语调的训练语音语调是朗读训练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语音语调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的朗读更加地生动和自然。
在朗读训练中,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指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
还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理解词语的音节、重音等规律,从而准确地表达出课文的意境和情感。
四、加强语言感知能力训练在朗读训练中,教师可以通过词语分解、句子模仿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含义和语言特点,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感知能力。
还可以让学生多进行反复朗读,培养他们对语言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五、多角度评价学生朗读水平在朗读训练中,教师还需要多角度评价学生的朗读水平。
可以通过语音、语调、语感等方面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朗读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训练。
教师还可以通过录音、互评等方式,让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从而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
还可以将朗读情况纳入学业考评中,让学生有一定的压力,从而更加认真地进行朗读训练。
小学语文课上5种朗读的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课上5种朗读的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陶冶情操,奠定语文知识基础。
小编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小学语文课上5种朗读的教学方法01要保证读书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教师(或学校)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规定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达成度。
要留有充分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
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对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
精心设计问题,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读。
说实在的,有的课文浅显易懂,语言平平,实在不必“循规蹈矩”在“分析”的漩涡里打转转,还是多读读吧。
应调动全体学生参与02朗续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
特别是低段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
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
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有时请学生配配画外音,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
03理解与朗读相互依存在阅读教学中,把朗读与理解截然割裂的现象并非罕见,分析前读一遍,讲解完后再朗读一遍,甚至根本没去理解,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
例如《鸟的天堂》,其中有一句:“这是一棵大树。
”怎样才算正确地读?想必有的人把重音落在“这是”上,有的一见“大”字,就把重音落在“大”上,显然,对上下文的理解还未到位。
只有联系上下文有关句子,弄清楚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经过比较,应重读“一棵”,从而强调上文说的“许多棵”、“二棵”都是错误的。
朗读到位了,对榕树之大体会也更深了。
精选练点,锤锤有声04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读、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
小学二年级语文朗读指导方法
小学二年级语文朗读指导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朗读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义务(教育)新课标中也提出了语文教学要以读代讲, 通过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朗读可以培育学生的语感, 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二班级语文)朗读指导(方法),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1小学二班级语文朗读指导方法一、通过朗读体会感情, 准确把握朗读基调要深化理解(文章)内容, 准确把握文章表达的情感, 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 通过反复朗读, 理解文章内容, 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
通过朗读以声传情, 准确地表情达意, 唯有这样才能读出文章蕴含的丰富情感, 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 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进展。
在朗读训练过程中, 老师要引导学生从字词句入手, 以文章的情感变化为线索, 准确把握朗读基调和语气, 这对于理解文章的主题有着乐观作用。
例如在开展阅读训练《白杨》这篇课文时, 首先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训练, 读出文章中人物对话的丰富情感, 充分感悟人物内在的精神, 促进学生对主题理解。
在具体朗读训练时, 老师不妨实行分角色朗读, 让学生揣摩每段阅读内容爸爸神情与心理的变化, 充分体会到严肃亲切中的循循善诱, 让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鲜活起来。
二、通过品味语言, 渗透朗读技巧阅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 也是品味文章语言, 丰富学生情感, 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提升的有效方法。
在朗读训练过程中, 品味语言, 渗透朗读技巧, 仔细品析词句段, 这是阅读教学中必须抓实的环节。
(一)选择感情强烈的句段加强朗读训练。
每篇文章中, 都有某些句段比较集中地体现某方面强烈的思想感情, 老师不妨引导学生抓住这些感情强烈的语句, 引导学生仔细反复朗读, 这有助于学生准确把握文章情感, 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主题有乐观作用。
比如:在阅读训练《再见了亲人》这篇文章时, 老师可以抓住文中“再见了亲人!再见了, 亲爱的土地!”、“再见了, 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等这些蕴育情感的语句, 让学生反复朗读, 充分体会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难舍难分的深情厚谊, 这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 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本质。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良好的朗读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还能促进学生对语文的理解与记忆。
以下是我总结的一些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
一、培养兴趣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开始。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精美的朗读作品、讲解优秀的朗读表演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
在教学中引入一些富有节奏感、韵律感的朗读材料,如儿歌、诗歌等,这样能让学生更加愿意参与朗读活动。
二、模仿与跟读学生朗读的基本技能是模仿与跟读,教师可以通过模仿和跟读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基本朗读能力。
在选择朗读材料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短文或者句子,并且要求学生先模仿教师的朗读,再进行跟读。
通过反复的练习,让学生能够准确模仿教师的语音、语调和语速,并且模仿教师的朗读表情。
三、背诵与朗读背诵与朗读是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进行背诵,并且要求学生在背诵完成后进行朗读。
在背诵中,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含义和结构,而在朗读中能够通过声音的表达来展现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四、分段朗读对于较长的文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段朗读。
教师可以将文章分为若干段,然后指导学生进行逐段朗读。
在朗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根据段落的表达方式和情感变化,恰当地调整声音的语调、语速和力度。
通过分段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五、朗读比赛和表演举办朗读比赛和表演是激励学生参与朗读活动的一种方式。
教师可以在班级或学校范围内组织朗读比赛,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能力。
可以邀请学生进行朗读表演,让学生在舞台上展示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比赛和表演,能够增强学生参与朗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扩大朗读范围学生在朗读中不仅要读课本中的文章,还应该扩大朗读的范围。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报刊杂志、诗词等,让学生多读优秀的朗读材料。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策略1. 创设情境,提高兴趣在进行朗读指导时,可以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增加朗读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有趣的故事、图片等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兴趣。
教师也可以利用朗读的教材内容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感受到朗读的乐趣,进而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
2. 逐句朗读,培养语感在进行朗读指导时,可以通过逐句朗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师可以先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然后要求学生跟读。
在跟读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每个句子的重点,理解其中的含义。
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注意标点符号的运用,规范朗读的节奏和停顿,提高朗读的准确度。
4. 分析语篇,把握全局在进行朗读指导时,可以通过分析语篇,帮助学生把握整体的思路和内在的逻辑关系。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中心思想、主题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朗读时注意段落之间的连贯性,理解文章的结构,提高朗读的连贯性和整体的效果。
5. 多样化练习,提高技能在进行朗读指导时,可以通过多样化的练习,帮助学生提高朗读的技能。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朗读剧等活动,增加学生的朗读机会,提高他们的朗读技巧和自信心。
教师还可以设置不同的朗读任务,比如情感朗读、速度朗读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朗读水平。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策略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力,同时注重培养他们的整体把握能力和技巧。
通过创设情境、逐句朗读、强调语音语调、分析语篇和多样化练习等手段,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增强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小学生语文朗读教学方法策略有哪些
小学生语文朗读教学方法策略有哪些1小学生语文朗读教学方法策略朗读有助于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生语文朗读教学方法策略,希望对您有所帮助!1、范读法即示范性朗读,它的作用是给学生的读书做出样子,为理解课文内容引出思路,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素质。
范读可由教师读,也可由学生读;可读全文也可读某段,某章,某节。
如果课文内容比较难理解,情节距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在授课开始时,由教师范读效果会更好。
在课程进行中,个别段落学生不易读懂,也应进行范读。
需要强调的是不论教师范读还是学生范读,一定要能起到示范作用,起到指导朗读的作用。
在范读中,可用比较朗读法,变换着语气、腔调进行读,让学生鉴别哪种方法好,引导学生进行反复仿读。
2、领读法即由教师或学生领着学生读。
此法适用于低年级教学或在学生对文章讲述的内容似懂非懂的朦胧状态中,有的语句读起来拗口时实行。
此时领读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能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注重重音及停顿,读出感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的内容。
3、指名读法就是根据教学的需要,指名让某一个同学读,指名读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目的性,这也是具体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一个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运用指名读的方法能起到“投石问路”,“抛砖引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作用。
在指名读法的运用上,教师要克服“读得好的学生老师总让读,读得差的学生老师总也不让读”的倾向,要面向全体学生,尽量让更多的学生有练读的机会。
在课堂上,我们老师指名找学生读课文时,很多同学“颠着屁股”高举着小手争取读,他们的心情是那么的迫切,但有的老师就是因为他读得不好而不给他读的机会。
我们做老师的应理解学生的那份心情,应给他们一次锻炼的机会,尽量满足他们的愿望。
4、齐读法就是师生或学生齐声朗读,齐读的作用是可烘托课堂气氛,渲染文章感情,创造一种人文氛围。
课文的开头或结尾,或文章中精彩的片段、精辟的句子,比较宜于齐读。
小学语文课朗读技巧和方法
小学语文课朗读技巧和方法一、从生活经验入手,确定初读课文的感情基调。
唱歌会根据内容先定调子,朗读也不例外,每次学课文之前,我都要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确定读课文的感情基调。
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这篇课文中描写的租借地里的洋人欺侮中国妇女的情景,看到这样的场景,内心应该是充满悲愤、无奈的,那么在朗读前确定了这种感情基调才能更好的朗读,带着悲愤的表情朗读这一部分。
这样,一入课文,学生就明白这篇课文朗读时的基调是什么了。
读课文的基调定准了,朗读的指导就有了初步的效果。
二、依据教材,让学生掌握朗读技巧。
朗读是指通过富有感染力的声音,生动地再现文章的思想内容,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引起学生的共鸣,激起学生强烈感情的一种方式。
因此,在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前提下,必须通过一定的技巧来展现。
但由于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少,对一些文章的思想内容理解较肤浅,所以,阅读时难免会有困难,有时甚至显得力不从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文章适时适度地对学生进行一些朗读技巧的训练,如:语音的轻重、语句的变化、节奏的变化及停顿的处理等,但这些朗读技巧不能孤立地大量讲解,而应在阅读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初步感知文本后,结合语境进行训练。
让学生慢慢感悟到读什么内容采用什么技巧,只有在学生逐步掌握这些技巧后,才能逐步提高朗读水平,才能真正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如我在教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的时候,这篇课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失去父亲的中国孩子内心的呼声,他在讲述与父亲的回忆的时候说道:“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
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
献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这一段话描写的是爸爸牺牲回来后我们接到爸爸的场景,看到死去的父亲,孩子的内心是万般痛苦的。
学生们在朗读这一段话时,如果用欢快的语气显然不合适,语气首先使沉重的,其次对于句子中的“钉在、染红、浸满”等词,应该重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如何指导学生朗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如何指导学生朗读1.建立正确的认识:首先,教师应向学生普及朗读的定义和重要性,让学生明确朗读和阅读的区别,同时告诉学生朗读是一种表达自己的方式,旨在将文字转化为声音传达给他人。
2.提供榜样和示范: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优秀的朗读片段进行示范,鼓励学生模仿榜样的朗读方式和技巧。
示范的同时,教师也要注重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发现示范中的优点和不足,让学生学会自主评价和不断改进。
3.发展语音技巧:教师可以通过一些专门的语音练习,如发音操、声音游戏等帮助学生提高语音准确度和区分能力。
该阶段主要包括音节切分、音调和语速控制、停顿等方面的练习。
4.培养语感和韵律感: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诗歌、童谣或词曲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感受韵律和语感。
同时,教师也可采用一些朗读游戏和活动,如节奏打拍、口语配合等,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韵律感。
5.注重情感体验: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验情感,学会将自己的情感与文字融为一体,使朗读更加生动、感染力更强。
可以通过学生的实际经验和身临其境的情景描述来引导学生表达出相应的情感。
6.创设真实场景:教师可以运用一些小故事、小剧本等创设真实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情感表达。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模仿场景中的语音、语调和语速。
7.合理选择朗读材料: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保持积极性,教师应选择适当的朗读材料,包括经典诗歌、文学片段、优秀作品等。
这些材料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便于学生理解和喜欢。
8.细化朗读评价标准:为了帮助学生准确评价自己的朗读水平,教师可以制定一套朗读评价标准,包括语音准确度、韵律感、情感表达、节奏控制等方面的细则。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改进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
9.多形式巩固练习:除了课堂上的朗读训练,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进行额外的练习和自主探索。
例如,可以要求学生在家里进行每日朗读练习,互相评价和交流经验;还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外朗读比赛中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朗读指导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朗读指导篇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课堂上,常常有这样的情景: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第几段,学生刚读了没几分钟,老师一拍手,读完没读完的都停下了,接着教师开始讲讲问问,回答问题的也总是那么几个同学,别的学生课文还没有读熟练呢,不会也不敢举手回答,而我们呢,也不敢提问那些不举手的同学,因为他们读都读不对,找都找不到,叫起来多浪费课堂时间。
一节课,就在老师与好学生的问问答答中过去,大部分学生成了配角,终于煎熬到下课。
这个是我自己以前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单就朗读教学来说,至少存在以下问题:1.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课堂上大量的时间用在老师的讲讲问问上。
因为我们总是担心孩子读不懂,要老师讲解才能懂2.朗读的目的不明确,学生没有明白为什么读,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由口无心地“念着经”。
3.朗读的面窄。
读来读去,就是那四五个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规规矩矩坐着当听众,这种多数学生得不到朗读练习的现状,怎能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又怎能落实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一分子—会读?4.朗读指导不到位。
强调有感情地朗读某一部分或者把文中某个人物形象地语气读出来,这样的指导方式不能融理解、感悟为一体,也就达不到朗读的目的。
5.朗读评价单一。
教师的评价语往往就是“读得真好”,“读的真流利”,“读得真有感情”。
课标中强调“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以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普遍存在于我们课堂朗读指导中的这些问题,的确应该引起我们深思:到底为什么要朗读?朗读对于学生学习语文有什么好处?要让学生读到什么程度?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有哪些好处?我们应该怎样指导学生的朗读才有实效?一、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苏霍姆林斯基说:“许多学生之所以不能掌握知识,乃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包括有表情地朗读和默读)。
小学语文如何指导朗读方法
小学语文如何指导朗读方法朗读是一门艺术,是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也是加强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基础。
那么小学语文如何指导朗读方法呢?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希望对您有所帮助!1小学语文如何指导朗读方法一、教师范读感染学生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
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
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
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
当然,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切奏、停顿和速度,轻重缓急,让学生进入意境。
特别像《十里长街送总理》和《再见了,亲人!》这类感情色彩很浓厚的课文,更应该通过朗读来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朗读得平平淡淡,甚至结结巴巴,那就无法表达出全国人民在十里长街盼灵车,送总理的悲痛情景,以及人民永远怀念总理的无限深情,更难体会到中朝两国人民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依依惜别之情,更难体会到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用生命和鲜血凝成的深情厚意。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首先自已必须声情并茂地朗读。
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从而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二、依据教材指导朗读朗读作为一项阅读基本功,就必须依据教材,根据不同文体的课文进行朗读指导。
而朗读指导也要讲究方法,注意有的放矢地组织训练。
在课文分析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多读,让学生自己去咀嚼,品尝。
同时还要指导学生用恰当的情感去朗读课文,训练语感。
在指导朗读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教学目标充分发挥朗读在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方面的作用。
尤其像《草原》、《林海》等这类意境深远,情感浓郁,文字优美的课文,更要让学生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用恰当的语调、语速,有感表情地朗读。
如教学《草原》中“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表示我的愉快”时,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要正确地停顿;二是要读出重音。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诵指导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诵指导一、引言朗诵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诵指导往往被忽视,导致学生的朗诵水平不高,影响了语文教学的质量。
本文将就朗诵指导的重要性、现状及改进措施进行探讨。
二、朗诵指导的重要性1.提高口语表达能力:通过朗诵,学生可以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学会正确地发音,掌握语调、语速的变化,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2.增强理解能力:朗诵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反复朗诵,学生可以逐渐领会作者的意图,把握文章的主旨。
3.提升审美能力:朗诵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需要投入情感,感受语言的韵律和美感。
通过朗诵指导,学生可以逐渐培养起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
三、朗诵指导的现状及问题1.重视程度不够:许多教师对朗诵指导的重视程度不够,往往只注重课文的讲解和生字词的识记,而忽略了朗诵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2.缺乏科学指导:许多教师在朗诵指导方面缺乏科学的方法和技巧,往往只是让学生自行朗诵,没有给予及时的纠正和指导,导致学生的朗诵水平不高。
3.学生缺乏兴趣:一些学生对于朗诵缺乏兴趣,认为这只是机械地重复课文内容,无法感受到文学作品的韵味和美感。
四、改进朗诵指导的措施1.提高重视程度: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朗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提高对朗诵指导的重视程度,将其纳入教学计划和评价体系中。
2.传授朗诵技巧:教师应在课堂上传授朗诵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如正确的发音、语调、语速的控制,情感的投入等。
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逐渐感受到文学作品的韵味和美感。
3.开展多样化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多样化的朗诵活动,如定期举行朗诵比赛、举办朗诵沙龙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平台。
4.家校合作:家长应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关注孩子的朗诵表现,鼓励孩子积极参与朗诵活动。
同时,家长还可以在家中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朗读环境,如播放舒缓的音乐等,帮助孩子更好地投入朗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朗读指导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道出了“劳于读书,易于作文”的真理。
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已成为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有时课堂上看似热闹的朗读却收效甚微,学生读得盲目,读得无味,读得“有口无心”。
主要体现在:朗读训练没有找准“着眼点”、朗读情感未激发、缺乏必要的朗读技巧指导等问题。
下面就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首先要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吃透教材,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确定训练的朗读目标。
那么,教师要先备读,在字里行间阅读,在空白处阅读,读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把握得透彻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朗读指导就更加自如了。
1.把好文本的“脉”
每篇文章都有一定的情感基调,如果我们教师能把握好课文的情感基调,这样也就基本把握了感情朗读的“金钥匙”。
语文课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都是不同的,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课文《山中访友》,作者运用诗一般的语言,充满了对大自然无限向往与热爱的情感,朗读的时候应该带着轻松、喜爱的心情去读,语调应轻快、活泼,读出与大自然的亲密无间;而本册中《怀念母亲》一文则通过日记和散文的形式,表达对祖国母亲的爱意和生身母亲无限愧疚的情感,朗读的
时候应饱含深情、语速缓慢、语调低沉。
文章是作者情感意志的表达,语文教师要善于“披文入情”,把暗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披露出来,只有做到文本细读,才能更好地把握情感,在进行朗读指导的时候,才能做到运筹帷幄。
2.选好训练的“点”
“读”是一项被引领的创造,教师要细读文本,寻求朗读的最佳路径,因文而异,因情而异,因人而异。
细观名师课堂,他们的过人之处也体现在能根据文路找到独特的角度,并形成自己的教路,从课文中抽出相关语句进行整合式的朗读指导和品读训练。
我们在朗读指导过程中也应该讲求一个“精”字,抓住课文的重难点词句和段落进行精心指导,起到举一反三、画龙点睛的效果。
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课文《七月的天山》,在备课时,应重点设计问题来进行优美词句的品读训练:文章写七月的天山,描写了哪些景物?请你把觉得作者写得最美的句子划下来,好好读读,想想你从哪些字词中体会到七月天山的美。
学生通过理解、感悟之后,如果能读好这些描写雪山、雪水、溪流、原始森林、野花等景物的语句,课文的朗读也基本没问题了。
古人云: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大胆、有效的取舍,避免了“一把抓”的广而不实,把精力和时间用在了点子上,目标更明确,品悟更充分,切实提高了学生品悟语言文字的能力,积累了语感,朗读训练也更有效。
二、感同身受酝酿情感
1.读书如见感同身受
别林斯基曾说:“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
”自古以来,阅读活动就十分强调“寻言以明象”,嘴巴读出来,就要迅速地在脑海里浮现出生动可感的画面来。
在作者的语言引导下,想象画面可以随之进入或久远或当下、或现实或虚幻的世界里,触摸人物的情感脉搏,聆听到作者藏匿于文字之下的心灵声音。
可以这么说,语感很大程度上就是指这种对语言画面情景的再造之力。
教师引导学生由文字想象画面,可以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的描述,更加亲近人物,体会个性,更有助于有感情地朗读。
正所谓“我口读我心”,当学生的脑海里有了鲜活的生动的画面时,朗读在不经意间也变得“栩栩如生”了。
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读书如见”,去想象、感受文本背后的画面,学生感同身受,唤醒了沉睡的情感,自然能入情入境地朗读,在读的过程中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作者隐藏于字里行间的令人回味的感情。
2.静思默想酝酿情感
孔夫子说得好,“学而不思则罔”。
学生读书若是像小和尚念经那样——口到心不到,即使读上千遍,“其义”也不能“自见”。
因此,“朗读”要与“静思默想”结合,才能显现其独特的美丽。
在阅读中,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慢慢地读,静静地读,边读边思考,遇到重难点可以反复读、细细品,还可以停下来思考一番,待明白后,
再读下去。
学生只有静下心来,沉浸于文本之中,才能调动起个人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从不同角度对文本进行不同解读,产生独特的体验。
学生在读中把一颗颗稚气、晶莹、澄明的心灵放飞于语言的天空里,从而产生或喜或悲,或怒或乐,或爱或恨,或敬或憎的情感体验,为进一步感情朗读奠定情感的基础。
因此,学生只有思考得充分了,感受得深了朗读才会散发出灵动的气息。
3.技巧指导,锦上添花
所谓朗读技巧是指对各类文章的不同读法,主要是对重音、停顿、语速等的掌握、控制和运用。
朗读中所体现出来的情感来自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
在学生未真切感悟文本情感之前,教师纯技巧的指导是徒劳的。
教师只有让学生感悟文本的精义妙理,在与作者感情共鸣的基础上,对特别能表达文章中心或人物情感的重点词句再进行朗读技巧指导,学生才能更好地通过声音将作品中的“情”读出来。
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课文《詹天佑》一文时,其中描写詹天佑心理活动的句子,应着重进行重音的指导:“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
学生在深入体会句子的含义后,教师再作朗读技巧上的指导,无疑对学生起到了引路的作用,学生能用朗读更好地表现自己对文本的理解。
叶圣陶先生说:“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看作一种负担。
一遍比一遍读来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并不希望早一点背诵,而自然达到纯熟的境界。
抱着这种享受的态度是最容易得益的途径。
”这便是语文课朗读所应追求的境界。
若想要追求这一境界,我们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在指导学生朗读上下工夫,寻找有效的方法,让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书声琅琅。